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中医诊疗的方案

合集下载

硬膜外阻滞镇痛辅以针灸中医药综合医治疼痛杂症2例

硬膜外阻滞镇痛辅以针灸中医药综合医治疼痛杂症2例

硬膜外阻滞镇痛辅以针灸中医药综合医治疼痛杂症2例病例资料:病例一:李文英,女,65岁,住深圳清水河,贵州彝族人。

主诉:腰以下至小腿区域节段性、花癍状麻木疼痛十年余,半身以下常有冷感。

麻木庝痛区与正常感觉区呈前后束带状围绕周身,一圈麻痛区距离一圈正常区,间距约3-5cm,西医学称“斑马痛”,祖国医学典籍称“蛇缠身”。

生活能自理,行走,运动均正常,能进行一般劳动。

2008年3月来我院疼痛门诊咨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情绪低落,腰椎L3/4、L4/五、L5/S1椎旁轻度压痛,无坐骨神经放射痛。

双下肢直腿举高实验(—)、增强实验(—)、“4”字实验(—)。

神经系统:各项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胸、腰以下皮肤感觉无异感,无感觉消退或过敏,肛门会阴区也无异样发现。

辅助检查:主要阳性发现:腰椎X线正侧位片显示腰椎L3/L4、L4/五、L5/S1椎体骨质疏松伴增生;腰椎CT,MRI示:L4/5,L5/S1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轻度膨出;B超示:右肾区两个*小囊肿。

其余均无特殊发现,三大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正常。

肝、胆、胰、脾、子宫、膀胱、附件、输卵管B超均(—),颈胸椎脊髓MRI扫描均无特殊异样发现。

临床诊断:腰痛查因?腰椎间盘突膨出症?肾囊肿(泌尿外科无手术指征)。

医治方式:采用硬膜外阻滞辅以针灸、中医药综合实验性医治。

具体方式:第一天行硬膜外阻滞镇痛术:硬膜外类固醇复合镇痛液注射,按正规椎管内穿刺操作程序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注药。

类固醇复合镇痛液配方:得保松(复方倍池米松注射液2+5mg商品名得宝松,生产厂家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2毫克/毫升、1毫克/支),国药准字(J))1ml+维生素B12500ug+2%利多长因2~3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行L4/L5间隙硬膜外腔穿刺注射,注射完毕观察15-20分钟,无不良反映可返回病房。

每周一次。

第二天开始辅助针灸医治:以双侧腰椎旁华陀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辅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地王会等,以平补平泻手法,以中等刺激为度,加电针刺激仪,TDP(特定电磁波医治仪)灯照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刘宜庆;卢君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2(4)20
【摘要】目的: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

方法:对11例经钻孔冲洗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性治愈。

结论:血肿内凝血机制障碍,包膜血管渗血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恢复硬膜下腔的凝血机制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重点,中药即可改善血肿外膜的微循环,减少血细胞渗出,促进血肿吸收,又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术后提高颅内压是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方法。

【总页数】2页(P80-81)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CT;中药;钻孔带泵灌洗
【作者】刘宜庆;卢君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预见性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 [J], 陈志翠
2.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研究 [J], 陈周昌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 [J], 杨永锋; 王凯; 马思田; 王欢; 赵
晓平; 范小璇; 秦晓雅; 万力源
4.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陈旭;周雄波;张毅;侯文;刘家维;范天祥;薛瑶瑶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研究进展 [J], 李陇平;赵晓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研究
宋良鹏;葛丽丽;张念平;李洪朋;杜福宏;丁伟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4(29)12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湿瘀结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利湿,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湿热瘀阻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肾虚血瘀型治宜补肾活血,化瘀利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1795-1797)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
【作者】宋良鹏;葛丽丽;张念平;李洪朋;杜福宏;丁伟
【作者单位】日照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2
【相关文献】
1.以植物人中医辨证治疗谈中医临床案例研究方法 [J], 苏同生;韩祖成;罗琼;宋虎杰
2.促进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创新研究,推进冠心病痰瘀互结临床诊断标准——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胡镜清所长 [J],
3.中医辨证治疗早期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J], 王雪
4.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J], 林玲玲;林少雄;程耿斌;蔡晓敏
5.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规律及辨证治疗的临床研究 [J], 徐克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硬膜外血肿中医诊疗方案

