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曲目:《森林狂想曲》2. 森林中的动植物:树木、花草、小鸟、蝴蝶、小兔等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图片卡片(森林中的动植物)3. 彩色笔、画纸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向幼儿介绍歌曲中的动植物,如树木、花草、小鸟等。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森林狂想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拍手、跺脚,以增强节奏感。
4. 创意活动(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卡片,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用彩色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大家一起欣赏。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跟上节奏、是否能正确唱出歌曲等。
2. 观察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是否能用彩色笔进行绘画等。
3.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如是否能遵守纪律、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感受森林的魅力。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森林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森林狂想曲》是一首适合小班音乐教学的歌曲,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的方式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本文将分享一份关于《森林狂想曲》的小班音乐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
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通过音乐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3.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响设备、《森林狂想曲》音乐CD、干净的地板;2.学生准备:舒适的衣服和鞋子。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CD,让幼儿安静地坐下来,倾听音乐。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这首音乐让你想起了什么?-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首音乐有什么特点?2.学习动作(10分钟):教师示范跳舞,并配合音乐的节奏,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摇摆、抬手、转身等。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舞。
3.模仿动物(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森林中常见的动物动作,如鸟儿展翅、小兔子蹦跳等。
然后,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并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演示。
4.自由舞蹈(15分钟):教师放慢音乐的节奏,让幼儿自由地跳舞,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觉,随意选择动作和舞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扮演观众的角色,将所有的幼儿表现欢迎鼓励。
5.合作创作(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负责编排一段简短的舞蹈,要求舞蹈中包含所有幼儿的动作表演,并且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
教师在完成后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
6.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鼓励幼儿继续对音乐和大自然保持好奇和兴趣。
四、拓展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花园、公园或森林,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音乐风格等。
2. 能够听辨并描述《森林狂想曲》中的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3. 讲解《森林狂想曲》中的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
4. 欣赏《森林狂想曲》全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 介绍《森林狂想曲》:讲解作者、创作年代、音乐风格等背景知识。
3.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旋律、节奏、和声等。
4. 讲解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介绍乐曲中的乐器和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细节。
5.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全曲,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问题。
2. 学生能够描述乐曲中的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
3. 学生能够听辨并分析乐曲的音乐特点。
4.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森林狂想曲》的欣赏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介绍了《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描述乐曲的音乐特点?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4. 学生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森林狂想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音乐创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以森林为主题的简短音乐作品。
3. 音乐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欣赏。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森林狂想曲》的音频文件。
2. 图片资料:森林的图片或视频。
2023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优秀8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优秀8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优秀8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森林狂想曲》教案篇一森林狂想曲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内容。
该作品流传非常,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呜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这首乐曲中有竖笛、电声乐器,还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呜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音响效果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充分的体验与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欣赏《森林狂想曲》,并记忆其中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听辨不同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小提琴、吉他、竹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呈现热带雨林的图片,学生聆听《森林狂想曲》中的结尾部分,说说听到了热带雨林中都有哪些动、植物。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一)初听,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1、聆听乐曲中的特色声音,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2、让学生给乐曲命名,然后揭示题目。
(二)复听,熟悉乐曲旋律1、带领学生学习三条主题旋律。
2、复听的同时,为乐曲的旋律排列顺序。
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间奏+第二部分ABABCA+尾声(三)听A旋律1、听辨第一部分A旋律每一次出现的演奏乐器。
