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税收负担与税收效应案例
税收的经济效应PPT68页

最适所得税率呈倒“U” 型
税收效应
1.含义 是指税收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 的影响,即征税对纳税人的影响。
2.内容 微观经济效应 宏观经济效应
1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一、税收微观经济效应
主要研究税收对个人的影响
税收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
税收替代效应
二、税收收入效应
1、概念 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 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 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机制 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 纳税人收入水 平下降 减少商品购买量 消费水平 下降
源配置效率方面也是所得税所不能取 代的。所以,最适课税理论首先承认 无论是商品税还是所得税都有其存在 的必然性。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在复合税制情况下,主体税的选择影响到
税制的总体功能。
所得税适用实现分配公平目标,如果政府 的政策目标以公平为主,应选择以所得 税为主体税的税制模式。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要求开征扭曲性 税收。
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 信息,而且征税能力受到限制,按 逆弹性命题课征商品税不能保证生 产高效率,因此需征收其他扭曲性 税收。
要使商品课税具有公平收入分配功能, 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1)要有一套差别税率; (2)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
奢侈品适用高税率。
商品税适用实现经济效率目标,如果政府 的政策目标以效率为主,应选择以商品 税为主体税的税制模式。
国家税收 PPT 课件8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二、税收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税收发展 所谓“助”是指,在实行井田制下,中间的一块是公田,其余八块田分给八 家,公田由八家合力耕种,先耕种公田,再耕种私田,公田的收获归国家,这 是对奴隶制社会自由民采用的纳税措施,“助”实质上是一种力役形式,即借 助农户的力役共同耕种公田,公田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到周代,助法又演 变为彻法,所谓彻法,就是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量交 纳给王室,即“民耗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 都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的 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 阶段。
一、税收与生产的关系
1、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2、税收收入的规模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3、税收能够影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化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二、税收与交换的关系
交换制约税收,税收影响交换。商品交换的顺利实现,是税收分配得 以实现的前提。税收主要是对国民收入的价值进行分配,在商品交换过 程中得以实现的。企业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要经过许多流转环节,最后 达到消费者之手,商品价值最终得到全部实现。这就为税收分配的实现 创造了前提条件。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发生中断或停滞,都会影响商品价 值的实现,从而影响税收收入的实现。同时商品流通的规模决定着税收 收入的规模。流通规模越大,税收收入越多,反之,流通规模愈小,税 收收入也愈小。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二、税收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税收发展 对于税收,我国最早有记载的要算《尚书》里面说的“禹别九州,随山浚川, 任土作贡。”一般认为,贡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 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夏王朝实行中国历史上称之为“井田制” 的土地制度,即把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封疆,中间有小道(阡 陌),纵横如井字,在“井田制”下,土地连同附着于土地的奴隶归国君所有, 国君把井田的大部分赐给诸侯臣下作为他们的俸禄,诸侯臣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和土产产品的私有权,这就是所谓的“公田”,公田的收获物中的一部分要以 “贡”的形式缴纳给国王作为财政收入。到商代,贡逐渐演变为助。
《税收学》第3章 ——税收负担

税收增长率
名义GDP增长率
中国持续而罕见的税收高速增长
0.350 0.300 0.250 0.200 0.150 0.100 0.050 0.000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 经济因素
▪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经济 政策等方面。
▪ 政治因素
▪
政治环境、国家职能定位
▪ 制度因素 宏观经济体制、财政体制
▪ 管理因素
▪ 税收能力(tax capacity)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 税收数额,它包括两种能力: 1.纳税能力,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2.征税能力,主要取决于税收管理效率。
32.11
中下等收入国家
印度尼西亚 缅甸 秘鲁
肯尼亚 萨尔瓦多 亚美尼亚
内蒙 洪都拉斯
科索沃 格鲁吉亚 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东帝汶 乌克兰 平均值
低收入国家 乌干达
坦桑尼亚 卢旺达
塞内加尔 不丹
摩尔多瓦 平均值
•2016年世界主要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
政府收入/GDP
14.45 16.51 18.94 21.13 22.91 24.87 25.28 25.34 26.54 28.75 29.65 34.46 34.92 38.51 25.62
第三章 税收负担
▪ 税收负担水平是税制的核心问题,体现税 收与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安徽胡氏宗祠“国泰民安”钟
种瓜黄台下, 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自可, 摘绝抱蔓归。 ___李贤《黄台瓜
辞》
税收效应

