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压测试

合集下载

测试通风机风压

测试通风机风压

测试通风机全压、动压、静压
1、安装通风机,连接好测试风管。

2、将通风机连接电源。

3、检查测试管道及通风机机壳是否有异物;检查叶轮运转是否正常;检查U形管压力计液面是否水平。

4、测试风管截面及位置,分环测点,在毕托管上做好标记。

5、检查测试管道连接气密性;检查风机转向(开启后立即关闭);确保风机正转后重新启动风机。

6、连接毕托管与压力计测全压、动压、静压。

测全压时连接毕托管全压端与压力计;测静压时连接毕托管全压端与压力计;测动压时分别使毕托管全压端、静压端与压力计连接。

毕托管使用时垂直管壁,平行正对气流;读数时压力计垂直,视线平行。

7、检测完毕,立即停机。

8、计算全压、动压、静压。

(该断面)全压、静压为平均值。

动压:H动cp=(根号下++++/N)2
二、测试通风机风量
重复1—5的步骤。

6、连接毕托管与压力计测动压。

分别使毕托管全压端、静压端与压力计连接。

毕托管使用时垂直管壁,平行正对气流;读数时压力计垂直,视线平行。

7、检测完毕,立即停机。

8、计算动压:H动cp=(根号下++++/N)2。

9、计算风量:按连续方程求断面体积流量:Q=AVcp*3600….
(Vcp=4.04根号下H动cp)。

机组静压测试实验报告

机组静压测试实验报告

机组静压测试实验报告引言静压测试是航空航天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测量飞机机组航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

通过静压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航空器在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下的气动性能,为飞行参考数据的精确计算提供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组静压进行测试,了解其性能表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使用静压传感器来测量机组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到准确的静压数据。

实验目的1. 了解机组静压测试的原理和方法;2. 使用静压传感器测量机组所受到的压力;3. 分析和解读实验结果,对机组的性能进行评估。

实验仪器和材料1. 静压传感器:用于直接测量机组所受到的压力;2.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静压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3. 计算机: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4. 实验航空器模型:用于模拟真实飞机机组。

实验步骤1. 将静压传感器连接到实验航空器模型的相应位置,并确保连接稳固;2. 打开数据采集设备,并将其与静压传感器连接;3. 确保所有设备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进行校准操作,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4. 将实验航空器模型置于绝对平稳的环境中,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5. 开始记录静压数据,并在航空器模型上进行不同高度和不同速度的变化,以模拟真实飞行过程;6. 实验结束后,停止记录静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机组静压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和解读:1. 不同高度下的压力变化: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高度与静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一个高度压力分布的图像。

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高度的增加,静压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空气的密度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小导致的。

2. 不同速度下的压力变化: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速度与静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一个速度压力分布的图像。

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静压也相应增加,这是由于气流的动力学压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机组静压性能良好,具备高度与速度相关的压力变化特性,符合航空器设计和飞行运行的要求。

流体静压强的测量液柱式测压计

流体静压强的测量液柱式测压计

流动参数的测量一、静压强的测量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压强是描述流体状态和运动的主要参数之一。

设S ∆为流体中任意小的面积,P ∆为与S ∆相邻的流体微团作用在该微团上的力,当S ∆无限缩小并趋于一点时,其上的压力由数学表示为limS PP S∆→∞∆=∆通过测量压强还可以求得流体速度、流量等许多力学量。

因此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压强的测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测量。

由于压强测量都是以差值的方式出现,即压强值都是相对某个基准而言的。

常用的基准有绝对压强和计示压强,绝对压强是以完全真空为基准计量的压强;计示压强是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计量的压强。

压强分静压强、动压强和总压强,总压强=动压强+静压强1)静压强:流场中某一点得静压强指的是该点三个方向法向压强的平均值1122331()3P σσσ=-++,对管流来说,就是对管壁的法向压强,该压强不会引起流线变化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与流体同样的运动速度的物体所受到的压强,一般采用管壁上引出或采用有侧孔的探头测量。

2)总压:又称驻点压强。

流体受到滞止,在没有任何能量损失的情况下速度降至零时的驻点压强,一般采用有迎流矢方向测孔的探头测量。

3)动压强:引起流体运动的压强,用总压强减静压强所得。

测量压强的仪表称为测压计。

根据测量方式的不同,测压计分为三类:第一类液柱式测压计,它们是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利用液柱高度直接测出压强的。

它们测量准确,可测微压,不适用于高压的测量,下面将作详细阐述。

第二类金属式测压计,它们是利用金属的弹性变形并经过放大来测出压强的,是间接测量法。

图1中用椭圆断面的金属弯管来感受压强的波登管测压计和b 中用金属膜片来感受压强的膜片式测压计都是这种测压计。

它们可测较高的压强,不适于微压的测量。

长期使用,金属的弹性变形会有变异,需要定期标定。

第三类电测试测压计,它们是利用感受元件受力时产生压电效应、压阻效应等的电讯号来测量压强的,是间接测量法。

图2为压电晶体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常用的还有应变片式传感器等。

中央空调机组动压,余压,全压的测量方法

中央空调机组动压,余压,全压的测量方法

中央空调机组动压,余压,全压的测量方法
中央空调机组动压、余压、全压的测量方法如下:
1. 动压的测量:动压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动能,可以通过测量流体的速度和密度来计算。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风速仪和动压管。

