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空间医学探索
空间医学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探讨
空间医学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探讨一、引言太空探索是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之一,而在长时间的太空探索过程中,航天员必须要面对一系列的生理和精神挑战,其中空间医学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性学科之一。
本文将会探讨空间医学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
二、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在太空中,航天员需要面对的高辐射、微重力、恶劣气候等复杂环境对其生理健康会造成很大影响。
首先是高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宇航员长期暴露于太空中高能粒子等多种辐射中,会导致细胞DNA和宿主细胞受伤、损伤修复机制破坏等问题。
而微重力对人的影响也同样严重,包括全身骨密度减少、血容量和压力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空间医学家通过多种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如模拟实验、人体飞行实验、小鼠模型实验等方法,旨在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下安全作战提供保障。
三、空间医学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1.生理药物学方面的应用生理药物学是一种研究人体在不同环境下各种生理反应和代谢的生理药理学科学,应用于太空探索中可帮助航天员调整生理变化。
比如精细的营养和液体计划帮助调制给航天员定制的食品和液体,有利于维持航天员在微重力状态的身体状态。
此外,科学家还研究了各种身体变化对航天员的影响,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状况及视觉障碍等问题,以及各类药物在太空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帮助完善治疗和保健方案。
因此,生理医学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2.生命维持系统的应用空间站和飞船是宇航员在太空探索中的生命维持设施,空间医学必须针对性地设计和包装这些设施,以提供航天员所需的合适环境,从而保证他们在适应太空环境中的劳作和生活。
针对太空环境设计的空气、水、食品等特殊环境条件有待针对性改进,同时还需要考虑在太空环境下进行亚运动或运动模拟的环境设施来保障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康复医学的应用太空飞行器长时间停留在微重力环境下,还会存在与地球不同的噪声、振动和电磁辐射等因素造成的不适。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3细胞空间能量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郭志辰著(3:细胞.空间.能量)2009.05.01纯净,能使能量流通顺畅,使人体回归自然,回归健康。
细胞.空间.能量一:细胞现代医学细论提出,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根据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人体的细胞有二百余种,每种细胞都分部于特定的部位,执行特定的功能。
但是对于所有细胞或某种细胞群体而言,许多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即吞吐。
细胞通过吞吐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细胞论,受其启示,并在研究探索中结合了传统中药“营”、“卫”、“气”、“血”的概念,从人体空间的角度获得了新的认识:胞内为营、血,胞外为卫、气。
此“胞”非彼“胞”,而是被赋予空间的概念。
在这一基础上,人体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得以扩展,人体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甚至整个人体,都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各有空间领属的“胞”。
这些功能各异的“胞”,胞胞相套,胞胞相通,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和实现人体的生理、生命活动。
在此意义上,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等概念的内涵亦有所扩展和改变,成为具体而形象的存在。
对细胞的重新认识,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在一起。
细胞,成为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理论结合点。
吞吐是细胞的基本功能,结合传统中医消化吸收的观点,人体空间医学对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加以重新阐释。
消,是细胞内的物质运动、变化、摩擦;当物质在摩擦的过程中由粗变精,从细胞内辐射到细胞外,由物质转化为能量,称之为化;吸,是细胞的吸收功能,即由细胞外的能量转运到细胞内;细胞外的能量进入细胞内,转化为细胞内物质,则称之为收。
如果细胞扩张过度,物质就会过多地停留在胞内,无法顺利转化为胞外能量;如果细胞收缩过度,能量就会过多地停留在胞外,无法顺利转化为胞内物质。
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空间,能量的积聚、流通、混化、异化都在空间内发生,信息的沟通与互换也在空间进行。
科普医学奇迹探索身体的奥秘
科普医学奇迹探索身体的奥秘科普医学奇迹:探索身体的奥秘人类身体是一部奇妙的机器,它拥有无数个辛勤工作的器官和组织,不可思议地运行着。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医学领域的奇迹,了解人体的神秘之处。
一、神奇的大脑大脑是人体最神秘的器官之一,它承载着人类的意识、思维和情感。
大脑有着数以万计的神经元,它们通过电信号的传递来实现人类的思考和行动。
同时,大脑还能进行塑变,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智力水平和记忆力。
这一神奇机能使得人类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艺术创作。
二、神秘的DNADNA是构成人类的遗传物质,它是人类身体内最小的基本单位。
DNA内蕴含着人类的基因,决定着我们的外貌、身体机能和一些遗传疾病的潜在风险。
