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设计性实验
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人体及环境微生物检验
四、操作步骤
• 3、人体细菌的检查 (1)手指(洗手前与洗手后):手指在琼脂平板 的表面,轻轻地来回划线 (2)头发(揭开皿盖,用手将头发用力摇动数次) (3)咳嗽(离口约6—8cm处用力咳嗽) (4)鼻腔(用湿棉签在鼻腔内滚动数次,其余同 实验台)
4、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在上,放37℃培养 箱,培养1-2天。 5、结果记录方法
• 注:A、洗前手指 B、洗后手指 C、头发 D、鼻腔 E、实验台 F、门旋钮 G、灰尘 H、无菌水;
• 空气1、实验室内将琼脂培养基平板暴露处理 空气2、培养基 平板在净化工作台内处理。
(1)菌落计数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而重叠,则数平 板最后1/4面积内的菌落数。不是划线的平板,也一分为四,数 1/4面积的菌落数。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观察不同的菌落 类型。但要注意,如果细菌数量太多,会使很多菌落生长在一 起,或者限制了菌落生长而变得很小,因而外观不典型,故观 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择分离得很开的单个菌落。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目的要求
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37℃温度 下培养,1-2天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 进行繁殖,形成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每 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各有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 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 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 松或紧密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 的数量和类型。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1)将你自己的平板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2)与其他同学所做的结果进行比较。
微生物学设计实验_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 根据Logistic模型可以求出与暴露时间相对应的菌体 含量:
图3-6
•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具体函数关系式,这 可较准确地得出一定范围内任意时刻的细菌含量。
23
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法 微生物指标
• 姜起源,谢金星,叶俊, 《数学模型》,清华大学 出版社
• 当天平均温度14.1,当时的相对湿度82%,室外有 微风,近几天属阴雨天气。
实验步骤
• 本大组分为五小组,每组两人
• 五个小组依次测室外、实验室、厕所、大厅和超净台的微 生物含量。
• 具体步骤为:清洗双手—酒精清洁手部—用报纸包裹灭过 菌的平板到各个环境中—开盖接种半个小时—盖盖后报纸 包好拿回实验室—取出放入培养箱48小时—取出观察—对 比统计——结果分析
• 熊文山,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 与分析,2007年第10卷第6期
• /view/1262256.htm
24
25
4、相对于室外、大厅、厕所,教室内空气中的微生 物含量要少,教室内接种的平板里有五个菌落,这 可能跟教室内的空气相对不流通,人流较少等等因 素有关。
5、在超净台上做的实验产生了三个菌落,而且其直 径要小得多。这与其它的比较,微生物含量明显较 少。但是我们认为超净台上空气的微生物含量应该 没这么多,可能在操作中有少许污染。
• 3)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 白对照。
• 4)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 36℃±1℃培养箱内培养48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 水样1ml中的菌落总数。
• 5)对每个样品都进行上面步骤并计数。
17
3、菌落计数报告方法
• 在对菌落进行计数时,需要参照GB/T5750.12— 2006中的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微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与体会
微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体会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方法,证实了自主设计性实验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对科研工作全过程有了初步认识,并具备了一些科研素质。
此外,自主设计性实验对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科学研究自主设计性教学相长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并提高他们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安排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执行教学程序,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不足之处在于:内容大多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只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但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形成思维定势,甚至会使一些思想活跃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1]。
此外,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整体认识,导致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眼高手低。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我们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结合生命科学学院院办企业、微生物学教研室的在研课题,将一些科研内容引入到本科生实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试验,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目的及内容根据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结合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
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设计性实验涉及环境微生物学、资源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转化等领域。
内容包括: 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发酵活力的测定;普通饮用水与商业纯净水细菌学检查;土壤中固氮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阿糖尿苷的生物转化;天然红色素的深层液体发酵及提取;真菌α-淀粉酶高产菌株的筛选与诱变等。
二、教学程序设计实验方案。
在本科生的第三学年,随着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当学期进行到一半时,学生有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也具备了一些操作技能。
空气微生物检测实验设计
空气微生物检测实验设计一、实验背景空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环境质量和工业生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医院、食品加工厂、实验室等场所,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食品变质和实验结果误差等问题。
因此,对空气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空气质量,并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空气微生物检测通常采用培养法和非培养法。
