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1.

(整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1.
(整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1.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

覃流静200811000075 林冰洁200811000072 卢珊珊200811000073 祝进贵200811000074

一、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必修实验内容。通过此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酶的特性的理解,而酶的特性是“新陈代谢与酶”一节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比较高,属“应用”层次,但酶的特性这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且在生产实践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学需1课时,由于在理论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发现和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出预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学情分析:在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酶特性的知识,知道酶特性包括专一性和高效性,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学生已做过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学会了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由于本次实验,包含了两个小实验,所用原料和试剂都要按量按时间精确进行,所以指导好思维活跃的高二学生群体,保证其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是关键。通过本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协同交流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酶是否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3)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独立完成探究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培养协调合理分工的能力;

(2)尝试完成生物酶特性探究实验,增强实验问题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严谨的实验作风,养成规范的科学素养。

三、重点难点

1.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2.实验各步骤的作用与原理。

突破策略

1.板书和使用PPT展示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溶液的作用,以及关键步骤的做法和原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

六、实验实施的准备

1. 教师准备

(1)精读课本,解读实验的具体原理、步骤、细节,分析理论教材和实验方案,掌握该实验中的酶反应的理论特征与化学特性,同时了解酶相关的理论知识;(2)收集资料,查阅有关文献,增加一些新的想法,使其转化为自己的实验步骤,熟记于心,并能解析每一步的原理与现象,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方案。

(3)初步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进行答辩,再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教学方案,制作教学PPT,进行试讲,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同时提出解决方案。

(4)实验材料、器材的准备:通过预实验按照实验设计和方案,确定本次实验所需的药品及实验器材,配置相关的试剂并分装,同时联系好相关人员和实验室,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仪器用具:量筒,试管,滴管,卫生香,火柴,试管架,棉花;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浴锅(标明所用的数量)

实验试剂: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的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水浴锅)。

准备当天实验所用肝脏研磨液(可用猪肝、鸡肝、鱼肝胰脏),并进行预处理,即将从市场上取回的肝脏处理过(8ml水+2ml肝脏研磨液)???,并放入冰箱保存?,以待实验取用。

配制各种实验试剂:①3.5 % Fecl3: 100ml水+3.5克Fecl3②3%的过氧化氢:97ml 水+3ml过氧化氢(稀释)③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④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⑤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根据实际情况配制)

准备各种实验仪器,课前将肝脏研磨液,试剂和实验仪器分发到每组实验桌上。(5)由于本次实验要下到二附进行执教,所以,联系二附相关的指导老师及实验研究员,并进行沟通,熟悉教学环境(包括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材料的提供和准备),了解教学对象的情况。在此,并根据该校的实验室条件,将学生分组,采用小组合作式开展实验,初定为每2个学生一组。

(6)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由于本次实验容量比较大,任务较为繁重,所以谁进行板书、谁进行讲课,谁主要负责药品器材等,我们小组都进行严格的分工,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七、教学过程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的催化效率实验步骤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实验结果的记录表格???

八、板书设计:

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的催化效率

一、实验原理

(反应方程式:H 2O 2

H 2 ↑+O 2 ↑)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过程

四、实验结果

催化效率:过氧化氢酶>铁离子 2滴3.5%的Fe 3+溶液处理

2滴肝脏研磨液处理

带火星的卫生香

带火星的卫生香

编号2

编号1

加入2ml H2O2

加入2ml H2O2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一、实验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氧化亚铜↓(砖红色)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过程

四、实验结果: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九、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

1.覃流静 200811000075 自我评价:

准备上的反思:(实验材料与仪器准备方面)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反思) 备课上的反思:

上课的反思:(教师和学生上的反思)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的催化效率》

一、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内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他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分别用一定数量的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可以比

60℃,保温5分钟 60℃,保温5分钟

水浴加热,沸腾1min

水浴加热,沸腾1min

编号2 编号1

加入蔗糖溶液2mL+新鲜的淀粉酶2mL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新鲜

的淀粉酶2mL

加斐林试剂2mL

加斐林试剂2mL

观察

结果

观察

结果

较两者的催化效率。经计算,用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内研磨液做实验,每滴氯化铁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倍。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三、材料用具

