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恕伯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合集下载

如何评课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如何评课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南昌三中黄恕伯一、点评的主题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1) 《优质课评比》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知识要求与《标准》、《大纲》的吻合程度;本课知识的结构及其科学性;对本课关键内容(重、难点)的认识和处理。

△是否重视方法和策略的教学;是否体现了能力的培养。

△是否保护、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习惯、科学价值观,以及和生活、社会相联系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是否合理。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否能有效地实现相关课程目标。

△是否重视学生的体验,是否恰当地通过渗透让学生掌握方法。

△是否合理地运用相关教育媒体、技术、实验来优化教学过程(2) 《教学能力》现场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对《标准》、《大纲》认识的水平及教材分析能力●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理念的运用)●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语言水平(语速、语调、亲和力、语言逻辑)●板书和板图(流畅性、美感)●应变能力和即兴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教育理论的朴素体现●各种教育媒体、技术、实验的应用、创造和操作水平(3) 《实验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关于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项目的创造●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和讲解●关于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学生探究性、验证性、测量性实验的实施●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日常用品当作实验器材2.新课程科学探究观摩课的评课主题和线索(1) 科学探究观摩课课的点评主题课改八年来对科学探究认识的深化:△重视探究环节的设计 —— 重视探究行为的设计△关注探究的形式 —— 关注探究的本质(特征)△只关注探究结论 —— 同时关注探究中的科学素养△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实施 —— 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构思探究教学的过程 —— 思考探究教学的目标△孤立地看待科学探究教学 —— 认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2) 录像课的科学探究教学跟现实课有区别①不一定是课堂现实的反映△可以编辑△课前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引导②评价录像课,主要应评价以下方面:△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3) 现场的科学探究教学需要对课堂教学表现作出点评二、点评讲稿的内容结构1.内容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以人为本还是以学术为本?站在听众的立场上思考点评稿的内容结构2.常用的内容结构举例 本课的内容线索和教学活动的总框架 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的特点(优点) 值得探讨的问题和优化设计思路三、关于教学设计总框架的评述1. 评述的内容(1) 知识线索(2) 教学活动设计2. 对教学设计总框架进行评述的意义(1)引导教师从全局的观点设计教学(2)使教师认识“以知识为线索”不是“以知识为主”(3)提供一种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以上“知识线索”的四个探究环节结构清晰,在每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每个探究主题,都通过对猜想的实验检验,形成结论;每个探究过程,都把知识、方法、生活结合起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

②表达内容的设计——重视探究过程的表达
问题 → 实验过程 → 实验数据 → 结论 → 反思、评价、优化
例:对《浮力的大小》“教学特点”的点评 (2)重视对探究行为的设计
科学猜想与假设的两个行为:
△假定 (对问题的答案作出设想)
——非逻辑思维
△解释 (用已有事实和知识对假定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逻辑思维
●对猜想的解释——作业中要学生填写猜想的理由
例:对《浮力的大小》“教学特点”的点评 (3)弘扬实践意识、创新精神
●用玩具“套娃”做实验
●用饮料瓶做浮力实验 ●用矿泉水瓶和吸管做溢杯
例:对《浮力的大小》“教学特点”的点评 (4)重视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体验活动 ●严谨的态度
●证据意识 ●讲道理的习惯
●深入研究的作风
四、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点评 5. 关于“值得探讨的问题”的评 述
●不就事论事,重视普遍意义 ●重视三维目标融合的教学设计建议 ●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例:对《浮力的大小》“值得探讨的问题”的点评 (1)关于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方式
●分小组用不同的装置探究不同的主题然后通过汇
报形成整体的结论,是当前合作学习的流行方式 ●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重要目的,不
四、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点评 4.关于“本课特点”的评述
评述内容:
●对科学探究中学生提高能力的具体分析 ●对科学探究中体现情感目标的具体分析 ●对科学探究中处理“两个矛盾”的具体分析
例:对《浮力的大小》“教学特点”的点评
(1)重视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①表达方式的组织
●演示(操作的规范)
●陈述(与操作配合;陈述的逻辑性) ●板书(条理性;小组内的协作) ●交流(质疑与合作)

