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_11 台阶

合集下载

人教部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11课《台阶》教案

人教部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11课《台阶》教案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课文内容:
-了解台阶的历史、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台阶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最后,关于教学反思,我认为还应包括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一些环节显得有些匆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消化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通过对台阶的描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台阶在生活中的意义及其象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台阶的描绘,展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学习《台阶》,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生活中事物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第11课《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南省叶县教研室)

第11课《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南省叶县教研室)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台阶》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象征手法。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一些收获和感悟。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有效,学生们对于我提出的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台阶”象征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重点关注和加强的地方。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时候还是过于主导,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但从课后反馈来看,有些学生对文章主题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仍不够深入。我打算在下一课时安排一次复习巩固,通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分析以及“台阶”的象征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具体例句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台阶”象征意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写作练习,尝试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与文化理解力。通过学习《台阶》,使学生能够: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把握文章主旨与作者情感,培养同理心;2.深化对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3.分析课文结构与写作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4.感悟“台阶”象征意义,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难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父亲》的音乐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父亲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父亲的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台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台阶》教案
d.领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e.课堂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台阶”在人生道路上的象征意义。
f.课后作业:围绕“台阶”主题,进行小练笔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台阶》,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台阶》课文的主旨,把握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台阶”在文中所象征的人生阶段和成长过程。
-强调作者如何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反映出人生的哲理。
b.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讲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如“苔藓像是老人的皱纹”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台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掌握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攀登人生的高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台阶》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逐渐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通过设置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台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优秀教案

《台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台阶》是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是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本单元的学习要注重熟读精思。

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默读中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提炼主要信息,概括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疑阅读,前后比较,探讨父亲衰老的原因;捕捉细节,赏析语句,品析父亲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析父亲身上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七年级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只是给学生揣摩的时间要充分些。

并从中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情感。

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问题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mp3伴奏音乐、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信息技术手段准备:收集有关课文的图片,阅读有关作者创作小说过程中的相关的资料,名家对小说的解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地做着针线活”的图片学生谈感受(幻灯片出示)。

2、作家李森祥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地做着针线活,目光恬静地看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

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景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台阶》教案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台阶》教案
2.详略合理。
本文凡是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写得都很详细,与台阶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作者则略写,有的甚至点到为止。如上山砍柴的艰辛、捡卵石的劳累、塞角票的节俭情景,都没有细描精写,而只是一笔带过。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年出生,当代小说家,著有小说集《台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11*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愚公移山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高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台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台阶”的含义。

(重点)2.分析“父亲”的形象。

(难点)3.感受父亲及老一辈中国农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情境导入【班级准备拍摄《凡人光辉系列——父亲与台阶》电影,请同学们来当导演,一起完成电影的拍摄。

】教学过程活动一聚焦电影剧本拍摄电影,首先要明晰剧本,请同学们围绕“台阶”,自选角度,复述电影故事。

角度可以是父亲、“我”、母亲、青石板、父亲的草鞋、柳树、邻居等。

预设1:本文主要讲了父亲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不辞辛苦造高台阶的新屋,最终走向衰老的故事。

预设2:我们一辈子台阶都没有别人家那么高,孩子他爸总想着建个高台阶,他日复一日的辛劳,我都看在眼里。

一步一步努力后,我们家终于有了新台阶,但是孩子他爸却也老了。

明确故事层次(板书):渴望高台阶——准备造台阶——建造新台阶——台阶成人老师引导提问:父亲为什么执着于建造高台阶呢?明确:1.地理原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2.父亲认知:父亲总是觉得我们家“台阶低,台阶高就代表地位高”,对于父亲来说,他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和地位扯不上任何关系,所以他日夜盼望着建一栋高台阶的新屋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活动二聚焦特写镜头作为导演的你会设置哪些特写镜头呢?这些特写镜头又能凸显出怎样的父亲形象呢?【特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突出、强调的电影艺术手法。

要求:小组交流探讨,选派两名代表,一位朗读原句,一位分析。

预设1:父亲的坐①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②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

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拉地刷。

③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裁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④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台阶》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由于我校实施的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分配给每一个小组,学生有能力完成“自学笔记”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要掌控和驾驭学生,特别是在教学“重难点”时,要及时点拨和纠正,关键时刻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握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的鬓角露出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增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父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不仅有许多歌曲赞美他们,还有许多文学作品也赞美他们。

今天,我们就随着李森祥的笔端一起认识一位父亲,一起感受这位农家父亲的内心世界,我们学习《台阶》一课。

(二)出示自学提纲,分配学习任务(教师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各个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读懂人物:①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②父亲是任何建造高台阶的新屋?③新屋造好后,父亲有何变化?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落实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④你认为“父亲”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此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读懂作者⑤在作者眼里,父亲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把握主旨的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可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读出自己⑥你也一定想获得他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是怎么做的?生1:我为大家汇报第①小题,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呢?是因为在农村“台阶高”是有地位的标志,就会得到村子人的尊重,表明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