科学家们发现,DNA还可以发生突变和修复,这一能力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抵抗外来病菌的入侵。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更是让人们对于基因治疗和基因改良产生了巨大期待。
三、神奇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识别和排除各种有害物质和病原体。
在我们感染疾病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并产生抗体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此外,免疫系统还拥有记忆功能,它能够识别并记住曾经感染过的病原体,以便在再次遭遇时更加迅速地作出反应。
这一奇妙的机制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不断适应和抵御各种疾病的威胁。
四、神奇的器官再生有些动物能够进行器官再生,比如蜥蜴能够再生尾巴,水母能够再生触手。
而人类能够进行的器官再生相对较少,但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例如,干细胞的研究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干细胞的植入可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也能够实现器官再生的奇迹。
五、神奇的药物和手术医学领域的进步也取得了许多奇迹般的成果。
各种药物的开发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抗生素的问世解决了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困扰,麻醉和微创手术使得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和高效。
《人体空间医学讲谈》读书笔记
《人体空间医学讲谈》读书笔记1.空间医学病因学是一个“水”字。
所有疾病不外就三种情况:水多、水少、水的分布不均匀。
所以治疗上,以调整水为原则:“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
2.空间本草不讲归经,讲运动本草。
也就是这一味药在人体内部它能起到什么样的双重作用,它作用的起点和止点。
如石菖蒲,它使头部的能量更新、减少减轻胸部的压力、能够补肾,这与传统本草不大同了。
为什么呢,因为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回流到膻中,然后从膻中经过右心房的回流,经过公转的运动,又达到命门部,使命门的细胞加强了运动,所以它是补肾的作用。
这是双重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应用的药味少,是应用了药味的双重性。
再如瓜篓仁,传统医学讲瓜篓仁清肺通便,在空间医学上它不仅是清肺通便了,它也起到清肺通便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清肺通便,是肺部的淤气,淤的能量越肩而过,下行命门,使命门部的细胞增加运动,所以它又是补肾的作用,而且到命门部它疏散于下焦的肠系膜周围,所以它有润便的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在讲本草的过程中,它是讲本草的运动,从开始到结局它有什么功能作用,它不讲归经。
3.小方治病。
小方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小方治病就是少则3味药,多则5味药组成一个小方。
在用量上,多则7克,少则1克。
也就是组成这么一个药方,一般来讲就是7克、5克、1克。
用的最多的是公英、香附、桂枝、独活、佩兰,当归等6味药,加减上,石菖蒲、赤勺、杜仲、瓜篓仁等等,是常用的药物。
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十味药。
在辨证上,也与传统的医学不大相同,非常简单,就是在调整人体的疾病过程中,应用公转的方法,代替了汗吐下温清补和消的八法。
据舌用药4.公转。
什么是公转,公转是郭老师起的名字。
公转就是任脉与督脉形成一条通路,也就是任脉和督脉成为一体,这就叫公转。
郭老师说,传统医学讲人体的任脉是通人体的诸阴经,人体的督脉是通人体的诸阳经,如果我们把任督给连在一起,我们人体内部的所有经脉不是都解决了吗,那么究竟怎么连在一起,这是个窍门。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
[转载]人体空间医学探索舌苔为天,天是无垠的空间,反映人体空间!舌质为地,对应人体细胞之内,是谓“三山润水一平原”人体空间医学舌诊一、基本观点1、舌与人体物质能量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舌是人体全息的缩影,反映着人体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人体内部物质能量的相互转化以及能量的运行状况均会在舌上得以体现。
舌质,是指舌苔下面的肌肉组织,反映细胞内物质的盈亏与运化情况,是人体物质变化状况的投影。
苔是散舌布在舌质上的一层苔垢,反映人体空间能量的运行情况,是空间能量变化状况的投影。
2、正常舌象标准正常的舌象为:舌体处于口腔正中,基本舌形为方圆形,舌苔为微白的薄苔。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呈现出“三山润水一平原”的形势。
“三山”指舌体三面的舌质呈“U”型,略微高出舌面,说明人体细胞内部物质充盈;“润水”指舌面湿而不腻,有水且含而不露,犹如一条清澈的溪水穿行于“三山”之中,说明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畅通;“一平原”指舌面平坦,能量运行有充分的空间。
3、舌的划分方法传统中医中有舌的三焦划分法,人体空间医学提出了四焦划分法,这种划分方法与人体空间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密切相关。
舌面横向划分两条线,将舌面划分为三大区域,依次为上焦区、中焦区和下焦区。
舌尖至上焦线之间的区域为上焦区,上焦线与中焦线之间的区域为中焦区,中焦线至舌根之间的区域为下焦区。
心尖区与舌根所联系的空间为外焦区,外焦能量的运行状况在舌面上间接得以体现。
此外,舌面纵向划一条中线,从正中线到两侧舌边各取一条线,分别为左侧中线和右侧中线。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舌作为人体的全息缩影,与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群一一对应,而不是与某一具体脏器相对应。
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反映了相应脏腑细胞群物质与能量的分布及转化情况。
人体空间医学舌诊观测图示:心尖区、心区、肺区、右乳区、左乳区、胃区、胃功能区、肝胆区、肾区和尾闾区。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在舌图上确定几个基准点,以此为基础,查找到人体相应部位:舌中线与上焦线的交叉点是膻中,左右中线与上焦线的交叉点分别是左乳和右乳;舌中线与中焦线的交叉点是肚脐,略向下是丹田。
医院内部惊人发现:人体竟有这些神秘构造!
