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章)

合集下载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是指在面对突发事件、灾害或危机时,组织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措施,对外部公众传达信息,维护组织形象,减少负面影响。

以下将介绍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主要知识点和技巧。

一、危机传播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是组织在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传播方法和措施,目的是对外部公众传递信息、解决问题,从而保护组织声誉和形象。

危机传播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危机,避免负面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组织的损害。

二、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 透明度原则:公开、真实、及时地向公众传递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

2. 多方沟通策略:与公众、媒体、利益相关者等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积极倾听和回应关切,提高危机处理的效果。

3. 组织承担责任策略: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

4. 关注受众情绪策略:了解公众情绪,针对性地传播信息,缓解紧张情绪,避免产生恐慌和恐惧心理。

三、危机传播管理的步骤与措施1. 危机预警: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及早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为危机传播管理提供依据。

2. 危机评估:对危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危机的性质、范围、对组织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为后续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 信息收集与整理: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危机相关的信息,确保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信息发布与传播:根据不同平台和渠道,以及针对不同受众,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发布和传播策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 反馈与调整:通过与公众、媒体等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反馈信息,根据情况做出调整和回应。

四、媒体管理与监测1. 媒体关系管理:建立并维护与媒体的友好关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

2. 危机舆情监测:通过舆情监测工具,对危机信息和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3. 媒体训练与引导:针对危机传播,进行媒体训练和引导,提高组织在媒体面前的表达能力和形象维护能力。

舆情和危机公关管理制度

舆情和危机公关管理制度

舆情和危机公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有效应对企业面对的舆情和危机事件,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提高应对本领和公关效果,特订立本《舆情和危机公关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章定义和范围第一条本制度所指的舆情包含但不限于媒体报道、网络评论、社交媒体传播等舆论形式。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危机包含但不限于产品质量问题、安全事故、法律诉讼等可能对企业形象和利益造成重点负面影响的事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全部部门和员工,包含全体管理人员、员工以及外部代理人或合作伙伴。

第三章舆情管理第一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和评估与企业相关的舆情信息。

第二条舆情信息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第三条企业应订立明确的舆情应对策略,包含但不限于乐观回应、危机预警、舆情引导等措施。

第四条在回应舆情时,企业应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并充分考虑对企业声誉的影响。

第五条回应舆情应由特地部门负责,确保信息的准确转达和传播渠道的选择合理。

第四章危机管理第一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包含但不限于危机预警、组织危机应对、危机评估和危机复盘等环节。

第二条危机预警是指通过舆情监测、内部风险评估等手段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并及时对其进行预警、报告和分析。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并订立应对流程和引导手册。

第四条危机发生时,企业应立刻启动危机应对预案,并通知相关责任人和部门参加危机处理。

第五条危机处理过程中,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内外部信息同步,避开谣言和不实传闻的扩散。

第六条危机应处理完毕后,企业应及时进行危机评估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对措施。

第五章外部合作与沟通第一条企业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媒体、社会组织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便于及时沟通和信息互通。

第二条企业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应乐观与相关媒体进行沟通,发布公告、声明等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危机管理制度

