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公共经济学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19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2016公共经济学第4章
政治均衡的实现条件: 首先,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真实地披露自已可从公共产 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从而 逃避相应税收的动机; 其次,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 情况,也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给彼此带来的真实边 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的可能。
4.1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集团行为时,传统的政治学总是把集团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而从整体的角度
分析其政治行为与社会行为;当它分析一个国家时,又通常把国家看成代表整个社会 的唯一决策单位,而且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是完全独立于个人利益的。
公共选择的方法论与传统政治学的着眼点完全相反。它视个人为决策的基本单位,
这一点无论对于集团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适用。公共选择的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
4.1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4.1.4 简要的归纳: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
公共选择的规则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4.1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4.1.5 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一个模型
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公共选择: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 的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实际上就是一种集 体选择或公共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背景
•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形成于60年代末 70年代初。 • 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 研究政治问题或集体选择问题。 • 由维克塞尔首创 • 数学家:孔多塞(投票悖论) • 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1986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戈登·塔洛克,丹尼 斯·C·缪勒,查尔斯·罗利,邓肯·布 莱克,肯尼思· 阿罗,阿马蒂亚· 森等。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公共经济学第4章
• 一项提案所要求的赞成率越低,抉择成本就越低;但 与此同时,该提案的代表性就越差,给反对该提案的 人带来外部成本的可能性就越大。最优的多数就是抉 择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最小的那个多数。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6 政治均衡
• Political Equilibrium
• 若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 或多种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 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 均衡。
• 竞选方案设法向符合中间投票者意愿的结果 倾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3.3 公共权力极大化:
政府部门(官员)
• 政府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部门 提供私人物品。
• 追求公共权力极大化→预算规模的极大 化→公共物品供给量过剩→资源浪费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3.4 特殊利益集团:
• 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 信息的难易程度
• 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 分布状况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9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一个模型
• 假定投票者就某种公共物品的产量作出 抉择,该物品平均成本AC既定,税收份 额已公布,每人缴纳同样税收ti =AC/n。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 利益集团总数还是加入利益集团的人数都显 著增加了。有研究表明,90%的美国公民都 与利益集团有关。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过程
• (1)为缺乏信息的选民免费提供信息, 竭力鼓动选民支持自己;
• (2)向政治家或议员们提供他们所缺 乏的专业技术信息,对他们进行游说;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6 政治均衡
• Political Equilibrium
• 若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 或多种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 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 均衡。
• 竞选方案设法向符合中间投票者意愿的结果 倾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3.3 公共权力极大化:
政府部门(官员)
• 政府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部门 提供私人物品。
• 追求公共权力极大化→预算规模的极大 化→公共物品供给量过剩→资源浪费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3.4 特殊利益集团:
• 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 信息的难易程度
• 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 分布状况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9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一个模型
• 假定投票者就某种公共物品的产量作出 抉择,该物品平均成本AC既定,税收份 额已公布,每人缴纳同样税收ti =AC/n。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 利益集团总数还是加入利益集团的人数都显 著增加了。有研究表明,90%的美国公民都 与利益集团有关。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过程
• (1)为缺乏信息的选民免费提供信息, 竭力鼓动选民支持自己;
• (2)向政治家或议员们提供他们所缺 乏的专业技术信息,对他们进行游说;
[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第4章-09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4章 公共选择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一、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1.定义 ——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 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 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2.前提:经济人假设 3.切入点: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
★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 题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票, 隐含的投票交易就会发生。
★ 事例:两个本来不相关的议题——对纺织品 进口限额和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被放在同一项 提案中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隐含的投票交易
★ 每一特殊利益集团是否对组合性的包括一揽 子项目的提案投赞成票,取决于其对这些项 目的相对偏好程度。若获得的效益>遭受的 损失,即可带来正的净效益条件下,投赞成 票,进行隐含的投票交易。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简单多数规则 政治均衡 单峰偏好 多峰偏好 税收份额 中间投票者 配对投票 互投赞成票 投票交易 隐含的投票交易 政治家(政党) 选票极大化 权力极大化 特殊利益集团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政治均衡? 2. 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 3. 举例说明投票决策中的单峰偏好、多峰偏好对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少数人将其个人偏好强加给多数人的 现象,但仍会导致部分人利益受损
“多数人专政”现象 少数人不热心参与 相对容易做出决策 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 无法表达个人对选择的偏好程度 可能存在投票交易
公共经济学
(四)投票悖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4章 公共选择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一、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1.定义 ——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 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 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2.前提:经济人假设 3.切入点: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
★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 题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票, 隐含的投票交易就会发生。
★ 事例:两个本来不相关的议题——对纺织品 进口限额和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被放在同一项 提案中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隐含的投票交易
★ 每一特殊利益集团是否对组合性的包括一揽 子项目的提案投赞成票,取决于其对这些项 目的相对偏好程度。若获得的效益>遭受的 损失,即可带来正的净效益条件下,投赞成 票,进行隐含的投票交易。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简单多数规则 政治均衡 单峰偏好 多峰偏好 税收份额 中间投票者 配对投票 互投赞成票 投票交易 隐含的投票交易 政治家(政党) 选票极大化 权力极大化 特殊利益集团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政治均衡? 2. 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 3. 举例说明投票决策中的单峰偏好、多峰偏好对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少数人将其个人偏好强加给多数人的 现象,但仍会导致部分人利益受损
“多数人专政”现象 少数人不热心参与 相对容易做出决策 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 无法表达个人对选择的偏好程度 可能存在投票交易
公共经济学
(四)投票悖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经济学第4章
税
收
︵
元 ︶
100
MBB
MBC
MC MBA
t
0
1
(b)
保安雇佣个数
19.03.2021
.
