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秀才对官员说:“官位贵,官印重,风吹官袍 动,官衙里面能藏凤。”
面对商人的回答则是:“金子贵,元宝重, 风吹银票动,红罗帐里能藏凤。”
对学士的回答又是一种格调:“书为贵,情为重, 风吹秋波动,君心深处能藏凤。”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矛盾性质 作用与反作用 排斥与吸引 化合与分解 同化与异化 前进与倒退
❖青花瓷之模仿19人.flv
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船在行驶中出了故
障,渐渐下沉。必须让乘客跳水逃命。船长深谙世故, 知道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式说 服他们。于是他对英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体育运 动”,英国人崇尚体育,听罢就跳;他对法国商人说: “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看见已经有人在跳了吗?” 法国人爱赶时髦,听完即跳下;他对德国商人说; “我是船长,现在跳水,这是命令!”德国人严于纪 律,服从了命令;船长对意大利商人说:“乘坐别的 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准许!”意大利人 多有逆反心理,你不让他跳他偏要跳。对非常现实的 美国人,船长就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的,不 亏!”对中国商人则说:“你不是家有八十多岁的老 母亲么,你不跳水逃命怎么对得起她老人家呀?”
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 德 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
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黑 格 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 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 系的表现。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Nhomakorabea联系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
➢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的基 本要求。
拆字的故事
崇祯“友” 、“有”、 “酉”
面对商人的回答则是:“金子贵,元宝重, 风吹银票动,红罗帐里能藏凤。”
对学士的回答又是一种格调:“书为贵,情为重, 风吹秋波动,君心深处能藏凤。”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矛盾性质 作用与反作用 排斥与吸引 化合与分解 同化与异化 前进与倒退
❖青花瓷之模仿19人.flv
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船在行驶中出了故
障,渐渐下沉。必须让乘客跳水逃命。船长深谙世故, 知道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式说 服他们。于是他对英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体育运 动”,英国人崇尚体育,听罢就跳;他对法国商人说: “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看见已经有人在跳了吗?” 法国人爱赶时髦,听完即跳下;他对德国商人说; “我是船长,现在跳水,这是命令!”德国人严于纪 律,服从了命令;船长对意大利商人说:“乘坐别的 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准许!”意大利人 多有逆反心理,你不让他跳他偏要跳。对非常现实的 美国人,船长就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的,不 亏!”对中国商人则说:“你不是家有八十多岁的老 母亲么,你不跳水逃命怎么对得起她老人家呀?”
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 德 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
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黑 格 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 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 系的表现。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Nhomakorabea联系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
➢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的基 本要求。
拆字的故事
崇祯“友” 、“有”、 “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表示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18
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 辩
• 材料一:辩证矛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
38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1
• 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 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 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 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 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 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 理的指导下制定的。
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 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 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6
1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表示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18
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 辩
• 材料一:辩证矛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
38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1
• 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 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 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 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 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 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 理的指导下制定的。
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 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 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件PPT
4、意义 、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导 教条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主观随意 地对待真理。 地对待真理。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 列宁说: 任何真理, 过火’……加以夸大 加以夸大, ‘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 适用的范围之外, 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2页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1995年版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瞎子摸象
3、真理的主观形式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它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尽管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推理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章ppt课件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 物质与意识 • 实践与认识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历史唯物主义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它强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有时会超前或滞后于社会 存在的发展。
05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
于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 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 有客观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从社会 实践出发,深入分析社会 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在分析 社会现象时,要注重深入 到社会经济关系中去寻找 根本原因。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一个不断深化的 过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 观实际的认识。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 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
检验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传统哲学无法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需 要新的哲学思想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 物质与意识 • 实践与认识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历史唯物主义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它强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有时会超前或滞后于社会 存在的发展。
05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
于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 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 有客观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从社会 实践出发,深入分析社会 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在分析 社会现象时,要注重深入 到社会经济关系中去寻找 根本原因。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一个不断深化的 过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 观实际的认识。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 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
检验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传统哲学无法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需 要新的哲学思想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章课件
CHAPTER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为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 了方向。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 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应用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0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CHAPTER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 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01
02
03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发展 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 导。
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 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 了远景目标和奋斗方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 进步提供了价值导向。
检验和丰富。
0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HAPTER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主 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 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 阻碍事物的发展。
CHAPTER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为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 了方向。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 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应用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0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CHAPTER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 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01
02
03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发展 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 导。
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 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 了远景目标和奋斗方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 进步提供了价值导向。
检验和丰富。
0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HAPTER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主 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 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 阻碍事物的发展。
