《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设计2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1.3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个地方被誉为“绿色的宝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标记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2.3圈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3.1分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

3.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课堂讲解4.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4.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4.3分析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5.课堂练习5.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5.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

6.2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3.收集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到了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一、故事导入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二、感受美(浏览课文,探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品读美(朗读课文,寻美)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人文美是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与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达,对“妩媚”一词含义的理解是难点,目的想点明作者对这幅风情画的喜爱之情。

概括,西双版纳的风俗美美在互助友爱、善良虔诚、乐观从容、质朴意深……四、表达美(神游图片,悟美)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

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畅游西双版纳回眸那个金孔雀飞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贵的热带雨林,那颗我国西南部边境线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美就大声赞:西双版纳美在……美在……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五、内化美在我看来,西双版纳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谐、美在自由、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双版纳的特点。

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交流、讨论和分享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多元文化尊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西双版纳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2. 教学PPT、教案、学习任务单。

学生准备:1. 预习西双版纳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美丽的西双版纳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3.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西双版纳特色,并共同总结出西双版纳的主要特点。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西双版纳有如此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多元文化尊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并提出保护西双版纳、尊重民族文化的建议。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的特点。

7.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是否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以及是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相应的提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2)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2)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讲授新课(1)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澜沧江、湄公河等;(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傣族佛教文化、竹楼、泼水节等。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看法;(2)提问回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独特之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示意图;2. 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了解学生对西双版纳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示意图绘制和旅游日记,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西双版纳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2. 邀请西双版纳当地的民族艺术家或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内涵。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设计思想】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为对象,选择几处景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实施方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设计思想】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⒈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⒈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⒈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⒈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⒈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⒈交流预习情况: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⒈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⒈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请选择文中⒈(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

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

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设计
随后,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会更加了解西双版纳,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重点讲解生僻字词、优美词句以及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西双版纳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将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通过讨论、分享,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描述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或民族风情,字数在200-300字左右。
4.调查研究:分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西双版纳的其他特色,如动植物、美食、民间艺术等,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采访等方式获取信息,下节课进行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语文素养,又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对语文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西双版纳这一地域特色的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地域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美丽的西双版纳《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摘要:段写打谷子段写泼水节3段写水嬉戏,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生死观、人生观,五标题从五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西双版纳”“美丽”二[教学目标]、学习截取事物状态鲜明片段用标题构建、对照手法运用3、感受西双版纳然景观和人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化思想感情[重难]、重用标题构建、难然景观和人景观配合[教学数]二教教、导入西双版纳位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颗璀璨明珠镶嵌祖国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块绿洲是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型、面积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动植物基因库被誉地球然奇观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二、课整体感知说说你心目西双版纳是怎样?(学生交流)三、学习课掌握容、开头段写什么?有何作用?、五部分具体写什么容?作者是怎样写?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开头段是全引子概括了全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作用全除开头段外由五部分组成每部分设有标题部分高高望天树这部分由段组成段简介望天树价值及其高段描述热带雨林藤状植物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热带雨林照片“段有趣历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饮食化二部分竹楼映蓝天这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这部分由两段组成段写竹楼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段主要写傣族人热情客和傣族饮食化三部分悠悠野象谷这部分由3段组成段写热带雨林野象谷是吸引人地方段写象表演有趣场面3段写象表演动作四部分妩媚傣寨水这部分着重写傣族民俗风情属人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段写打谷子段写泼水节3段写水嬉戏这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佛教识共有段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幅民族风情画卷里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种崇信佛教民族风情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生死观、人生观四、结西双版纳是我国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然风光和朴质深民俗风情然景观和人景观融合可写材实太多太多了但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鲜明片段用标题构建做到重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印象五片段用五标题表达每标题都由五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标题从五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西双版纳”“美丽”二五、布置作业二教、复习旧课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有关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然风光和朴质深民俗风情[示例]我国美丽西双版纳有“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望天树世界上也被列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材建造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吸引人地方就是热带雨林野象谷虽野象难得见但那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季节我们可以看到幅精心创作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每男孩都要出然还俗这使他们成“除苦积善受教化”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乐观人生总西双版纳是美丽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然风光和朴质深民俗风情它是然景观和人景观融合风景名胜区如有机会你可定要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秀色啊二、品味语言探究从下面几句子加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吗?你能讲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作用吗?、主人里老爷爷蹲竹楼上抽着制雪茄烟缕阳光正照他布满皱纹脸上活像尊塑像、将竹席铺割完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制农具把割下谷子粗粗打遍身着色彩鲜艳筒裙女人们手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幅精心创作风情画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轮廓集而突出地显示人物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形象平面上如雕塑静态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印象“活像尊塑像”这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感情、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对照粗细先粗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筒裙“手挥舞着木锤”“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幅精心创作风情画”这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里行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感情总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三、学习对照手法思考出运用对照手法地方?并分析明确“悠悠野象谷”野象恐怖和象表现乐趣形成鲜明对照“妩媚傣寨水”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对照;“打谷子”风情画与“水戏嬉”风情画对照;段“生”与“死”对照就是运用这种对比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然景观和人景观表达了出突出其“美丽”特征四、结通亲身游览美丽西双版纳以生动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然风光和朴质深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然景观和人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化思想感情五、布置作业课练习三。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美丽风光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西双版纳风光的理解和描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西双版纳的美在哪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小作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个地方,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1.1.2 帮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文化和民俗,拓宽视野。