培养法是将空气中的微生物采集到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然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数量和特征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非培养法包括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 PCR 技术)、显微镜观察法等。
本实验采用培养法,利用空气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收集到琼脂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来表示微生物的数量。
四、实验材料和设备1、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真菌检测)2、采样器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3、培养箱恒温培养箱(设定温度 37℃用于细菌培养,28℃用于真菌培养)4、无菌器材无菌平皿移液器无菌吸管5、其他器材酒精灯记号笔计数器五、实验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培养基的配方准确称取所需的成分,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加热至完全溶解,调节 pH 值至合适范围。
分装到无菌平皿中,约 15-20ml 每皿,待冷却凝固后备用。
2、采样点的选择根据检测场所的特点和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例如,在医院可以选择病房、手术室、走廊等;在食品加工厂可以选择加工车间、包装间、仓库等。
3、采样操作打开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将采样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距离地面约 15 米的高度。
设置采样时间和流量,通常采样时间为 5-15 分钟,流量为 100-200L/min。
启动采样器,让空气通过采样器撞击到培养基表面,完成微生物的采集。
微生物设计性实验报告
微生物设计性实验报告简介微生物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和基因等方面的特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从而应用于生产、医疗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方式,探究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同时提高实验者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目的1、通过对大肠杆菌菌株的基因操作,实现β-galactosidase酶系统的启动。
2、应用微生物体系,展示酶促反应的特性。
3、加强实验者的实验技能和构建酶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大肠杆菌菌株作为实验对象,实现了β-galactosidase酶系统的启动。
β-galactosidase是一种酶类物质,能够将葡萄糖苷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其作用类似于人体中的消化酶。
大肠杆菌中存在着三个基因,可以共同编码β-galactosidase酶的结构,在克隆和基因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基因以操控大肠杆菌的酶类物质表达,从而实现酶促反应。
实验步骤第一步:克隆β-galactosidase酶的结构基因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克隆β-galactosidase酶的结构基因,这个过程可以通过PCR技术来实现。
PCR技术包括DNA双链分离、引物特异结合、嵌合和扩增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将需要克隆的DNA序列扩增至足够数量,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克隆处理。
第二步:构建双峰菌株(LDH+和LDH-)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构建双峰菌株,这些菌株包括LDH+和LDH-两种类型。
LDH+菌株中含有代表β-galactosidase酶结构的基因,而LDH-菌株则不含这些基因。
第三步:测定酶促反应的作用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LDH+和LDH-两种菌株进行混合,然后观察酶促反应的效果。
当β-galactosidase在LDH+菌株中被表达时,其能够将葡萄糖苷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由于LDH-菌株中不存在这个酶类物质,因此其无法完成这一转化反应。
微生物实验设计-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微生物实验设计-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级分离一、实验原理自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生长后,其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蛋白水解圈,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常被作为判断该菌株蛋白酶产生能力的初筛依据。
将腐烂的大豆浸泡液中的细菌接种在含有酪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由于产蛋白酶菌株能在干酪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圈,因此能将产蛋白菌株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菌株经再次培养,就可获得纯种产蛋白酶的菌株。
二、实验器材1.菌种:从大豆浸泡液中获得2.培养基:(1)PDA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水至1000ml,121℃灭菌30min备用。
(2)干酪素琼脂培养基:干酪素4.0g,用20ml 0.1mol/L NaOH溶液溶解后再加20g琼脂,加蒸馏水煮沸加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备用。
3.试剂:无菌水。
4.仪器:天平,电磁炉,烧杯,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高压灭菌锅,锥形瓶,接种环,涂布棒,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三、实验步骤1.将腐烂的大豆放入无菌水中浸泡,制成细菌悬浮液。
2.用涂布棒蘸取菌液接种于PAD培养基中,26℃培养48h。
3.倒置于酪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h。
4.挑取培养好的菌落接种于平板上,28℃培养48h。
5.观察各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圈的情况。
6.选取透明圈较大的三个菌落分别接种在干酪素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48h。
7.观察受否为单菌落,若为单菌落且有透明圈,则为纯种产蛋白酶菌株。
若有杂菌,则需要重复步骤6,直到培养出纯菌为止。
参考文献[1]代玉梅.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2]黄志强,林白雪,谢联辉.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416-420.。
病原微生物实验设计
病原微生物实验设计病原微生物实验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观察、研究和实验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以深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特性、传播途径以及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病原微生物实验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论述。
一、实验目的病原微生物实验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特点、代谢途径等;2)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如毒力因子、感染途径等;3)探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4)评估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活性。
