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优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

作者: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陕西省依托农业资源禀赋,以优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一、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陕西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特定的地域及气候特点,形成了种类丰富、特色明显的农产品资源。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陕西省规划提出了“稳粮、兴牧、优果、扩菜、强特”的产业发展方略,加快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进程,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不断提高,特别是苹果、猕猴桃、核桃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均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保障了优质加工原料供给,为农产品加工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目前,粮食通过高产创建,年优质原粮总产量达1245万吨,加工量达到1260万吨,其中,初加工占64.8%;果业通过品种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绿色果品年总产量达1437万吨,其中,苹果近千万吨,加工比例超50%;畜牧以生猪和奶牛为重点,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15万吨、53万吨、195万吨,年加工量289万吨,初加工比例62.5%;蔬菜以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为重点,年产量达1510万吨,加工企业生产线130多条,精深加工比例

14.3%;特色产业以深度开发、高效利用为重点,茶、蚕、药、菌、渔等加工步伐加快,以茶叶为例,年总产量3.52万吨,加工量3.08万吨,产业效益极为显著。

通过强化优质原料基地建设,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民快速持续增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组织以农业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方式带领农民开展产业化经营,并吸纳农民进入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不断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积极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引导龙头企业强化质检体系建设,农产品优质率和品牌化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获“三品”认证龙头企业334家,涉及产品631个。目前,陕西省苹果跻身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十大中国农产品行列,汉中仙毫、银桥乳品、本香猪肉等品牌产品在市场上也享有一定知名度。

三是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鲜果、果汁、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总量逐年递增。实施龙头企业“走出去”战略,年出口创汇额约10亿美元,国际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抓好产业科学布局。結合市场区位、产业基础等条件,突出粮、果、畜、菜、茶五大重点产业,陕西省对全省农业产业进行了系统规划,提出陕南生态农业、陕北有机农业、关中高效农业建设思路。关中发挥科技、区位优势,重点抓好优质小麦、奶畜、秦川牛、蔬菜、时令瓜果优质原料基地建设;陕北发挥土地、光照资源优势,重点抓好肉羊、小杂粮、马铃薯、设施蔬菜、山地苹果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渭北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优质苹果、肉牛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果畜结合;陕南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抓好优质水稻、“双低”油菜、有机猪、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原料基地建设。

二是坚持政府引导,抓好财政项目推进。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专用化、集约化原料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亮特色产业。2009年,省政府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启动了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如针对粮食生产,年财政扶持资金达40多亿元,并设立粮油高产创建专项资金、现代种业专项资金等,实现了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全覆盖,农业县区农机具补贴全覆盖;以高产创建为重点,在全省86个县区建设粮棉油万亩示范片307个。此外,陕西省认真实施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优势产区加强果蔬冷藏库和红枣干制等初加工设施建造,有效拉动了优质原料基地建设。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抓好生产要素集聚。依托杨凌示范区优势,以科技为统领,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强化资金、土地、人才、设施等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创建高标准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链接形成优势原料产业带。加强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小麦玉米一体化、水稻油菜一体化和高效旱作技术,推行苹果、猕猴桃、柑橘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牧上以标准化养殖为方向建设一批生产基地,打造了陕南“生态猪”、陕北“有机羊”、关中“高端奶”等优势品牌,蔬菜生产中优化设施种类,推进商业化、专业化育苗,稳定和发展集中连片生产基地。加强对优良品种培育科研支持力度,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提高良种商品化规模化水平,提高良法覆盖面和经济效益。

四是坚持创新提升,抓好市场主体培育。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对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陕西省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扶持建设10个产业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的明星企业,100个跨区域全程生产服务、发展潜力大的高级示范合作社,1000个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好的家庭农场,10000名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通过反弹琵琶,密切各市场主体的合作和利益联结,打造优质专用原料产加销一体化增值链。通过组织龙头企业自建基地或带领农民合作社、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联建基地,实现了重点企业

对优势产业的全覆盖,有力地推进了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陕西省将立足省情,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保供给、保安全、促产业、促增收”为目标,按照优势产业带——产业集中区—深加工园区有机结合的布局思路,整合科技、土地、人才、装备等资源要素,大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行业明星龙头企业,孵化培植一批叫得响的陕西省农业名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一是着力夯实原料基地这个基础。依托龙头带动和科技支撑,加快建设陕南以茶叶、生猪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原料带,关中以奶畜、肉牛、蔬菜、时令水果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原料带,陕北以羊只、小杂粮为重点的潜力产业原料带,渭北以苹果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原料带,推进产业高效集群化发展。

二是着力建设加工园区这个载体。以加工集聚为重点,引导企业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集中。按照“五个一”标准(即有一个优势特色产业、一个规模原料基地、一批建设主体、一批先进加工技术、一套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分批建设具有引领创新提高作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逐步形成标准化种养、精细化加工、高效化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三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这个主体。落实加工企业扶大扶优工程,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品牌亮、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示范作用明显、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中小新优企业。大力发展产业联盟,努力开创龙头+龙头、龙头+合作社、龙头+家庭农场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着力抓好品牌培植这个关键。实施品牌强企、品牌兴农战略,发展品牌化农业。集中在高端乳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终端果品加工及特色杂粮干果加工领域,培植一批真正叫得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带动提升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