第四专题税收效应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即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对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称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以及由此影响到社会经济运行本身。
税收效应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不干扰相对价格,仅仅削弱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减少其可支配收入,而不产生额外的效率损失。
税收的替代效应:当相对价格(即广义相对价格,它不仅指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还包括资金价格――利率、劳动的价格――工资率、外汇价格――汇率,以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等)由于政府征税而发生变化时,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发生改变。
这种效应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导致经济的低效率或无效。
长期以来,税收学界一直信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即税收应保持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这种观点被称为“税收中性观点”。
但是,税收中性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上描述,或者说是建立完善税制的努力方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
税收作为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国家占有社会产品,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发生影响,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也就是说,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对税收“非中性”的情况的分析研究正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构成内容的研究。
考察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应分别置于微观主体层面和国民经济宏观层面来考察。
在微观层面中,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分析税收对生产、消费、劳动力供给、投资以及个人储蓄等的影响。
在宏观层面,主要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
税收的“非中性”特征使得国家征税行为对纳税人带来超额经济负担和决策行为的变化。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分析税收如何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影响厂商和个人的决策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经济产出的问题。
略论税收负担效应分析

略论税收负担效应分析[摘要]税收负担效应是指国家课税多少对经济产生的不同反映及成效,它调剂国家与纳税人的利益关系,要紧通过税收的职能来卖现。
税收负担的投资效应能够表现为刺激投资或抑制投资;税收负担的消费效应不仅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还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和不同商品的相对购买量产生结构性阻碍,进而阻碍商品的生产结构;税收负担的出口效应直接阻碍并决定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商品的结构,进而阻碍国内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税收负担还直接阻碍居民、企业及国家的储蓄,致使储蓄结构的转变。
税收负担合理化,有助于投资、消费、出口、储蓄之规模与结构合理化,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和谐进展与良性循环。
[关键词]税收负担;投资效应;消费效应;出口效应;储蓄效应税收负担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派数量关系,是一个国家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判别一个国家税赋轻重的重要指标。
它在实质上反映与调剂国家与纳税人的利益关系。
税收负担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多少对经济产生的不同反映与成效。
税收负担太轻会阻碍国家财政收入,而税收负担过重那么会损伤企业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踊跃性。
只有税收负担合理化,才能保证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与和谐,才会对经济进展产生最正确的效应。
研究税收负担效应,对我国税制的设计与税收政策的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由于税收负担效应要紧通过税收的三大职能即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运行、调剂社会分派关系来实现,而税收的上述三个职能又具体贯穿和表现于投资、消费、出口及储蓄等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因此必需深切分析税收负担的投资效应、消费效应、出口效应及储蓄效应。
一、税收负担对投资的效应税收负担对投资的效应要紧表现为刺激投资与抑制投资两个方面。
以往研究者一样把税收负担对投资的阻碍分为对政府投资的阻碍和对私人投资的阻碍,咱们那个地址只研究税收负担对私人投资行为的效应。
咱们以为,征税是国家行为,国家投资也是国家行为,国家除在一些关系国家平安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和重要国有骨干企业保留投资外,一样应退出逐利的投资领域,而应该更多地致力于民间资本不肯意进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的提供上。
税收效应课件ppt

(二)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
1.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税收效应的原理(二)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
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会对个人的经济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利息税作为个人所得税中与储蓄行为直接相关的税目,其税率的变化以及征税政策的调整都会对储蓄产生深远的影响。
2.利息税对储蓄者行为和决策的影响首先,利息税的征收会对储蓄者的行为产生激励。当利息税的税率上升时,储蓄者的收益会减少,他们可能会减少储蓄,或者选择投资其他有更高回报的资产。相反,当利息税的税率下降时,储蓄者的收益会增加,他们可能会增加储蓄。
PART THREE
税收与投资
Taxation and Investment
03
投资成本
私人投资
税收
投资决策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
税收效应的原理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权衡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税收效应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
谁受影响私人投资的原理
税收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谁受影响私人投资的原理
私人投资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税收政策是其中之一。税收效应的原理是,税收会改变投资者的收益和成本,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例如,增加税收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成本,从而降低他们的投资意愿。相反,减少税收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收益,从而提高他们的投资意愿。因此,税收政策可以对私人投资产生显著的影响。
税收效应
Principles of tax effects
极光
2023/10/6
Contents
目录
PART ONE
税收效应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tax effects
01
税收的定义和分类
1. 税收效应的原理
27309税收学 大纲定稿2019年12月

