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doc 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营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
到1999年底,全国城乡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50.89万户,从业人员2021.55万人,注册资本10287.27亿元。这些数字,早已大大超过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规模。私营经济实现的产值,据说已经达到7686亿元,约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17%。在消费品零售领域,私营经济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一半以上。在全部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加外资经济)的就业人员,已经达一亿人以上。所以,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它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是改变地方面貌的重要依托,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也是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实现藏富于民的唯一途径,同时又是我国开拓海外市场的生力军。
一、私营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市场,但总的规模还很小
尽管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私营经济重新起步较晚,时间短,多数规模很小,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也不高,但是在它们中间,已经出现了一批技术先进、管理水平相当不错的较具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像广东生产微波炉的格兰仕集团,湖南长沙生产中央空调的远大集团,以及温州生产低压电器的正泰集团等,都是笔者接触过的民营企业的佼佼者。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不仅面向国内市场,而且面向国际市场,它们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大显身手。
据有关资料,全国私营企业通过为外贸公司供货、出口代理等形式参与出口创汇的企业,1999年已有8363家,年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约360亿元。这是一种“绕道走”的方式。还有相当多的私营企业,是通过与外商合资,或者通过国有、集体企业、行政单位取得进出口权的。据说,这类企业中有的在境外还设立了分支机构,有的还开展来料加工,生意很红火。温州、河南等地有些个体户,通过边境贸易走出去后,在东欧国家办的企业也不少。也有的是在广交会等参展,外商接受订货而出口的。所以,现在私营企业每年进出口数量究竟有多大,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估计私营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出口额的10%—20%。
直到去年初开始,外经贸部才分批地为私营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到去年6月底为止,全国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为142家。从“绕道走”到直接进出口,这是一个突破。但是总起来讲,我国私营企业进出口的规模还很小很小。或者说,与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相比,与它们自己的实力相比,还是很不相称的。
例如广东省是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较多的一个省份,它现在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16万户以上,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9左右。今年一二月份广东省出口值为125亿美元,进料加工出口56.9亿美元,均比去年同期有很大增长。但是从出口企业的性质看,国有企业占出口总值的46.6%,外商投资企业占49.8%,集体企业比重很小,私营企业比重更小。私营企业出口值小,可能与它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数量极少(据说
只有40多家)有关。
浙江也是我国私营经济发展较早又较多的一个省份。现在已经有10多万户私营企业了。但是到去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出口业务的只有133家私营企业,有13家私营企业经批准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贸易性的7家,在境外办公司的6家。去年1—11月底,全省出口额115.8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额只有1.22亿美元,只占全省出口比重的1.05%。即使加上戴“红帽子”的私营企业,以及加上一些通过外贸代理商出口的,专家估计也不过20%—30%,还是与它的实力不能相比。
二、客观形势要求进一步放开私营企业进出口贸易
我国私营经济开始走向海外市场,但规模不大,比重很小,与它的实力、地位很不相称。这种情况表明:第一,私营经济走出去的活力很大,暴发力很强,还没有释放出来。将来它们毫无疑问应成为加速我国出口贸易的一支新的生力军。扩大它们的出口比重,会使我国的出口总值大大提高。第二,国家的外经贸部门应当进一步放宽放开,让更多的私营企业能够直接面向海外市场,拓展自己的业务,显示自己的本领。
这当然不是说以往的出口方式不可以继续采用了。特别是代理商的方式,通过外贸进出口公司的方式,今后也还是一种重要的出口方式。我国多数规模小、产品批量不大的中小私营企业,现在还不具备直接面向海外市场的条件。它们如果产品质量过硬,企业信誉好,在开始一段时间,完全可以通过外贸代理机构从事进出口。
但是,通过中间环节进行交易的方式,不仅会大大提高进出口贸易的成本,而且因为多数中介机构对海外市场信息反应不可能十分灵敏,且带有短期行为,不利于生产厂家把握动态信息,在海外培养品牌和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收到直接的实惠。现在审批自营进出口权的门槛还是过高(比如要求注册资本和净资产额均在850万元人民币以上,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机电行业在3000万元以上,年出口供货额在100万美元以上,机电行业50万美元以上,几项硬指标缺一不可),限制条件还是过严了。因而许多私营企业都在问:能不能进一步放宽呢?
现在不少私营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业务的诸多优势,完全能够参加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即使有的条件差一点,也主要是经验不足。但经验只能从实践中获得。放开放活以后,它们必然会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特别是竞争能力。所以,当前的问题是进一步放开放宽,使更多的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
笔者认为,审批制度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赋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只是放开第一步。从改革的观点看,未来的外贸经营权,应当从许可证制向登记证制过渡,让所有的企业都处在同一的起跑线上赛跑。国家已经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从审批制转向登记制,对科研院所也要放开,而对私营企业还没有放开限制,这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