风速仪通过风轮或者风杯的转动来测量流体的速度,再通过密度计测量流体的密度,最后根据动压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动压的值。

2. 余压的测量:余压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动能和静压能。

余压是指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余压可以通过测量流体的速度、密度和管道截面积来计算。

首先,通过测量流体的速度和密度,计算出动压的值;然后,通过测量管道截面积和流体流速,计算出流体的流量;最后,通过计算动压和流量之和,得到余压的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关于中央空调机组动压、余压、全压测量的文献或手册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径推联合动静压轴承试验台及测试系统

径推联合动静压轴承试验台及测试系统

过加载 支架 就 可以 对试验 轴 承施 加轴 向 载荷或者 轴 向激振 。
图 4 供油系统原理图
由箱 2网 式 滤 油 器 5电动 机 4定 量 泵 5溢 流 阀 6单 向 阀 7压 差 发讯 器 8 一 级 滤 波 器 9
径难联合 动 压
轴承试验台及测试系统
张绍林 李瑞珍 武红 霞
4 0 0 502 郑州 大学 机械 工程 学 院
自制 的径 向 一推 力联 合 动静 压轴承 试验 台 采 用倒 置结构 ,可 实现径 向加 成 、轴 向加 裁 以 I 及 两个方 向 同时加 裁 。用来 测量径推联 合 浮
维普资讯
中嗣科技信息 20 年第 2 期 0S 1
C I CEC N E N LG  ̄ HN S I EA DTC OO Y I A N H
TO o . 0 I Nv2 6 N 0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 0 7 2 ) 5551 2

所示 。试 验轴 承 位于 试பைடு நூலகம்验 台 的 正 中
间 ,两 端 为 试 验 台 主 轴 的 支 承 轴 承 。 该动 静 轴 承 的 径 向载 荷 比较 大 , 所 以使用液 压缸 通过 静压 油垫 来 加载 。 静 压 垫 可 以 保 持 受 载 轴 承 的 白位 性 , 便 于 摩擦 力矩 的 测 量 。 由于 静 压 油 垫 在 静 止和 低 速 时 的 摩 擦 系 数 很 小 , 所 以这 种 加 载 装 置是 可 行 的 。 轴 向加载 装 置和 加载 方式 如 图 2所
图 1 径 向加载装置
维普资讯
图 2 轴向加载装置
试 系统 等 。

2加载装置
加载装置由径 向部分力l l 载装置和轴

管道试压报告

管道试压报告

管道试压报告
是一份关于管道的检测报告,其中包括一系列管道的试压数据
和测试参数。

这份报告通常会被用作管道竣工验收的一部分,它
可以告诉业主和工程师管道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最重要的部分是试压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管道在试压期间的
抗压能力。

在试压时,有两种方法可以用于测试管道的抗压能力:静压测试和动态压力测试。

静压测试是一种最常见的测试方法,
它利用水或空气来施加压力,测试管道是否会有泄漏。

动态压力
测试是一种更复杂的测试方法,它会对管道施加不同的压力,以
测试管道的抗压能力。

除了试压数据,还包含其他一些信息,例如试压时管道和阀门
的状态、试压持续时间、试压液体的种类和温度等。

这些参数可
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是否需要对管道进行修复或重新施压。

另外,在编写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例如,在试压
期间,如果管道有某个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则可能会影响试压的
准确性,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该部分进行特别的处理。

在试压完成后,还应该详细记录管道的位置和特征,以便在今后需要维护或
修复时可以更容易地找到管道。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是管道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业主和工程师确保管道符合安全标准,从而保证其可靠性和持久性。

因此,在编写时,应该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录试压数据和试压过程中的其他参数,并解决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确保管道竣工验收的成功并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维保服务承诺以及内容

消防维保服务承诺以及内容

消防维保服务承诺以及内容消防维保服务承诺和内容我们承诺,在消防维保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将确保安全运行,避免任何潜在隐患。

同时,我们提供24小时快速反应服务,以便及时应对任何突发事件。

我们还承诺,每一个技术动作都符合消防设施技术规范,以确保我们的服务规范和高效。

以下是我们提供的消防维保服务内容:1.消防维保安全顾问服务:建立消防系统资料档案建立和培训消防系统检查制度及检查方法建立和培训职工应急组织提供消防技术和规范咨询进行消防设施的综合评估2.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检测和保养服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养,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日常运行情况检查和功能检测,烟感、温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输入模块的功能检测,以及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保养维护扬声器、消防功放的保养、维护和保洁,确保背景音乐与消防功放切换正常,以及消防通讯系统的检查、测试,控制室主机与各分机进行通话试验,系统线路、备用电源的检查测试。

