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的检验

合集下载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本试验为将排阻层析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nIbS试验)相结合,即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的不完全抗体在抗人球蛋白的作用下发生凝集反应,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离心力下,该复合物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浮于胶表面或悬于胶中;如无相应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则不能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离心力下,分散的红细胞可以通过凝胶间隙沉于微柱腔底部。

2.主要组成部分:本品系在聚丙烯塑料透明卡片上的六支微柱型管中填充葡聚糖凝胶和抗人球蛋白(多抗),制成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凝胶微管分为反应腔和凝胶分离柱两部分。

3.样本要求:3.1红细胞样本: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用EDTA抗凝,配制成红细胞悬液(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配制成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配制成红细胞低离子溶液悬液(只适用于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红细胞最终浓度0.5%-0.8%o3.2血清样本: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放入含有兔脑粉或者其他促凝剂的试管中,1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或者静脉血采入无抗凝剂试管中,4℃放置12小时,或者37℃放置2小时后离心,20OrPmlO分钟,取上清该上清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血清标本必须充分去蛋白,否则标本中析出的或红细胞悬液中残余的纤维蛋白可阻碍红细胞沉降,使非凝集细胞离心后在胶表面形成一条红线,呈假阳性反应。

4.检验方法4.1.准备工作1)微柱凝胶检测卡的准备: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之后将卡平衡至室温(18—25℃),再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标本采集: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脐带血或静脉血,制备成红细胞标本和血浆标本。

3)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将被检者红细胞标本至少洗涤4次,取被检者压积红细胞10微升,加入1毫升红细胞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外观应为均匀淡红色,无絮状物和血块。

4)血浆标本的处理:将被检者血浆标本进行离心,采用3000r∕min离心3min或3500r∕min离心2min(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参考值】:0.7~1.5 g/L 【临床意义】: • Hp减少,提示溶血存在,血管内溶血时显著
减低
• Hp增加,提示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创伤、
风湿性关节炎、SLE等 • 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
– 肝内阻塞性黄疸显著减少或缺乏 – 肝外阻塞性黄疸正常或增高
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 test)
【意义】 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脆性减低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一种后天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的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可表 现血管内溶血、栓塞、全血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骨髓 衰竭。
• 大多数PNH患者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并存,使本病的诊断 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
【原理】膜蛋白缺陷的红细胞对补体敏感增 加,在弱酸血清(pH6.6~6.8)中,经37℃ 孵育后红细胞发生溶血。
【临床意义】正常人阴性,阳性见于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该法敏感性较 高。特异性高。
Ham试验
PNH不同时间尿样
4.蔗糖水溶血试验
【原理】 蔗糖离子浓度低,增强补体与红细 胞结合,使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蔗糖进 入红细胞而致溶血。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溶血时阳性
6.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methemalbumin test)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 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素白蛋白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管 内溶血
7.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改变
【临床意义】正常阴性。PNH本试验常为阳 性。可作为PNH筛选试验,阴性可排除,阳 性应作Ham 试验。
5.蛇毒溶血试验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并释放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这种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今天,我们将讨论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以及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让我们来看看溶血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

血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项目,这些项目在诊断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疾病时非常重要。

如果血液样本在采集或处理过程中发生溶血,就会导致这些项目的结果不准确。

溶血会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红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也可能受到干扰。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要确保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避免溶血的发生。

除了血常规检验,溶血还会对血清生化检验产生影响。

血清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项目,这些项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溶血会使血液中的血浆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血清葡萄糖检验中,溶血会释放出葡萄糖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在肝功能检验中,溶血会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释放,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升高,影响肝功能指标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清生化检验时,也要特别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还会对凝血功能检验产生影响。

凝血功能检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项目,这些项目在诊断血液凝血功能异常和监测抗凝治疗时非常重要。

如果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就会释放出组织因子和血小板等凝血相关物质,影响凝血功能检验的结果。

