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资料
一、填空题
1、体现了塞因塞用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体现了通因通用的方剂是(大承气汤)、(芍药汤)、(桂枝茯苓丸);体现了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
2、温下方的鼻祖是(大黄附子汤),养阴法的鼻祖是(炙甘草汤)
3、在左金丸一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是(6:1)
4、治疗阴暑的方剂是(香薷散)
5、体现了温阳摄血法的方剂是(理中丸)、(黄土汤)。
6、六君子汤是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7、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方剂是(参苓白术散)(麦门冬汤)体现益气摄血法的是(归脾汤)
8、(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而成,主治(肺肾两虚证);(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组成是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
9、六郁证指的是(气)、(血)、(痰)、(火)、(湿)、(食)。
10、桃核承气汤中的承气汤指的是(调味承气汤)。
11、治疗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的方剂是(补阳还五汤)。
12、“温病三宝”指的是(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13、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药典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八法”指的是(汗)、(吐)、(下)、(温)、(和)、(消)、(清)、(补)。
15、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之比是(7:1)。
16、三仁汤中的“三仁”指的是(杏仁)、(白蔻仁)、(白薏苡仁)。
二、解答题
1、桑菊饮与银翘散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答:桑菊饮与银翘散均用薄荷、连翘、桔梗、芦根、甘草,皆具疏风清热功用,均治外感风热证。
但桑菊饮大多为辛凉之品,且以疏散风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要药物,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故其肃肺止咳之力强,宜用治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之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而银翘散有银花、竹叶,且银花、连翘用量较重,并配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辛散透表之品,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宜用于温病初起,邪热较甚,偏重于卫表之发热,微风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试述大承气汤的煎法、功用、主治证和辨证要点?
答:煎法---水煎,先煮枳实、厚朴,去滓,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3、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答: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的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
不同的是---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和解少阳。
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
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痛,大便不解或邪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人参和甘草,以防留邪,所以用大枣调和诸药。
4、大黄在大承气汤、八正散、茵陈蒿汤的意义?
答:大承气汤中用大黄取其苦寒泻下之功,荡涤肠胃、泻热积滞;八正散中用大黄,取其泻热降火;大黄在茵陈蒿汤中取其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淤热由大便而下。
5、简述清营汤中配伍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的意义?
答: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心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黄连苦寒,用于清心解毒。
6、简述导赤散的组成、功用与主治,以及方义?
答: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方义---方中生地甘寒而润,入心肾经,凉血滋阴以制心火;木通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配,滋阴制火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损阴,共为君药。
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为臣药。
生甘草梢清热解毒,尚可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并能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
四药合用,共收清热利水养阴之效。
7、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在组成上只有一味药之差,其功用有何不同?
答: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而理中丸配伍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四君子汤配伍茯苓,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8、参苓白术散的组成、功用与主治,方中配伍桔梗的意义是什么?
答:组成---人参、白术、茯苓、淮山、莲子肉、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炒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桔梗的配伍意义---宣肺利气,通调水道以除湿,升发脾胃清阳输精归肺。
9、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功用,黄芪在方中是君药还是臣药,起何作用?
答: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其它---黄芪在方中是君药,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10、四物汤的的组成、功用与主治,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主治---营血虚滞症。
症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涩淡,脉细弦或细涩。
配伍特点---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芎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11、归脾汤的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方中配伍木香的意义是什么?
答:组成---白术、当归、茯苓、黄芪、远志、酸枣仁、龙眼肉、人参、木香、甘草。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为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木香的意义---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要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12、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及配伍特点?
答:组成---熟地、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功效---滋补肝肾,兼清虚热。
主治证---肝肾阴虚证。
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义---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
三药配合,肝肾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配伍特点---三补配三泻,以补为主,补中寓泻,以泻助补,滋补不腻滞,降泻不伤正。
13、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及配伍特点?