联动系统保养,包括保养联动警铃、排烟风机、空调等消防设备控制模块联动是否动作,应急广播系统控制模块联动是否正常,以及相应消火栓系统、喷淋泵是否能联动动作。

水喷淋系统的保养,包括喷淋泵、稳压泵的运行检查,主备泵工作切换测试,喷淋控制柜指示灯、开关按钮功能检查、测试,闸阀、止回阀、蝶阀、橡胶软接头、湿式报警阀、信号阀、喷头、水流指示器、水泵结合器外观检查,日常保洁保养,以及水箱或水池的水位核对,水质检查。

消火栓系统的保养,包括消火栓水泵、稳压泵运行检查,主备泵工作切换测试,消火栓控制柜指示灯、开关按钮功能检查、测试,闸阀、止回阀、蝶阀、减压阀、室内消火栓箱(包括玻璃、消火栓按钮、水带、水枪)、消火栓外观检查,日常保洁保养,室内消火栓栓口动静压测试,室外消火栓外观检查,放水喷射试验,水压测试。

应急疏散系统的保养,包括应急灯的安装位置、外观、亮度检查,应急转换功能测试,以及疏散指示灯的安装位置、外观、图形、指示方向检查。

防火分隔系统的保养,包括防火门、窗的安装、外观检查,防火卷帘门手动、自动升降检查,现场、远程启降测试,信号反馈检查,以及消防电梯紧急迫降测试。

COHC2012-II型动静压试验器使用操作说明

COHC2012-II型动静压试验器使用操作说明

COHC-2012-II型动静压试验器使用操作说明作者:STDHJ一、概述:1.1、功用和用途:本试验器专为法产SA365型系列直升机、国产直九系列直升机、国产直十系列直升机及法产超美洲豹系列直升机等机型进行外场维护时,检查飞机上大气数据仪表动、静压气路系统安装气密性是否完好而设计。

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本产品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特别符合部队航空兵外场对直升机维护检查工作高效快捷等特点的需求,同时适用于通用航空领域对低空飞机外场维护使用需求。

1.2、测量范围:空速表测量范围:0 - 320 km/h,设定300km/h自动关闭动压。

高度表测量范围:0 - 340 m ,设定305m(1000英尺)自动关闭静压。

1.3、工作电源:交流供电:85V-265V 直流供电:20V-32V1.4、智能控制保护:1)、动压测试时空速表数码显示超过300km/h,试验器内动压充气泵自动关闭。

(按照365和332直升机维修手册34.11.00.601章动压测试要求设定。

)2)、静压测试时高度表数码显示超过305m(1000英尺),时,试验器内静压气泵自动关闭。

(按照365和332直升机维修手册34.11.00.601章静压测试要求设定)3)、静压测试时,高度表指示超过50m时,动、静压交流控制电磁阀自动打开,此时自动联通动、静压调节阀门气流量,使空速表指针归位,避免仪表损坏。

1.5、使用操作简单:二、试验器显示和操作控制面板用途介绍:试验器外形与面板如下图所示:试验器操作控制按钮及数码显示面板如下图所示:图中“空速场压调整控制” 按钮和“空速表场压调节”旋钮:当设备在不同的机场和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变化的条件下使用时,压力传感器会受不同场压的影响,被测试数据会随着场压变化而改变,需要进行不同场压的调整和校准,此时按下“空速场压调整控制”按钮,再调节“空速表场压调节”旋钮使“测试大气数据显示”窗口在“空速表显示”位时显示“200km/h ”即校准了空速场压。

消防设施检查测试项目及要点

消防设施检查测试项目及要点

建筑消防设施是探测火灾发生、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保障,要定期进行检查、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注意事项:1、进行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的报警功能测试时,需确认报警控制器置于手动状态,防止触发其他设备的联动功能。

2、在对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雨淋系统等特殊系统进行模拟测试时,需采取防止误动作的可靠措施。

3、对声光、广播、非消防电源切断等容易引起人员恐慌的设备功能测试前,应发出测试预告;对高压变电所、手术室、金库等特殊场所进行作业时,应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批准。

