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

合集下载

《女娲补天》 图文

《女娲补天》 图文

读课文,思考问题。
2、女娲补天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的? 女娲补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天上的窟窿那么大,又在喷火,补天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但女娲为了人们能重新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不惜冒这样的危 险; 其次,补天的五彩石很难找到,女娲忙了几天几夜,一路跋山涉 水,终于找齐了五种颜色的石头; 再次,冶炼五彩石需要耗费巨大的心血,女娲不辞劳苦,炼了五 天五夜,炼出五彩液后对准天上的大窟窿用力一泼,终于把天 补好了。
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文章讲述了古时候女娲为 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急人类所急的高贵品质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 神。
课文原句:
大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女娲救上来了。 →大火熄灭了,女娲把洪水中的人们救上来了。
(3)近反义词
近义词:到处——处处 寻找——寻求
反义词:创造——毁灭 燃烧——熄灭
急忙——连忙 缺少——缺乏 快乐——悲伤 危险——安全
(4)词语解释——学一学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危险: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 挣扎:用力支撑。 熄灭:停止燃烧。 围困:包围使困在里面不能出来。
自从女娲( 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都是( 欢歌笑语 ),人们一 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一天夜里,远处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山冈 上( 燃烧)着熊熊烈火,许多人被火(围困 )在山顶上。女娲去求 雨神( 熄灭)大火,有造好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天 火熄灭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 喷射 )火焰。女娲决定冒着 生命( 危险),把天补上。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就在地上挖了一个 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冶炼 )。等到五彩石化成了很 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对准那个大窟窿一泼,只见 ( 金光四射 ),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人首蛇身交尾图像研究

人首蛇身交尾图像研究

AppreciatION 鉴赏人首蛇身交尾图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在不同时期的器物上都出现过人首蛇身交尾图像,如河南博物院所藏春秋时期黄孟君墓出土的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青玉人面蛇身饰,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龙山文化玉圭上的人首蛇身纹饰,汉代帛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人首蛇身交尾图像,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人绘制的117幅人首蛇身交尾图像等。

从春秋时期一直到唐代,时间跨度之大,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一、人首蛇身与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称谓,最早源自《山海经》。

在《北山经》中记载,“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其神皆人面蛇身”;《海外西经》中记载,“轩辕之国……在女子国北。

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山海经》中多次出现“人首蛇身”的神,说明其在中国神话系统中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形象。

多数研究者认为,人首蛇身图像表现的是伏羲、女娲的形象。

“庖羲氏,凤姓也。

”文献资料的记载认为,伏羲是东夷的一个氏族酋长,该氏族以凤为图腾。

而女娲被尊为人类始祖,始见于屈原观楚国宗庙壁画后所作《天问》:“厥萌在初,何所亿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淮南子·览冥训》里也有记载:“女娲,阴帝,佐虑戏(伏羲)治者也。

”女娲“人面蛇身”,是中原夏部落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酋长的妻子。

伏羲、女娲本属两个不同部族的祖先,由于长期部族间的交往和同化,夷、夏两个部族逐步统一,伏羲、女娲的形象也融合在了一起。

人首蛇身图像出现时间较早,以黄孟君墓出土的石家河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000年)的青玉人面蛇身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龙山文化玉圭上的人首蛇身纹为代表。

人首蛇身交尾图像研究张建民图1:青玉人首蛇身饰AppreciatION 鉴赏春秋中期的黄君孟夫妇墓出土一对青玉人首蛇身饰,配饰外径3.8厘米,厚0.2厘米,呈扁平椭圆环状,大小薄厚相同,人首与蜷曲蛇身构成环状。

人面五官清晰,覆舟式头发,脑后长发后卷,大眼圆睁,翘嘴,蛇身雕刻龙纹。

伏羲简介.doc

伏羲简介.doc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5]
2主要成就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6史书记载
《史记·太史公自序》[12]
《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
《礼记》[13]
《永乐大典》[14]
《左传》[15]
7后世纪念
伏羲庙
伏羲庙,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
伏羲庙[16]
间,后经九次重修,形成古建筑群[16]。自1988年开始,每逢龙诞日(农历五月十三日),都在天水伏羲庙举办“天水伏羲文化节”,举行祭祀、朝拜仪式,祭祖活动。1992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天水,亲笔题写了“羲皇故里”四个大字[17]。2012年11月,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拟于天水伏羲庙中轴线以北建设人文始祖伏羲祭祀广场,并建99米高大型伏羲塑像。[18]
12概述内图片来源生平经历神秘出生人文始祖轶事典故八卦祖师兄妹相婚后世纪念伏羲庙生平经历神秘出生上古时代在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
伏羲
编辑
[fú xī]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生于陇西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1-2]

