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计原理课设

合集下载

船舶设计原理教学设计 (2)

船舶设计原理教学设计 (2)

船舶设计原理教学设计1. 前言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在进行船舶设计工作前,需要先掌握船舶设计原理,了解船舶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船舶设计原理的教学设计是船舶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船舶设计原理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2. 教学目标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船舶的基本结构、航行性能和各种主要设备的布置原理。

2.熟悉船体形状、水线和横剖面上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

3.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动分离和水动力特性的现象和规律。

4.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船体水动力学问题。

3. 教学内容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船舶结构:介绍船艏、船尾、甲板、舱壁、龙骨、船底等船体结构。

2.船舶航行性能:介绍船舶的航速、航程和船舶稳性。

3.船舶设备:介绍船舶的主机、推进器、舵机、泵等主要设备。

4.船体流体力学:介绍船体的阻力、舵效、波浪和水面冲击等水动力学基础知识。

5.船体水动力学:介绍船体的流场分析,船体波浪分析和水动力分析。

4. 教学方法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包括:1.授课法:在讲授船舶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使学生了解到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2.讨论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加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3.实验法:通过个别或小组实验,使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案例法:通过案例研究,将课堂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船舶设计原理教学评价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和应用。

2.课堂讲解:设立课堂讲解环节,要求学生准备相关材料,进行展示和解说。

3.实验测试:对学生进行实验测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

华科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华科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华科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浮力、稳性、阻力等关键概念;2. 学习船舶结构、材料及动力系统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3. 掌握船舶设计流程和规范,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初步的船舶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船舶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能在设计项目中发挥个人特长;3. 培养学生运用船舶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舶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船舶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意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华科船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船舶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但对船舶设计实践尚缺乏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船舶设计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船舶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浮力、稳性、阻力的概念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讲解船舶的排水量、船体形状、船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船舶设计基本原理2. 船舶结构、材料及动力系统:介绍船舶的构造、主要材料及动力系统的类型和选型原则;分析不同结构、材料和动力系统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船舶结构与材料和第三章 船舶动力系统3. 船舶设计流程与规范:讲解船舶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规范以及相关法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规范进行船舶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船舶设计流程与规范4. 船舶设计软件应用:教授船舶设计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CAD、CAE 等;指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船舶设计实践。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船舶工程专业也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船舶设计原理也是其中极为关键的部分。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本文将以船舶设计原理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1.理解船舶设计原理和基本概念;2.掌握船舶设计方法和流程;3.熟悉船舶结构和材料;4.能够自主设计和优化船舶结构。

三、课程设计内容1. 船舶设计原理基础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设计的基础,包括船体的水动力、气动力、结构设计原理、船舶性能分析、计算方法等方面。

本章将介绍船舶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船舶设计方法和流程船舶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规格制定、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等环节。

本章将介绍船舶各设计阶段的方法和流程,以及船舶设计中的风浪、平稳性、操纵性、装备、发动机、承载等相关设计要点。

3. 船舶结构和材料船舶的主要结构包括船体、底部、船首、船尾、设备舱和船舱等。

本章将介绍船舶的主要结构和材料,并讲解材料力学知识和应力应变分析。

4. 船舶优化设计船舶设计中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与船舶性能、载货能力等关系密切,还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等方面相关。

本章将介绍船舶设计中的优化问题,并帮助学生掌握优化设计方法。

四、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从网上或书本上查找一些船型的基本数据和设计参数;2.学生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应用;3.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艘满足基本要求的船舶。

五、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学习了船舶设计原理,掌握了船舶结构和材料的基本知识,也了解了船舶设计中的流程和方法,并且通过自己的设计经历,体会到了设计的复杂性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20000T近海散货船设计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20000T近海散货船设计