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用具: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

试剂: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

四、方法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作为对照,向2号试管内滴入2滴氯化

铁溶液。

3.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物质混合均匀。仔细观察并

在《实验报告册》内记录哪只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进1,2号试管液面的上方,观察并在《实验

报告册》内记录哪只卫生香燃烧猛烈。

五、结论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六、讨论

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作成研磨液?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七、实验改进之处: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一、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四、材料用具:

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用具: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

五、方法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向1号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向2号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大家想想为什么要放到60℃中,而不是37℃?如果换成是唾液淀粉酶,要放在哪个温度下?为什么?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斐林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煮沸这一条件的作用是什么?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2.为什么要将肝脏研制成研磨液?

3.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4.肝脏研磨液如果没有及时用到,为什么要放到冰箱中低温保存?

七、实验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及网站:

[1]戎俊平.用演示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生物教学,2002.(27)3

[2]

[3]

[3]

《实验心理学》作业

《实验心理学》作业 1. 有人为了研究光强对视敏度(视力)的影响,选取了两种强度的光,一种是弱光,一种是强光,结果发现两种光强下视敏度没有差异。于是该人得出结论,光强对视敏度没有影响。请问: a 该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什么? b 作出这个结论有无问题?为什么? a.自变量是光强,因变量是视敏度。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弱光和强光。 b.有问题。在选取被试上实验者没有说清楚,要在实验开始前选取视力相同的被试做实验。而且自变量是强光弱光的需要一段时间后才会有作用。 2. 某电视台编出一套历时两个月的适合儿童的科技节目。电视台想了解儿童看了节目后有关科技知识是否有明显提高。于是有人为电视台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组测验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验 如果后一次测验好于前一次测验,就说明收看科技节目对提高儿童的科技知识是有帮助的。请问该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在这两个月内不能肯定儿童的智力没有发展,而且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学到一些科技知识。所以,应该选两组年龄类似的儿童,一组实验组测试→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试,而另一组实验组测试→→实验组再测试,再来比较结果。 3.某项研究探讨学习遍数对记忆成绩的影响。随机选取一批被试,要求他们学习10个英语新单词。将这批被试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接受一种学习遍数(一遍、两遍或三遍,每遍30分钟)。测验表明,三组的回忆正确率都在95%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请问: a 因变量具体采用了什么指标? b 根据统计结果是否可以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为什么? a.因变量指标是单词回忆的正确率。 b.不能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因为十个单词每遍学习30分钟太长了,应该缩短每次的时间。 4. 在一项“疲劳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事先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的时间。结果表明从事某项体力运动的时间和记忆成绩没有什么关系。于是该研究者得出结论:疲劳是不影响人的记忆的。请问作出这种结论有没有问题?为什么? 有问题。在此问题中,“疲劳”是自变量,但是研究者自变量的定义有点问题,引起疲劳是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从事体力运动的时间共同确定的。不是某一种可以说明的,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 5.为了探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记忆的影响,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下学习。第一种方法是对单字死记硬背,第二种是把要学习的单字造句,第三种是对单字所代表的实物进行想象。 请问该方案是否合理?给出理由。 不合理,实验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在学习,一,这样会因为学习效应第一次学过的对后面都有影响。二,不能统计,不好比较。应该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然后分别按这三种方式学习,最后统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6. 某个心理学系的学生想验证一种新的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是否有效。他先贴出布告征得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一、破题导入,读题质疑(4) 1.板书“成功” ①读读这个词。能说说它的反义词吗?(生说:失败) ②怎么理解“成功”? 2.学生讲成功的经历,并说说当时的感受。 提问:你有成功的经历吗?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生说师结:成功需要毅力;成功必须付出;成功要善于观察,多思考?? 3.揭题质疑