无投票交易结果
就焰火燃放和保安雇佣两项提案分别投 票,无投票交易,简单多数规则下的结 果是——既不提供社会娱乐,也不提供 安全保障。
19.03.2021
.
存在投票交易
将两项提案合二为一 A和C双双投赞成票 原不可能单独表决通过的方案,放在一
19.03.2021
.
隐含的投票交易
每一特殊利益集团是否对组合性的包括 一揽子项目的提案投赞成票,取决于其 对这些项目的相对偏好程度。若获得的 效益>遭受的损失,即可带来正的净效 益条件下,投赞成票,进行隐含的投票 交易。
19.03.2021
.
4.3.3 投票交易与效率
事例:三个公民组成的社会就两项提案 投票 安全保障——保安雇用——MC=AC=300元 社会娱乐——焰火燃放——MC=AC=300元
19.03.2021Fra bibliotek.4.2.3 多峰偏好的存在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任何物品或服务的 边际效益都是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多峰偏好同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递减 趋势相矛盾
19.03.2021
.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递减,意 味着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
净 效 益
19.03.2021
.
游戏规则:将除了第i个人以外的其他人的所有“货币选票” 加总。并找出哪一种获胜;在将第i个人的货币 选票加进来,看是否改变前一步结果。如果不 改变,无需纳税。如果改变,则需纳税。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公共选择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是该规则必须保证个人参加政治交换所付出的 “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具有等值性, 即个人对于通过纳税所获得的政治环境已经满 意;
二是在该政治规则的作用下,良好的社会秩序能 够得到保障,即经济方面的繁荣和政治方面的 稳定与平等;
三是规则必须具体化,不能过于笼统。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选民及其代表之间的利益约束关系分为三种情 况:
⑴代表的权利和责任完全分离。
⑵现有的制度规范对代表有着一定的制约作 用。
⑶代表和选民的利益密切相关。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㈢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传统的经济理论,所坚持的研究方法是个人主义的方法 论。即认为,个人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个人的利 己主义本性决定着生产、交换、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 动。与之相比,传统的政治理论则以集体为研究单 位,个人只不过是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行动 的目的和选择行为也都受着集体的制约。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从追求的目标看,政治家分为三类:
第一,纯粹的政治家——仅仅是为了赢得选举 而制定政策。他们完全类同于企业家。政治 家争取选票如同企业家争取利润。
第二,有理想的政治家——他们追求一种政治 信念,受一定道德观左右,他们是为了制订 与实行政策、实现某种理想而去参与政治、 赢得选举,因而在他们的政治纲领中,公共 物品的内容是政治家认为公众应该得到的。
投票经济人的选择行为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 第二,候选方案 第三,选举规则和程序 第四,约束选举人(投票人)的条件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除此之外,直接影响到个人选择行为的另外三个 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信息不完备问题。 第二,公共分担和搭便车问题。 第三,选择结果的强制性。
公共经济学 第三、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2、林达尔均衡条件 (1)每一社会成员都愿准确披漏其MB,不存在隐瞒或 低估从而逃避应负担成本费用的动机。 “偏好难题” 。 (2)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了解其他人的嗜好和收入状 况,甚至清楚掌握任何一公共物品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 的MB,不存在隐瞒个人MB的可能。 “搭便车”问题。
三、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 边际转换率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选择的偏好顺序
第一种选择 投 票 者 A B C 3 1 2
第二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1
第二种选择 2 3 1
燃放 燃放 3次 1次 √ √ √ 2
第三种选择 1 2 3
第一轮 燃放 燃放 配对 1次 2次 投 票 者 A B C 1 √ √ 2 √
第三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公共的悲剧——所有社会成员都免费搭车,则出现公 共的悲剧,社会成员越多越严重。
第三节 偏好难题与公共选择
一、“搭便车”与偏好失真 搭便车(Free rider problem)在经济学上是指一些 人需要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或 需要极少(偏好失真),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 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搭便车)。源于公共物品的非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出于人的利己动机(理性经济人)。 市场机制下造成“巨大需求但无人提供”的畸形 市场——公共物品上的市场失灵! 二、替代市场机制的政治秩序——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含义(书P76) 核心: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2、公共选择的特点: 政治秩序——较为准确和清晰表达公众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公共选择的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从技术上看,该产 品能够实现排他吗? (第二步)
该种产品 消费上是
具有 竞争 性
三、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 边际转换率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选择的偏好顺序
第一种选择 投 票 者 A B C 3 1 2
第二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1
第二种选择 2 3 1
燃放 燃放 3次 1次 √ √ √ 2
第三种选择 1 2 3
第一轮 燃放 燃放 配对 1次 2次 投 票 者 A B C 1 √ √ 2 √
第三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公共的悲剧——所有社会成员都免费搭车,则出现公 共的悲剧,社会成员越多越严重。
第三节 偏好难题与公共选择
一、“搭便车”与偏好失真 搭便车(Free rider problem)在经济学上是指一些 人需要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或 需要极少(偏好失真),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 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搭便车)。源于公共物品的非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出于人的利己动机(理性经济人)。 市场机制下造成“巨大需求但无人提供”的畸形 市场——公共物品上的市场失灵! 二、替代市场机制的政治秩序——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含义(书P76) 核心: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2、公共选择的特点: 政治秩序——较为准确和清晰表达公众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公共选择的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从技术上看,该产 品能够实现排他吗? (第二步)