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2课《台阶》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台阶》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小说,作者李森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辛勤劳作的一生。

小说以台阶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同时也展现了父亲的人物形象和他的内心世界。

本文通过对父亲造台阶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农村经济的落后和农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农村发展的关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初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但是,他们对于小说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文本细读和背景介绍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运用:通过品味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父亲的形象和台阶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感受小说中蕴含的情感,体会父亲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4.文化传承:了解农村的发展变迁,感受农民的艰辛和坚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父亲的人物形象。

(2)品味细节描写,体会父亲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理解台阶的含义,感受父亲对台阶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想感情。

(2)分析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思考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五、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小说中的语言,感受父亲的形象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资料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案
让学生联系生活,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播放MTV《父亲》(刘和刚),学生欣赏画面。谈话中引导
二、整体把握,读懂父亲。1、浏览感知,体验细节,读懂父亲的愿望。
浏览课文1—9段,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父亲的愿望是什么?
)师(小结):文中的“我”在生活中懂得倾听父亲的话语,留意父亲的行动,观察父亲的神态,从而在生活细节中了解了父亲内心的愿望
2、精读品味,感悟细节,读懂父亲的形象。师:多媒体显示有高台阶新屋的画面。要求学生浏览10—25段,思考:父亲的愿望是如何实现的?父亲实现愿望分了几个阶段?(提示:勾画文中的词语进行简洁的概括)
二、教材分析
《台阶》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示了一个父亲的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爱的父亲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透过细节的描写,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作品以长长的高高的台阶隐喻父亲艰难的一生,也阐明了父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感情委婉含蓄,语言优美。
三、学情分析
1.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而基础较差的必须要提前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最大难题把握细节描写
3.学生遇到难题时采用引导、合作、讨论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2.抓住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课题名称
《台阶》
姓名
工作单位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教师进修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案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教师进修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案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探讨课文深层含义,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及其用法:如“苔藓”、“门槛”、“斑驳”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分析“台阶”在文中的象征含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人生哲理。
-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叙述角度来展开主题。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字词时,通过上下文分析,让学生理解“苔藓”不仅仅是青苔,它还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在探讨课文象征意义时,引导学生从“台阶”这个物象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它所蕴含的人生阶梯和努力攀登的寓意。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互相借鉴,共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表达自己对“台阶”的感悟。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逻辑思维不够严密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多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来安县三城初中陆正友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重点难点。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

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台阶》是200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森祥。

作者从⽗辈们⽣存的智慧、憨厚、勤劳甚⾄狡黠中再度捕捉⾃我⾎液中流淌的原⽣物质,让后辈得到深省。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1课《台阶》课⽂原⽂ ⽗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三块青⽯板铺成。

那⽯板多年前由⽗亲从⼭上背下来,每块⼤约有三百来⽄重。

那个⽯匠笑着为⽗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背到家,不收⽯料钱。

结果⽗亲⼀下⼦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的⼒⽓。

只是那⼀来⼀去的许多⼭路,磨破了他⼀双⿇筋草鞋,⽗亲感到太可惜。

那⽯板没经⽯匠光⾯,就铺在家门⼝。

多年来,风吹⾬淋,⼈踩⽜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颗颗硬币⼤的⼩凹。

台阶上积了⽔时,从堂⾥望出去,有许多⼩亮点。

天若放晴,穿堂风⼀吹,青⽯板⽐泥地⼲得快,⽗亲⼜⽤⽵丝扫把扫了,⽯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不去坐⼀坐,躺⼀躺。

母亲坐在门槛上⼲活,我就被安置在青⽯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指抓青⽯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串涎⽔,张嘴在青⽯板上啃,结果啃了⼀嘴泥沫⼦。

再⼤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门槛上往台阶上跳。

先是跳⼀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跳⼆级,啪、啪!再后来,⼜跳三级,啪!我想⼀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跤。

⽗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亲的个⼦⾼,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亲把*坐在的⼀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级。

他的脚板宽⼤,裂着许多⼲沟,沟⾥嵌着沙⼦和泥⼟。

⽗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净的,他⼀般都去⾥洗,拖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回来。

⼤概到了过年,⽗亲才在家⾥洗⼀次脚。

那天,母亲就特别⾼兴,亲⾃为他端了⼀⼤⽊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台阶》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台阶》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台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掌握生字词。

2.结合小说文体特征,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自读,抓住细节适当做批注,感受父亲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抓住细节适当圈点批注,感受父亲的人物形象。