黄恕伯 基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例剖析 学术报告

黄恕伯 基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例剖析 学术报告
②不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直接求解物体的受力,计算三角支架受力等问题不在这里出现。
③分力的方向不是由力的作用效果确定的,而是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新授课时,分力方向由题目告知。
④把“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合并为一节课。称为“力的合成和分解”。
(2)强化关于“相互作用”的教学
(3)把“运动与相互作用”分析思路作为核心目标
3、概念教学的实例剖析——必修三:电容
三、练习题设计的实例剖析
1、正确认识练习题
(1)“提升素养”跟“应用知识”的练习题大不相同
①编写练习题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学会应用某个知识,是编写练习题的直接目的;通过解答练习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是编写练习题的根本目的。
②两种不同编写思路的练习题设计举例
3、练习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关于知识(2)关于素养(3)关于综合性(4)关于难度(5)关于份量(6)关于题型(7)关于编排
(8)关于编写程序
①对每一节课文后的练习题,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布局,规划本节练习题的内容框架,确定需要编写几个题目,每个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典型情境,制定《练习题内容框架表》。
4、全面布局提升核心素养的课外练习题
5、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试卷结构——内容结构、难度结构、题型结构
单元测验
单元评价设计试题编写(情境、知识、素养)
表现性评价
本表应双面印制,背面还有须填写的内容。-1-
二、课堂教学新授课的实例剖析
1、课标要求的实例剖析——必修一:质点
2、规律教学的实例剖析——必修二:向心力
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听取学术报告登记表
姓名
所学专业或学位类别
学号
研究方向或专业领域

别样的课堂 别样的精彩

别样的课堂 别样的精彩
别样的课堂 别样的精彩
近日,江西省特级教师黄恕伯做客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在节目中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节别样的物理课堂,让我们很诧异的是:物理课竟然上成了“音乐课”!在这“另类”的课堂中,黄老师将枯燥的物理知识揉进了乐器制作、乐器演奏中,既给了学生美的享受,又给了学生知识的熏陶。原来课堂可以这样快乐地演绎!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首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时至今日,为诸多教育者所追求。由此及彼,深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给孩子快乐了吗?给了孩子多少快乐?孩子快乐了吗?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一、别样的导入,别样的精彩
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首先必须从导入教学开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学导入艺术,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向优良教学情境的开门钥匙,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例如: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他极不自信,平时少言寡语,课堂上难得见到他的“小手”。一次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时,课堂提问:由3+4=7,你想到了哪个加法算式?我环视课堂,终于看到了他的小手。他站起来大声地说:“4+3=7!”这声响亮的回答即刻消解了其他学生诧异的神情,即刻荡开我脸上的笑容。我及时予以评价:“××小朋友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他在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中落座。自此以后,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他的小手,常常能听到他响亮的回答。一次善意的肯定、一次及时的评价,叩开了孩子封闭的心门,给了孩子信心和鼓励,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俗话说: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会了,理解了!学生在教师别样的提问引导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是为了不教”,这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优化(黄恕伯)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优化(黄恕伯)
大运动量机械训练,对这些能力的发展造成 冲击,使学生思维钝化,难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 惯。学生成为一个“陈题解答的熟练工”。
问题之三:题海战术,期盼大运动量出成果
习题需要恰当的“运动量”。 成绩
最佳量
作业量
问题之四:盲目训练,把考试题当成练习题
●试题的主要功能是“甄别”;而习题的主要 功能是“建构”。
技能训练要达到“下意识”的效果,需要建 立条件反射,每一次动作的重复,都有利于两系 统(中枢)之间的建立直接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它不需要经过大脑的逻辑判断。
问题之三:题海战术,期盼大运动量出成果
但是,学生解答题目是一种智力活动,其技 能因素只占各解题因素中的一小部分,解决问题 主要是依靠理解、应用、分析等心理行为,这些 能力并不是靠条件反射形成的,需要学生深入思 考、总结归纳。
2.若小车原来以速度v 运动,沿与运动相同的方向用力F1 推动一段距离,小车速度就增大; 沿与运动相反的方向用力
F3阻挡它,小车速度就减小; 沿与运动垂直的方向用力F2作 用小车,小车在F2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速度不会增大。
因此,要使小车速度增大,必需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在力
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有力没有距离、或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都达不到目的。
3. 关于基础练习的课例分析
紧贴概念的全部含义进行基础性练习,其层次争取有 递进性,不要急于拔高和拓展。
(1)《压强》基础练习的设计 (2)《功率》练习一:1W有多大? (3)《功率》练习二:跳起摸高功率有多大? 摸高1 摸高2
虽然问题情境来自日常生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但问题 过度开放,知识内容跟教材不贴合,学生很难弄清以下问题: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基本环节的实例分析
1. 关于创设情境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黄恕伯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