危机管理制度

2007年6月,无锡太湖和安徽巢湖“蓝藻”事件相继爆发,成立国 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危机管理制度
二、人物危机事件图片
VS
危机管理制度
危机管理制度
危机管理制度
三、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1.蒙牛“投毒案” 2004年2月下旬至3月,犯罪分子钱俊波先后多次在湖南长沙和湖北
武汉两地购买“蒙牛”牌牛奶数十盒,向牛奶内注入甲醛 、酒精及广告 颜料等物质后,与在武汉结识的刘秀一起将牛奶偷放到两地的十余家“ 蒙牛”牌牛奶销售点。
集团董事局办公室负责人 集团危机公关工作的主管领导,负责对 危机公关活动进行策划、管理及审核,危机管理制度的内容及流程 的制定、调整和考核等工作。
危机管理制度
集团董事局办公室秘书四室 1.维护与集团有关的一切公共(媒体为主)关系; 2.及时监测与了解企业各类危机事件发展的动态信息,及时通报媒体信 息,起草对外宣传材料; 3.负责对有关的危机事件的界定、分析、处理、监督与持续跟踪; 4.负责危机公关处理方案的初步拟定,并报经危机公关主管领导(或董 事会)批准实施; 5.指导集团下属各级单位、组织开展危机公关; 6.协助处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危机公关事件。
危机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岗位职责 1.新闻发言人 实时了解危机发展动态信息、及时沟通危机处理小组
的工作进展、掌握媒体信息发布动态、澄清纠正媒体的不实信息,用有 效的沟通方式、有策略地向媒体统一发布信息;
2.法务室 负责从法律角度提供处理建议; 3. 投资者关系部 负责处理涉及上市业务的相关危机事件; 4.各职能部门、子(分)公司(含在建项目、销售办事处)危机管理 责任人 若危机事件发生在当地,各职能部门、子(分)公司(含在建 项目、销售办事处)危机管理责任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危机事件发展的动 态信息,掌握当地媒体信息发布,及时反馈给集团董事局办公室秘书四 室,在集团董事局办公室秘书四室的指导下处理危机事件; 5.其他相关部门 危机事件涉及到的部门,协助处理危机事件。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手册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手册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手册第一章危机预防与准备 (3)1.1 危机意识培养 (3)1.2 风险评估与分类 (3)1.3 危机应对预案制定 (3)1.4 应急队伍与资源准备 (4)第二章危机识别与评估 (4)2.1 危机征兆识别 (4)2.2 危机影响评估 (4)2.3 危机等级划分 (5)2.4 危机应对策略选择 (5)第三章信息发布与沟通 (5)3.1 信息发布原则 (5)3.2 信息发布渠道 (6)3.3 媒体关系管理 (6)3.4 危机沟通技巧 (6)第四章危机应对与处理 (7)4.1 危机应对策略 (7)4.2 危机处理流程 (7)4.3 危机事件应对措施 (7)4.4 危机后恢复与重建 (8)第五章危机责任追究与处理 (8)5.1 责任认定与追究 (8)5.2 法律责任处理 (8)5.3 道德责任教育 (9)5.4 责任免除与减轻 (9)第六章危机心理干预与援助 (9)6.1 心理干预原则 (9)6.2 心理援助方法 (10)6.3 危机心理干预团队建设 (10)6.4 心理援助效果评估 (10)第七章危机恢复与重建 (11)7.1 恢复与重建计划 (11)7.2 恢复与重建资源调配 (11)7.3 恢复与重建效果评估 (11)7.4 长期恢复与重建策略 (12)第八章危机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能 (12)8.1 危机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12)8.2 危机管理职能分配 (13)8.3 危机管理组织运作机制 (13)8.4 危机管理组织绩效评估 (13)第九章危机管理培训与演练 (14)9.1.1 培训内容 (14)9.1.2 培训方式 (14)9.2 培训对象与要求 (14)9.2.1 培训对象 (14)9.2.2 培训要求 (15)9.3 演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15)9.3.1 演练方案设计 (15)9.3.2 演练实施 (15)9.4 演练效果评估与改进 (15)9.4.1 评估方法 (15)9.4.2 改进措施 (16)第十章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 (16)10.1 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16)10.1.1 宪法层面的规定 (16)10.1.2 法律法规 (16)10.1.3 部门规章 (16)10.1.4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16)10.2 危机管理政策制定 (16)10.2.1 危机识别与评估 (16)10.2.2 政策目标设定 (17)10.2.3 政策制定 (17)10.2.4 政策协调与整合 (17)10.3 法律法规与政策执行 (17)10.3.1 组织领导 (17)10.3.2 宣传教育 (17)10.3.3 资源配置 (17)10.3.4 监督与评估 (17)10.4 法律法规与政策监督 (17)10.4.1 立法监督 (17)10.4.2 行政监督 (18)10.4.3 社会监督 (18)10.4.4 司法监督 (18)第十一章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与启示 (18)11.1 危机管理案例精选 (18)11.2 案例分析与总结 (18)11.2.1 2008 年中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18)11.2.2 2011 年日本福岛核泄漏 (18)11.2.3 2015 年天津港爆炸 (19)11.2.4 2018 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19)11.3 危机管理启示 (19)11.4 案例库建设与分享 (19)第十二章危机管理未来发展展望 (20)12.1 危机管理发展趋势 (20)12.3 危机管理实践摸索 (20)12.4 危机管理人才培养与交流 (21)第一章危机预防与准备在当今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概要1,危机——是一种“情势”,而非一个事件,据此归纳出危机的特征,并以“人”和内外环境为尺度,对危机类型进行划分。