在一座宁静而神秘的医院内,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人体内部一些令人惊叹的神秘构造。
这些构造不仅展示了人类身体的复杂性,还为医学和科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科学家们发现了人体内部的微观循环系统。
传统观念认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由心脏驱动,但新的研究表明,人体还有一个独立的微观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微小的血管网络,它们通过细胞之间的间隙进行物质交换,将营养物质和氧气传递给组织细胞。
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也为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次,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人体内部神经网络的惊人结构。
我们一直知道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但新的研究表明,人体神经网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科学家们观察到神经纤维在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参与传递信息,还可以调节器官的功能。
这项发现引发了人们对身体机能调控的进一步研究,也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令科学家们感到意外的是,他们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细胞类型。
这些细胞被称为“调节细胞”,它们分布于人体各个器官,并能够调控其他细胞的功能。
通过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调节细胞可以促使其他细胞的活动增加或减少,从而实现整体的生理平衡。
这项发现引发了对调节细胞研究的热潮,科学家们希望进一步探索这些细胞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治疗方面的潜力。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神秘构造。
他们发现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神秘的细胞群体,它们被称为“免疫亚群”,可以识别和攻击感染人体的病原体。
这些免疫亚群通过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与其他免疫细胞合作,以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这项发现引起了对免疫系统的重新认识,并为研发新型免疫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令人惊叹的发现揭示了人体内部极其复杂的构造和功能。
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人体的认识,也为医学和科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些神秘构造,探索它们的更多功能和应用,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5)郭志辰大夫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与“小方治病”(转)
(5)郭志辰大夫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与“小方治病”(转)“小方”治疗癌症的探讨【摘要】本文提出,癌症姓瘀不姓毒、癌症的转移并不可怕,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原则和新方法,即公转畅通和“小方”。
同时提出,治疗癌症必须提升药物的价值,癌症的治疗不宜用大方、解毒方。
癌症的治疗,主张不手术、不化疗、不介入和严格控制输液量,针对癌症后期胸水和腹水的治疗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癌症是人类的大敌,认识癌症、治疗癌症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笔者在多年临床观察与实践的过程中,对癌症的病因、转移规律、用药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对癌症的治疗,主张不手术、不化疗、不介入和严格控制输液量,也不提倡应用解毒的方法,而是应用小方来调整人体公转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一、癌症姓瘀不姓毒癌症是能量物质之瘀,而非毒也。
所谓毒,是瘀之甚也,或血、或湿,舌苔厚腻,内热之极也。
笔者认为,人体内部能量在某处形成积聚,空间②能量浓度增高,对该部位细胞群造成的压力过大,影响该部位细胞群运动,使得细胞无法正常开合,物质积聚在细胞内,无法与细胞外部能量相互转化,导致癌症形成。
癌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隐形期、成像期和变化期。
隐形期时,人体空间某一部位能量的浓度发生改变,导致影像的产生,这种影像通过目前的科学仪器无法检测,但已经影响到细胞及细胞群的运动,只是没有形成器质性病变。
成像期,空间的影像转化为器质性病变,影响到相关经络“气”的运动,气血运行受到阻碍。
通过现代仪器可以检测出来,西医称之为癌症的早期。
变化期,即西医所讲的癌症的中期和晚期,往往伴有转移或者扩散现象。
二、癌症的转移并不可怕细胞运动之时,空间能量物质进行着清升浊降之运动。
癌症产生,则清升浊降运动受阻。
原发癌部位能量运动的出口是癌症的转移之地。
所以,癌症转移并不可怕,转移与否,治疗方法均一致。
笔者认为,癌症的转移,不是癌细胞的转移,而是高能量的辐射,这种能量辐射导致不同部位发生癌变。
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癌症的转移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与能量运动的特点密切相关。
空间医学技术在航天探索中的应用研究
空间医学技术在航天探索中的应用研究在航天探索中,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外太空环境中,航天员会暴露在辐射、微重力、高气压等多种有害因素下,这些都会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空间医学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有害因素的影响,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辐射防护技术在航天探索中的应用在太空环境中,航天员会受到扰动较少的高能辐射的影响,这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辐射防护技术在航天探索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空间医学技术可以通过防护面料和建筑材料的研发来进行辐射防护。
通过将具有防止辐射的性质的材料引入航天服和宇航器中,可以有效地降低航天员的辐射暴露量。
其次,空间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设备的研发来进行辐射防护。
比如,研发出可以在太空环境中发挥防护作用的发电机和电池等设备,可以在保证设备性能的同时,降低航天员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
