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简介简述

合集下载

肠道病毒71型简介

肠道病毒71型简介

第二节肠道病毒71型(EV71)作者:李兰娟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肠道病毒71型(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ra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归属于人类肠道病毒A。

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疾病(1969~1973年)的患者中分离到EV71,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病毒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EV71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与流行,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asepic meningitis)、脑炎(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EV71可导致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可伴有严重的CNS并发症或致死性肺水肿。

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1975年保加利亚大流行,共有705名患儿感染,死亡44例;1997年马来西亚大流行感染2628人,死亡30多人;1998年,台湾地区暴发EV71的大流行,约有12万以上的人被感染,死亡78人。

因此,有关EV7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诊断和预防等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一)病毒颗粒结构该病毒的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出,直径约24~3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如同其他肠道病毒属成员一样,EV71型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分子量分别为34KD、30 KD、26 KD和7KD的多肽VP1(α)、VP2(β)、VP3(γ)、VP4(δ),构成原聚体,后者再拼装成具有五聚体样结构的亚单位(pentameric unit),60个亚单位通过各自的结构域相互连接,最终形成病毒的外壳。

VP1 、VP2和VP3三个多肽暴露在病毒外壳的表面,而VP4包埋在病毒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

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PPT

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PPT
该病毒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 症状
感染EV71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口腔溃 疡及手足部位的水疱等。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脑膜炎或神经系统并发症。
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
EV71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粪便或 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空气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在密闭空间内传播风 险增加。
家中如有儿童或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卫生管理 。
定期消毒家中常接触的表面,保持环境清洁。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特别是在如厕后和餐前。
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 洗手液。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避免接触病人
尽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疫情 高发期间。
尽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疫情期间
在疫情高发期,尤其是在学校或托儿所等集体场 所,应加强预防措施。
密切关注当地卫生部门的疫情通报。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旅行时
前往疫情流行区域时,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防 护。
可随身携带洗手液,避免接触不洁物品。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家中有高风险人群
在公共场合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交叉感染的 风险。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健康饮食
保证饮食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 的运动。
如果感染了该病毒该怎么办?
如果感染了该病毒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
如出现明显症状,特别是高烧、持续呕吐等,应 尽快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指导。
如果感染了该病毒该怎么办? 居家隔离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仍然存在问题
1
2
3
EV71 免疫保护机制复杂,除体液免疫外, 细胞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灭活疫苗主要诱导的是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不够充分。
灭活疫苗生产和运输成本高昂。疫苗效力较高而疫苗价格较低的常规免疫才符合我国的成本效益 , 这可能会制约灭活疫苗的应用。
EV71 本身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感染现象,不恰当的疫苗接种有可能会增加重症病例的风险。
Enterovirustype71inactivatedvaccine
课程:生物技术制药
班级:2013生技一班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EV71图片
肠道病毒 71 型( enterovirus 71, EV71) 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是小 RNA 病 毒 科 肠 道 病 毒 属 中 的 重 要 成 员 之 一。EV71 基因组由 7400 多个核苷酸构成, 包含一个开放读码框,编码大约 2200 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可被进一步水解成 P1、 P2 和 P3 三个前体蛋白,P1 前体蛋白编码VP1、 VP2、 VP3 和 VP4 四种结构蛋白,P2、 P3 前体蛋白编码 7种非结构蛋白( 2A ~ 2C 和 3A ~ 3D) EV71 包括 A、 B 和C 3 种基因型,11 个基因亚型, 每种亚型感染均可引起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EV71 疫苗除能诱导中和抗体外,还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其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EV71疫苗可行性
01
02
03
04
全病毒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病毒样颗粒( VLPs)疫苗
肠道病毒 71 型疫苗分类

肠道病毒EV71简述

肠道病毒EV71简述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一、疫苗针对疾病肠道病毒71型(以下简称“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重要病原,可通过粪-口途径以及接触、空气传播。

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5岁以下儿童是高风险人群。

二、疫苗简介目前国内使用的有EV71灭活疫苗(Vero细胞)和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三、疫苗作用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