高纲1131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309税收学南京财经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税收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分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反映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学习,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税收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理论上认识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实现税收分配过程的规律原则,树立正确科学的税收观,较熟练掌握现行税收政策和制度,增强对现实税收问题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能够运用税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税收问题,从而为系统学习其他税收学科课程和相关经济学科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税收理论,在对税收特征、税收职能、税收发展、税收原则、税收要素、税收负担和税收效应的简要介绍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以及税负归宿和税制结构的理论,分析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部分为税收制度,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的各税种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内容;第三部分为税收管理,主要介绍税收管理和税务行政的主要政策内容。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税收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税收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认识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税收管理的主要内容;2、理解并掌握税收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3、较熟练掌握现行税收制度内容、以及具体计算方法和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税收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它是以经济学、财政学为基础,结合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内容方法的综合性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税收学原理、知识和方法。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第一章税收概论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4.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
5.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
6.税收筹集资金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7.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在市场对经济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制度,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不同的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8.税收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9.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二、问答题1.试述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
答: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提供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举办公共事业等。
2.试述国家征税的依据。
答: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也就是行政管理权,可以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征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具体有哪些形式特征?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4.税收如何产生?答: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
5.在税收发展过程中,征收形式有哪些变化?答: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形式基本上以力役形式和实物形式为主;在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过渡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对土地课征的田赋长期以农产品实物为主;到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税收的征收缴纳形式都以货币形式为主。
法律双重征税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双重征税是指同一纳税人在同一征税年度内,因同一笔收入或同一笔交易而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税务机关征税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经营活动日益频繁,双重征税问题日益凸显。
本案例将以我国某企业为例,分析法律双重征税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在我国注册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为进出口贸易。
近年来,A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业务,其海外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
在经营过程中,A公司因税收问题与我国税务机关产生争议。
具体案情如下:1. A公司在中国境内设有总部,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根据我国税法,A公司需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
2. A公司在某海外国家(以下简称“B国”)设有分支机构,B国政府为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对A公司在B国的分支机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即对A公司在B国的利润免征企业所得税。
3. A公司在B国的分支机构每年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汇回中国,用于在中国境内进行再投资。
根据我国税法,这部分利润应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
4. 由于A公司在B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其在B国的利润在我国纳税时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三、案例分析1. 税法依据分析(1)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收入全额减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B国税法规定,对A公司在B国的分支机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即对A公司在B国的利润免征企业所得税。
2. 双重征税原因分析(1)A公司在B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其在B国的利润在我国纳税时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2)我国税法与B国税法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存在差异,导致A公司在两国之间产生双重征税。
3. 解决方案分析(1)A公司可向B国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减轻税收负担。
(2)A公司可向我国税务机关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B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A公司在B国的利润在我国纳税时可以享受税收减免。
自考00061国家税收每章重点介绍

现代西方税收原则:公平、效率、稳定
三、税收职能(定义) 1、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最基本职能) 2、调节社会经济职能 3、对国民经济反映和监督职能 四、税收效应(定义) ( 1 )宏观经济效应(税收乘数效应、税收经济增长效应、税 收经济稳定效应) 税收乘数——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 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税收乘数效应:税收的增加或减少 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 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 税收经济稳定效应: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效应、通货紧缩效应
(4)按管理和使用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税负是否可以转嫁: 直接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自己承担,不能转 嫁; 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转嫁由他人承担。
第三章 税收原则、职能、税收效应
一、国外观点 1 、亚当 . 斯密:率先、完整提出税收原则,《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四原则“平等、确实、便利、节省”。 2 、阿道夫 . 瓦格纳:四端“财政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 正原则、税务行政”九原则 3、凯恩斯:宏观效率原则(效率优先兼公平原则) 4 、马斯格雷夫:在对亚当 . 斯密以来税收原则基础上提出六项 原则 5、威廉.配第:公平、简便、节约三原则。 二、现代税收原则:税收法制、税收公平、税收效率、税收财政
(3)进口环节 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比率税率)X税率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完税价+关税+定额税)/(1-比率税率)
应纳税=组成计税价X比例税率+定额税 4、已纳消费税扣除的计算 外购已税消费品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消费品继续生产应税消费 品的,已纳税额允许扣除。
考试说明: 题型: 单选——20分左右 多选——10分 名词解释——15分左右
税收负担的分配课件