二、微重力研究在航天探索中的应用在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身体的重力感受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航天员身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发生异常。
因此,在航天探索中研究微重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空间医学技术可以通过研究微重力环境的生理学和病理学影响,进一步了解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提高对于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同时,空间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设计适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的锻炼设备,帮助航天员保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状态。
同时,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理和生化代谢变化,对于开发微重力环境下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氧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在太空环境地球表面比氧浓度要低,而在太空艇中氧气浓度则很高。
由于高氧环境下氧化作用增强,高氧疗法可以促进组织修复,缓解机体缺氧症状。
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航天员抵达一个陌生星球,氧气密度低可能是个问题,高氧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将会更受到重视。
空间医学技术可以通过高氧环境下的生理学影响研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高氧疗法和提高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志辰大夫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与“小方治病”
郭志⾠⼤夫的⼈体空间医学理论与“⼩⽅治病”医学博⼠郭志⾠,阿尔伯特⼤学终⾝名誉教授,经四⼗多年教学、临床,研究、发明的⼈体空间医学理论和“⼩⽅治病”的疗效机理,蜚声海外,名扬华夏。
⼈体空间医学理论 郭志⾠⼤夫提出的⼈体空间医学理论认为⼈体可划分为四⼤空间,空间存在着能量运动,⾼度概括⼈体疾病形成的原因在于⽔的输布不均衡,⽽调治⼈体疾病就是调解⽔的分布。
⼈体空间医学诊断,采⽤⾆诊法,通过观⾆就可以准确疾病成因。
⼈体空间医学神奇的疗效、精妙的理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们,2005年5⽉和12⽉,来⾃北美和欧洲的两批次、170名学员到达河北正定,拜郭⼤夫为师,学习⼈体空间医学理论和⽅法,他们感叹:“⼈体空间医学将在世界医药史上引起⼀场⾰命,为现代主流中医学注⼊新的⼒量。
” “⼩⽅治病”的疗效机理 国宝中医药学博⼤精深,中医⽤药浩如烟海。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介绍药物1982种,清代《本草纲⽬拾遗》,⼜补充了716种。
经过46年临床实践和研究,郭志⾠⼤夫发现:传统本草虽有多药治⼀病或⼀药治多病的情况——但多药治⼀病,即治疗⼈体某种疾病,往往是解决了⼈体某个关键部位,其他很多问题就迎刃⽽解;⼀药治多病,所谓的那“多病”,实质上是由⼀个原因引起的多种症状,⽤⼀味药解决了病因,就解决了相应症状。
研究药性,要从药物的主治返回去研究药物的本质,要看准药物的主攻⽅向。
郭⼤夫⽤极精确的⼀句话点清药物的功能主治——⽤药不在多,⽽在于拿捏得准,分⼨得当,在于药之精确、神速。
所谓“神”,是指药性直接在病灶处发挥作⽤;所谓“速”,是掌握好药物的能量速度。
“⼩⽅治病”之“⼩”的意义 从费⽤上看,郭志⾠⼤夫四⼗余年临床的认真体察、研究、总结,从数以千计的中药列伍中,筛选出公英、独活等六味⼀般草药,作为⾃⼰处⽅的核⼼⽤药,基本上适⽤或满⾜了⾃⼰对⼀般病⼈、⼀般病症的需求处⽅,且效果很好。
郭⽒中药每副两元上下,三、五元⼀⽅为常事,⼗⼏元⼀⽅则少见,这与某些地段的医疗机构以医为器开⼤⽅鱼⾁百姓,动轧要患者⼏百元、⼏千元的花销,确有天地之别!另⼀⽅⾯是指每⽅仅⽤两、三味药,最多不超过五味药,有时只是根据病⼈病情调整配⽐和⽤量;⽽从效果上看,⽅虽“⼩”,因选药精当,药⼒集中,常有⼀两拨千钧之功效。
空间医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空间医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空间医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它为人类探索太空和长期在太空环境中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介绍空间医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空间医学的发展现状空间医学是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环境工程学等为基础的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的太空探索不断深入发展,这也使得空间医学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阐述空间医学的发展现状:太空适应性、疾病防治、药物研制。
1. 太空适应性太空探索者需要通过许多训练和准备,以适应太空环境中的微重力状态。
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中,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例如身体质量减轻、骨密度减少、肌肉萎缩、身体液体重新分布等,这些变化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为此,空间医学通过开发和优化早期身体锻炼和营养计划来帮助太空探索者适应太空环境,使他们的身体能够维持在健康的水平上。
2. 疾病防治太空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是人体不适应的,例如辐射、微重力、独处、缺乏自然光等,这些因素会使太空探索者产生诸多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身体液体失衡、光感过敏等。
空间医学为探索太空的人员提供了多种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合适的健身计划、特殊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以及适当的环境监测和控制。
3. 药物研制由于太空环境中的微重力和导致的其他生理变化会影响药物在人体中的传输,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空间医学需要研究和开发适合太空环境的药物。
例如,空间医学已经研发出一种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下自动吸收的药物,使太空探索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地进行自我治疗。