20000T近海散货船设计设计任务书本船为钢质、单甲板、艉机型国内航行海上散货船。

常年航行于沿海航线,属近海航区;主要用于干散货运输。

本船设计载重量20000t,积载因素经调研确定。

按“CCS”有关规范入级、设计和建造。

并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有关国内航行海船的相关要求。

满载试航速度不低于11 kn,续航力5000 n mile。

第一部分主尺度的确定主要内容:1.根据有关经验公式及图表资料初步确定船舶主尺度2.通过重力与浮力平衡来调整船舶主尺度3.主要性能的估算4.货舱舱容的初步校核1.初步确定船舶主尺度船舶主尺度主要是指船长L(一般是指垂线间长L pp)、型宽B、型深D和设计吃水d,通常把方形系数及主尺度比参数也归为主尺度范围。

1.1 船长L由统计公式(5.3.2)散货船(10000t<DW<100000t)L pp=8.545DW0.2918 得 L=154m1.2 船宽B和吃水d由统计公式(5.3.17)和(5.3.18)散货船(D W>10000t)B=0.0734L1.137d=0.0441L1.051得B=22.5m d=8.9m1.3 型深D参考常规货船尺度比参数关系图,取d/D=(0.7-0.8)得D=12.51,取D=12m。

1.4 方形系数CB由统计公式(5.3.29)散货船C B=1.0911L-0.1702B0.1587d0.0612V s-0.0317得C B=0.8031.5基本干舷的校核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干舷一方面可以保证有一定的浮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甲板上浪。

如果干舷太小,航行中甲板容易上浪,从而造成的后果是船舶的重量增加,重心升高,初稳性降低,并可能冲坏甲板上的某些设备,也影响船员作业和人身安全。

干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船的储备浮力,如果甲板上浪来不及排掉,或者船体开口的封闭设施被破坏而导致海水灌入船体,此时如储备浮力不足,就容易下沉,所以发生沉没或倾覆,所以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干舷很重要。

船舶设计原理-第五章-方案构思与主尺度选择课件

船舶设计原理-第五章-方案构思与主尺度选择课件
➢散货船一般都为单甲板(仅有一层连续露天甲板)。大型散货船大多仅设 甲板室,无首楼和尾楼,也有些仅设首楼,无尾楼;中小型船一般都设有首 楼,并根据需要也有设置尾楼。驾驶室以及船员生活舱室等都设置在船尾。 甲板室的层数和高度根据所需的布置地位以及驾驶盲区的要求确定。
5
第五章 方案构思与主尺度选择 5.1 总体设计方案构思
➢集装箱船由于重心很高,为解决稳性问题,满载情况也常需要用压载 水来降低重心高度,所以双层底舱几乎全部用作压载水舱。此外,首 尾尖舱、两舷双壳体内一般也用作压载水舱。为了平衡装卸集装箱时 的横倾,两舷边舱中的左右一对压载水舱通常各装50%压载水,用作 调整横倾。集装箱船在装卸舱内集装箱时横倾不能超过5°,以免集装 箱被导轨卡住。
➢集装箱船的货舱形状由于大开口的要求,绝大多数采用双壳体结构。 为了提高甲板大开口船的抗弯、抗扭强度,双壳体的上部都设有平台, 形成箱形抗扭结构。由于货舱盖上要堆装多层集装箱(一般在4层以上) ,所以舱盖要有足够的强度。吊装式舱口盖因每块盖板的重量要控制 在起货设备的起吊能力范围内,所以舱盖的大小、布置和支撑形式与 货舱的设计也有密切关系。
7
第五章 方案构思与主尺度选择
船舶设计原理
5.1 总体设计方案构思 集装箱船布置特征:
➢集装箱船的上层建筑具有长度短,层数多的特点。长度短是为了节省 甲板面积;层数多是驾驶室高度的需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驾驶盲区的 问题。 IMO规定集装箱船驾驶盲区不应大于2倍船长,过巴拿马运河时 盲区另有规定。
➢大中型集装箱船通常不设起货设备。小型集装箱船为适应小型港口的 需要,常设置甲板起重机。为了减少设置起重机对集装箱布置的影响, 有些船将起重机布置在舷侧。
6
第五章 方案构思与主尺度选择 5.1 总体设计方案构思

船舶和海洋工程课程设计

船舶和海洋工程课程设计

船舶和海洋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原理,培养学生对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1.了解船舶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功能;2.掌握船舶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3.了解海洋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4.掌握海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5.能够运用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6.具备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基本设计能力;7.能够分析评价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负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原理。