人首蛇身的伏羲 女娲与蛇图腾崇拜兼论《山海经》中人首蛇身之神的由来

人首蛇身的伏羲 女娲与蛇图腾崇拜兼论《山海经》中人首蛇身之神的由来

二、旅游目的地品牌至爱的影响 因素
旅游目的地品牌至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因素(如个人经历、价 值观等)和外在因素(如目的地形象、服务质量等)。近年来,学者们进一步探 讨了社交媒体、在线评价和虚拟社区等新型影响因素。例如,社交媒体可以通过 影响旅游者的信息获取和社交体验,进而影响其对目的地的品牌至爱。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目的地(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应探索适合其 特点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路径,以更有效地提升旅游者的品牌至爱。
四、实践启示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应注重提升目的地的功能性、情感性、社会性、知识性 和经历性等方面的品质。例如,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 者的基本需求;通过营造独特的氛围和体验,激发旅游者的情感联结;通过举办 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旅游者之间的社交互动;通过提供全面的信息和专业的指 导,提升旅游者的知识水平和满意度;通过打造独特的经历和回忆,使旅游者对 目的地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伏羲、女娲神话和古代蛇崇拜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文化中。在民间信仰中,蛇被视为伏羲和女娲的使者,可以带来好运和治愈疾 病。因此,许多民间习俗都与蛇有关,例如舞蛇、蛇神崇拜等。同时,在文学作 品、艺术作品中,伏羲、女娲和蛇的形象也经常出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伏羲、女娲神话和古代蛇崇拜的影响仍然可见。首先,它们为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内核。这种神话和崇拜是中华民族文化 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们激发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伏 羲、女娲神话和古代蛇崇拜在民间信仰和文学艺术等领域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文化艺术创作灵感。
在《山海经》中,人首蛇身之神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对蛇图腾崇拜的一种延 续和扩展。该书广泛搜集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其中描述的人首蛇身形象 的神祇数目众多。这些形象可能源自不同地区或族群的文化融合,有些甚至可能 源自早期的宗教信仰。

历史趣谈蛇年解蛇 远古图腾 伏羲女娲均是人首蛇身

历史趣谈蛇年解蛇 远古图腾 伏羲女娲均是人首蛇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蛇年解蛇远古图腾伏羲女娲均是人首蛇身
导语:《楚汉传奇》里的刘邦(左)和项羽,他俩都属蛇,刘比项大24岁。

这两人的性格与命运可谓判若云泥,可见,属相并不是人生的决定因素。

农历蛇
《楚汉传奇》里的刘邦(左)和项羽,他俩都属蛇,刘比项大24岁。

这两人的性格与命运可谓判若云泥,可见,属相并不是人生的决定因素。

农历蛇年就要到了。

作为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一,蛇紧随龙后,通常为了好听,被一些人称为“小龙”,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属蛇的孩子取名“小龙”“晓龙”,大概也是想给孩子沾点“龙气”吧。

在世界上许多文化中,蛇象征着吉祥和神圣,当然,一些西方传说中,蛇也有力量与邪恶的意思。

跟其余十一生肖相比,蛇这个属相也说法很多,比如,它是唯一的冷血动物;比如,除了龙这种虚幻的形象外,它是唯一身上长有鳞片的;再比如,它是华夏文化中出现得比较早的图腾标志之一……
它很能吃也很古老
蛇,看上去其貌不扬,浑身被鳞片包围,还喜欢在阴暗潮湿、人迹罕至的地方出没,但作为一种爬行动物,蛇在地球上的诞生要比人类早得多。

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初的陆生脊椎动物,便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所有后来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即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也曾是地球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类生物。

还记得电影《侏罗纪公园》吗?影片中博士在公园里偷偷繁育的各式恐龙,便是远古时代爬行动物最煊赫最霸气的代表之一。

只不过,在后来的地球演变中,凶猛霸道的恐龙没能活过晚于它出现的蛇,永远地留在进化树的分支上,而各种蛇类则一直生活到今天。

生活常识分享。

伏羲女娲画像的秘密

伏羲女娲画像的秘密

伏羲女娲画像的秘密以上唐代伏羲、女娲绢画,出自新疆土鲁番。

伏羲、女娲为华人始祖,似乎已是华人约定俗成共识。

伏羲、女娲两尾相交的古代画像广为流传。

古代文献中的伏羲、女娲古代文献中,《易·系辞》《管子》《庄子》等提到伏羲,屈原《天问》《山海经》等提到女娲。

最早关于伏羲、女娲事迹的完整描述,出现在战国楚帛书中(约公元前300年左右入土)。

原文晦涩难懂,学界解读分歧极大。

我参考不同译本,加上自己研究,把大意叙述如下,原文附后:楚帛书,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楚墓出土。