CHAPTER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差异,这种本质差异是 双方斗争的基础;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朝各自相反的方 向相互作用;比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克服,其结果是新事物 克服旧事物 。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 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概念:
►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许多关系,如金、木、 水、火、土之间有并存关系、依赖关系、相互影响 关系等。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从本质的角度看,它 们的关系是相生相克关系。 “相生”就是同一关系 “相克”就是对立关系。任何事物内部从运动发展 角度看都有两种相反因素、趋势、力量,二者既有 对立关系,又有同一关系,这两种关系之间也有关 系。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3.世界“辩证图景”的内在规 律
►三大规律及其特点: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 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 道路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 ⒈ (从自身内容来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 展的内在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相互区别、相互统一 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 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推动事物运动、 变化和发展。这就从根本上阐明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 矛盾是客观的,一方面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 面矛盾的性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是 客观的。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二)必然与偶然(最难,最抽象)
• 太原的伙伴们注意了: • 以后坐1、813、809、855、611、863、865、859、822、848、308、38、
路等等,谁要是敢不在站点强行下车与司机吵架的,全车人揍它…… • 因为这几条公交线路都路过汾河,特别注意,不要影响公交驾驶员心情。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 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 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一 /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二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事物变化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历史地看问题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辩证法逻辑结构图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两大特征 五对范畴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企业的社会生存系统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蚕沙
蚕 沙
鱼 沼气渣
桑基鱼塘
一、两大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万物互联时代悄然而至 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世界图景将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3.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
联系的特点之一:客观性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 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 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 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 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 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 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注意分寸”、“掌握火 候”、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质变 P39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变化
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是发展的渐进性
是对度的突破 是发展渐进性的中断
表现为统一、平衡、静止、相持 表现为静止、平衡等的破坏
漱 , 虽 然 前 一晚凌 晨一点 才睡, 但是我 没觉得 困。洗 漱完我 看了眼 床上的 两只死 猪 , 还 是 决 定不叫 醒他们 了,让 他们睡 一会。 然后我 出发去 找她。 那 天 早 晨 下 着 细 细 密 密的小 雨,车 很少人 很少, 空气很 好,我 沿着路 边往她 的学校 走,听 着 树 叶 偶 尔 被风吹 的哗啦 啦响, 心情就 很好。 在路上 我给她 打电话 ,提示 对方关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
肯定
否定 否定
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前进是曲折中的前进 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
理论意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P38
事事有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世界上找不
到两片相同 的树叶”
—莱布尼茨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 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有根本矛盾和 非根本矛盾; •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 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 用: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次要方面。 • •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 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 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 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 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 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 、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 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 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3.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
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 域中的一切现 象,都是作 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 会)
资本主义社 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记录是用来破的”
杰克逊12„91——约翰逊——刘翔12‟88—— 罗伯斯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 内容: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规律、
到两片相同 的树叶”
—莱布尼茨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 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有根本矛盾和 非根本矛盾; •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 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 用: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次要方面。 • •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 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 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 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 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 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 、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 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 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3.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
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 域中的一切现 象,都是作 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 会)
资本主义社 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记录是用来破的”
杰克逊12„91——约翰逊——刘翔12‟88—— 罗伯斯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 内容: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章第二节PPT课件
0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02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
失败。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03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
实践具有反作用。
03
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 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 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 方面规定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 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 性中存在着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 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 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 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 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 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 的,矛盾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04
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 现,并且受到主体和客体的制约。
认识的过程
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 往复的过程。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客体是主体所面对 的客观事物或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 章第二节ppt课件
• 引言 • 唯物论 • 辩证法 • 认识论 • 结论
01
引言
本节主题简介
本节主题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主要探讨实践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作 用以及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第一章
正文 . 第一章
第 17 页
01
律物 质 世 界 及 其 发 展 的 规
物 质 的 世 界 和 实 践
正文 . 第一章
第 10 页
01
律物 质 世 界 及 其 发 展 的 规
机械唯物主义,也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主要基本观点是将近代 自然科学所认为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原子)看作物质世界的本原。在
物 质 的 世 界 和 实 践
第一节
14一15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也应时代的要 求,逐渐兴起与发展起来。受此影响,人们也对物质结构的认知有了较快的发 展,并且不断地深化。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上,特别是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数 十种化学元素相继在这一时期发现。这一时期著名的化学家道尔顿创立了化学 原子论,他在实验中发现原子作为最小的单位在化学反应范围内,进行化合与 分解,是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这种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成就与方法, 反映到哲学上,就逐渐形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其主要基本理 论有: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属性也是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原子是“宇宙之砖 ”,即世界的本质就是原子。
物 质 的 世 界 和 实 践
第一节
而言,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者是联系不可分的。曾有诗句生动形 象地描述过二者的关系,即:“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简洁的两句诗 彰显了静中有动意,动中有静意,动静相映成趣的哲学思想。由此可以看 出,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同样,承认相对静止,也并不 否定绝对运动。孤立或分开两者中的任一个,即: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将相 对静止绝对化或者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都会走向形而上学不 变论。为此,要始终坚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始终坚持绝对运动与相互静止的统一就是反对形而上学与相对主义诡 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即面临着严重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
