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 姚文放

文学理论 姚文放

第 第 七 八 章 章 文 学 作 品 论 文 学 语 言 论
第 九 章 文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鉴 赏 论
第 十 章 文 学 批 评 论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
学科分类有三个层次: • 一是从人类知识体系的总体构成来区分,可 分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 二是从具体的学科科目来区分,有哲学、美 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 文艺学也是并列其中的学科之一; • 三是从同一学科中不同的专业性质来区分, 例如文艺学可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 学史三个分支。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 第二节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 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 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 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 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 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
四、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
1、文学能够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积极的、进步的文学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 展,而消极的、倒退的文学则对社会发展和经济 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文学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常通过 政治的中间环节。 3、文学也常常对其他意识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学也影响哲学、道德、宗教等,也能极其深刻 地改变哲学、道德、宗教等的状况。
西方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五节 课件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五节 课件

2.戏剧情境:孕育和表现戏剧冲突的情节和境况。
狄德罗《关于〈私生子〉的谈话》:现在,作为作品基础的应该是 人物的社会地位、其义务、其顺境与逆境等。依我看,这个源泉比 人物性格更丰富、更广阔,用处更大。 戏剧情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 发生影响的事件的具体情况和人物关系。 戏剧情境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性格;情境又是导致戏剧冲 突 爆发和发展的条件和契机。
越剧四大名旦 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 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戚雅仙 《梁祝》《追鱼》《红楼梦》《碧玉簪》《玉簪记》
豫剧: 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七品芝麻官》
评剧 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 新凤霞、赵丽蓉 《花为媒》《秦香莲》《刘巧儿》《杨三姐告状》
3.表演
齐如山《中国剧之组织》《国剧艺术汇考》 周贻白《中国剧场史》《中国戏剧史长编》 董每戡《五大名剧论》《西洋戏剧简史》《中国戏剧简史》
(4)中西戏剧的比较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 梅兰芳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即戏剧表演中的体验派。这个“体系”是在 总结现实主义戏剧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 讲体验,要求演员进入角色,与角色合而为一。 ◆ “第四面墙”,演员跟观众完全分隔,核心是“真”,要跟生活一样。 布莱希特体系即戏剧表演中的表现派。 ◆ 讲表现,演员与角色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要有意保持距离。 “间离化”理论。 ◆ 推倒“第四面墙”
2.声律 吴梅(1884—1939),江苏长洲 (今苏州)人。曾执教于东吴大学、北 京大学、东南大学等。 《顾曲麈谈》《曲学通论》《词学 通论》《南北词简谱》等专著,在前人 研究成果和自己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全 面系统地论述了制、谱、唱、演的艺术 规律。曲史研究方面,《中国戏曲概论》 (1926年)是中国戏曲史最重要的著作 之一。 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11章
+ (三)文学文本层面
文学文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 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
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第二、文学形象系统: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第11章
4.叠字
叠字是单音节词重叠造成的,从语音情况来说,叠字也属于 叠音现象。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天净沙·即事四曲》 (乔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 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第11章
+ 3.叠音
是由两音相叠的单纯词造成的语音状况,古典诗往往喜欢 使用叠音词。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 专用概念层次: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 阅读的语言系统。
+ 文学作品则是指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 一般术语上无差别:“这篇作品写得不错”。
第11章
+ (一)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 1.言意两层面说
——《周易·系辞》 ——《庄子·外物》 + “言”的目的是要表达“意”,如果拘泥于“言”,就无法“得 意”。“言”在这里只起到暗示的作用。
第11章
第11章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一节 课件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一节 课件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关帝诗竹碑 不谢东君意, 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学生E打电话给爷爷F:5555老师说这几天要照常上课。
爷爷F打电话给秘书B:还是去北京吧,你准备一下。
3.文学文本的特点: (1)相对的独立性。 (2)语言实体、符号体系。 (3)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体。
4.文学文本结构层次的划分 黑格尔《美学》: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 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a 语词声音和语音构成以及一个更高级的现象的层次 b 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 c 图式化外观层次 d 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中国文论:言——象——意
5.语言层 (1)构成:语音、语义 (2)地位:文学文本的第一个层面,构筑文学形象的条件。 (3)作用:传达审美信息、塑造文学形象、显示独特的言语风格。 ◆ 语音:音韵、旋律、节奏
《吕氏春秋》:禹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 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一章 第二节 文学的形象性 三、文学形象的特点 4周 9月23日 1组 第三节 语言的艺术 二、审美和言意矛盾 三、语言艺术的特点
8周
10月21日 2组
第二章 第一节文学文本 一、文学文本的含义和结构 9周 10月28日3组 第二节 诗歌 三、诗的意象和意境 12周11月18日 4组 第三节 散文 13周11月25日 5组 第四节 小说 一、小说与叙事 14周12月2日 6组 二、故事和人物 15周12月9日 7组 第五节 剧本 二、戏剧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 三、戏剧语言17周12月23日8组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 郑板桥 • 《题画》: • 眼中之竹 • 胸中之竹 • 手中之竹
(四)摹仿说
• 西方传统文艺理论,一般以摹仿说 为中心。 • 在亚里斯多德之前,摹仿说带有更 直接地摹仿自然的性质。
•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 •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 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 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 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 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 相。
• (一)感物说
• 这种观点滥觞于《礼 记· 乐记》关于乐的论 述。 • 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 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 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 彼此整合的过程。
• 这种感物说的主旨在于强调在文学创作过 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 重要性。 • 但“外物”并不仅仅限于自然景物。社会 生活中的诸种事件也同样可以成为激起创 作欲望的契机。应该看到“不平则鸣”与 “触景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 这种观点主要是就抒情作品,特别是诗歌 而言的,但如果做宽泛理解,则“有感而 发”亦是一切文学创作之通则。
告诫:
• 任何对于创作活动的 研究都是间接的,想 要解开创作之谜,就 必须谨慎地处理材料, 尊重对象的复杂性, 切不可妄下断语。
二、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 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 • • • • • • • • (一)感物说 (二)养气说 (三)摹心说 (四)摹仿说 (五)“镜子”说 (六)柏拉图的“迷狂”说 (七)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创作论 (八)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创作论 (九)格式塔心理学创作论
•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 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 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 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 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 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 术,谋篇之大端也。

