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知识资料.doc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89220517fd5360cba1adb51.png)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震安全知识
![防震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fa0e1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0.png)
防震安全知识
1.震动预防
房屋建筑:选择符合抗震标准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房屋在地震中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家具固定:将家具、电器等重物固定到墙壁上,以减少在地震中造成的伤害和物财损失。
避免重物高悬:不要将重物放置在高处,避免地震时引发的倒塌或坠落造成伤害。
疏散通道:确保家中设有疏散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紧急准备:准备足够的非开水食品、饮用水、急救箱等应急物品,以备发生地震时的紧急情况。
2.地震应对
安全躲避:地震发生时,尽量躲避下方没有易倒物的桌子、床等坚固家具下,保护头部和躯干。
避免站在高楼附近、易倒塌的建筑物下或电线杆旁。
疏散逃生:地震发生时,听从政府发布的疏散指示,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开阔地带,远离高楼、山体、河流等潜在危险区域。
维持通信:地震发生后,尽量使用手机、无线电等通信工具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安全情况。
避免恐慌: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避免恐慌行为,以免增加伤害和导致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救援与应急措施
救援信号:被困时,在安全地点敲打窗户、使用擦地板或其他物体发出声音,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发现并提供帮助。
知识研究:研究基本急救技能和自救技巧,提高在地震中的求生能力。
水电系统关闭:地震后,确保关闭水、电、煤气等供应系统,以避免进一步的意外伤害和事故发生。
公共场所疏散:若地震发生在公共场所,按照指示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踩踏和拥堵现象的发生。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防震安全知识,但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对地震时,请根据现场情况和相关专家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应对措施。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d09c8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b.png)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1.1 地震是什么哎呀,说到地震,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电视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地震嘛,简单说,就是地球表层的岩石因为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的剧烈运动。
好比你家里那瓶饮料,摇晃得厉害,瓶盖一打开,喝一口就“嘭”地喷出来!不过,这个“嘭”可不是开玩笑的,震动能让地面抖得厉害,连坐着的椅子都能被抛起来,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1.2 地震的种类说到地震,其实也有很多种类呢。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板块运动型”的地震,就是那些大地壳板块在挤压、碰撞、拉扯的过程中,突然“嗷”一声就爆发了。
还有一种是“人为型”,就像你在地下室搞搞挖掘,结果一不小心挖到了什么,这种情况也是会有震动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闯祸”的感觉?不过,地震发生的时候,咱可千万别慌,得学会应对才行。
2. 防震准备工作2.1 家庭防震措施好吧,咱们既然知道地震来袭的时候得小心,那平时的准备工作就得提上日程了。
你想啊,家里得有个“避震包”,里面装着水、干粮、手电筒、药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就像去远足之前,背上满满的装备,能让你心里踏实得很。
再说,家里的家具也得固定好,别让它们在地震中变成“飞行器”,给你造成二次伤害。
比如,把书架靠墙,尽量别把重物放在高处,要是那东西掉下来,嘿,那可真是“倒霉”的代名词。
2.2 地震演练防震准备不仅仅是备齐物资,还得通过演练来增强全家人的意识。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学校里演练火灾逃生,结果大家都在那儿嬉笑打闹,但其实这是为了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知道怎么做。
同样的道理,咱也可以在家里搞个小“演习”,像地震来临时,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蜷缩下来,保护好头部。
这样的演练,就算真遇到情况,也不会手忙脚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3. 地震时的应对措施3.1 地震发生时嘿,万一真遇上地震,别慌,心态要稳!首先,记得不要往外跑,这可不是“运动会”,外面有可能更危险。
你可以就近找个结实的桌子,趴在下面,用手护住头和脖子。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6df2b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0.png)
地震安全知识一、地震来了我要不要跑?地震发生时,不管你在室内还是室外,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关行动,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二、如果你在室内如果地震发生时,你碰巧在室内,此时要继续待在室内。
不要试图跑到其它房间甚至冲到室外去,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应立即按照「趴下」「掩护」「稳住」的安全原则保护自己,防止「震下来」的东西甚至倒塌的房屋等伤到自己。
1、趴下立刻采取双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的姿势,这种姿势重心低、不容易在地震中跌倒,也能在必要时快速移动。
与此同时,用双臂或者手边适合的物件保护头颈部,以防有东西掉下来砸到自己。
2、掩护最好能找到一个坚实的桌子作掩护,尽量把身体(至少头颈部)都躲到桌子下面去。
但一定要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否则,在地震的强烈晃动下,你头上的桌子、以及你自己,都可能在这种晃动下四处滚动而无法遮蔽住你的头部。
如果房间没有桌子,就设法挪到坚固的大柱子旁边、没有大型家具的墙角、低矮的家具旁,一定要紧贴着墙角或家具作掩护,同时用手和胳膊保护好头颈。
但有些地方是绝对不适合做掩护的:不要躲在大家具旁的墙角!一旦家具倒了,那可是致命的威胁。
不要躲在门框下,那里也不安全!地震时,任何掉下来的东西都可能伤到你,躲在门框下并不能预防任何一种危险情况的发生。
也要避免选择靠近玻璃窗、瓷器、灯具、摆在高架上的物品以及挂着装饰品等的位置做掩护。
总之,慌乱中也要远离那些平时就看起来不结实、摇摇晃晃的东西。
3、稳住摇晃期间一定要始终躲在相对安全的遮掩处,不要乱跑,直到摇晃停止。
这个时候跑出去,一方面容易被其他物品砸到,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人可能是没办法站稳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厨房或床上,那么,除了以上3 点以外,你还有其他事情要注意:如果你正在厨房里,迅速关闭电磁炉、天然气等,然后找地方躲起来。
如果你正在床上,别慌,第一时间用枕头保护头部。
如果在慌乱中滚下床或冲到门外,地面上已经震下来的玻璃渣子等可能会直接扎到你。
防震减灾的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的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92ed4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0.png)
