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餐桌礼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各不相同。
下面就来具体对比。
一、餐桌礼仪行为规范中西餐桌礼仪在行为规范上的差异比较显著。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食物主要是以碗和筷子进行摆放和取食,而西方文化通常使用刀叉等器具,因此,在使用餐器时,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就有所不同。
其中表现出的最大差异在于取食方式。
1、舀饭。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舀饭时要掂起碗和吃筷,一个筷子固定住饭碗,另一个筷子舀出饭来,而在西餐中很少这么做。
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刀叉来切割食物,然后从盘子中翻起食物,送到口中。
2、使用器具。
在中国文化中,筷子的使用是有一定技巧的。
例如说,泡馍要用手搓成小坨,夹起来时要用两只筷子“夹住”它。
而在西餐中,人们会使用刀叉、勺子等更为常用的餐馆工具,以帮助他们获取食物。
二、餐桌礼仪礼节习惯除了行为规范的差异之外,中西餐桌礼仪在礼节习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1、用餐时间。
在中国的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用餐时间是晚上。
晚餐往往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在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由于工作关系,中午也可能会参加商务宴会。
而在西方文化中,午餐和晚餐的时间都相对固定。
在工作日的中午,人们快餐或者简单解决饮食问题,而在晚餐时则会享受美食与美酒的盛宴。
2、口味趣味。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讲究自然、养生健康,饮食有着多种养生之道和口味选择。
例如说,中国人很重视养生和保健之道,经常将不同的膳食组合作为养生,如养生汤、保健粥等。
而在西餐中,口味以酸、辣、咸、甜四种感官味道为主要体验,许多喜欢吃各种辣椒、葡萄酒、海鲜食品。
总之,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体现在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上,也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本质差异性的影响所导致。
无论是中式餐桌礼仪还是西式餐桌礼仪,都是要讲求文明、规范的。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餐桌礼仪习俗,也是促进各种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餐桌文化是各国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涉及到各国饮食习惯、餐具使用、礼仪规范等方面。
中西方餐桌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将从用餐方式、餐具使用、礼仪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在用餐方式上,中西方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习惯共享一张大桌子,所有人坐在一起,菜品一起放在桌子中央。
大家可以自由地取用菜肴,碗筷是每个人自己用的。
而在西方,人们习惯分散坐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桌子。
菜品是分开摆放的,每桌有专门的服务员负责送菜。
西餐是通过盘子、刀、叉等餐具来取用食物的,餐具也有专门的使用规范。
其次,在餐具使用上,中西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人使用筷子来夹取食物,从共享菜肴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
而西方人使用刀叉来进食,他们使用叉子左手插着食物,用刀右手切割食物。
西餐刀叉的使用要遵循一些规范,比如刀叉不能交叉放置、刀叉用完后要平放在盘子上等。
此外,西餐中还有特殊的餐具,比如面包刀、鱼刀等,使用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再次,在礼仪规范上,中西方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团结、和谐的氛围,大家可以随意交流,互相助人夹取菜肴。
中国餐桌上,老人和上级的座位一般比较靠前,对于年长者也要注意让座。
而在西方,用餐时要注重独立性,不轻易夹取他人的食物。
西方人将餐桌看做是一个私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
在应酬场合,西方人注重用餐期间的谈话禁忌,比如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最后,在用餐时间安排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习惯用餐时间较为灵活,可以在午饭和晚饭之间稍事休息。
而西方人有固定的用餐时间,一般是中午12点和晚上6点。
西方人会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吃完饭后会迅速离开。
总体来说,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餐强调共享、和谐,使用筷子取用食物。
而西餐注重独立性,使用刀叉进行进食。
在礼仪规范和用餐时间安排上也存在差异。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餐桌习惯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餐桌礼仪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规范和习惯,而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餐桌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从餐桌礼仪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用餐时间和顺序: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间相对较早且时间较短,午餐和晚餐之间有较大的时间间隔。
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用餐的时间,餐桌上食物的进出也与西方文化不同。
在中国,通常会一道一道地上菜,而在西方国家,通常会所有的菜品一次性上齐。
2.刀叉的使用: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用来辅助进食的工具,刀用于切割食物,叉用于将食物送入口中。
刀和叉都是右手使用的,左手放在餐桌上。
而在东方文化中,餐桌上通常只有叉子和勺子,刀在做菜时使用,用餐时通常不会使用刀。
3.嘴部和手部的使用: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会直接用嘴来吃食物,用手拿食物是不礼貌的。
而在东方文化中,用手拿食物是被接受的,尤其是中国人常常会使用筷子来进食。
4.饮品的选择和顺序: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会在用餐之前享用一杯酒或清酒,而东方文化中,酒水的选择和饮用方式就不太一样了。
在中国,白酒是一种重要的饮品,人们通常在用餐时会互相劝酒,喝酒时要举杯敬酒,表达亲近和敬意。
5.面部表情和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可以面带微笑,交流时也更加直接。
在东方文化中,用餐时通常保持比较庄重的面部表情,交谈时更加注重礼节。
6.残羹剩饭和桌上礼仪:在西方文化中,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通常不会把剩下的食物带回家,而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中国文化中,把剩下的食物带回家是被接受的,甚至被视为节约和珍惜食物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在餐桌礼仪上有许多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和个人的空间,因此用餐时间相对较短,嘴部和手部的使用也更加注重卫生。