文学概论--文学的性质和特征 ppt课件

文学概论--文学的性质和特征  ppt课件

有些文学家往往否定作品的认识因素: 凌宇问:《边城》、《黔小景》、《贵生》 等篇是否含有人生莫测的命定论倾向?(或 “一个胆小而知足且善逃避现实者最大的成 就。”) 沈从文答:我没有那么高深寓意,只有一 个目的,就是企图从试探中完成一个作品, 我最担心的是批评家从我习作中找寻“人生 观”或“世界观”。
ppt课件 19
2、文学也常常因受到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 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总体性质和发展态势, 从而表现出并不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迁相同步的相 对独立性。 文学与哲学关系: 苏东坡 ★“儒释道”哲学观(儒家的入世正统,佛家的 “传达佛理,表现悟境”,道教的“外无可欲之境, 内无能欲之心”) ★通脱无碍的姿态和积极乐观的信念 ★ “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 渐熟,乃造平淡。” ——“旷淡、超逸、灵动、 缥缈”文风
ppt课件 20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ppt课件 21
3、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并不会随着它由以 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亡,而常常 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变 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构成了以 后文学发展的一种前提和基础。 1)传统的主题、题材和审美经验 。 2)某种文学形式 。
30
2) 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表现方式 ) a.文学的直接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即指文学是以形象或审美形象这一 形态存在的。文学形象是艺术形象的独特形态之一。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教材P61香菱学诗)
ppt课件
31
b.文学的理性,即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活 动必然依赖于理性思索,是一种复杂的理性 活动; 具体表现为: ★创作和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理性 的抽象思维,素材的选择、人物的设置、预 测读者和批评界反应等都掺杂在作者的理性 思考过程中; ★在艺术作品的感性形象中蕴含着理性意味。 作品的内容,情感与理性交融的情态。

文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文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 两种不同的作者 ➢ “跨话语的作者” ➢ “作为话语实践拓荒者的作者”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 3、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 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
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 作品与现实的差异
➢ 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 层的意蕴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 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 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 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 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 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 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活或社会现实。
❖ 世界的含义
➢ 主观世界 ➢ 客观世界 ➢ 社会世界 ➢ 超验世界
❖ 艺术模仿论
➢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 中西模仿论传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白居易、
梁启超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 时政。作者自称该书 是“使世人烦恼而不 是供他们消遣”
➢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 儿童文学作品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文学概论 课件