2,危机管理的界定——提出它是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的四维一体的管理系统,进而确定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范畴。

3,树立危机观。

第一节危机的定义,特征与类型●诸多学者对危机定义的共同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据威廉斯的概念办公室原则,本书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

Q1危机是一种事件,还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A: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事件,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

危机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

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

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对应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Q2危机的诱因是什么?A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Q3危机为何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危机特质之一)A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

大众媒介的渗透性。

危机的非常态事关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性(成为媒体报道、传播的核心关注点)。

再加上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对其的高度敏感。

必然性和偶然性渐进性和突发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建设性和破坏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紧迫性、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模板范本(五篇)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模板范本(五篇)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在危机事件中的公关管理工作,切实防范和化解危机对企业形象和利益的损害,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长期积累事件对公司经营、形象和利益造成重大影响或潜在威胁的情况。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管理机构,并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素质。

第五条公司在危机事件中应坚持公开、透明、及时的原则,全力保护公司形象和利益。

第二章危机公关管理机构第六条公司应设立危机公关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危机公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危机公关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危机公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二)组织危机公关培训和演练;(三)指导和协调危机公关工作;(四)评估和总结危机公关工作。

第八条公司应设立危机公关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危机公关工作。

第九条危机公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收集并研究危机信息,及时分析和判断危机事件的影响和发展趋势;(二)制定并组织实施危机公关方案,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和危机后续处理;(三)与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形成合力应对危机;(四)组织危机公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素质;(五)定期向危机公关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进展和成效;(六)总结和评估危机公关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危机预警与应对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积极收集和分析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预警危机。

第十一条危机公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公司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及时发现并汇报存在的潜在危机。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高效的危机应对机制,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第十三条危机公关部门应及时成立危机应对小组,制定和实施应对方案。

第十四条危机应对小组应及时与媒体和相关方进行沟通,传达公司的立场和解决方案。

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媒体应对机制,及时回应并解释危机事件。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应对预案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应对预案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应对预案第一章应对预案总则 (3)1.1 应对预案目的 (3)1.2 应对预案适用范围 (3)1.3 应对预案制定原则 (4)第二章危机识别与评估 (4)2.1 危机类型识别 (4)2.2 危机严重性评估 (4)2.3 危机发展趋势分析 (5)2.4 危机影响范围评估 (5)第三章危机应对组织结构 (5)3.1 应对组织架构 (5)3.1.1 领导层 (5)3.1.2 执行层 (6)3.1.3 支撑层 (6)3.2 职责分配 (6)3.2.1 领导层职责 (6)3.2.2 执行层职责 (6)3.2.3 支撑层职责 (6)3.3 协调沟通机制 (7)3.3.1 信息共享 (7)3.3.2 会议协调 (7)3.3.3 紧急联络 (7)3.4 应对团队培训与建设 (7)3.4.1 培训内容 (7)3.4.2 培训方式 (7)3.4.3 培训周期 (7)3.4.4 团队建设 (7)第四章信息收集与传播 (7)4.1 信息收集渠道 (7)4.2 信息筛选与整理 (8)4.3 信息发布与传播 (8)4.4 信息反馈与调整 (8)第五章媒体关系管理 (9)5.1 媒体沟通策略 (9)5.2 媒体接待与采访 (9)5.3 媒体舆论引导 (10)5.4 媒体危机应对技巧 (10)第六章危机应对策略 (10)6.1 危机应对策略制定 (10)6.2 危机应对方案实施 (11)6.3 应对策略调整与优化 (11)第七章危机沟通与协调 (12)7.1 内部沟通协调 (12)7.1.1 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12)7.1.2 明确沟通责任 (12)7.1.3 加强内部培训 (12)7.1.4 建立危机应对小组 (13)7.2 外部沟通协调 (13)7.2.1 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 (13)7.2.2 制定外部沟通策略 (13)7.2.3 保持信息的透明度 (13)7.2.4 妥善处理外部质疑 (13)7.3 及相关部门沟通 (13)7.3.1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13)7.3.2 主动汇报危机情况 (13)7.3.3 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作 (13)7.3.4 及时回应要求 (13)7.4 社会公众沟通 (14)7.4.1 制定公众沟通计划 (14)7.4.2 强化信息披露 (14)7.4.3 利用多种沟通渠道 (14)7.4.4 注重舆论引导 (14)第八章危机处理与恢复 (14)8.1 危机处理措施 (14)8.2 危机恢复计划 (15)8.3 恢复期沟通与宣传 (15)8.4 长期恢复策略 (15)第九章风险预防与预警 (16)9.1 风险预防措施 (16)9.2 预警机制建立 (16)9.3 预警信息处理 (17)9.4 预警系统评估与优化 (17)第十章应急资源管理 (17)10.1 资源需求分析 (17)10.2 资源配置与调度 (18)10.3 资源保障措施 (18)10.4 资源使用效果评估 (18)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合规 (19)11.1 相关法律法规梳理 (19)11.1.1 国家法律法规 (19)11.1.2 行业法律法规 (19)11.1.3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9)11.2 合规性评估与检查 (19)11.2.1 合规性评估 (19)11.3 法律风险防控 (20)11.3.1 法律风险识别 (20)11.3.2 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20)11.4 法律顾问支持 (20)11.4.1 法律咨询 (20)11.4.2 法律纠纷处理 (20)11.4.3 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21)第十二章应对预案演练与评估 (21)12.1 应对预案演练计划 (21)12.1.1 演练目标 (21)12.1.2 演练范围 (21)12.1.3 演练内容 (21)12.1.4 演练时间 (21)12.1.5 演练组织架构 (21)12.2 演练实施与监控 (21)12.2.1 前期准备 (21)12.2.2 演练实施 (21)12.2.3 演练保障 (22)12.3 演练结果评估 (22)12.3.1 评估指标 (22)12.3.2 评估方法 (22)12.3.3 评估报告 (22)12.4 演练改进与优化 (22)12.4.1 问题整改 (22)12.4.2 预案修订 (22)12.4.3 培训与演练 (22)12.4.4 持续改进 (22)第一章应对预案总则1.1 应对预案目的本应对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危机传播管理