防震减灾的知识1. 介绍防震减灾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防震减灾显得尤为重要。
2. 地震的原理地震是由地壳中的岩石在地震断层上发生断裂释放出的能量所引起的地球振动。
地震的原理主要包括弹性回弹理论、断层破裂理论和地震波传播理论。
2.1 弹性回弹理论弹性回弹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壳中岩石断裂释放能量的结果。
当地壳中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会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断裂面上的岩石会在断裂瞬间产生弹性回弹,导致地球振动。
2.2 断层破裂理论断层破裂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壳中断层发生破裂的结果。
地壳由许多断层组成,当断层上的应力超过断层强度时,断层就会发生破裂。
断层破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球的振动。
2.3 地震波传播理论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包括主要的P波、S波和表面波。
P波是最快到达的波,是一种纵波,能够穿透地球内部。
S波是次于P波到达的波,是一种横波,不能穿透液体。
表面波是在地表传播的波,是地震破坏力最大的波。
3. 地震的破坏因素地震的破坏因素主要包括地震烈度、震源距离和建筑结构等。
3.1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地震烈度与震源距离、地表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因素有关。
3.2 震源距离震源距离是指地震发生的地点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震源距离越近,震感越强,地震破坏力越大。
3.3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4. 防震减灾措施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震减灾措施。
4.1 抗震建筑设计抗震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设计阶段,根据地震的特点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精品文档】地震安全知识资料-推荐word版 (5页)
![【精品文档】地震安全知识资料-推荐word版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389898182af90242a895e5c9.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地震灾害为群灾之首,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地震安全知识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1、地震的预防(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
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
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
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
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8)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
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2、地震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防地震安全教育教育材料
![防地震安全教育教育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225e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6.png)
防地震安全教育教育材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增强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们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教育。
下面是一些用于防地震安全教育的教育材料。
1. 地震的定义和原因
1.1 地震的定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由于地壳断裂或岩石移动引起。
1.2 地震的原因
地震的原因有地壳板块运动、火山爆发、地热活动等。
2. 地震的危险性
2.1 地震的破坏力
地震可以引发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火灾、洪水等破坏,给
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威胁。
2.2 高危地区和震级等级
在某些高危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地震的震级等级可以
评估地震的强度。
3. 地震应急预案
3.1 家庭应急预案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包括制定家庭避难计划、准备应急物资等。
3.2 学校和单位应急预案
学校和单位需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计划、应急通讯
等措施。
4. 地震安全措施
4.1 室内安全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室内应迅速寻找安全遮蔽物,如桌子、床等,保护头部。
4.2 室外安全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远离悬挂物、建筑物、电线杆等,躲避在开阔地带。
5. 地震知识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地震应急演练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这些教育材料可以用于地震安全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帮助公众了解地震的危险性并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防地震基本知识
![防地震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f470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e.png)
防地震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震的预警信号:地光是地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一旦看到地光,应立即采取措施避震。
2. 自救措施:如果身处室内,应立即打开房门,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如果无法撤离,应寻找小开间的房屋、墙角、床下桌下等处躲避,并注意保护好头部。
3. 预防次生灾害:地震可能引发火灾、燃气泄露等次生灾害,应尽量预防。
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关闭电源、燃气等,以降低次生灾害的危害。
4.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时,电梯可能因电力中断而停止工作,应避免使用电梯逃生。
5. 保持镇静: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6. 准备应急物品:家中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品,如便携式手电筒、急救包、矿泉水等,以备不时之需。
7. 关注地震预报:关注地震预报,了解地震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强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8. 学习自救知识:通过学习地震自救知识,了解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提高自救能力。