各系统检查、测试项目及要点:一、消防供配电系统:1、消防配电箱(柜):a)配电房、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备、电气火灾监控装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及消防控制室的各种报警、控制装置等消防设备的配电箱上的仪表、指示灯应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操作应灵活可靠,标识应明显清晰。

b)主、备电自动切换装置的主、备电源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应正常,控制开关应处于自动位置。

a)发电机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显示正常,控制器选择开关应处于自动位置,电池电压应在正常范围内;储油箱内的油量应能满足发电机运行3h~8h的用量,油位显示正常,燃油标号应正确;自备发电机房应干净整洁。

b)消防应急电源的主电工作状态、电池组及各单节电池电压的显示情况应正常。

c)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图形显示装置及非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的火灾显示盘的自带电源的电源指示灯应正常,电池组应无明显锈蚀腐蚀。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火灾报警控制器:a)火灾报警功能:结合探测器报警功能测试,查看报警控制器显示的报警部位、类型,应与现场情况一致。

b)电源转换功能:切断主电源,能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主电源恢复时,能自动转换到主电源;应有主、备电源工作状态指示。

c)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功能:在联动控制器上分别按下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对应的启动、停止按钮,应能直接手动控制设备的启动、停止。

某型发动机离心叶轮动态静压试验及分析

某型发动机离心叶轮动态静压试验及分析

某型发动机离心叶轮动态静压试验及分析摘要:针对某型发动机离心叶轮叶片裂纹故障现象,开展了高频响动态静压专项试验,判断是否发生失速喘振现象。

采用在离心叶轮周向和轴向不同位置处布置多个动态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获取了不同转速下不同位置动态压力信号的变化情况,对各截面的动态压力信号分别进行了时域、频域和相关性分析,以了解该离心叶轮各截面压力脉动情况,为叶片故障排查提供数据支持.关键词:离心叶轮动态压力时频分析相关分析航空发动机转速高,且转子内部转、静子间的轴向和径向空间十分狭窄因此,压气机内部流动呈现出复杂的强三维性和非定常性,会导致压气机叶片经常出现振动应力过大、甚至疲劳断裂等故障[1-2],对发动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极大。

发动机进出口流场是以叶片通过频率为特征的周期量和湍流、涡流等引起的随机量的组合[3-4],对于这种流场,常规稳态气动探针是无能为力的,稳态测量不能反映出流场的真实情况,只有采用高频响动态测压方法才能测出压力的快速脉动变化,更好的了解压气机级间流场气动参数的变化。

本文针对某型发动机离心叶轮叶片裂纹故障现象,通过开展高频响动态静压测量试验,获取了不同转速下不同位置动态压力信号的变化情况,对各截面的动态压力信号分别进行了时域、频域和相关性分析,深入了解该离心叶轮的各截面压力脉动情况,为叶片故障准确定位和排查提供数据支持。

1测试系统介绍1.1测点布置在离心叶轮的大叶片进口上游4mm、小叶片进口、叶轮出口上游4.5mm共3个截面位置,进行高频响动态静压测量。

各测量位置周向布置3点,呈非对称分布。

1.2测试系统组成动态测试系统由传感器、德维创高速动态数据采集仪组成。

为保证测试系统的准确,试验前对测试系统进行静态校准。

校准源为数字式压力校验仪。

校准方法如下:分别对各路传感器进行加压,输出信号接入德维创数据采集仪显示,记录下输出电压与对应的压力,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将拟合后的系数输入高速数据采集仪。

消防工程检测作业程序

消防工程检测作业程序

消防设施各系统检测工作程序一、说明:1. 工程共分三大系统检测: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调试单位各派一人配合检测)②自动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施工单位各派一人配合检测)③防排烟系统(包括通风、空调,事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防火分隔)2. 检测分三大阶段:①第一阶段:单项检测②第二阶段:联动检测③第三阶段:全面复测3. 整个检测工作中需委托单位指定一人为联络、协调等二、内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一阶段:①系统布线、消防控制室检测②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显示盘逐一检测③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功能检测第二阶段:①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声光报警器、消防电梯逐一远程通断检测②根据设计旳联动逻辑关系进行整体联动检测第三阶段:对上述二阶段检测中旳提议整改项目逐条进行复测消防给水系统:第一阶段:①水泵房、室外消防管网、室内消防管网及附属设备检测②每层末端放水装置放水试验、水流指示器报警检测,湿式报警阀功能检测③消火栓按钮逐一报警功能检测,动压及静压测试第二阶段:①消火栓泵、喷淋泵旳联动试验第三阶段:对上述二个阶段检测中提议整改旳项目,逐条进行复测防排烟系统:第一阶段:①防火阀、送风阀、排烟阀逐一手动试验检测②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防火卷帘门就地启、停检测③事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防火分隔设施检测第二阶段:①空调新风机或非消防电源切断试验检测②远程打开、关闭,防火阀、送风阀、排烟阀、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③防火卷帘门旳联动检测第三阶段:对上述二阶段检测中提议整改旳项目逐条进行复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维护保养1、集中控制器(包括区域报警器)每月试验火灾报警控制器旳基本功能并对备用电源进行充放电试验1~2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试验1~3次。