听了你们那么多成功的经历,让人振奋激动,接下来,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成功有关的课文,它就是 ,你们把课题读出来。(板书1:一次成功的实验) ①这就是大家成功的经历,我们成功地把标题读标准了。 ②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自由说)师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大致有这几个a谁做了这个实验? b怎么做的这个实验? c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副板书2:谁怎么结果) 就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赶紧读读课文,去当年实验的场景中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12) 1.自由读文,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词语反馈。(课文读完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5) 1)会读:锤子、堵在、获得(指名(评:不错,你读得很标准,是个不错的小老师!)、齐读(评:大家成功地读准了它!真能干!那下面这些字会写吗?)) 2)会写:教育家瓶子系着绳子茶杯危险顺利他俩不假思索激动堵在获得) A自由书空写一写。(伸出小手指,自己读一读,写一写,哪几个字需要老师帮忙的。) B指导书写、读音:“绳”字读音,“系、索”和“茶”的范写。)副板书:(系、索、茶) (这里面要来帮帮忙的一是绳子的绳,绳字什么音?(绳字后鼻音、翘舌音),第二个要帮帮忙的是系、索、茶这三个字。) 3)齐读,读出节奏。(接下来,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注意要读出我们的节奏。)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讲三个学生做游戏的经过。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动。 【设计理念】 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⒉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

⒈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⒉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 ⒊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戏)、演(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课文内容)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⒊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次成功的实验阅读答案

一次成功的实验阅读答案 课外阅读。 一次成功的实验 有位姑娘,常为自己的长相不美而自怨自艾。有一天,一位心理学家与她做了一番长谈,末了叫她去买一套漂亮得体的衣服,请发型师做个好看的发型,然后,星期二晚上到他家参加一个晚会。星期二这天,这位姑娘发式得体、衣衫舍身。晚会上,她按照心理学家的吩咐去做,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笑容可掬、举止得体,还发挥了幽默的谈吐,使她成为晚会上最受欢迎的一位客人。 晚会后,新认识的朋友争相与她交往,唤起了她对生活的巨大热情,她展现出身上蕴藏的青春美,同以前判若两人。 有人对这位心理学家说:“你创造了奇迹。” “是谁让她变美的?只有她自己。”心理学家说。 可见,人的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相貌如何,还在于她如何看待自己。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漂亮——()成功——()热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1)自怨自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止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若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这位姑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丑陋失败冷淡 2.(1)悔恨自己长得不美。 (2)姿态和风度很恰当。 (3)现在和以前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3.“略” 4.可见,人的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相貌如何,还在于她如何看待自己。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记一次小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记一次小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记一次小实验教案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今天下午郑老师想和大家合作一堂作文课。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那是在 生:在家里。 师:做过很多实验了,家里也做过实验。 生:我是在学校里二年级时做的实验。那同学们有没有写过记实验的作文。今天这节课,郑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记实验的作文的写法。 师:郑老师建议我们同学还是首先向例文学习,看看例文的作者他是怎样写以实验的,他的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精彩,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可以打开书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刚刚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当然也可以看我们的投影。好,看看哪个同学会学习、会总结、会借鉴,开始了。 生:学习例文。 师:好,大多数同学已经学好了,学好的同学你坐正。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通过读例文,你知道了记实验的作文该怎么写?你说。 生:我通过读例文,我知道了写一篇实验的作文一定要写老师是怎么做实验的。

师:嗯,这个实验的过程要把它写清楚,交代清楚。 生:还有写实验的起因。 师:这是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交代清楚。 生:还有做实验写完的时候,要把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写清楚。 师:也就是这个实验做完了结论是什么?把这个结论告诉大家。 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写有什么疑问。 师: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提出来。你真会学习。你说。 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师: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咱们做实验的顺序、经过、步骤就是实验。很好。 生:写做实验的作文一定要把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描写清楚。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听到没有。实验的过程要写,而实验的许多细节,要仔细观察,把它写具体了,真好。同学们你们看,他这篇例文啊,作者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精彩。 生:我觉得他写做实验的过程比较精彩。 师:比如,他写到什么的时候? 生:写道“老师……“ 师:谁能帮助她,你说。 生:写道“赵老师往上面……同学们惊奇的瞪大眼。” 师:看到了吗这一段,你为什么说这一段写得好呢 生:因为他把赵老师怎样在烧杯里滴了碘酒,怎样地一黑,然后面糊变成

一次成功的试验说课稿

30、《一次成功的试验》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次成功的试验》,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入手。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表达爱。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入手,结合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目标一: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小女孩的语言、动作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对学生渗透爱的教育。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如何表达爱。