总之,防地震基本知识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
防地震知识安全教育
![防地震知识安全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f1a100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b.png)
地震防范知识科普如何避震(1)震时是跑还是躲?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如有可能,可以冲出房屋外到空旷的地带。
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①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②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火源;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躲到外墙边或床边。
③高楼的避震和撤离:平时选好柱子多、开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
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蹲下,抓牢扶手。
(3)在学校怎样避震?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4)在车间怎样避震?①车间工作的工人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②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③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在矿井怎样避震?①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成人员伤亡。
②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6)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①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118c1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0.png)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别怕,小编这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让我们在面对地震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一、地震发生时的自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记住,慌张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2. 寻找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卫生间等。
避免站在窗户、阳台等易坠物的地方。
3. 保护头部:在地震过程中,用双手或枕头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4. 远离玻璃窗:地震发生时,尽量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破碎的玻璃划伤。
5. 等待救援:在地震停止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擅自离开危险区域。
二、地震发生后的互救1. 检查自身状况:在地震发生后,先检查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的状况,确保大家都安全。
2. 帮助受伤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受伤,尽量给予帮助。
如有急救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
3. 寻找失踪的人: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寻找失踪的亲友,看看他们是否平安。
4. 互相帮助:在地震过后,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断水断电等。
这时候,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三、预防地震的方法1. 加强防震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震意识,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 学习防震知识:我们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防震知识,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3.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每个家庭都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明确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行动。
4. 准备应急物品:我们要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手电筒、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 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在地震频发地区,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能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8d805e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e.png)
防震减灾平安知识学习资料防震减灾知识资料一、地震是群灾之首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立和人民生命财产平安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宏大的灾难。
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
据结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假如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假如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平安,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
1995年1月17日____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
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
另外,我国大局部城市的根底设施,抗震性能较差。
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织,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才能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
广阔农村多属土、石构造建筑,抗震才能更差。
据估计,地震假设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
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程度高得多。
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场,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究和理论,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兴旺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地震安全知识宣传内容
![地震安全知识宣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6d2f71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9.png)
地震安全知识宣传内容1. 地震是什么?说到地震,大家可能脑海中闪过那种摇摇晃晃的场景。
