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82e921b0717fd5360cdcf8.png)
我们从哪些方面说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地理 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 证据 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历史 台湾,在我国史书中记载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历史 证据 上曾多次遭到外来侵略。
文化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 证据 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B.降水充足,热量丰富
C.人口稀少,岛屿众多
D.资源丰富,经济繁荣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4月16日21时48分在台湾台东县海域(北
纬23.05度,东经121.37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3.关于台湾地震多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①图中A为美洲板块,B为亚洲板块 ②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③台
降水特点
台湾岛年降水量最少 小于1500mm 。 台湾岛年降水量最多 大于6000mm 。
气候特征
湿热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台湾岛的河流具有哪些特征? 受气候影响: 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
受地形影响: 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 水能资源丰富
读图认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与人口分布 2.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
多优良港口
外国资源注入
政策扶持
2007年据商务部的统计,两岸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高达1244.8亿美元。 目前,两岸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祖国大陆市场正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 动力之一,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大陆(包括香港)已取代美国,成为台 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市场来源。
文化 证据
台湾和福建等省都信奉妈祖。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 们的骨肉同胞。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 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ef5c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f.png)
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台湾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在全球贸易和科技创新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台湾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本文将对台湾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台湾目前的经济现状。
台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而闻名。
然而,在面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时,台湾的经济面临一些风险。
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对台湾的出口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台湾经济的增长率也在过去几年有所减缓,这可能与全球经济放缓和内部结构性问题有关。
其次,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台湾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台湾也有一些潜在的机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首先是科技创新方面。
台湾在半导体、电子产品和通讯领域具有竞争力,并且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
台湾政府和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与国际科技公司的合作,以提高台湾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另外,台湾也可以发展其他高附加值的产业。
比如,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台湾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台湾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此外,台湾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虽然台湾在政治上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有机会与其他国家建立互利合作关系。
例如,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可以推动台湾的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对某个市场的依赖性。
此外,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可以为台湾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台湾应该加强创业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创业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台湾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创业孵化器、减税政策和创新基金等支持措施来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企业。
此外,加强技术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举措。
最后,台湾还应该继续加强内部结构性改革。
台湾的经济结构在过去面临一些问题,如制造业占据了过大的比重,同质化竞争严重等。
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36c5f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7.png)
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日据时期,台
湾主要是一个农业经济,以稻米、糖和水果等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
然而,随着台湾光复归国后,岛内的经济开始发生转变。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和农业
现代化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这一举措对台湾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将农业产出推向新的高峰。
随后的几十年中,台湾经济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吸引了国内外投资。
台湾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增长引擎,涵盖了电子、纺织、化工、机械等领域。
20世纪80年代,台湾迈向了更高级的产业。
高科技产业的发
展成为台湾经济的新引擎,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
台湾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生产中心,如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电子零件等。
90年代,台湾面临着与中国大陆的经济接触机会。
该时期见
证了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的企业和投资者开始涉足中国市场。
许多台湾企业逐渐在中国大陆设立生产基地,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尤其在以
互联网为核心的创新经济领域。
台湾成为全球重要的高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出现了众多新兴产业和企业。
然而,台湾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变动,台湾需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总体而言,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是由农业到工业,再到高科技产业的转变。
台湾政府的经济政策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繁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6abe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e.png)
国际经济合作
*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 作,加入多个自由贸易协 定,如CPTPP、RCEP等 。
经济发展亮点与挑战
亮点
省的经济发展在亚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 一定成就。此外,省的教育、科技水平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水平。
人口密度
*省的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80人左右,其中台 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等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 更高。
教育与文化
教育体系
*省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专院校教育等阶段,其中 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成熟,拥有多所国际知名的高等院校。
文化特色
*省的文化特色融合了汉族传统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元素,同时也受 到了日本、美国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使用方面,普通话和闽南语是主要的语 言,英语也被广泛使用。
地方政治