1.1.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美丽的西双版纳2.1.1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靠近中国与老挝、缅甸的边境。

2.1.2 它是一个以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2.1.3 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2.2 热带雨林的特点2.2.1 热带雨林是指分布在热带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2.2.2 热带雨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繁多。

2.2.3 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调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3 少数民族文化2.3.1 西双版纳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傣族、布朗族等。

2.3.2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和风俗习惯。

2.3.3 通过学习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3.1 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3.1.1 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图片,如热带雨林、瀑布、河流等。

3.1.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风景的特点和魅力。

3.1.3 讨论为什么西双版纳有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

3.2 热带雨林的动植物3.2.1 展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图片,如亚洲象、孔雀、棕榈等。

3.2.2 介绍这些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2.3 探讨热带雨林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3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3.1 介绍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和节日。

3.3.2 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文化特色。

3.3.3 讨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描述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热带雨林的特点。

4.1.2 学生能够列举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 美丽的西双版纳2教案 沪教版 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美丽的西双版纳2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说课设计【说教材】《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说学情】通过前三册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儿歌、背儿歌方面根本没有难度,而在识字方面,也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

到了二年级,要开场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以与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

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说话与合理利用所收集的资料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在这篇课文中,共有11个生字。

由于学生们通过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积累,已有一定的识字量,而且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在本课中,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

即11个生字除了1个生字在课题中出现学习之外,其余10个字都在初读课文之后由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已经认识的字读一遍,把学习重点落在不认识的字上。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进展巡视,加以指导。

在此根底上,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学习得不是很结实的字加以巩固。

学生互做小教师,在把自己好的方法传授给其他人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

在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笔画教多,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字形,同时重点指导要书写的字,如:宽、悠。

也可借助学习形声字的方法,记住:耸、霄、蚊、愁、愤、悠,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整篇课文围绕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展开,这中间的两句中心句是课文的切入口,即: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

先从介绍植物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那里植物的不同特点,这其中有一些植物是学生闻所未闻的,所以可利用网络查找一些资料、照片,直观地让学生了解。

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来重点读一读,突出这一植物的特点。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3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3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3篇)第三板块,表现美篇一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合作·探究·展示】一、导入以图片导入二、预习展示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心弛神往无声无息可见一般色彩斑斓水中戏喜积善修行善男信女为防不恻狼狈撤退除苦积善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掩映映衬)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三、问题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4、教者归纳: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风情的认识和了解。

(3)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印象。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

(2)如何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做好分享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境教学(1)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族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培养学生对我国边境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和好奇心。

运用地图和图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运用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图片、资料、案例等。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基本情况。

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搜集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针对西双版纳的特色,展开深入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案例,如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等。

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分享关于西双版纳的其他方面知识,如动植物资源、旅游景观等。

2. 邀请有关西双版纳的专家或旅游达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对西双版纳有更深入的认识。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 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相互交融。