目标二、目标三都体现本单元爱的主题,进一步落实本单元主题。 教学中,我把理解实验过程中小女孩说的话以及她的行为、教育家说的话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法。 2、朗读感悟法。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针对本课特点,我将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为: 1、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3、反思评价法。 这三个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以读为主语文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课标的理念。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体现读书的层次性,我设计了四个大的教学环节:一、质疑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四、联系实际,深化总结。 下面我说一下第一大环节的设计,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生读题,让学生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对课题的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第二大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

实验心理学考试选择及名解教学文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选择 及名解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B. 观察不总是可靠的 C. 研究者具有主观性 D. 实验法总是可靠的 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 B. 1862 C. 1879 D. 1917 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B. 《心理物理学纲要》 C. 《实验心理学纲要》 D. 《民族心理学》 4.“O”变量又称为()变量。 A. 无关变量 B. 额外变量 C. 干扰变量 D.机体变量 5.广义的实验心理学也叫做()。 A. 人文心理学 B. 科学心理学 C. 实验心理学 D. 实证心理学 6.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技术是核心技术。 A. 观察 B. 相关 C. 实验 D. 测量 7.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称为()。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额外变量 D. 机体变量 8.以温度、噪音、光线等作为自变量称为()自变量。 A. 刺激特点 B. 环境特点 C. 被试特点 D. 实验特点 9.从某种角度看,()研究正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应用价值的实验方法。 A. 真实验 B. 非实验 C. 实验室实验 D. 准实验

10.为了直接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或内外因素的因果关系,这叫做()。 A. 测验式实验 B. 相关型实验 C. 因素型实验 D. 生态化实验 1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方程式是()。 A. R=f(S) B. R=f(S,O) C. S=f(R) D. R=f(O) 12.关于实验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信度高,效度也高 B. 信度高,效度低 C. 效度低,信度也低 D. 效度高,信度也高 13.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的()。 A. 外部效度 B. 内部效度 C. 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 D. 学术价值 14.实验设计中主要应该根据()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来选择合适的被试。 A. 实验者的工作精力 B. 实验设备的台套数 C. 实验最终目的 D. 时间限制 15.实验要求的精确性越高,样本数要求()。 A. 越少 B. 越多 C. 尽可能小 D. 无所谓 16.在暗室或隔音室中进行心理实验,是采用了()控制额外变量。 A. 恒定法 B. 平衡法 C. 消除法 D. 匹配法 17.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实验组参加实验,控制组不参加实验 B.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 不接受 C.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控制组接受 D.控制组无关变量被控制,实 验组不控制

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次成功的实验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次成功的实验(一)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名字叫:“杯底朝天水不流”。“杯底朝天水不流”,一听这名字你肯定就会觉得很奇怪吧,没错,刚一开始,我也觉得非常奇怪。“杯底朝天水不流”,顾名思义,杯底朝着天,并且里面的水不会流出来,这真是一个奇迹。不过,我决定试着做一下这个小实验,而且一定要成功。 做这个小实验要准备的东西很简单,只需要准备一只玻璃杯和一张普通的小纸片,小纸片的大小要比杯口大,要能盖住它,但如果这个实验不会一次就成功,我就多准备了这样的小纸片。当然了,做这个实验自然不会离开水,还要准备一些水。 这些材料准备好后,我先把一些水倒进准备的杯子里,接这再把一张小纸片放在杯口上,之后,我把左手按在小纸片上,使掌心压住整个杯口,再伸出右手握住杯底,把杯子翻个身,这样杯底就朝天了。但当我把左手移开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全都流了出来,放在杯口的小纸片也掉了下去,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虽然第一次实验失败了,但我还是接连做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可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没有成功。我不明白为什么做了这么多次都不行,到底原因是什么,我还怀疑这个实验究竟会不会成功。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