硬膜外血肿中医诊疗方案

(脑膜外瘀血病)急性硬膜外血肿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有头部损伤史,(2)主要症状:头痛(胀痛为主)、或神情木呆,健忘,神志恍惚,或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双手紧握。

常伴有呕吐。

(3)次要症状:偏瘫,语言不利或昏语、不语,或昏沉嗜卧,或可出现气粗息涌,喉中痰鸣。

(4)头颅CT可提示在颅骨与硬脑膜间见梭形高密度病灶。

(5)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涩。

具备(1)、(4),加(2)、(3)、(5)中的任何一项症状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1)有头部外伤史,患者常有伤后当时清醒,以后昏迷,或出现有中间清醒期的意识障碍过程。

(2)常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

(4)头颅CT检查病变区多呈凸透镜状高密度影,部份患者中线结构偏移。

辨证分析:外力损伤头部至头部骨塌陷、震裂,脉络受损,血离经髓则渗溢流瘀,故头痛,瘀血阻于脑脉,压迫脑髓,蒙闭清,故出现昏厥,不省人事,神情木呆,健忘,神志恍惚、昏沉嗜卧、错语。

手足三阳经循行均经过头面部,连于四肢及舌本,瘀血瘀阻头部面脉络,流窜经脉,故出现四肢偏瘫,失语或语言不利。

足阳明胃经上耳前,过额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头部经脉受阻,流窜足阳明胃经,胃气升降失常,故出现呕吐。

手阳明经脉受阻,郁而化热,上传于手太阴肺经,肺失宣降,痰浊内生,肺气上逆,故出现现气粗息涌,喉中痰鸣。

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涩多为瘀血内阻之象。

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脑膜外瘀血苏醒期头痛与内伤头能相鉴别:二者都以头痛为主要症状,但外伤头痛有外伤史,内伤头痛无外伤史。

脑膜外瘀血头痛与眩晕相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脑膜外瘀血病头痛原因多为外伤所致,眩晕以内伤为主,头痛以疼痛为主,眩晕以昏晕为主,重侧有视物眩转。

而头痛多无视物眩转。

脑膜外瘀血昏聩期与中风相鉴别:中风病无外伤史,以老年人多见,素有肝阳亢盛病史,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斜,偏瘫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而厥证可有外伤史或无外伤史,以中青少年多见,多无肝阳亢盛病史,伤后即不省人事,可出现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下血肿12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下血肿120例临床观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 - 14(0 1 1 0 3- 2 6 1 69 2 1)2 - 16 0
快 施行 开颅手术治疗 清除血肿 ,保护神 经功能 。②不具备 手术指征需 保 守治疗及术后治疗 方法的主要选择 :严密观察神志 、瞳孔及生命体
征 的变化 ,保持呼 吸道通 畅 ,保持正常血 压 ,注意并 发症 的处理 。降 低 颅 内压 ,控 制脑 水肿 肿胀 :应用 脱水剂 ( 甘露醇 ) 、利 尿剂 ( 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硬膜下血肿 10 例临床观察 2
邱 海东 朱景 哲
( 吉林 省吉林 中西 医结合医院 ,吉林 吉林 12 1 ) 30 2
【 要】 目的 探 讨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治疗硬 膜下 血肿 的 临床 疗 效。方 法 我 科 自2 0 摘 06年 6月至 2 1 00年 1 2月采 用中西 医结合疗 法 治疗硬
中医, 0 , () 5 . 2 9 07 : 4 0 3 8
3治疗上应重视的问题
31重视奇经 .
“ 奇经八脉隶属 于肝 肾” ,说 明奇经八脉 与肝 肾二脏有着 密切的 关系 。其中 以冲 、任 、督 、带 与其关系最 为密切 。冲脉为血海 ,任 】 主胞胎且为 阴脉之海 ,督脉为 阳脉之海 、先 天精 气之主 , “ 总束 带脉
若脾 胃亏虚 ,荣 卫不足 ,则月经不行 ,月水不通 ,月经不调 。故在 选方用 药方面 ,应注重运 脾和 胃之品 ,如 白术、山药 、茯苓 、荷 叶、 黄芪 、党参 、当归等 ,以期使生化 之源得 以恢 复。
33重视脉诊 _ 在 运用 四诊 时 ,尤应重视脉诊 的作用。 因弦、滑 、数 、细 、濡等 脉象既可为病态时的脉象 , 亦可为生理脉象 ,故应仔细辨别 ,不可为之 混淆。清张璐玉有谓 : “ 肾脉微涩 ,或左手关后尺内脉浮 ,或肝脉沉而

