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度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长度单位
【案例描述】
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知识,按照原有教材的安排,先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能够用厘米做单位。”
接着教材展示实物的直尺,让学生理解直尺上的长度单位,并会读其中的长度。然后,学生用手上的直尺(或三角尺)测量1厘米、2厘米等线段。最后,再用直尺测量一些具体实物的长度。在这个节课上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让学生理解直尺
上的厘米,并会用直尺这个工具去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
新教材在编写中则有较大的改变。首先,请学生估一估讲台、课桌的长度(学生能够用手比划来估、也能够用其它工具来估)。其次,安排学生用自己的“工具”测量课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学生中有的测出课桌一条边是“4柞长”、有的是“6枝铅笔长”、有的是“3个文具盒长”等。再次,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从中引出用尺子来量,并理解直尺上的单位长度。最后,安排测量一些实物的活动。上述的编写与原来教材的最大不同点是厘米的理解不是直接出示的,而
是学生在原始工具测量的基础上,理解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后才逐渐引出的,也就说让学生经历了理解厘米的全过程。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有一位教师研究了这个节课。
在教研活动中的理解
在讨论会上,执教的张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长度以及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长短,随后比一比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短。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身边的工具量一量课桌一条边的长,并引出厘米的概念。最后,安排了一些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与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度。
在讨论张老师的教案时,教研组的同事认为学生理解厘米的体验活动还不充分,做数学的味道还不足,于是提出再增加两个环节。一是,在情景活动中,学生在对具体物体长短实行比较后,增加对教室内某一实物估计的活动(如课桌有多长?讲台有多长?),通过学生的估计,既能增强学生估计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具体测量的必要性。二是,在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后,安排一个用同一个工具实行测量的活动(如用铅笔实行测量,但铅笔的长短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即使同样用铅笔实行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从中使学生理解到统一单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