四、免疫程序(一)适用对象6月龄至3岁(或5岁)EV71易感者。

(二)接种剂次和间隔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三)接种部位和途径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五、其他事项(一)接种禁忌1、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2、发热、急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

(二)注意事项1、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该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2、接种该疫苗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EV71疫苗家长问Q1:EV71疫苗免费接种吗?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按自费、自愿原则选择接种。

各省、市价格略有差异,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公布的价格为准。

Q2:EV71疫苗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效果如何?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Q3:EV71疫苗安全吗?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局部红、肿胀、硬结、疼痛等,以轻度为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Q4:得过手足口病的适龄儿童,是否需要接种EV71疫苗?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

肠道病毒71型接种告知书

肠道病毒71型接种告知书

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告知书【疾病简介】肠道病毒71型(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

EV71感染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可对一定比例的感染者造成严重后果(重症和死亡)。

【疫苗作用】本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EV71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接种禁忌】1.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过敏体质者。

【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疼痛、红肿、硬结、触痛、瘙痒、食欲下降、烦躁、易激惹、恶心呕吐、疲倦乏力。

2.偶见不良反应:接种部位局部淋巴结肿大、变态/过敏反应(荨麻疹、过敏性皮疹和紫癜、过敏性休克)、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的惊厥。

3.罕见不良反应:上市前临床试验尚未观察到。

【注意事项】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2.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慎用。

3.建议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接种。

疫苗生产厂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价格:________元/支温馨提示:请在接种结束后,留观室(区)现场留观3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如因个人原因擅自离开,后果责任自负!请您认真阅读以上内容,如实提供受种者健康状况。

有不明事项请咨询接种医生。

因疫苗特性或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疫苗保护率并非100%。

本疫苗自愿自费接种。

医护人员(签名):日期:年月日受种者健康状况询问表以下问题可帮助确定受种者今天是否可以接种本疫苗。

如果对任何问题的回答为“是”,并不表示受种者不应接种本疫苗,而只是表示还需要询问其他问题。

如果对有些问题不清楚,请要求医护人员说明。

(请在方框内打“√”,如选“是”预检医生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受种者或者监护人签字:_______________年月日-----------------------------------------------------------预防接种现场验证记录已与接种护士现场核实即将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效期,预防接种登记与实际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效期一致,疫苗均在有效期内,验证后无异议。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1.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导致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它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2.这种病什么季节容易发生全年都可发生,以4——9月多见;3.那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婴幼儿;4.手足口病严重吗通常不严重,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只有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甚至死亡;5.手足口病会传染吗会传染,在儿童当中传染性强;6.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⑴一般通过患儿接触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⑵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⑶门诊交叉感染;⑷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7.手足口病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在38度左右,部分患儿在手、足、口腔粘膜、臀部、肛周等处出现皮疹,有的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咽部充血等,还有的出现精神差、烦躁、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个别患儿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重症病例多在发病后7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8.手足口病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吗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9.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等EV71型病毒感染性疾病⑴饭前便后勤洗手,预防并从口入;⑵室内常通风,注意卫生及消毒;⑶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场所;⑷加强营养,多休息;10.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怎么办⑴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⑵患儿暂不送幼儿园或学校等,遵医嘱,必要时住院治疗;⑶有病人家庭应特别注意卫生,经常用洁净剂洗手,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消毒;青州红庙社区卫生服务站2018-5-30。

2024年肠道病毒 EV71疫苗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肠道病毒 EV71疫苗市场需求分析

肠道病毒 EV71疫苗市场需求分析简介肠道病毒 EV71 (Enterovirus 71) 是一种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严重感染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

针对肠道病毒 EV71 的疫苗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对肠道病毒 EV71 疫苗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市场背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亚洲地区。

肠道病毒EV71 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严重感染可引发脑干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造成儿童死亡。