而东方文化注重社会关系和礼节,因此用餐时间相对较长,人们用手拿食物是被接受的,交流时也更加注重礼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的差异,也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将从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一、用餐姿势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用餐姿势有较大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习惯于坐在餐桌前,脚踏在地上,身体保持直立。
同时,双手应该放在桌上,但不需要使用刀叉等餐具。
这种姿势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传统的绅士风度。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的姿势较为随意,人们可以斜靠在椅背上,或者将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相对比较放松。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体的独立,这种用餐姿势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二、餐具使用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餐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使用筷子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人会用筷子夹取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中。
同时,使用叉子、勺子等西方餐具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在西方社会,使用刀叉等餐具是必不可少的。
在用餐过程中,使用刀子切割食物,用叉子将食物送入口中。
西方人注重洁净、整齐和讲究服务,使用餐具的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的价值观。
三、交流方式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交流方式也呈现出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会不时地互道“请慢用”、“好吃吗”等礼貌性的问候。
此外,家庭聚餐时经常以围炉形式进行,家人间可以互相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过程中通常会保持较为安静。
人们会专注于食物的品味,较少言谈。
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敬重,以及对用餐环境的重视。
四、就座次序在中国的宴会上,座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尤其在正式的场合中更是如此。
主宾通常会被安排在宴会桌的中央位置,表示尊崇。
其他的客人则会根据年龄和地位来确定座位。
且与主人相对坐,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在西方文化中,座次的安排较为随意,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规定。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不需要拘束和担心座位的问题。
这种形式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平等和自由。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和就座次序等方面。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1、历史起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
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
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
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
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地区的餐桌礼仪文化也随之产生了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在饮食习俗、用餐顺序、餐具使用等方面的不同观念和习惯。
本文将就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餐桌礼仪的意义中西方餐桌礼仪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中方文化中,餐桌礼仪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准确的餐桌礼仪可显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是考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而在西方文化中,餐桌礼仪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具有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交秩序等深层次含义。
二、进餐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进餐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用筷子是主要的进食工具,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后放到嘴里,不常用刀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刀、叉、勺是主要的进食工具,用刀切菜,用叉将食物放到口中,刀叉的使用技巧和顺序也有严格的规定。
三、就座次序的差异中西方的就座次序也有明显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就座通常是按照地位、长幼来规定的,从长辈到晚辈的顺序依次就座。
而在西方文化中,就座次序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就座通常没有固定的次序,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座位。
四、餐桌礼仪细节的差异在餐桌礼仪的细节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诸多差异。
比如在中方文化中,使用筷子时应该扎菜根,夹菜时不要用筷子指头指着别人,饭碗不可高高举起等;而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应保持坐姿端正,切菜时要谦和地使用刀和叉,不可伸长手臂距离过远等。
五、餐桌礼仪的其它差异此外,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还在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吃饭时吵闹和大声嚼食是不礼貌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常常互相夹食物表示亲情的表达。
