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_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_安筱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子报/2009年/8月/4日/第004版

专题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筱鹏

工业化的发展,就是制造业不断崛起和壮大的历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支撑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制造业产业分工逐步细化,跨区域的产业融合不断升级,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迅速增加,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服务化呈现出3种态势。

一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产品的开发、改进、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领域。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以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为最终目标。生产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相互独立,生产型服务只是企业的内部活动;第二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主伴有服务业的后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共生互动,生产型服务逐渐市场化;第三阶段是服务业为主伴有制造业的服务型经济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渐次融合。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二是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逐步多元化。根据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OSIRIS)中排名前50位的制造业企业的分析,可以将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以下12种:1.咨询服务;2.设计和开发服务;3.金融服务;4.安装和实施服务;5.租赁服务;6.维护和支持服务;7.外包服务和运营服务;8.采购服务;9.知识产权和房地产;10.零售和分销服务;11.系统和解决方案;12.客运和货运服务。其中,最常见的服务产品包括设计和开发(21.92%)、系统和解决方案(15.70%)、零售和分销(12.18%)以及维护和支持(11.94%)服务。

三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呈正向相关。调查公司AndyNeely对全球130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的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芬兰的这一比值为51%、马来西亚是45%、荷兰是40%、比利时是37%。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仅占所有企业的2.2%。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重要原因。

推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几点思考

服务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推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突

破口,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要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一是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发展观。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由于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而引发的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快速消失,传统制造业意味着有形产品的生产,但今天的消费者需要的则是将有形物和无形服务捆绑在一起的产品,要找到一种既不含服务活动也没有植入任何服务关系的制成品已非常困难,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正妨碍着我们正确理解当代经济演进的趋势。

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需要人们树立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仅是工业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也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道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对于制造业发展的问题的判断、趋势的分析、规律的把握,以及政策的出台、规划的制定,需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把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两化融合的战略重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明确指出,信息化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要从实际出发,找到制造业信息化的切入点。当前,制造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之一,制造业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产品愈来愈融生产和服务于一体,制造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全面的服务模式转变,并形成了服务型制造这一新的制造方式。

在这一进程中,信息化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的融合日益深化,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测试认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活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只有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才能寻求到制造业信息化的突破口。

三是把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作为重大专项的重要内容。

面对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快组织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工程。

美国将制造服务化称为基于服务的制造(Service-basedmanufacturing),从2002年开始,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把针对服务工程的ESS项目(exploratoryresearchonengineeringtheservicesectors)作为重点领域,欧盟在第六框架(Frame-6)中把从事网络化环境下的协同设计与制造研究作为重点业务进行研究。

日本将制造业服务化称为服务导向型制造SOM(Service-orientedmanu-facturing),并开始资助相关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研究。

面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需要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制造业发展进程中,把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面部署。

典型案例

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

在全球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中,最典型的企业是IBM和罗尔斯-罗伊斯。

IBM

诞生于1911年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简称IBM)在当时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以生产穿孔卡片设备起家,在此后的近百年时间里,IBM的产品线逐步扩展到计算机、服务器、硬盘以及集成电路制造等多个领域,并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