因此,肠道病毒 EV71 疫苗的研发和上市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市场需求分析1. 全球疫情形势推动疫苗需求增长随着全球范围内手足口病的爆发,肠道病毒 EV71 疫苗的需求日益增长。

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愈发关注儿童健康和疫苗接种,全球范围内对肠道病毒 EV71 疫苗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2. 亚洲市场潜力巨大亚洲地区是肠道病毒 EV71 流行的高发区域,尤其是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发病率,对疫苗的需求潜力巨大。

同时,亚洲国家还相对缺乏肠道病毒 EV71 疫苗的供应,市场空间广阔。

3. 儿童疫苗接种率提高随着儿童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儿童疫苗接种率逐渐提高。

肠道病毒 EV71 疫苗的研制和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的整体水平。

这也为肠道病毒 EV71 疫苗市场需求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4. 创新疫苗技术推动市场发展肠道病毒 EV71 疫苗领域正在不断涌现创新疫苗技术。

例如,重组蛋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肠道病毒 EV71 疫苗市场的发展。

市场挑战分析尽管肠道病毒 EV71 疫苗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疫苗供应不足目前,肠道病毒 EV71 疫苗的供应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疫苗生产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限制了供应量的提高。

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摘要】 ev71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之一。

文中对ev71进行了病原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99-021 ev71病源学分析在病毒学上肠病毒是属于微小病毒科中的肠病毒群。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简称ev71,其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起。

直径大约在24-3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1]。

ev71基因组为7.2-8.5kb核苷酸单股正链rna,基因组中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为5’和3’非编码区,在3’非编码区的末端含有一个长度可变的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 a)。

病毒粒子的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结构组成,vp1蛋白是主要的抗原决定因子,直接决定病毒的抗原性。

vp1、vp2、vp3暴露在病毒的表面,抗原表位位于vp1、vp2、vp3上,vp4则包埋在病毒外壳内侧起连接作用。

ev71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主要引起儿童手足口病(hfmd),严重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儿童感染病。

引发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是最为常见的引发病毒。

此病毒主要经粪-口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发病后一星期内传染性最强,多发病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1-2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发生手足口病的报道。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发病机制
病毒从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主要通过密切接 触,经口感染而发病。
临床表现
肠道病毒71型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在澳大利亚、瑞典和日 本,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病,通常发生于1~3天的前驱性 发热之后,未观察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1975年在保 加利亚发生的肠道病毒71型流行中,则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 21%病例表现为类似于脊髓灰质炎的急性瘫痪。病情发展迅速, 起病后10~30h即出现瘫痪。约半数病例表现为脑炎或脑神经 损害(延髓性麻痹)。确诊病例的总病死率为6.2%,其中29.5%为 瘫痪性疾病,65%为延髓性麻痹。
诊断
依赖于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须与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相鉴别。
治疗
主要为对症和支持疗法。抗病毒药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预后
确诊病例的总病死率为6.2%,其中29.5%为瘫痪疾病,65%为 延髓性麻痹。
预防
曾有灭活肠道病毒71型疫苗的报道,但未进行临床试验。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enterovirus type 71 infections
别名
EV-71 infections;type71 enterovirus infection
类别
感染内科/病毒性感染/肠道病毒感染/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ICD号
A08.3
概述
肠道病毒71型首先于1969~1970年在美国加州的二次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的暴发流行中分离出来,1970年以后向世界各地传 播;1972年在澳大利亚引起以脑膜炎为主的流行;1973年在日 本引起以手、足、口腔病和(或)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的流行,在 瑞典引起以75年在保加利亚的流行严重,临床上表现为脑脊 髓膜炎及脑膜炎,也有少数脑炎,700例中21%有瘫痪,44例死 亡。于1992年确定其血清型。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