2、探测器:每月试验(不少于10%)探测器旳报警功能与否正常,并排除探测器旳故障。

3、两年后每三年所有清洗一遍,并作响应阈值及其他必要旳功能试验。

高速动静压轴承支承主轴系统动特性测试研究

高速动静压轴承支承主轴系统动特性测试研究

Ex rm e a u y o na i e fc e t o pi dl y t m pe i nt lSt d n Dy m c Co f i i n s f r S n e S s e S p r e y Hi h S e b i a i g u po t d b g _ pe d Hy r d Be r n s
第 4 5卷
第 5 期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Vo . NO 5 1 45 . M a 2 1 v 01
21 0 1年 5月
J OURNAL OF XIAN I J AOTONG UNI VERS TY I
--_
同 动 静 究 速
s se y t m. Th d a c c e fce s f r t r be rn s t m nc e s wih he n r a i s p y e yn mi o fiint o o o — a i g yse i r a e t t i c e sng u pl
p e s r n p n l p e .I a e o o s p l r s u e h mp c fr t tn p e n d — r s u e a d s i d e s e d n c s fl w u p y p e s r ,t e i a to o a i g s e d o y n m i c e fce t ss i h .I h u p y p e s r n r a e o a c r an d g e ,t e r t t g s e d a c o fiin si l t ft es p l r s u ei c e s s t e t i e r e h o a i p e g n p a sa mp r a tr l n t e d n m i o fii n s ly n i o t n o e o h y a c c e fce t . Ke wo d : h b i e rn y rs y rd b a i g;d n mi o fii n s a a e e d n iia i n y a c c e f e t ;p r m t ri e tf t c c o

洁净室动态静态测试标准

洁净室动态静态测试标准

洁净室动态静态测试标准一、引言洁净室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控制区域,用于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和微生物数量符合规定标准。

为了确保洁净室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动态和静态测试。

本文将详细介绍洁净室动态静态测试的相关标准。

二、动态测试标准1. 测试目的:动态测试旨在评估洁净室内空气流速、风向、压差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洁净室工作区域的空气质量。

2. 测试方法:(1) 空气流速测试:使用烟雾仪或热线风速仪测量各个位置的空气流速,并与规定范围进行比较。

(2) 风向测试:通过可视化烟雾或飘带法确定洁净室内的风向是否符合要求。

(3) 压差测试:测量不同区域之间的静压差,以确保正常的气流分布和控制。

(4) 温度和湿度测试:使用温湿度计测量洁净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与规定范围进行比较。

三、静态测试标准1. 测试目的:静态测试旨在评估洁净室内微粒数量和微生物数量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洁净室工作区域的卫生状况。

2. 测试方法:(1) 微粒计数测试:使用激光颗粒计数仪测量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并与规定范围进行比较。

(2) 微生物测试: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样本,并进行培养和计数,以确定微生物数量是否超过规定限值。

(3) 噪声测试:测量洁净室内的噪声水平,并与规定范围进行比较。

(4) 照度测试:测量洁净室内的照度水平,并与规定范围进行比较。

四、测试频率和记录要求1. 动态测试频率: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静态测试频率: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测试记录:对每次测试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测试日期、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和结论等内容。

五、测试结果分析和处理1. 结果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将实际数值与规定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洁净室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 异常处理:如发现测试结果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修复或更换设备,以确保洁净室的正常运行。

六、结论洁净室动态静态测试是确保洁净室空气质量和微生物数量达到规定标准的重要手段。

水管压力测试标准

水管压力测试标准

水管压力测试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对水管进行压力测试。

水管压力测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检测水管的质量和性能,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管压力测试标准的相关知识。

一、水管压力测试的目的水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水管的质量和性能,确保水管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通过水管压力测试,可以检测水管的漏水情况、变形情况、破裂情况等。

同时,还可以测试水管的承载能力、耐压性能等指标,以保证水管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二、水管压力测试的方法水管压力测试主要采用静压测试和动压测试两种方法。

1、静压测试静压测试是指在水管内加入一定压力的水,然后关闭水管两端的阀门,使水管内的水保持静止状态,检测水管的漏水情况、变形情况、破裂情况等。

静压测试的测试压力一般为1.5倍的设计压力,测试时间为2小时以上。

2、动压测试动压测试是指在水管内加入一定压力的水,然后打开水管两端的阀门,使水管内的水流动起来,检测水管的承载能力、耐压性能等指标。

动压测试的测试压力一般为1.2倍的设计压力,测试时间为2小时以上。

三、水管压力测试的标准水管压力测试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压力测试压力是指在水管内加入的压力,通常为1.5倍或1.2倍的设计压力。

测试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试压力的设定。

2、测试时间测试时间是指压力测试的持续时间,一般为2小时以上。

测试时间过短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测试时间过长则会浪费时间和资源,因此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试时间的设定。

3、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是指进行压力测试时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

测试环境的不同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试环境的设定。

4、测试方法测试方法是指进行压力测试的具体方法,包括静压测试和动压测试两种方法。

不同的测试方法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必须按照标准要求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