二、空间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空间医学还需要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太空环境中的辐射和微重力导致的疾病、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太空旅行中的食品和饮水供给等等。
以下是未来空间医学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医疗设备可以实现对太空探索者生理状况快速精准的监测和应对。
未来空间医学将会发展小型化、高效化和精准化的医疗设备,如血压计、心电图仪、糖尿病检测器等,这些设备将更加易于携带和使用,有效缓解太空探索者在健康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郭志辰著中医古籍出版社-作者简介–郭志辰,1943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著名中医师,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
现任河北正定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医术总监。
-行医五十余年,在深入研究传统中医经典的基础上,提出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总结形成新型医学体系-----人体空间医学。
-已出版的著作有:<智能医学> -<郭志辰治病手势图> -<智能医学续编> -<空间医学>等-欢迎进入空间医学......- 集五十余年中医临床实践,在天人合一、明心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打破病名的框框,- 为疾病寻找出口。
提出了“人体空间”的重要性,在人体内部制造更多的空间,净化、美化- 空间,创造良好的内环境,恢复人体本来的和谐与安详。
-把复杂的中医简单化,推出“小方”治病的方法。
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更重要的是- 能够应用中医。
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中来,才能真正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华特色医药精选审稿专家委员会-顾问:钱信忠张洪魁齐谋甲冯理达-名誉主任:房书亭-主任:周超凡沈志祥-执行主任:王恩光刘文华郑建国-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目录自序-----------------------------1人体空间医学概论--------------2细胞.空间.能量---------------3人体的四大空间与八大通道--------------4人体空间的能量运动-----------------5人体空间医学病因论--------6脏腑空间的生理与病理----------------------7人体空间医学治疗原则------------------8人体空间医学舌诊--------------------------9人体空间医学用药-----------------------10其他空间疗法-------------------------11附:人体空间医学与传统医学-人体空间能量与养生修炼-人体空间医学用药之道-人体空间医学十六字方针-空间医学论非典-小方治疗“癌症” -附图-欢迎进入人体空间医学新天地! -集治疗学、养生学、修炼学为一体! -并以天地人三界为研究对象的新视界!自序-宇宙中,星球与星球间存在相互影响,例如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人体空间医学治疗方法(1)
人体空间医学治疗方法2015-03-19《空间医学》诊断方法不再是「四诊」、「八纲」,而是以问、观为主,问症状,观舌质与舌苔的变化。
《空间医学》对舌的诊断,是在传统中医学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能量撞击物质的变化,掌握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
调整治疗人体的疾病,必须从调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入手。
传统医学之“六邪”的变化,是造成浓度与压力改变的基础。
“六邪”是空间物质的属性,调整浓度与压力的武器是药物之“气”与“味”,“气”能降低浓度与压力,“味”能增加浓度与压力。
《空间医学》在治疗上,是以「至实、至空」,回归自然为原则,以「调功能,袪其疾」为手段,以「升、降、浮、沉」为基础,以药物的“气”与“味”为工具,整体地运用、调动各部位空间的能量,以“推”、“宣”、“提”的方法使能量转变成压力,促进人体的清升浊降,以细胞群体的能量辐射为动力,整体的调动人体的功能,改善人体的病理变化。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则为加大空间能量浓度差与压力差,加大虚、实对比力度,而达到至虚,至实,使能量高速运动,有目的的造成细胞间的大撞击,能量场的大改变,使能量流通顺畅,从而恢复人体场的自然正常状态,及恢复人体健康。
《空间医学》主张参考病名,但不拘泥于病名。
见肺之病不治肺,见肝之病不治肝。
所以没有癌症之说,没有哮喘之说,主张以疾病之临床的症状为治疗的着眼点。
人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上焦不通,下焦无力,中焦不动。
上焦不通,是物质与能量没有出路,从而淤滞。
下焦无力,是人体元动力亏缺,依传统中医,此为正气不足(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依五行学说,此为“气”没有生路。
中焦不动,是上焦无去路,塞之不通,下焦无来路,是动之无力,中焦不动,是无活力,故病生焉。
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首先是疏通太阳经,因为太阳经是“邪进”、“邪出”的门户,所以治疗疾病,一找出路,二找来路,才有活路。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是以收带动,以小带大。
人体空间医学
在調整壓力時,是調整人體空間與形體之間的關係,促使能量與能量、 能量與形體物質相互撞擊。然後,再由相互撞擊時産生的壓力,推動 公轉與自轉的能量流通。
11
長時間得不到疏通。所以,調節外焦空間能量,為調治人體疾病的有 效方法之一。 公轉一拉一推圖
診斷與治療方法 舌診 舌是反映人體全息縮影,舌診則是人體空間醫學主要的診斷方法。人 體空間醫學認為舌的不同部位與人體不同臟腑細胞群相對應,通過觀 舌可知人體全身的狀況。
12
舌區空間的劃分 整個舌圖如同一個倒立的人體,依次為上焦區、中焦區及下焦 區。 舌面橫向劃三條線,上焦線、中焦線、下焦線。心尖區與舌根所 聯繫的空間,是為外焦,是人體內部能量進行周而復始的公轉 路線途徑。 舌劃分圖
空間能量詮釋
6
能量運動的規律
人體空間能量是生命活動的根本。能量正常運動,身體就健康,而人 體空間便是提供物質能量轉化的場地。人體空間能量的運動、變化會 引起細胞、細胞群及臟腑的功能變化。人體空間能量的濃度、壓力大 小,直接關係著人體各部位、各細胞群的功能正常運行。 自然界中,大地的能量上升,天空的能量下降。在人體內,空間能量 的運動規律與大自然界一樣,會陰區域爲地,其能量上升;肺部區域 爲天,其能量下降。
1
人體空間的能量與傳統中醫提及的「氣」,涵意大致相同,是以水氣 的形態存在人體空間。能量無處不在,它是細胞在運動過程中輻射於 人體空間的精微物質,構成、維持和影響人體生命的健康狀態。
細胞在擴張和收縮的過程中,將會影響能量在人體空間內的流動狀 況。如果細胞擴張過度,物質便會過多地停留在細胞內,無法順利轉 化成細胞外的能量;反之,細胞收縮過度,能量就會過多地停留在細 胞外,不能轉化為胞內物質。能量的細膩程度是量度人體內部變化的 基礎,亦是判斷導致疾病形成的標準。人體空間能量暢通正是人體健 康的必要條件。
人体空间医学
人体空间医学简介前言人体空间医学乃由郭志辰老师所始创,是发扬和升华传统中医的一门崭新医学理论体系。