(2) 免疫原性及持久性研究结果 本研究免疫原性观察亚组进行了免后为期两年的持久性研究,评价接种两剂
免疫后抗 EV71 中和抗体阳转率(免前抗体阴性易感者免后中和抗体≥1:8,免前 抗体阳性非易感者免后中和抗体 4 倍及以上增长)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值 (GMT)。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5
统计项
免疫原性亚组人群全程免疫后不同时期抗体水平和阳转率(PPS)*
6
7
0
1342.9 0.000
-
16
1319.7
1.212 0.743-1.979
发病保护率
(95%CI)
82.7(40.9-94.9) 96.6(86.0-99.2)
-
本品还进行了接种第2年的临床持续保护力观察(试验组观察4881.0人年,安 慰 剂 组 观 察 4771.8 人 年 ) , 估 计 疫 苗 预 防 EV71 感 染 手 足 口 病 的 保 护 率 为 95.1%(95%CI:63.6-99.3)。
其他病毒类灭活疫苗在上市使用过程中还观察到如下不良反应:1)接种部 位局部淋巴结肿大;2)疫苗任一组分引起的变态/过敏反应:荨麻疹、过敏性皮 疹和紫癜、过敏性休克。3)出现惊厥(伴或不伴发热)等;虽然在本品上市前 临床研究中尚未观察到前述不良反应,但仍需在本疫苗使用中关注。
如出现以上未提到的不适感觉,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禁忌】
①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疫苗可能会引起出血。 ②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 反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有限的免疫反应, 也应推荐接种本疫苗。 ③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等。 (4)同其它疫苗一样,接种本疫苗的人群不一定产生 100%的保护效果。 (5)本疫苗须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6)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瓶内有异

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PPT课件

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PPT课件
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 2. 为什么要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有效预防感染? 5. 其他注意事项
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
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 定义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一种导致手足口病及其 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毒。
其他注意事项
家长的责任
家长应主动了解肠道病毒的知识,并教育孩子保 持卫生。
定期检查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
其他注意事项
社区教育
加强社区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肠道病毒的 认识。
通过讲座、宣传材料等形式传播知识。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预防措施有效性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 。
这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消毒等。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高风险时期
在流行季节或疫情暴发期间,应格外注意预防。
春末夏初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
该病毒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
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口腔、鼻腔和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 播。
密切接触患者或其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
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 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脑膜炎或脑炎,需及时就医。
为什么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公共卫生问题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在某些地区会造成疫情, 影响社会健康。
尤其是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生活环境中, 传播风险较高。
为什么要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 保护脆弱人群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儿童
2剂次接种,间隔1个月。
成年人
2剂次接种,间隔1个月。
接种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 宜接种。
发热性疾病 发热期间不宜接种。
其他疾病
严重慢性疾病、神经 系统疾病等患者不宜 接种。
储存和运输
疫苗应在2℃-8℃条 件下储存和运输,避 免冻结和直射阳光。
接种后护理
接种后应留观30分 钟,出现异常反应及 时处理。
03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性评估
疫苗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包括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监测,确保对婴儿 和儿童安全。
疫苗未发现与严重不良反应有关,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微,如注射部位疼痛、 红肿等,通常在接种后一两天内自行缓解。
疫苗不含有病毒活株,因此不会引发肠道病毒71型感染,也不会引起相关 疾病。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肠道病 毒71型灭活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推动疫苗的快速上市和普及。
法规监管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 确保疫苗研发、生产和上市过程 中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标准制定
制定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质 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建立统一的 评价和评估体系,促进疫苗的国 际合作与交流。
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需 立即就医治疗。
对于有过敏史的婴儿和儿童, 接种前应告知医生,以便采取 适当的预防措施。
04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的市场应用与前景
市场现状与需求
全球范围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 趋势。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预防肠道病 毒71型感染的需求也在增加。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 苗

