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3 流行规律
小麦赤霉病的寄主范围很广,既可寄生、又可腐 生,因此侵染来源也是多方面的。种子及多种作 物的病残体都成为病菌的越冬场所。在我市病菌 主要以子囊壳潜伏在土表的玉米根茬上越冬。子 囊壳冬季即开始产生,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 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4—5月间则大量分生。 子囊壳中产生的子囊孢子,成熟后吸水破裂,放 射到空中,借风雨传播,落到正在开花的麦穗上, 先在颖壳内残留花药上腐生,然后蔓延到整个花 器及小穗,是引起穗腐的初侵染来源。
1.1.2.1 发生与危害
历史上的几个流行年:1950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大发 生,随着碧玛一号小麦品种的推广,小麦条锈病得到了控 制。1958年开始,由于条中一号生理小种的出现,碧玛一 号品种丧失了抗锈能力,造成了六十年代初期小麦条锈病 再次大流行。1959年、1964年条锈病大发生,产量损失达20 -30%,1958年、1960年、1962年条锈病、叶锈病混合发生, 中度流行,损失约10-20%。六十年代中期用阿夫、阿勃、 内乡一号、内乡五号、北京8号等品种代替了碧玛一号, 再次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到七十年代,我省除个别 地方个别品种上发生较重外(1977年南阳地区条锈病发生 135万亩,损失小麦1亿斤),没有再发生全省性的大流行。
拔节期是病指增长速度的转折期,它比病株 率增长速度高峰滞后20天左右。小麦拔节后,自 身抗病力逐渐增强,对病菌在小麦体内的继续扩 展产生抑制作用,限制了病指增长速度的加快。

1.1小麦病害
1.1.2 小麦条锈病 1.1.2.1 发生与危害 小麦条锈病属于担子菌纲、锈菌目、柄锈 菌科、柄锈菌属,病菌的孢子能通过气流 上升到1000—2000米高,远距离传送到几百 至上千公里以外,属于气流传播的猖獗性 病害,传播距离远、流行速度快、发生范 围广、危害大,是小麦生产上的严重自然 灾害。
1.1.1.3 侵染循环
5、病情稳定期: 小麦抽穗以后,由于茎秆变硬,阻止了病 害继续扩展,使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小麦 叶片或茎秆由绿转黄时,进入病情稳定期。
1.1.1.3 侵染循环
起身期是小麦纹枯病病株率增长速度的转折 期,在这之前,病株率的增长速度随时间的推移 而加快;在这之后,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减慢。
1.1.2.3流行规律
★ 秋苗感病: 条锈病菌在越夏区不断侵染、繁殖和蔓延, 至秋季气候凉爽时即开始向冬麦区传播, 侵染小麦秋苗;冬麦播种越早,秋苗发病 越早越重,秋苗发病以后,如当地秋雨较 多,或经常结露,可以繁殖2—3代,当气温 下降到旬均温2℃以后,新受侵病叶的潜育 期延长,病菌进入越冬期。
1.1.2.1 发生与危害
到八十年代,我省小麦品种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小麦条锈病的警惕性也有所下降,百农3217、百 泉3039和宝丰7228的大面积推广就是证明。这些 品种本身就是高感品种,并不存在抗锈性丧失问 题。从1983-1985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连年发生, 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但都造成不小的危害,每年 损失小麦都在5亿斤以上;如1983年是河南发生较 重的一年,许昌以南为中度流行,信阳、驻马店、 周口发生1000多万亩,减产10%。损失小麦3亿斤。 1984年为中度流行。1985年以后,我市推广种植西 安八号,小麦条锈病基本得到控制。
1.1.1.3 侵染循环
1、冬前始病期: 小麦三叶期后开始见病斑,冬前气温偏低, 病情发展较慢,病株率一般在15%以下,而 且病斑多局限于麦株的地表部位。 如果冬前气温偏高,病情相对较重,一般 在15%以上,甚至达到25%以上,并可造成叶 鞘腐烂。
1.1.1.3 侵染循环
2、越冬静止期: 随着麦苗进入越冬期,病害停止扩展,病 情进入第一个稳定期。但是我市冬季气温 冷暖交替,小麦一般没有明显的越冬期, 小麦生长的同时,病害也在缓慢发展,因 此,小麦纹枯病没有绝对的“静止期”。
1.1.1.3 侵染循环
小麦纹枯病病菌主要是以菌核随着在寄 主的病残体上或落入土壤中存活越夏、越 冬,成为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小麦播种后 菌核萌发侵害幼苗引起病症。小麦纹枯病 田间扩展可划分为5个时期: 1、冬前始病期: 2、越冬静止期: 3、病情上升期: 4、发病高峰期: 5、病情稳定期:
1.1.2.1 发生与危害