中医治疗肿物 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肿物 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肿物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肿物是指身体某一部分出现的膨胀或肿胀,可能是由于炎症、肿瘤、囊肿等病理原因引起的。

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肿物的方法,可以根据肿物出现的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中医疗法。

头部肿物如果头部出现肿物,可考虑以下中医疗法进行治疗:1. 中药煎剂: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组合,并进行煎煮后口服。

常用的中药如黄芪、赤芍、紫菀等,可具有消肿、散瘀的效果。

2.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等,刺激血液循环,促进肿物消散。

3. 温热疗法:可使用温水袋或热敷贴敷在头部肿物上,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肿胀。

颈部肿物对于颈部肿物,中医可以采用以下疗法:1. 拔罐疗法:通过在颈部施行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肿物部位的气血瘀滞情况。

2. 推拿按摩:可以使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颈部经络,增强气血运行,促进颈部肿物的吸收和消散。

3. 中药外治:可以选择一些外用贴敷剂,如透湿散结贴、消肿止痛贴等,涂抹或贴敷在颈部肿物上,有助于消散瘀血和缓解肿胀。

胸部肿物胸部肿物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1. 中成药口服: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如三七、蟾皮、全蝎等,通过口服方式,调节气血,消散肿物。

2.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对胸部相关穴位进行针刺刺激,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肿物吸收。

3. 小儿推拿:对于婴幼儿胸部肿物,可以选择小儿推拿疗法,通过柔和的按摩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肿物消散。

腹部肿物针对腹部肿物,中医可以采用以下疗法:1. 中药调理:可以根据腹部肿物的病理特点,选用一些中药进行煎煮后口服,如桃仁、枳实、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消散肿物的作用。

2. 拔罐疗法:适用于腹部肿物有一定程度的气血瘀滞情况,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肿物状态。

3. 腹部按摩:可以通过柔和的按摩手法,刺激腹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肿物的吸收和消散。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肿物的方法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中药煎剂、穴位按摩、温热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促进肿物的吸收和消散,改善患者的病情。

史载祥运用复元活血汤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血肿)的经验

史载祥运用复元活血汤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血肿)的经验

史载祥运用复元活血汤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血肿)的经验发表者:赵东奇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血肿)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近年来随着CT和MRI 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有时伴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嗜睡、抽搐、浅昏迷、不全偏瘫和精神异常等。

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张采取手术方法,尤其是当积液量大,有占位效应及出现颅内压增高者。

但是某些高龄或者有合并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史载祥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复元活血汤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血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一部分病人免除了手术之苦。

史载祥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瘀血头痛”的范畴。

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府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故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均可导致气血逆乱,瘀血阻络,脑失所养,而发生头痛。

本病是由头部受创,髓海受损,络伤血溢,离经之血即为瘀血。

瘀血内阻,气血逆乱,津液输布失常,痰浊、水饮内生,痰瘀互结,闭阻脉络,不通则痛,故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痰瘀内阻,清阳被遏,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头晕、恶心呕吐;瘀血阻络,筋脉失养,故肢体偏瘫;痰瘀交阻,上蒙清窍,故见痴呆、昏迷等症。

本病的病位在头部,但与心、肝、脾等脏器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瘀血内阻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发病初期以标实为主,后期瘀热伤阴,本虚与标实共见。

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可以作为中医四诊的延续,CT和MRI检查所见硬膜下积液(血肿)也为瘀血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

治疗当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选用复元活血汤加味。

复元活血汤出自«医学发明»,原方组成是: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

主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自古以来被誉为“跌打损伤第一方”,现代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盆腔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折、脑梗死等疾病。