二、实验设计1. 选择病原微生物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哪种病原微生物。
根据实验目的和所关注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 实验设备与试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和试剂。
常见的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皿、恒温箱、离心机等;常见的试剂包括琼脂、培养基、抗生素等。
3.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步骤应该详细、准确,确保实验可重复。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实验样品和培养基。
将需要研究的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并制备适量的培养基。
步骤二:接种和培养。
将病原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注意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条件,以促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步骤三:观察和记录。
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的形态和颜色。
记录菌落的数量和大小等信息。
步骤四:测定毒力。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通过体外或体内的方法测定病原微生物的毒力。
例如,可以通过小白鼠进行毒性试验来评估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的损害程度。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应该详细、准确地呈现,包括实验数据、实验观察和实验分析等。
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四、实验控制和安全在病原微生物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和操作过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具体控制和安全措施如下: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实验室防护装备。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设计
案例二:某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实验目的
建立某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研 究病毒感染过程、病理变化及抗
病毒药物的效果。
实验步骤
选择合适的动物、病毒感染、观察 病理变化、抗病毒药物筛选。
实验结果
成功建立病毒感染动物模型,观察 到典型的病理变化,筛选出有效的 抗病毒药物。
案例三
实验目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功能,寻找新的抗菌 药物靶点。
02
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毒力、耐药性等生物 学特性。
03
评价药物、疫苗、诊断 试剂等医疗产品的有效 性及安全性。
04
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感 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
实验设计原则与步骤
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原理,确保实验结果 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设计步骤
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 方法、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和 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05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案例解 析
案例一: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实验目的
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并鉴定 病原菌,同时进行药物敏 感性试验,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步骤
采集样本、病原菌分离培 养、病原菌鉴定、药敏试 验。
实验结果
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物, 确定病原菌种类,了解其 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实验步骤
选择基因编辑工具、设计基因编辑方案、实施基因编辑、观察病 原微生物的变化。
实验结果
成功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发现新的抗菌药物靶点,为抗 病原微生物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06
实验注意事项与未来展望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 规定,穿戴好实验服 、手套、口罩等防护 用品。
微生物实验设计报告
一、实验原理肠道杆菌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少数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一般都生长良好,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气,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还原硝酸盐。
这类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有的引起腹泻、肠炎、肠热症和痢疾等。
有的为条件致病菌,有时也可引起身体各个部位的感染。
二、实验材料1.病鸡:怀疑被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2.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麦康凯平板三糖铁高层斜面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3.革兰式染色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溶液、革兰氏碘溶液、95%酒精,沙黄水溶液4. 生化管: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枸橼酸盐、H2S、尿素5. 生化试剂:吲哚试剂, MR 、VP 试剂7.药敏实验试剂: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三、实验内容及其安排(一)、制备培养基:麦康凯、半固体、三糖铁高层斜面、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
(二)、解剖实验动物,细菌分离培养:病料抹片,染色镜检。
划线接种麦康凯或S·S琼脂平板。
(三)、观察细菌培养性状,选择可疑菌落进行纯培养。
普通琼脂平板、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三糖铁琼脂斜面。
(四)、观察细菌纯培养结果,细菌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细菌抹片及纯培养情况,。
(五)做生化试验、药敏试验。
(六)观察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
第一天:制备培养基解剖实验动物、病料抹片、细菌分离培养1.S.S培养基:50g S·S培养基+800ml蒸馏水,煮沸溶化浇平板(15ml/块平板),无需高压2.麦康凯培养基3.三糖铁琼脂4.葡萄糖蛋白胨水:1.25g蛋白胨+1.25g葡萄糖+1.25g磷酸氢二钾+250ml水,加热溶解,调pH至7.6,分装40根短试管高压(3指半高,约5-8ml)5.蛋白胨水:1.25g蛋白胨+0.625gNaCl+125ml水,调pH至7.6,分装40根短试管,捆扎,高压,121℃15分钟(2指高,约2-4ml)6.半固体:分别称取蛋白胨5g、牛肉膏2.5g、氯化钠2.5g、磷酸氢二钾0.5g、蒸馏水500ml,加热溶解,调pH7.6,过滤称琼脂粉2g+肉汤500ml,煮沸,待琼脂粉完全溶化,分装短试管(2指高,约2-4ml)病鸡剖检的方法和步骤一、剖检要求:剖检鸡最好在死前或濒死期进行。
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细菌耐受噬菌体突变率测定
掌握细菌耐受噬菌体突变率测定的实验原理
理解细菌耐受噬菌体突变率测定的生物学基础,包括基因突 变、细菌抗性机制等。
掌握突变率测定的统计学原理,如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等 。