文学概论 课件
文学概论 课件
目 录
• 文学概述 • 文学作品的内容 • 文学作品的形式 • 文学创作 • 文学鉴赏与批评 • 文学与社会文化
01
CATALOGUE
文学概述
文学的定义
01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 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 。
02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 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
审美体验的提供
文学通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为读者 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欣赏 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02
CATALOGUE
文学作品的内容
主题
1 2 3
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是作 品价值的体现。
主题的来源
主题通常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 的观察和思考,也可能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促进思想交流
文学作品通过展现人类情感和思想,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 交流,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社会意识。
激发创新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未知世界和人类潜能,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创新 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文化思潮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文学主题也随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问题。
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文学鉴赏可以为文学批评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感受,另一 方面,文学批评也可以为文学鉴赏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文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文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价值把握以感性创作主体 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 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文学创造中 主客体的双 向运动
客体的”主体化 “
主体的”客体化 “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主 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 有关信息。
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 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 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但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 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精神生产本身都有自己 的历史继承性,都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 发展的;同时,它又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深受这 种条件的影响,这样, 精神生产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 道路”。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正是由于 这一特征,精神生产才显得更富于创造性和个性。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以文学与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 的真实本质,它通过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 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 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感受、评价,力求 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 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 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文学创作是人对世界的审美 掌握,文学产品正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 识的物化状态。

文学概论-至四章PPT课件

文学概论-至四章PPT课件

诗歌
总结词
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要特点的文学体裁,通过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意象来表达 情感和思想。
详细描述
诗歌可以是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批判。诗歌在文学史上源远流长,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散文
总结词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不受韵律和形式的限制, 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为主要目的。
文学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文学作品将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人性和 生态保护等议题,发挥其社会责任和使命。
03
文学的类型
小说
总结词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详细描述
小说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 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百态。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文学创作的主要 形式之一。
文学概论-至四章ppt课件
• 文学的本质 •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 文学的类型 • 文学的阅读与欣赏
01
文学பைடு நூலகம்本质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功能
文学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 形式,通过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思 想,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
文学具有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 功能,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 人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
02
文学起源于宗教、神话和民间故事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通过神话、民间故事等形式,传递着对世界的
理解和价值观,这些形式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重要源头。
03
文学起源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学逐渐成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文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三节 课件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三节 课件

互文性 克里斯蒂娃:互文性表示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一个符号 系统之间的互换;按照这种方式,一词多义现象也能被看成符号 多价性,即依附于不同的符号系统的结构。 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王士朋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2.语言的文化意义 (1)语言观念的历史演变 什么是语言? 工具论语言观:语言是工具。
列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斯大林: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 达到互相了解。
文化语言观: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卡西尔《人论》:人是符号的动物。 拉曼·塞尔登:意识到语言是建构性(constructed)的而非传达 思想的工具,这是现代批评的特点。
(3)语言的先在性影响了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 和思想的形成。 禅宗: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俱非活路。 鲁迅:《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 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 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 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 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2)审美体验、感悟、情感等等,难以言说或言说不尽。 庄子: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概论课件
认识价值: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社会生活场景等手法,反映时代风貌、社会变迁 和人生百态,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
教育价值:文学作品通过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手段,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引导和文化 传承,培养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娱乐价值:文学作品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读者 并带给读者娱乐和放松的感受。
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
起源:古代神话、传说 早期文学形式:诗歌、歌谣 文学发展:《诗经》、《楚辞》等 古代文学特点:注重韵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背景:中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 宗教的变化
中世纪文学
特点:宗教色彩浓厚,世俗文学逐 渐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作品:《神曲》、《骑士传奇》
代表作家:鲁 迅、郭沫若、 茅盾、巴金、 老舍等,他们 的作品对中国 现代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文学特点:现 当代文学具有 跨时代的意义, 作品内容丰富 多样,形式新 颖,具有强烈 的时代感和批
判精神
文学创作的过程
构思与灵感
文学创作前的思 考与酝酿
灵感的来源与获 取
创作过程中的思 维活动
构思与灵感在文 学创作中的重要 性
文学的影响与启迪
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
启示人生,引导价值观塑造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文学与音乐
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 文学与音乐的相互影响 音乐与文学的异同点
文学与绘画
两者关系: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
表现形式:绘画 通过色彩、线条 等视觉元素呈现, 文学通过语言、 文字等手段表达

文学概论第二章 PPT

文学概论第二章 PPT

费尔巴哈 Feuerbach Ludwig 1804—1872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 文学活动论 ▪ 文学反映论 ▪ 艺术生产论 ▪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 艺术交往论
文学活动论
▪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人 的一种活动,建立“文学活 动论”
▪ 马克思区分了人的生活活动 与动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 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 是这种生命活动。”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
▪ 卢卡契 ▪ 葛兰西 ▪ 本雅明 ▪ 阿多诺
卢卡契
▪ 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审美
反映论;艺术发生于劳动与巫 术统一论;情感与认识世界统 一论
卢卡契 Georg Lukacs 1885—1971
葛兰西
▪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 家
作家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观念,而是 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他 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才是生产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内 涵
▪ 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 才是艺术生产。
▪ 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第二章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
▪ 文艺学的三分法
文学史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 文学史 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 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 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 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概论 (415页) 课件