改革措施
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扩大税基,给予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
税收负担分配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案例
• 效果分析:改革后,企业的税收负担得到减轻,有利于促进企 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和创 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税收负担分配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案例
案例二
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
政策背景
为减轻家庭负担和促进消费,政府出台个人所得税抵扣政 策。
政策内容
个人所得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定的家庭支 出,如子女教育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等。
影响分析
政策实施后,家庭税收负担得到减轻,增加了居民可支配 收入,促进了消费增长和内需扩大。同时,该政策还有利 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家庭和谐。
改革措施
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税率,增加专项扣除 和抵免,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中国税收负担分配的案例
• 效果分析: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更加公平,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得到减轻,有利于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中国税收负担分配的案例
案例二
增值税转型改革
改革背景
中国长期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固定 资产投资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财政收入原则
充足性
税收应能够满足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 ,保证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
可靠性
税收应稳定、可预测,避免税收流失 和不确定因素影响财政收入。
03
税收负担的分配方式
直接税与间接税
直接税
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直接缴纳税款的税收。例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直接税通常由个人或企业自行申报和缴纳,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征收。
税务硕士MT税务专业基础(税收效应、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模

税务硕士MT税务专业基础(税收效应、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判断题 6.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所造成的超税负担要( )选择性商品税。
A.小于B.等于C.大于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解析: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所造成的超税负担要小于选择性商品税。
这是由于税负转嫁的存在。
知识模块: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2.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 )。
A.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B.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C.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缓和经济波动D.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调节正确答案:C解析:实现供求平衡体现的是平衡作用,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体现的是协调作用,内在稳定器体现的是稳定作用,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的是调节作用。
知识模块:税收效应3.衡量稳定经济体的主要指标不包括( )。
A.财富分配均衡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充分就业正确答案:A解析:衡量稳定经济体的四个主要指标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不包括财富的均衡分配。
知识模块:税收效应4.初次分配环节涉及的税种主要是( )。
A.流转税B.所得税C.财产税D.行为税正确答案:A解析:初次分配环节涉及的税种主要是流转税,二次分配涉及的税种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财产税等。
知识模块:税收效应5.政府征税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从而更加倾向于勤奋地工作,这是税收对劳动供给的( )。
A.价格效应B.供给效应C.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正确答案:D解析: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供给方面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征税会直接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加勤奋地工作。
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供给方面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会降低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使劳动和闲暇两者之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原理和税收的经济效应.ppt

5000 7500 10000 12500 35000
50001~75000
75001~ 100000
(四)纳税期限 :分为按期、按次、全年等。
一般情况: 流转税 ——“按期” 所得税 ——“按年”
(五)纳税地点: ①商品税 国内:商品销售地 进口:商品的报关地海关 如:增值税、消费税、 关税 ②劳务税:就地纳税(营业税) ③所得税 个人:收入来源地主管税务机关 企业: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管理地 ④财产税(分形态) : 不动产:其所在地 无形资产 :机构所在地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比样本国人均收入按1979年美元计算税收收入占gdp比重19701979年gdp实际增长马拉维低税扎伊尔高税2003001182156307客麦隆低税利比里亚高税5006001512125418泰国低税赞比亚高税5006001172277715巴拉圭低税秘鲁高税70011001031448331毛里求斯低税牙买加高税110013001862388209韩国低税智利高税1400170014222410319巴西低税乌拉圭高税170021001712008725新加坡低税新西兰高税180059501622758324西班牙低税英国高税430063501913044421日本低税瑞典高税8800119501063095220第一节什么是税收?减税政策评析?一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二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减税政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三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具备条件特别是我国不能盲目效仿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theterminology?二税收分类?theclassification三税制结构thestructure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p148?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率?四纳税时间期限?五纳税地点?六起征点与免征额?七纳税环节?八违章处理?九税收加成与附加一纳税人
11税收负担13-12-452页PPT