该种产品 消费上是
具有 竞争 性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三、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定理的提出其实正是经济学家 企图放松阿罗五条条件中的某一条,从 而摆脱投票悖论的一种尝试。 这是由邓肯·布莱克在1958年出版的《委 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他认 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 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 果界满足可传递性的假设。
政策A 个人1 个人2 个人3 合计 70 10 45 125
政策B 15 50 45 110
政策C 15 40 10 65
投票结果是: 投票结果是:
政策A得了125分,是三个方案中的得分最 高的一个,A因此是获胜者,是选择的目标. 这种方案保证了传递性,但有可能出现不 分胜负. 打分投票制不失为解决投票悖论的一种 思路.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政府 的运行机制。公共选择的特点是,它 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学的假设出 发,运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 行为的机制,并探索使政府行为合理 化的途径。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 肯尼思、阿罗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后有美国经 济学家森和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对阿罗 理论的发展,其中布坎男成为公共选择 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坎南、 唐斯、塔洛克与麦肯都认为国家不是神 的创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 误的天赋。国家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 里做出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差别。公 共选择学派的方法就是把经济市场与政 治决策这两个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重新 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第二节 投票悖论以及解决思 路
四、偏好强度
前面的分析是假定一人一票,他将这一票投在 某一个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案上。而在市场上, 消费者可以对自己中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更高的价格这种更高的价格就显示了消费 者的偏好强度。模拟市场机制,我们设计出一 种多数投票程序,叫做“打分投票制”(Paint Voting System),假设每个人都被给予100分,允 许每个人将100分分别打在A,B,C三个不同的方 案上.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1.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 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假说 3. 作为一门交易科学的经济学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1.3 公共选择学派及主要观点
1. 弗吉尼亚学派 2. 罗切斯特学派 3. 芝加哥政治经济学派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2 公共选择中的投票 4.2.1 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决策 4.2.2 选民的偏好显示与公共选择中的投票规则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赵建国 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zhaojg@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 公共选择中的投票 4.3 公共选择中的政治行为分析 4.4 寻租与腐败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1.1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与发展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主要表现在: (1)消费偏好的表达方式不同; (2)参与的程度不同; (3)消费偏好的体系不同; (4)表达偏好的性质不同。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2.2 选民的偏好显示与公共选择中的投票规则
1. 选民的偏好显示 2. 投票规则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选民的偏好显示
(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多峰偏好意味着 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2)选民的偏好显示 偏好是指个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主观 感受。 对公共产品而言,人们显示其偏好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四种: 通过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两种机制; 通过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种方式; 通过进退表达,又称“以足投票”; 通过反叛表达。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
21:47:16
16
公共选择理论有不同的名称,如: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集体选择”(collective choice), “公共选择经济学” ( 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
“新政治经济学” ( new political economy),
21:47:16
18
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有两层含义:
一是集体性。单个人自己的决策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集体决策就不可避免,因而公共选 择就成为必需。 二是规则性。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 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决定规则以使人们的行为协 调起来,因此,人们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 映和满足一般人偏好的规则。
21:47:16
19
二、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
(一)政治市场中的参与者
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是在政治市场上进行的。 政治市场(Political Market)是指人们参与 政治活动时,与其他政治个体和政治组织发生 关系的场所。政治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对象 是公共产品,需求方是投票者(纳税人),供 给方是政治家、官员和利益集团。
一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药品 帕拉巴(Panalba)的故事。帕拉巴是多种抗生 素的混合物,1957年-1970年间在市场上销售, 属于普强公司(Vpjohn Company)的产品。该 产品的疗效较差,病人服用后,有的病情没有 好转,有的还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FDA和 美国国家科学院都表示,帕拉巴在现代药品中 不应有立足之地。但是,对于该药品是否应该 撤市的问题上,FDA和美国医学会持有不同意 见,后者认为应该把决定病人健康的权力交给 医生而不是政府监管机构。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物品理论
