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案说课稿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李斯的身份和地位。
(2)掌握并运用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并欣赏古代散文的优美语言和论证技巧。
(2)通过学习《谏逐客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李斯的身份和地位。
2.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 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逻辑。
3. 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李斯的身份和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
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论证思路和逻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谏逐客书》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谏逐客书教学设计”3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秦时历史,弄清楚赢政逐客的原由。
学会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入情入理地从事实来劝说某人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文常见的文言知识。
学习秦汉散文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
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认证、正反论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开宗明义→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归纳论证+得出结论。
课文的艺术特色:立场上,立论高远,切中根本:方法上,史实为据,利害对举:策略上,修辞得当,逐层推进:文彩上:气势奔放,极富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秦国丞相李斯名句: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垢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栗,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是―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不愿安于现状。
他从观鼠所悟出的人生哲学,便是要善“自处”,作“仓中之鼠”。
基于此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欲西入秦时向荀卿告辞时说的一段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穷。
”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时所发的感慨是一脉相承的。
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
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
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学”一一“穷通所处”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秦王政十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所以此文是秦统―前的文章。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拜为客卿。
在秦王政元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来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国国力,不东伐韩,被秦发觉,要杀掉他。
高中语文必修下 111 《谏逐客书》(教案)
《谏逐客书》教案【文本解读】《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秦王。
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
【素养目标】1.了解李斯,了解文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疏通文意,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论证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作为辅佐君王的臣子,面对君王执政有误的时候,当如何作为呢?今天,让我们走近《谏逐客书》。
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人。
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
秦王嬴政十年(前237),李斯上《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嬴政所采纳。
他在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李斯被任为丞相。
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的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
2.相关背景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让学生掌握《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谏逐客书》的结构和写作特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谏逐客书》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勇于直言、忠诚敢谏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2)让学生掌握《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和结构;(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中的古代礼仪和用词;(2)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勇于直言、忠诚敢谏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及其地位;(2)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谏逐客书》,理解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析《谏逐客书》的结构和写作特点;(2)讨论《谏逐客书》中的观点和立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解释古代礼仪和用词;(2)分析《谏逐客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谏逐客书》中的重点句子;(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谏逐客书》中观点的理解和启示。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谏逐客书》的价值;(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研究《谏逐客书》;(3)鼓励学生勇于直言、忠诚敢谏,培养优秀品质。
《11.1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
《11.1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谏逐客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文言篇目,《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从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辞胜,雄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一言可以兴邦”,李斯的这次上书,对秦国统一中国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说理文写作中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注意作者的论辩思路。
文化传承与理解:作者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先秦散文已经有了前面几课学习的基础,但是秦文还是接触得比较少,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一、题解谏---劝谏、劝告;逐---驱逐;客—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书---同“疏”、奏疏。
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题意: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二、历史背景(驱逐客卿的原因)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嬴政即位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3)能够解读并应用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谏逐客书》在战国策士说辞中的独特性;(3)通过仿写练习,提高自己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理性分析和表达;(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2. 《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3. 《谏逐客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谏逐客书》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2. 对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3. 对文中观点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对文中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对比分析《谏逐客书》在战国策士说辞中的独特性。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并欣赏《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解读并应用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5. 仿写练习: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谏逐客书》的理解;2. 完成仿写练习,提高自己的论证和表达能力;3. 预习下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能力;3. 学生对《谏逐客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教案概述:本教案为一等奖获得者设计的“谏逐客书”的教学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批判思维,并提升其写作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设计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包括小组讨论、观摩赏析、个人写作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及背景;- 了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掌握《谏逐客书》的基本文学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喜爱;-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课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对《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讲解;-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掌握其深层含义;-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其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复杂情节和思想;- 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准确表达。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1. 导入与引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杜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 引导学生对“谏逐客书”进行初步解读,了解其主要内容。