溶血还会使血浆中的抗凝物质被释放出来,降低凝血功能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时,也要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避免血液样本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发生溶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检验操作,避免外部因素干扰。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溶血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血清蛋白的测定: 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选用双缩脲法,主波长为540nm,而血红蛋白在555nm
有吸收峰,故总蛋白测定结果偏高,通常的结果是由总蛋白减去白蛋白获得, 球蛋白值往往偏高,所以白球蛋白比值通常降低。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 目前以采用改良J-G法多见,而血红蛋白可破坏其反应产物偶氮胆红素,从
三、溶血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溶血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血清酶活性的测定: (1)如ALT、AST等由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显著,轻微溶血就可以导致
结果偏高。 (2)红细胞膜上有ALP,明显溶血后会干扰测定结果导致升高。 (3)GGT的测定由于红细胞内GGT含量很低,轻微溶血对其测定结果影响不
标本溶血对多数血清酶类活性测定有影响,其余如血糖、胆红素等也有影 响,从方法学上讲,动力学方法比传.统的终点法受血红蛋白吸光度的干扰要 小;此外,随着自动化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和方法特异性的不断提高,采用双波 长和双试剂以,及设立样品空白可有效减少溶血对各项测定指标的影响 和干扰,从而保证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 理论依据。
四、溶血原因及预防
溶血可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 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机械性破坏、冰冻等)、化学因素(如血样接触
表面活性剂)和代谢性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的血细胞脆性增加)引起。 体内溶血则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生物因素(如恶性疟疾)和药
物毒性反应等因素引起。
四、溶血原因及预防
体外和体内溶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血浆或血清Hb与LDH、钾平行增高, 而后者通常是血浆或血清Hb与LDH升高,而钾不升高,二者还可以通过珠 蛋白检测、间接胆红素测定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进一步加以鉴别。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裂,使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泄漏到血浆中。

在临床重要生化检验中,溶血会对某些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必须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溶血的发生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失真,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响:1. 血红蛋白测定:溶血会使血红蛋白泄漏到血浆中,导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偏高。

血红蛋白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和光学法,比色法使用含有氰化物的试剂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比色化合物,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增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光学法通过光学多普勒效应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

2. 血小板计数测定:溶血会使血浆中的血小板释放出来,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

血小板计数常用的方法是电阻法和光学法,溶血会使血小板释放血浆中,导致计数结果偏高。

3. 肌酸激酶(CK)测定:溶血会释放出线粒体中的肌酸激酶,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肌酸激酶是细胞内的一种酶,溶血会使红细胞中的肌酸激酶泄漏到血浆中,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4. 锌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溶血会释放出溶血红细胞中的ALP,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ALP在肝脏、骨骼、肠道等组织中广泛存在,溶血会增加血浆中的ALP浓度,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 采血时注意技术规范,避免对血细胞产生机械损伤。

在采血过程中,需要使用针头尺寸适当且无钝锐边缘的针头进行采血,避免采血过程中对红细胞造成机械损伤。

2. 采血后避免剧烈晃动和振荡。

剧烈晃动和振荡会增加血样中红细胞的破裂和溶解,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

在采血后应该轻轻转动血样管或者轻轻摇晃,避免剧烈晃动和振荡。

3. 进行临床检验前,必须先检查血样是否有溶血的迹象,如有溶血迹象,必须及时重新采集新的血样。

4. 在检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在测定血红蛋白时,可以考虑使用光学法而不是含氰化物的比色法,以避免溶血造成的干扰。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采血和检验过程中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修正。

临床血液学检验:溶血的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溶血的检验
骨髓代偿性增生的检验
1.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2.网织红细胞增高 3.外周血出现幼稚红细胞 4.红细胞形态异常:多染性、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红
细胞碎片
红细胞破坏原因红细胞膜结构的破坏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外部因素作用于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概念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急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的检验
病例
➢ 女,36岁,因“中期妊娠、重度贫血”入院。
2016-01-13
1.08
63
12.8
118.5
58.3
2016-02-23
1.26
58
16.0
124.6
46
2016-02-29
0.96
54
14.0
145.7
56
• 网织红细胞比率:3.18%,未成熟网织红细胞:0.09%,平均网织RBC体积 :157.4fL
诊断
1.孕2产1宫内妊娠23周+5 2.重度溶血性贫血? 3.高龄孕妇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 原理:Hp与Hb 结合形Fra bibliotekHp-Hb 复合物,通 过电泳将Hp-Hb 复合物与未结合Hb分开,测 定复合物含量
• 参考范围:0.5-1.5g/L • 临床意义:
1.减低:溶贫、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2.增高:创伤、肿瘤等
尿含铁血黄素
• 原理: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 聚合体,其中的铁3+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
溶血的部位
1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在循环血液中溶破,血红蛋白直接
释入血浆。多见于PNH,G-6PD缺乏,冷抗 体型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药物、理 化、感染等因素所致之溶血性贫血 2血管外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操作规程一、项目名称、检验方法名称1.项目名称: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三项)2.检验方法名称:柱凝集二、方法学原理该试剂卡是基于柱凝集的原理而设计。