1.船舶基本类型、结构和功能;2.船舶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3.海洋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4.海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5.船舶基本类型、结构和功能:介绍船舶的分类、主要结构和功能,如客船、货船、渔船等;6.船舶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讲解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过程和建造技术,如船体结构设计、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等;7.海洋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介绍海洋工程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如海洋石油工程、海洋渔业工程等;8.海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讲解海洋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过程和施工技术,如海洋石油平台的建造、海底管道的铺设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的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船舶和海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船舶和海洋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提供船舶和海洋工程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船舶设计原理_06_船舶总布置设计_0612_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

船舶设计原理_06_船舶总布置设计_0612_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

116.12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第六章船舶总布置设计6.12 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五个一是,锚泊设备概述二是,系泊设备概述三是,舾装数四是,锚泊设备的布置五是,系泊设备的布置6.12 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一、锚泊设备概述锚泊又称抛锚系留,是船舶的一种停泊方式。

根据船舶使用要求,锚泊设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航行锚泊设备,大多数船舶均配备,需按船级社规范进行配置。

●定位锚泊设备,常用于起重船、打捞船、潜水作业船、各种非自航挖泥船、钻探船等需要定位作业的船舶●深海系留锚泊设备,常用于海洋调查船、海洋测量船等需要在深水进行系留作业的船舶。

6.12 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一、锚泊设备概述航行锚泊设备又称为临时锚泊设备,供船舶在锚地、港口或遮敝水域内等待泊位或潮水时临时停泊之用。

因此,航行锚泊设备并非设计成供船舶在恶劣天气中处于完全开敞的远离海岸的水域中,或在行进或漂移中系住船舶之用。

在上述条件下,船舶特别是大型船舶上锚泊设备所承受的巨大负荷,会使得设备的某些部件损坏甚至丢失。

6.12 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一、锚泊设备概述定位锚泊设备和深海系留锚泊设备是在作业时需要控制船位,需要根据作业水域水深和环境条件配备的专用锚泊设备。

定位锚泊设备和深海系留锚泊设备需要根据计算得到的风、海流及波浪等环境力的大小来进行设计,本节课程不再展开介绍,详情可参考相关的文献和设计手册。

对于民用运输船舶,主要考虑的是航行锚泊设备。

在设计中,航行锚泊设备的选择与布置需要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

一、锚泊设备概述6.12 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按在船上所处的位置,锚泊设备又可分为首部锚泊设备和尾部锚泊设备。

民用运输船舶一般不设尾部锚泊设备。

锚泊设备一般是由锚、锚链、锚链筒、掣链器、起锚机、锚链管、锚链舱和弃锚器等几部分组成。

1—锚2—锚链3—锚链筒4—导链滚轮5—掣链器6—锚机7—锚链管8—锚链舱9—弃锚器一、锚泊设备概述6.12 锚泊和系泊设备的布置其中,锚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并非十分严格。

《船舶原理》教案首页

《船舶原理》教案首页

《船舶原理》教案首页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船舶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船舶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船舶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船舶设计和制造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船舶的发展历程、分类、主要参数和性能,掌握船舶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了解船舶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船舶的基本概念、船舶的分类与主要参数、船舶的结构与强度、船舶的稳定性、船舶的推进与操纵、船舶的电气设备、船舶的建造工艺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船舶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船舶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船舶原理。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船舶模型实验,观察船舶的性能和稳定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章节安排2-4个课时。

3. 实践环节:安排2个课时进行船舶模型实验。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船舶原理》,作者:,出版社:船舶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船舶模型实验设备,用于实践教学。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船舶行业资讯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船舶的发展历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船舶原理的课程内容。

