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传导通路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患侧视野全盲。 ②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垂体瘤 压迫)可致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③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颈内 动脉瘤压迫)可致患侧视野鼻侧半偏。 ④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区的损伤可致双 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损伤可致右眼视 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 核。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止 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内侧核(VPM)。 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 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
临床表现:
三叉丘系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对 侧。
三叉丘系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同 侧。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LG)。 发出的纤维:形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 投射到距状沟两岸(视觉区)。 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 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完 成视觉防御性反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 通路的一部分。
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可致不同的视野 缺损。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薄束核和楔束核。 由二核发出的弓状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 的腹侧,在中线处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纤维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后方折向上 行,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前缘, 在中脑被盖居红核的后外侧,向上止于丘脑的 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 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 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 小叶后部,其中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 发出的纤维:
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 至中央后回中、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临床表现: 脊髓丘脑束或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
损伤的对侧。
(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三叉神经节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 肤及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 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其中传导 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 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和压觉的纤维 上升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
伤对侧; 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
伤同侧。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 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二级神经元组成。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脊髓C8~L3的背核、L2~S3的脊髓 边缘细胞和延髓的楔束副核。
★由背核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形成脊 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三、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一)视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 周围突:至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 杆细胞)。 中枢突:至节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视网膜内的节细胞。 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经 视神经管入颅腔后,两侧视神经交互形成视交 叉并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 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半的不交叉)。 主要终止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投射至小脑皮质,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该 通路反射性地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运动以维
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脊神经节。 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 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 进入脊髓后索。其中来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 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 的升支:在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 行至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特点: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构成:
第一级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
胞体:位于周围感觉神经节内; 周围突:分布于各种感受器; 中枢突:连于脑或脊髓。
第二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轴突上行投射至 间脑,并大多都有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
胞体Baidu Nhomakorabea一般位于间脑。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脊髓边缘细胞发出纤维大部分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由延髓楔束副核发出的纤维组成楔小脑 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功能:
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 本体感觉。
楔小脑束传导上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 觉。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Pathways for Pain Temperature and Touch
Pathways for Proprioception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 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 动觉。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为二条: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投射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该通 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两点距离的辨别 觉、物体的纹理觉、质地觉等。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后角(Ⅰ、Ⅳ和Ⅴ层)。
发出纤维: 经白质前连合斜越上升1~2个脊髓节段,
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 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 有少部分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 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 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感觉传导通 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分为两类:
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上行传导通路 ascending pathway)
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下行传导通路 descending pathway)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定义:
人脑通过各种感受器及相关的神经元 链与内、外环境建立联系。这种由特定的 神经元通过突触构成的神经元链,在中枢 传导不同感觉的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
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 元组成。
(一)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 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脊神经节。 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 的痛温触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 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 入脊髓。 在后外索上升1~2节段,终止于脊髓后角细 胞。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 核。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止 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内侧核(VPM)。 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 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
临床表现:
三叉丘系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对 侧。
三叉丘系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同 侧。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LG)。 发出的纤维:形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 投射到距状沟两岸(视觉区)。 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 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完 成视觉防御性反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 通路的一部分。
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可致不同的视野 缺损。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薄束核和楔束核。 由二核发出的弓状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 的腹侧,在中线处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纤维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后方折向上 行,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前缘, 在中脑被盖居红核的后外侧,向上止于丘脑的 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 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 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 小叶后部,其中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 发出的纤维:
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 至中央后回中、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临床表现: 脊髓丘脑束或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
损伤的对侧。
(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三叉神经节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 肤及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 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其中传导 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 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和压觉的纤维 上升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症状表现在损
伤对侧; 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
伤同侧。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 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二级神经元组成。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脊髓C8~L3的背核、L2~S3的脊髓 边缘细胞和延髓的楔束副核。
★由背核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形成脊 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三、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一)视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 周围突:至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 杆细胞)。 中枢突:至节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视网膜内的节细胞。 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经 视神经管入颅腔后,两侧视神经交互形成视交 叉并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 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半的不交叉)。 主要终止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投射至小脑皮质,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该 通路反射性地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运动以维
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脊神经节。 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 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 进入脊髓后索。其中来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 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 的升支:在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 行至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特点: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构成:
第一级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
胞体:位于周围感觉神经节内; 周围突:分布于各种感受器; 中枢突:连于脑或脊髓。
第二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轴突上行投射至 间脑,并大多都有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
胞体Baidu Nhomakorabea一般位于间脑。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脊髓边缘细胞发出纤维大部分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由延髓楔束副核发出的纤维组成楔小脑 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功能:
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 本体感觉。
楔小脑束传导上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 觉。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Pathways for Pain Temperature and Touch
Pathways for Proprioception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 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 动觉。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为二条: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投射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该通 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两点距离的辨别 觉、物体的纹理觉、质地觉等。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后角(Ⅰ、Ⅳ和Ⅴ层)。
发出纤维: 经白质前连合斜越上升1~2个脊髓节段,
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 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 有少部分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 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 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感觉传导通 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分为两类:
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上行传导通路 ascending pathway)
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下行传导通路 descending pathway)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定义:
人脑通过各种感受器及相关的神经元 链与内、外环境建立联系。这种由特定的 神经元通过突触构成的神经元链,在中枢 传导不同感觉的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
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 元组成。
(一)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 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脊神经节。 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 的痛温触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 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 入脊髓。 在后外索上升1~2节段,终止于脊髓后角细 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