2)公共物品的局部均衡
公共 品价 格 P PB PA 0 D E S
DB DA G
市场需求D=DA+DB
均衡产量为OG,均衡价格为OP=OPA+OPB 启示:在公共物品中,有效定价原则是个人价格总和等 于边际成本。显然,这与私人品的有效定价原则不同, 表明公共物品难以靠市场原则来提供。因为每个对公 共物品的评价不一,向每个人要求的公共物品价格应 由个人对公共物品边际价值的评估来确定,不能由市 场来统一定价。在实践中,税制的设计要依据个人收 入的实际情况,坚持有区别征税的原则,兼顾税收的 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4、混合公共物品 1)利益外溢的准公共物品。即这类公共物品所提供的利 益一部分由其所有者享用,或者说,其效益可以定价, 从而可在技术上实现价格排他,使其具有私人物品的 特性。同时,这类物品的另一部分利益可由所有者之 外的人享用,利益不可分割,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 2)拥挤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 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 益的公共物品。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非排他性,但在消费上 具有竞争性。如公共草地,公共湖泊等公共资源。
5、公共物品的判断 如果一种物品既不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又不具有消费的非竞争 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则该种物品是纯粹的私人物品。 如果一种物品既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又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 受益的非排他性,则该种物品是纯粹的公共物品。 混合性公共物品: 利益外溢性准公共物品:某种物品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 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能够排他。 拥挤性公共物品:某种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达到一定 程度具有竞争性,而受益排他成本较低。 公共资源:某种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但 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公共经济学教程PPT第4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四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1页
引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经济学家约 翰穆勒对政府有过这样的论断: •一个仁慈的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涉,政府只要管好国防、司法和 公共事业就行了,政府职能行使所依据的共同理由除了增进普遍的 便利外,不可能再找到其他任何理由,也不可能用任何普遍使用的 准则来限制政府的干预,能限制政府干预的只有这样一条简单而笼 统的准则,即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决不允许政府干 预(Allan J A,2003)。 •那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在对市场经 济进行的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措施又是什 么呢?具体来看,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二是政府参与市场生产, •三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等现象的管制。
第2页
4.1 政府经济职能概述
4.1.1 政府经济职能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斯(1988)在通过对美国政府职能进行梳理,认为政 府可以通过生产、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形式干预市场经济,发 挥其经济职能;Paul A Samuelson(2009)在其专著《经济学》中对政府的经济职 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要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政府的作用至 关重要。政府必须推崇法治,强调合同的有效性,并使其管制有利于竞争和创新。 通过对教育、医疗、交通设施的投资,政府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 作用。但在那些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则必须依靠私人部门。 对那些市场不灵信号明显的领域,政府应当集中精力加以管理; 而对那些政府具有相对劣势的部门,政府则应该放松管制和解除干预,让私人部门 发挥作用。 而如Hendrikus J. Blommestein(1994)和Muthi Samudram(2009)等经济学家均 从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角度进第行3页了探索。
第1页
引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经济学家约 翰穆勒对政府有过这样的论断: •一个仁慈的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涉,政府只要管好国防、司法和 公共事业就行了,政府职能行使所依据的共同理由除了增进普遍的 便利外,不可能再找到其他任何理由,也不可能用任何普遍使用的 准则来限制政府的干预,能限制政府干预的只有这样一条简单而笼 统的准则,即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决不允许政府干 预(Allan J A,2003)。 •那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在对市场经 济进行的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措施又是什 么呢?具体来看,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二是政府参与市场生产, •三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等现象的管制。
第2页
4.1 政府经济职能概述
4.1.1 政府经济职能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斯(1988)在通过对美国政府职能进行梳理,认为政 府可以通过生产、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形式干预市场经济,发 挥其经济职能;Paul A Samuelson(2009)在其专著《经济学》中对政府的经济职 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要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政府的作用至 关重要。政府必须推崇法治,强调合同的有效性,并使其管制有利于竞争和创新。 通过对教育、医疗、交通设施的投资,政府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 作用。但在那些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则必须依靠私人部门。 对那些市场不灵信号明显的领域,政府应当集中精力加以管理; 而对那些政府具有相对劣势的部门,政府则应该放松管制和解除干预,让私人部门 发挥作用。 而如Hendrikus J. Blommestein(1994)和Muthi Samudram(2009)等经济学家均 从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角度进第行3页了探索。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1
2014-8-29
第四章 公共支出结构
27