黄恕伯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
实验:“动通飞某过点镖钢的球”速在度体具方有验向任的跟意曲曲线线相形切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 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 简理单解的知理论识分,析它:渗有透更极深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 层次的教学目的。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 点的切线方向上。
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 (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
题目 要测量一个准确弹簧秤内弹簧的劲度,说 出至少需要的器材。
学生对本题失误的主要原因不 是知识问题,而是缺乏把题目
和实践进行联系的意识。
二、怎样强化“过程”目 标
2.教学不要把“以知识为线索”变成了“以知识为主”
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 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结构,其间的联系就是线索。 因此,新课的教学都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
正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的,这就很容 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意思考如 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而忽视了“过程”目标。
二、怎样强化“过程”目 标
3.教学必需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教学中的很多 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由于教科书难以获 得读者的信息,也就难以设计出有呼有应的活动过程。
教科书从总体上是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的,但对某一节 具体课文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写成多维课程目标融合 的详细教学过程。因此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在尊 重教材知识线索的情况下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创造。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的设计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的设计
(1)学生在实验的通常表现: 无悬念、漫不经心。
1.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追寻教学创新的脚步

追寻教学创新的脚步

追寻教学创新的脚步很少有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领域有如此影响: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所传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很多一线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标准。

他的博学多才、虚怀若谷,无论您是他的学生,他的同事,或者是第一次听他的讲座的陌生人,都不得不为他的风采所折服和钦佩。

他就是一生勤于教学实践,不断追求教学创新,挚爱物理,把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作为毕生追求的黄恕伯老师。

因为热爱他选择了物理教学黄恕伯高中毕业后,因为历史原因没进入大学深造,但他凭着自己的聪慧和自己的勤奋成为一代名师。

他是江西省首批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名字已被《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

伴随着成绩和荣誉,他没有陶醉,更没有把它当作进身的阶梯。

他推辞了担任校长的任命,推辞了担任局领导的任命,甚至放弃了当副市长的机会。

虽说由士及仕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佳选择,但他却选择了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物理教师。

他的哥哥居住在香港,曾就读于黄埔军校,是一位声名显赫、家财万贯的实业家,在当年的出国潮时,他要出国发展轻而易举,但他仍选择了坚守在中学物理教学这块阵地上。

他从小酷爱音乐艺术,有扎实的乐理功底,并掌握了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他喜欢热情奔放的《三门峡畅想曲》,喜欢细腻、深沉的《豫北叙事曲》和《红军哥哥回来了》。

他亲自动手做过二胡、贝司等乐器,指挥过大型乐队演奏。

江西省广播艺术团曾频频向他招手,但他最终仍选择了放弃。

他是因为挚爱而选择了中学物理教学,并把它作为终生不渝的追求。

黄恕伯践行着学术与做人同样重要的人生信念,给学生、教师树立了做人、做事、教书、育人的楷模与典范。

他精湛的学术修养与完美的人格,令人高山仰止。

他是一个忘我工作的人,平日里常常工作至深夜。

即便现在他年过七旬,仍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全国各地。

他也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人,从不责难学生和同事,更不会以专家自居,凡事总是亲力亲为,既耐心又细心。

