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的地位和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教学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
(1)(1)从政失败: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3)献身文教:整理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
(问题探究):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主要内容:
(1)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3)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旧能形成完美的事物。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
(4)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仁、礼、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三、古代大教育家
(问题探究):
1、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有哪些成就?
2、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四、对后世的影响
A对中国: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
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