现存放在美国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

这是一幅绘在略近长方形(47×38.7厘米)的丝织物上的彩色书画。

是故大熊包戏(伏羲)出自震位,降居睢山。

蒙蒙昧昧,混沌昏暗。

大水兴起,风雨如晦。

乃娶女娲,生有四子。

上下天梯,通于上天,建立法度。

命禹和契治理天下,立晷测影,步伐正确,制订历法。

上下运行有序,山陵河流通畅。

命令山川四海,阳气阴气旺盛,使山陵及泷、汩、益、厉四河流畅。

末有日月之前,四神接替,以步伐为年岁,即为四时。

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干,老四叫墨干。

数千百年后,日月创生。

九洲不平,山陵不宁。

四神兴作,制造天穹,使之旋转,以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支撑天穹。

炎帝命令祝融,使四神降临,立定三天,稳定四极,保护生灵,说:“不信九天之神,则必大流血,切勿得罪天灵。

”得到炎帝允许,运行日月历法。

后来共工更改步数,重立十日四时,重置闰月。

四时失序,百神降下狂风暴雨。

历法错乱,逆日月之行。

传以相土治历法,有了一昼夜霄、朝、昼、夕时段划分。

在楚帛书中,伏羲、女娲及其四子是天地历法秩序的建立者。

以后,还有禹、契、炎帝、共工、相土等人。

似乎是共工造成历法混乱,相土重新调正。

请注意楚帛书中“则母敢斁天灵”(毋敢违逆得罪天灵)这句话。

开天辟地、建立历法秩序的宏大过程,在天灵的创生、运行和监督之下。

人若违逆得罪上天之灵,则天翻地覆、风雨混乱、必大流血。

印度、希腊同时惊现伏羲女娲交尾图,全世界造人女神为何都是人首蛇身?

印度、希腊同时惊现伏羲女娲交尾图,全世界造人女神为何都是人首蛇身?

印度、希腊同时惊现伏羲⼥娲交尾图,全世界造⼈⼥神为何都是⼈⾸蛇⾝?⼥娲造⼈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形象就是⼈⾸蛇⾝,作为她的丈夫兼哥哥,伏羲也是⼈⾸蛇⾝的样貌。

有⼈说,这可能体现了远古⼈对蛇图腾的崇拜,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全世界的造⼈⼥神都是⼈⾸蛇⾝,都是兄妹结婚,这难道也是巧合吗?中国有很多流传下的描绘伏羲⼥娲的古画,⽆⼀例外都是“交尾图”,⼥娲和伏羲以半⼈半蛇的交尾姿态出现在世⼈⾯前。

有⼈⼜说,这种交尾图与DNA双螺旋结构很像,看来⼥娲不愧是⼈类之母,连⼈类遗传基因都参透了。

⽆独有偶,古希腊、古苏美尔、古印度,古埃及,也都有类似的传说。

先说苏美尔⽂明。

苏美尔⽂明,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斯河下游。

别看他们位于西亚,但却是实打实的⿊发种族,疑似来源于遥远的东⽅。

苏美尔⽂明可谓是⼈类最古⽼的⽂明,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根本⽆法与它⽐肩,⾄于古华夏,有⼈说苏美尔⽂明没准就是中国的夏朝。

⾔归正传,苏美尔⽂明神话的造⼈⼥神叫宁玛(宁玛赫),他的丈夫也是他的哥哥,叫恩基,两⼈是苏美尔⽂明的创造者。

他们的形象也是⼈⾸蛇⾝,不信请看⽂物。

印度神话中有两个神叫纳迦和纳吉,纳迦是“天龙⼋部”中佛祖的守护神之⼀,纳吉是他的妻⼦,《摩柯婆罗多》记载纳迦和纳吉是半⼈半蛇的⽣物,也出现了交尾的雕像。

伊西斯是古埃及掌管婚姻和⽣育的⼥神,古希腊、罗马⼈也⼗分崇拜她,她嫁给了哥哥奥西⾥斯,她的形象是戴王座冠,穿长护套。

⾄于为何穿长护套⾐服,那是因为她是⼈⾸蛇⾝的造型。

看来,地球上的⼈类都是由⼀个⼈⾸蛇⾝的⼥性创造的,这个⼥神⽆⼀例外都嫁给了哥哥。

当时的⼈类⽣活在各个⼤洲,⽼死不相往来,不可能有串供的嫌疑。

地球上真的存在⼈⾸蛇⾝的⼈吗,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来⾃于外星吧。

从河南博物院藏青玉人首蛇身饰看伏羲女娲的早期形象

从河南博物院藏青玉人首蛇身饰看伏羲女娲的早期形象

从河南博物院藏青玉人首蛇身饰看伏羲女娲的早期形象伏羲和女娲是我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在先秦典籍中,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神话系统。