什么是静压和动压的概念

什么是静压和动压的概念

什么是静压和动压的概念静压和动压是流体力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学科,其中静压和动压是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用来描述流体静态和动态时的压力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静压。

静压即静止流体中的压力,也可以称之为静流压力或静水压力。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静压:P = ρ* g * h其中,P表示静压,ρ表示流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流体的高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静压与流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高度有关。

静压与流体的速度没有关系,只与流体的位置有关。

另外,静压是各个方向上相等的,也就是说在任何方向上测量的压力都是一样的。

静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水压技术、气密性测试、液体计量等。

在水压技术中,通过在管道中增加流体的静压来实现液压传动,可以用来提升重物、控制机械运动等。

而在气密性测试中,通过检测流体的静压来确认封闭系统的密封性能,以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此外,静压还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其所受的静压来计算密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动压。

动压是流体运动时由于其动能而产生的压力,也可以称之为动流压力。

动压是流体动态压力的体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动压:Pd = 1/2 * ρ* v^2其中,Pd表示动压,ρ表示流体的密度,v表示流体的速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动压与流体的密度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在流体运动过程中,速度越大,动压越大。

动压可以用来测量流体的速度,常用的测速仪器如皮托管、喷嘴等就是基于动压原理来测量流体速度的。

皮托管通过测量动压与总压之间的差值来计算流体的速度,喷嘴则通过将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来测量流体的速度。

此外,动压还可以将流体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广泛应用于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能源产生与转化领域。

静压与动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常常联系在一起。

例如,当流体通过管道或喷嘴流动时,会既有静压也有动压的存在。

除了上述的静压和动压,还有总压和静+动压这两个概念,它们是流体力学中常用的另外两个物理量。

静压测试文档

静压测试文档

静压测试1. 简介静压测试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压力的方法,通过将流体静置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测量容器内部的压力来获得流体的静压力。

静压测试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工程、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等。

本文将介绍静压测试的基本原理、常见应用和测试步骤。

2. 静压测试的原理在静压测试中,我们需要将流体放置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并通过测量容器内部的压力来获得流体的静压力。

以下是静压测试的基本原理:•流体静压力:流体由于其重量和重力作用,会在容器底部产生压力。

这种压力被称为静压力,它是与流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的。

•压力传感器:在进行静压测试时,我们需要使用压力传感器来测量容器内部的压力。

压力传感器通常是一种能够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精度和灵敏度:在选择压力传感器时,要考虑其精度和灵敏度。

精度是指传感器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而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单位压力变化下输出的电信号变化。

3. 静压测试的应用静压测试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工程领域在工程领域中,静压测试被用于评估建筑物和结构的稳定性。

例如,在大坝工程中,静压测试可以用来测量水压力,评估大坝的稳定性。

静压测试还用于测试管道系统的密封性能,以确保其无渗漏。

3.2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静压测试经常用于测量气体和液体的压力。

例如,在重力实验中,静压测试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压力分布,并研究其对物体的压力作用。

3.3 流体力学研究在流体力学研究中,静压测试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流体的静压力分布和压力变化。

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流体流动的性质和行为非常重要。

4. 静压测试的步骤进行静压测试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测试器材: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压力传感器,并确保它们的工作状态良好。