EV71概况—CDC 杨维中

EV71概况—CDC 杨维中
22
落实措施 积极防控
开展主动监测,积极搜索病人,及时掌握疫情动

紧急培训专业人员,提高防治能力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见太阳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饮食饮水卫生监督检查 加强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预防指导和监督检查, 做好信息发布和媒体沟通
告。
3月31日省卫生厅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专家会同当
地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和调查防控。
4月15日卫生部接到省卫生厅的报告后,立即派出
专家组赴现场指导调查、救治和防控。
6
疫情现况
经调查,3月1日至4月29日上午 11时阜阳 市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诊治、报告1884例, 死亡20人。 目前住院540人,其中重症病例27人,危重 病例6人。
56
H. enterovirus 71 N3340-TW-02 polypro...
99 H. enterovirus 71 03-KOR-00 polyprote...
H. enterovirus 71 06-KOR-00 polyprote...
51 92
H. enterovirus 71 ENT/PM/SHA52 71 H. enterovirus 71 NCKU9822 polyprotein
安徽阜阳肠道病毒71型感染 疫情概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维中
2008.4.30
肠道病毒EV71
• 1969年美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 标本中分离出EV71 。
•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最新分类,人肠 道病毒分为A、B、C、D和新肠道病毒(未 分型)五类。
• 肠道病毒原有的血清型被重新归类,其中肠 道病毒71型(EV71)被归为人肠道病毒A型。

肠道病毒EV71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病毒EV71最新研究进展

综述肠道病毒EV71最新研究进展2007级生物技术黄琼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 EV71)是1969年Schmidt等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

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 HFMD),在临床上与柯萨奇病毒A16(Coxsakie A16, CA16)感染所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

EV71感染严重者还能引起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心肌炎和肺水肿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2]。

自1974年首次报道[3]以来,EV71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十多次暴发流行,特别是近几年在亚太地区,EV71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EV71的结构特征、致病机制、检测技术、型别鉴定、流行病学、研究方向等作一综述。

1 EV71的结构特征肠道病毒71型(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ra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

EV71的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起,直径大约在24~30nrn,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粒子的衣壳组成非常复杂,首先由VP1、VP2、VP3和VP4四种外壳蛋白构成原聚体(Protomer),再由5个原聚体拼装成具有五聚体样结构的亚单位(Pentamer)。

4种结构蛋白中,除VP4包埋在病毒粒子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以外,其他3种结构蛋白均暴露在病毒颗粒的表面,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4]。

由于病毒颗粒没有类脂性的包膜,所以对去污剂、乙醚、脱氧胆酸盐以及弱酸有抵抗力,此外,该病毒还能抵抗70%乙醇和5%甲酚皂溶液等常见的消毒剂,这些都决定了该病毒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EV71病毒对高温(50℃以上)及紫外线的抵抗能力较差。

EV71基因组为7408个核苷酸组成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具有感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肠道病毒71型(EV71)作者:李兰娟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肠道病毒71型(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ra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归属于人类肠道病毒A。

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疾病(1969~1973年)的患者中分离到EV71,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病毒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EV71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与流行,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asepic meningitis)、脑炎(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EV71可导致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可伴有严重的CNS并发症或致死性肺水肿。

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1975年保加利亚大流行,共有705名患儿感染,死亡44例;1997年马来西亚大流行感染2628人,死亡30多人;1998年,台湾地区暴发EV71的大流行,约有12万以上的人被感染,死亡78人。

因此,有关EV7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诊断和预防等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一)病毒颗粒结构该病毒的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出,直径约24~3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如同其他肠道病毒属成员一样,EV71型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分子量分别为34KD、30 KD、26 KD和7KD的多肽VP1(α)、VP2(β)、VP3(γ)、VP4(δ),构成原聚体,后者再拼装成具有五聚体样结构的亚单位(pentameric unit),60个亚单位通过各自的结构域相互连接,最终形成病毒的外壳。

VP1 、VP2和VP3三个多肽暴露在病毒外壳的表面,而VP4包埋在病毒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

EV71病毒由于没有类脂膜,所以它对乙醚、脱氧胆酸盐、去污剂以及弱酸有抵抗性。

此外,该病毒还能抵抗70%乙醇和5%甲酚皂溶液等常见的消毒剂,但是高温(56℃,30min)处理和紫外线照射可以很快将病毒灭活,它对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也很敏感。

