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湘教总复习文档:必修 第3章 排查落实练6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三水循环和洋流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水循环和洋流(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20某某某某南山中学调研)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米)多年8月1日至9月29日逐日径流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日径流量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气温2.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日径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A.蒸发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C.降雪量增加D.地面反射率降低(2020某某某某质检)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属于咸水湖。
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
下图示意1976—2017年小柴旦湖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与本区域其他湖泊相比较,小柴旦湖面积变化尤为剧烈,其原因最可能的是( )A.气温变化大B.降水变化大C.下渗作用小D.湖盆坡度小4.有关小柴旦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增加了土壤水分B.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C.增加生物多样性D.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2020某某某某一中月考)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是我国唯一一条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读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完成5~6题。
5.额尔齐斯河(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参与海陆间循环C.自北向南流动D.可大面积种植水稻6.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植被C.洋流D.土壤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
下图为我国某某干旱地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7~9题。
7.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 )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8.图中四地中,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 )A.甲B.乙C.丙D.丁9.在自然状态下,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最可能是( )A.3月B.7月C.9月D.12月(2020某某长郡中学月考)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流经西伯利亚向北注入北冰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3第2章排查落实练9
排查落实练9区域可持续发展一、易混易错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干旱是西北内陆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 √ )2.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生态效益为核心。
( × )3.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上游如果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下游地区荒漠化。
( √ )4.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 √ )5.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在其中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
( × )6.湿地与森林、湖泊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 √ )7.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 )8.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
( √ )9.在不同河段,河流的开发方向不同。
( √ )10.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方向完全取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我国的流域开发无法借鉴其经验。
( × ) 11.美国大部分属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 × )1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便于集中布局农业部门,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生产潜力。
( √ )13.煤炭储量大,水陆交通便利,为鲁尔区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 √ )14.经济越发达,消费的能源越多,因此发达国家能源都不能自给。
( × )15.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高低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推进动力差别不大。
( × )16.良好的区位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 × )17.20世纪8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
( × )18.“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高三地理湘教总复习文档:必修3 第章 第1讲
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概念(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 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广义的荒漠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 分布(1)全球: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1.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1)分析荒漠化的原因,要理解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认识到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3)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
(2012·海南地理)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且草地下降最快,耕地增加,草地退化严重,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湘教版必修三提纲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基本含义: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区域空间结构的划分:从整体上可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5.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旅游业、服务业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二、区域发展阶段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1、四大地区:东部13 个省级行政区(沿海:京津冀鲁苏、浙沪粤闽琼、港澳台)中部6个省级行政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级行政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桂内蒙古)东北地区3个省级行政区(黑吉辽)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东北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中西部则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
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和东北。
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2、城市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 第3章
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与其他 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为例)
自然地 理要素 对土壤的作用 结 论
成土 母质
物质基础 ①土壤形成的__________ ②影响土壤的 物理 性状和 化学 组成
①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状况 和土壤中 强度 物理、化学过程的 性质 与_______ 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 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 发育 壤的 形成 和______ ①是土壤 有机物质 的来源 ②与 土壤肥力 的产生密切相关 土壤是一个构 成复杂、不断 变化的自然 ____ 综合体 , _________ 其形成过程受 多种因素影响
分 布 植 森 森林 自然 带 草原 自然 带 荒漠 自然 带 湿润和半湿润 ______________ 地区
被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和寒带冻原带等 热带草原自然带、 温带草原 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 以草本 ______________ 植物为 的内陆地区 主 干旱地区 旱生植 物
方法技巧 地域分异的判断方法 地域分异的判断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 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 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 西方向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如亚 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 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是垂直分异,如喜 马拉雅山等中低纬度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垂直 分异。
热带荒漠 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归纳 巧用化石判地层 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 中的古生物遗体或它们生活的遗迹。 (1)理论依据:①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 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 只能出现一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 ②一定种类的生物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 层里,而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 属的化石群。 (2)方法:掌握化石出现的顺序和生物演化
·高三地理湘教总复习文档:必修 第3章 第4讲
第4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1)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2)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