四、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purchase expenditure) :81%(70%) 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 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 用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transfer payment) :18%(30%) 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
• • • •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二、按费用类别分类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四、国际分类方法
2014-8-29
第四章 公共支出结构
5
二、按费用类别分类
经济建设费主要包括:
基本建设费、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 技术三项费用、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费、 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城市维 护费、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 费等等
第四章 公共支出结构
2014-8-29
第四章 公共支出结构
1
公共财政与财政支出结构
• 从去年国土资源部等中央部委公开了部门 预算,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央直属部门开始 公布其预算收支。成为政治民主进程的一 项重要举措。 • 我们不仅关心政府总体上花了多少钱,更 加关 公共支出结构
2014-8-29
第四章 公共支出结构
8
行政管理费包括:
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 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 外交机关(包括驻外机构)等的各种经费、 业务费、干部培训费。
2014-8-29
第四章 公共支出结构
9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年份
(一)主要项目 增拨企业流动 基本建设支出资金(亿元) 增拨企业流动资金 1998 42.36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科技三项费用 1999 56.41 地质勘探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 纯公共产品,即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特征的产品。
▪ 准公共产品,即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非竞争 性特征的产品,包括公共资源和俱乐部产品两种 类型。公共资源一是具有公共性,即具有向任何 人开放的非排他性;二是有限性,即无限制的向 任何人开放,必然引起拥挤性使用甚至掠夺性开 发。俱乐部产品的供给规模总是受到技术和其他 客观条件的限制。
▪ 纯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应该由政府通过公共 财政支出,组织纯公共产品的生产并向社会提供。 纯公共产品还区分为全国性纯公共产品和地方性 纯公共产品。
▪ (2)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 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准公共产品一般由公共 部门与私人部门联合供给。
▪ 准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A:私人部门生产,政 府购买并供给。
▪ 2. 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
▪ 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不能排除任一消 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因此私人部门不愿意生 产并供给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只能由公共部门生 产与供给。
▪ 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相关。
引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进行公共产品的 供给分析。下图中横坐标Q表示公共产品的数量, 纵坐标P表示公共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假设某一 公共产品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DA,DB分别表 示A、B的需求曲线,则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 线D=DA+DB.当该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为QA时,只 有B愿意缴纳税收;因此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 曲线D在G点出现拐折。
dPC d (C / S )
1 dC
MC dS dS 2 • dS
S
在E点,又有MB
MC,
则:dPB dS
1 2•
dC dS
S
▪ 俱乐部产品的最佳消费者规模:假设(1)俱乐 部会员具有均等的义务与权利;(2)俱乐部会
员为俱乐部产品分摊的成本相等,获得的收益相 等;(3)排除非会员消费俱乐部产品的成本为 零。对任一俱乐部其效用函数为Ui=maxUi (Yi,X,S)X,i=1,…,s
▪ 1762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社会 契约论》中,对人民、国家、政府关系的诠释, 阐述了国家卫护和保障每个人的人身及财富的思 想。
▪ 1740年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一书 中讨论了公共性事务处理中个人的局限性和政府 参与的必要性问题。
▪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 书中,提出了政府提供某些公共物品的观点。
▪ 2. 全球性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 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 (1)全球性公共产品,即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国 家与其他社会组织、所有居民共同享有的公共产 品。
▪ (2)全国性公共产品,即一国范围内所有社会 组织、全体居民可以享用的公共产品。
▪ (3)地方性公共产品,即在某一地理或某一行 政区域内,所有社会组织、全体居民可以享用的 公共产品。
▪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步坎南在《俱乐部的 经济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 论”。
▪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奥尔森在 《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 动的搭便车行为,他指出由于搭便车行为 的存在,理性、自利的个人一般不会为争 取集体利益做贡献。
▪ 1970年德姆赛次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 一文中,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 品。
▪ B:私人部门生产并低价或免费向社会供给, 政府给私人部门以补贴。
▪ C:私人部门生产并按市场价格或政府规制 向社会供给,政府给消费者以补贴。
▪ D:私人部门投资生产,在规定期限内按市 场价格或者政府规制向社会供给,期满后 改为免费提供。
▪ 3. 公共产品的相对性
▪ 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之间的界限 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三者可以相互转 化。
▪
▪ 对于既定数量的公共资源,供给成本C为定 量;PC曲线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个消费者 所引起的消费者的边际分摊成本MC。在 SE点,PB、PC曲线的切线斜率相等,意 味着两条曲线之间的直线距离最大,表示
每增加任一单位消费者的边际拥挤成本等