作为国内物理教学领域的大家,黄恕伯非常乐于帮助在物理教学事业中奋进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伯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点评黄恕伯141125 ppt课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点评黄恕伯141125 ppt课件

2.《实验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的点评主题
●关于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项目的创造
●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和讲解
●关于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学生探究性、验证性、测量性实验的实施
●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日常用品当作实验器材
2020/12/27
6
一、点评的主题和内容线索
2020/12/27
14
五、关于“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优化设计”评述 1.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2.不就事论事,重视普遍意义 3.重视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 4.重视三维目标融合的教学设计建议
2020/12/27
15
2020/12/27
16
做功的成效是什么?
《课程标准》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① 教师列举实例进行讲解
② 让学生列举实例

③ 展示联系生活、社会的图片

④ 演播联系生活、社会的视频 ⑤ 展示实物并进行演示
⑥ 学生操作体验
⑦ 学术性游戏
2020/12/27
⑧ 经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抽水机 13
四、关于“本课特点”的评述
1.对评课的主题有明确的认识、鲜明的观点
2.对评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预设
在体现教研 主题方面的 特点(优点)
值得探讨 的问题和 优化设计
思路
“总框架”和“具体特点、问题”的关系,相 当于“森林”和“树木”的关系。对课的评价,需 要有森林的视野,也需要一树一木的深入。
2020/12/27
8
三、教学设计总框架的点评 1. 对教学设计总框架进行评述的意义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与学生评价-黄恕伯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与学生评价-黄恕伯

●例:“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传统的教学过程:
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 例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 这点的切线方向上。
解题:解答有关例题和让学生完成各种有关的习题。
黄恕伯 2004.7.1
△改进的教学过程:
观察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提出问题: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 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
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 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 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 方。”
你能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吗?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过程,但可以不记住结论。
黄恕伯 2004.7.1
一、关于“重过程”
3.怎样在教学中“重过程”?
(1)认识“过程”也是学习目标。 (2)对“重结果”的教学段落充实必要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了解通
电螺线管电流方向和外部磁场方向的关系。”
只有过程要求而没有结果要求的课怎样上?
黄恕伯 2004.7.1
把通电螺线管看做一个磁体,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在这 两个图上分别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S极。




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 线管爬行,说“N极就在我 的左边。”
一、关于“重过程”
1.“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 (2)学习资料中的情况
●教科书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限制,很多情况下难以让学生经 历必要的过程,因此,常常在一些陈述性语言后就给出物理知识的 结论。 ●教辅资料中的问题多数都是求结果的问题。

黄恕伯教学论

黄恕伯教学论

追寻教学创新的脚步——黄恕伯老师教学思想简介(2012-02-28 08:08:17)很少有一位中学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领域有如此影响,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所传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很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行为;他的博学多才、虚怀若谷……,无论您是他的学生,他的同事,或者说第一次听他的讲座,您都不得不为他的风彩所折服和钦佩,他就是黄恕伯老师。

黄老师勤于教学实践,不断追求教学创新,他敏锐地捕捉了教学中各个方面的一对对矛盾,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付诸于实践,让我们从这些方面走进黄老师的视野,去领略并欣赏他创新的教学思想。

一、课堂教学:“讲什么”和“怎么讲”——“讲什么”可以尊重教材,但“怎么讲”要自己创造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战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涉及到如何评判一节课,而且它关系到老师们应该怎样备好、上好一节课的大问题。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量表,把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总分100分,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又细分为若干方面进行赋分。

这是普遍的做法,教育界已习以为常,但黄恕伯老师对此并不认同。

他认为,对教学评价的各个主题,其内容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之间的相关度应尽可能小,这是事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密切相关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是密切相关的,而教学效果又是跟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密切相关,一个教学行为,将在多个评价主题上得到体现,这不是科学的评价过程。

黄老师认为,评价一节课,主要是两个主题:一是“目标和内容”,二是“过程和方法”。

如果把教学称之为“讲课”,那么前者说的是“讲什么”,后者是“怎么讲”,两者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这应该是评价一节课的两个主题。

黄老师依照这样的思路制订的评价标准应用在南昌市园丁杯教学大赛和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其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都很高。