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船舶的基本概念、分类与主要参数。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船舶事故案例,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加深对船舶原理的理解。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船舶设计和建造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班级:船舶0802姓名:张坤学号:2008710272011 11 26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确定设计参数由母型船的船体参数,按照设计要求选取变化量,得到设计船的船体参数: 母型船设计船设计船相对母型船变化量垂线间27 -0.02长27.5总长29.46型宽 5.2 5.3 0.01最大吃2.5 0.01水 2.5设计吃1.36 0.01水 1.35方形系数0.45菱形系0.589 -0.02数0.598设计吃水下的浮心的-0.57 0.01 前移纵向位置-0.576二从母型船型值表得到邦戎曲线Array三从母型船邦戎曲线得到母型船横剖面面积曲线四将母型船横剖面面积曲线无因次化如将宽度方向的数值除以B/2,将长度方向的数值除以Lpp/2。

无因次化的母型船的横剖面面积曲如下:五 根据母型船确定设计船的主要要素六 用“1-Cp ”法得到设计船的横剖面面积曲线母型船的前体棱形系数 0pf C =0.598+2.25*(-0.576/27.50)=0.551 母型船的后体棱形系数 0pa C =0.598-2.25*(-0.576/27.50)=0.645 设计船的前体棱形系数 Cpf=0.589+2.25*(-0.57/27.0)=0.54142 设计船的后体棱形系数 Cpa=0.589-2.25*(-0.57/27.0)=0.63663面积曲线前后体棱形系数变化量 dCpf=Cpf-0pf C =0.54142-0.5472=-0.00577 dCpa=Cpa-0pa C =0.63663-0.6481=-0.01146 前体应当移动距离 dx= dCpf(1-x)/(1-0pf C ) 后体应当移动距离 dx= dCpa(1-x)/(1-0pa C )校核设计船横剖面面积曲线的Cp 和Xb :在AutoCAD 中用面域求得图形的Cp=0.6041,Xb=-0.582。

而设计船的Cp=0.6047,Xb=-0.584,棱形系数和浮心纵向位置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以此次的“1-Cp ”法变换母型船得到的横剖面面积曲线符合设计船的要求。

“1-Cp ”法是将横剖面面积曲线在船中剖面处分成前后半体,分别无因次化的。

前后体各站移动的距离分别为:在母型船上的横剖面面积曲线(无因次)分别移动相应的dx,即得到设计船的横剖面面积曲线(无因次)。

七将母型船型值表无因次化将宽度方向的数值除以B/2,将长度方向的数值除以Lpp/2,各吃水值除以设计吃水,其他高度方向的数值则除以型深。

这样就得到母型船的无因次化型值表。

八用作图法插出设计船的无因次化型值表1、找出与设计船某站横剖面面积相同的母型船对应剖面的位置,如A-A剖面为对应于设计船第8站剖面的母型船横剖面位置;2、在母型船半宽水线(无因次)图上,量取A-A剖面位置上各水线的半宽值,作为设计船第8站横剖面上各水线半宽(无因次);3、依次类推,设计船所有站的各水线半宽(无因次)都可以这样得到,从而就得到设计船的无因次化型值表。