2. 学习与理解- 提供全文电子版或印刷版《谏逐客书》给学生,并分段进行赏析和讲解。
-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在小组内展开交流。
- 观摩赏析:请几组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汇报给全班,其他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3. 写作与思考- 针对《谏逐客书》的文学特点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撰写一篇议论文或读后感,并提供写作指导。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经典文学作品《谏逐客书》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深入学习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案将以阅读分析、讨论研究、写作创作等多种活动形式展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谏逐客书》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技巧。
二、教案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内容和风格,了解宋代政治和文化背景;2. 掌握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表达和创作水平。
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引入和阅读分析1)导入:通过图片和音频材料,引发学生对《谏逐客书》的兴趣和好奇心;2)阅读分析:学生独立阅读《谏逐客书》,分析文中角色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表达特点。
2. 第二课时:讨论研究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观点;2)提问引导: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中的意义、主题和形式等方面。
3. 第三课时: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1)课件展示: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宋代政治和社会背景,提供相关历史知识;2)小组研究: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了解《谏逐客书》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对作品的影响。
4. 第四课时:写作创作1)写作指导:教师讲解写作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如何撰写一篇感想文或议论文;2)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完成写作任务,并互相交流修改提升。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研究和写作创作等方面的表现和成果。
评价标准:1. 阅读分析:准确理解文本,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意义等要素;2. 讨论研究:积极参与讨论,提出独到见解,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他人观点;3. 写作创作:能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表达清晰连贯的观点和论证逻辑;4. 学业参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材参考1. 王安石《谏逐客书》2. 《谏逐客书》电影或戏剧版本3. 历史文化资料、多媒体材料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欣赏《谏逐客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逐客”、“忠臣”、“礼遇”等。
(2)能够分析并解读《谏逐客书》的文意和主旨。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谏逐客书》的文意和主旨。
(2)掌握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的解读。
(2)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作者韩愈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关键词汇的掌握程度。
3. 写作能力:布置课后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观点进行写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完成课后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
六、教学内容1. 讲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和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解释作者为何要谏逐客。
3. 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翻译并背诵重点文言文句子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论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欣赏古代散文的优美文字和深刻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和李斯的论证方法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翻译与背诵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2.2 教学难点文中某些复杂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李斯论证方法的深度分析学生如何将文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斯的生平和《谏逐客书》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义3.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翻译与背诵技巧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过程每组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3.5 课堂小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翻译并背诵文中重点句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翻译和背诵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翻译和背诵情况4.2 写一篇关于《谏逐客书》读后感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五章:教学反思5.1 课堂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6.2 评估方式课堂提问和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翻译和背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读后感写作的质量6.3 评估内容对文中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对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和阐述读后感中对文章的感悟和个人思考第七章:教学扩展7.1 扩展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7.2 扩展活动内容观看与《谏逐客书》相关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文化遗址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会7.3 活动组织与实施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资源种类教学课件和教案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素材8.2 资源使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获取和使用教学资源8.3 资源管理教师负责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归档学生负责个人学习资源的整理和归档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调整原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可能需要调整教学计划由于特殊情况,如节假日或紧急事件,可能需要调整教学计划9.2 调整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或内容调整课堂活动或作业安排9.3 调整实施教师与学生沟通并说明调整原因和内容教师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对文中深层次论证逻辑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以及文言文句子的准确翻译。
《谏逐客书》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学习文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以及作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排比句和比喻句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引出李斯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拜为客卿,所谓“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