到了汉代,受到社会意识、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影响,伏羲和女娲被逐渐固定成了对偶神,有关他们共同的神话也日趋丰富起来。

《风俗通》称:“女娲,伏希(羲)之妹。

”传说他们是两个信奉龙蛇图腾的氏族部落首领,伏羲作八卦,并作绳而网罟,制嫁娶之礼仪;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置婚姻。

后世幻化出他们的形象是人首蛇身。

后则有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创造人类的传说,并出现了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双尾交合的多种图像。

作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对偶神,他们的成婚神话在生殖方面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女娲被赋予了蛇的身躯,不仅是神话的神秘性,还因为蛇本身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是永恒生命的象征。

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就是中国上古时代蛇崇拜的变形,而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即是这种崇拜意识的浓缩,这种龙蛇图腾崇拜的图像,广泛流布于中华大地。

一、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在我国,蛇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龙)而存在,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神而备受崇拜。

由于古代先民对于自身的繁衍有着极大的迷惑与不解,他们观察到了蛇的外形与男性生殖器相似,对自身繁衍的不解、生殖的崇拜、对毒蛇的惧怕,于是他们给蛇赋予了性的象征意义,从而逐渐形成“蛇——性”文化,發展成对蛇的一种敬畏和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为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图腾崇拜,并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蛇的部落,以求取蛇的庇佑。

这种以蛇为图腾的上古原始部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很多,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神话中的蛇意象,折射出中国上古时代自然和社会的一种现象,而伏羲女娲及其形象的出现就是这巨大变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河南博物院,收藏着一对造型独特的青玉人首蛇身饰。

这对青玉人首蛇身饰外径3.8厘米,厚0.2厘米,均呈扁平椭圆环状,大小薄厚相同,玉饰呈青黄色,人首与蜷曲的蛇身构成环状。

女娲伏羲图

女娲伏羲图

女娲伏羲图《伏羲女娲图》是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画(公元618~907年)用绢本设色而成的,纵长220厘米,横长116.5厘米。

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描绘的是伏羲女娲相拥交媾的景象,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义。

伏羲女娲上身相拥,以红彩勾勒或涂绘衣服,衣袖飞扬,伏羲手持矩,女娲手持规,代表天地方圆,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为同类绢画中交合最长的一幅,尾部粗长内勾,蛇尾以红、黑线勾边点线,内涂白彩。

画幅上下以墨线勾绘日月星辰,象征整个天体在宇宙中不断运行。

伏羲女娲图中,有一副图共有74颗圆点,易传中写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众人不得其解。

后来《乾坤谱》认为《伏羲女娲图》中就包含著“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义。

这74个点,每个都代表一颗星星,其中除了上面中央1点代表日,加周围11点共12点代表上天12月,下面中央1点代表月亮,加周围11点共12点代表12辰外。

剩下的50颗星星里有49颗是“实星”,还有一颗“虚星”,就是那颗流星所代表的意义。

伏羲女娲图中的星数安排,一定有着“大衍之数五十”的寓意。

“实星与“虚星”的巧妙安排,正是代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义。

伏羲女娲图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

图中男女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手执矩而女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

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不仅有空间辽阔之感,也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整体构图又似直入云霄的参天巨木,让人联想上古天梯--建木,《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 《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图文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图文

战神:蚩尤
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 十分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 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 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 部落,攻打别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 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 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 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杀掉蚩尤, 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 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桂花树砍倒才准休息。而这棵桂花树永

远也不会倒,除非有贵人相助。

四大天王:增长天王 |、持国天王 、
多闻天王 |、广目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着 做事情不可操之过急; 西方广目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 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 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 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代表着变化; 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 盖。
青 衣
钟馗捉鬼
• 神话故事钟馗,是中国 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 神。民间传说他系唐初 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 眼,铁面虬鬓,相貌奇 丑;但很有才华,满腹 的经纶,且为人刚直, 不惧邪祟,擅长驱妖捉 鬼。青

牛头与马面
青 衣

•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 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 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 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上下数千 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 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 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 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 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 的是国华度夏青衣”民也族获的得代了表世!界是的中认国同的。象龙征!