遇。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世界是理念的 影子和摹本
“绝对观念” 是 世界的本原
贝克莱
•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 对立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变化的 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 盾观点的对立。其中,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所在。
•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 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 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 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其中,对 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遇。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世界是理念的 影子和摹本
“绝对观念” 是 世界的本原
贝克莱
•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 对立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变化的 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 盾观点的对立。其中,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所在。
•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 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 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 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其中,对 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PPT课件
第三,指出了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科学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 概念的关系,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 性。
23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 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 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 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60 60
形而上学
世 界
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是
承认矛盾
怎
样
孤立的观点
的
问
形而上学
静止的观点
题
否认矛盾
13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 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是历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 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是历史唯心主义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 互联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握世界发展中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 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56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联的系实—质相:互新作事用物—的运产动生—和变旧化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上指升合或乎前历进史—前进发方展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下指降丧或失后历退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5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6
工蜂
雄蜂 蜜蜂
蜂王 蝴蝶 昆虫 动物
斑马
世界是多样的,
花草
生物 石油
有机物 水
又是统一的,物
23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 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 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 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60 60
形而上学
世 界
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是
承认矛盾
怎
样
孤立的观点
的
问
形而上学
静止的观点
题
否认矛盾
13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 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是历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 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是历史唯心主义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 互联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握世界发展中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 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56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联的系实—质相:互新作事用物—的运产动生—和变旧化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上指升合或乎前历进史—前进发方展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下指降丧或失后历退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5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6
工蜂
雄蜂 蜜蜂
蜂王 蝴蝶 昆虫 动物
斑马
世界是多样的,
花草
生物 石油
有机物 水
又是统一的,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二节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 展和灭亡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 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 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 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 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 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 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 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 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 究会实现。 ——恩格斯
2、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 一定要灭亡。物质……虽然在某 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 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 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 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 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恩格斯
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
案例:乐极生悲
2、量变和质变概念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
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
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 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案例1:火车从长治站运行到北京站 案例2: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变成钻石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案例: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案例: 橘在江南为橘, 在江北则为枳。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 理的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 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 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 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 理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PPT幻灯片
真题练习
2003年多选——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
真题练习
12年多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
本上说,是因为( BC) A.新生事物产生于D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 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 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具有最广泛的形式——自然、社会、思维领域。
对抗性
非对抗性
N
S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联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相对的(有条件性) 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1)不同事物的
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发展
过程和阶段上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
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
作用。
两点论、重点论要统一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分析任何事物,既要分析矛 盾的普遍性,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具体矛盾具体解决。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新生事物不Βιβλιοθήκη 战胜的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 的,暂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不管经过怎样的困难 和曲折,终究要战胜表面上强大的旧事物。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5.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形式上,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 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这保持了 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 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转化的 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矛盾斗争性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 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通过双方力量 的消长,为质变做准备。
2.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1)不同事物的
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发展
过程和阶段上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
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
作用。
两点论、重点论要统一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分析任何事物,既要分析矛 盾的普遍性,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具体矛盾具体解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老子
(2)对立面之间相互 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具有最广泛的形式——自然、社会、思维领域。
对抗性
非对抗性
N
S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联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相对的(有条件性) 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2)特点: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另外,事物的质具有多样性。
(3)认识质的方法论意义:对事物质的认识是认识 事物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过去几十年的教训就是没有搞清什 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2.什么是事物的量?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块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相对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全国而言,就是局部 性部分质变。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 战,特别是三大战役, 就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 张的表现。
4.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
质
新 的
……
变
变
量
变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 一。
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 器能穿过!