2. 掌握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西双版纳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物资源。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瀑布、河流等。

(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如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3)阐述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如热带植物、动物等。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如何相互交融?5. 案例分析(1)展示西双版纳生物资源利用的案例,如橡胶、茶叶等。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6. 情景模拟(1)设置情景:假设学生是西双版纳的一名导游,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讲解。

7.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攻略。

(2)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六、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点、美食、住宿等。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设计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西双版纳在哪里吗?”、“ 你们对西双版纳有什么了解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主 题。
探究环节:分组讨论,深入了解西双版纳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 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如西双 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
物多样性、傣族文化等。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 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 提问或补充。
教学内容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 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主要景点介绍及图片展示
01
景点一:傣族园
02
介绍:傣族园是西双版纳的一个著名景点,展 示了傣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
03
图片展示:展示傣族园内的傣族民居、寺庙、 雕塑等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傣族文化。
主要景点介绍及图片展示
景点二
热带植物园
介绍
热带植物园是西双版纳的植物宝库,拥有丰富多 彩的热带植物种类。
图片展示
展示热带植物园内的各种奇特植物、花卉和树木 的照片,让学生了解热带植物的多样性。
主要景点介绍及图片展示
景点三:野象谷
介绍:野象谷是西双版纳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的栖息地。
图片展示:展示野象谷内的亚洲象、热带雨林等照片,让学生了解亚洲象的生活环 境和保护意义。
民族文化
西双版纳是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 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风 情。
生态环境
西双版纳拥有中国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 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 国”。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第二课时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第二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方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感情。

2、概括本文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通过撰写广告语,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感受。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明确目标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和浏览课文,初步领略了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这节课,我们要用研读的方法,进一步去感受西双版纳的深层美,重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感情。

2、概括本文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通过撰写广告语,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感受。

模块二:重点研读教学板块2:探究内涵融合。

那么,这两种景观到底是怎样融合的呢?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的足迹,作一番美的内涵的探究吧。

下面,请同学们——探究内涵研读“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三个部分,直接在课文的有关语句或语段旁用批注法点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原文】每当傍晚时分,酷爱清洁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们有时还在水中嬉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得几分妩媚。

【批注】夕阳下,河流中,女人嬉戏。

色彩斑斓,妩媚动人,充满诗情画意。

这是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高度统一。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研读,批注,交流。

时间约7分钟)美、情更美。

除了刚才的示例,老师也作了几段批注,现在与大家交流分享,欢迎同学们批评指正。

【原文】傣族人大都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他们的村寨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中。

【批注】竹楼是傣族特有建筑,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竹子是高雅的植物,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这既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美景,又显示了傣族人对居住环境的高雅品位。

【原文】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设计2导读:第6教时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型新授年级初二学科语文主备人备课时间11.11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过程与方法学习、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1、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2、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这就是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今天就让我们同李舵一起同游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相互交流: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

本文作者选择了其中哪几个鲜明的片断来展现“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步骤集体讨论明确:1、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

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作者选择了“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等五个最鲜明的片断。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印象鲜明。

每个小标题具有概括性、准确性、鲜明性、得体性的特点。

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即五个角度,突出总标题中的“美丽”二字。

三、跳读课文,同游同赏(一)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下列问题:1、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哪些地方体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从文中划出关键词句作答。

2、作者游赏了这么美丽的景致,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呢?(二)同游同赏,发现“美丽”:1、高高望天树: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

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

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

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2、竹楼映蓝天: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

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

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

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3、悠悠野象谷: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

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4、妩媚傣寨水: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

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5、笑对生与死: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

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

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

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

第4段写教学步骤“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三)身历其境,感受“美丽”教学碟片:“西双版纳密林中”、“西双版纳傣家风情”(四)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

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

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

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五、布置作业1、整理生字词。

2、查找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

3、在文中用浪线画出饱含作者感情的词句,并加以朗读。

板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开关引子,总领全文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笑对生与死教后记文通中学基础教案No.50第7教时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型新授年级初二学科主备人郑秀兰备课时间11.11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对照手法的运用。

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学习、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学习对照手法的运用。