蛇年说蛇 PPT课件 通用

蛇年说蛇 PPT课件 通用

二、阴险、冷漠 蛇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阴险、冷漠。这大约与蛇
是所谓的“冷血动物”有关,因此阴冷也被认为是蛇的特 性。再加上蛇没有声带,不能发出声音,这更加深了它阴 冷的印象,那些外表美丽、内心阴险狠毒女人被称为“美 女蛇”。
三、神秘莫测 蛇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莫测。蛇没有脚却可以爬行,
又往往来无影响去无踪,显得很神秘。神秘导致人们对蛇 的崇拜。上古人们对蛇的危害和威胁无能为力,为了笼络 蛇使是施恩于人,人们把它当作神来敬仰和崇拜。由神秘 而带来的是种种禁忌。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各种蛇的禁忌。 如忌说“蛇无脚”,忌见蛇交配、忌用手指蛇、蛇蜕皮。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精美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精美PPT课件

第一自然段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欢歌笑语 幸福快乐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 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 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幸福安宁的生活被破坏
同学们,你能想象到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吗?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 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 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 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体现补天艰难的词句有:
冒着生命危险 忙了几天几夜 找哇找哇 终于 炼了五天五夜
体现女娲有爱心的词句有:
急忙起来 难过极了 立刻去 找雨神 冒着生命危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你能说说女娲的品质有哪些吗?
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女神。
层次梳理
图解课文
课外扩展
天真的“漏”了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没有了它地球就像房子没 有了屋顶。1986年统计:臭氧层破洞面积可容纳下美国整个 大陆(约1000万平方千米),其深度可装下珠穆朗玛峰,到 1998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大为2724万平方千米,为 南极面积的两倍,是目前最大的一个臭氧空洞。
由于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已对附近的澳大利亚产 生了严重危害。在这个只有17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中,造成 每年有14万人患皮肤癌。动物中的鱼、羊、兔、鸟……也 有少数变成了瞎子,使许多野生动物因此丧失了生存能力。
天漏了,谁来为我们补天?
课后作业
1.如果我见到了女娲,我想对她说…… 2.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你的好朋友,讲给她听。
词语解释
【欢歌笑语】又说又笑,表现气氛欢快热烈。 【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轰隆隆】象声词。形容雷声、爆炸声、机器声等。 【急忙】急速匆忙。 【窟窿】洞。 【挣扎】用力支撑。 【熄灭】停止燃烧;灭(灯火)。

古人的智慧有多超前?《伏羲女娲图》竟与DNA双螺旋结构吻合!

古人的智慧有多超前?《伏羲女娲图》竟与DNA双螺旋结构吻合!

古⼈的智慧有多超前?《伏羲⼥娲图》竟与DNA双螺旋结构吻合!2018年12⽉,在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栏⽬中出现了⼀幅珍贵的⽂物画卷《伏羲⼥娲图》。

这幅画卷出图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以⽩、红、黄、⿊四⾊绘成;上⽅有⽇,下⽅有⽉,其间星罗密布;图中伏羲执矩、⼥娲持规,两⼈皆是⼈⾸蛇⾝,上体相拥、下体互相缠绕,充满着浓郁的神秘⾊彩。

伏羲和⼥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类的始祖,《⼭海经》中就有关于伏羲⼥娲的传说,传说中的⼥娲捏⼟造⼈,并以五彩灵⽯补炼苍天,被誉为华夏民族之母。

⽽伏羲教⼈们结绳记事、结⽹捕鱼、驯养动物,他所留下的伏羲⼋卦⾄今运⽤于⽣产⽣活中的各个领域。

伏羲同样也是华夏民族先始三皇之⼀,亦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为什么《伏羲⼥娲图》中的伏羲和⼥娲是⼈头蛇尾呢?中华⼉⼥⾃称“龙的传⼈”,⽽龙正是由蛇演变⽽来的。

蛇与龙⼀样有着长蜿转的⾝躯,能不断的蜕⽪新⽣,⽣⽣不息的⽣命形态都与龙有异曲同⼯之妙。

可以说,龙是蛇的升华,蛇可以变成龙,⽽龙同样可以化为蛇。

因此许多学者常将伏羲⼥娲的“蛇⾝像”称作“龙⾝像”。

古希腊神话中智慧⼥神与胜利⼥神⼿中的盾牌都画着蛇的图案;复仇⼥神头发本⾝就是⼀条条的蛇;⽽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拐杖也是长蛇盘绕。

显然,不仅是中国,在古代全世界范围内蛇都是古⼈们崇拜的图腾象征。

“⼈⾸”则与古埃及建造的“狮⾝⼈⾯像”有相同的寓意,代表着⼈类拥有的⾼智慧,是当时世界的主宰。

⽆论是图腾还是神,都是以⼈的意识形态存在的。

为什么《伏羲⼥娲图》中的伏羲和⼥娲⼿持“规”和“矩”?我们注意到,《伏羲⼥娲图》中的伏羲和⼥娲,⼀个拿着圆规,另⼀个拿着矩尺。

在这⾥⼩编需要说明的是,圆规并不是外国⼈发明的,它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朝,《史记·夏本纪》就有⼤禹治⽔“左凖绳,右规矩”的记载。