*省的地方政治体制为民主制度,实行地方自治,各级地方政府由选民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地方 政治的参与程度较高,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治理模式
省的治理模式相对开放,政府与民间团体、企业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格局。同 时,省也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挑战
省的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 化等问题。此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03
人口与社会
人口结构与分布
人口结构
*省的人口结构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7%,此外 还有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出由中部向南、北扩 散的特点,其中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是人口最 为集中的地区。
地理 初中中考 综合题1
![地理 初中中考 综合题1](https://img.taocdn.com/s3/m/5f486f1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f.png)
地理时政第6期一、紫金山峰会→台湾【热点解读】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两岸统一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祖国统一大业的建设者,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使两岸企业的应有之义。
【考点剖析】台湾的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考查。
【考点链接】1. 祖国神圣的领土(1)位置与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台湾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自然环境➢地形:台湾岛山地面积约占⅔,台湾山脉纵观南北,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北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人口集中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南部,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受地形因素影响,台湾岛气温由四周想中部降低,降水分布东多西少。
➢河流:倒是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 美丽富饶的宝岛(1)美丽→风景名胜众多:日月潭、玉山、野柳地质公园(2)物产丰富→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岛上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浓密神了,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书中,红桧是台湾特有树种。
东方甜到是指台湾岛盛产甘蔗,“海上米仓”是指台湾岛盛产稻米。
3. 外向型经济(1)经济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附加值越来越高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目前,祖国大量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2)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海岛多港口、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相关试题】【1】“褒歌”为对唱形式的山歌,始于承袭,历经衍化,是台湾福佬(福建佬〉系居民在传统占比% 73.3 13 12 1.7I. 下列关于福佬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岛上占比最多、居住最久的居民B. 由南向北渡过商海到台湾定居C. 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D. 主要聚居在太平洋沿岸地区2. 硝佬系居民说唱“褒歌”常在()①山林砍柴时②四野收麦时③茶园采茶时④集市售卖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2】读“我国台湾岛沿北回归线相关要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台湾发展历程
![台湾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e693fd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3.png)
台湾发展历程
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
纵跨温带与热带。
台湾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最著名的产业包括纺织业、制鞋业、电子业、钢铁业等。
台湾省的现代工业发展始于1950年代,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嘉义、高雄、台南、屏东等。
台湾省是全球贸易额前10位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产业分为半导体、电子、化工、机械、金属、纺织等。
台湾省是全球贸易额前10位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产业分为半导体、电子、化工、机械、金属、纺织等。
近几年台湾经济分析
![近几年台湾经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228e6401f69e314332943e.png)
• 截至2005年底,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已累计400多亿美元,而大陆在 台湾投资却基本上仍然是一片空白 • 在两岸贸易方面,台湾当局实行了一套“管进不管出”的政策,即严 管自大陆进口商品,放开对大陆出口商品,致使大陆在两岸贸易中始 终处于逆差地位,而且逆差金额呈快速上升扩大之势。 • 被台湾当局拒之门外的大陆商品实际上都是大陆主要出口商品,其中 还包括台湾消费者喜爱的家用电器、化妆品、服装,以及粮食、蔬菜、 水果等农产品
• 据介绍,自2009年6月30日台湾当局开放陆资赴台投资以来,累计核准 投资件数342件,核准投(增)资金额为5.03634亿美元。 • 此外,台当局2012年核准台商对大陆投资件数为454件,比上年减少 21.04%;核准投(增)资金额逾10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6.61 %。
• 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当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台湾外销订 单金额为39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增加30.9亿美元,为历年单月次 高;台湾2012年全年外销订单金额达4410.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二)经济发展历程 • 台湾于1960年代进行经济、产业等改革,使战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1970和1980年代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缔造举世称羡的台湾奇迹; 于90年代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目前无论人均所得或人类发展指数均与 世界先进国家齐平,属极高度开发国家。台湾拥有蓬勃的制造产业及 尖端科技,在半导体、光电、资讯科技、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 执牛耳。贸易方面以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现阶段的经济主要朝向纳 米科技、生物科技、光电及观光服务业发展。
• 台湾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 一、得益于国际经济的总体回升,岛内宏观经济指标总体 向好。 • 2014年台湾经济走出低谷,岛内投资、消费与出口同时 出现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好转,呈现温和增长态 势。第三季度台湾GDP增长3.63%,全年预计可达3.43%,比 年初预估的2.59%增加了0.84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2011201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2.57%。在亚洲“四小龙”中仅次于 韩国的3.7%,高于新加坡的3%和香港的3%。全年GDP总额可 达159718亿新台币(约5268亿美元),人均GDP为68.27万新 台币(约22518美元)。物价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全年预测 CPI涨幅为1.18%。2014年台湾外需增长强劲,成为经济增 长的最大推动力,1-11月进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和3.3%, 高于去年同期的-0.2%和1.4%,净出口大幅增长了5.5%。内 需方面,民间消费增长2.76%,高于去年的2.23%。“政府 消费增长”则由去年的-1.15%大幅增加到3.16%,成为内需 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时,2014年岛内整体投资 表现不如人意,固定资本形成全年仅增长2.69%,相当于 2013年的一半,成为经济增长中最薄弱的环节。其中民间 投资增幅也低于去年,新增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电子 产业,凸显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从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历史_现状看其未来(精)
![从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历史_现状看其未来(精)](https://img.taocdn.com/s3/m/0fa3b175af1ffc4ffe47acbf.png)
广角Wide Angle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回顾三十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经贸往来的恢复阶段(1979-1986年两岸经贸关系的恢复,始于1970年代末。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主张,其后经过1981年的“叶九条”和1983年的“邓六条”,大陆对台政策完成了由“解放台湾”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转变,使两岸军事对抗状况大大缓和;同时,大陆加快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使两岸经贸活动增加了新的市场诱因。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陆有关部也开始启动对台贸易活动。
如从1979年起,大陆开始主动邀请台湾商参加广交会,并于1980年主动派出大型采购团赴港采购台湾产品,仅第一批合同金额即达8,000万美元等,两岸经济往来进入恢复时期。