于每增加任一单位消费者的边际分摊成本, 即MB=MC;在SE点,达到公共资源的最佳 消费者规模。
▪ 其中,Ui----消费者i的消费函数;
▪ Yi----消费者i 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量;
▪ X----俱乐部产品数量;S----俱乐部产品消 费者规模。在消费者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量 Yi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人均收益PB、人 均成本PC、俱乐部产品数量X、俱乐部产 品的消费规模S之间的相关性如下图:
▪ 4.3.2 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
▪ 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 特·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 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 职责。
▪ 4.1.2 公共产品理论的形成
▪ 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潘塔莱奥尼在《公 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 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 1883年奥地利学者萨克斯在《国家经济导 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 格的观点。
▪ 随着消费者规模S的扩大,消费者消费公共资源获得 的效用PB是一条斜率递减的曲线,消费者为公共资源分 摊的人均成本PC是位居第一象限的一条直角双曲线。D 是PB曲线的最高点,在OSD区间,随着消费者规模的增 加,每个消费者分摊的成本减少,因而获得的效用呈递增 趋势;在D点之后,随着消费者规模的增加,公共资源的 边际拥挤成本递增的程度大于单个消费者分摊成本减少的 程度,因而单个消费者的效用呈递减趋势。PB曲线的斜 率MB表示消费者公共资源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者规模 的增加,MB呈递减趋势;MB也表示增加任一单位消费者 的边际拥挤成本。
▪ 1974年科斯在《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中, 以灯塔为例,进行了关于公共产品的和私 人产品搭配提供的经典分析。
4.2 公共产品概念
▪ 4.2.1 定义
▪ 1954年萨缪尔森以非竞争性特征界定公共 产品,指出被称为“公共产品”的物品是 这样一种物品,即“每个人对某种物品的 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 少”。
第4章 公共产品理论
第4章 公共产品理论
4.1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进程 4.2 公共产品概念
4.3 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原理 4.4 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 4.5 公共产品理论评价
4.1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进程
▪ 4.1.1 公共产品理论的萌芽
▪ 1651年英国学者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论 证了国家维护社会和平,抵御外敌侵略的职能。
▪ 布坎南从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 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 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 4.2.2 特征
▪ (1)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消 费的不可分割性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 割为许多能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 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产品属性。
4.3 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原理
▪ 4.3.1 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
▪ 1. 私人产品的需求分析
私人产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只 有拥有私人产品的所有权,才能获得对私人产品 消费的权利。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既定,单 个消费者对某一私人产品的需求量与该产品的价 格负相关,其个人需求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 需求为横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现为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某一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所有该产品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的横 向之和。
▪ 1936年意大利学者马尔科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 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 义务对称性观点。
▪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 理论》、《公共支出理论的图解》两篇论文和 《经济学》一书中界定并不断完善了公共产品概 念。
▪ 4.1.4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
▪ 1956年蒂布特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 建立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 (2)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消费 的非排他性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 品付费,都无法排斥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 品。
▪ (3)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消费 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对任一产品的 消费,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 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边际拥挤成本。
▪ 4.2.3 分类
▪ 2. 公共产品需求分析
▪ (1)纯公共产品需求分析
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 割性特征,一方面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纯公共产品付费, 都不能排除其对该纯公共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单个消费 者对某一纯公共产品的消费量,等于该纯公共产品的全部 数量。单个消费者对某一纯公共产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该消费者的收入及其对该纯公共产品的偏好,表现为单个 消费者愿意为该纯公共产品缴纳的赋税。
▪ 斯蒂格利茨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方 面界定公共产品,认为“公共产品是这样 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他的分享时, 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而要排除任何人对 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的成本。”