在探索人体疾病过程中,郭老师发现了人体空间诸多奥秘;从人体不是一个实体中认识到人体存在大量的空间;认识到人体空间能量流通的重要性。
人体空间医学指出人为一循环体,人体空间能量流通有固定途径和方向,周而复始,能量川流不息地循环,人就健康。
若能量不能及时疏散而形成淤塞,就会影响整体能量流通,而形成疾病。
郭老师提出人体空间能量流动的“公转”,贯穿、连结了人体的四大空间,调整、净化、启动能量运动,带动人体能量的周流循环;同时以“去掉病名,寻找病因,为能量找出口”的整体观作指导。
透过观舌作诊断,配合小方、特色理疗等方法,改善人体内在空间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绿色治疗方法。
人体空间医学始创人---郭志辰医师郭志辰医师,1943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著名中医师,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
现任河北省正定县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医术总监、香港智能保健学会名誉会长、加拿大综合医学研究院终身名誉教授、中国医学基金会肿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郭医师自9岁起学习中医,16岁独立问诊,至今行医逾50年。
在深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郭医师结合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诸多深刻且独到的见解,并总结出一套崭新的医学体系——“人体空间医学”。
主要社会活动:1976年创办石家庄市合作路卫生院。
1984年创办石家庄市第一所气功医疗门诊﹐王葆华先生当时任石家庄市市长﹐为其亲笔题词:“医所何须大﹐术高名自扬。
”1986年创办全国第一所气功学校。
办学期间﹐郭大夫多次被评为石家庄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学校也连年被评为“社会办学先进单位”。
1993年10月创办郭志辰修养院。
1997年4月主持召开“智慧医学研讨大会”﹐与会者15000余人。
同年10月﹐其事迹被录入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一书﹐其学术观点被纳入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世界传统医学大系”。
1998年4月主持召开“大团结大团圆盛会”﹐与会者逾万人。
人体空间医学认识
人体空间医学认识一、人体空间医学定义人体空间医学,是创始人郭志辰大夫在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形成的医学理论构思。
广义的人体空间医学,包含治疗学、养生学、预防学和修炼学,是新世纪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狭义的人体空间医学,以研究人体空间为主题,着眼于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强调通过人体空间能量的撞击运动,恢复脏腑功能,恢复人体健康。
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又不同于现代医学,可作为联系二者的纽带。
目前谈到的人体空间医学,侧重于治疗学方面的介绍。
二、人体空间医学主要内容“人体空间"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人体空间医学的最大发现。
天人合一,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存在共性。
在宇宙大空间内,“空”是万象之根,老子《道德经》中言:“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自然界“空”中的变化,是生、长、化、收、藏的根本人体内部空间也如此。
在人体内部,“空”是物质传递、能量辐射的媒介,“空”以流动的精微物质即能量为基础,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变化形成人体空间的动力。
“能量"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又一核心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大致等同,能量学说为人体空间医学的重要理论。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人体空间医学对传统中医的阴阳及五行学说进行了现代解读,并发现了人体内部能量运行的根本之道:公转。
公转畅通是治疗人体疾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于细胞论,赋予细胞以空间的概念,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细胞”、“物质"、“能量”的概念联系起来,将人体最基础也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扩展开来,从而获得全新的认知,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打破了传统中医繁琐名词的限制,将八纲辨证简化为物质与能量、细胞内与细胞外的辨证,提出以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理论,并认识到细胞群能量运动方向的重要性.人体空间是能量调节的场地,细胞的物质运动、能量辐射与人体空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
人体空间医学十大认识
人体空间医学十大认识一、“天人合一”与“人体空间”“天地合气,万物化生”,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日、月、星、辰、各种天体,都是在宇宙空间中不断运转变化;植物、动物都是在大自然的空间中繁衍生息。
生物体内的细胞,物质内部的粒子,都是在空间中制造能量,运用信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
微观物质粒子虽小不可触,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来观察,它们内部的结构也充分展现出大量空间的存在。
就人体内部来说,也存在大量的空间,既包括脏腑与脏腑之间的大空间,也包括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极微空间。
人体可以划分为四大空间,四大空间又可以称为人体的四焦,即上焦、中焦、下焦与外焦。
四焦各自包含来了形状、大小、性质、功能不同的脏腑区域。
对四大空间的划分,形成了对人体生理的全新认识,不再从脏腑、经络、穴位的角度来认识人体,将实体与空间两者有机结合。
空间为物质运动、能量运动信息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每一种物质都不是孤立、静止、永恒不变的,都在与周围的物质相互吸引、排斥,进行着混化、异化的运动。
物质的相互撞击、摩擦,能量不断地辐射、转化,传递着信息,这就是空间运动的规律。
空间中能量物质的运动,不断地改变着事物的本体、本质。
所以,调整人体功能,一定要考虑到人体内部空间、人体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关系,使之符合自然规律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论治。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很多人体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肝炎、寒心病等,都是由空间能量运动不规律引起的,现代治疗学大都针对疾病本体,忽视了对人体空间的研究探讨。