616.92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收入
197.04
0.8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 让金收入
28197.7 0
58.63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收入
1025.23
136.41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收入
192.55
10.10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 期扶持基金收入
183.44
20.22
大中型水库库区基 金收入2.17港口建设费收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
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上划中央“四税”收入
=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 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 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工伤 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
商品的真实比价关系,因此一直为国际
社会所反对。
5.如果出口退税过头,即少征多退, 就变成了出口补贴。这也违背国际惯例。
二、税收筹划与避税在性质上有没 有实质性的区别?
1.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的缺陷
作适当的财务安排,以减轻或解除税负
的行为;
税收筹划:纳税人利用税法的选择 性条款作适当的财务安排,以减轻或解 除税负的行为。
2、税收负担的转嫁
(1)概念
税收转嫁: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 通过提价或压价方式,将部分或全部税 款转移给别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归宿:税收转嫁后所形成的负 担分布结果。
(2)税收转嫁的基本方式
前转:
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
后转:
压低进货的价格。
(3)供求弹性与税收转嫁 供给弹性与后转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无弹性:不能转嫁,而由要素
税收的微观效应分析

0
C1
结论:征税引起可支配收入减少后,消费和储蓄 如何变化关键在于个人对消费和储蓄的偏好。
22
(二)同时征收个人所得税和利息税对家庭储蓄 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对个人的一般收入征收税率为t的比 例所得税后,纳税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减 少。 • ★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使得个人的 未来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降低了储蓄对 个人的吸引力,继而影响了个人第一阶段 或第二阶段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使其 不得不降低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的消费和 储蓄。
23
第 二 阶 段 的 消 费
A
D
C2 C2〞 C2′
F E0 E2
E1
I0 I1 G
★AB的斜率为1+r ★BD的斜率为1+r(1-t) ★收入效应: 从E2到E1点的变化,可 支配收入的减少,纳税 人就会同时降低第一阶 段和第二阶段的消费 ★替代效应: 从E0点到E2点的变化, 相对较便宜的第一阶段 的消费来代替价格较昂 贵的第二阶段的消费。
32
• (二)企业生产成本的扣除范围和标准对 私人投资成本的影响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税收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 第二节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的影响
• 第三节 税收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 • 第四节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1
2
第一节 税收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 ★指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者财产征税时, 使市场的供求数量较征税前有所下降,造成 生产者或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减少。 •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 ★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者财产进行选 择性征税时,生产者或消费者降低了对原有 经济行为或经济选择的偏好,转而用另一种 行为或选择进行替代。 •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之和构成了税收对微 观经济主体的总效应。
《税收基本理论》课件