九将设计船型值表因次化将宽度方向的数值乘设计船的半宽,将长度方向的数值乘设计船的半长,各吃水值乘设计吃水,其他高度方向的数值则乘型深。

这样就得到设计船的有因次型值表。

十绘制设计船型线图(1)选定绘图比例,用AutoCAD绘制型线图。

(2)绘辅助水线半宽图。

(3)绘横剖面图。

(4)绘理论水线半宽图。

(5)绘纵剖面图。

(6)三面投影光顺配合。

母型船的无因次化型值表吃水无因次化尾端点距舯尾端点半宽半宽半宽半宽站号0.000 0.500 1.000 船底-0.48909 0.013808 0.030 0.031 0.031 基线0.000 -0.48909 0.019231水线0.185 -0.57455 0.019231水线0.370 -0.64727 0.019231水线0.556 -0.72 0.019231水线0.741 -0.81273 0.019231 0.181 水线0.852 -0.94108 0.019231 0.292 0.715 水线0.926 -0.99865 0.026654 0.697 0.808 水线 1.000 -1 0.708192 0.701 0.799 0.841 水线 1.037 -0.99847 0.784385 0.784 0.822 0.855 水线 1.111 -1.00133 0.825 0.825 0.850 0.879 水线 1.296 -1.00545 0.881346 0.881 0.903 0.924 水线 1.481 -1.00909 0.927385 0.927 0.943 0.957 水线 1.667 -1.01236 0.967654 0.968 0.974 0.984 水线 1.852 -1.01636 1 1.000 1.000 1.000 主甲板-1.01431 0.981385 2.5516 2.5849 2.5850 上甲板-1.02182 1 2.6000 2.6000 2.6000 船体距基线-0.99865 0.480769 1.3183 1.1285 0.9755 主甲板高 1.748296 1.748296 1.703704 1.674074 上甲板高 2.185185 2.185185 2.148148 2.118519 各站距舯-1.000 -0.900 -0.800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1.5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0.031 0.031 0.031 0.031 0.031 0.031 0.0310.127 0.108 0.0310.388 0.496 0.519 0.419 0.2500.250 0.629 0.727 0.769 0.712 0.510 0.192 0.577 0.792 0.850 0.881 0.825 0.638 0.658 0.793 0.885 0.929 0.947 0.900 0.734 0.798 0.855 0.920 0.957 0.971 0.931 0.777 0.844 0.887 0.938 0.971 0.981 0.945 0.801 0.872 0.910 0.954 0.983 0.988 0.958 0.824 0.884 0.920 0.961 0.987 0.991 0.963 0.834 0.905 0.936 0.973 0.994 0.996 0.971 0.852 0.947 0.968 0.992 1.000 1.000 0.988 0.892 0.973 0.987 1.000 1.000 1.000 1.000 0.9240.991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951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9732.5950 2.6000 2.6000 2.6000 2.6000 2.6000 2.4650 2.6000 2.6000 2.6000 2.6000 2.6000 2.6000 2.60000.7098 0.3234 -0.1000 -0.0500 0.0000 0.0500 0.10001.640741 1.622222 1.577778 1.555556 1.555556 1.581481 1.6370372.085185 2.066667 2.022222 1.992593 2 2.025926 2.096296 -0.700 -0.600 -0.400 -0.200 0.000 0.200 0.400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首端点半宽首端点距舯8.000 8.500 9.000 9.500 10.0000.027 0.023 0.019 0.012 0.004 0.011538 0.8818180.011538 0 0.108 0.065 0.033 0.011538 0.890909 0.275 0.185 0.096 0.031 0.011538 0.937455 0.396 0.277 0.158 0.059 0.011538 0.961818 0.485 0.354 0.215 0.092 0.011538 0.979636 0.532 0.396 0.250 0.114 0.019077 0.988342 0.562 0.423 0.273 0.131 0.019231 0.994909 0.588 0.449 0.297 0.149 0.008 0.019231 1 0.601 0.462 0.309 0.159 0.014 0.009115 1.002618 0.627 0.489 0.334 0.181 0.027 0.015577 1.007287 0.688 0.558 0.400 0.242 0.072 0.029731 1.017753 0.747 0.628 0.473 0.311 0.125 0.041846 1.02968 0.806 0.696 0.550 0.383 0.186 0.062462 1.040458 0.863 0.765 0.632 0.462 0.254 0.089731 1.052473 2.1430 1.9157 1.6200 1.2779 0.8156 0.124769 1.06688 2.4994 2.3900 2.1900 1.9197 1.4919 0.2525 1.1159640.1500 0.1750 0.2000 0.2250 1.3500 0.0923081.725926 1.777778 1.837037 1.911111 