(二)基因组结构EV71病毒的基因组为含有大约7411个核苷酸(7423/MS/87株)的单股正链RNA,腺嘌呤核苷酸和尿嘧啶核苷酸丰富(A+U=52.8)。

RNA中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为5′和3′非编码区(UTRs),它与其他肠道RNA病毒一样,在3′末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 A)尾,而其5′末端共价结合有一个小分子量的蛋白(VPg)。

病毒的单链RNA具有感染性(病毒裸露RNA的感染性仅为病毒颗粒的百万分之一),如果去除3′末端的多聚腺苷酸尾或基因组出现断裂,感染性便消失。

相对而言,其5′末端连接的蛋白质对病毒的感染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EV71基因结构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该病毒的基因组从5′末端至3′末端依次排列着含有746个核苷酸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ion region,UTR)、编码区1A(多肽VP4)、1B(多肽VP2)、1C(多肽VP3)、1D(多肽VP1)、2A(特异性蛋白酶)、2B、2C、3A、VPg(5′末端结合蛋白)、3C(特异性蛋白酶)、3D(RNA多聚酶组分)、3′末端非编码区(83个核苷酸)以及多聚腺苷酸尾(AAAn)。

病毒RNA正链和负链的5′末端和3′末端非编码区中分别含有多肽翻译的起始信号以及RNA合成的起始信号,VPg蛋白通过其酪氨酸残基的羟基基团与RNA5′末端的pUpU 形成的磷酸二酯键与基因组RNA结合。

5'UTR通常折叠成多个特异性的空间结构,这些结构通过与宿主细胞蛋白因子的结合在起始病毒基因组RNA的合成以及病毒蛋白的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5'UTR结构还涉及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病毒的毒力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EV71病毒基因组3'UTR区和多聚腺苷酸尾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对EV71病毒处在同一属的其他成员(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尾端多聚腺苷酸的研究发现,如果减少病毒基因组尾端多聚腺苷酸的长度,会降低病毒的感染性。

(三)EV71病毒基因分型研究EV71病毒衣壳蛋白VP1是该病毒主要的中和决定因子,它直接决定病毒的抗原性。

VP1基因具有与病毒血清型完全对应的遗传多样性,VP1基因序列不仅可作为肠道病毒属内不同血清型分类的依据.并可作为小RNA病毒科内不同属的分类参考,因此VP1基因成了EV71基因分型和遗传进化分析的最重要的对象。

目前基于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分为A、B、C等三个基因型,A型仅包括原型株BrCr-CA-70;B型和C型又可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c2、C3和C4亚型。

Brown等曾对113株世界各地的EV71分离株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同一型内毒株间序列同源性大于92%,而不同型问毒株的同源性为78%~83%。

自1997-2001年期间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西部等地流行期间分离到2个新亚型,即B3和B4亚型,其中B3亚型为东南亚地区的流行株。

B4亚型曾在新加坡(1997-1998年)和中国台湾(1998年)小规模流行,但2000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规模流行,成为流行株。

B基因型主要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新加坡、部分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部分马来西亚的毒株;而C基因型主要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加拿大和部分马来西亚的毒株。

B和C基因型在系统发生树上遗传距离较远。

中国台湾1998年EV71大爆发是由2个基因型,即B和C2同时引起的,但Shih等比较了其流行期间从死亡病例中分离的18株毒株,结果表明,有l7株分离毒株为C2亚型,仅1株为B 型。

近年来在中国上海、重庆、浙江和深圳等多个地区分离的EV71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均属于C4亚型,提示该C4亚型EV71病毒在中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

EV71病毒衣壳蛋白VP2和VP4是肠道病毒外壳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与病毒的抗原性密切相关,基于VP1与VP4的基因分型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四)EV71病毒致病的毒力决定簇EV71病毒毒力决定簇的确定依赖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具有高等或中等毒力的分离株,并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确定与毒力相关的特定核苷酸位点;二是要有较好的动物模型进行毒力表型验证。