正常具有抗原的人红细胞将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BioVue血型诊断试剂卡的微柱中含有玻璃珠介质和试剂。

加入红细胞并将试剂卡离心后,发生凝集的红细胞会被阻挡在玻璃珠的上面,而未凝集的游离红细胞则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玻璃珠之间的间隙到达微柱的底部。

三、试剂卡品牌、代号、包装规格、内含物1.试剂卡品牌:美国强生奥索2.代号:BioVue-po1yCassettes3.包装规格:400卡/箱试剂卡(707300);100卡/箱试剂卡(707350)4.试剂成分:抗人球蛋白(1gG,C3b∕C3d)检测卡有6根微柱组成,每一柱中含有缓冲液,其成分为牛血清蛋白,大分子增强剂以及0.1%叠氮钠,0.0IM的EDTA.成分描述第1〜6柱:抗人球蛋白、抗抗一IgG(兔)-IgG.-C3d;多特异性抗一C3b(鼠单克隆)(克隆F7G3)抗一C3d(鼠单克隆)(克隆C4C7)FD&C1#蓝色染料FD&C5#黄色染料5.试剂的储存与效期:储存条件:2〜25。

C环境保存。

请勿将试剂存放在自动除霜的冰箱中,也不要冷冻保存。

并且不要放在离热源(如孵育箱、辐射器、大型设备、冰箱、冰柜等)很近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效期:试剂盒上有记载四、仪器品牌、型号BioVUe专用离心机;BiOVUe专用孵育器五、样本的采集与准备:在采集标本前对病人/献血者无特殊要求。

含有或不含有抗凝剂的标本均可使用。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进行检测。

如果实验不能立即进行,应将标本置于2—8。

C保存。

六、试剂准备:抗人球蛋白(IgG,C3b∕C3d)检测卡为即用型产品。

试剂卡应在铝箔开启后一小时内使用。

试剂卡经过运输颠簸后,需倒置一下,然后重新离心以备用。

一文了解溶血检验

一文了解溶血检验

一文了解溶血检验发布时间:2021-09-02T15:06:00.59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宋大彬[导读] 溶血,又可称为红细胞溶解,指的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情况。

宋大彬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 646000溶血,又可称为红细胞溶解,指的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情况。

其形成原因有多种,如低渗溶液、机械性损伤、突然的冷冻或者化冻以及酒精、乙醚等理化因素和毒素都可能引起溶血。

在治疗之间一般可对其先进行检验,确定溶血的类型和病因,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本文就简单带你了解一下溶血检验。

一、初步检测溶血检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确认是否能确诊为溶血疾病。

一般而言,溶血疾病通常会表现出贫血、黄疸以及脾脏肿大等症状,但这并不能作为溶血疾病的诊断标准,此时我们可先检测出溶血场所来作为初步判断溶血的诊断线索。

根据位置不同,可将溶血分为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以及原位溶血,三者并不割裂,可同时存在。

原位溶血常见于先天性溶血疾病,是脊髓红细胞无效所造成的;血管外溶血主要是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于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以及各种血红蛋白疾病;而血管内溶血常见于机械性溶血、药物毒物等非先天因素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溶血急性发作的症状。

若出现以下检测异常则可作为初步判断标准:(1)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测定,所得到的数据最为真实,但是该项检测操作所需注意的事项较多,且因放射存在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所以运用较少。

(2)通过红细胞来检测,以红细胞破坏是否增多作为判断依据。

如:①经过检查,发现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出现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可归为检测依据。