(3)影响:人们衣、食、住、行和各种产业活动。
2.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①规律: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实例:在河流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3.(1)河运与城市①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②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城市相对密集。
③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2)铁路的影响铁路的修建可促进一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在铁路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会给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0·上海地理)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
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 × )解析大连作为港口城市,其城市空间以港口为中心扩展,又因铁路的集聚功能较强,故城市空间沿哈大铁路延伸,以拓展腹地范围。
(2)(2009·广东地理)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了成功。
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地价便宜、道路通达性好。
( √ ) 解析商业中心的布局,要考虑地价因素,还要考虑其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由于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在城郊地带地价便宜,道路通达性好。
2.(2013·广东文综)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
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的发展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CBD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答案 D解析高铁站要远离市中心,由于高铁的巨大带动作用,会促进郊区城市化;城市空心化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而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高铁站的建设。
·高三地理湘教总复习文档:必修1 第3章 排查落实练3
排查落实练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判断正误,回归基础1.青藏高原在演化过程中仅受内力作用影响,与外力作用无关。
( × ) 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属于非洲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 × ) 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由背斜转成了向斜。
( × ) 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 ) 5.断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断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 × ) 6.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云层吸收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
( × ) 7.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 ) 8.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0时。
( × ) 9.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分布状况与近地面一致。
( × ) 10.季风环流现象只存在于亚洲东部地区。
( × ) 11.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干燥。
( √ ) 1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
( × ) 13.所有锋面都伴有降水。
( × ) 14.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会产生多云与连续性降水天气。
( √ ) 1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暖锋控制形成的。
( × ) 16.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而飓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 × ) 1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 √ ) 18.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与湖泊的位置关系密切。
·高三地理湘教总复习文档:必修 第3章 第3讲
第3讲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3.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和环境生态因素等。
1.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因素结构(2)工业指向类型易错易混辨析工业区位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原因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图解(2)典型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及其原因现代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人才。
( √ ) 解析研发中心需要技术、人才支撑,因此该跨国公司总部多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2)(2013·浙江文综)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④。
( √ )解析“用工荒”是指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因劳动力成本升高,而雇佣不到廉价劳动力的情形。
读图可知①~④四个工业部门,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分别是18%、40%、20%、60%,其中④工业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最可能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
(3)(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
( √ ) 解析读图可知埃德蒙顿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蒙特利尔位于东部地区,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石油产品市场广阔。
(2011·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2~3题。
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3.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A.高速公路B.市中心C.运河D.机场答案 2.B 3.A解析该题组以交通、工业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区位优势,突出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 附答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附答案)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1)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2)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
读图回答1-3题。
1.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2.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时B.3时或者15时C.15时D.0时或者12时3.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合肥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读下表,回答4-5题。
4.表中X为()A.103天B.111天C.113天D.117天5.引起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的公转轨道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D.地球是形状不规则的球体6.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北回归线上B.北极圈上C.南回归线上D.南极圈上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回答7-8题。
7.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D.清明(4月5日)8.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9.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到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10.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模块综合训练
模块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处,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B )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 C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第1题,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
图中四处气温≤-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处。
与甲处相比,乙处更靠近陆地且河流注入的淡水较多,海水更易结冰,海冰厚度最大。
第2题,图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且位于更封闭的湾部,海水流动性弱,更易结冰,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
第3题,开采海冰资源成本过高,开采难度过大。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而获得的能源。
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
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绿色能源的技术。
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
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
读图,完成4~5题。
4.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A )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的影响小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5.我国利用海洋渗透能的天然优势是( D )A.有雄厚的经济基础B.山地多,地势起伏大C.有众多的内陆湖D.有漫长的海岸线解析第4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渗透能发电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B错;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高,C错;由材料可知,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错。