危机传播管理

第一章导论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

而不是指事物稳定运行的状态,说明剧烈的变化是危机的表现。

2、危机给组织带来的机会组织革新的机会、组织内部的团结、组织内部自我反省的机会、展示组织形象的机会等。

3)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事件是否发生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状况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后果或严重程度不确定。

4)危机的阶段划分危机开始阶段;危机爆发阶段;危机持续阶段。

危机开始阶段:指危机的第一个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个阶段。

危机爆发阶段:从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到危机已无法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失这个阶段。

危机持续阶段:危机已不再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害到危机造成的损害均已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个阶段。

5)影响危机可把握性的因素危机的可把握性受危机中的障碍物、信息传递的通畅程度以及人的心理状况的影响。

6)危机的人危机受害者、危机反应者、旁观者。

7)如何理解危机的定义1、危机的发生有一个量变的过程。

2、危机是指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

而不是指事物稳定运行的状态,说明剧烈的变化是危机的表现。

3、危机是指那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质变,并非所有的质变。

4、危机是从人的角度定义的,危机必须对人造成损害才能称为危机,而对自然界或对动物造成的损害不能称为危机。

8)正确看待危机中的机会1、危机毕竟不是人们愿意发生的事,过分强调机会会使人们忽视对危机的警惕性,疏于对危机的防范。

2、危机中的确存在机会,但这些机会不一定需要通过危机来获得,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来获得这些机会。

3、危机中的机会是付出很大代价才获得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人希望通过危机来获得这些机会。

4、危机中把握机会的难度很大。

5、危机中,人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危机处理,危机中出现的机会容易被忽略掉。

9)危机与风险的区别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事件是否发生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状况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后果或严重程度不确定。

危机传播管理教材(PPT 37张)

危机传播管理教材(PPT 37张)

戴尔“报价门”


2006年8月7日,戴尔中国网站价格出 错,价值8000余元的双核服务器,有 消费者通过自选配置以976.56元的价 格订单成功。戴尔中国网站短短3小 时内收到了3000余份类似订单。 8月10日,订单客户接到戴尔的通知 称,由于报价错误,订单被取消。 戴尔表示将对每位客户提供原价基础 上25%的优惠,但每名客户得到优惠 的台数不超过5台。
权威第三方话语——意见领袖策略 第一,动员意见领袖而不滥用意 见领袖。 第二,优化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 的结构。