▪ 范里安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 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 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量的物品。”
▪ 假设某一纯公共产品只有A和B两个消 费者,DA、DB分别表示A、B的需求曲线; 当该纯公共产品的消费数量为Q*时,A原 意缴纳的税收为PA,B原意缴纳的税收为PB; 该纯公共产品产品的价格为P0=PA+PB, 社会需求曲线D=DA+DB。当该纯公共产品 的需求量为QA时,只有B原意缴纳税收, 因此该纯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D在G点 出现拐折。
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 4.3.3 公共产品的供需均衡分析
▪ 1. 庇古均衡分析
▪ 消费者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正效用,消费 者的社会边际正效用随着公共产品数量的增加而 减少;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价格即纳税额给 消费者带来负效用,消费者的社会边际负效用随 着公共产品数量增加而递增,即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的第四象限中表现为边际效用MU’的负增长。
特征的产品。
▪ 准公共产品,即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非竞争 性特征的产品,包括公共资源和俱乐部产品两种 类型。公共资源一是具有公共性,即具有向任何 人开放的非排他性;二是有限性,即无限制的向 任何人开放,必然引起拥挤性使用甚至掠夺性开 发。俱乐部产品的供给规模总是受到技术和其他 客观条件的限制。
▪ 纯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应该由政府通过公共 财政支出,组织纯公共产品的生产并向社会提供。 纯公共产品还区分为全国性纯公共产品和地方性 纯公共产品。
▪ (2)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 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准公共产品一般由公共 部门与私人部门联合供给。
▪ 准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A:私人部门生产,政 府购买并供给。
▪ 2. 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
▪ 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不能排除任一消 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因此私人部门不愿意生 产并供给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只能由公共部门生 产与供给。
▪ 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相关。
引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进行公共产品的 供给分析。下图中横坐标Q表示公共产品的数量, 纵坐标P表示公共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假设某一 公共产品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DA,DB分别表 示A、B的需求曲线,则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 线D=DA+DB.当该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为QA时,只 有B愿意缴纳税收;因此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 曲线D在G点出现拐折。
dPC d (C / S )
1 dC
MC dS dS 2 • dS
S
在E点,又有MB
MC,
则:dPB dS
1 2•
dC dS
S
▪ 俱乐部产品的最佳消费者规模:假设(1)俱乐 部会员具有均等的义务与权利;(2)俱乐部会
员为俱乐部产品分摊的成本相等,获得的收益相 等;(3)排除非会员消费俱乐部产品的成本为 零。对任一俱乐部其效用函数为Ui=maxUi (Yi,X,S)X,i=1,…,s
▪ 1762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社会 契约论》中,对人民、国家、政府关系的诠释, 阐述了国家卫护和保障每个人的人身及财富的思 想。
▪ 1740年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一书 中讨论了公共性事务处理中个人的局限性和政府 参与的必要性问题。
▪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 书中,提出了政府提供某些公共物品的观点。
▪ 2. 全球性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 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 (1)全球性公共产品,即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国 家与其他社会组织、所有居民共同享有的公共产 品。
▪ (2)全国性公共产品,即一国范围内所有社会 组织、全体居民可以享用的公共产品。
▪ (3)地方性公共产品,即在某一地理或某一行 政区域内,所有社会组织、全体居民可以享用的 公共产品。
▪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步坎南在《俱乐部的 经济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 论”。
▪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奥尔森在 《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 动的搭便车行为,他指出由于搭便车行为 的存在,理性、自利的个人一般不会为争 取集体利益做贡献。
▪ 1970年德姆赛次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 一文中,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 品。
▪ B:私人部门生产并低价或免费向社会供给, 政府给私人部门以补贴。
▪ C:私人部门生产并按市场价格或政府规制 向社会供给,政府给消费者以补贴。
▪ D:私人部门投资生产,在规定期限内按市 场价格或者政府规制向社会供给,期满后 改为免费提供。
▪ 3. 公共产品的相对性
▪ 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之间的界限 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三者可以相互转 化。
▪
▪ 对于既定数量的公共资源,供给成本C为定 量;PC曲线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个消费者 所引起的消费者的边际分摊成本MC。在 SE点,PB、PC曲线的切线斜率相等,意 味着两条曲线之间的直线距离最大,表示
每增加任一单位消费者的边际拥挤成本等
于每增加任一单位消费者的边际分摊成本, 即MB=MC;在SE点,达到公共资源的最佳 消费者规模。
▪ 其中,Ui----消费者i的消费函数;
▪ Yi----消费者i 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量;
▪ X----俱乐部产品数量;S----俱乐部产品消 费者规模。在消费者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量 Yi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人均收益PB、人 均成本PC、俱乐部产品数量X、俱乐部产 品的消费规模S之间的相关性如下图:
▪ 4.3.2 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
▪ 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 特·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 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 职责。
▪ 4.1.2 公共产品理论的形成
▪ 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潘塔莱奥尼在《公 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 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 1883年奥地利学者萨克斯在《国家经济导 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 格的观点。