而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和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更为活跃,大声说话被视为互动和社交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待饮食和社交的不同观念和习惯,彰显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独特魅力。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餐桌礼仪是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de)餐桌礼仪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de)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de)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de)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de)不同防止失礼于人.1.餐桌气氛上(de)差异总(de)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de)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de)闹与西方餐桌上(de)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de)根本差异.2.邀请(de)提前与赴宴(de)守时(de)差异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中方若是大型(de)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de)尊重.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de)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de),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de)坏印象.3.中西方座次安排上(de)差异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de)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de)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de)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de)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de)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4.从餐具(de)摆放中看差异我们知道在中国(de)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de)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de)摆放是这样(de):大盘是离身体最近(de),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西餐中(de)餐具,它(de)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de),所以,他(de)摆放也是有外向内(de).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de)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de).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de)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de)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de)刀叉数目要和菜(de)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de)、吃鱼用(de)、吃肉用(de) 比较正式(de)餐会中,餐巾是布做(de).另外,要注意高档(de)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de)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通过对比,我发现造成这些差异(de)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从筷子与刀叉(de)区别看出,筷子是由两根组成(de),缺一不可,在协同中完成整个(de)吃饭过程.可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de)吃饭过程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de)民族心理和集体主义(de)国家理念.而西方国家体现(de)是,在具体使用(de)过程中,用刀进行切,然后用叉将其夹住,最后才是送到口中(de)过程,通过这样(de)一个过程就可以分析出,每个独立(de)工具所承担(de)是各自独立(de)责任,完成(de)是分别(de)任务.其次便是中西方价值观不同.每一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认可(de)价值观.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表现出(de)行为是各个国家(de)价值观(de)一个缩影,是在各自不同(de)价值观(de)指引下采取(de)与之相对应(de)行为.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邦”,并强调“孝”、“忠”(de)国度里,体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餐桌上就餐(de)时候,人们点好了菜以后,从座次就可以很明显(de)表现出来,中国人强调尊老爱幼,因此,座位(de)摆放很有规律,座位不仅有上下等级之分,而且还有具体(de)座位排序.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个人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之间实行(de)是各自(de)价值,体现(de)是每个人(de)个体力量.这是因为在西方人(de)哲学思想中,倾向于侧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若达不到自己(de)目(de),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de)精神.通过在就餐时候(de)分餐制就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de)东西,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爱吃(de)东西,不会出现在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de)菜肴.以上,就是对于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de)总结.。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西方饮食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等。
西方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烤肉、炸鸡和汉堡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和蔬果的摄入,以大米、小麦、豆类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炸、蒸、煮等,注重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二、餐桌礼仪与用餐方式:西方人用餐注重个体主义,一般用刀叉和盘子,用餐时主食独立摆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食物,注重个人私有权利。
而中国人用餐时通常采用共同进餐的方式,将主食放在共同的大碗里让所有人一起分享。
中国人传统上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注重团体主义和集体意识。
三、饮食习惯与饮品选择:西方人饮食习惯午餐较重,晚餐较轻,一般不喜欢吃米饭,偏好吃面包等主食。
西方人饮食中常见的饮品有咖啡、红茶、果汁和饮料等。
而中国人则注重早餐的丰富,喜欢米饭和面食,晚餐一般较为丰盛。
中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绿茶,它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的作用。
四、礼仪与礼节:西方人在用餐时注重礼仪,如不用手抓取食物,避免发出声音等。
吃饭时西方人通常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家庭和睦,习惯一家人团聚共进餐,用餐时会有较多的交谈和互动。
五、餐饮文化氛围:西方人习惯在餐厅用餐,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