然而与毒力相关的特定位点的确定相当困难,这是因为:1.毒力决定簇在EV71基因组中并非单一位点,病毒的毒力是多个位点共同作用决定的;2.复杂的宿主困素,如宿主抵抗力水平的差异以及宿主对肠道病毒属内的不同病毒存在免疫交叉保护反应等。

动物模型也是EV71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障碍,虽然实验室小鼠常作为EV71感染的动物模型,但EV71只对出生4天以内的小鼠敏感,对出生6天以后的小鼠就完全不敏感。

猕猴是EV71感染的较好的动物模型,也能引起类似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但由于猕猴价格太高,无法满足实验室大量的实验需要。

McMinn等对1999年澳大利亚流行的EV71的VP1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属于同一亚型(C2)的分离株中,只表现HFMD的分离株与具神经毒性的分离株的主要区别在于第170位氨基酸的不同,前者为丙氨酸,而后者是缬氨酸。

EV71的VP1蛋白的第170位氨基酸是非常保守的,可能正是这一个氨基酸的变化,改变了VP1蛋白的空间结构,导致病毒与受体结合能力下降,从而使其毒力发生根本的改变。

但有关EV71毒株基因型与毒株致病力、神经毒力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大部分研究认为,EV71的VP1基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因所有基因型均能引起严重的疾病。

二、病毒的感染与繁殖以及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与表达病毒感染过程的第一步是病毒通过与位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吸附于被感染的细胞的表面,然后利用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或将病毒的核酸释放进细胞。

其中病毒的特异性受体不仅参与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而且在诱导细胞发生内吞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肠道病毒属中许多成员的受体已相继被发现,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poliovirus receptor,PVR)、柯萨奇病毒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 1,ICAM-1)和埃可病毒受体(VLA-2)等。

但是目前对于EV71病毒的受体了解不多,通过酵母双重杂交分析显示,VP1主要与3个人类蛋白结合,即:鸟氨酸脱羧酶(ODC1)、基因套锚蛋白重复序列(GTAR)和在脑组织中表达的KIAA0697。

而VP1与ODC1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EV71的潜伏激活有关,能干扰受EV71感染的细胞的生物合成,生长和增殖。

同时VP1与GTAR间的相互作用使得EV71通过锚定蛋白中枢神经细胞的黏附分子结合,从而与CRASH神经学症状密切相关。

VP1蛋白在蛋白表面形成的峡谷(canyon )样结构是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

病毒与受体结合的同时,病毒颗粒的空间构型改变,丢失VP4,最终脱去病毒的外壳并释放病毒核酸穿过细胞膜进入胞质溶胶,开始病毒多肽的翻译。

病毒的繁殖复制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以及其他蛋白合成因子,但是病毒产物构成RNA合成系统是病毒繁殖复制中的关键。

EV71基因组首先直接翻译出一个由219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多聚蛋白在合成的同时,不断被由其本身水解产生的蛋白酶所切割,产生P1、P2和P3三个前体蛋白。

P1前体蛋白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最终形成VP1(293个氨基酸)、VP2(254个氨基酸)、VP3(245个氨基酸)和VP4(69个氨基酸)四个病毒外壳蛋白。

P3前体蛋白利用非浓度依赖性的自身切割等机制产生3C(具有蛋白酶活性,184个氨基酸)或3CD(具有蛋白酶活性)、3AB(具有起始病毒RNA 合成的功能)或3A(86个氨基酸)和3B(末端结合蛋白VPg,22个氨基酸)以及3D(RNA聚合酶,462个氨基酸)。

P2前体蛋白的切割产物包括2A(150个氨基酸)、2B(99个氨基酸)和2C(329个氨基酸),这些多肽的功能尚不清楚。

EV71基因组的复制类似于其他含正链RNA的肠道病毒。

当病毒基因组编码的RNA聚合酶3C完成翻译和加工后,病毒基因组便开始复制。

病毒基因组RNA首先作为mRNA合成病毒蛋白,然后再作为模板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负链RNA,后者又作为模板在细胞内质网进一步合成大量的正链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