(三)解释力。 1、要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持续的 证据。 2、要坚持开放性,让利益相关 者见证、体验危机管理进程。 3、要善于倾听。



(四)道德力。 1、当事主体只有爬回原有的道 德平台,才谈得上危机管理。 2、优先关爱弱者。 3、善待媒体。

危机传播管理



危机管理:含义甚广,应急技术 与工程、公共政策与体制等皆在 其内 危机公关有特定所指,尤重危机 情境下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再造 危机传播管理则包含危机公关和 危机修辞两个流派,后者尤重危 机语境和话语建构


2003年以来的“非典”、吉林石化爆 炸、厦门PX项目事件、无锡太湖蓝藻 污染、2008年春季南方冰雪灾害、 “3•14”拉萨骚乱事件、奥运火炬海 外传递袭扰事件、“5•12”汶川大地 震、“6•28”瓮安群体事件 ……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危 机管理与财富创造同等重要。

(二)媒体以之为重、为先的是 与非关系。报道危机的媒体以查 证真相为己任,谁是谁非?前因 何在?后果如何?战略与战术、 体制与机制、产品与渠道哪里出 了病症?

危机传播管理(第二章)

危机传播管理(第二章)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流派
三、危机公关与危机修辞 对比
(三)在策略选择层面,危机公关强调尽快、全面、双向沟通,着眼长远关系的建立;危机修 辞主张见机行事,允许策略性的模糊表达,可以否认或者拒绝道歉,甚至在特定情况可以隐藏某些真
相,强调组织对外的叙事或论述,而非双向、对等沟通。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流派
二、公共关系与危机公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播的观点"——危机传播管理研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形成 了两个重要的研究路向:危机公关与危机修辞。
自20世纪80年代始,公共关系的观念、原则和策略被大量引渡至危机管理实践,与 之相应,公关理论也成为危机管理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资源之一。这种来自公关理论 和实践的双重影响,可以从学界和业界的日常表达中看出来:人们习惯将“危机管理” 或“危机传播管理”笼统称为“危机公关”。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流派
三、危机公关与危机修辞 对比
总体观之,持修辞观点的危机传播管理研究,其焦点在于危机状态下社会主体的
“语言反应策略”。
(一)在危机管理的基本假设层面,危机公关认为对外沟通良好的组织比沟通不良的组织更能
够承受危机,并将因此相对降低危机损害;危机修辞认为如果组织将符号资源发展为言说策略。在运
第2章
危机管理的流派与危机传播
从组织立场看,当事主体要视自己为一个有生命、有灵魂、有性格的 对话者,而非制度主义、专业主义至上的机构或机器,后者只会让自己丧
失与利益相关者“人格化”相遇的机会。从利益相关者立场看,一切危机
都不仅是利害得失问题,而且是——或首先是——信任、道德、情感、尊 严和价值观问题,这就意味着去人格化的技术性、专业性、程序性应急管

危机传播管理方案

危机传播管理方案
反思与改进
基于总结的经验教训,对危机传播管理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04 危机传播管理工具与技术
危机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危机情境,组织进行危机应对演练,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评估与反馈
对模拟演练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危机应对措施。
社交媒体监控
实时监测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时监测危机相关的信息,及时发现 和应对危机。
社会舆论引导
总结词
社会舆论是危机传播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取科 学的方法进行引导。
详细描述
监测社会舆论动态,及时发现和应对负面舆论;通过权 威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引导社会舆论;运用社交媒体等 新媒体平台,主动发声,扩大正面影响;加强与意见领 袖的沟通合作,借助其影响力引导舆论。
跨部门沟通障碍
要点一
危机传播管理的重要性
维护组织声誉
有效的危机传播管理可以帮助组织维护声誉,避免或减少危机对 组织形象和信誉的负面影响。
降低危机损失
及时、准确的信息传播和沟通可以降低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 影响,有助于组织快速恢复正常运营。
增强组织适应能力
危机传播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 的危机事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某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
案例四
某汽车制造商召回事件
政府危机传播管理案例
案例一
某城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案例二
某地区爆发大规模疫情
案例三
某国家遭遇自然灾害
案例四
某地区政治危机事件
非营利组织危机传播管理案例
案例一
某慈善机构财务丑闻
案例二
某环保组织核心成员离职
案例三
某国际救援组织人道主义危机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例文(5篇)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例文(5篇)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例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危机公关管理工作,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保障企业利益和形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危机公关管理工作,所有员工均应遵守。