黄恕伯3-3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jsp

黄恕伯3-3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jsp

一、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内容丰富 ●„做一做‟
△溴蒸汽的扩散、硫酸铜溶液的扩散
△描述烧瓶内空气的P-V图象
△铅块、铁块放在沥青(非晶体)上陷落的印痕
△比较不同内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管内水面高度的差别
二、对实验方法的陈述注重实验思路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过去是陈述实验的具体步骤
△现在是提出实验所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和解决这 些问题的思路
c1 c2
d1
d2 d3 d4
e1
c3
c4 c5
有序和无序的相对的。
c6
七、“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学建 议
1. 需要解释的内容
为什么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热运动的宏观过程有一定的方向性
2.明确几个概念
●宏观态和微观态 ●有序和无序
3.创设情景,联系“掷币”实验,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
(3)显微镜下的玻璃片看起来静止的,实际上地球每时每刻
都在发生地震,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这些微弱的振动,显微镜下花
粉的无规则运动就是由于这些微弱的无规则振动所引起的。
五、联系生活,增强实践意识 1.课文中列举生活中、自然中的事例
●例: 扩散、表面张力等
五、联系生活,增强实践意识 1.在课文中,列举生活、自然中的事例
2.明确几个概念
●宏观态和微观态 ●有序和无序
3.创设情景,联系“掷币”实验,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 4. 引入熵的概念
用字母Ω表示某个宏观态所对应的微观态数目。
为研究方便,物理学用公式 S=k ln Ω 来表示宏观态的无
序程度,把 S 称为 熵。 Ω 越大,熵 S 也越大,熵是表示系 统内分子运动无序性程度的物理量。 一个自发变化的系统(孤立系统),其无序性程度只可 能增加,绝不会减小。因此,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

2019年整理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2019年整理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实际上,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融合着“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的内容,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的, 这就很容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 意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而忽视了“过程” 目标和“情感”目标。
黄恕伯 06.7
二、认识“过程”也是学习目 标
四、设计教学过程时明确学生应发生的行为
过程,总是跟学生的某种行为相关的。要让学 生经历某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发生与这 一过程相关的行为。因此,应该把教学设计落实到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设计上来。
●例如:关于“猜想与假设”的教学设计
黄恕伯 06.7
《标准》关于猜想与假设的基本能力要求: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答案提出假设 ●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特点:●学生自己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 ●有的题没有惟一答案,只有合理答案
●九年级学生收集解题信息的练习题: △P103 第4题: 唐功红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100枚金牌,挺 举成绩182.5kg,请估算她挺举过程中对杠铃所做的功。
黄恕伯 06.7