后来,在秦王政元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来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次来消耗秦国国力,不东伐韩,被秦发觉,要杀掉他。
郑国说:“臣为朝廷数年之命,就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终于让他完成这件工程,然而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
就利用这件事情对秦王进行挑拨,说外来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的,应该把他们都赶跑,到秦王政十年,秦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二文学常识理解:介绍作者李斯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文章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词胜,雄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而《谏主客书》也就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三语言构建与运用1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谏逐客书》,讲解其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归纳: 1.字音识记蹇叔(Jiǎn) 商鞅(yāng) 鄢郢(yān)功施(yì)范雎(jū)穰侯(ráng)太阿(ē)灵鼍(tuó)(jué)(tí)外厩(jiù)傅玑(jī)阿缟(gǎo)窈窕(yǎo)击瓮(wèng)搏髀(bì)赍盗粮(jī)2.通假字(1)遂散六国之从(同“纵”,合纵)(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同“纳”,接纳)(3)而陛下说之(同“悦”,喜悦、高兴)3.古今异义(1)窃以为过矣古义:私下,谦辞。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作者李斯及其文学地位;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分析并欣赏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3)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及理解;(2)对文中论辩技巧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斯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谏逐客书》,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实例进行剖析;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释义,解析文中论辩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谏逐客书》;2. 参考资料:李斯的生平和作品赏析;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3. 学生对古代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情况;4. 学生对传承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及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困惑;2. 根据学生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3.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七、课后作业2. 选择一篇古代散文进行阅读,下周课堂上分享阅读心得。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3. 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谏逐客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及其历史背景。
-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
- 理解并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如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句子的含义。
2.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
- 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言句、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理解和使用。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李斯的谏言,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忠诚的情怀。
- 学习李斯敢于直言进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
2. 理解文章所用的靓谏方式,了解李斯让嬴政改变初衷所使用的攻心术。
三、教学难点1. 认识和理解生僻字、文言句、通假字、词类活用。
2. 理解课文所用的靓谏方式,了解李斯让嬴政改变初衷所使用的攻心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李斯其人及其在秦朝的地位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秦王要逐客?李斯为何要上书谏言?(二)课文讲解1. 第一段:分析李斯提出的中心论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 第二段:讲解李斯引用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论证客卿对秦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3. 第三段:分析李斯通过类比论证,指出逐客的错误。
4. 第四段:讲解李斯从国家利益出发,论述逐客的危害。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2. 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复述文章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
2. 分析李斯的谏言对秦朝历史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直言进谏,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有关李斯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3.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直言进谏”的议论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谏逐客书》,让学生了解了李斯的谏言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谏逐客书》的内涵和主题;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谏逐客书》中的修辞手法;2.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文章。
教学准备:1. 课文《谏逐客书》的文本;2. 板书或PPT。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有关斥逐客令的历史背景。
2. 提问:你们对《谏逐客书》这个标题有何了解和想法?3. 引导学生思考《谏逐客书》的作者是谁,作者可能以怎样的角度写这个文章。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谏逐客书》。
2. 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洁、准确的表述记录在笔记本上。
第三步:分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理解和笔记。
2. 让每个小组从他们理解的主要内容中选出最重要的一部分,向全班展示并解释他们的选择。
第四步:分析修辞手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谏逐客书》中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这些修辞手法,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第五步:写作练习(2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分析,写一篇短文。
2. 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并提出他们对斥逐客令的批判性观点。
第六步:展示与点评(15分钟)1. 让学生相互交换他们的文章,进行阅读和点评。
2. 鼓励学生就对方文章的优点进行表扬,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步:总结与课堂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谏逐客书》的重要性和对今天社会的启示。
2.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针对斥逐客令的议论文,并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
1.1.2 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1.1.3 分析文中李斯的辩证法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1.2.2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精神品质。
1.3.2 体会古代士人忠诚于国家的美好情操。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2.1.2 李斯的辩证法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文中较为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2.2.2 对文中李斯观点的理解和阐述。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李斯及其作品《谏逐客书》。
3.1.2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学生查找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式的解释。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3.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4.2 分析李斯的辩证法和修辞手法。
3.5 练习巩固3.5.1 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学生参与度、思考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4.2 作业完成情况4.2.1 学生翻译练习和心得体会的质量进行评价。
4.3 小组合作4.3.1 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阅读材料5.1.1 推荐阅读李斯的其它作品,如《论衡》等。
5.1.2 推荐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特点。
5.2 实践活动5.2.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
5.2.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关于古代文学的讲座或座谈会。
第六章:课时安排6.1 课时6.1.1 本章节共计2课时。
谏逐客书大学语文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全文。