且在公元前15世纪的甲⾻⽂中,已有规、矩⼆字出现。

但“规”和“矩”真正意义上的出现,确是在秦始皇统⼀度量衡后才产⽣的。

神秘的双人首共一蛇身俑

神秘的双人首共一蛇身俑

神秘的双人首共一蛇身俑(图文中的部分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自北齐时起,在许多墓葬中出现了一类神秘的陪葬陶俑,它们造型诡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行于汉代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类陶俑其形象为“双人首共一蛇身”。

其中,蛇身有直有曲。

双人首的形象或为同性,或为异性。

唐·董满墓身呈“S”形,两端各有一人头,昂首,头戴尖顶护头帽。

李石夫妇合葬墓陪葬这类陶俑的风潮在唐代时达到了鼎盛,一直沿用到了宋朝,并且,由北方一路传播到了南方,为南方贵族所喜爱。

宋·地轴但这类陶俑的命名长久以来备受争议。

在广东海康元墓出土了一块地砖,砖刻上的图像即为双人首共一蛇身,在图像的上方刻有“地轴”二字,或可推测此类陶俑就叫“地轴”。

因此,目前来说“地轴”是较为可靠的叫法。

广东海康元墓出土地轴砖刻上有“地轴”二字成书于金元时期,被《永乐大典》收录的《大汉原陵秘葬经》中展示大夫以下至庶人明器的使用方法的图示,上面也标记了“地轴”。

《大汉原陵秘葬经》隋唐时期流行风水堪舆术,讲求“凡大葬后,墓内不立盟器神煞,亡灵不安,天曹不管,地府不收,恍惚不定,生人不吉,大殃咎也”。

由此出现了一套完整的神煞俑陪葬组合,地轴便是神煞俑中的一种,此外还有墓龙、伏听、雷神俑及人首鸟身俑等。

虽是一种迷信的思想,但是也可从中看出古人的生死观,也有生者祈求保护死者不受侵扰的愿望。

其中,墓龙的形象与地轴极为接近,很长时间里都以为二者为一类。

有学者深入研究后发现,“墓龙”与“地轴”的本质区别在于俑身,“地轴”的蛇身是平卧于地的,而“墓龙”的身子则是拱起的,但二者本质上基本上都是双人首共一蛇身。

隋炀帝皇后萧氏墓江苏南京南唐李璟墓墓龙这些俑面有的头戴兜住下颌的尖顶帽,或者头有尖发髻。

其形象与新疆出土的唐代的伏羲女娲绢画异曲同工。

无论是造型上,还是装束上都有类似之处,因此,无论是“地轴俑”还是“墓龙俑”,应该都与汉代流行的“伏羲女娲交尾图”殊途同归,他们或许就是“伏羲与女娲交尾图”的衍生物。

唐代彩绘伏羲女娲娟画

唐代彩绘伏羲女娲娟画

唐代彩绘伏羲女娲娟画
申姜(文/图)
【期刊名称】《环球人文地理》
【年(卷),期】2024()3
【摘要】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42号墓出土了一幅彩绘伏羲女娲画,这幅画历经千年,却依旧颜色鲜艳。

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这幅绢画构图丰满,着色艳丽,绘于公元651年。

图上绘制人首蛇身男女二人,上身相拥,下身相交。

【总页数】1页(P110-110)
【作者】申姜(文/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吐鲁番阿斯塔那225号墓出土伏羲女娲图与日本龙谷大学藏伏羲女娲图的缀合
2.“单性异体”与“两性合体”:从女娲神话到伏羲女娲神话考论
3.[《女娲皇》连载]之三十一:伏羲寻妹方相认女娲医天再求药
4.汉画伏羲女娲图像艺术学研究
5.汉墓砖画“伏羲、女娲像”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解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从文化源流上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蛇通常是灵异魔力的象征。

在中国远古神话中,诸神的手臂、耳朵或其他一些部位经常盘绕着某种蛇形,这恐怕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

例如,印度最高的创造神梵天的坐骑就是一条巨大的蟒蛇;此外,其他一些印度神也与蛇有关。

《易经》曰:“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对我们祖先来说,蛇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符咒。

古代文献《山海经》、《诗经》、《竹书纪年》、《周易》、《尚书》、《左传》、《楚辞》、《史记》等中,都有关于蛇的记述。

根据《山海经》的描绘:疆良口里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师妾手中耍蛇,神于儿身缠两蛇,洞庭怪神头上顶蛇等等。

