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帖》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韭花帖》赏析
《韭花帖》赏析
陕西人杰地灵,书家辈出。五代时期的杨凝式为陕西华阴人。其书法精妙绝伦,可与王羲之相媲美。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癸巳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人谓杨风子。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等。其中最为精彩者当首推《韭花帖》。
《韭花帖》是杨凝式的一封信札,正文共五十三字。其内容是说,他午睡醒来之时,感到腹味舒适,此时恰逢有人馈赠用韭花做的食品,觉得非常可口,遂执笔表示谢意。可以想象,书家此时的心境正是闲适之极,提笔作书,想必是“怏然自足”。这样的心态所写出的作品给人深刻的印象便是轻松畅达、萧散有致。这就为《韭花帖》奠定了一个基调;旷达、高远、悠闲、自在的情怀韵致。
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心态对书法作品的风格、艺术表现力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祭伯父稿》是在一种悲愤的心境下完成的,因而显示出一种悲昂的艺术
效果。而杨凝式的《韭花帖》则截然不同,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超迈境界。我们无论是欣赏一幅作品,还是欲将其作为范本进行临摹,都必须首先把握其基调,这如同一首乐曲,如果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悠扬舒缓的情调,那么,就不宜采用迪斯科的节奏,书法亦然。实践当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书法爱好者,对于所选的范本不作仔细的揣摹,首先不从整体上去把握范本的基调,拿来便临,临之不像,却又难以找到原因,便大喊其难。于是便另立门户,改换门庭,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上说,对一幅作品基调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领略一下《韭花帖》的风采;从意趣上看,《韭花帖》深得王羲之《兰亭序》之意趣,用笔沉稳果断,笔力内含却呈现出飘逸之美,没有对《兰亭序》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功力是很难写出如此精妙的作品的。《韭花帖》最奇特之处,是在它巧妙的结体与章法布局中,换言之,是在它的大、小章法中显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唐以来书法极讲究气与力的结合,创造了很多神完气足的传世佳作,但也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板滞之作。杨凝式此帖当属行楷,书家既不有意追求一种整齐的装饰效果,也不采用浪潮似的行气之法,大章法中采用的却是完全适合当时心态下的闲庭信步式的情景,走走停停,有意无意,边前行而边赏景。特别是从第三行起,书家更得心应手,三步一停,五步一望,顾盼有
姿,又不失行气,字与字之间拉开不等的距离,如明星散落天空,似山间小花,点缀有序。通篇看来,字距大于行距,这些都是《兰亭序》所未有的格局,而杨凝式却将它处理的恰到好处。从小章法上看,书家也同样为了整体的需要,安排的错落有致,疏密对比强烈。茂密而不使透风的字如:“兴、当、报、韭、其”等字,疏朗可使走马的字如“正、花、实、伏”等字。这些疏密的交错变化与大章法的生动变化相得益彰,使得通篇作品趣味横生,精妙无比。这些是《韭花帖》的特征,但同时又是临习者较难学到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作者曾对《韭花帖》欣赏倍至,反复揣摹,自认为掌握了以上特征,铺纸临习,调神静气,一味求散求闲,其结果是行气不足而真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理解上的片面,《韭花帖》是书家功力、感情的自然显露,万不可一
味求散或人为地将其三字一停顿、五字一歇脚,或为了空灵、有意将字的结体布散或距离拉大,这样一来,人为痕迹太重,缺乏自然之趣,就显得造作而有“东施效颦”之嫌。
《韭花帖》是帖中之精品,临习难度较大,临习者应具备一定的楷书功力,并对晋、唐楷行笔法有所掌握,临习起来,收效就会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