【课型与课时】1.圈点批注、质疑问答、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2.第一课时【预习要求】1. 自读课文,查阅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 以“台阶”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3.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作者相关资料,增加积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课文简析】《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创意】本课的创意就是化繁为简。

《台阶》这篇小说有一定的时代感,七年级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和积累,理解主题有些难度,所以化繁为简,从围绕“台阶”这一线索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本内容,适当做批注,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台阶图片)相信不同景处的台阶给同学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截然不同,那么,你们攀登最高的台阶是多少级?也许在大家眼中,台阶极为平凡,没有特别意义,然而,在某些人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

这样的台阶要用生命去垒砌,用心灵去感受。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概说课文文意(作家与作品)李森祥(1956—),现代作家,浙江衢州人,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影视创作,第一部发表的作品是《半个月亮爬上来》。

【最新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案

【最新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案

11台阶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体会文中“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一、导入新课播放《农村老父亲》导学视频。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仿佛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展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和深沉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自读指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分析本文与前两篇课文的差异,明确本文文体。

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

前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散文,围绕中心事件叙述零散事件,详略得当,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

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称叙事,语气似散文一样自然亲和,极似叙事性散文,但仔细分析,文中所叙人事皆围绕“台阶”这一主题有一个发展过程,主题寓于情节之中,因此本文是一篇小说。

2.请说说本文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并根据小说文体特征,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给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明确: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对别人家的高台阶总是羡慕不已。

在他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因此父亲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吃苦耐劳,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心愿已了的父亲却觉得坐在新台阶上不自在,挑水又闪了腰,恍然觉得自己年岁已大,多了种莫名的失落感。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各个情节之中,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父亲形象”的语句,并作适当分析。

(1)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明确:从背石板的描写中,可看到父亲强健有力的形象,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可惜磨坏了草鞋,也凸显出了一个勤俭的老实人形象。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台阶——凡人小事亦精彩【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

3、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质。

4、揣摩开头、结尾、文中反复出现及特别之处的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的作者、背景资料。

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欣赏刘和刚的《父亲》)1、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激情导入:“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透过歌声和画面,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

今天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学习目标A.学习运用点滴小事体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的写法。

(角度选择)B.感受文章中平凡人身上的精神财富。

(感受文章的意蕴)(指一生读)二、活动设计(一)初读台阶,认识父亲师:文章被阅读如同食物被咀嚼,只有深入阅读,才能品味到其中的清香。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文中父亲做了哪些小事,体现出父亲怎样的品格或精神?(二)再读台阶,感受父亲师:作为普通农民的父亲,省吃俭用,辛苦劳碌半生,终于建起一栋中意的房屋,造起了“九层台阶”,但是父亲却衰老了,你觉得父亲的行为值得吗?师:对于父亲来说,这艰辛半生造出的台阶究竟是什么呢?小结:父亲是一个小人物,他只是众多平凡人中的一员,但是在他小身上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虽然卑微,但是教会了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坚韧?他用一生践行了人生地高度,为儿女树立了榜样。

(三)品读文本,读懂父亲快速默读主题学习P86《父爱的高度》P101《麦黄黄杏黄黄》思考:你觉得哪篇文章中的父亲更打动你,说说你的理由?总结:他们是小人物,他们的人生不完美,但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人生的本色,正是这些“真”才让他们更加耀眼,通过这几篇文章的阅读,你觉得要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小人物”?(四)联系生活,致敬父亲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触摸到了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让我们尝试着写一写我们身边像父亲一样的平凡的人:小结:平凡的生活可以找到许多的精神力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6.增进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运用: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如“突兀”、“竣工”、“门槛”等,并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文章结构:分析课文的整体结构,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文章结构:通过分析课文的起承转合,让学生学会如何构思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2.教学难点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的复杂情感,包括他的执着、挫折和喜悦。
-修辞手法运用:理解并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奋斗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物形象:深入剖析父亲的形象,理解他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和动机。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能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口语交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举例:
-重点词语:“突兀”在文中的运用,表达了父亲形象的变化之快,使学生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现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台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难点)
2.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详略安排。

(重点)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

(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复述法。

2.研讨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导语设计
设计1:(激发兴趣)
鲁迅曾塑造了“闰土”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同学们还记得中年“闰土”的样子吗?“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齐背)这是旧中国时代的一位典型的农村父亲形象。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中国的农村父亲形象。

他就是李森祥的小说《台阶》里的“父亲”。

设计2:(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以“父亲”为主题的油画,同时播放歌曲《父亲》。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的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以小说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父亲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2.“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但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台阶吗?
贯穿全文的线索。