益气行气、补血活血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益气行气、补血活血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益气行气、补血活血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某男,46岁。

【初诊】1981年5月26日。

主诉:外伤后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四月。

患者于1981年1月下旬因乘车被人推倒,半月后又因骑车跌仆,头部两次震伤,以后即出现头晕头胀、目糊、耳鸣等症状,在外院服中西药无效。

同年5月2日作CT检查,诊断为“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5月26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后,收入该院病房。

检查:眼底检查示双侧视神经乳头高度水肿,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扩张,伴出血。

颅超中线波左向右移0.4厘米。

舌苔薄质紫体胖,脉弦细。

【辨证】颅脑震挫,由外及内,气血凝滞,恶血瘀内,久郁伤气而致气虚血伤。

【治则】益气行气,补血活血【处方】生黄芪120g 当归9g 赤芍9g 红花9g 地鳖虫9g 川芎9g 丹参40g。

每日1剂,共服28剂。

用药一周后,症状即逐渐减轻,视乳头水肿开始消退,颅超中线波移位减少;用药四周后,症状全部消失,颅超及眼底检查均正常。

1981年7月5日CT复查,证实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已全部消失,疾病痊愈。

【说明】施氏认为外伤必然导致内损,使气血失和,运行不畅。

《灵枢·贼风篇》曰:“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则血气凝结。

”《杂病源流犀烛》亦云:“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伤科头部的范畴,见证多系气虚血瘀、神萎肢软,头目晕眩而痛,胸闷纳呆,便秘或溏,舌象多为苔薄白质紫而胖,舌边有齿纹,脉弦细或滑,以往治疗该病,多用手术消除血肿,加中药益气化瘀法内服治疗,也常使用中药内服治疗。

其常用处方是根据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化裁而成,并遵王氏原旨,重用黄芪120克,其用量为其他活血药的20~40倍。

动物实验中发现,运用足量黄芪可使鼠的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提高,用黄芪、当归、赤芍、红花、川芎、丹参、地鳖虫等活血药后,其吞噬率再略有提高。

故重用黄芪仍是改处方用药中的特点。

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8~65岁,平均63.5岁,运用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口服治疗6周。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颅CT表现、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疗效评价治愈4例,显效12例,有效4例。

无病情加重及不良反应。

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补阳还五汤;五苓散;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124-0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出血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

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

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头痛为主,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症状,少数有偏瘫、失语和癫痫等局源性脑病的症状。

西医治疗以钻孔引流术为主,但其复发率大致为3.7%~38%左右[1],很多患者需经数次手术才得以治愈。

我科选取部分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可有效促进血肿吸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8~65岁,平均63.5岁,所有患者均有骨瓣开窗止血减压术或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史,术后2~3月复查CT示额顶颞部硬脑膜下腔血肿,体积大约在20ml~50ml不等,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断标准。

22例均有头痛表现,其中4例有痴呆,智力迟钝等认知功能障碍症状,8例有不同程度肢体偏瘫。

排除标准:对治疗药物过敏患者;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性倾向者;既往有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患有基础精神疾病者。

活血通络法治疗硬膜外血肿举隅

活血通络法治疗硬膜外血肿举隅

活血通络法治疗硬膜外血肿举隅
王福志;蔡雅丽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0(021)002
【摘要】@@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预后主要与颅内血肿的部位、大小及脑水肿的程度有关.多年来都以手术清除为主,西药在促进颅内血肿吸收缺乏有效药物,而中药在这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通络法治疗硬膜外血肿可取得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总页数】1页(P76)
【作者】王福志;蔡雅丽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中医院 721001;陕西省宝鸡市中医院 7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妇科病举隅 [J], 邹桃生
2.幕上一侧硬膜下血肿,一侧硬膜外血肿,中线结构偏向硬膜外血肿侧,血肿均需手术处理,此类情况该如何处理? [J], 徐伦山
3.硬膜外穿刺引流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儿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研究 [J], 王晓东;罗志松;朱志辉
4.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效果探讨 [J], 马向辉;宁永江;殷志锋;商伟
5.翁维良教授活血通络法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长时医案举隅 [J], 张菀桐;王旭杰;高蕊;李秋艳;翁维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