!?
矛盾一词最早源于《韩非子·难
一》篇,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
非辩证矛盾。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 哲学范畴。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 和趋势。
(1)对立面之间相互依 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 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蝴蝶效应
播下一种思想, 收获一个行动;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注意寻求最佳适度
钢
科学技术
质
脆 度
生铁
工程技术
技术科学
钢
熟铁
基础科学
0.15 1.7 4.5 含碳量%
真题练习
01年理科单选—鲁迅在评《三国演义》 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 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
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二)事物的量变与质变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
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 的渐进性和连续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孩子的身高
2.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
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爆发式飞跃
非爆发式飞跃
火山爆发 唐山大地震
从猿到人的进化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是一种矛盾统 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由此,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事 物不断向前发展。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树立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从对立中把握同一的辩证思维方法。 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 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 在矛盾中运动。
郑筱萸(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 长)受贿罪、玩忽职守罪两 罪并罚,判处死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 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充满量的扩张。
“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就是民主革命总过 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真题练习
2005年多选——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 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 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 陌生人联系上。这表AC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定义:量是事物固有的规定性,是事物的规模、 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 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独
中
特
药
的
的
个
配
体
比
(2)特点:量与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 另外,事物的量也具有多样性。
(3)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对事物量的认识是认识的 深化和精确化,从定性到定量是认识发展的规律。 认识事物的量能将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定性分析要 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 (一)事物质、量、度的定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 (二)事物的量变与质变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事物的质、量、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1.什么是事物的质?
(1)定义: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是事物各种属性的内在统一。
关于人的质:
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 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会 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的高级动物。
事物的质变具体采取何种飞跃形式,取决于事 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实际条件。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司马迁著《史记》— 15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
达尔文著《物种起源》— 20年 里;不积细流,无以成
马克思著《资本论》— 40年 江海。
荀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常委 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 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主席)受贿罪被判死刑。
真题练习
2003年多选——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 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 二物归之”。 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BC)E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同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否定
发展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既克服又保 留。
3.否定之否定
一般公式:肯 定
否 定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 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在形式上是波浪式前
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了共和国,从此结束了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7 年7月1日 张勋复辟。复辟后, 溥仪坐在乾清宫宝座上接受遗老 们的拥戴。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 的,暂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不管经过怎样的困难 和曲折,终究要战胜表面上强大的旧事物。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5.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形式上,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
延性的交替;内容上,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 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交替。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威廉•詹姆士
(3)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主要形式 直接联系 与 间接联系 一定程度 决定性 本质联系 与 非本质联系 上影响事 作用 内部联系 与 外部联系 物的发展 必然联系 与 偶然联系 进程
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意义: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
一门科学只 有当它达到 了能够运用 数学时,才 算是真正发 展了。
——马克思
3.什么是事物的度?