▪ 随着消费者规模S的扩大,消费者消费公共资源获得 的效用PB是一条斜率递减的曲线,消费者为公共资源分 摊的人均成本PC是位居第一象限的一条直角双曲线。D 是PB曲线的最高点,在OSD区间,随着消费者规模的增 加,每个消费者分摊的成本减少,因而获得的效用呈递增 趋势;在D点之后,随着消费者规模的增加,公共资源的 边际拥挤成本递增的程度大于单个消费者分摊成本减少的 程度,因而单个消费者的效用呈递减趋势。PB曲线的斜 率MB表示消费者公共资源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者规模 的增加,MB呈递减趋势;MB也表示增加任一单位消费者 的边际拥挤成本。
▪ 1974年科斯在《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中, 以灯塔为例,进行了关于公共产品的和私 人产品搭配提供的经典分析。
4.2 公共产品概念
▪ 4.2.1 定义
▪ 1954年萨缪尔森以非竞争性特征界定公共 产品,指出被称为“公共产品”的物品是 这样一种物品,即“每个人对某种物品的 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 少”。
第4章 公共产品理论
第4章 公共产品理论
4.1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进程 4.2 公共产品概念
4.3 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原理 4.4 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 4.5 公共产品理论评价
4.1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进程
▪ 4.1.1 公共产品理论的萌芽
▪ 1651年英国学者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论 证了国家维护社会和平,抵御外敌侵略的职能。
▪ 布坎南从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 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 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 4.2.2 特征
▪ (1)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消 费的不可分割性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 割为许多能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 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产品属性。
4.3 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原理
▪ 4.3.1 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
▪ 1. 私人产品的需求分析
私人产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只 有拥有私人产品的所有权,才能获得对私人产品 消费的权利。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既定,单 个消费者对某一私人产品的需求量与该产品的价 格负相关,其个人需求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 需求为横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现为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某一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所有该产品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的横 向之和。
▪ 1936年意大利学者马尔科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 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 义务对称性观点。
▪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 理论》、《公共支出理论的图解》两篇论文和 《经济学》一书中界定并不断完善了公共产品概 念。
▪ 4.1.4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
▪ 1956年蒂布特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 建立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 (2)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消费 的非排他性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 品付费,都无法排斥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 品。
▪ (3)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消费 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对任一产品的 消费,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 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边际拥挤成本。
▪ 4.2.3 分类
▪ 2. 公共产品需求分析
▪ (1)纯公共产品需求分析
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 割性特征,一方面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纯公共产品付费, 都不能排除其对该纯公共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单个消费 者对某一纯公共产品的消费量,等于该纯公共产品的全部 数量。单个消费者对某一纯公共产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该消费者的收入及其对该纯公共产品的偏好,表现为单个 消费者愿意为该纯公共产品缴纳的赋税。
▪ 斯蒂格利茨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方 面界定公共产品,认为“公共产品是这样 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他的分享时, 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而要排除任何人对 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的成本。”
▪ 范里安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 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 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量的物品。”
▪ 假设某一纯公共产品只有A和B两个消 费者,DA、DB分别表示A、B的需求曲线; 当该纯公共产品的消费数量为Q*时,A原 意缴纳的税收为PA,B原意缴纳的税收为PB; 该纯公共产品产品的价格为P0=PA+PB, 社会需求曲线D=DA+DB。当该纯公共产品 的需求量为QA时,只有B原意缴纳税收, 因此该纯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D在G点 出现拐折。
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 4.3.3 公共产品的供需均衡分析
▪ 1. 庇古均衡分析
▪ 消费者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正效用,消费 者的社会边际正效用随着公共产品数量的增加而 减少;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价格即纳税额给 消费者带来负效用,消费者的社会边际负效用随 着公共产品数量增加而递增,即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的第四象限中表现为边际效用MU’的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