②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多,此种标准判断常见于血管内溶血疾病。

③高胆原和粪胆原指标过高,但此项标准在慢性溶血检测中表现并不明显。

④在尿液检查时,发现其中血红蛋白、铁血黄素等含量明显异常,且尿液颜色明显异常。

⑤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脊髓组织中红细胞外铁含量来进行判断。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血液被暴露于高渗溶液、机械剪切或有害化学物质等条件下。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来看一下溶血现象对血液常规检验的影响。

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等指标发生变化。

在血液常规检验中,这些指标是评估患者贫血、出血和骨髓抑制等病情的重要依据。

溶血导致的假性贫血和异常红细胞计数等结果,会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诊断。

在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的调整和修正。

溶血现象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血清生化学检验是评估机体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等指标。

而溶血会导致血清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影响这些指标的测定。

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升高,血清胆红素和铁蛋白浓度增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血清铁水平下降等。

这些异常结果会对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造成误导,因此在进行血清生化学检验时,需要警惕溶血现象可能带来的干扰。

血液凝块检查也会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

在血液凝块检查中,溶血会导致血浆中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影响了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了血液凝块的形成和稳定性。

溶血还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等异常结果,使得医生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进行血液凝块检查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释。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溶血现象还会对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产生影响。

abo溶血诊断标准

abo溶血诊断标准

abo溶血诊断标准
溶血是一种疾病状态,指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裂,导致血红蛋
白释放到血浆中。

溶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性疾病、自身
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

ABO溶血是指由于ABO血型不合
适导致的溶血现象。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ABO溶血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ABO溶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脾大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可以引起医生的重视,并有助于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通过血涂片、血常规、
血红蛋白测定、胆红素测定等方式来评估溶血的程度。

特别是血涂
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可发现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等特征。

3. 免疫学检查,通过免疫学检查,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可以确定溶血的机制,
是否存在免疫性溶血。

4. ABO血型鉴定,对患者和供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确认是
否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5.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查,如PCR扩增、基因测序等方法,可以鉴定患者和供血者的基因型,确定是否存在ABO 不匹配的情况。

综上所述,诊断ABO溶血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ABO血型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确定溶血的原因和机制。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现象,其影响可能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现象,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溶血的定义和原因。

溶血指红细胞在体外受到某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溶解释放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溶血。

溶血的原因可能包括药物、化学物质、机械损伤、细菌毒素、免疫因素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可能会受到溶血影响的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糖、血清酶、血清铁蛋白等。

对于血常规检验项目而言,溶血可能会引起血红蛋白浓度偏高,红细胞计数偏低,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等情况,从而影响对患者血液病理状态的判断。

在进行红细胞计数时,若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红细胞计数的结果可能会偏低,无法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

对于血糖检验项目而言,溶血可能导致血浆葡萄糖浓度上升,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高。

而在血清酶和血清铁蛋白等检验项目中,溶血也可能导致这些酶类物质和蛋白质的释放和浓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针对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应对。

对于在取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溶血的情况。

这需要护士或者医生在取血过程中注意技巧,避免过度挤压采血部位、避免使用已经过于老化的采血针头等。

在实验室进行样本分离和储存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试剂或设备对样本造成过度振荡或剧烈振动,从而引起溶血。

在进行生化检验项目时,也需要对可能受到溶血影响的样本进行专门的处理和修正。

在进行血糖检测时,可采用血清葡萄糖检查来消除溶血的影响;在进行血清酶和血清铁蛋白检测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指标或方法来辅助判断。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我们也需要提高对溶血可能引起的影响的警惕性。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等多方面的因素,避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如渗透压改变、温度升高、特定物质作用等)破裂释放出红细胞内的物质,造成血液溶解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项目的影响是非常不容忽视的,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失真,甚至误诊误治。

本文将从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凝血指标、血清蛋白指标以及其他指标的影响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在血液生化检验中,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而溶血现象会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红细胞计数下降。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能会使临床医生产生误判,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溶血现象对血液凝血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

血液凝血检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

当出现溶血现象时,释放出的细胞内成分可能对这些凝血酶原的测定产生干扰,从而导致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而临床医生可能会根据这些异常结果进行错误的诊断。