2.封闭容器:将需要测试的流体放入容器中,并确保容器的完全封闭。

3.安装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连接到容器内部,确保传感器正确安装。

4.测量压力:打开压力传感器并记录压力读数,可以使用数据记录设备来实时记录压力值。

室外地下消火栓的静压和动压的标准

室外地下消火栓的静压和动压的标准

室外地下消火栓的静压和动压的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室外地下消火栓的静压和动压的标准在设计和建设室外地下消火栓系统时,了解和遵循静压和动压的标准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 h) S 模式全呼叫讯问测试: 采用 S 模式只全呼叫格式 UF=11 和 ATCRBS/S 模式全呼叫格式 (1.6 微秒P4 脉冲),讯问 S 模式应答机,并确证在应答中(下行格式 DF=11)报告的是正确的地址和能力。 (i) ATCRBS 只全呼叫讯问测试: 采用 ATCRBS 只全呼叫讯问格式(0.8 微秒 P4 脉冲),讯问 S 模式 应答机,并确证没有产生任何应答。 (j) 间歇振荡器测试: 确证 S 模式应答机能产生正确的间歇振荡,约每秒一次。 (k) 记录: 记录的内容、形式和处置应当遵守本规章的要求。
2017年机型复训(电子通用部分)
1
S76和S92直升机动静压系统升机
动静压设备的连接
S76A
5
S76C
6
7
8
9
10
11
12
• 预测试 测试设备和管路连接好后,将皮托管的测试适配器接到测试用的 皮托管,缓慢加压直至测试设备上的空速指示到150节,保持5分钟, 空速指示值不下降,缓慢抽真空直至测试设备上的高度指示值到 15000英尺,保持5分钟,高度指示值不应该下降。 • 空速检查: 缓慢给皮托管加压直至空速指示到150节,保持5分钟,空速指示值 下降不能超过2节每分钟。 • 高度检查: 在空速保持150节时,缓慢抽真空直至高度指示值到15000英尺 ,保持5分钟,高度指示值下降不能超过100英尺每分钟。(注意:抽 真空和释压过程中注意观察升降速度表的指示不能超过最大值,测试 设备和高度表都应该调整至标准气压)。
32
33
(d) 射频(RF)峰值输出功率测试: (1) 采用上述 (c)(1)(i)、(ii)和(iii)规定的同样条件,确证应答机的 RF 输出 功率保持在该级应答机规格的范围内。 (i) 对于 1A 和 2A 级 ATCRBS 应答机,应确证 RF 最小峰值输出功率 至少为 21.0 dbw (125 瓦)。 (ii) 对于 1B 和 2B 级 ATCRBS 应答机,应确证 RF 最小峰值输出功率 至少为 18.5 dbw (70 瓦)。 (iii) 对于 1A、2A、3A 和 4 级和采用了备选 RF 高峰值输出功率的 1B、 2B 和 3B 级 S 模式应答机,应确证 RF 最小峰值输出功率至少为 21.0 dbw (125 瓦)。 (iv) 对于 1B、2B 和 3B 级 S 模式应答机,应确证 RF 最小峰值输出功 率至少为 18.5 dbw (70 瓦)。 (v) 对于任何等级的 ATCRBS 应答机,或者任何等级的 S 模式应答机, 应确证 RF 最大峰值输出功率不大于 27.0dbw(500 瓦)。
18
19
20
按照CCAR91.307的要求检查测试S模式应答机,以及 高度表系统和应答机的高度报告性能.
第 91.307 条 要求的维修 (c) 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其高度表系统和高度报告设备应当按照下 述要求完成测试和检查: (1) 在 24个日历月内,对每个静压系统、高度表仪表和自动气压高度报告 系统进行测试和检查,并符合 CCAR-43 部附录 B 的规定; (2) 除使用系统排水和备用静压活门外,对静压系统的任何开启和关闭之后, 该系统须进行测试和检查,并符合 CCAR-43 部附录 B 中(a)款的规定; (3) 安装或维修后,ATC 应答机的自动气压高度报告系统应当进行测试和检 查,并符合 CCAR-43部附录 B 的规定。 (d) 任何航空器上安装的 ATC 应答机应当按照下述要求完成测试和检查: (1) 在 24 个日历月之内, ATC 应答机应当进行测试和检查,并符合 CCAR-43 部附录 C 的规定; (2) 安装或维修后, ATC 应答机应当进行测试和检查,并符合 CCAR-43 部 附录 C 中(c)款的要求。
13
14
15
二、S92直升机
16
17
渗漏测试 • 测试设备预测试 测试高度为5000英尺,渗漏量不超过15英尺每分钟。 测试空速为200节,校准空速CAS渗漏量不超过1节每 分钟。 空速测试 设置空速200节,高度设置100英尺,校准空速CAS渗漏量 不超过1节每分钟。 高度测试 设置空速200节,高度设置10000英尺, 变化率ROC不超 过50英尺/每分钟。
21
CCAR-43 部附录 B: 高度表系统的测试和检查
对高度表系统进行测试和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a) 对静压系统进行测试和检查时: (1) 保证系统内无水气和障碍物。 (2) 确定系统的气密性符合规章 CCAR23.1325 或 CCAR25.1325 的要求。
22