1.9925932.0704442.166667 2.22963 2.318519 2.422222 2.525926 2.6666670.600 0.700 0.800 0.900 1.000设计船型值表吃水尾端点距舯尾端点半宽半宽半宽半宽站号0.00 0.50 1.00 船底0.0000 0.0000 0.0816 0.0816 0.0816 基线0.000 0.0000 0.0000水线0.000 0.0000 0.0000水线0.000 0.0000 0.0000水线0.000 0.0000 0.0000水线0.000 0.0000 0.0000 0.5006 水线0.000 0.0000 0.0000 0.7884 1.9005 水线0.000 0.0000 0.0000 1.8531 2.1425 水线0.000 0.0000 0.0000 1.8521 2.1452 水线0.000 0.0000 0.0000 1.8611 2.1200 2.2309 水线0.000 0.0000 0.0000 2.0811 2.1809 2.2678 水线0.000 0.0000 0.0000 2.1879 2.2549 2.3033 水线0.000 0.0000 0.0000 2.3374 2.3965 2.4496 水线0.000 0.0000 0.0000 2.4595 2.5005 2.5385 水线0.000 0.0000 0.0000 2.5662 2.5842 2.6096 主甲板0.0000 0.0000 2.6026 2.6366 2.6367 上甲板0.0000 0.0000 2.6500 2.6500 2.6500 船体距基线0.0000 0.0000 1.3183 1.1285 0.9755 主甲板高 2.4074 2.4074 2.3460 2.3052 上甲板高 3.0090 3.0090 2.9580 2.9172 各站距舯0.00 0.00 0.00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1.5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0.0816 0.0816 0.0816 0.0816 0.0816 0.0816 0.08160.3374 0.2854 0.08161.0311 1.3159 1.3770 1.1122 0.66380.6689 1.6685 1.9280 2.0400 1.8873 1.35270.5222 1.5333 2.1016 2.2543 2.3358 2.1882 1.69431.74822.1044 2.3463 2.4634 2.5107 2.3878 1.94762.1177 2.2693 2.4402 2.5391 2.5750 2.4680 2.0614 2.2393 2.3532 2.4890 2.5756 2.6027 2.5076 2.1264 2.2393 2.3532 2.4890 2.5756 2.6214 2.5076 2.1264 2.3142 2.4148 2.5298 2.6061 2.6293 2.5400 2.1849 2.3453 2.4392 2.5482 2.6186 2.6418 2.5539 2.2124 2.4017 2.4834 2.5807 2.6367 2.6487 2.5757 2.2605 2.5109 2.5671 2.6317 2.6496 2.6489 2.6199 2.3672 2.5809 2.6189 2.6483 2.6496 2.6496 2.6477 2.4506 2.6278 2.6434 2.6496 2.6496 2.6496 2.6492 2.5231 2.6469 2.6520 2.6520 2.6520 2.6520 2.6520 2.5143 2.6500 2.6500 2.6500 2.6500 2.6500 2.6500 2.6500 0.7098 0.3234 -0.1000 -0.0500 0.0000 0.0500 0.1000 2.2593 2.2338 2.1726 2.1420 2.1420 2.1777 2.2542 2.8713 2.8458 2.7846 2.7438 2.7540 2.7897 2.886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半宽半宽半宽半宽半宽首端点半宽首端点距舯8.00 8.50 9.00 9.5000 10.00000.0714 0.0612 0.0510 0.0306 0.0102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2864 0.1732 0.0870 0.0000 0.00000.7308 0.4911 0.2575 0.0657 0.0000 0.00001.0524 0.7354 0.4210 0.1365 0.0000 0.0000 1.2871 0.9407 0.5740 0.2474 0.0000 0.0000 1.4133 1.0518 0.6645 0.3063 0.0000 0.0000 1.4912 1.1230 0.7271 0.3499 0.0000 0.0000 1.4912 1.1230 0.7271 0.3499 0.0000 0.0000 1.5625 1.1934 0.7914 0.3986 0.0248 0.0000 0.0000 1.5970 1.2285 0.8223 0.4253 0.0404 0.0000 0.0000 1.6645 1.2989 0.8880 0.4827 0.0752 0.0000 0.0000 1.8261 1.4820 1.0639 0.6453 0.1956 0.0000 0.00001.9838 1.6679 1.2577 0.8287 0.3368 0.0000 0.00002.1378 1.8474 1.4617 1.0189 0.4989 0.0000 0.0000 2.1859 1.9540 1.6524 1.3035 0.8319 0.0000 0.0000 2.5475 2.4360 2.2321 1.9197 1.4919 0.0000 0.0000 0.1500 0.1750 0.2000 0.2250 1.3500 0.00002.3766 2.4480 2.5296 2.6316 2.7438 2.85102.98353.0702 3.1926 3.3354 3.4782 3.67200.00 0.00 0.00 0.00 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