难点:学习本文对照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复习旧课1、本文选取了西双版纳哪五个最鲜明的片断来描写的?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好处?2、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更多地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二、品味语言(一)交流感悟同学交流所画出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中感情。

(二)合作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教学步骤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

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

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活像一尊塑像”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

打谷场由竹席铺成。

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

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

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自主合作: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①“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教学步骤②“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③“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④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四、扮作导游,解说美景选择西双版纳的一个景观设计导游词,向同学介绍。

注意运用对照手法,解说形象生动。

五、小结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1、整理本文主要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2、预习《蓝蓝的威尼斯》。

板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1、对照手法的运用。

2、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后记文通中学作业纸日期:学号成绩学科语文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命题人预计完成时间30’要点提示1.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对照手法的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傣族()妩媚()舵手()蕨菜()二、选字填空。

1、水流很急,我怕滑倒报(费、废)相机,不敢快走。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蓬)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3、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班、斑)。

4、眼前跳动的身影,(唤、焕)发出生的力量和活力。

三、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景画。

B.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

C.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

D.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阅读探究人与城陆文夫苏州城,一颗东方的明珠,一个江南的美人,娴静、高雅,有很深厚的文化教养,又是那么多才多艺,历2500年而不衰老,阅尽沧桑后又焕发青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如果去询问她驻颜有何妙术,却又发现她一未吃珍珠粉,二未吃人参蜂皇浆,更未偷食长生不老之药。

除掉她的天生丽质,即某些特殊的地理条件之外,主要靠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那些人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为了美化生活而日日夜夜地辛劳、谋划。

苏州人形容此种辛劳有句土话,叫“勿停格爬”。

修建房子叫爬房子,做家具叫爬家什,侍弄盆景叫爬盆景。

一家一户地爬,一代一代地爬,便爬出了一个美丽的苏州城,而且使其永葆青春。

爬,不是奔,需要耐心、细致、坚韧。

于是,那精巧与细致便成了苏州的特色。

苏州的园林,苏州的刺绣,苏州的美食,苏州人的待人接物等等都与精巧、细致不可分。

此种特色不可替代,获得八方人士的青睐。

我们的祖先也许并未想到要故意去创造苏州的特色,没有想到要创造一颗东方的明珠或培养一位绝代的佳人。

他们只是在和生活的搏斗与享用之中,把自己的个性、爱好、审美观点渗透到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之中,一旦形成风习,便会得到维护与发展,半是天生,半是人为,任何英雄豪杰都是无法左右的。

庆祝苏州建城2500周年,实际上是为了缅怀我们那些“勿停格爬”的祖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与可贵的城市特点,同时也是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爬”得也很艰难,而且终于爬过了十分艰难与百般困扰的近十年。

回过头来看看苏州城,倒也做了不少事情。

人与城的关系要回过头来看看才能明白,人活百年已经十分稀有了,一个城市却能活2500年,3000年……城市是人的物化,人的精神的转化,每个为这个城市做过一些好事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却都会在这个长生不老的城市中留下有形无形的痕迹。

你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走走,看见一座园子,一顶小桥,一个井圈,一间临河的小楼,会觉得古朴、优美。

再往深处一想,便会有许多曾经活着的人显现在你的面前。

你仿佛看到一位白发的长者种下了一棵小树,如今已长得参天蔽日;你好像看到几个浑身污泥的掘井人蹲在墙角里抽烟,如今那青石井栏已被吊桶绳磨出几十条一寸多深的凹痕,使得许多国外的旅游者都很惊奇,觉得这样的井圈应该陈列在博物馆里……中国人有个习惯,逢五逢十是大庆,等到庆祝苏州建城3000年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早就灰飞烟灭了,但也和古人一样,凡是给这个城市做过一些好事的人,都会为这个城市留下一点有形或无形的痕迹。

只是有一点大家不必计较,不必计较那痕迹是你的还是我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勿停格爬”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苏州特色的形成“半是天生,半是人为,任何英雄豪杰都是无法左右的”?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正确?()A.人们在和生活的搏斗与享用之中,把自己的个性、爱好、审美观点渗透到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之中,逐步形成了苏州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