西方餐厅通常会附带音乐和装饰,让顾客有舒适的用餐体验。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中吃饭,有的家庭还会摆上几道精心准备的菜肴,表现主人的热情款待。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饮品选择、礼仪与礼节以及餐饮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吧!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1.座次安排:中国的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
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
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
2.上菜顺序: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饮料或酒,然后是热菜、主食和汤,最后是水果和甜点。
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冷菜、海鲜、主菜、甜点、咖啡和水果。
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和开胃酒并用。
3.餐具: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
4.餐巾: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务员会为每人递上一·9·块热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完手之后,应放回原来的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在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用来擦嘴,千万不能用来擦汗、抹脸。
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要么放在盘子的旁边。
5.停菜方法:在中餐结束时,筷子应整齐地放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客人们都放下筷子以后,主人示意离席后方可以离开,不能自己吃完了放下筷子就走,这样做是很没礼貌的表现。
而在西餐结束的时候,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地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
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礼仪。
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仪各不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时需要对不同的餐桌礼仪加以了解和注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1. 就座和用餐在中西方文化中,就座和用餐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一般会选择座位,而在西方文化中,主人会在餐桌上分配座位。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等到主人坐下后再就座。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以在主人就座前先就座。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吃饭时通常用筷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用刀叉。
2. 用餐礼仪中西方文化在用餐礼仪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直接用手拿食物,而是使用筷子。
此外,在用餐时,中国文化中不讲究旁边是否有孩子,都应该使用筷子。
而在西方文化中,刀叉是用来吃饭的常用工具。
西方人也注重用餐的速度,会比较快地用完餐并离开餐桌。
3. 餐桌礼节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节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大声喧哗或沿着餐桌走动。
此外,在用餐时,人们通常不会吹蜡烛或者将刀叉插在碗里。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会注意用餐时的言谈举止,不会随意涂抹餐巾或使用手机。
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物也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带一些礼品去探访亲友,这些礼品通常是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带上一束花、一瓶酒或其他礼物去赴宴。
总之,中西方文化的餐桌礼仪存在差异,每一种礼仪的背后都蕴藏着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加深对不同文化中的餐桌礼仪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素质。
2024年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____年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
然而,虽然我们在餐桌上都享受美食,但中西方餐桌礼仪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就____年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进行总结,以增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二、用餐时间1. 中国:中国人注重团结和亲情,通常一家人会选择在用餐时间集中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
早餐会在早晨七八点钟之间,午餐在中午十二点,晚餐一般在傍晚六点左右。
2. 西方:西方人更倾向于独自进餐或与朋友共进晚餐,他们的时间更加灵活。
早餐通常在早晨七八点钟之间,午餐一般在中午十二点或稍后,晚餐则在晚上八九点。
三、座次安排1. 中国:在中国的正式宴会上,座次安排非常重要。
通常,长辈会坐在主位,年轻人则会坐在长辈身边。
男女会分开坐,有时会按照地位高低排列座次。
2. 西方:在西方,座次的安排相对宽松,更加注重个人偏好。
一般而言,主人会坐在餐桌的中间,其他客人则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兴趣选择座位。
四、餐具使用1. 中国:中国有悠久的餐具使用传统,各种不同的炊具和筷子等器具被广泛使用。
当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姿势,并且不要将筷子插入饭中或用筷子指向他人。
2. 西方:西方人主要使用刀、叉和勺子吃饭。
用餐时,他们通常会将刀和叉分别放在餐盘的两侧,使用刀切割食物,然后用叉将食物送入嘴中。
五、餐桌礼仪1. 中国: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重要的一点是,要等长辈或主人先动筷子才能开始吃饭。
此外,喝汤时应使用勺子,不要直接把碗端起来喝。
2. 西方:在西方,餐桌礼仪相对轻松。
用餐时,除了不要说话时满嘴吃的外,没有太多硬性规定。
每个人可以随意参与谈话,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肴。
六、酒文化1. 中国:在中国,酒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正式宴会上,主人会用酒给客人行礼,并且会为客人倒满酒杯。
饮酒时需要敬酒,不参杂其他饮料,且干杯通常用于表达感激和敬意。
2. 西方:在西方,饮酒是一种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餐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食物、用餐方式、餐具等方面的认知和喜好。
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礼仪、餐具使用、饮食习惯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
首先,用餐礼仪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重要差异之一、在中国,用餐时人们喜欢围坐在一起,全家人或朋友一起共进餐点。
当然,尊重年长者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大特点,年幼的人要主动为年长者夹菜、倒水等。