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01
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对照实验、重复实验等。
02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如数据整理、图表制作、统计分析
等。
学习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推断和得出结论。
03
02 实验原理
细菌耐受噬菌体突变率的定义
细菌耐受噬菌体突变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细菌通过基因 突变对噬菌体的抗性增加的比例。
这一指标用于评估噬菌体杀菌效果,以及细菌对噬菌体感 染的抗性发展情况。
细菌耐受噬菌体突变率测定的基本原理
通过在细菌培养液中添加噬菌体,观察细菌在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计算细菌耐受噬菌体突变率。
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评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其对突变率计算的影响。
减小误差的方法
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和方法,如提高操作技能、使用高精度仪器、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05 结论与讨论
结论总结
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对噬菌体的耐受突变率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噬菌体的种类、细菌 的种类和环境条件等。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1] 王丽, 张涛, & 李先佳. (2013).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免疫 学中的应用. 生命的化学, 33(2), 284-288.
02
[2] 赵晶, 孙立伟, & 王艳. (2015). 噬菌体在细菌检测中的 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5(10), 1673-1676.
微生物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及流程
微生物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研究背景。
微生物在生物科技、医学和环境科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
微生物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菌群生态分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微生物细胞计数方法;2. 熟悉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3. 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4. 了解不同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及特征。
实验步骤:1. 微生物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与处理1.1 从不同的环境样品(如水样、土壤样等)中,取一定量的样品(1mL或1g);1.2 样品的处理方式不同,如水样可经过过滤等处理,土壤样品可先进行振荡等处理,最终获得样品制备备用。
2. 微生物细胞计数2.1 取1mL或1g的样品,用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PBS溶解;2.2 取1mL制备好的样品溶液,经过一定稀释系数后,利用平板计数法或管内稀释法进行细胞计数,得到微生物细胞数(CFU/g或CFU/mL)。
3.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3.1 配制常见的微生物培养基,如NA培养基、LB培养基等;3.2 取少量处理好的样品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稀释液,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3.3 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4. 微生物群落的分析4.1 利用PCR技术对样品中的微生物DNA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4.2 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微生物一级分类鉴定,了解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的混合群落结构。
实验结果与解析:1. 微生物细胞计数不同样品的微生物细胞浓度差异较大,例如从同一公共设施的5个卫生间样品中采集的微生物细胞数最高的样品为1.8×10^6 CFU/mL,最低的为1.4×10^3 CFU/mL。
此外,从样品采集至细胞计数过程中,不同步骤的操作影响微生物定量的准确性。
2.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具有差异,例如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比较多,培养出的菌落数量也较多,数量和多样性远超过水样。
3. 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从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DNA进行PCR扩增后,经过测序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情况。
微生物综合设计性实验论文——不同抗生素对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between streptomycin and kanamycin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lbus. And determin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antibiotics.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filter paper to determinate these two antibiotics’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In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rough Control experimen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wo kinds of antibiotics . Using blank control experiment se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antibiotics to study, taking the size of inhibition zone to indic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Through the parallel control experiment statistics the 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to fi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wo kinds of antibiotics on bacteria (MIC). Results Streptomycin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lbus MIC are 5 g/mL and 8 g/mL; Kanamycin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lbus MIC are 15 g/mL and 25 g/mL. Conclusions Two kinds of antibiotics have inhibitory effect on two kinds of bacteria, and this effect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ir concentration.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the value of MIC shows that whether for Escherichia coli or Staphylococcus albus , kanamycin’s MIC values are greater than streptomycin’s, Therefore, the inhibitory effectiveness of streptomycin is strength than kanamycin.