没有失败这个母亲,那又怎么会有成功这个孩子呢?我总结了前几次失败的经验,我发现前几次做实验好像都没有把杯子里的水倒满,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于是做最后一次实验时,我特意把杯子倒满水,那水满得几乎都要溢出来似的。然后我把那只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盖上小纸片像原先一样杯底朝天,等我把手从杯口移开时,杯子里的水竟然一滴都没有漏出来,小纸片也紧紧地贴着杯口。 经过我的努力,这次实验我终于成功了! 一次成功的实验(二) 科学是以荡漾着同学们探究的认真和成功的喜悦。那是一次科学实验课,同学们都怀着愉快的心情,拍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科学室。 上课铃一响,科学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做一个小试验,叫做‘雨的形成’,大家翻开书本……”我们随着课本的指示选择了实验器材——酒精灯、支架、铁丝网、烧杯、热水、玻璃片、火柴、夹子等。 老师现在讲台上做了一次准确的示范,告诉了我们做实验的细节和要点后,我们的誓言就开始了。 我们全班以四人为一小组,每人轮流一次试验。很快就轮到我了,我回忆了老师做实验的步骤。首先,我把器材一一介绍;然后我把铁丝网和装满温水的烧杯放在铁丝网上;再拿出一根火柴,老师说点酒精灯的时候要从下往上点,否则就会引起爆炸的意外发生。我把火柴点着,然后小心翼翼的从下往上把酒精灯点燃;再把玻璃片赶在烧杯上;仔细的观察着烧杯里的变化。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烧杯里

一次特殊的实验课文及教学实录

一次特殊的实验课文及教学实录 一次特殊的实验课文及教学实录 【一次特殊的实验课文】 许多科学工作者为了造福于后代,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美国着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个。他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一下下班以后,研究员们都走了,只有白发苍苍的卡尔·施密特先生还在实验室里。他细心地观察锁在笼子里的南美洲毒蛇。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小小的脑袋不时地抬起来,细细的舌头不时伸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施密特先生一点也不怕,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特点,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他抓住蛇的头把它拿出来,用针扎进它的皮肤,准备取一些血来化验。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凶猛的蛇乘施密特不注意,咬伤了他。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疼痛难忍,他抓起身旁的电话机,电话机却出了故障,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找到一些绷带,把伤口包好,又拿出实验记录本。“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体温很快升到了39。5度……胃

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 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老人的伤口、鼻和嘴开始淌出血来,血梁红了衣服,滴在实验报告上。“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脑开始充血了……”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验记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科学事业贡献了全部力量。 【一次特殊的实验课文教学实录】 一、谈话沟通——让心走到一起来 师:孩子们,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一起来学习。我姓刘,大家应该叫我—— 生:刘老师! 师:对,是刘老师,不是“牛老师(众笑)来,再叫一次,亲切一点。 生:刘老师, 师:听大家这一叫,我心里真舒服!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忍不住要用一连串词语来形容大家。不过,你也能用一串词语来形容我吗?

(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次成功的试验

一次成功的试验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顺利、不假思索、激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4.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懂得实验“成功”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做游戏,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拿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3.小结、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导入: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出示阅读提示: 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范读。 2.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的事。 过渡:刚才听了课文范读,现在老师想听一听同学朗读课文。 3.老师重点指导下面两个词语: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5.了解课文内容。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6.小组合作讨论: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从这几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案_模板

《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案_模板 《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案 学习目标 ⒈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一个瓶子,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或小石块),一怀水;演示实验的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⒈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 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⒉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出示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⒊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⑵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⑶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⒉检查学习情况 ⑴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⑵理解词语。 ⑶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⒊理清层次 ⑴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或:) 板书:实验的准备→ 实验的经过→ 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 (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 ⑵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按上面的板书划分层次。 第—段(1-3):讲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在这部分先讲教育家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再将教育家取出实验用品;最后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 第二段(4-6):讲实验的经过。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教案