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

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
治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及不同病程(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外伤性颅内血肿
颅内消瘀汤【来源】邱绪襄,《千家妙方·下》【组成】麝香0.06克(研末冲服),川芎、血竭(研末冲服)各6克,丹参15克,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香附、土鳖虫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或用管喂。

【功用】通窍活血,消瘀止痛。

【方解】外伤性颅内血肿,皆由损伤血瘀所致。

方中以麝香通窍活血;以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以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破血消瘀;以乳香、没药、血竭活血止痛,并佐以香附行气。

诸药合用、共奏通窍活血、消瘀止痛之功。

【主治】外伤性颅内血肿。

【疗效】治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及不同病程(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共22例,无1例治疗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

均获痊愈。

并经脑血管造影、超声波及眼底照相等特殊检查,都证实血肿治愈消散。

疗程:急性及亚急性3~5周,慢性2月以上。

【附记】本方不适用于颅后凹血肿及急性血肿伴严重脑挫裂伤或凹陷性颅骨骨折病人。

孕妇禁用。

临床运用,只要仅守本方,不作加减,本方服后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

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熊 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分析组(55例/组)。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

在术后,为分析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肿的全吸收率、肢体活动功能的评分、认知功能的评分和病情的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分析组患者血肿的全吸收率、肢体活动功能的评分、认知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3年内,分析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

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肢体活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慢性硬膜下血肿;辅助治疗[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0-0208-02硬膜外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内血肿。

此病患者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1]。

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关的研究指出,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神经功能。

本文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分析组(55例/组)。

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 例报告

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 例报告
作者单位 ’ 兴义市黔西南州中医院普外科 # 贵州兴义 %$,’+&&$
" 结 果
手术组平均年龄 #,%5(, 9$5+ $ 岁 " 中药组平 均 年 龄 #,’56(9’5,$ 岁 %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7&5&$ $" 手术 组血肿大小平均为 #,%5$’ 9,5’ $12 % 中药组血 肿 大 小 平均为 #$656(9+56 $12%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7&5&$$" 治疗时间手术组平均为 #’%5)$9$5$$0% 而中药组均为
. %当归 %& .%生地黄 %$ .% 川芎 %& . % 赤芍 %& .% 牛膝 %$ .% 桔梗 %& . % 柴胡 %& .% 枳壳 %& .% 干草 $ .% 天麻 %& .% 璇复花 %& . & 用法 ’ 水煎服 %) 次/0& 在服上汤药 的同时 % 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 ’$& 12 %% 次/0 & 治疗时间 ) 周 &
$%#(#%+’$ ,*-./01 23456789:/344;<4-;<=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 血肿机理 " 中药治疗 " 手术 【文章编号】 1//231456 #’&&$ $&’*&%+,3/’ 【文献标识码】 ! 【中图分类号】 7 ,$%8%-$
’&&% 年 % 月至 ’&&’ 年 ) 月我 院 运 用 中 药 血 府
逐淤汤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钻孔外引流术,术后第一天开始常规口服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

结果72例患者全部治愈。

术后CT随访3-12月,72例患者血肿全部吸收,无一例血肿复发。

结论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键,配合血府逐瘀汤可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提高疗效。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中西医结合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压迫症状的颅内血肿,是创伤外科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人。

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以前有许多假说认为硬膜下腔的少量、持续性出血积聚而成的理论现已被否定[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局部凝血障碍导致包膜出血是转化的重要因素[2],目前多数研究证明促使血肿不断扩大,与患者脑萎缩、颅内压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

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3]。

目前其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颅骨钻孔外引流术,但术后有感染、脑损伤、颅内出血、血肿引流不畅、血肿复发、张力性气颅、脑脊液漏、癫痫发作、偏瘫加重等并发症。

我院创伤科于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SDH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72位患者,男40例,女性32例,年龄56~90岁,平均68岁,大于等于65岁者43例,小于65岁者34例,可回忆明确外伤史者50例,症状按出现的频率为:头昏头痛50例,反应迟钝15例,偏瘫6例,呕吐5例,意识障碍1例。

