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恕伯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方法”教学的评述
是体验还是讲解(灌输)?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①评述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认识各探究要素的含义和特征 例如: (研究) (法庭) (论文) 事实 证据 论据 …… …… …… 规律 结论 论点
(科学探究) 进行实验 …… 分析论证
科学探究有利于形成重证据、有逻辑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
③评述对科学探究的实施
评述学生探究行为跟“基本能力要求”的联系
示例一的内容 2.怎样“重情感”?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成就感?
(2)有没有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3)是否促进了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4)是否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5) 是否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放弃、修 改自己的错误观点? (6)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责任感、 使命感?
目录
示例二的内容 讲授和探究是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教 “ 方法”的教学得到重视,这 分不清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 学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局限 “ 提高考试成绩需要大运动量训 是一大优点,但把方法当成知识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的区别,“一步到位”,这是当前教 性。教学中让它们功能互补,相互渗透, 讲却是当前教学的普遍倾向。 新课程不是“推倒重来”。 练”、“训练难一点总比容易好”, 学中的普遍做法,危害甚大。 二、处理wk.baidu.com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才有利于实现全面的课程目标。 讲方法可以理解方法,但未 我们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 这些都是对习题教学认识的误区。如 只有认识目标的分步实施才利于 必能使学生自觉运用方法。“方 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反思过去教育中弊端,也需要用 何使习题训练做到“份量适度、难度 目标的全面达成,进而制订不同阶段 法”的教学有自身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以以往 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恰当、目标有序、形式多样、针对性 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中的经验。 强”,这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②评述对科学探究的设计
●教材内容有利于在哪些要素上进行强化?
●教学实况体现教师重视在哪些能力的培养? ●探究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实验器材的选取是否因地制宜、有创意?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示例一的内容 3.怎样“重生活”?
(1)安排了哪些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
●认识社会热点问题 ●解释周围的事物 ●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有趣的事物
●其它学科中的物理问题
示例一的内容 3.怎样“重生活”?
(1)安排了哪些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 (2)选择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联系实际?
●教师列举 ●让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思考列举 ●课外调查、收集后交流 ●课堂上观察相关图片 ●课堂上观察相关视频 ●课堂上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应用实物 ●演示联系实际的物理实验 ●学术性游戏
1.对教学设计总框架进行评述的意义 (1)引导教师从全局的观点设计教学 (2)使教师认识“以知识为线索”不是“以知识为 主” (3)提供一种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
例:
知识线索
是否重的物体下落得一定快?
教学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 实验探讨:学生活动
不同重同时 同重不同时
分析:重物体不一定下落快 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 学生猜想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
三、怎样“重生活”
……
八、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九、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1)对学生学习行为及其所体现的能力目标的评述
●评述的重点不是学生行为的方式,而是所体 现的能力目标。 ●帮助受培训者建立“行为→能力”的感性认 识,体会“过程确确实实是一种目标”。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示例二的内容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脱离课程目标来评价教 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学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不要把教学过程仅仅视为学 是教学活动的形式,我们需 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生获得知识结果的手段 。“过 教学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第 要的是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 有人说:“只有高考模式改 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程”的本身就是课程目标。 三次创造。教学必需对教材进 教学形式,而不是不考虑目 了,高考题目改了,新课程理念 “重结果,轻过程”,是当 行再创造,教学的创造主要是 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标的形式主义。 才有可能贯彻。” 这也许是一 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在教材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对 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种误解。新课程理念对科学的纸 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 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笔 测验成绩的提高,并不矛盾。 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以新课程理念的内容作为点评的发言线索
二、点评讲稿的内容结构
1.内容结构设计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还是以学术为本?
站在听众的立场上思考点评稿的内容结构
2.常用的内容结构举例
本课的内 容线索和 教学活动 的总框架 体现新课 程理念方 面的特点 (优点) 值得探讨 的问题和 优化设计 思路
三、关于教学设计总框架的评述
(1)知识线索
(2)教学活动设计 (内容和方式的匹配)
四、关于“本课特点”的评 述 预设基本的结构(两种示例)
一、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一、怎样“重过程” …… 二、怎样“重情感” ……
二、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四、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五、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六、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七、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否能有效地实现相关课程目标。 △是否重视学生的体验,是否恰当地通过渗透让学生掌握方法。 △是否合理地运用相关教育媒体、技术、实验来优化教学过程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2) 《教学能力》现场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4) 《科学探究》研讨会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略)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2.新课程研讨观摩课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以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为评述的中心内容 ●防止其它内容对新课程理念主题的冲淡,把对其它
内容的点评纳入新课程理念的视角之中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3) 《实验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关于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项目的创造 ●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和讲解
●关于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学生探究性、验证性、测量性实验的实施
●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日常用品当作实验器材
六、评述演示稿的呈现
1.视听同步的评述能有效提高点评效果 2.演示稿的两种制作工具
●Word (即席) ●PowerPoint (预先)
3.Word 演示稿的制作
Word
3. Ppt 演示稿的制作
Ppt
谢谢大家
演示:牛顿管实验
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总结 演示:光电门自动收集数据 演示:计算机绘制s-t 2图像
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规律?
分析图象,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研读各城市重力加速度表 估算3秒内下落的位移 探究性游戏——人的反应时间测定
下一页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关于教学设计总框架的评述
1.对教学设计总框架进行评述的意义 (1)引导教师从全局的观点设计教学 (2)使教师认识“以知识为线索”不是“以知识为 主” (3)提供一种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 2.评述的内容
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目录
五、关于“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优化设计”评 述
1.使用更人性化的标题: 启示和另一种教学设计 2.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五、关于“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优化设计”评 述
1.使用更人性化的标题: 启示和另一种教学设计 2.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3.重视三维目标融合的教学设计建议 4.不就事论事,重视普遍意义(见点评案例)
●对《标准》、《大纲》认识的水平及教材分析能力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理念的运用) ●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 ●语言水平(语速、语调、亲和力、语言逻辑)
●板书和板图(流畅性、美感) ●应变能力和即兴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 ●教育理论的朴素体现 ●各种教育媒体、技术、实验的应用、创造和操作水平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黄恕伯
2009.9.17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1) 《优质课评比》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知识要求与《标准》、《大纲》的吻合程度;本课知识的结构及 其科学性;对本课关键内容(重、难点)的认识和处理。
△是否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对学生基本 能力的培养。 △是否保护、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习惯、 科学价值观, 以及和生活、社会相联系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