(竖琴+笛子+小提琴+笛子)2、再听时模仿相应的乐器演奏动作。
森林狂想曲课件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音乐。合奏时,演奏者需要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演奏中,以营造出神秘、悠扬的音乐氛围。
情感表达
环境音效
为了营造出森林的氛围,需要通过音效制作技巧添加环境音效,如鸟鸣、溪流声等,以增强乐曲的意境和感染力。
特效音效
在乐曲中添加特效音效可以为整个乐曲增色添彩,如模拟鸟儿的歌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等。音效师需要根据乐曲的情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特效音效,以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
03
丰富音乐体验
森林狂想曲中融入了多种乐器和音效,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丰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拓宽音乐视野。
01
激发学习兴趣
森林狂想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02
培养音乐感知
通过倾听和表演森林狂想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包括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的敏锐度。
打击乐演奏技巧
03
打击乐在森林狂想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演奏者需要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如木鱼、梆子、大鼓等,以制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在合奏中,各个声部需要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确保自己的演奏与整体和谐统一。
声部协调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合奏时各个声部需要保持稳定的节奏,不抢拍或拖拍。演奏者需要熟悉乐曲的节奏变化,以便在合奏中做到节奏稳定。
森林狂想曲课件
目录
森林狂想曲简介森林狂想曲的创作元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森林狂想曲的欣赏与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教育意义与价值森林狂想曲的实践与应用
01
CHAPTER
森林狂想曲简介
01
02
该曲目将鸟鸣、风声、雨滴等自然声音以音符的形式展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讲解森林的重要性和功能,如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等。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的美丽和神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森林的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第二章:森林生物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森林生物的生态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不同森林生物的生态作用,如植物、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不同森林生物的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森林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服务。
3.2 教学内容:讲解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森林对人类的直接服务,如木材、食物、药物等。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对人类的间接服务,如氧气生产、水源涵养、碳汇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和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第四章: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森林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介绍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如可持续采伐、生态旅游等。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例子。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森林狂想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训练学生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介绍2.1.1 作曲家简介2.1.2 作品创作背景2.1.3 作品风格特点2.2 作品分析2.2.1 结构分析2.2.2 主题分析2.2.3 音乐元素分析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图片展示3.1.2 问题引导3.2 作品欣赏3.2.1 分段欣赏3.2.2 整体欣赏3.3 作品分析3.3.1 结构分析3.3.2 主题分析3.3.3 音乐元素分析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4.1.1 讨论主题4.1.2 讨论要求4.2 创作练习4.2.1 创作主题4.2.2 创作要求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5.1.1 课堂表现5.1.2 小组讨论参与度5.2 学生作品评价5.2.1 创作内容5.2.2 创作表现教学反思:1.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合适且具有挑战性。
3. 对教学步骤的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清晰且易于操作。
4. 对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5. 对教学评价的方式进行反思,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6.1.1 作曲家其他作品6.1.2 同类作品比较6.2 实地考察6.2.1 森林生态环境6.2.2 观察动植物6.3 环保教育6.3.1 环境保护意识6.3.2 环保行为规范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7.1.1 音乐作品7.1.2 相关知识资料7.2 实体资源7.2.1 音乐乐谱7.2.2 教学图片和视频7.3 人力资源7.3.1 教师协助7.3.2 学生互助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安全8.1.1 实地考察安全8.1.2 音乐器材使用安全8.2 教学进度的把握8.2.1 适应学生水平8.2.2 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性8.3 鼓励学生参与8.3.1 营造轻松氛围8.3.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第九章:教学反馈与改进9.1 学生反馈9.1.1 收集学生意见9.1.2 调整教学方法9.2 同行评价9.2.1 教学观摩9.2.2 教学交流9.3 持续改进9.3.1 教学内容更新9.3.2 教学策略优化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成果10.1.1 学生能力提升10.1.2 学生情感态度10.2 教学反思10.2.1 成功经验10.2.2 需改进之处10.3 展望未来10.3.1 教学计划10.3.2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平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背景介绍《森林狂想曲》是一首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由德国作曲家保罗·杜卡斯作于1899年,属于交响诗风格。
这首乐曲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此次教案针对幼儿园大班,通过《森林狂想曲》的音乐欣赏和歌曲教唱,帮助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乐器,同时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和故事;2.熟悉曲中乐器的声音和表现形式;3.通过歌曲教唱,提高幼儿的嗓音和音乐表现能力;4.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首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录音,引导幼儿一起欣赏。
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提醒幼儿注意曲目的情境和意境,让幼儿通过音乐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和运动。
同时,老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曲中乐器的名称和声音特点,例如小提琴、长笛、竖琴、短笛等。