(1)定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幅 度和范围),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叫 做关节点或临界点。
100C
汽
50
C
水
0C
冰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自 己液态的物理性质的度是 0℃—100℃。这个度的两 端,即0℃和100℃,就是 液态水的关节点或临界点。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 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转化的 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矛盾斗争性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 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通过双方力量 的消长,为质变做准备。
2.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1)不同事物的
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发展
过程和阶段上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
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
作用。
两点论、重点论要统一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分析任何事物,既要分析矛 盾的普遍性,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具体矛盾具体解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老子
(2)对立面之间相互 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具有最广泛的形式——自然、社会、思维领域。
对抗性
非对抗性
N
S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联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相对的(有条件性) 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2)特点: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另外,事物的质具有多样性。
(3)认识质的方法论意义:对事物质的认识是认识 事物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过去几十年的教训就是没有搞清什 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2.什么是事物的量?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块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相对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全国而言,就是局部 性部分质变。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 战,特别是三大战役, 就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 张的表现。
4.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
质
新 的
……
变
变
量
变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 一。
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 器能穿过!
!?
矛盾一词最早源于《韩非子·难
一》篇,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
非辩证矛盾。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 哲学范畴。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 和趋势。
(1)对立面之间相互依 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 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蝴蝶效应
播下一种思想, 收获一个行动;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注意寻求最佳适度
钢
科学技术
质
脆 度
生铁
工程技术
技术科学
钢
熟铁
基础科学
0.15 1.7 4.5 含碳量%
真题练习
01年理科单选—鲁迅在评《三国演义》 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 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
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二)事物的量变与质变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
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 的渐进性和连续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孩子的身高
2.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
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爆发式飞跃
非爆发式飞跃
火山爆发 唐山大地震
从猿到人的进化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是一种矛盾统 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由此,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事 物不断向前发展。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树立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从对立中把握同一的辩证思维方法。 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 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 在矛盾中运动。
郑筱萸(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 长)受贿罪、玩忽职守罪两 罪并罚,判处死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 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充满量的扩张。
“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就是民主革命总过 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真题练习
2005年多选——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 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 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 陌生人联系上。这表AC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定义:量是事物固有的规定性,是事物的规模、 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 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独
中
特
药
的
的
个
配
体
比
(2)特点:量与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 另外,事物的量也具有多样性。
(3)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对事物量的认识是认识的 深化和精确化,从定性到定量是认识发展的规律。 认识事物的量能将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定性分析要 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 (一)事物质、量、度的定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 (二)事物的量变与质变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事物的质、量、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1.什么是事物的质?
(1)定义: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是事物各种属性的内在统一。
关于人的质:
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 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会 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的高级动物。
事物的质变具体采取何种飞跃形式,取决于事 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实际条件。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司马迁著《史记》— 15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
达尔文著《物种起源》— 20年 里;不积细流,无以成
马克思著《资本论》— 40年 江海。
荀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常委 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 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主席)受贿罪被判死刑。
真题练习
2003年多选——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 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 二物归之”。 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BC)E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同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否定
发展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既克服又保 留。
3.否定之否定
一般公式:肯 定
否 定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 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在形式上是波浪式前
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了共和国,从此结束了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7 年7月1日 张勋复辟。复辟后, 溥仪坐在乾清宫宝座上接受遗老 们的拥戴。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 的,暂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不管经过怎样的困难 和曲折,终究要战胜表面上强大的旧事物。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5.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形式上,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
延性的交替;内容上,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 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交替。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威廉•詹姆士
(3)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主要形式 直接联系 与 间接联系 一定程度 决定性 本质联系 与 非本质联系 上影响事 作用 内部联系 与 外部联系 物的发展 必然联系 与 偶然联系 进程
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意义: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
一门科学只 有当它达到 了能够运用 数学时,才 算是真正发 展了。
——马克思
3.什么是事物的度?
(1)定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幅 度和范围),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叫 做关节点或临界点。
100C
汽
50
C
水
0C
冰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自 己液态的物理性质的度是 0℃—100℃。这个度的两 端,即0℃和100℃,就是 液态水的关节点或临界点。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