溶血现象对血清蛋白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

血清蛋白检验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

当发生溶血现象时,红细胞内的血浆成分也会释放出来,这些成分可能会对血清蛋白的测定产生干扰,使得检测结果失真,从而影响到诊断结果。

除了以上所述的影响外,溶血现象还可能对其他血液检验指标产生影响。

血清电解质(钠、钾、氯、钙、镁等)的测定,溶血现象可能会影响到其测定结果,导致电解质平衡的判断出现错误。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避免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对于触发溶血现象的因素,如血样采集、保存、转运等环节,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因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

在临床检验中,对于可能存在溶血现象的样本,应当给予特别标注,供检验人员参考,从而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尽可能减少因操作失误引起的溶血现象,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标本是指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导致红细胞的溶解和释放。

溶血现象会对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与红细胞相关的检验项目。

当溶血发生时,红细胞中的细胞器和红细胞膜的成分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血液中的一些指标的异常。

首先,溶血会导致血红蛋白(Hb)的释放。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内部,当红细胞破裂时,血红蛋白就会释放到血浆中。

这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干扰对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同时,释放的血红蛋白也会在肾脏中形成血红蛋白尿,从而影响尿液检查中的相关指标。

其次,溶血会影响血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参数的测定。

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的损失,因此在溶血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参数如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的测定结果可能会偏低。

此外,溶血还可能导致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如出现变形红细胞、奇形红细胞等,这可能会影响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的判断。

溶血还会对一些与红细胞相关的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例如,溶血会使得血浆中游离铁的浓度升高,并导致血肌酐水平的升高。

此外,溶血还可能导致细胞内的酶的释放,如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的浓度升高,这些酶的升高值可能是红细胞内酶的释放所致。

在一些特定的检验项目中,溶血会对结果产生特殊的影响。

例如,溶血会影响凝血功能检查,尤其是溶血产物如游离血红蛋白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此外,溶血还可能使得血浆中溶血素的浓度升高,进而影响免疫学检验的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一旦发现样本出现溶血现象,通常需要重新采集样本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此外,在进行一些特定检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溶血的发生。

例如,为了避免红细胞溶血,血液样本采集时应避免使用针头过小或过长,采血时要迅速而轻柔,避免过度抽吸,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样本在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受到外力的振动和震荡。

总之,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与红细胞相关的检验项目。

溶血实验_精品文档

溶血实验_精品文档

溶血实验1.浓度2.溶液配制D-PBS:Dulbecco’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3.方法⑴新鲜血液2ml至用抗凝剂肝素预处理的采血管中。

⑵加入4ml D-PBS,10000g离心5min。

⑶弃上清,补加D-PBS至10ml,混匀后10000g离心5min。

⑷重复⑶4次,至上清澄清透明。

⑸加入20ml D-PBS重悬红细胞。

⑹将0.2ml红细胞悬液与0.8ml材料工作液混合。

以加0.8ml水作为阳性对照组,0.8ml D-PBS为阴性对照组。

⑺各组设4个平行,4h后,10016g离心5min,各取样品100ul至96孔板测定577nm吸光度,以655nm吸光度为参考。

溶血率% =[(OD样品-OD阴性)/(OD阳性–OD阴性)]×100%取健康非吸烟男性志愿者静脉血3 ml。

取2 ml血液,加入4 ml PBS,涡旋混匀。

4 ℃,10020 g离心10 min。

小心移除上清,补加PBS至10 ml,混匀后离心,PBS重复处理5次至上清澄清透明。

最后将红细胞用PBS定容至20 ml重悬混匀。

用PBS配制三种HAP纳米粒子的梯度工作液:100 µg/ml,50 µg/ml,25 µg/ml,12.5 µg/ml,6.25 µg/ml。

用0.2 ml上述红细胞重悬液与0.8 ml纳米粒子工作液混合,得到纳米粒子的终浓度为80 µg/ml,40 µg/ml,20 µg/ml,10 µg/ml,5 µg/ml。