而在西方国家,用餐时一般会选择坐在单独的座位上,每人有自己的餐盘和餐具,不会互相夹菜。
在西方餐桌上,主人和客人之间并没有年龄和地位的约束,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用餐的乐趣。
其次,餐具使用也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一大差异。
在中国,人们使用筷子作为主要餐具,用筷子夹起食物放入口中,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餐饮习惯。
筷子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注意尊重,例如不将筷子直接插入米饭等。
而在西方,人们主要使用刀、叉、匙等餐具。
用刀切割食物,用叉夹住食物送入口中,用匙挖取汤羹等。
西方人追求食物的精细处理和切割,使用餐具的规则也更加严格。
最后,饮食习惯也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之一、中国餐桌上有许多传统习惯,例如尽量不剩餐点、不勾食等。
中国人讲究团圆、分享和节约,用餐时会将多余的食物分给其他人。
而在西方,主张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喜好,他们鼓励人们选择他们所喜欢的食物,并允许将剩余的食物带走。
这种个人主义的饮食习惯在西方被广泛接受。
综上所述,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中西方人的用餐礼仪、餐具使用和饮食习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各种餐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体验和享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餐桌礼仪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西方也不例外。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以下是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
1.用餐方式:在中餐文化中,食物通常放在共享的盘子和碗中,供所有人共同取用。
人们通常使用筷子,而不是叉子和刀具。
而在西餐文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和餐具,食物通常在个人餐盘中进行分配。
2.餐桌布置:在中餐文化中,餐桌通常摆满食物,以显示款待的慷慨和慷慨。
客人们可能会在家庭宴会或正式场合中享受多道菜。
而在西餐文化中,食物通常依次上菜,每道菜都有自己的餐盘,餐桌上放置的食物相对较少。
3.就座次序:在中餐文化中,座位通常根据年龄、地位和职位来安排。
长辈或重要客人坐在主位,其他人按照传统的次序坐下来。
而在西餐文化中,就座顺序通常根据预定的座位表确定,或根据一般的社交礼仪按照性别和地位安排。
4.用餐态度:在中餐文化中,吃饭往往是一种社交活动,家人和朋友们围坐在一起,互相分享食物,交流心情。
人们通常会边吃边聊,大声说话和开玩笑是常见的。
而在西餐文化中,用餐时通常更加安静和谨慎,人们注重礼貌和对话的品质。
5.餐具使用:在中餐文化中,筷子是主要的餐具。
人们通常使用筷子夹取食物,并将其放入自己的碗中。
而在西餐文化中,使用刀叉和勺子是常见的。
刀和叉通常用于切割和进食,勺子可用于汤等食物。
6.填饱胃口:在中餐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尽量多吃一些,以显示主人的慷慨和礼仪。
而在西餐文化中,人们通常只吃到饱为止,有时还会留一些剩饭剩菜。
7.尊重食物:在中餐文化中,尊重食物是很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尽量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任何东西。
而在西餐文化中,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清理掉,不吃完食物也不需要尽量吃光。
这些只是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餐桌礼仪,这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交规范。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餐桌礼仪,有助于增进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首先,餐桌礼仪方面。
在中西方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的餐桌礼仪规范。
在中国,人们一般坐在餐桌周围,桌子中心摆放着各种菜肴和米饭或面食,大家可以一起分享食物。
通常,在吃饭时人们要注意坐直、勿面对他人打嗝、馈赠时要用两手递给对方等礼仪。
而在西方,人们坐在餐桌的一侧,每个人在自己的盘子中会有专属的主菜和副菜。
同时,在西方的用餐中,对刀叉的使用和放置方向也有一定的规范。
其次,用餐习惯方面。
在中国,用餐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通常会有很多人一起用餐。
在中国家庭聚餐时,家人们往往喜欢一起讨论食物和聊天,营造出愉快的氛围。
而在西方,用餐时通常是家庭成员或者朋友之间进行的,特别是在重要节日或者特殊场合上。
西方人更注重用餐的私密性和隐私性,会保持相对安静的用餐环境。
另外,食物选择方面。
中西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的食物和菜系,如粤菜、川菜、鲁菜等,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中国人在食物的选择上注重五味调和,追求菜式的多样性和变化。
而在西方,饮食文化更注重个人口味和健康饮食的概念。
西方人倾向于以肉类为主,较少有多种不同的菜肴。
此外,西方国家更加注重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并倾向于选择新鲜的原料。
最后,社交互动方面。
中西方在用餐时的社交互动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习惯于共同分享食物,并尊重长辈或客人的用餐需求,通常会给予更多食物。
此外,中国人也重视团结和亲密的餐桌氛围,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
而在西方,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立的盘子和食物,强调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西方人用餐时更加注重个人品味,通常不会过多干涉他人的用餐。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中西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
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欢迎大家查看。
1、席位安排礼仪(1)中餐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
《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不容紊乱。
在我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
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
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
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
以右为尊,左为次。
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
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
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具使用:中式餐桌以筷子为主,而西式餐桌使用刀、叉、勺等餐具。
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不要将筷子直接插在饭中间,也不要将筷子向他人伸出。
而在西餐中,刀叉的摆放和用法有严格规定,叉子用来吃固体食物,刀子用来切割食物,勺子用来喝汤或吃甜品。
2. 用餐姿态:中式餐桌礼仪要求用餐者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趴在餐桌上。