为了表现父亲。

所以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目标导学二:研读分析,把握形象
1.文中我家的台阶是什么样的呢?父亲对台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三级青石板台阶;认为台阶低。

2.台阶低,走起路来多方便啊,父亲为什么还要造高台阶呢?(试用原文回答)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3.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不受人尊重,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总说台阶低了。

他实际上是对什么的需要啊?
他实际上需要尊严。

4. 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自尊、有上进心、有志气、有理想。

5.为什么父亲要造九级台阶,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这个角度看,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九级是最高级别。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在预习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要做到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内容正确而连贯,语句通顺而简洁。

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巧妙设问,层层深入。

6.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做了哪些准备呢?用了多长时间呢?(指导学生找出文中语句来完成问题)
课文第10—11段。

7.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从这点可以看出父亲什么样的性格?
倔强、吃苦耐劳、节俭、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等。

8.准备是艰苦的,漫长的,新屋很快就建好了,台阶也筑成了,可是父亲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了呢?这体现出父亲什么样的品质呢?父亲觉得坐在高处和别人说话不自在,不习惯,很尴尬。

前文提到父亲低眉顺眼老实厚道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人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这说明自卑心理长期存在,盖好新居,高台阶
后,受到别人的仰慕,这种心理反差太大,造成了父亲的尴尬,也就是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特有的一种特质,就是谦卑。

9.父亲拼命干了一辈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人老了,身体垮了。

从文中父亲挑水闪了腰这一点看出来的。

10.归纳人物形象: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形象?
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目标导学三:理解细节,分析详略
1.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神态、动作、及心理的细节描写。

讨论一下这些细节究竟写出了父亲什么样的感情。

(5段)父亲在三级青石板台阶上洗脚的细节“┅┅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

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
可以通过上述分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学法指导】细节描写的作用:①显示人物性格。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

④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
色。

”这里是对父亲洗脚动作和父亲皮肤颜色的描写。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用板刷刷脚上的泥沙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也可以看出父亲生活的贫困和艰辛;“黄几几”是泥土的颜色,更是父亲的肤色,看得出父亲的朴素和敦厚。

(13段)父亲在准备建台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父亲坐在绿荫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是对父亲神态的描写,父亲虽然忠厚老实,但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内心世界还是时时有波澜的。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21段)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来给他庆祝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既有对父亲的动作的刻画,又有对父亲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是不自在。

父亲长期处于一种地位低的状态,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24段)“父亲每天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

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

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

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这一段是对父亲的动理。

⑤贯串全文,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

合理安排详略的方法之——特写镜头法:特写是一种影视艺术手法,它通过拍摄
作描写,“按一按”“敲了敲”“踩了踩”等写出了父亲对台阶的呵护。

(第27段)“第二次他再坐台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

”挪台阶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谦卑的心理。

2.文章的谋篇布局来看,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形成前后的对比,突出父亲当年力气大,而后来却闪了腰。

(2)写石板质地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的差。

(3) 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了,“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时间的长,体现父亲的辛劳。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文题是“台阶”,台阶即为中心,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而造台阶则要详写。

目标导学四:读懂情感,拓展迁移
1.小组讨论:作者仅仅写了父亲一个人吗?为什么?
父亲所代表的是无数辛勤、朴实的劳动人民。

我们说“小说的任务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

”而作者正是想通过塑造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来引起我们对父辈艰辛的同情和理解,引起我们对父辈命运的关注。

并且含蓄地指出,当时农民的生存状况需要改变,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局部,如某个物品,某个人的动作、肖像、表情、细节等,从而造出鲜明的视觉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写作也可借用此法,进行工笔刻画,细致描写,以期达到凸显事物特征、渲染场面气氛、深化文章主题的效果。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探究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鼓励各抒己见。

2.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想到了作者的父亲,劳动人民,也想到了
自己的父亲。

此刻你对自己的父亲是否又多了一份理解和关心呢?
请以“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
300字左右的片段。

板书设计
执着吃苦耐劳
勤劳朴实
台阶——父亲——善良敦厚
(线索)(劳动人民)有志气有理想
谦卑坚忍不拔
细节描写
写作特色对比手法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以歌曲《父亲》导入,并配以同题的油画,直观、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梳理情节到对细节描写的总结,从各个方面培养了阅读能力。

3.注重联系生活,读写结合,通过片段写作加强了对主旨、生活的理解,也训练了写作的能力。

不足之处:
1. 对于“从文中哪里读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很多同学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父亲的不同性格,对每位同学的回答,我只是点了点头,缺少了必要的评价。

2. 整堂课都在关注时间,关注我的课堂流程,我没有关注学生的表情和表现,没有用心与学生交流。

这样做,忽视了教育的本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