2、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阶段(1987-1992年1987年前后,台湾方面解除“戒严”和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商赴大陆投资逐渐化暗为明;台湾民众赴大陆人数迅速增多,其中许多民众借探亲名义赴大陆进行经商和投资活动,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开始活跃起来。
与此同时,由于在1980年代中后期台湾步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期,传统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劳力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为解决“泡沫经济”问题,台湾于1987年大幅度放宽外汇管制,允许每人每年汇出外汇金额500万美元。
于是台湾劳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大陆转移,赴大陆投资迅速增多。
针对这一形势,大陆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法规与措施,加强鼓励台商对大陆投资与开展两岸贸易活动。
如在投资方面,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对鼓励台商到大陆投资首次提出了系统的规定,予以台商以较大的优惠与便利,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权益提供保障。
至此,两岸经济关系由此步入快速发展期。
3、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大陆掀起了第二次改革开放的高潮,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引进台外资政策上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和优惠措施,对台经贸政策不断完善,并趋向法制化。
台湾和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台湾和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c36f6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1.png)
台湾和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台湾和大陆两地的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两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优缺点。
一、台湾经济发展模式台湾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实行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国际分工的方式,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要进行经济活动。
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台湾政府从不同层面大力推动了对出口的支持和鼓励,包括从税收、关税、减免手续的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同时也通过加强对科技的引导和培训,优化企业管理,从而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但台湾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
出口型经济也意味着外部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国际市场出现周期性变化和降低对外贸易的需求,台湾经济就会遭受冲击。
此外,长期过度依赖出口而忽视内需,也是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大弊端,导致了内需的不足,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陆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陆经济逐渐转型为市场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导向型的经济模式最重要的是市场化和竞争力的引导,大陆的市场导向型模式强调市场的市场化和竞争的优化。
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社会福利和民生的关注,引入了提高民众收入、保障教育和医疗等社会福利政策,提高了社会发展水平。
但市场导向型经济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
一方面,市场化的导向可能导致利益部门的冲突、竞争压力的加剧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社会阶层差距的扩大和社会和谐的破坏。
三、台湾和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从本质上看,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模式都重视市场开放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但台湾的经济模式比较依赖出口,大陆则更侧重于内外资的共同发展。
虽然两者各有优劣,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为了发展情况更好和更稳定的经济,还需妥善的考虑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第八章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二课时)
![第八章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ee450f1cc1755270622080a.png)
10.目前,台湾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C )
A.利用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利用海岛多港口和丰富劳动力资源,发展“进口—加工—
出口”型经济 D.吸收外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能力提升】
11.造成台湾西部城市密度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二课时)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单项选择 双项选择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1.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 2.了解台湾省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3.认识台湾省主要城市的职能。 【学习重点】 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学习难点】 台湾省的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面下降的结果
18.小丽打算去台湾旅游,她查阅了很多关于台湾的资料,你认
为不.可.信.的是( CD)
A.台湾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 B.台北是台湾最大的城市 C.台湾对国际市场依赖不高 D.桃园是主要的港口城市
19.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AB )
A.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B.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C.缺乏优良港口,海运不便 D.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名师点拨】 台湾省经济发展的条件及特点是什么? 台湾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1)海岛多优良的港口,交通 便利;(2)劳动力素质高;(3)吸收外国资本;(4)大力建设出口加工 区。 不利条件有:(1)大部分工业原材料和能源需要进口;(2)大量 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 经济特点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台湾经济发展状况
![台湾经济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ab7baa1b844769eae009edc5.png)
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
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 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 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 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近十多年来,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
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 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 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 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
背景:自8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 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 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措施:台湾当局于1986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 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 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 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 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 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
(3) “美援”即将停止,建设资金不足。在五十年代, “美
援”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美援”进口占进口总 额的35%以上,“美援”固定资本投资占固定资本总投资的30 %以上,而且大部分外贸逆差是出“美援”弥补的。
(4) 技术水平低,发展重工业有不少困难。1961年熟练
工人只占生产工人的46.4%,还不到一半;受中等以上 教育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也不到四分之一;大多数工业企 业生产设备简单,难以发展重工业。
台湾经济发展状况
主要内容
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目前台湾经济存在的问题
台湾知识点梳理