条锈病危害麦株并不仅仅限于发病部位, 小麦叶片发病以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 作用面积减少只是局部的,而营养的被剥 夺和水分的过度丧失则是全株性的。据试 验,旗叶全面接种造成的危害比旗叶摘除 还要大,接种造成的损失有时可能达80%, 而旗叶摘除最多不过损失34%;由此可见, 小麦感染条锈病以后,不仅病部本身失去 了为植株提供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还要 额外消耗全株的营养和水分。
1.1.2.1 发生与危害
1998年我市淘汰西安8号,推广种植温 麦四号、温麦六号,由于温麦六号抗病性 差,导致2001、2002年小麦条锈病连续两年 大发生。2002年我市温麦系列品种平均病叶 率71.9%,郑麦9023平均病叶率28.8%; 由于 郑麦9023抗病性好、高产、优质、早熟,很 快成为我市小麦的当家品种,条锈病的流 行受到控制。
1.1.2.3流行规律
★ 在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中后期,我市还 有外来菌源的影响,外来菌源造成的流行 有如下特点:大面积内同时开始普发,病 情发展超常地直线上升,其发展速度远远 地超过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所决定的最大可 能值。一般本地菌源引起的流行早而重, 比外来菌源危害大,但外来菌源引致的流 行面大,发展快。
1 我市小麦病虫草的主要种类
1.1小麦病害 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叶枯病、 白粉病、全蚀病、黄花叶病等。 1.2 小麦虫害 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粘虫、地下害虫等。 1.3 麦田杂草 猪殃殃、播娘蒿、荠荠菜、野油菜、灯隆棵 牛繁缕、婆婆纳、野燕麦等。
1· 1 小麦病害
1.1.1 小麦纹枯病 1.1.1.1 发生情况 小麦纹枯病是我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该病在 我市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自1986年首次发现至 80年末,该病在我市麦田只是局部发生,未曾列 入重点防治对象,90年代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 生和危害也日趋严重,但危害严重度较轻,侵茎 率低。进入2000年以后,该病在我市发生十分普 遍,病田率、病株率往往达到100%,平均侵茎率 可达30—60%,最高达90%以上,重发生年份,枯 穗率高;受纹枯病危害,小麦一般减产10—20%, 重者30%以上。
1.1.1.2 危害症状
★幼苗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 淡褐色的梭形病斑 。 ★小麦生长中期以后,叶鞘上病斑常形成 云纹状花纹,病斑联合可以包围全部叶鞘, 使叶鞘及叶片早枯。 ★病菌侵入茎杆产生淡褐色梭形病斑,重 病株基部节间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 成熟前形成白穗。
小麦纹枯病
1.1.1.3 侵染循环
3、病情上升期: 小麦返青后,病害向上部及周围麦株水平 扩展,病株数不断增加,病株率急剧上升, 此期以水平扩展为主,是决定田间病株率 的主要时期。
1.1.1.3 侵染循环
4、发病高峰期: 小麦拔节后,病斑随拔节进程向上扩展, 以垂直扩展为主。此时病株率基本稳定, 但严重度仍在增加,是决定田间病害严重 度的重要时期,病害向茎秆深入,使茎秆 变脆,对植株造成实质性危害,严重田块 可能出现枯白穗。
源自文库
1.1.2.3流行规律
★越夏: 小麦条锈病喜凉怕热,越夏的温度界限为20—22℃。凡夏 季最热月份(7—8月份)旬平均温度在20℃以下,又有感 病麦株生长的地方,条锈病菌就能顺利越夏,最热旬旬均 温达2o—22℃的地方,越夏困难,超过23℃即不能越夏。 因此,我国条锈病菌的主要越夏地区在甘肃省的陇南、陇 东,青海省的东部,四川省的西北部,这些地区海拔高、 气温低,并且有不同生育期的麦株可供侵染,包括落粒自 生麦苗、晚熟冬麦、春麦,因而成为条锈病菌越夏场所。 在我省平原麦区,小麦收割后,由于气温较高,条锈病菌 在自生麦苗或杂草上不能越夏;以前认为,我省山区旬平 均气温都在20℃以上,条锈病菌难以越夏;但最新研究结 果表明,在我省豫西山区(卢氏)有条锈病菌越夏。
1.1.3.2 发病症状
小麦生育的各个时期都能受害,引起苗腐、秆腐 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穗腐发生初期在小穗 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成 黄褐色或呈青枯状,以后在颖壳合缝处或穗基部 生出桔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层),后期在部穗上 形成紫黑色小颗粒(子囊壳)。发病轻时,局限 于一个到几个小穗发病,发病重时,全穗或大部 分小穗发病,田间出现“半截穗”或“枯白穗”。