第三条危机公关管理工作应以迅速、准确、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为指导。

第四条危机公关管理工作应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有效的配套措施。

第五条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危机应对工作的及时有效性。

第二章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为:预警、预防、应对和后期处理。

第七条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影响,保障企业利益和形象。

第八条危机管理的原则是:快速、准确、果断、主动、积极、专业。

第三章危机预警和预防第九条危机预警是指对可能会导致企业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紧密观察和分析,及时预判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

第十条危机预警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舆情监测、市场调研、行业分析、竞争情报等。

第十一条危机预防是指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有效预防危机的发生。

第十二条危机预防工作应当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第四章危机应对第十三条危机应对是指在危机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合理应对,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

第十四条危机应对工作应当依据事先制定的危机应对预案进行,确保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危机应对工作应当统一指挥,明确责任人,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第五章危机后期处理第十六条危机后期处理是指在危机发生后,通过公关手段和措施,修复企业的形象,恢复社会信任。

第十七条危机后期处理工作应当与危机应对工作相结合,形成整体协调的处理。

第十八条危机后期处理应当及时、公正地向公众提供有关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第六章危机公关管理的组织和责任第十九条本企业应当成立危机公关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危机公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十条危机公关管理机构应由企业高层领导亲自领导,确定并下达相关决策,并协调各有关部门配合工作。

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第一章简介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是指由于社交媒体网络的广泛传播和用户自由表达的特点,导致舆论场迅速形成并对组织、个人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的策略。

第二章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迅速蔓延。

社交媒体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负面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用户。

2)传播范围广泛。

社交媒体网络能够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延伸传播,从而导致舆情场域扩大。

3)用户参与度高。

社交媒体网络用户可以自由表达对某一事件或机构的观点,个人评论的权力大大增强。

4)信息真实性难辨。

社交媒体网络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造假、传谣等不实信息存在。

第三章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在面对媒体网络舆情危机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分析、预警、调控,以尽量减少危机对组织或个人的负面影响。

具体包括:1)建立早期预警机制。

通过监测社交媒体网络上的关键词和指标,及时发现舆情危机的苗头,将其提前纳入危机管理范畴。

2)信息及时回应与澄清。

在舆情危机发生时,组织或个人应通过社交媒体网络适时发布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逐步消除不实信息,澄清事实真相。

3)积极引导舆论。

通过积极参与社交媒体网络的讨论和互动,引导公众关注和讨论与危机相关的正面信息,降低负面舆情对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第四章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社交媒体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是指组织或个人在舆情危机发生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危机应对,最大限度地缓解和化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公开透明。

及时向公众披露有关危机的信息,保持沟通的畅通性,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2)紧急处置。

在危机发生后,组织或个人应立即采取行动,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危机,减少损失。

3)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危机处理,接受舆论监督,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4)危机后评估。

安全保障与危机管理制度

安全保障与危机管理制度

安全保障与危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有效应对各类危机事件,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并具有法律管束力。

第二章安全保障措施第一节普通安全措施1.公司建筑内部和外部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对公司办公区、生产区进行全天候监控,并定期检查维护。

2.公司订立消防安全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并进行定期验收和演练,保证消防器材正常、完好可用。

3.在公司内部设置明显的紧急出口标志,并保持通畅,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4.员工入职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包含但不限于消防知识、紧急逃命措施等,确保员工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第二节信息安全措施1.公司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订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公司对核心系统进行安全防护措施,包含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措施。

3.员工在使用公司计算机设备时,需遵守公司的计算机使用规定,不得非法取得、窜改和泄露公司信息。

4.公司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三节办公设备安全措施1.公司配备安全可靠的办公设备,确保有效运行和数据安全。

2.公司规定员工使用办公设备时应注意保密,不得将机密信息存储在个人设备中。

3.公司设定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4.员工离开办公区时,应将电脑等办公设备关闭或上锁,确保设备的安全。