在西餐中,用餐者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背部挺直,两脚交叉。
3. 宴会礼仪:在宴会上,中式餐桌往往注重热闹氛围,大家相互敬酒、夹菜、交谈,氛围较为活跃。
而西式宴会则较为安静,用餐者专注于自己的食物和同桌的交谈,避免大声喧哗。
4. 进餐顺序:中式餐桌的菜品通常是按照冷菜、热菜、汤、主食、甜品的顺序上桌。
而在西餐中,一般是先上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汤、甜品和咖啡。
5. 喝酒礼仪:在中国餐桌上,喝酒时常常有相互敬酒的习惯,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劝酒现象。
而在西餐中,喝酒时要注意酒杯的摆放,并与对方碰杯表示敬意。
6. 餐巾使用:在正式的西餐场合,女主人拿起餐巾时,其他用餐者也应该拿起餐巾,放在膝盖上。
而在中式餐桌上,餐巾的使用较为随意,有些人会将餐巾放在桌子上,有些人会放在大腿上。
7. 食物搭配:中式餐桌注重食材的多样性,一道菜中可能包含多种食材,而且口味丰富。
而西餐更注重食物之间的搭配,每道菜一般只有一个主食材,搭配相应的佐料和调料。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避免失礼。
在实际用餐过程中,我们还应尊重对方的习俗和文化,尽量做到入乡随俗。
2021关于中西饮食礼仪文化差异
2021关于中西饮食礼仪文化差异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饮食礼仪文化差异,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1、出席时间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往往很难做到准时到达;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要求准时或提前5分钟到达,迟到会被视为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2、用餐氛围中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3、席位安排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西式宴请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男女间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西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
4、餐具使用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
5、进餐礼仪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
6、表示停餐方法中方宴会中结束用餐,可以把筷子横搁在碟子上;在西方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西餐礼仪出自古代宫廷,其程式化的规定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用餐者严格约束个人举止,力求使之高雅动人。
自由、平等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特点。
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
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独立、卫生与中式的圆桌共餐不同,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1.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 餐桌举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 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 有进步的一面, 也有落后的一面, 有对传统的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害人体。
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 ) 缺乏特色。
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
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 使其毫无创造性。
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 反而推崇随意性。
翻开中国的菜谱,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
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 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 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中国餐桌文化一、概述中国餐桌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有“民以食为天”(Food is eating well-deserved for human life)、“丰衣足食”之说,今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
人们把饮食文化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
而盛大的节日也都与饮食相联系。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一直延续至今。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重视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
自清代以来,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
中西餐餐桌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二、分配方式的演进中国最早实行“分餐制”(the individual serving),到了北宋后期才进化到如今的合餐制。
分餐制的历史远远长于合餐制。
由于早期食物相对匮乏,“按人均分”是比较合适的分配原则。
无法满足人们的口味、习惯的不同是分餐制的缺陷。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食物逐渐充足起来,种类越来越丰盛,分餐制显然不能适应食物多样化的发展。
于是合餐制便逐渐取代了分餐制。
合餐是历史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其演进过程的本身,也体现在对社会行为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上。
合餐共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养成了对他人关心照顾以及我们民族廉让的美德,也使中国人变得温良和善,进而增加了家人的凝聚力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培养了中国人的沟通能力,创造了沟通场所,增加了合作机会;满足了人们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以及丰富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也养成了中国人好商量、好通融的性格。
三、宴席座次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人自古崇尚礼仪,而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及、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
在中国宴会繁溽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
宴席上的贵客或主人应坐“上座”。
我国古代一般“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然而由于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和时代、地域的不同,“上座”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两汉以前,“席南向并向,以西方为上”(《史记·项羽本纪》),既以而朝东坐为上。
