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学习考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最终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赴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学习考察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
2011年10月18日
一、调研综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生、共赢与共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神华集团公司《关于学习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赢—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做法的通知》精神及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树民的批示要求,公司人力资源部、研究院人才开发培训中心特选派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11年9月27日前往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港”),对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做法进行学习考察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了文献查阅、实地观察、会议座谈等方法,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前期收资,通过广泛收集和查阅青岛港网站材料、各界媒体关于青岛港的报道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等相关资料,确定此次调研的重点内容和关注要点。第二个阶段,实地观察,前往青岛港集团大港公司机械四队的“职工之家”进
行现场调研,参观了基层班组的员工学习培训室、团支部建设基地等,与工作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并详细记录下所见所闻。第三个阶段,会议座谈,调研人员与青岛港集团领导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其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管理特色。第四个阶段,文献研读,对青岛港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所著的《常德传论国企》一书进行认真研读和分析,进一步了解青岛港领导者关于青岛港建设及国企管理的经验见解和心得感悟。第五个阶段,撰写报告,对前四个阶段所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采集的图片进行全面归纳整理,总结青岛港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先进做法、典型案例,结合国华公司管理现状,分析青岛港先进经验带给国华管理的启示,以及国华公司在未来发展和管理中可以改进完善、做得更好的方面,总结提炼,完成本次调研报告。
二、调研情况
㈠青岛港的基本情况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组成,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等物流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港已成为世界第七大港,集装箱世界第八大港,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
居全国港口第一位,外贸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二位,集装箱装卸效率、铁矿石卸船效率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岛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强不息,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实现了“六大跨越”,即:挺进世界大港前七强,实现了从2000多万吨到3亿吨的大跨越;引领世界港口发展的新潮流,实现了从一个百年老港到三个现代化新港的大跨越;成功开创“中国式管理”,实现了管理上从简单粗放到追求卓越的大跨越;广大职工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幸福美满的新小康的大跨越;培育出了以许振超为代表的金牌团队,码头工人实现了从养家糊口到挺起工人阶级脊梁的大跨越;缔造科学发展模式,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全国重大典型的大跨越,做到了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越来越强,职工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好。
2010年,青岛港实现吞吐量35012万吨,同比增长11 %,集装箱完成1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用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实现了6.9%的吞吐量,荣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效益200佳。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和港口总资产均比“十五”翻了一番。“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累计完成吞吐量14.5亿吨,完成集装箱4945万标准箱,上缴国家税费106亿元,为国家创造了131亿元优良资产和1700多亿元的海关入库收入来源,连续7年保持上缴地税青岛市第一,连
续3年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占青岛市的一半以上。
自1995年以来,青岛港一直是全国交通系统的典型和全国港口行业唯一的示范“窗口”,荣获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节能环保最佳企业、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爱心捐助奖等上百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培养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农民工的先进代表徐万年、皮进军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青岛港的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部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企业重大典型。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对青岛港的发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厚重期望。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刚、王乐泉、王兆国、刘云山、李源潮、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薄熙来等亲临视察、亲切接见、亲笔批示。2007年7月15日,中宣部、全总、交通部、省市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高层研讨会”,一致认为:“青岛港成功地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青岛港模式”。
㈡青岛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及特色
通过调研分析,青岛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先进做法和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企业文化
青岛港始终坚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乡土文化
和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高目标、高起点地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信念和文化保证。
案例1:青岛港以培育企业精神为切入点,牢固树立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营造平安和谐幸福家园”的共同愿景,培育了“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三个一代人”精神,始终牢记“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三大使命”,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正如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所说:“青岛港是国企,就要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就要创出世界一流的业绩,为国企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国家多做贡献。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青岛港的今天。青岛港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永远报党恩。”青岛港集团办公楼前矗立着一座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塑像,并通过集团网站、显著标语等多种方式对企业精神进行广泛宣传,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于实地观察和《常德传论国企》青岛港多年来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同时强调,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是关键、带头是关键,大力提倡以“一心为民、造福职工”为核心的领导干部的“六种风气”,通过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和对员工的严管厚爱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情感融合,赢得员工对领导干部、对企业的真情回应。
案例2:从1989年至今,青岛港连续23年开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劳动调研。集团的机关人员每年在严寒酷暑中,深入六大装卸公司作业现场,与一线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上三班、干装卸、出大力、流大汗,深入基层体民情、察民意、解难题,历练作风,永葆本色。常德传主席、总裁每次都带头冲在最前线,以“我是一名装卸工”的姿态与一线工人一起挥汗大干,经常刚出差回来就直奔生产一线。干群肩并肩、心连心,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极大地增强了港口向心力和凝聚力。
——来源于文献查阅和会议座谈
2.关于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