第四节外部人员管理措施1.公司建立外来人员管理制度,要求全部外来人员必需向前台登记,并佩戴身份证件。

2.外来人员需经过授权,方可进入公司办公区或生产区,并在离开时归还临时身份证。

3.外来人员在公司内部的行为应遵守公司相关规定,不得干扰或损害公司正常运营。

第三章危机管理措施第一节危机防备与应对1.公司建立完善的危机防备机制,定期开展危机情形分析和评估,订立预案并进行演练。

2.员工应具备基本的危机应对本领,公司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使员工掌握应急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也才真正具有可能性。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二、三个共同体——“3C”假设
☞知识回顾: “3F”假设 P33-34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三、危机与共同体的消解
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符号混乱、意义扭曲、利益损害和价值异化引发的共同
?
XXXXXXXXXX、危机与共同体的消解
案例3-2 可口可乐“二噁英”事件 P57
☞评价: 在可口可乐“二噁英”事件中,产品质量问 题引发了一系列危机:一线部门与公司总部的信 息不对称,以及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缺位和 错位,损害了信息共同体;100多位消费者的健康 受到威胁,未中毒者惶恐不安,比利时政府亟须 借事造势,公司与各方从益共同体走向疏离和对 抗;人们开始怀疑公司是否诚实守信、是否尊重 消费者,是否担负社会责任,价值危机已然显现。
所谓利益相关者就是与组织按照有形或无 形的契约,结成特定利益互动机制和共同体关 系的人或人的集合。其中,有形契约包括投资、 纳税、消费、交换、管理等领域形成的明确可 见的利益关系,无形契约包括信用、道德、情 感、信念等方面实际存在却难以物化、量化的 价值关系。
☞引申:利益相关者模型
XXXXXXXXXXXXXXXXXX
体危机,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符号紊乱 (二)意义扭曲 (三)利益冲突 (四)价值异化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三、危机与共同体的消解
案例3-1 巨能钙“双氧水”危机 P56
相关报道: /video/2004-11/23/content_2975826.htm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者
一、危机管理团队的职能
(一)对组织的潜在危机做出预警 (二)确定危机管理的战略与战术 (三)执行危机管理计划 (四)应对计划外危机
(五)培训与演练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者 二、危机管理团队的构成
危机管理团队=领导小组(大脑)+执行小组(肢体)
危机管理团队=组织的领导者+专业公共关系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专家+行政后勤
支持人员+新闻发言人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者
三、危机管理团队的运作模式
明确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危机管理的程序化和制度化,即对何时、何处、由谁做出有关决策的 程序加以制度化,并基于决策成效明确相应责任; 第二个前提是危机管理目标的公共化,即除自身利益取向外,危机管理决策必须符 合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共之善。
?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一、从公众到利益相关者
(三)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的三个特性: 一是合法性,他们对共同权益的占有,支配和影响是正当、直接、合理的; 二是影响力,他们能够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事实上他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高涨, 而承受危机的心理底线却越来越低; 三是紧迫性,他们需要组织对自己的需求给予高度关切和有效回应,否则他们将率 先行动,而他们的主动行动与组织的被动响应恰恰一体两面。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节 博弈、双赢与价值观
一、博弈
具体到危机情境,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在权力 关系上的较量主要在如下四个层面展开: 一是双方对关键资源的占有程度; 二是双方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双方针对特定问题的立场与行动; 四是双方整合力量、形成联盟的可能性。
第三道“分水岭”,即“利益相关者”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企业要尊重和维护 多边契约关系,以实现共同利益为达成自我利益的前提,公众不是抽象的存在,亦非企 业创造效益的对象和工具,而是与企业缔结契约的利益相关者。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一、从公众到利益相关者
(三)利益相关者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一、从公众到利益相关者
(三)利益相关者 从“公众”到“利益相关者”,并
非单纯的概念转换,驱动这一转换的是 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只有当
历史赋予大众“利益相关者”身份时,