而在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为东向。
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形、矩形餐桌均已齐备,座次利益也随之有了新新的变化。
清中叶后圆桌出现,一般取向阳或向门之位为首位。
现代较为流行的座次礼仪是在继承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借西方宴会上以右为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
四、餐具的演进我们的祖先也曾与现代人一样,使用刀叉而非筷子。
刀叉要同时使用左右手,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保持相当的距离。
同时刀叉只适于近距离的传输,大概也就限于从胸前的盘子到嘴之间。
如果这个距离按合餐制的要求,至少要延长到嘴到桌子的中心,也就是说至少要比桌子的半径更长。
显然,刀叉承担不了这个距离的传输功能。
而筷子出现后,合餐就方便多了。
从这个角度,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西方人至今仍然使用刀叉进食,与他们保持分餐制是互为因果的。
现代中国常用的餐具有:筷子(chopsticks)、勺子(ladle)、盘子(plate)等,它们分别与西方的刀叉(knives and forks)、铁匙(spoon)及碗(bowl)相对应。
它们的使用,亦有讲究。
五、餐桌礼仪与宗教、迷信、节日的关系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人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每年农历12月24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事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
而许多节日亦与饮食息息相关。
如春节吃年夜饭、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凡此种种,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团圆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
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到另一面。
人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
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
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
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饭碗的中央,因这样有点象在拜祭祖先。
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
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面发出声音,这不单只是不礼貌,亦意味前“无饭吃”。
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
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到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西方餐桌文化一、意大利与中国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意大利(Italy)的美食众多,是世界的美食之都之一。
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两国的餐桌礼仪却是大相径庭。
不同的餐桌礼仪也彰显出两国文化上的迥异与不同的东西方的风土人情。
我们暂且就两国请客吃饭的话题展开,以局部观整体。
就从客人进门开始说起。
意大利人举办聚会,主人都要早早地在门口迎接,客人也一般会带来酒、甜食或一些纪念品,这在中国也是一样的。
但意大利接受礼品后,礼貌的做法是当面拆开礼品并加以赞美,而这在中国是相当不礼貌的一种做法。
在中国主人收到礼品后应先放置在一处,待客人回去后再拆封。
入席时,单从餐桌的选择上,就有不同。
在中国,圆形餐桌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以右为尊,主人坐在右首并面对正门而坐。
而在意大利宴请宾客则喜用长桌,一家之主的身份因而比在圆桌上好辨认。
此外,在意大利安排座位也比较随意,依客人喜爱而定。
上菜是有最大的不同。
在中国是在桌上摆满所有的菜,客人随意夹取。
而在意大利,实行分餐制,并且菜是按沙拉、开胃菜、副菜、主菜、甜食、咖啡或茶一道道按很严格的顺序上菜。
通常在意大利宴请少量宾客时一般只有三道菜,桌上放有面包,可以自取。
而这与在中国满桌的美味珍馐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时饮咖啡与茶上也有一些不同。
在中国比较随意,由主人给客人一杯杯斟茶,没有用小碟。
而在意大利,饮茶与咖啡时只端杯子,将小碟留在台上,喝完后,一定要把杯子放回碟上。
在席间,中国的主人往往很热情,敦促客人在吃大喝是完全合理的,并频频给客人夹菜、劝酒。
在意大利,主人一般不管这些,而是只与客人聊天,旨在创造一种自由自在、宽松从容的氛围。
二、加拿大餐桌礼仪加拿大(Canada)是一个移民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其中,“三不”饮食文化别有一番情趣。
对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家里还是酒店宴请朋友,一般都离不开烟酒,否则就有怠慢之嫌。
然而,在加拿大请客吃饭则都不设烟酒。
饮酒者只能在领有酒牌的地方或住宅内喝酒。
在这些地方以外饮酒都是违法的。
由此可见,加拿大人十分重视健康,甚至将禁烟禁酒的规则搬到了餐桌。
而在中国则没有这样的特殊礼仪。
你听说过加拿大的“冷餐宴会”吗?那就是因为菜肴烧得比较早,时间一长,也就成了凉菜。
加拿大人喜欢吃冷食,而中国人则有所不同,热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加拿大人宴请客人是不安排桌席的。
通常是客人们手拿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餐盒和叉子,自己动手随意选取自己喜爱吃的食物和菜肴,然后自找地方用餐。
客人们可无拘无束,如果没吃饱,还可以去取食。
食毕要将一次性餐具放到废物的大塑料袋中。
而中国人热闹,大多一堆人围成一桌进餐,而且讲究排列位次,通常是有主次尊卑之别。
在中国的宴席中,必须要所有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
中国人用筷子最有讲究了,如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象指挥似地舞筷子,不能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这样不吉利。
加拿大的餐桌礼仪除了以上几种特别的要求外,大多数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没有什么差异,同样要注意坐姿和刀叉的使用,同样与中国的餐桌礼仪大有不同之处。
[总结]餐桌文化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这种理性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却大大阻碍了如饮食文化的发展。
西餐讲究营养、菜色的搭配,讲究餐具与服务,但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较为单一。
而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
这也是中餐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
“民以食为天”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使不够营养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
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
二、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餐桌上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
”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
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