课程名称实用心理学授课班级人力资源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015/03/15 课时 2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应变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及处理措施心理学的起源及相关代表人物 教学用具与器材无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讲解提问(45分钟) 清点人数,组织学生准备开始上课,填写工作手册新课导入: 心理学这个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在中国成了新奇的玩意。有人觉得它很神,几个问题就能窥探别人藏匿多年的秘密;有人觉得它很深奥,不是谁都能明白;有人觉得它很假,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瞎掰蒙人的;有人觉得它很远,只是那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它……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个学期,我就要和大家一起进入神秘的心理学世界。 讲授新课: 很显然,与科学知识的产生相比,人类对人性的了解要晚得多。在西方文明史中,最古老的论述心理学的著作却是荷马的诗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故事讲述的是爱情和真诚、激情与战争,因此,它必然包含着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并间接第反映了最古老的民族心理学知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心理学的历史也就与哲学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哲学家对三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些问题世纪上也是心理学家要回答的问题。 提问:哲学家关注的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明确:一是关于灵魂的研究。二是认识论问题。三是人性与伦理的问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 法和时间分配 讨论法讲授法(25分钟) 提问:哲学家对这三个问题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举例说明。 明确: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联系贝克莱:存在即为感知)苏格拉底——美德与善行。柏拉图——《理想国》,灵魂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心理学是对灵魂的研究。 古希腊哲学中涉及心理学的人性思想还有很多,比如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学说,犬儒主义,以及受此影响的斯多葛主义;皮浪的怀疑论(联系休谟——世界不可知)等。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公元四世纪的时候,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思想被基督教的教义束缚起来。提问:中世纪有哪些心理学观念?请举例。 明确:第一,基督教哲学。古典哲学家和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认识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也依赖灵魂。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又抛弃了其中与教义冲突的观念。第二,大众心理观念。女性

新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次特殊的实验》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悟科学家无比热爱科学事业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中体会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卡尔·施密特教授,知道了他做了一次特殊的实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做了怎样一个试验呢?(生答)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实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课文内容。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实验? 明确:这是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

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疑难之处,相机指导。 (二)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集体交流,说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讲讲为什么感受最深。 1.“……施密特先生一点儿也不怕,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特点”,“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 (1)指生认真朗读句子。 (2)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从这些句子中体会科学家面对凶恶的毒蛇不畏惧的胆量。 2.他想:“完了,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从这句中体会科学家在自己被毒蛇咬伤又无人救援、生命危急时,想到的仍是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 (1)认真朗读句子。 (2)这是卡尔·施密特教授被毒蛇咬伤后的想法,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卡尔·施密特教授想做些什么? 明确:从科学家的想法中,我们看到了科学家在自己生命垂危之际,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为科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可见他对科学事业的爱已经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了。 3.卡尔·施密特教授中毒后,他立刻以惊人的毅力把自己中毒后的反应记录下来,请同学们读读卡尔施密特博士在记录过程时的语句,画出你认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 (1)指名汇报。

三年级语文30.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2020-2021学年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顺利、不假思索、激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4.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懂得实验“成功”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做游戏,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拿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3.小结、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导入: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出示阅读提示: 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范读。 2.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的事。 过渡:刚才听了课文范读,现在老师想听一听同学朗读课文。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内容简介 基于目前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和国家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本书作者在近六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本书编写过程中,在保证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学习内容的易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增加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并将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操作的学习,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实验的基本要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变量控制、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与基本要求等,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心理实验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科学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六、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测验法 五、实验法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第四节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读后感

《一次成功的实验》读后感 《一次成功的实验》读后感1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课文里讲到: 一位教育家要做一个实验,只见他拿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让三个学生拿着绳子头。然后他又把一个瓶子放到地下,把小铅锤先后放在瓶子里,对三个学生说:“孩子们,假设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位教育家开始往井里倒水。一个女孩冷静地让同伴们先后有序地拉铅锤,自己最后拉。大家都听了她的话。于是在水要漫延到铅锤上时,大家都把铅锤拉了出来。他们脱险了。教育家知道了女孩的做法,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以前我做这个实验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拉铅锤。结果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有危险时,要沉着冷静,先人后己,谦让别人。大家可不要在遇到危险时,只想着自己怎么逃脱,却不管别人哟! 《一次成功的实验》读后感2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述的是在做逃生游戏的过程中,由于一个小女孩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表现,使得实验获得成功。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其实这种例子还有许多。就说上次突然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吧。在