2. 歌曲教唱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森林狂想曲》的情境和意境,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唱的歌曲,引导幼儿在歌曲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1)歌曲《小鹿迷失了》这首歌曲的旋律流畅,歌词生动有趣,能够让幼儿迅速掌握和喜欢。
在教唱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手势动作,引导幼儿跟随手势演唱,增加参与感。
(2)歌曲《开心的小兔子》这是一首轻快欢快的歌曲,歌曲中的形容词生动有趣,旋律明快易唱,很适合幼儿唱跟唱。
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唱,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自然的活力和乐趣。
3. 音乐表演为了展示幼儿在音乐欣赏和歌曲教唱中的成果,可以安排一场音乐表演。
在表演中,可以让幼儿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鹿、兔子等,跳起欢快的舞蹈,转动身体,做出各种有趣的手势和动作。
同时,建议教师在表演中加入简单的乐器演奏,增强表演的节奏感和气氛。
教学评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1.是否能够准确地辨别曲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和表现形式;2.是否能够正确地唱出所学的歌曲;3.在音乐表演中,是否能够熟练地体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表现出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
森林狂想曲 赏析
森林狂想曲赏析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的音乐作品,它以独特的曲式结构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展现了台湾山林的美妙与自然声音的魅力。
从曲式结构上看,《森林狂想曲》采用了有规律的三部曲式,使得音乐在整体上保持了稳定性和均衡性。
这种结构使得音乐在深入探索自然声音的过程中,既能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又能通过对比各个乐段之间的差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演奏技巧上,《森林狂想曲》运用了大量的打击乐和吹奏乐,这些乐器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也使得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曲子中还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演奏技巧,比如口琴的快速吹奏、小提琴的滑音等等,这些技巧都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过程也值得一提。
制作团队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100多种台湾自然声音,耗时5
年制作而成。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深入的探索,使得这首音乐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意。
总的来说,《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和人文关怀的音乐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曲式结构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展现了台湾山林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叫声,以及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创造性地表现森林狂想曲。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森林图片、动物玩偶、音乐instruments。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模仿动物走路、跳跃等,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进入音乐氛围。
2. 主题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森林中的动物,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段,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森林狂想曲》,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4. 实践环节(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该动物的叫声和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幼儿向全体同学展示他们的创作,其他幼儿欣赏并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2. 搜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评价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叫声,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展览,展示幼儿的创作和学习成果,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五年级】森林狂想曲
【五年级】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写给森林的歌曲。
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感受
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狂想曲的开头,有一段悠扬的旋律。
它如同清晨的鸟儿歌唱一样,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
我们仿佛置身于森林中,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感受到了森林的和谐与宁静。
旋律渐渐转变,进入了第二个片段。
这个片段的旋律高亢激昂,充满了冲击力。
仿佛
是在描绘森林中发生的一场激烈的风暴。
树木被风吹弯,树叶在风中翻飞,一切都显得如
此壮观。
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感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第三个片段的旋律渐渐变得柔和起来。
仿佛是一阵微风吹过森林,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这样的旋律让人感到舒服和宁静。
我们仿佛置身于森林中,感受到了树木的呼吸和微风的
轻柔。
狂想曲的最后部分是一段轻快的旋律。
它如同欢快的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一样,让人
感到活力和快乐。
我们仿佛看到了小松鼠在树上跳跃,小兔子在草地上翻滚。
森林充满了
生机和活力。
《森林狂想曲》通过旋律的转变,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想象。
它让我们感受到
了森林的美丽和神奇,也让我们想象了森林中的不同场景和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
美妙的曲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吧!。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
”(尝试即兴演奏)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
”(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
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森林狂想曲赏析课件
森林狂想曲赏析课件《森林狂想曲》赏析课件。
一、作品简介。
《森林狂想曲》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于1858年创作的一部交响诗。
这部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附近的森林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因此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音乐结构。
《森林狂想曲》是一部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交响诗。
每个乐章都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森林中的景象和氛围,展现了施特劳斯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表现力的巧妙运用。
第一乐章以其轻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森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是一群欢快的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玩耍。
第二乐章则以其温柔的旋律和柔和的节奏描绘了森林中的宁静和祥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的森林中。