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
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
线管爬行,说“N极就在我
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
的左边。”
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
方。”
你能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吗?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过程,但可以不记住结论。
黄恕伯 06.7
三、关注过程的本质,避免形式主义
●一个考查“过程”的试题
试题:(“提出问题”要素) 秋天,人们在河里游泳并不觉得冷,当人从水
中走出露在空气中时,立刻觉得皮肤凉飕飕的。对这 种现象,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 么认识?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3) 《实验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关于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项目的创造 ●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和讲解 ●关于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学生探究性、验证性、测量性实验的实施 ●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日常用品当作实验器材
二、怎样“重情感” ……
三、怎样“重生活” ……
一、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四、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五、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六、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七、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八、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九、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示例二的内容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脱离课程目标来评价教 四、处理好教学育行理为念是和没考有试意分义数的的。关行系为 五 六 七 八、、 、 、处处 处 处理理 理 理好好 好 好方讲阶练生程前传三行在教是要教标了才种法授段习”统获教学的教次再教的学,误有不“和和性和教的教得学活形材创创学是形有高解可要重知探目学学本学知中动式基造造活和式人考。能把结识究标习的身是识普过主础。,说题新动课,贯教果的的和的主就新程义结遍上教教:目课的程而学,彻关关终关要是的。课果存依学学“改程形目不过轻。系系结系弊课设程的在据必的只了理式标是程过”端程性计实手的三需创有念,仅程相不,目。目。这施高段现维对对造新仅”统考标我标也中考科课目教主象。视,。一虑们的许模学程的标材要“,为是的目需关是的式理对进是第学过当是系纸念改一 九、处理好继笔承和测发验展成的绩关的系提高,并不矛盾。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②评述对科学探究的设计
●教材内容有利于在哪些要素上进行强化?
●教学实况体现教师重视在哪些能力的培养? ●探究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实验器材的选取是否因地制宜、有创意?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黄恕伯
2009.9.17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1) 《优质课评比》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知识要求与《标准》、《大纲》的吻合程度;本课知识的结构及 其科学性;对本课关键内容(重、难点)的认识和处理。
△是否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对学生基本 能力的培养。 △是否保护、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习惯、 科学价值观, 以及和生活、社会相联系教学内容。
●对《标准》、《大纲》认识的水平及教材分析能力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理念的运用) ●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 ●语言水平(语速、语调、亲和力、语言逻辑)
●板书和板图(流畅性、美感) ●应变能力和即兴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 ●教育理论的朴素体现 ●各种教育媒体、技术、实验的应用、创造和操作水平
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目录
五、关于“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优化设计”评 述
1.使用更人性化的标题: 启示和另一种教学设计 2.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五、关于“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优化设计”评 述
1.使用更人性化的标题: 启示和另一种教学设计 2.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3.重视三维目标融合的教学设计建议 4.不就事论事,重视普遍意义(见点评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线索
(2)教学活动设计 (内容和方式的匹配)
四、关于“本课特点”的评 述 预设基本的结构(两种示例)
一、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一、怎样“重过程” …… 二、怎样“重情感” ……
二、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四、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五、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六、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七、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②评述对科学探究的设计
●教材内容有利于在哪些要素上进行强化?
●教学实况体现教师重视在哪些能力的培养? ●探究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实验器材的选取是否因地制宜、有创意?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1.对教学设计总框架进行评述的意义 (1)引导教师从全局的观点设计教学 (2)使教师认识“以知识为线索”不是“以知识为 主” (3)提供一种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
例:
知识线索
是否重的物体下落得一定快?
教学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 实验探讨:学生活动
不同重同时 同重不同时
分析:重物体不一定下落快 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 学生猜想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
目录
示例二的内容 讲授和探究是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教 “ 方法”的教学得到重视,这 分不清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 学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局限 “ 提高考试成绩需要大运动量训 是一大优点,但把方法当成知识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的区别,“一步到位”,这是当前教 性。教学中让它们功能互补,相互渗透, 讲却是当前教学的普遍倾向。 新课程不是“推倒重来”。 练”、“训练难一点总比容易好”, 学中的普遍做法,危害甚大。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才有利于实现全面的课程目标。 讲方法可以理解方法,但未 我们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 这些都是对习题教学认识的误区。如 只有认识目标的分步实施才利于 必能使学生自觉运用方法。“方 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反思过去教育中弊端,也需要用 何使习题训练做到“份量适度、难度 目标的全面达成,进而制订不同阶段 法”的教学有自身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以以往 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恰当、目标有序、形式多样、针对性 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中的经验。 强”,这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演示:牛顿管实验
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总结 演示:光电门自动收集数据 演示:计算机绘制s-t 2图像
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规律?