☆文学概论 (415页) 课件

5﹒发展论: 为了回答怎样推动和发展文学事业的问题,从社会生活
作为外力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一步一步推动文学 事业向前发展,即从文学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这一角度 来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四 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一)目的 从最终的目的而言就是为了提高文学接受者的审美鉴赏
理,分析一个作品、一个作家或者一个民族、一个时 代的文学现象,概括的是文学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规律。 而文学概论在文学创作和欣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 究所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概括的则是所有作品、作 家、民族和时代都适用的普遍规律。
特点
3.作为一种立足并指导文学实践,即“直接面对”文学 实践的纯理论,它具有现实感强烈的特点。
马克思批评他的《冯•济金根》中的主人公,“你的济金根——顺便说 一句,他也被描写得太抽象了——也是多么苦于不以他的一切个人打 算为转移的冲突”。 文学
本体 论
(二)作家对生活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心灵化
列宁曾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
世界。”因此文学尽管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家在反映
1﹒本体论: 为了回答什么是文学、哪些属于文学的问题,也就是从
社会生活被反映在文学之中,如何规定文学的本质和形 态之一角度,即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研究文学 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 2﹒功用论: 为了回答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问题,也就是从社会生活需 要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即要阐明 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 用。
对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即要透过现象而把握到本质。《三
国演义》中的周瑜,实际年龄比诸葛亮大,但为了艺术效果,则作品中让
其比诸葛亮小,以符合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一般经验,即老年人大都老成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我们将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十章,即: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 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 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5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 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4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 决定的,文学理论也不例外,它以文学作为研究对 象。
2、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 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 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 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简洁 地表述为: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 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7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
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
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


世界
↑↓
作品
↑↓
↑↓
作家 →
读者

8
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
(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一关系要求文学理论必须研究这样一些问题:文 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何种位置,这一位置使得 文学具有哪些特殊的规定性;文学如何将现实生活 转化为审美对象,文学在将现实生活转化为审美对 象时表现出哪些审美特性;文学如何对现实生活发 挥功能,文学对现实生活的诸种功能存在着何种关 系;文学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文学在发生、发展 中与现实生活又发生哪些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构 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16
思考题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
15
第五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哲学意义上的方法概念,是指研究主体在把 握对象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工具、途径 的总和。文学理论也有自己的方法体系,也 有自己的方法论。 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 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 方法的层面。其中专业方法有经验方法、社 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比 较文学方法等几种。
内容构成、理论范围。 3、理解和熟练掌握文学、文艺学、文学理论
三个概念。 4、初步掌握并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
3
二、教学方法 本章学习以对基本概念的识记、理解为主; 同时要善于将文学理论的基本方法运用到自 己的学习过程中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 第五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三是从同一学科中不同的专业性质去区分,已如上述,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14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通常 被划归于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美学、社 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既保持 密切的联系,又存在重大的区别,它需要 在它与这些学科的交会与分疏、趋同与趋 异之中圈定属于自己的领地。
11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一关系要求文学理论必须研究这样一些
问题: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如何,文学鉴赏 条件和过程如何,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如何, 怎样看待文学鉴赏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文 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如何,文学批评的标准如 何,文学批评有哪些类型、模式和文体,批评 主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等等。这些问题又构 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9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一关系要求文学理论必须研究这样一些问
题:作家必须具备何种整体素质,文学创作包括 哪些过程,文学创作采用何种思维方式,其审美 心理机制如何;文学创作的风格、流派和思潮如 何形成,它们具有何种意义,具有哪些表现,等 等。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10
13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必须从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之中去圈定。按照通常的惯例,学科分类有三个层次:
一是从人类知识体系的总体构成去区分,可分为人文学 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二是从具体的学科科目去区分,有哲学、美学、社会学、 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文艺学也是并列其中的学科之 一;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一关系要求文学理论必须研究这样一些问 题:文学作品的内容如何,形式如何,内 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文学作品有哪些体 裁和类别;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如 何,文学语言作为艺术符号有哪些特质, 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如何, 文学语言有哪些审美特征,等等。这些问 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文学概论》 多媒体课件
1

绪论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 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

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 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 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阅读绪论部分的四节内容。 2、初步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归属、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
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 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 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 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 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 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 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 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 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