微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
实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的 教 学的 目的 。 个好 着 国 家 投 入 的 增 加 和 学 校 规 模 扩 大 , 验 设 一 学 的 设 计 性 实 验 既 可以 使 学 生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投 入 的 力 度 很 大 , 校 越 来 越 重 视 实 验 教 内完 成 实 验 任 务 ,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实 验 兴 学 。 又 因此 , 立 开 放 性 实验 室 不 仅 增加 了仪 建 趣。 器 设 备 的 利 用 率 , 且 可 以 使 学 生 自 由发 而 在 内容上 , 自主 设 计 性 实 验 要 突 出实 挥 和 完 成 实 验 , 而 达 到提 高 学 习 兴 趣 和 从 践 性 和 实 用 性 , 教 师 向学 生 下 达 设 计 题 培 养 创新 能 力 的 目的 。 由 5 目 、 术指 标 和 性 能 要 求 , 生 根 据要 求 进 2. 多媒体 辅助 实验 教学 技 学 在实验 教学 中, 多媒 体 是 解 决 微 生 物 行 设 计 , 出实 验计 划 。 好 选 择 与 实验 室 写 最 建 设 和 专 业 科 研 方 向相 结 合 的 题 目, 学 学 实 验 内 容 中 的 抽 象 难 懂 问 题 的 有 效 手 使 生 的 知 识 面 变 得 开 阔 , 本 专 业 所 从 事 的 段 。 媒 体技 术 应 用 不 仅 克服 了仪 器 设备 、 对 多 研 究 方 向 有 所 了解 , 加 学 生 对 本 专 业 工 场 地 和 试 剂 等 条 件 对 实 验 的 限 制 , 能 提 增 还 作 的兴 趣 和 喜 爱 , 养学 生 的 综 合 能 力 , 培 发 高 演 示 实 验 的 可 见度 , 强 实验 操 作 的 规 加 正 最 挥 学 生 的智 能 。 师 和 实 验 人 员 在 设 计 和 范 性 、 确 性 ,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实 验 的 作 教 准 备 实 验 的过 程 中要 从 难 易 实验 步骤 中思 用 , 而 优 化 实 验 。 从 6 考 原 理 和 方 法 出 发 ,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2. 教 师和 实验 技术 人 员协 作管 理实 验室 调 般 情 况 下 , 验 教 师 负 责 准 备 试 剂 实 思考能力 , 发挥 学 生 的 创 造 力 。 和 仪 器 设 备 , 论 教 师 负责 讲 授 和 指导 , 理 如 2 2鼓 励学 生独 立完 成 实验 . 管 学 生 应 该 充 分 获 得 独 立 思 考 和 操 作 的 果 建 立 了 开 放 性 实 验 室 , 理 就 会 成 为 较 空 间和 时 间 , 正 自主 地 发 现 和 解决 问题 , 为 突 出 的 问题 。 真 因此 , 师 和 实验 人 员不 仅 教 让 学 生 树 立 自信 心 。 有 学 生 亲 身 动 手 操 要 注 重 个 人 专 业 素 养 的 培 养 和 提 升 , 且 只 而 作 , 写 实 验报 告 时 才 能 “ 话 可 说 ” 这 样 要 在 学 生 开 展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的 过 程 在 有 。 设 的 教 学 理 念 才 能 真 正 实 现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中 , 调 配 合 , 实 验 顺 利 开 展 。 协 使 学 生可 以 自 己选 择 实验 材 料 、 备 、 设 自己设 3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实效 计实验思路和技术路线 。 3 1实验 方式 由演 示型 向操作 型转 变 。 养 . 培 2 3考试 方式 规范 化 .
微生物自主实验设计方案
微生物自主实验设计方案
微生物自主实验设计方案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例如探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检测某种毒素或抗生素、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2.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所需的材料,例如细菌、培养基、原料、化学物质等。
同时需要了解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限制,例如某些物质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或代谢产生影响。
3.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步骤,例如采集微生物、培养微生物、观察微生物形态、检测微生物性质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步骤的正确性、精度和效率。
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例如确定微生物种类、分析微生物的生长趋势、检测实验物质的浓度等。
同时需要注意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比较实验结果等。
数据处理中需要注意误差的控制和数据的完整性。
6.实验结果可视化:将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例如绘制生长
曲线、绘制代谢流程图、制作分子图像等。
实验结果可视化有利于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7.实验记录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并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记录和报告需要清晰、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并展示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自主实验设计方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可视化和实验记录和报告。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实验的风险和限制,并遵循实验规范。
实验一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1)
4)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 键?为什么?