稽查与审计内容
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 款缴纳等情况进行核查和 审计。
稽查与审计程序
包括案源管理、稽查实施 、审理执行等环节。
纳税服务与维权
纳税服务内容
提供税收政策咨询、纳税辅导、办税指南等服务,帮助纳税人了 解和遵守税收法规。
维权途径
建立纳税人的权益保护机制,为纳税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支持。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 受的经济负担。它是税收的核心问题 ,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权益 。
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
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包括宏观税负和 微观税负。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在 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微观税负则是指单个纳税人或家庭所 承受的税收负担。
《税收基本理论》ppt 课件
目录
• 税收概述 • 税收原则 • 税收负担 • 税收效应分析 • 税收制度与政策 • 税收管理
01
税收概述
税收的定义与特征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 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 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 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特征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 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保证了税收 作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实现经济稳定和调控目标。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率、遗产税、房 产税等政策工具,将高收入者的部分 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实现收入的再 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
激励与约束
税收政策可以激励低收入者努力工作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高收入者的 过度消费和投机行为进行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一直跟踪研究23个工业 国家和14个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问题,其研究方法是 使用税收收入与GDP的比重。IMF的研究表明,总体看工 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税负在2000年之前处于上升 态势,2000年之后世界各国出现了由上升转为稳定的趋 势。单纯从这一指标看,目前中国的税负水平与日本持 平但略低于美国德国,远低于瑞典等高福利国家。但从 趋势上看,与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宏观税负持续 下降的大背景相反,中国的整体税负水平却在持续上升, 2006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达18.2%。如果中国税收继续 以高于GDP增速的速度增长的话,也许再过几年,中国 的税负水平将会达到美国德国的水平。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一般而言所得税比重均在 40%以上。目前我国的税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 差距,主要体现于所得税种比重较低、税收过度 倚重于增值税(占比为34%)。中国多年来一直 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缴纳了 进项增值税,但不能从企业销售产品的销项增值 税中得以抵扣。这种重复征税不仅加大了企业负 担,也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目前, 社会各界均在积极呼吁我国尽快改变税制,把生 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在销售 产品后,从所获销项税中抵扣当初购买机器设备 的进项税。
当然,《福布斯》的统计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例如简单地将各税种的最高税率拿出来(例如 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45%,《福布斯》就直接 取45加总,事实上只有月薪超过10万元的高收 入者才会按45%的边际税率计税);没有考虑 税基比重和税制结构,将只占我国税收收入比 重7%左右的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与占税收收入 近半的增值税的法定税率直接加总,结果的可 靠性又能有多少保证呢?
从财政学的角度看,税收是政府从企业和 个人所得中征收而得,本质上是政府的一 种收入。政府税收最重要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提供公共服务(如国防、外交、教育、 医疗等等),以改进全社会的整体福利, 二是通过向富人征税转移给穷人,防止全 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税收过低,政府 财政资源有限,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有限; 税收过高,企业和个人将会不堪重负,社 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3.看待税负的高低不能就税论税,不能孤立看 税收占GDP的比重,也不能简单地和其他国 家的税负进行比较,重要的是根据一个国家的 实际情况和公共的需要,国家收这些税是为了 公共的需要,解决企业和解决老百姓个人所不 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期, 是体制改革的转型期,很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花 钱,比如三农方面的直补、教育方面的力度加 大等。
如何花钱?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 家而言,一方面,政府和国有资产正在逐步从 许多行业抽身而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这 些行业中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政府依然控 制着太多的资源,资源配置在事实上依然由政 府所主导。在这样一种制度架构之下,税负过 高,不仅损害了全社会民众的福利,更大的问 题在于政府支出由此而大幅增加,一旦政府投 资的效率无法得到保证,其成本最终就只能由 民众来承担。
第二,比较实际税负,必须以“可征税收入”为基数, 而不能以GDP为基数。这是因为,任何社会、任何政 府,都必须容许个人留下足够的基本生活费用。这一块 是不能征税的,若征税就会严重危害到个人的基本生存 能力。因此,比较两国税负,不能直接用GDP作基数, 正确的做法是从GDP中剔除那些不可征税的基本生存 开支。这个基本生存开支应当包括吃、穿、住等等。剩 下来的,就是所谓“可征税收入”。一个国家的实际税 负,就是“财政性税收占可征税收入”的比率。
逐步推进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要旨有三点:一是信息 披露,二是决策程序,三是对执行工作的监督。信息披 露是公共财政最为基础的内容,向大众披露财政支出是 对纳税人最本质上的尊重,但在我国这一点有意无意地 被忽视了。随便问一个身边的人,肯定没人能回答出当 地政府当年财政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等ABC的问题。综观 美国欧洲,财政税收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大众的知情权, 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不是一点半点。其次是财政支出的决 策程序,虽说目前中国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人大政协制度、 有预算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但在实践中这些制度经常 会流于形式,财政支出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部 门一把手。三是对财政支出执行工作的监督,从制度上 仅有审计、纪委,但这并不够。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420.10.1414:51:0014:51:00October 14, 2020