1.1.2.1 发生与危害
条锈病危害造成的减产程度,依发病早 晚、轻重而异,一般表现为千粒重降低。 发病早而重时,株高、穗长、穗粒数、千 粒重都会降低;在条锈病发生特早的情况 下,病株往往抽不出穗,形成“锁口疸”。
1.1.2.2发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鞘、茎杆和麦穗 上也能发生。病斑很小,呈椭圆形或圆形,颜色 鲜黄,呈脓泡状,不穿透叶片,即病菌的夏孢子 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淡黄色粉末,即下孢子。因 夏孢子堆沿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故称条锈病; 小麦即将成熟时,在夏孢子堆的内部或边缘出现 黑褐色、扁平而突起的斑点,排列成行,不易破 裂,即冬孢子堆。



2、防治小麦病虫草害的重要性 2.1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时间长、小麦受 害严重,造成产量损失较大。 2.2 由于耕作制度、小麦品种、施肥水平、栽培 措施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小麦病虫草的种类发生 了变化,次要的上升为主要的,过去已经被控制 的又重新发生并造成猖獗危害,重大病虫此起彼 伏。 2.3 为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本增效,各级 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小麦病虫草害综合 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草害
综合防治技术



1 、小麦生产的重要性 小麦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小麦的丰欠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农村 的 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于 受多种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粮食短缺的 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近几年,虽 然我们市、我们省的粮食产量在不断提高, 但全球粮食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1.1.2.3流行规律
★越冬: 条锈病菌越冬的低温界限大体为最冷月份月均温 -6至-7℃左右,如果田间有积雪,即使气温低 于-10℃仍能安全越冬。我省豫南地区是条锈病 菌主要越冬地区,黄河以南也能越冬,黄河以北 地区越冬率较低。避风温暖,低洼潮湿的条件有 利于越冬,越冬率高;而干旱条件不利于越冬, 越冬率低;因此,在低洼河谷两岸和山阴背坡地, 播种早、秋苗发病重的麦田,越冬菌源较多。
1.1小麦病害
1.1.3小麦赤霉病 1.1.3.1 发生与危害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985年在我 市发生流行。受赤霉病危害,一是降低产量,大 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100%,减产10—40%;中度流 行年份病穗率30—50%,减产5—10%。二是降低品质, 病麦粒的千粒重和出粉率均降低,感病种子发芽 率下降、发芽势减弱,影响出苗。三是病麦粒含 有毒质(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用后会 发生急性中毒,出现呕吐、腹痛和头晕等症状。
1.1.2.3流行规律
★春季流行: 流行条件有感病品种的面积、越冬菌源的多少、3—4 月份雨量、早春气温回升情况。春季旬平均气温上升 到5℃时,越冬病菌开始产生孢子堆,夏孢子向四周 传播,形成发病中心,以后逐代扩大蔓延,引起春季 流行。我省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越冬病菌发病阶段、发病中心阶段、全田普发阶段、 流行阶段。前两个阶段又称为流行初期,一般在小麦 孕穗期以前,此期病害发展缓慢,发生少,病情很轻, 普遍率低或很低,是属于点片发生阶段。普发阶段又 称盛发期,从小麦孕穗到抽穗扬花,此期病害迅速发 展,全田普遍蔓延,病叶率急剧上升,严重度增加不 明显。从抽穗扬花-灌浆以后为严重期,病害迅速发 展,严重度急剧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