![台湾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b88e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3.png)
台湾知识点梳理台湾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岛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台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台湾的发展和特点。
政治1.台湾地位: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政治上有自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
2.政治体制:台湾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民进党和国民党。
选举普遍通过公开投票进行,并有独立的选举委员会监督。
3.国际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台湾未能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但仍与许多国家保持着贸易和文化交流。
经济1.经济发展:台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以制造业和电子业为主要支柱。
台湾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半导体和电子产品领域。
2.跨国公司:许多跨国公司在台湾设有生产基地或办事处,如台积电、鸿海精密等。
台湾还是全球电子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3.贸易伙伴:台湾与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持紧密的贸易关系,特别是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文化1.语言:台湾人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中文,但有一定差异。
台湾的中文受到闽南语等方言的影响,常用词汇和发音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
2.饮食文化:台湾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著名的台湾小吃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如臭豆腐、卤肉饭、珍珠奶茶等。
3.传统节日:台湾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在台湾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
以上是对台湾知识点的简要梳理,希望能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台湾作为一个岛屿地区,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其具备与众不同的发展和特色。
台湾经济历史概况
![台湾经济历史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63c2f610b1c59eef8c7b411.png)
一、经济概况1949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
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
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
此外,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经济援助,注人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
到1952年,台湾经济基本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
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
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71.5%,成为创汇主力。
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
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
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
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
香港和澳门台湾的经济发展
![香港和澳门台湾的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db717d77232f60ddcca1da.png)
• 世界旅游中心
– “东方之珠”、“购物的天堂”、“世界美食 中心”,铜锣湾和中环都是世界十大中心商务 区之一。
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
• 优越的地理位置
– 太平洋-印度洋航线上 的重要港口 – 维多利亚港:世界良港 – 国际自由贸易港
• 祖国大陆强大的后盾
• 资金充足 • 劳动力素质高 • 良好的国际声誉
香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许
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 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
发展过境贸易,加上香港生产旅游者比较
喜爱的轻工业产品,因此被誉为“购物者 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香港在世界中的地位
• 国际贸易中心
– 自由贸易港,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七(2017年)。 – 全球最大的转口贸易商埠 。
这种变化反映出祖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已不是单纯
的资源和劳动力的提供地,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拓展阅读
外 向 型 经 济
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20世纪50年代
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主要出口的商品有:
蔗糖
水果
稻米
樟脑
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60年代 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 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 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
主导产业类型 ③ 密集型产业 ______
① 密集型产业 ______ ② 密集型产业 ______
(主要出口产品特征:A--初级;B--高附加值;C—普通工业 主导产业类型:①--劳动;②--技术;③--原料。)
3.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越来越大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__________ 越来越少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__________
台湾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台湾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f659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7.png)
台湾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台湾经济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经济转型以来,台湾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市场的变化,台湾经济发展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台湾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对策研究。
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现状1.经济表现近年来,台湾经济的表现一直比较稳定,但增长速度缓慢。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台湾GDP增长率为2.71%,而2020年受疫情影响仅增长0.12%。
尤其是2021年以来,由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的政治问题,台湾经济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人力资源台湾的人力资源是其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
但是,随着台湾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台湾需要采取措施来吸引和保留优秀的人才。
此外,虽然台湾拥有优质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但仍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协调和整合,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3.技术创新台湾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包括电子、半导体、通讯等领域。
然而,台湾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仍存在差距。
台湾需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和机构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企业发展台湾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单一产品结构、品牌较弱、国际营销能力欠缺等。
台湾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台湾的对策研究1.拓展国际市场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和提高出口业绩,台湾需要拓展国际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例如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根据当地的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2.促进技术创新台湾需要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优化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与国际技术创新网络的联系和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技术创新生态环境。
3.加强组织和人力资源建设台湾需要加强组织和人力资源建设,优化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开展全球化人才培养计划,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