3.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为什么秦国要驱逐客卿?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谏逐客书》,圈点勾画生字词、难句,做好笔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指出文章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结论。
2. 教师讲解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回顾文章结构,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五、布置作业1. 背诵《谏逐客书》全文。
2. 查阅资料,了解李斯的生平事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谏逐客书》,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夜郎自大”、“画蛇添足”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文章中找到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并解释其含义。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给这篇文章写一个标题,你会怎么写?2. 学生分享自己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回顾文章结构,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五、布置作业1. 深入阅读《谏逐客书》,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谏逐客书说课稿
谏逐客书说课稿一、说教材《谏逐客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出自李斯之手,是他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疏。
文章立意高深,论证有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政治意义。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其一,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先秦时期的政治文化和论说文体;其二,文章的语言简练精准,对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其三,文中所展现的劝谏艺术和思维逻辑,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李斯的爱国之情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和正确的人才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理解文意。
学习本文的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体会其严密的逻辑。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政治观点和时代背景,体会其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授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预习,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决字词问题。
2、合作学习法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谏逐客书教案说课稿
谏逐客书 (李斯)一、作者简介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拜为上卿,推行一系列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始皇死,李斯听任赵高矫诏杀太子,另立二世。
后被赵高陷害而腰斩。
李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为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另有一些石刻韵文传世。
二、赏析这是一篇反驳逐客谬论、劝主改变成命的奏章。
进谏对象是胸怀统一大志却又刚愎自用的秦王,李斯深知其性,便抛开个人恩怨和功过,站在秦国最高利益之上,从能否富国强民、统一天下这一大是大非的角度立论,充分剖析纳客利秦而逐客可能亡国的利与害,这就切中了秦王最为关注的根本大计,抓住了要害。
这是本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行文上,起笔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紧接着展开论述,先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强兵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这是统一天下的基础。
再列举大量生活事实,用物与人类比,说明重物轻人与统一天下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然后从理论上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最后得出结论,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回应总论点,把逐客之“过”提高到亡国的高度。
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驳立互补,观点十分鲜明。
在分寸把握上,由轻(重物轻人)渐重(损己资敌),在材料安排上由远(昔)至近(今),再到将来(亡国),逐层推进,渐趋深入。
这样十分符合人的接受心理规律,即使结论尖锐,对方也能欣然接受。
为了加强说服力,作者还特意运用大量铺陈、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骈俪的特色,增强了美感和可读性。
同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虚词和反问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从而使全文语气贯通,入情入理,有效地强化了论辩气势和感染力。
讲解:·背景战国末期,秦、楚、齐等大国兼并战争十分激烈。
•斗争的策略主要是“连横”和“合纵”。
谏逐客书说课稿
谏逐客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谏逐客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谏逐客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疏,文中力陈逐客之过,劝秦王收回成命。
文章立意高深,论证有力,语言犀利,是古代政论文中的名篇。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论说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人的政治智慧和雄辩之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政治文化背景了解较少,在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时可能会存在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同时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结构,提高论说文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李斯的爱国之情和政治远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认识到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方法,体会其说服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所引用的大量史实和典故,把握其与论点的关系。
(2)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节奏和气势。
2、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逐客书 (李斯)
一、作者简介
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拜为上卿,推行一系列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始皇死,李斯听任赵高矫诏杀太子,另立二世。
后被赵高陷害而腰斩。
李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为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另有一些石刻韵文传世。
二、赏析
这是一篇反驳逐客谬论、劝主改变成命的奏章。
进谏对象是胸怀统一大志却又刚愎自用的秦王,李斯深知其性,便抛开个人恩怨和功过,站在秦国最高利益之上,从能否富国强民、统一天下这一大是大非的角度立论,充分剖析纳客利秦而逐客可能亡国的利与害,这就切中了秦王最为关注的根本大计,抓住了要害。
这是本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行文上,起笔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紧接着展开论述,先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强兵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这是统一天下的基础。
再列举大量生活事实,用物与人类比,说明重物轻人与统一天下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然后从理论上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最后得出结论,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回应总论点,把逐客之“过”提高到亡国的高度。
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驳立互补,观点十分鲜明。
在分寸把握上,由轻(重物轻人)渐重(损己资敌),在材料安排上由远(昔)至近(今),再到将来(亡国),逐层推进,渐趋深入。
这样十分符合人的接受心理规律,即使结论尖锐,对方也能欣然接受。
为了加强说服力,作者还特意运用大量铺陈、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骈俪的特色,增强了美感和可读性。
同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虚词和反问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从而使全文语气贯通,入情入理,有效地强化了论辩气势和感染力。
讲解:·背景战国末期,秦、楚、齐等大国兼并战争十分激烈。
•斗争的策略主要是“连横”和“合纵”。
1、开门见山的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2、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这是统一天下的基础。
•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3、用物与人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说明重物轻人与统一天下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4、理论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
6、纵观整篇文章
(1)立论高远,切中根本—立场
(2)史实为据,利害对举—方法
(3)修辞得当,逐层推进—策略
7、• 李斯上秦皇帝书,文中之诗也。
(谢榛)
• 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已,以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