(3) 如果安装了静压口加热器,确定加热器处于工作状态。 (4) 在各种飞行状态下,机体表面的改变或变形,不得影响静压系统内气 压与实际环境静气压之间的关系。 (b) 对高度表进行测试和检查时: (1) 应当由合格的维修单位根据下列规定进行测试。各项性能测试应当在 仪表受到振动的状况下进行或者按民航总局规定的方式进行。当测试时的温 度与环境温度(约 25° C)偏差较大时,应对温度进行修正。 (i) 刻度误差测试。当气压表指针位于 1013.33 毫巴(29.92 英寸汞柱 高)时,应按表 I 规定的高度依次给高度表连续加压,施加的最大压力应为 安装此高度表的飞机的最大运行高度的压力。减压试验时,在直到离测试点 大约不到 610 米(2000 英尺)前,其减压速率应不大于每分钟 6100 米 (20000 英尺)。接近测试点时的减压速率应与测试设备相匹配。在记录 数据前,应对每一试验点的压力至少保持 1 分钟,但不得超过 10 分钟。各 测试点的误差应不大于表 I 规定的允许值。
28
附录 C:空中交通管制(ATC)应答机的测试和检查
进行 ATC 应答机测试时,应当满足本附录的要求。测试设备可以使用 试验台测试设备也可以使用便携式测试设备。如果使用与航空器天线系统 适当联接的便携式测试设备测试空管雷达信标系统(ATCRBS)时,则以 每秒 235 次额定询问率操作该设备,以避免可能产生的 ATCRBS 的干扰。 对 S 模式应答机,应当以每秒 50 个 S 模式问讯信号进行测试。当使用便 携式测试设备进行本附录(c)(1)要求的接收机灵敏度检测时,允许有 3 个 dB 的损失,以补偿天线耦合误差。 (a) 无线电应答频率测试: (1) 对于各种等级的 ATCRBS 应答机,应当讯问应答机并确认应答频率 为 1090±3 MHZ。 (2) 对于 1B、2B 和 3B 级 S 模式应答机,应当讯问应答机并确认应答 频率为 1090±3 MHZ。 (3) 对于装有备选的 1090±1MHz 应答频率的 1B、2B 和 3B 级 S 模式 应答机,应当讯问应答机并确认应答频率正确。 (4) 对于 1A、2A、3A 和 4 级 S 模式应答机,应当讯问应答机并确认应 答频率为 1090 ± 1 MHz。
34
ERP:Effective Radiated Power
27dbw=57dbm
35
对 S 模式应答机,除要进行上述测试外,还应当进行(e)至(k)要求的测试。 (e) 模式多样性发射信道隔离测试: 对于采用多样性运作的任何等级的 S 模式应答机,应确证选定天 线发射的 RF 峰值输出功率比非选定天线发射的 RF 峰值输出功率至少多 20 dB。 (f) S 模式地址测试: 使用其正确的地址和至少二个不正确的地址,讯问 S 模式应答机, 并确证该应答机只应答其指定的地址。讯问的速率应为每秒 50 个讯问信 号的标称速率。 (g) S 模式格式测试: 用应答机装备的上行格式(UF)讯问 S 模式应答机,并确证应答的 格式正确。采用侦察格式 UF=4 和 5。确证对 UF=4 的应答中报告的高度, 与有效的 ATCRBS 模式 C 应答中报告的一样。确证对 UF=5 的应答中报 告的标识,与有效的 ATCRBS 模式 3/A 应答中报告的一样。如果应答机 有这样的装备,请采用通讯格式 UF=20、21 和 24。
25
(iv) 摩擦力测试。高度表应进行减压速率稳定在大约每分钟 215 米(750 英尺)的测试。在表 III列出的每一高度上,振动 后指针读数的变化不应大于表 III 列出的相应允许容差。
26
(v) 高度表外壳漏气测试。当表内的压力相当于 5500 米(18000 英尺) 时,由于高度表外壳的漏气,高度表读数的变幅在一分钟内,不得大于表 II 规定的允许值。 (vi) 气压表误差测试。在恒定的大气压力条件下,将气压表在调整的 范围内调在表 IV 列出的各个气压值上,其指针的高度误差应在表 IV 列出的 容差内,其误差不超过 7.6 米(25 英尺)。
31
(c) 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1) 对于任何等级的 ATCRBS 应答机,应确证该系统的接收机最小触 发灵敏度(MTL)为-73±4dbm,或者对于任何等级的S模式应答机,应确 证接收机对于S模式(P6型)讯问信号的最小触发灵敏度(MTL)为-73± 3 dbm,而使用的检测设备应当采用下述方法中的一种: (i) 与发射线路的天线端相联; (ii) 用带损失修正的传输线与应答机的天线终端相联; (iii) 采用了幅射信号。 (2) 对任何等级的 ATCRBS 应答机及 S 模式应答机,应确证 3/A 模式 和 C 模式接收机灵敏度的误差不大于 1dB。
23
24
(ii) 滞后测试。滞后测试应在高度表初始加压至(b)(i)规定的高度 表误差的测试的上限所对应的压力后, 15 分钟内开始。并且滞后测试应 在该高度表处于该压力下进行。减压速率应模拟为每分钟 1520米(5000 英尺)到 6100 米(20000 英尺)的高度下降率,直到离第一测试点不足 910 米(3000 英尺)(最大高度的 50%)。然后,以每分钟大约 910 米 (3000 英尺)的速率接近测试点。在记录读数前,高度表应在该压力下至 少保持 5 分钟,但不得超过 15 分钟。记录读数后,仍以上述方式继续增 大压力,直到达到第二个测试点的相应压力(最大高度的 40%)为止。在记 录读数前,高度表应在该压力下至少保持 1 分钟,但不得超过 10 分钟。 记录读数后,仍以上述方式继续增大压力,直到达到大气压力为止。高度 表在这二个测试点上的读数和在(b)(i)节规定测试中记录下的高度对应的高 度表读数差不得大于表 II 规定的容差。 (iii) 滞后效应测试。(b)(ii)规定的滞后测试完成后 5 分钟之内,已根 据大气压的变化进行校正的高度表读数和原始大气压读数,不得大于表 II 规定的允许容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