0.2 ml红细胞悬液与0.8 ml PBS混匀为阴性对照,0.2 ml红细胞悬液与0.8 ml无菌三次水混匀为阳性对照,各组设3个平行。

涡旋混匀后,于37 ℃孵育3 h,10020 g离心10 min,各样取100 µl上清,于570 nm 处测吸光度值。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释放出来的现象,其影响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红蛋白的释放: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大量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释放会增加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一旦超过了正常范围,就会对临床重要检验项目产生影响。

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会与肌酸酐发生反应产生出血红素,导致血液中肌酸酐的检测结果增高,造成肾功能异常的误诊。

2.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从而降低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在进行血细胞计数时,溶血样品会导致红细胞计数过低,从而忽略了真实的红细胞实际数量。

而测量血红蛋白浓度时,溶血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真实值,从而造成贫血的误诊。

3. 血清和血浆中酶活性的影响:溶血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内酶,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这些酶在溶血后进入血清或血浆中,增加了其酶活性。

溶血样品中ALT和AST的测定结果经常比正常范围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误诊。

4. 血液凝血功能的影响: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的破坏,释放出的细胞成分会影响血液凝血功能。

释放的血小板聚集素等活性物质会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细胞凝聚,从而影响凝血反应和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溶血还会导致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磷酸脂酰胆碱,改变血液中磷脂酰胆碱/溶血指标比值,进而干扰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有一定的影响。

在临床实验室中,应根据样品的溶血程度和检测项目的敏感性,选择正确的样品进行检验,或者对溶血样品进行补偿性修正以减小误差,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实验原理

溶血实验原理

溶血实验原理溶血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溶血素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

溶血实验原理主要是利用溶血素对红细胞的膜结构造成的破坏,导致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特性来进行检测。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不同浓度的溶血素来观察其对红细胞溶解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的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溶血实验的基本原理。

红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而溶血素通常是一种能够与红细胞膜特定成分结合并破坏其完整性的物质。

在实验中,我们会将一定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不同浓度的溶血素混合,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溶解后的红细胞与未溶解的红细胞分离开来,最终观察其溶解程度。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溶血实验的操作步骤。

首先是准备红细胞悬液,通常我们会选择离心把红细胞沉淀后,去除上清液,然后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使红细胞悬液浓度适当。

接着是配置不同浓度的溶血素溶液,通常我们会选择一定浓度的溶血素,再通过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溶液。

最后是将红细胞悬液与不同浓度的溶血素混合,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溶解后的红细胞与未溶解的红细胞分离开来,最终观察其溶解程度。

最后,我们需要总结溶血实验的意义和应用。

溶血实验可以用于检测溶血素的活性,也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通过溶血实验,我们可以评估溶血素对红细胞的毒性和溶解能力,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溶血实验原理主要是利用溶血素对红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来进行检测,其操作步骤包括准备红细胞悬液、配置不同浓度的溶血素溶液以及观察溶解程度。

溶血实验在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溶血实验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溶血的检验(1)

溶血的检验(1)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原理: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后者先与血红蛋白结合, 血红蛋白消耗完后,再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白 蛋白,与硫化铵形成一个易识别的铵血色原,用光谱仪 观察结果,于绿光区558nm处有一最佳吸收区带。
参考范围:阴性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 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清中出现高 铁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参考范围:0-40mg/L
应用评价: 1.明显增高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指征。蚕豆病、PNH、
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输 血反应等明显增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 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到中度增高。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膜缺陷不增高。
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Hp)是在待测血清中加入 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 形成Hp-Hb复合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Hp-Hb复合物 与未结合的Hb分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可测得血 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
二、参考范围:健康人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
三、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和血型不合引起的 输血反应、药物性免疫性溶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 蛋白尿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当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有过 剩抗体时直接和间接试验均阳性。
红细胞寿命测定
原理:红细胞寿命测定将标记放射性核素的红细胞注入 血循环后,逐日观察其消失率,记录成活曲线,计算出 红细胞寿命。
参考范围:0.5-1.5gHb/L 应用评价:1.减低:常见于各种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
血。严重肝病、先天性无珠蛋白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等Hp也明显减低,此时不能以此指标判断有无溶 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Hp)是在待测血清中加入 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 形成 Hp-Hb 复合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 Hp-Hb 复合物 与未结合的Hb分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可测得血 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 参考范围:0.5-1.5gHb/L 应用评价: 1. 减低:常见于各种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 血。严重肝病、先天性无珠蛋白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等Hp也明显减低,此时不能以此指标判断有无溶 血。 2.增高:常见于感染、创伤、SLE、恶性肿瘤、类固醇治 疗、妊娠、胆道阻塞等(Hp为急性期反应蛋白)。此时 如Hp正常,不能排除合并溶血的可能。
谢谢!