评析:
1.实际税负怎么比较?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看财政收 入(大致相当于税收)占GDP的比重。近年来我 国税收收入的增长连年快于GDP的增长。财政收 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4个 百分点,2002年已经提高到18.5%(其中 中央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0.8%)。但许 多人仍然坚信中国税负不重。这是因为2002年, 美国政府收入/GDP的比例就高达28.4%, 这样看来,中国财政似乎还有大大“增收”的余地。 问题在于,国内流行的这种实际税负衡量标准,存 在两大基本错误。衡量的并不是“实际税负”。
2006年底,世界银行与全球四大会计师 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联合公布了全球纳 税成本的调查报告,在175个受调查国 家(地区)中,中国内地纳税成本高居第 八位。国家税务总局在对报告的科学性 提出质疑之余,也承诺将会拿出更有说 服力的数字。
征税的高成本是税务部门的问题,对于民众而 言,关于税收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我如何知 道我所缴纳的税花到哪去了?对于上世纪70年 代出生的人而言,香港警匪片中黑帮或其他人 士一句义正词严的口头禅是无论如何也忘记不 掉的:我是香港纳税人!是的,因为自己是纳 税人,即使是面对警察盘问时也可以面无惧色。 可我们的纳税人呢?基本上连税收的支出去向 也无法获晓。
相形于2006年9.9%的GDP增长率,21.9% 的税收增长率是否过高?为什么偷税漏税 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纳 为一个问题:中国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是否 过重?税制是否合理?
要回答这个疑问,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 收多少?如何收?如何花?唯有理清这三 个问题,我们方能对中国税收得出基本判 断。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4:51:0014:51:0014:5110/14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414:51:0014:51Oc t-2014-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4:51:0014:51:0014:51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中国从1998年即宣布从“建设型财政”转为 “公共财政”,把财政支出逐步从建设转向义务 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支出。 公共预算改革作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一个重要 内容,业已建立起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 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还进行 了与预算管理改革相配套的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 改革和税费改革等,取得一定成效,并正在逐步 向纵深方向突破。
第一,国外政府财政收入中,非常大一部分 是社会保障缴费。以美国为例,2002年 美国联邦政府收入18607亿美元。其中, 社会保障缴费(个人、公司)高达7503 亿美元,如果我们抛去社保缴费收入,再抛 去其他一些零星的非税收性收入,直接比较 中美两国财政性税收占GDP的比重,情况 便发生巨大的变化。美国联邦政府税收/G DP的比例,立刻剧烈下降到10.3%, 已经略低于中国(11.4%)。
很明显,我国人均收入低,绝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在满足 基本生存开支的需要。中国的“可征税收入”占GDP 的比例,要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相应地,在毛税负 接近的情况下,中国的实际税负要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 家。
2.我国的税负分布很不均衡,比如国有企业和 民营企业间不均衡,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间又 不均衡,宏观税负率虽然高,但对于不同的微 观主体,有着不同的税负率虽然我国税负指数 高,但外资却源源不断地进入。为什么会出现 如此特殊现象?原因就在于我国对外企执行税 收优惠政策。据推算,由于实行内外企业有别 的税收政策,导致我国在外资企业方面每年大 约少收入2000亿元的税收。加上我国每年 对出口商品的退税,估计至少有3000亿的 税源让利给了外资企业和外部消费者。
应该说,IMF的结论更可靠也更符合事实, 目前中国的税负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已属偏 高,但略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税负 在逐步走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适当 控制税收的增长速度,否则中国的税负水 平很快将高于发达国家。
税制争论
我国税收体系比较繁杂,税种比较多,共有21项: 既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流转税等,又包括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企所得税等所得税种, 还包括土地使用税资源税烟叶税印花税等使用式 税种。2006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三大流转 税种完税19909亿元,占税收收入比重为52.9%, 比重略有下降;企业与个人所得税共完税9533亿 元,占税收收入比重为25.3%,比重略有上升。
中国企业税负高吗?
事实上,中国税务收入增速已是连续10数年高于GDP 增速。1994年时我国税收收入仅为5125亿元,1999年 突破亿元大关达10674亿元,2003年我国税收突破2万 亿大关达20222亿,2005年全年税收29494亿元接近3 万亿,及至2006年的37636亿元。按此测算,第一次 税收翻番(5000亿~1万亿)花了5年,第二次税收翻 番(1万亿~2万亿)只用了4年时间,第三个税收翻番 (2万亿~4万亿)则只需要3.2年即可实现。简单的计 算可以知道,1994年以来中国税收的年增长率在12% 左右,高于GDP年9.7%的增长率。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中国税负到底高还是低?
2007年之初,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 再奏强音:2006年全国未扣减出口退税 的税收收入高达37636亿元,较上年增长 21.9%,增收6770亿元,税收形势一片 大好。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出台的年收 入12万以上的高收入者必须主动申报纳 税信息、土地增值税清算等消息近期一 直吸引着无数眼球。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要缴纳增值税;对于服务性企业而 言,要缴纳营业税。在这一基础上,企业还必须缴纳 33%的企业所得税。同样是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企业的税负要高出20%~30%。对于企业税收体系而 言,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改革之意在两点:一是调低对 企业的税率标准;二是完善税收结构,例如把生产型增 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该项改革自2004年在东北八大 行业开始试点,但至今尚未在全国推广,原因在于有关 部门担心税收会因此而下降。美国及欧洲每逢经济面临 问题或即将面临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调节工具是减 税,对企业减税旨在提高经营能力,对个人减税意在刺 激消费。近年来我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企业的盈利能 力也大大加强,如果在此时适时进行适当的税制调整, 全社会的整体福利将会大大改善。即使是税收,也会如 同个人所得税一样,因为税基的增加而不降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