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
(一)规划背景
近年来,昆明市牢固树立“绿化和生态是城市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把绿地系统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来抓。
2 0 0 8 年2 月,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动员大会”,对全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意见》、《昆明市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2 0 0 8 年行动方案》。全市从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高标准、高要求进行整改和建设,并将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以此为要求,从实际出发,以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昆明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建
绿”,重点解决城乡绿化水平差距大,城市绿化系统不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生态绿地的系统性、网络化建设,逐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二)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 0 1 8 0 )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8、《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1 1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1 2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 [ 19 9 2 ] 10 0 号令)
1 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 19 9 3 ] 78 4 号)
1 4 、《昆明市城市绿化条例》
1 5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6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17、《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8、《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2010》
(三)规划目标
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
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最终目标。在规划期内实现科
学合理的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进入
良性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理想,促进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到2 0 2 0 年,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城市。使城市绿地率不低于4 5 %;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 0 %,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 1 5 平方米。
(四)规划内容
1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市域范围内建立以水源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各类大中型公园、农田、林地等为主的面状绿地;在主要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带状绿地;完善城、镇、村内部的绿地系统,形成区域的点状绿地。将国土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1 )主要河流
在牛栏江、南盘江、小江、螳螂川、掌鸠河、普渡河等沿岸两侧规划建设 1 0 0 — 5 0 0 米不等的以林地建设为主的自然生态绿地,保护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 2 )公路
位于内绕城线以内的公路,两侧规划宽度不少于 5 0 米的生产防护绿地;
位于内绕城线以外的公路,两侧规划宽度不少于1 0 0 米的生产防护绿地。
( 3 )铁路
穿越城区的铁路两侧各设置宽1 5 — 3 0 米防护绿带。
城镇建设区以外的铁路两侧规划宽度不少于5 0 米的防护绿带。
2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打造“基质、斑块、廊道”和“四个生态绿地功能区”,努力构建规划区山水交融,内外呼应,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山—水—城”的生态绿地格局:
基质——“山”、“水”:在规划区外围构建城市外围的山林生态景观基质;加大滇池的保护与治理力度,并将滇池周边区域作为滨湖生态区进行保护,形成昆明城市独特的滨水生态景观基质。
斑块——“城”:将昆明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晋宁新城、海口新城等城镇建设区作为两大基质包融下的城市斑块,应控制建设规模、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绿地率控制在3 8 %以上。
廊道——在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晋宁新城、海口新城等城镇建设区之间重点建设5 条生态隔离带,总面积控制在 4 1 0 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山”、“水”两大基质相互连接的生态廊道,同时将城镇建设区有效分割;在3 6 条出入滇河道两侧规划宽度不少于5 0 米的生态绿化带,形成联系基质与斑块的重要生态景观廊道。
四个生态绿地功能区:
“湿地保护区”:以滇池水面为中心,在环滇池周边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区,形成沿岸形成滩涂绿化、湿地灌木、公园绿地、防护林带相结合,以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功能。滨湖湿地区总面积约3 3 . 3平方公里。新建生态湿地绿线控制应不少于滇池最高水位1 8 8 7 . 5米后退1 0 0 米。
“水源涵养区”:以水源涵养为主要功能,主要包括松花坝水库、宝象河水库、柴河水库等水源涵养区域,水源涵养区总面积约8 9 1 .4 平方公里。通过实行封山育林 ,恢复山林植被,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使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覆盖率达 8 5 %。
“山林生态区”:环绕城市的棋盘山、长虫山、梁王山、苏家山、老青山、西山等山体连绵区。在山林生态区,严禁开山采石、砍伐树木、开发建设等人工活动,建设生态林地,形成以林地为基质的生态功能区。
“风景协调区”:以风景协调为主要功能,主要包括滇池面山区域,环绕城市的长虫山、团山、荷叶山、凤凰山、呼马山、老青山、眠山、西山、观音山、石关山、龙潭山、尖山等。在该区域加大植树造林与五采区恢复力度,积极建设城市郊野公园和风景名胜公园;突出植被的特色性、观赏性;同时,注重与城市景观轴线、景观廊道的衔接、呼应和连通。
3 .中心城绿地建设框架
在中心城形成“三带七廊、六楔三环十二道、十五片百园”的绿地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