2022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3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学问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地域差异的形成2.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3.主要陆地自然带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水分条件的制约。
分布植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潮湿、半潮湿地区森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潮湿、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旱生植物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分异规律成因表现典型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沿纬线延长,随纬度变化更替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纬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沿经线延长,随经度变化更替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随等高线延长,垂直方向更替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沿肯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1.南北半球自然带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缘由是这两种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在南半球是宽敞的海洋。
2.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性明显: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水分条件的差异小,故纬度地带性明显。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对应关系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留意:(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全都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第三章学案+练习复习目标1。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
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交通、旅游等信息。
5.理解数字地球。
知识梳理一、地理信息系统(GIS)1。
概念: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①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组成:GIS硬件、GIS软件、②、GIS人员、应用模型.3.工作过程: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③,地理信息输出。
4.GIS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④、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二、遥感技术(RS)1。
概念: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⑤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
组成:由遥感平台、⑥、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及相关技术组成.3.应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环境灾害监测。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
概念: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⑦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
组成3。
GPS与定位导航。
四、数字地球1.概念:⑧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2。
核心:用⑨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3.关键技术(1)⑩与高速网络技术;(2)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3)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4)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5)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6)高性能计算能力。
典例精析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载有“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
回答(1)~(2)题.(1)利用“嫦娥二号"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章末归纳整合课件湘教版必修3
关系,可知此时福岛吹西北风;福岛东侧有日本暖流流经。第(3)题,读图
知,d地该工业部门Ⅰ至Ⅱ时期原料、能源运输成本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和 劳动力成本升高,这会导致工业布局逐渐远离原料和能源地,趋向市场。 第(4)题,a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属于混合农业,其特点主要包括种植业 、畜牧业比重相当、农产品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大、机械化水平高等。
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而评价类一般有
两种情况,一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劣势进行 全面论证,二是在限定的条件下进行评价,缩小了答题范围。但要注意审
题,抓住限定词,弄清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
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
[例 ]
(2012年北京西城区检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伏尔加河,概述鄂毕河的河流特征。
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区。
(2)分析该区域成为俄罗斯主要农业区的自然条件。 2010年9月,全长1 000千米的中俄原油管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 道中国支线)工程全线竣工,12月19日正式进油投产,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 进入新阶段。 (3)在中国、俄罗斯两国中任选其一,说明上述合作对该国的积极影响。 (4)简述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 (5)概括俄罗斯矿产资源优势,并指出在开发利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解析]
第(1)题,注意本题既要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也要考虑其水系特
征。第(2)题,该题考查区位理论的应用。农业区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等方面考虑。整个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注意重点考虑该处的
热量条件。第(3)题,中国为石油进口国,俄罗斯为石油出口国。对进口国 影响主要是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 构,改善环境质量等;对出口国主要是促进其石油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 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第(4)题, 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主要是人资源优势从图中可以读出,注意从种类、分布、储量等方面说 明;矿产资源开发易导致植被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 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3.1地理信息系统(GIS )及其应用1、概念——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功能——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空间查询、数据分析、空间分析、决策应用、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发展(1)GIS 的四个阶段:(2)我国GIS 的发展我国GIS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GIS 已经成为分析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4、组成◆ 硬件(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存储设备)◆ 软件(提供存储、显示、分析地理数据的功能,包括数据输入与编辑、数据管理、数据操作以及数据显示和输出等。
软件是核心)◆ 数据(是GIS 建立的基础,包括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数据管理方式分图形和数据表两种形式)◆ 应用模型(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人口扩散模型、商业选址模型、路径分析模型等)◆ 人员(包括从事GIS 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员和使用GIS 系统完成工作的用户)。
5、工作过程——地理信息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输出。
6、GIS 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 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趋势分析(可以表示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 模式问题(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各种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GIS 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模拟问题(利用数据集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如:高程和被淹没地区的关系,温室效应和海平面上涨之间的关系) 7、GIS 的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8、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设计、工程选址、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 ◆ 基础设施管理(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 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9、GIS 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道路交通管理(道路的通行状况,定位事故点,提供交通疏散的方案) ◆ 道路设计(最佳路径分析,最小造价分析) 开拓期 (20世纪60年代)用户时代 (20世纪90年代)大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巩固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道路建设(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道路管理(路况信息,道路养护)10、地图与GIS对地理信息表示的差异◆存储信息的形式不同。
·高三地理湘教总复习文档:必修 第3章 第1讲
第1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就区域而言大到大陆和大洋,小到一个小地方。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就地理事物而言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这些对象有点状的(如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铁路等),还有面状的(如一个国家,一片草地等)。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