第三乐章则以其激昂的旋律和紧张的节奏展现了森林中的狩猎场景,让人仿佛听到了猎人们在森林中奔跑和呼喊的声音。
最后一乐章则以其华丽的旋律和雄壮的节奏展现了森林中的盛大舞会,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豪华的宴会中。
三、音乐特点。
《森林狂想曲》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优美的旋律而著称。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管弦乐器和各种音乐手法,展现了施特劳斯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表现力的巧妙运用。
作品中的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明快流畅,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同时,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多样,既有轻快欢快的部分,也有温柔祥和的部分,还有激昂紧张的部分,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丰富多彩的森林中。
四、赏析技巧。
在赏析《森林狂想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1. 旋律的优美动人。
作品中的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可以仔细聆听每一个乐章中的旋律,感受其中的美妙和魅力。
2. 节奏的明快流畅。
作品中的节奏明快流畅,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受。
可以仔细聆听每一个乐章中的节奏,感受其中的活力和韵律。
3. 音乐表现力的丰富多样。
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多样,既有轻快欢快的部分,也有温柔祥和的部分,还有激昂紧张的部分。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和合唱编排。
4. 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奏《森林狂想曲》或展示合唱编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和合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和合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创作:学生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奏和合唱能力。
3. 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基本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欣赏并分析《森林狂想曲》中的主题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简介《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3. 欣赏《森林狂想曲》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和旋律。
4. 对比分析《森林狂想曲》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森林狂想曲》的音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相关乐谱,以便于讲解和对比分析。
3. 准备投影仪,以便于展示乐谱和相关图片。
教学反思:1. 学生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3.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到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4. 部分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对于某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旋律。
3. 分析作品结构:讲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二、完整听赏全曲1、与森林共赏: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生:乐曲轻快、流畅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2、与森林共奏: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森林狂想曲音乐欣赏教案
森林狂想曲音乐欣赏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二、教学内容分析森林狂想曲》是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欣赏曲,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
是台湾留美制作人XXX及其团队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耗时5年,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与音乐巧妙地结合,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互吻合,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景象。
是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一部佳作。
乐曲由A、B、C三段旋律组成,在乐曲的开始、中间、结尾处插入了真实的“音效”。
第一乐段,羽调式。
在一片森林鸟声的背景中,笛子奏出了轻快的主题,旋律清新、跳跃,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个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最后一小节的结束音上不同,第一句结束在mi上,第二句结束在la 上。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前半句的节奏基本相同,由于旋律向上进行到了sol,所以比第一乐句的情绪略加高涨。
第三乐段的节奏有了很大的变化,较为舒展,特别是连续两拍的最高音la,并加进了丰富又热闹的鸟鸣,把情绪推向了。
整首乐曲就是由这三段旋律的反复构成的,其间插入音效,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全曲的结构为:音效A ABAB CA音效ABAB CA音效1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音响。
笛子、打击乐器、蛙鸣筒等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乐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2、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人与自然的协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为画面配音乐,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2、通过听、唱、动结合记忆主题,分辨乐曲的结构,并演唱第一主题。
3、通过音乐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为画面配乐。
2、能分辨乐曲的结构。
3、能听辨乐曲的音色,感受乐曲的情绪。
五、教学过程一、初听乐曲阶段目标:初步感受乐曲,了解乐曲的背景。
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
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引言:在大班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森林狂想曲”的教案,旨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创意活动,了解森林和其中的生物,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森林是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玩具动物和植物模型;- 生物图卡;-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软木塞、羽毛、彩纸等手工制作材料。
2.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成森林的氛围,如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图片和海报等;- 设置小组合作区域和绘画区域。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吗?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展示一些玩具动物和植物模型,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它们。
2. 活动一:森林植物探索(15分钟):将各种生物图卡和植物模型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在小组内观察和讨论图卡和模型之间的联系,并试图找出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3. 活动二:森林动物观察(20分钟):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图卡并进行研究。