5)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 是集中在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6)用倒平板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
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
后观察结果? 2023/11/29
27
2023/11/29
22
菌落记数仪
2023/11/29
23
一般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30~300个菌落的 稀释度计算每毫升的含菌量较为合适。同一
稀释度的三个重复对照的菌落数不应相差很
大,否则表示试验不精确。实际工作中同一
稀释度重复对照平板不能少于三个,这样便 于数据统计,减少误差。由10-4、10-5、 10-6三个稀释度计算出的每毫升菌液中菌 落形成单位数也不应相差太大。
2023/11/29
15
2023/11/29
16
常用的划线方法有下列二种:
1)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先在 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 转动培养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 ,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平行划线 ,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 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2023/11/29
13
(4)培养 将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和马丁氏培养 基平板倒置于28℃温室中培养3—5日,肉膏 蛋白胨平板倒置于37℃温室中培养2—3日。
(5)挑菌落 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 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 28℃和37℃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 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 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 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微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微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1. 实验目的设计一套实验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培养基:琼脂、肉汤、葡萄糖、琼脂水平板•微生物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酵母菌等•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器、显微镜等•实验室安全设备:实验室大气流罩、防护手套、实验服等3. 实验程序步骤1:准备培养基1.1. 根据菌种要求,选择相应的培养基成分。
1.2. 按照指定比例将琼脂、肉汤、葡萄糖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
1.3. 加热溶解并高温高压灭菌。
1.4. 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冷却后凝固成固体培养基。
步骤2:接种微生物菌种2.1. 选择要接种的微生物菌种,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
2.2. 打开实验室大气流罩,戴上防护手套,准备好接种器具。
2.3. 用无菌技术,将微生物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
2.4. 注意接种的数量和位置,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步骤3:培养微生物菌种3.1.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
3.2.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促使微生物生长。
3.3.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3.4. 定期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态、颜色等。
步骤4:显微镜观察4.1. 取少量培养基上的微生物菌落,放入干净的玻璃片上。
4.2. 将玻璃片放入显微镜镜下,调节镜头和焦距,找到合适的倍率。
4.3. 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结构等。
4.4.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必要的绘图和描述。
4.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所有操作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以避免污染。
•在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佩戴实验服、手套等防护设备,确保个人安全。
•按照实验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注意操作顺序和实验时间。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设备和废弃物,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5.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微生物菌种的培养情况和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写出实验方案和实验的日程安排。
4、教师审查实验方案及日程安排。
(二)实验过程
1、各类实验材料的准备:药品、平皿、试管、吸管、分离材料、各类器皿及各类培养基需提供所需数量、需包扎的要包扎好。
2、培养基制备、无菌水的制备:干热灭菌、121℃湿热灭菌。
3、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7、进出实验室必须按要求填写《黄冈师范学院生物系开放实验室情况记录薄》。
2、学生必须按实验目的要求写好实验方案,得到教师批准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时,学生必须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4、学生不得擅自搬动仪器设备,需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
5、各实验班级按指导教师要求组成值班小组,配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搞好实验室管理。
6、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安全,实验后搞好卫生,保持实验室整洁,离开时,关好门窗、水、电。
4、各类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和认证。
5、微生物的移种与保藏。
五、完成实验报告
填写统一的黄冈师范学院生物系提高型实验报告
附:开放实验的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学生在实验期间严格遵守学生实验守则,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安排,对不服从安排的学生轻则进行批评教育,重则停止其实验。
微生物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案
实验课题: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曲霉、青霉的分离纯化与认证
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方法与技能: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无菌操作、油镜使用等。
2、使学生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4大类微生物的主要个体形态特征和菌落特征。
3、使学生初步学到微生物研究的基础方法。
二、实验条件
化学药品、显微镜、平皿、吸管、试管、灭菌锅、干燥箱、培养箱等。
三、实验方法
(一)实验方案的确定
1、要求学生5-6人为1个小组,并提供每个小组的成员和负责人名单。
2、要求学生查阅下列资料: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所用的培养名称及配方;培养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方法;4大类微生物的分离材料来源及分离方法,各类微生物的培养基方法,认证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