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

单侧血肿者62例,双侧血肿者10例。

血肿量80~200ml,平均为130ml,血肿量大于100ml者67例,小于100ml者5例。

所有患者均行颅骨钻孔外引流术,钻一孔,如为双侧硬膜下血肿则采用双侧钻孔。

钻孔的位置一般在血肿最大的平面。

置管后用温的生理盐水(约37℃)冲洗血肿腔直到冲洗的液体基本清亮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外瘀血病)急性硬膜外血肿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1)有头部损伤史,(2)主要症状:头痛(胀痛为主)、或神情木呆,健忘,神志恍惚,或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双手紧握。

常伴有呕吐。

(3)次要症状:偏瘫,语言不利或昏语、不语,或昏沉嗜卧,或可出现气粗息涌,喉中痰鸣。

(4)头颅CT可提示在颅骨与硬脑膜间见梭形高密度病灶。

(5)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涩。

具备(1)、(4),加(2)、(3)、(5)中的任何一项症状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1)有头部外伤史,患者常有伤后当时清醒,以后昏迷,或出现有中间清醒期的意识障碍过程。

(2)常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

(4)头颅CT检查病变区多呈凸透镜状高密度影,部份患者中线结构偏移。

辨证分析:外力损伤头部至头部骨塌陷、震裂,脉络受损,血离经髓则渗溢流瘀,故头痛,瘀血阻于脑脉,压迫脑髓,蒙闭清,故出现昏厥,不省人事,神情木呆,健忘,神志恍惚、昏沉嗜卧、错语。

手足三阳经循行均经过头面部,连于四肢及舌本,瘀血瘀阻头部面脉络,流窜经脉,故出现四肢偏瘫,失语或语言不利。

足阳明胃经上耳前,过额主人,循发际,至额
颅,头部经脉受阻,流窜足阳明胃经,胃气升降失常,故出现呕吐。

手阳明经脉受阻,郁而化热,上传于手太阴肺经,肺失宣降,痰浊内生,肺气上逆,故出现现气粗息涌,喉中痰鸣。

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涩多为瘀血内阻之象。

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脑膜外瘀血苏醒期头痛与内伤头能相鉴别:二者都以头痛为主要症状,但外伤头痛有外伤史,内伤头痛无外伤史。

脑膜外瘀血头痛与眩晕相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脑膜外瘀血病头痛原因多为外伤所致,眩晕以内伤为主,头痛以疼痛为主,眩晕以昏晕为主,重侧有视物眩转。

而头痛多无视物眩转。

脑膜外瘀血昏聩期与中风相鉴别:中风病无外伤史,以老年人多见,素有肝阳亢盛病史,中脏腑者突然昏
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而厥证可有外伤史或无外伤史,以中青少年多见,多无肝阳亢盛病史,伤后即不省人事,可出现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

西医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相鉴别:二者都可有外伤后昏迷史,硬膜外血肿多由颅骨板障或硬脑膜上血管破裂引起,硬膜下血肿多因脑皮层表面血管破裂引起,但硬膜外血肿多有昏清醒再昏迷的中间清醒期过程,急性硬膜下血肿多为持续性昏迷或昏迷进行性加重。

头颅CT急性硬膜外血肿多呈凸透镜状,伴有相应部位颅骨骨折,脑水肿反应轻,而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呈新月状,伴有脑挫裂伤,脑水肿反应重。

故可鉴别。

(三)证候诊断
昏聩期:1.血瘀气闭:昏厥,不醒人事,双手紧握,牙关紧闭。

舌紫暗或有瘀斑。

2.痰热阻窍:高热、神昏、气粗息涌,喉中痰鸣,抽搐。

舌暗苔滑脉沉涩而数。

苏醒期:瘀热内扰:神志恍惚不清,头痛头昏,呕吐恶心,夜不能昧,昏沉嗜卧,或偏瘫失语。

舌紫暗苔微黄,脉迟缓。

恢复期:气虚血瘀,痰热阻窍:神情痴呆,或失语,或昏语健忘,或半身不遂,舌暗红无苔或少苔,脉沉迟。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昏聩期:
1、血瘀气闭证
治法:活血化瘀,醒脑开窍。

方药:苏合香丸加减:苏合香、龙脑、麝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丁香、沉香、制乳香、白术、失砂,水牛角,三七。