幼儿可以用羽毛绘制动物的毛发效果,使用彩纸制作动物的嘴巴和爪子等。
完成后,每个小组通过描述和展示,让其他幼儿猜测他们选择的动物是什么,并介绍动物的特点。
4. 活动三:森林生态绘画(30分钟):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绘制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图景。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可以描绘树木、草地、河流等,同时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添加一些奇特的生物。
完成后,幼儿可以相互欣赏并分享自己绘制的作品。
5. 活动四:森林狂想曲(15分钟):引导幼儿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来到了一片神奇的森林。
教师用温情悦耳的语调,向幼儿讲述一个有趣的森林故事,让幼儿尽情想象并感受森林的美妙。
大班《森林狂想曲》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森林狂想曲》教案年级:大班学科:音乐、美术、科学、语文课时:共5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认识森林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学习《森林狂想曲》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3. 创作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
4. 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认识森林中的动植物1.1 教师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
1.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森林知识。
1.3 教师讲解森林中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 第二课时:学习《森林狂想曲》2.1 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3. 第三课时:创作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3.1 教师展示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2 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森林作品,培养美术审美。
3.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4. 第四课时: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4.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森林主题进行角色扮演。
4.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对森林主题的理解。
4.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5.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
5.2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教学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中动植物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演唱水平。
3. 学生创作的森林主题美术作品的质量。
4.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森林图片及视频资料2. 《森林狂想曲》音频文件3. 美术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4. 角色扮演道具七、教学环境1. 音乐教室2. 美术教室3. 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森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森林狂想曲》说课说教材:这是一首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音乐欣赏课,音乐充满了灵气。
亲切动人,仿佛呼吸到了最清新的空气,模仿鸟的叫声充满童趣,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
说目标1.感受乐曲中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 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2.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说重点1.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说难点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教具准备钢琴、课件、吉他、小提琴、笛子、录音机、卡片若干说教法学法:本课主要运用教法是:师生互动法,情景感化法,趣味节奏法本课主要运用的学法是:自主体验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课前反复播放乐曲)师生音乐问好(播放森林图片)情景感化法自主体验法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
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这样的机会都不多,那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呢,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深处大森林的神奇感受!1.师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大森林。
(播放音乐)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生: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等师:同学们的小耳朵非常的灵敏,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
(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李老师这里有三段乐谱,让我们一起来开一场森林音乐会吧!(出示A段)趣味节奏法:有节奏的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①第一次用“啦”唱②第二次用“咕”唱,尾声加上“呱呱”男女生分组练习,女生用布谷鸟的声音唱,男生模仿青蛙。
师生接龙唱谱。
2.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刚才的那三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请你仔细听, 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请你来填一填自主体验法3.全班分成三个组, 分别代表A B C 三个旋律, 当旋律A出现的时候,请A组的同学把纸板高高的举起来, 依次进行。
4.学生活动请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当每个旋律出现的时候, 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拿着纸板上台展示.5.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各种动物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在愉快的歌唱,在举行森林音乐会呢!你听到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生:笛子,钢琴。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你们听出来这么多乐器,其实这个乐曲只有三个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
(课件出示乐器音色)乐器乐器音色代表形象笛子明亮活泼、清脆悦耳小鸟小提琴柔和优美小鹿、小羊、燕子吉他低沉、浑厚爬行的小动物6、学生活动a.听辨A B C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请学生模仿其演奏姿势。
b.再次欣赏乐曲,每组发一小提板,请学生边听辨边依次贴出每段旋律的乐器名称。
A B A B C A笛子笛子笛子小提琴小提琴笛子A B A B C A笛子吉他笛子小提琴笛子笛子7.完整欣赏最后一遍请学生欣赏乐曲,创编表演,随音乐自由表现。
三.总结,同学们,你们都是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孩子们,我们还可以自己想办法运用各种简单的小乐器(铃鼓、串铃、响板)加入到乐曲当中,为乐曲伴奏,丰富乐曲。
四.伴随音乐下课欣赏《森林狂想曲》说课森林的歌声说课稿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风景如画》第一课时中的一首欣赏曲,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1、聆听音乐《森林的歌声》、《荫中鸟》,听辨各种动物叫声,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记忆力。
3、模仿森林中动物和自然的声音,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听辨各种小动物、乐器的声音,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