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与“细胞内外”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与现代科学“细胞”、“物质”、“能量”的概念联系起来,拓展和改变了中医抽象概念的内涵。
在研究探索中,从人体空间的角度入手,获得了新的认识:脉中与脉外为细胞的内外,而细胞内的物质为营气,细胞外的精微物质为卫气。
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基于上述对细胞的认识,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甚至整个人体,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成的大小不一,各有空间领属的“胞”。
人体空间医学
人体空间医学人体空间医学前言余幼年之时,家境贫寒,又身患病痛,饱尝困厄之苦。
13岁即发愿学医,以解乡人病痛之倒悬。
遂卖掉仅有之三间老屋,筹措资金,外出拜师,学习传统医学。
16岁学成回乡,尝试为人治病。
孰料,所治病患病愈率达十之七、八,竟得乡人“小神医”之称。
然,自觉学识浅薄,更用心不辍。
每见医书必设法读研之,犹喜内经、伤寒、金匮之论,对本草、医学中衷参西录(清·张锡纯著)等诸多医派理论亦钟爱有加。
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之临床,对西方医学亦有所深涉。
尤其在对细胞学说的深研之中,发现中西医理论结合之点。
认为自然万物出于一理,追根溯源,无外乎物质,只形、象表现之异罢。
然无论变化如何,均遵“物质守恒”之理。
本书所论,乃积50余年医疗学习、临床实践之精华。
虽谓一人之说,实以先人理论经验为基。
宇宙浩瀚,科学境界无边。
余之浅见,犹如沧海一粟,豆点之光。
医学领域诸多新科,尚需医界前辈、同学及后世继续探研。
本书将成之时,深得国家医界领导、前辈之垂询指导,余获益良多。
他们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董福慧、高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诗雅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征美;海军总医院鹿尔驯教授;中医药管理考试中心主任医师郑跃先;北京市中医局主任医师赵建宏;中国残联主任医师成为品。
在此深表谢意!鉴于该理论仍在探索研究之中,暂名之为“人体空间医学探索”。
成此书之意,在于恳请医界前辈、同学对其中谬误之处给予斧正,并赐教以卓见,以期该理论尽快臻于完善,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空间医学一、人体空间医学定义人体空间医学是创始人郭志辰大夫在近50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形成的医学理论构思,以研究人体空间为主题,包含了治疗学、养生学和修炼学三大内容,是一门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又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新型医学学科。
在新世纪中,可作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枢纽。
目前谈到的人体空间医学,侧重于治疗学方面的介绍。
二、人体空间医学基础人体空间医学建立在传统中医基础之上,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智能医学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人体空间医学探索舌苔为天,天是无垠的空间,反映人体空间!舌质为地,对应人体细胞之内,是谓“三山润水一平原”人体空间医学舌诊一、基本观点1、舌与人体物质能量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舌是人体全息的缩影,反映着人体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人体内部物质能量的相互转化以及能量的运行状况均会在舌上得以体现。
舌质,是指舌苔下面的肌肉组织,反映细胞内物质的盈亏与运化情况,是人体物质变化状况的投影。
苔是散舌布在舌质上的一层苔垢,反映人体空间能量的运行情况,是空间能量变化状况的投影。
2、正常舌象标准正常的舌象为:舌体处于口腔正中,基本舌形为方圆形,舌苔为微白的薄苔。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呈现出“三山润水一平原”的形势。
“三山”指舌体三面的舌质呈“U”型,略微高出舌面,说明人体细胞内部物质充盈;“润水”指舌面湿而不腻,有水且含而不露,犹如一条清澈的溪水穿行于“三山”之中,说明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畅通;“一平原”指舌面平坦,能量运行有充分的空间。
3、舌的划分方法传统中医中有舌的三焦划分法,人体空间医学提出了四焦划分法,这种划分方法与人体空间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密切相关。
舌面横向划分两条线,将舌面划分为三大区域,依次为上焦区、中焦区和下焦区。
舌尖至上焦线之间的区域为上焦区,上焦线与中焦线之间的区域为中焦区,中焦线至舌根之间的区域为下焦区。
心尖区与舌根所联系的空间为外焦区,外焦能量的运行状况在舌面上间接得以体现。
此外,舌面纵向划一条中线,从正中线到两侧舌边各取一条线,分别为左侧中线和右侧中线。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舌作为人体的全息缩影,与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群一一对应,而不是与某一具体脏器相对应。
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反映了相应脏腑细胞群物质与能量的分布及转化情况。
人体空间医学舌诊观测图示:心尖区、心区、肺区、右乳区、左乳区、胃区、胃功能区、肝胆区、肾区和尾闾区。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在舌图上确定几个基准点,以此为基础,查找到人体相应部位:舌中线与上焦线的交叉点是膻中,左右中线与上焦线的交叉点分别是左乳和右乳;舌中线与中焦线的交叉点是肚脐,略向下是丹田。
二、观舌注意事项人体空间医学观舌,采用数码照相机拍舌图,并输入电脑进行观察,分析舌质、舌苔的情况,作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疾病的依据。
现将注意事项介绍如下:姿势:一般要求患者取正坐姿势,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使舌体充分暴露。
舌体紧张、卷曲,过分用力,或伸舌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出现假象。
因此,有的患者需反复训练几次,3~5分钟以后重复一次,以使舌体放松,两侧展平,舌尖下垂。
拍摄:拍摄时,应尽量抓拍舌从口腔中伸出的一刹那,此为舌最自然之状态,也是最容易捕捉“舌神”的状态。
舌刹那间的状态、颜色、软硬、润燥等方面的情况真实地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物质与能量运行状况。
若舌在口腔外停留的时间过长,则将影响观舌的准确性。
饮食:饮食常使舌苔的形、色发生变化。
如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
如饮牛乳或乳儿因乳汁关系,大都附有白苔;食花生、瓜子、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时间使舌面附着黄白渣滓,好象腐腻苔;吃酸梅汤、咖啡、茶、葡萄汁或酒、橄榄等或含铁的补品,往往使舌苔呈黑褐色或茶褐色;食蛋黄、橘子、柿子及有色糖果等,或服用黄连粉、核黄素等药物,都可使舌苔呈黄色;服用朱砂制成的丸或散剂,常常染成红色。