分析图象,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研读各城市重力加速度表 估算3秒内下落的位移 探究性游戏——人的反应时间测定
下一页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关于教学设计总框架的评述
1.对教学设计总框架进行评述的意义 (1)引导教师从全局的观点设计教学 (2)使教师认识“以知识为线索”不是“以知识为 主” (3)提供一种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 2.评述的内容
示例一的内容 3.怎样“重生活”?
(1)安排了哪些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
●认识社会热点问题 ●解释周围的事物 ●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有趣的事物
●其它学科中的物理问题
示例一的内容 3.怎样“重生活”?
(1)安排了哪些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 (2)选择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联系实际?
●教师列举 ●让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思考列举 ●课外调查、收集后交流 ●课堂上观察相关图片 ●课堂上观察相关视频 ●课堂上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应用实物 ●演示联系实际的物理实验 ●学术性游戏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3) 《实验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关于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项目的创造 ●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和讲解
●关于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学生探究性、验证性、测量性实验的实施
●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日常用品当作实验器材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
黄恕伯
2009.9.17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1) 《优质课评比》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教学目和教学内容
△知识要求与《标准》、《大纲》的吻合程度;本课知识的结构及 其科学性;对本课关键内容(重、难点)的认识和处理。
△是否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对学生基本 能力的培养。 △是否保护、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习惯、 科学价值观, 以及和生活、社会相联系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否能有效地实现相关课程目标。 △是否重视学生的体验,是否恰当地通过渗透让学生掌握方法。 △是否合理地运用相关教育媒体、技术、实验来优化教学过程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2) 《教学能力》现场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以新课程理念的内容作为点评的发言线索
二、点评讲稿的内容结构
1.内容结构设计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还是以学术为本?
站在听众的立场上思考点评稿的内容结构
2.常用的内容结构举例
本课的内 容线索和 教学活动 的总框架 体现新课 程理念方 面的特点 (优点) 值得探讨 的问题和 优化设计 思路
三、关于教学设计总框架的评述
六、评述演示稿的呈现
1.视听同步的评述能有效提高点评效果 2.演示稿的两种制作工具
●Word (即席) ●PowerPoint (预先)
3.Word 演示稿的制作
Word
3. Ppt 演示稿的制作
Ppt
谢谢大家
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目录
五、关于“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优化设计”评 述
1.使用更人性化的标题: 启示和另一种教学设计 2.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五、关于“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优化设计”评 述
1.使用更人性化的标题: 启示和另一种教学设计 2.注重评析各种方案的特点 3.重视三维目标融合的教学设计建议 4.不就事论事,重视普遍意义(见点评案例)
三、怎样“重生活”
……
八、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九、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1)对学生学习行为及其所体现的能力目标的评述
●评述的重点不是学生行为的方式,而是所体 现的能力目标。 ●帮助受培训者建立“行为→能力”的感性认 识,体会“过程确确实实是一种目标”。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2)对“方法”教学的评述
是体验还是讲解(灌输)?
示例一的内容 1.怎样“重过程”?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述
①评述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认识各探究要素的含义和特征 例如: (研究) (法庭) (论文) 事实 证据 论据 …… …… …… 规律 结论 论点
(科学探究) 进行实验 …… 分析论证
科学探究有利于形成重证据、有逻辑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4) 《科学探究》研讨会观摩课的点评主题和线索
(略)
一、点评的主题
1.不同目的的观摩课具有不同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2.新课程研讨观摩课的评课主题和线索
●以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为评述的中心内容 ●防止其它内容对新课程理念主题的冲淡,把对其它
内容的点评纳入新课程理念的视角之中
示例二的内容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 脱离课程目标来评价教 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学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不要把教学过程仅仅视为学 是教学活动的形式,我们需 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生获得知识结果的手段 。“过 教学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第 要的是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 有人说:“只有高考模式改 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程”的本身就是课程目标。 三次创造。教学必需对教材进 教学形式,而不是不考虑目 了,高考题目改了,新课程理念 “重结果,轻过程”,是当 行再创造,教学的创造主要是 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 标的形式主义。 才有可能贯彻。” 这也许是一 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在教材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对 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 种误解。新课程理念对科学的纸 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 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笔 测验成绩的提高,并不矛盾。 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对《标准》、《大纲》认识的水平及教材分析能力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理念的运用) ●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 ●语言水平(语速、语调、亲和力、语言逻辑)
●板书和板图(流畅性、美感) ●应变能力和即兴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 ●教育理论的朴素体现 ●各种教育媒体、技术、实验的应用、创造和操作水平
③评述对科学探究的实施
评述学生探究行为跟“基本能力要求”的联系
示例一的内容 2.怎样“重情感”?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成就感?
(2)有没有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3)是否促进了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4)是否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5) 是否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放弃、修 改自己的错误观点? (6)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责任感、 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