抗人球蛋白试验


一、原理: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 试验)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的自身抗体(IgG)。分为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GT )和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间 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IAGT )。直接试验应用抗人球蛋白试剂(抗 IgG、IgM、IgA和(或)抗C3)与红细胞表面的IgG分子结合,如果 红细胞表面存在自身抗体,出现凝集反应。目的是检查红细胞表面 的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应用Rh(D)阳性O型红细胞与受检血清混合 孵育,如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 血清,可出现凝集。 二、参考范围:健康人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 三、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和血型不合引起的 输血反应、药物性免疫性溶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 蛋白尿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当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有过 剩抗体时直接和间接试验均阳性。
溶血的检验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一、原理: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也称Hamtest。阵发性睡 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 红细胞,即红细胞在酸性( pH6.4~ 6.5 )的正常血清中 孵育,补体被激活, PNH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而正 常红细胞不被溶解,无溶血现象。如血清经56℃加热30 分钟,使补体灭活,患者红细胞即不被溶解。 二、参考范围:健康人:阴性。 三、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 PNH ,敏感度较低,有 30% 以上患者呈阴性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作 严重时可呈阳性。

原理:血红蛋白可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使邻苯 氧化为蓝紫色。根据显色深浅,与同时测定标准血红蛋 白液对照,可测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范围:0-40mg/L 应用评价: 1. 明显增高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指征。蚕豆病、 PNH 、 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输 血反应等明显增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 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到中度增高。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膜缺陷不增高。

尿卟啉检测

实验原理:尿中卟啉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经乙醚提取, 于405nm 处显红色荧光,从而可对尿卟啉进行定性检测。 参考范围:健康人呈阴性。 应用评价: 1.增加 主要见于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迟发性皮 肤型卟啉病、肝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等。 2. 卟啉类化合物检测对研究血红素代谢障碍有重要意义, 除卟啉病外,对缺铁性贫血、铅中毒、铁粒幼细胞贫血 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原理: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后者先与血红蛋白结合, 血红蛋白消耗完后,再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白 蛋白,与硫化铵形成一个易识别的铵血色原,用光谱仪 观察结果,于绿光区558nm处有一最佳吸收区带。 参考范围:阴性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 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清中出现高 铁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红细胞寿命测定

原理:红细胞寿命测定将标记放射性核素的红细胞注入 血循环后,逐日观察其消失率,记录成活曲线,计算出 红细胞寿命。 参考范围:半寿期25-32天 应用评价: 1.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4天。 2.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5-29天。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蔗糖溶血试验

一、原理:根据 PNH患者的红细胞,在低离子强度的蔗 糖溶液中对补体敏感性增强,经孵育后可使补体与红细 胞膜结合加强,蔗糖溶液进入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内,导 致渗透性溶血。 二、参考值:定性试验:正常为阴性;定量试验:正常 溶血率<5%. 三、临床意义: PNH患者为阳性或溶血率增加,可作为PNH的筛选试验。 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为阳性,白血病、骨 髓硬化时可出现假阳性。 尿 Nhomakorabea铁血黄素试验
实验原理: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 Rous试验。当血红蛋 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 于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 的铁蛋白聚合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 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氢化铁沉淀。尿沉 渣肾小管细胞内可见直径1~3um的蓝色颗粒。 参考范围:健康人为阴性。 应用评价:Rous试验阳性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尿中有 铁排出,无论有无血红蛋白尿,只要存在慢性血管内溶 血如PNH ,本实验即成阳性,并可持续数周,但在溶血 初期,虽然有血红蛋白尿,上皮细胞内尚未形成可检出 的含铁血黄素,此时本实验可呈阴性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