由于进食的摩擦,或刮舌习惯,往往使后苔变薄;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变;张口呼吸或刚刚饮水,会使舌面润燥情况改变,这些方面应注意鉴别。
季节与时间:正常舌象,往往随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而稍有变化。
如,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或呈淡黄色;秋季燥,苔多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
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进食后则舌苔变薄;刚起床,舌色可见暗滞,活动之后,会变得红活。
三、舌象观察内容人体空间医学从五个方面对舌象进行观察,这五个方面是:舌尖高低、舌中隆起、舌根厚腻、舌形宽窄、舌体润燥。
1:舌尖高低(1)舌尖隆起(图1)(2)舌尖缺失(图2)2:射中隆起(1)舌膻中部位隆起(图3)(2)舌中焦部位隆起(图4)(3)舌中焦、下焦部位隆起(图5)(4)舌的整个边沿隆起(图6)(5)整个舌面隆起(图7)(6)舌中线两边隆起(图8)3:舌根厚腻(1)黄腻湿苔(图9)(2)黄燥苔(图10)(3)白腻苔(图11)(4)白燥苔(图12)(5)黑湿苔(图13)(6)黑燥苔(图14)(7)无苔(图15)4:舌形宽窄(1)舌大而软(图16)(2)舌大而硬(图17)(3)舌小而软(图18)(4)舌小而硬(图19)(5)桃尖形舌(图20)(6)布袋形舌(图21)(7)棍舌(图22)(8)方形宽舌(图23)(9)歪舌(图24)5:舌体润燥(1)湿舌(图25)(2)燥舌(图四、舌象观察步骤1:判断总体状况观舌,首先要对人体内部的物质与能量总体状况进行判断,可以从舌形宽窄、舌体润燥、舌苔厚腻三方面入手。
舌形包括舌体的大小、软硬、宽窄以及歪斜等状况。
舌体大小、软硬反映人体细胞内物质盈缺状况。
舌形宽窄,反映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畅通与否。
舌大而软,说明胞内水份物质的含量过高;舌大而硬,说明胞内物质含量过高,瘀滞且浓度高;舌小而软,说明胞内缺乏物质;舌小而硬,说明胞内缺乏物质,并且物质瘀滞。
舌体润燥代表人体胞内水份物质的盛衰,润燥适度则物质能量转化正常。
舌体过湿,说明胞内水份物质含量过多,无法顺利转化为胞外空间能量;舌体过燥,说明胞内水份物质含量过小,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无法正常进行,无以润化。
舌苔是人体空间能量变化的象征。
透过舌苔隐约可望见舌质的即为薄苔,不能透过舌苔望见舌质的是厚苔。
黄腻舌苔,说明空间能量浓度过高,湿气大;苔黄且燥,说明空间能量浓度过高,但水汽含量低;苔白腻,说明空间寒凉;苔白且燥,说明空间燥;苔黑且湿,说明空间水多湿重;苔黑且燥,说明空间浊而热极;无苔,说明人体动力严重匮乏,胞内物质无法转化为胞外能量。
2:、分析凸凹状况对人体物质能量的整体运行状况有所把握后,需要具体分析舌质的凸凹状况。
舌质的凸凹状况是人体空间医学观舌的重点,依循四焦顺序,结合具体舌形,对此进行分析。
(1)上焦a. 舌尖区从舌图上看,舌尖与人体心脏细胞群相对应。
舌尖隆起,说明心脏周围空间能量积聚,压迫心脏本体运动,血液输出与回流皆受影响。
心肺相连,相互影响,所以清心需首先要疏通肺部空间能量。
舌尖缺陷,是心脏供血不足、物质缺乏。
舌尖呈桃尖状,说明任督不合,能量不能相交。
舌伸出偏向一侧,说明脑部微循环存在障碍,要预防脑血栓或出血等头部病变。
b、舌上焦区上焦肺区是人体后天动力的源泉,肺区能量宣化上行,越过肩胛,达外焦区域下行,撞击肾区,增强人体的原动力。
舌上焦区域隆起,说明人体内部升清降浊受阻,公转任脉段和督脉段能量无法顺利流转。
c、舌膻中区膻中区为人体信息库所在,传统中医有“心主思”的论述,舌膻中区域隆起或凹陷,说明信息库不清亮,能量流通受阻,头部病变、精神和情绪方面病变均与此有关。
此外,信息库的阻塞将直接影响到三焦能量的畅通。
(2)中焦a.舌中焦区中焦区是人体物质和能量的生产地,舌中焦区隆起,说明该区域物质能量转化失调,阻碍人体的清升浊降,因此应保持“肠中长清”,以消化为主。
b.舌边缘舌边缘隆起,说明三焦不畅通,肝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不协调,导致内外物质与能量的瘀滞,即肝不舒。
c.舌中线两侧舌中线两侧隆起,表示三焦空间水份过多,瘀滞而不运化。
(3)下焦a.舌中焦、下焦舌中下焦连带隆起,说明中焦或下焦能量向上的推动力及运动力不足。
b.舌根厚腻舌根厚腻,说明人体下焦空间能量浓度过高,无法疏散,将影响上焦区域能量过肩胛下行,致使肺金无法生肾水。
c.布袋形舌舌根部小于舌尖,说明下焦能量不足,缺乏推动力,而肺部能量无法宣化,不能越肩胛而下至外焦空间。
(4)外焦a.整个舌面隆起说明外焦空间壅满,能量阻塞,三焦能量无处转化,积聚久之,相关脏腑都易发生病变。
b.棍舌舌体呈棍状,说明人体内部空间不空,三焦与外焦空间全部壅满。
五、综合分析与传统中医舌诊相比,人体空间医学舌诊无论是从观察内容、观察步骤、观察方法还是从辩证等方面来看,都有所简化,但舌诊仍然是综合性的复杂的过程。
相同症状的患者,舌形有所不同;不同症状的患者,舌形有可能相同;而即使是同一位患者,同样的症状,在不同的时间段,舌象仍然不同。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要结合症状,结合二便情况,同时深入把握人体空间医学用药的特点与方法。
这样,才能够对人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运行状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查找到人体疾病的根源,舌诊也才能够有的放矢。
(一)临床病名:肝癌,脑梗,颈椎增生,胆结石,肾结石。
症状:左半身麻、凉,咳嗽,肝区疼痛,左耳聋。
舌象特征:舌尖隆起,舌形呈棍状。
(图27)综合分析:上焦能量出口受阻,以致引起上、中、下三焦能量的瘀滞。
(二)临床病名:左肩胛部脂肪肉瘤,伴纵膈、肝脏转移。
症状:左肩紧,胸闷,胃胀。
舌象特征:舌尖缺损,舌中焦部位隆起,舌苔黄(图28)综合分析:上焦能量出口受阻,中焦能量瘀滞,中焦空间水湿过重。
(三)临床病名:肝癌,肺癌,门脉瘤栓症状:右肩臂疼痛,腹胀,腰酸、饭后胃胀,肝区上侧账,右肝肋部隐痛舌象特征:舌边瘀滞,舌根凹陷(图29)综合分析:上焦出口受阻,能量不能顺利越肩过背,因而下焦动力匮乏。
(四)临床病名:乳腺癌十年术后,右颈淋巴结肿大,双肺转移,右胸积液,双眼夜盲。
症状:背痛,胸闷,右肩痛,肝区疼,咽喉部憋闷,乏力,偶有腰痛,夜间右肩疼,心动过缓。
舌象特征:膻中部位隆起,舌中线两侧隆起,舌质紫瘀,舌体硬。
(图30)综合分析:上焦能量出口受阻,中焦物质瘀滞,物质能量转化不利,胞内物质瘀滞。
(五)临床病名:结肠炎,胃炎,胆囊炎,颈椎增生。
症状:后背痛,胃痛,腹腔痛。
晨起大便,每天一次,不成形,不能吃凉东西。
舌象特征:舌尖缺损,舌中线两侧隆起,舌根部明显窄于舌中上焦(图31)综合分析:中下焦能量无法顺利转化,能量向上推动不利。
(六)临床病名:结肠癌术后肝转移。
症状:肝区疼,胃胀,腹痛,少腹偶有疼痛,肛门偶有刺痛,尿痛,尿憋,腰酸,夜间疼。
舌象特征:舌整体高,舌根部位舌苔厚腻(图32)综合分析:上焦能量出口受阻,下焦空间能量浓度过高,胞内物质瘀滞。
(七)临床病名:左鼻腔、筛窦癌术后局部复发,向上侵犯至前颅窝及右侧眼框,两肺癌,右锁骨上纵膈淋巴结肿大。
症状:眼怕光,头痛,头胀,颈部瘙痒,左肩胛疼痛,咳嗽,颈部左侧疼痛,胸疼(位置不定),流鼻血,有时身体乏力。
舌象特征:舌膻中区域凹陷,舌中焦隆起,舌体僵硬(图33)。
综合分析:上焦出口受阻,能量不能顺利越肩过背,因而积聚于中焦,胞内物质瘀滞。
六、舌诊在临床中的应用1、辩证与辩舌结合在临床过程中,人体空间医学提出“抛开病名、参考症状、寻找病因”,是为了突破病名的框框,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