古代传说中许多赫赫有名的天神还是人与蛇的混合体。

汉代艺术作品中,伏曦与女娲是人首蛇身,共工是赤发人面蛇身,其手下相柳也是九首人面蛇身。

此外,还有不少神同样是人首蛇身。

《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

”教化万民统一华夏的黄帝,就出于人面蛇身的轩辕之国。

神农伏羲和炼石补天搏土作人的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伪列子·黄帝篇》称:“庖慷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后来人们还把伏羲和女娲氏连在一起说成是人类的始祖。

《山海经·大荒北经》提及:“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

”说明烛龙氏族的图腾是赤色的人面蛇身。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

“人首”实际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

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

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

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分别拿了什么。

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

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

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

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不生病。

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

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从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

用钱之道在外要圆融,内要方正。

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

古代人在制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交尾图”非常相似。

这是个世界之谜。

下面主要分帛画和画像砖两大类来解析伏羲女娲交尾图在中国的具体应用:一、帛画伏羲女娲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199.6cm,右175cm,横上82cm,下53.7cm。

吐鲁番遗画。

195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历代艺术馆,此件《伏羲女娲像》作为历代艺术珍品在基本陈列中展出。

《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图目》收录。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

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

女子居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左手执剪刀状物搭于男子肩部。

男女上身相拥,下尾盘曲相交两节成螺旋状。

两人头上有圆轮一,轮中已残损,漫漶不清,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日。

两人尾下有月牙一,内画玉兔,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月。

画面四周遍布大小相等的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星辰。

阿斯塔娜古墓里的伏羲女娲像新疆吐鲁番市博物馆陈列着一幅古老而又奇特的人物画像:伏羲与女娲交尾像。

画的上半部是两人的上半身。

左边是女娲,高绾的发髻,细长的眉毛,端庄的脸上点缀着胭脂,眼中的神情显露出娴静;她左手搭住伏羲的左肩,右手执规高举头上,广袖裸至肘部,显出臂和手的丰润。

右边是伏羲,头上绾着方巾,外面插着一支形似满弓、尾如麦穗的簪子,面与女娲相对,两道长眉中间点着一记朱砂,圆圆的脸庞上漾着祥和的韵味,平添了一种神的超然;他右手揽住女娲的右肩,左手执矩举在头上,用食指与女娲对指着。

两人的脖子犹如蚕身,颀长的身躯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都穿着对襟镶边的花上衣,至腰际两体相连,合穿一件酷似现代流行的超短裙。

裙裾之下,也就是画的下半部,是两道粗硕丰满、相互盘绕、互缠三匝的蛇身。

夏曾佑先生在《中国古代史》中论道,“中国自黄帝以上,伏羲、女娲、神农诸帝,其人之形貌、事业、年寿皆在半人半神之间,皆神话也。

”那些古老的神话中,伏羲氏姓风,人头蛇身,在位110多年;女娲氏也姓风,同样蛇身人首,继承伏羲的制度当了女皇。

画像形象地再现了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的神话,却让这两位相隔了一个多世纪的名人双臂相拥、双身相交、双尾相绕,这是多么奇崛而又绮丽的想象呵。

神奇的神交合图,让后人窥见了先人们对性的崇拜和爱的遐想。

画面上没有人们常见的题跋和钤印,无从知道这般大气的作品出自于哪位方家的手笔。

看它的线条,是常见的国画的工笔描法。

看它的结构,写意与写实结合,实中有意,意中有实。

伏羲与女娲的体交是那么自然和神圣,表情是那么庄严和空灵,他们所处的空间又是那么的博大和永恒,两人双肩上载着太阳,双尾下含着月亮;身后左右,宇宙茫茫,星汉闪闪,太阳和月亮各有一圈卫星相拱,浩瀚的星河分由各组七星线相连,太阳像一只大火球,娇小的月亮却漫画似的有着眼睛和口鼻,正在天真无邪地眨着眼睛……这一切,与其说是对神界的描摹,不如说是先人们生命崇拜和文化蕴涵的写照。

再看那画布,终于接触到了远古的信息。

这是一幅画在麻布上的墓画。

麻布的颜色虽已变成土灰色,但经纬依然分明,一边展示着当时的纺织技术,一边叙说着墓主的经济状况。

没有穿丝绢睡棺材,只能穿麻布衣服陪葬。

麻布图画说明他生前并不富裕。

然而,福兮祸所倚,贫贱不能“移”而留存至今天,恰恰是贫穷造就了不朽。

倘若进入棺椁,早就腐朽了,正是平躺在墓坑里,以空穴为棺,在吐鲁番干燥的沙土和干热的气候中迅速脱水,遗体和随葬品才能安度几千年,跨越时空来向我们诉说当时的故事。

追随华夏始祖神展览卡片扼要简洁,注明该画出土于高昌古城郊的阿斯塔娜古墓地。

阿斯塔娜,维吾尔语是首都的意思。

高昌古城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州郡治所和地方割据的政权中心。

当高昌古城毁于14世纪成吉思汗西征的战火后,长期居住在那里的车师、匈奴、高车、突厥和九个大姓的汉族人不愿游走他乡,移居到高昌城北,聚成一个新村落,取名阿斯塔娜,生活于斯,归葬于斯。