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重点分析。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位置要素;②自然区位要素;③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
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3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很多,但不同产业,会有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判断(1)~(2)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气温较高。
( √ ) 解析与美国相比,哥伦比亚纬度位置较低,属于热带气候,2月份气温条件可以满足鲜花生长。
(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品种全。
( × )解析墨西哥与美国是邻国,距离近,具有运费成本低的优势,而其热量条件不如哥伦比亚(纬度比哥伦比亚高),哥伦比亚是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技术水平更高,品种更齐全。
(3)(2013·北京文综)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
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查落实练6区域产业活动
一、判断正误,回归基础
1.农业区位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 × )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
( √ ) 3.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
( √ ) 4.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 5.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 ) 6.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具有灵活的市场适应性。
(√ ) 7.水稻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但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 × ) 8.美国中央大平原小麦区为冬小麦;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春小麦。
( × ) 9.天然草场面积广大和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是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 √ ) 10.饲料和交通是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 × ) 11.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 √ ) 12.汇源果汁、瓶装饮料分别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 √ ) 13.电子装配和微电子都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
( × ) 14.精解铜需要靠近火电或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接近市场地。
( √ ) 15.工业联系包括生产联系、空间联系和信息联系。
( √ ) 16.工业集聚有利于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但将增加生产建设投资。
( × ) 17.工业分散是为了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
( √ ) 18.传统工业区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传统工业为主;以中小企业为核心。
( × ) 19.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是传统工业区整治的重要措施。
( √ ) 20.新工业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 ) 21.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是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 √ ) 22.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机动灵活。
( × ) 23.交通运输网由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和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组成。
( √ ) 24.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 √ ) 25.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是影响我国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 √ ) 26.广阔而发达的经济腹地是影响港口兴衰的主要因素。
( √ )
27.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是港口选址的有利条件,港阔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是海港最佳的选择。
( √ ) 28.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 √ ) 29.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的商业网点以市场最优为原则。
( × ) 30.我国各地城际轨道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各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 )
二、核心内容、规律再落实
1.产业活动的基本特征
(1)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工业生产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
2.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的主要特征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
3.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基本规律
特公司在全球分散布局,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汽车工业多以集聚方式布局,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和技术创新,获取规模效益。
4.人类活动区位选择的主要规律
各种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都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的人类活动区位因素不同,区位选择也差异显著。
(1)农业区位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
其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2)工业区位选择:既受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
政策的影响。
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小,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与季节上的连续性。
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中,原料、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交通及信息通达性、技术、环境标准、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
(3)交通运输区位选择:①交通运输线的建设主要考虑社会经济需要(资源开发、加强经济
联系、带动经济发展、合理布局路网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
②港口建设不仅受到航行、停泊等水域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建港、经济腹地等陆域条件的影响。
港口的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腹地等因素。
三、常用答题术语、用语再规范
1.农业生产活动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
答案地形、气候(热量、水分、光照等)、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交通、技术(保鲜冷藏、培育良种等)、政策等。
(2)用语
①说明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用语。
答案自然因素:以××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邻近×河,灌溉便利,水源充足。
属××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或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政府政策支持;××(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进步;消费市场区域拓展。
②说明分析某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的主要用语。
答案抓住本质、突出特色、重点分析,避免面面俱到。
根据地形、气候等信息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基础:××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根据人口与城市分布、交通运输评价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经营。
2.工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
答案土地、水源、原料、动力(能源)、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资金、工业基础等。
(2)用语
①说明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用语。
答案(根据材料信息和问题要求进行取舍与变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接近原料地,能源供应充足;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
②说明分析工业集聚与分散优点的主要用语。
答案工业集聚: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获得规模效益。
工业分散: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小。
③说明分析传统工业区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的常见用语。
答案存在问题:生产结构单一;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等。
整治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治理环境。
3. 交通运输布局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
答案交通运输线:地形、地质、水文、人口、资源、城镇分布、科学技术等。
交通运输站点:地形平坦开阔、港阔水深、避风背浪、经济腹地、城市依托。
(2)用语
①说明分析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的主要用语。
答案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气象、地质灾害多发。
连接××和××两大经济区,沿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开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合理布局全国路网。
②说明分析港口区位因素的主要用语。
答案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港口的平面布置;位于天然港湾,港阔水深,背风避浪;有××(高速公路、铁路、河流)连接形成广阔腹地,经济发达;依托××城市,为港口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