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各章节学习目标见教材每章的概述部分。

重点:1.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章)。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

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

题的了解。(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

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

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

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

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

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

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

济)问题。

(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

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3.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⑴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⑵内涵

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经典例题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