经鼻饲管内注入。

予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分别用250ml葡萄糖稀释后静滴。

2、痰热阻窍:治法:清心开窍,驱热豁痰
方药:安宫牛黄丸口服,组成:牛黄、郁金、黄连、朱砂、山桅、雄黄、黄芪、水牛角粉、冰片、麝香、珍珠。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鼻饲注入。

予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分别用250ml葡萄糖稀释后静滴。

苏醒期:
治法:活血祛瘀,清热除烦。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生姜、红枣、芦根、淡竹叶。

予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中成药分别用250ml葡萄糖稀释后静滴。

恢复期:气虚血瘀,痰热阻窍
治法:益气养阴,袪痰开窍。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合收呆至神汤,组成: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地龙、柴胡、半夏、茯苓、神曲、甘草、杏仁、南星、菖蒲、郁金、人参、附子。

予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中成药分别用250ml葡萄糖稀释后静滴。

(二)针灸治疗
1、血瘀气闭证
选穴: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语言不利加金津、玉液。

针刺手法以泄法为主,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

2、痰热阻窍
选穴: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颤中、脾俞、尺泽。

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

3、苏醒期:瘀热内扰:
选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上星、印堂上肢:极泉合谷曲池外关。

下肢:委中、环跳、足三里、血海、关元。

4.恢复期:气虚血瘀,痰热阻窍:
选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上星印堂上肢:极泉合谷曲池外关。

下肢:委中、环跳、足三里、血海、关元等穴。

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多功能通络治疗仪等治疗。

(三)中药穴位敷贴
中医辩证穴位贴敷
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上星、印堂、内关、曲池、血海、梁丘、三阴交、足三里8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药物:地龙、桃仁、红花、川芎、
使用:辩证选用上述各药物打成粉状,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

(四)电疗疗法
昏溃期予磁疗促醒,苏醒期及恢复期予电极片贴于患侧手五里、内关、足三里,下巨虚,予电疗、磁疗促进患者肢体恢复活动。

(五)推拿按摩疗法
对长期卧床,有偏瘫患者予可据功能损害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

按摩手法常用柔、捏、拔、等手法。

(五)其他治疗:
1.西医外科手术适应症:
1.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征变化,注意神志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持续上氧,动脉血氧维持在90%以上,意识障碍或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饮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可行的续胃肠减压。

2.血压按制,一般情况下需要保持在正常血压范围内。

3.慎用脱水剂。

4.予止血、脱水、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支的治疗,严防并发症发生:1.防治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根据病情及经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2.防治应激性溃疡,可选用H2受体阴滞剂,本米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3.癫痫:可选用地西泮、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5.西医外科手术适应症:
1)意识障碍渐加深。

2)颅内压的监测压烽在2.7(270mmH2O)以上,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

3)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4)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但CT检查血肿较大,(幕上大于30ml以上,聂部大于20ml,幕下大于10ml以上),脑室或脑池受压明显;5)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者。

一般选择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6.术后宜彩采用低坡卧位,头抬高15-30度。

平卧或卧向对侧,多饮水,不用强力脱水剂,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及呼吸道通畅,肺部感染长期不能苏醒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并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静脉营养支持及测中心
静脉压指导补液,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动态复查头颅CT,后病情稳定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可予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六)护理
1、饮食调护
(1)昏迷期及苏醒期不能进食者予鼻饲流质饮食
(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2)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禁忌肥甘厚味;禁忌过食辛、酸及易产酸食物;禁忌易阻气机食物等;禁忌寒凉生冷食物等;禁忌坚硬的食物。

(3)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

2、心理调护
针对溃疡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的护理。

康复期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

告知情绪反应与病情恢复及转归密切相关,提高病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减轻病人对疾病预后恐惧感。

4、健康教育
(1)出院指导
如手术去骨瓣减压,嘱患者避免骨窗区受外力撞击,3月后来院行颅骨修补,如患者出院时仍有偏瘫,嘱患者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加强患肢按摩以防肌肉萎缩。

疗效: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缓解,头颅CT回示血肿已吸收。

2.好转,临床症状改善,血肿部份吸收。

3.未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