卡片注出的年代,是中原的两晋时代,内地的文化习俗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高昌,画风与葬俗也传到了阿斯塔娜。

家人逝世后,头枕一种状如鸽子的鸡鸣枕,面部掩冥巾,眼盖瞑目布,身着棉麻或丝绢,安卧于沙土为冢的墓穴里。

逝者面对的戈壁土墓顶部,大都用木钉钉着一幅绢丝或麻布的伏羲与女娲的交合图像,祈望逝者追随华夏子孙的始祖神,融入宇宙苍穹,经历阴阳交合,走向希望的新生。

看来,这类伏羲女娲交合的图像,并非出自某个大家之手,而是各族居民中寻常画匠的通常之作,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葬礼的必需。

《左传》说伏羲制定了“嫁娶之礼”,于是画中的伏羲和女娲就手拿规和矩,向国人展示着对偶婚之礼。

墓室里设置这类装饰画,是源于楚国的中原地区的葬礼习俗。

上古二皇风流事,绘藏西域百姓冢,汉晋时期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由此可见一斑。

伏羲与女娲交尾的画像,能够在东土和西域的民间广为流传,可见秦时的焚书坑儒,焚不掉民间的文史传说;汉时的独尊儒术,罢不掉百工的奇技异术,黜不掉百姓的生命图腾;人类的文明建设和成果,终究会随着人们的生活产生、传承和发展,任何统治和禁锢都是阻挡不住的。

显现东方文化魅力伏羲女娲像不但在吐鲁番博物馆里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而且在大洋彼岸的博物馆里显示着东方文化的魅力。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幅伏羲女娲像,是1949年前从中国盗走的,1983年忽然轰动起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以《化生万物》为题,刊为试刊号的首页图,原因不仅是两个中国古皇交合的图画是一种旷世奇观,更是因为科学家发现的生物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形分子结构,竟然与伏羲女娲交合的螺旋式体态非常相似。

报刊议论连篇,人们叹为观止,一时成为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代某种秘不可测的玄怪话题。

直到现在,仍让我浮想联翩。

如果说,东方古代恋人梁山伯、祝英台殉情化蝶后的联体之态,东方古代小说梁山泊英雄中的“双头蛇”、“两头蝎”的起名之由,能在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像中看到延绵的文脉,是因为中华地域人文的灵秀所致,那么,数千年后当代科学发现的DNA的分子结构图形,何以也进入了双螺旋形的几何家族呢?这是科学与艺术的相通,还是现实与历史的相似;是东西方生命哲学中存在着某种同一性的公理呢,抑或生命本体中存在着未为人知的某种联系1.汉画像石中女娲的发展情况在我国神话系统中。

女娲是个全能的大神,她既是人类繁衍的始祖神,又在补天、置神禖和制笙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始祖神,女娲造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化生人类、抟土作人和孕育人类。

化生人类的神话产生得比较早,《楚辞?天问》中屈原问道:“女娲有体,熟制匠之?”《山海经?大荒西经》记:“有神十人,名日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抟土作人的神话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人类起源神话,文字记载较早的是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

《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义》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贤知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孕育人类的神话是女娲造人三种主要方式中产生时间较晚的一种,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古籍直到唐代才出现。

汉画像石反映的主要是女娲孕育人类的神话内容。

人面蛇身似乎表明当时人汉代已经是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不及男性,这个背景安徽宿县褚兰镇墓山孜出土的画像石,伏羲女娲围绕一朵莲花做舞蹈状。

莲花在民间有多子的寓意,伏羲女娲围绕着它而舞蹈,生育的特征非常明显。

原始先民认为,生育是阴阳相合的结果。

女娲手中托着月,伏羲手中托着日,两神身体为基本完整的人形,两腿之外有蛇身,其尾相交,相交的蛇尾提示着日月合璧的含义,表示繁衍子孙的信仰。

因为伏羲女娲是生育神,是人类的始祖,所以他们还有一种手执规矩的图像,比如山东费县垛庄镇出土的画像石,伏羲执规女娲执矩。

这种构图的寓意是伏羲执规画圆以象征天,女娲执矩以象征地,应当是生育神的一种延伸。

3.汉画像石中女娲的意义汉画像石中,女娲人面蛇身的造型有着非常浓郁的原始气息。

原始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主要来自于生育能力,蛇是卵生动物,生育力特别强,女娲的蛇身就有了这方面的联想和寄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