教学过程:1、本堂课我采用二年级学过歌曲的《郊游》,师生演唱歌曲,通过郊游的形式进入课题,把学生带入幽静的山谷中,进入课题。
2、然后通过聆听《荫中鸟》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鸟的形象,由此引出演奏乐器—梆笛,通过观看梆笛演奏的录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器梆笛所表现的鸟叫声,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生闭上眼睛完整聆听,完整地感受整首乐曲。
闭上眼睛聆听,让学生边听脑海中边想象乐曲表现的内容,把学生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
之后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表现鸟的形象的乐曲,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丰富关于鸟的形象的乐曲。
4、在聆听《森林的歌声》,首先出现引子部分,让学生知道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引出乐曲,完整地聆听,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所表现的那种氛围,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在那里,那是一个纯净、清凉的世界。
5、通过乐曲的聆听,引出乐曲中三种主要演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
师生谈话,让学生熟悉三种乐器,对乐器的音色、演奏方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进入三段主题旋律的熟悉,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三种乐器,其实这三种乐器平时同学们接触得也比较多,通过师的介绍,让学生再次了解并熟悉。
6、然后师把这三种乐器称为三位朋友,告诉学生今天由这三位朋友分别送上了节目的方式引出《森林的歌声》中的三段主旋律,并通过模唱、模仿乐器演奏等方式分别熟悉三段旋律。
把三种乐器成为乐器朋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觉得更加地亲近,其实我们听到的所有音乐都是由乐器所表现的,激发学生对音乐以及乐器的喜爱。
7、乐曲当中的三段主旋律的听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去熟悉,如:模唱、表演唱、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熟悉各段主旋律。
由于这三段旋律情绪上的区别不是很大,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所以最后把这三段主旋律分别分给各组,每一组同学记住自己的旋律,最后完成乐曲各主旋律出现的顺序。
采用分组记旋律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准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8、让学生模仿动物和自然的声音,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通过编创,把学生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9、最后小结,通过谈话指导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森林,给小动物一个温暖的家,教育学生做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以上是我对整堂课的构思,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指教!《森林的歌声》说课稿;建国实验小学谢春燕;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社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二、说学生;四年八册的学生已经快要进入五年级,他们的思维更加;三、说教法;在整个欣赏过程里面均应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并引入国;四、说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参与法等;五、说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钢琴等;六、说教学目标;1、能从参与《森林的歌声》说课稿建国实验小学谢春燕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社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欣赏课《森林的歌声》。
森林的歌声通过音乐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丛林画卷,通过参与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乐的美。
二、说学生四年八册的学生已经快要进入五年级,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同事具有一等的逻辑性,孩子们喜欢创造,喜欢探索,喜欢通过活动获得感知。
三、说教法在整个欣赏过程里面均应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并引入国家教育部推广的儿童音乐剧进课堂理念。
用参与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律动法、多媒体情景创设等。
四、说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参与法等五、说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钢琴等六、说教学目标1、能从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并能参与音乐表演、具有一定编创能力。
2、在欣赏过程中,用图谱的方法区分音乐主题,理解曲式结构。
3、通过乐曲欣赏感受音乐美、自然美。
七、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参与音乐表演、区分曲式结构教学难点:区分曲式结构措施: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从而解决难点问题,将重点问题轻松解决。
八、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创设置身森林的情景,在这个神秘的森林中住着王子和公主兄妹。
让学生在穿越森林寻找公主王子的游戏中参与音乐、感受音乐。
教师语言描述一片神秘的森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是什么样子。
2、教师用蛙鸣筒敲击节奏,学生随节奏走进所创设的森林情景中。
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图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笔播放音乐,记形象,又方便快捷,摆脱键盘鼠标的束缚。
这样设计1、培养学生想象力。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稳定拍、并训练学生自我空间感。
(三)感受音乐1、初听引子部分要求学生随音乐节拍和情绪律动,感知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
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图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笔播放音乐,记形象,又方便快捷,摆脱键盘鼠标的束缚。
感受A主题2、初听A主题(森林中游戏)随教师用小跳步进行游戏,让学生感知音乐稳定节拍。
课件播放音乐3、复听A主题由学生自己创编游戏,发挥学生编创能力。
课件播放音乐。
4、感受B主题(森林中的舞蹈)创设森林中有王子和公主,他们喜欢跳舞,在见到他之前,排练出一个舞蹈与他们共舞的情景,通过舞蹈熟悉乐句。
、在律动中轻松感受乐句这一音乐元素。
同事融入舞蹈元素,让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更形象感受乐句变化。
5、感受C主题(森林采花)a、初听C主题创设森林中菜花献给公主王子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高音6这一音乐元素,并能应用到律动中。
学生在围城圈行走在高音A时做采花动作,教师用三角铁进行引导b、复听C主题学生离开教师三角铁引导在高音A出做采花的动作。
让学生能准确感受高音A的出现,提高学生音乐听力。
(四)、完整聆听、参与音乐1、完整初听a、学生随教师用图形记录乐段变化初听时出示图形谱,设问共用了几种符号记录音乐,教师为主题音乐取名ABC,聆听时用手律动区分不同主题音乐。
这样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准确区分主题音乐,通过聆听乐曲中有谁的叫声更加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
在这个环节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与PPT动画功能结合,让图形谱的符号随音乐节拍而出现,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b、揭示课题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说说在初次完整聆听音乐时听到的叫声。
让学生学生猜乐曲名称,让后教师揭示课题,简要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
让学生更加想了解乐曲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