他们才能获得对话资格,少数人与多数 人、组织与公众、主体与客体的平等对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三、危机与共同体的消解
案例3-2 可口可乐“二噁英”事件 P57
☞评价: 但可口可乐公司最终力挽狂澜。在沟通层面, 公司善用符号(如发布会现场摆放可乐)和意义 (如公开发表道歉信)策略,确保公开、透明地 处理危机;在利益层面,公司主动赔偿受害者, 报销医疗费,赠送产品,防止危机扩大化;在价 值层面,公司宁可牺牲现实利益而保全品牌核心 价值,承诺一流的公司必将继续提供一流的产品。 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努力,可口可乐公司使自己和 利益相关者握手言欢,重归共同体。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一、从公众到利益相关者
(二)从公众到利益相关者:三道分水岭
第一道“分水岭”,即古典经济学时期的“生产的观点”,企业被理解为制造产品 以赚取利润的社会组织,生产是企业的第一属性; 第二道“分水岭”,是指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时期的“管理的观点”,它强 调企业以最优的管理方式,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属 性;
第3章
危机管理者与危机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概念强调契约和共同体关系,这就颠覆了主体与客体二 元对立,组织支配公众的传统观念。基于共同体观念,组织与利益相关者
是彼此参与和分享、协作和创造的关系。“你”和“我”作为一个整体而
存在,倘若一定要找出清晰的“客体”,那么它一定是“我们”需要共同 面对的问题,而非在“你”、“我”之间指认一个被支配、控制或征服的
☞评价: 在巨能钙“双氧水”危机中,环境的改变— —《河南商报》的挑战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而 最初的危机形态是符号危机——利益相关者对 “双氧水”概念的陌生和对“癌症”概念的恐惧; 随之,意义危机全面展开——巨能钙是否“有毒” 成为争论的焦点;消费者的利益——购买、退货、 赔偿等问题进而浮出水面;巨能公司的价值观亦 遭到质疑——是否尊重消费者的健康和尊严?是 否在欺骗媒体和公众?
对象。
2
?
XXXXXXXXXXXXXXXXXX
本章目录
第1节 第2节
危机管理者 危机利益相关者 博弈、博弈与价值观
第3节
3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者
危机管理必须拥有坚强有力的决策核心和训练有素的执行团队。危 机管理团队的职能与构成、决策机制与权力配置,关乎全局成败。对企业 而言,一个擅长赚钱的团队未必是一个优秀的危机管理团队;政府部门亦 复如是,平素规治严明,运转到位的团队未必适应危机情境下的得失进退; 一些致力于健康、环保、教育、公平正义等高尚事业的社会组织、民间组 织、乃至宗教组织也会遭遇危机,而事业本身的道德和价值优势并不能简 单补偿、替代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危机利益相关者
三、危机与共同体的消解
案例3-1 巨能钙“双氧水”危机 P56
相关报道: /video/2004-11/23/content_2975826.htm
☞评价: 从危机管理角度看,巨能公司通过持续与媒 体、公众沟通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重构了信息共 同体;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还巨能公司以清 白,证实该公司并未伤害消费者权益,因而可能 再造利益共同体;但是,危机毕竟破坏了经销商、 市场终端、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对巨能公司的信 任和信心,甚至摧毁了人们对整个补钙产业的信 念,因此再造价值共同体而非急于重新铺货、上 架才是危机恢复管理的重中之重。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者
三、危机管理团队的运作模式
(一)ICS模式
评价:ICS模式的主要缺点是两级 管理虽有助于调动内部优势资源解决危 机,但很难实现系统外资源的整合。有 鉴于此,ICS模式的主要应用范围是化 解局部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危机事 件。譬如常见的社会突发事件、一般性 自然灾害、中小企业危机、大型企业的 局部危机等。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者
四、危机管理中的权力配置
(二)事中管理的权力配置
中管理是整个危机管理的主体部分,即在危机正式爆发后实施的全面控制。此间, 危机管理的权力配置一般要坚持核心层统一集权、平行部门分权协作原则。 第一,在事中管理阶段,核心层要充分行使指挥权,统一领导危机管理进程; 第二,平行部门之间应实行分工协作的权责机制; 第三,与事前准备阶段一样,事中管理亦应坚持如下两个原则,决策问题的影响等 级越高,越应集中领导;谁离重要信息来源越近,谁就越应获得有效分权。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者
四、危机管理中的权力配置
(三)恢复管理的权力配置 恢复管理是指在危机后期恢复正常秩序和状态的过程。 由于危机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恢复管理阶段的权力配 置亦应结合形势考虑轻重缓急的合理性。
危机中临时拆分、合并或设立的管理机构,要对其进 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那些已经完成任务,达成使命的 机构或团队,宜采取关停并转的办法,终止运作或实现任 务转移;那些仍需持续工作以完成既定目标的机构或团队, 宜调整状态,振奋精神,继续前行;对那些在恢复管理中 出现的新任务,新问题,则应组织专门人员或设立专门机 构应对之。
XXXXXXXXXXXXXX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