答: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桂枝、牡丹皮、附子。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证---肾阳不足证。
症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脚气等方义---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
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
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
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不仅可借阴中求阳而增补阳之力,而且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
再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伍桂枝又善化痰饮;丹皮苦辛而寒,善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
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
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配伍特点---一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二是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三是补中有泻,以补为主,以泻助补。
14、补阳还五汤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及配伍特点,用量最重的是哪一味药,为何?答:组成---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地龙、红花、桃仁。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证---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方义---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淤去络通,为君药。
当归尾活血通络不伤血,为臣药。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共为佐药。
合而用之,则气旺、淤消、络通,诸症向愈。
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其它---本方中生黄芪用量最大,因为淤是由气不行血引起的,故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使气旺则血行,淤去络通。
15、简述川芎茶调散的组成,功用与主治,为何方中薄荷叶用量为全方最大?
答:组成---薄荷叶、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清茶。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证---外感风邪头痛。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其它---重用薄荷是因为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
16、简述镇肝熄风汤的组成,功用与主治,牛膝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答: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证---类中风。
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牛膝的配伍意义---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引血下行兼补益肝肾17、祛湿剂中常配理气药有何意义?试举一方为例说明(要求写出方名、主治证并指出方中所用的理气药)
答:气能行津,气行则水行,气化则湿化,这就是祛湿剂配伍理气药的意义。
例如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
方中的理气药是厚朴和陈皮。
18、独活寄生汤的组成,功用与主治,以及方义?
答: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秦艽、肉桂心。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证---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症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义---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
本证因痹症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杜仲、桑寄生、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经络;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
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综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19、祛痰剂中常配理气药有何意义?试举一方为例说明(要求写出方名、主治证并指出方中所用的理气药)
答:气能行津,气行则痰行,气顺则痰消,这就是祛痰剂配伍理气药的意义。
例如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
方中理气药为陈皮,理气行滞,兼燥湿化痰。
20、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义?
答: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功效---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症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义---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共为君药。
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
佐以橘红理气化痰,脾气顺则痰消。
使以甘草和调中药;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
综观全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21、桂枝在桂枝汤、桃核承气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桂枝汤中桂枝为君药,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和芍药等量合用,一是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是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是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桃核承气汤治下焦蓄血证,方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
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五苓散主治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桂枝一药
二用,既外解太阳表邪,又内助膀胱气化;苓桂术甘汤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证,用桂枝温通中阳,配茯苓温阳利水。
22、简述白芍在真武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白芍在方中为佐药,其意有四:一是利小便以行水气;二是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是敛阴舒筋以解筋肉膶动;四是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久服缓治。
23、使用开窍剂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①辨清闭证的寒热,不可寒热错投;②辨清病症的虚实,脱证忌用;③阳明腑实证所致的神昏谵语不宜使用;④中病即止,不宜久服;⑤不宜加热煎煮,以防药性挥发,降低疗效;
⑥孕妇慎用。
24、“温病三宝”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功用:芳香开窍,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主治:热闭证,身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数苔黄。
不同点---安宫牛黄丸:药性最凉。
长于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熄风止痉之力不如紫雪,开窍豁痰之力不如至宝丹。
最宜用于热陷心包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偏于热盛毒重者。
紫雪---凉性次之。
开窍豁痰之力最弱,清热解毒之力不及牛黄丸,但长于清热晾肝,息风止痉,最宜用于热陷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神昏烦躁,抽搐痉厥,口渴唇焦,舌红绛,苔黄干,脉弦数,偏于热盛动风者。
至宝丹---凉性最次。
清热力最弱,但长于芳香开窍,辟秽化浊,最宜用于痰热内闭之昏厥,痰盛气粗,舌苔垢腻,脉滑数,偏于痰浊壅盛而昏迷较重者。
25、真武汤与实脾散的区别是什么?
答:真武汤与实脾散均治阳虚水肿,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
真武汤以附子为君,不用干姜,故偏于温肾,温阳利水之中又佐以芍药敛阴柔筋,缓急止痛,故其主治阳虚水肿见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等;实脾散以干姜、附子共为君药,故温脾之力胜于真武汤,且佐入木香、厚朴、槟榔、草果等行气导滞之品,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等气滞见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