地震发生和震后抢救的整个过程中,就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地震暴发时,有所小学还在上课。一开始,教室只有点儿轻微地晃动,正在上课的学生们还没有察觉到。后来一瞬间,教室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学生们惊慌失措,一窝蜂地跑出去。因为逃生没有次序,很多人都被推倒了,没有及时逃出去的人就被埋在了倒塌的教室里。在已逃出去的同学中,有一个叫林浩的'男孩,是三年级一个班的班长,他虽然只有九岁,却勇敢、镇静。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毫不慌张,当他看见还有很多同学被埋在里面时,就毫不犹豫地又冲回去救人。有两个林浩班上的女同学因为被埋得比较深,无法自己逃脱。眼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希望出现了,林浩冲了进来。他用尽全身力气把压在她们身上的砖头拨开,然后逐个把她俩背了出来。 两个女同学顺利地获救了,但是林浩却受了伤。当医护人员把林浩抬上救护车时,有位记者来采访他,问他:好不容易自己逃出来了,为什么又冲回去救别人呢?难道不怕危险么?林浩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是班长!”这句话不仅让在场的人震惊,而且让所有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的人都深深地感动了。 这个故事和《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样的: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并且要先人后己。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以后我遇到类似的事情,一定会想起课文中的小女孩是怎么做的,想起林浩是怎么做的。 上语文课,我们学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讲了一位教育家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7一次特殊的实验-2014

一次特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词句表达的意思,对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的崇高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如果说刚才的实验让我们体验到无限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一次特殊的实验》(指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故事的罪魁祸首是谁?(南美洲毒蛇)想看看吗?课件 2、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书上是怎么描写毒蛇的,在令你感到恐惧的词语或句子上作上记号。 交流:孩子们,哪里让你感受到如此恐惧?那你能读出这种恐惧吗?

(预设:抽朗读好的孩子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听出来了,这的确是一种足以让人害怕透顶的毒蛇,如果你们碰到这种毒蛇害怕吗?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恐惧吧!) 4、多么可怕的南美洲毒蛇!在非洲,不少动物和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这种蛇造福于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企图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条令人恐惧的毒蛇咬伤了他,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博士被毒蛇咬伤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我们来交流交流,博士在那样危险的情况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6、真能干,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博士最后一个工作的实验室。 A、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这几个句子,透过句子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博士?(认真、负责) B、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通过你的朗读展示出来。 C、这个孩子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到博士像往常一样认真、负责?你们还能从他想的句子里体会到什么?(句子里的哪个词或标点触动了你的心) E、那你从哪个词或标点感受到了这种决心?你能把这种不惜一切的决心读出来吗? F、好一位坚强的博士,他走进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感染了你感染了我,让我们再来读读。 7、正因为他的这种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支持着他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地实验着,这真的是和往常一样的实验吗?哪些不一样?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勾出体现这是和往常不一样的实验的句子,并且在你印象深刻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8、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和往常不一样的实验呢?

一次成功的试验

《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翁牛特旗乌丹第四小学王颖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会写“绳、险、俩、堵”等四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教育激动茶杯获得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复习、巩固生字词,将识字、写字落到实处。)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评价:你概括得既简洁又完整,能说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吗?看来,上节课,老师教给你们的方法,同学们真的学会了。其实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文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重点,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的梳理,同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品味研读、体悟情感 (一)、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1、自读感悟 师:同学们这个实验教育家做过许多次,一直没有成功,今天终于成功了,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指生读,通过评价读指导学生体会教育家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成功的激动心情。(展示——评价——展示) 3、师引读,当实验成功后,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 (设计意图:先引出实验的结果,设置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过渡:师:为什么这次实验能取得成功呢?让我们一起回到实验现场先来看看实验前的准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练习有顺序的表达。 1、学生自读二自然段,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词语进行有序表达,体会运用关联词表达的作用。 (1)同学们看你们画的是不是这些词语?那好,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话。 (2)师:你能抓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有顺序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吗?看来有点为难,没关系,老师给你个提示,你不妨用上这些词语试一试。(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3)小结:看!我们用上这样的词语,就把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介绍清楚了,一目了然,看来,我们以后在需要有条理地表达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样的词。 (设计意图;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进行有顺序的表达。) (三)、学习3——10自然段,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感情朗读。 过渡:实验的准备已经做好了,让我们加入到实验中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试着做一做批注。(1)自读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环节的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30《1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2完整篇.doc

30《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二-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 。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9 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chu 。不假思索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