其实,地震就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因为运动或者断层活动而释放出来的能量,像一颗炸弹爆炸一样,瞬间让我们整个人都跟着颤动。
不过别怕,地震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常客,但一旦来了,咱得知道怎么应对,才能不慌不忙,安然无恙!2. 地震前的准备2.1 家里要有“地震包”先说说地震来之前,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什么是“地震包”呢?这可不是装零食的包,里面应该放点急救用品、干粮、饮用水,还有手电筒和电池。
你想啊,地震一来,可能停电,可能断水,咱可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对吧?所以,提前准备好,心里才有底。
最好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随时能拿到手!2.2 明确避险地点再者,家里还得有个避险的地方。
比如说,桌子下面或者靠墙的地方。
别想太多,想象一下,你正坐在沙发上,地震来了,桌子瞬间就变成了你的庇护所。
记住,不要往窗户那边跑!毕竟,玻璃飞了可就不妙了!3. 地震来临时的应对3.1 保持冷静说到应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冷静!这可不是放马后炮。
大家要知道,地震来时,心态要稳,别跟着风跑。
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你看看,平时看个惊悚片也能吓得你心惊肉跳,何况这可是真正的地震。
可千万别傻乎乎地往外跑,外面也不一定安全,很多东西会掉下来!3.2 抱头保护自己躲避的时候,一定要用手臂保护好头部,记得《复仇者联盟》里的黑寡妇吗?她总是会一招把自己保护好。
虽然咱不是超级英雄,但这招用在地震面前也是极好的。
等震动稍微小一点儿的时候,再慢慢考虑出门。
最好要等工作人员来确认安全之后再行动,别急着冒险哦!4. 地震后的注意事项4.1 检查伤情与周围环境地震过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看看有没有受伤。
如果有,赶紧找个医务人员帮忙。
其次,要留意周围的环境,看看房子有没有裂缝,电线有没有掉落。
如果发现危险,记得赶紧疏散!安全第一,其他的都是浮云。
地震逃生安全知识
![地震逃生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f4734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c.png)
地震逃生安全知识地震逃命平安学问:地震正确逃命方法(一)地震发生时室内正确逃命方式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到平安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方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牢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平安的地方。
身体应实行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态。
同时,抓住桌腿等坚固的物体。
爱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不要任凭点灯火,由于空气中可能有因燃气管线裂开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
(二)地震发生在公共场所怎样逃命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开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留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坚硬物等用品爱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牢固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四周。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三)地震发生在户外怎样逃命1.就地选择开阔地逃命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爱护头部;不要任凭返回室内。
2.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殊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3.避开危急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4.避开其他危急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四)地震发生在学校怎样逃命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快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爱护头部。
留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急物。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不要回到教室去。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58453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9.png)
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是震前预防、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一、地震监测预报(一)地震基本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2、地震的分类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
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是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
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8.9级,是发生于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小学生地震知识安全
![小学生地震知识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0142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6.png)
及时报告情况寻求帮助
及时就医
观察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 就医
关注心理状况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受伤后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 疗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 健康
防震减灾知识 普及
提高防意识
了解地震基本知识如地震的形成、类型、危害等 掌握地震预警信号如地震预警广播、手机短信等 学习地震自救技能如地震发生时如何躲避、如何自救等 参与地震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信心
地震中的自救 互救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保持镇静
避免盲目行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安全避难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寻求救援
保护头部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蹲下或趴下用双手护住头部。 寻找坚固的物体如桌子、床等躲在其下方。 避免站在窗户、镜子、吊灯等易碎物品附近。 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下水异常:如井水变浑、水位异 常等
地声异常:如地下传来隆隆声、轰 隆隆声等
地声地光
地声:地震前地下岩石破裂、摩擦产生的声音 地光:地震前地下岩石破裂、摩擦产生的光 地声地光现象:地震前地下岩石破裂、摩擦产生的声音和光 地声地光特点:声音低沉、持续时间短光色多样、持续时间短
水体异常
泉水异常:泉水突然变浑浊、 变味、变热或变冷
河流异常:河流突然变浑浊、 变味、变热或变冷
湖泊异常:湖泊突然变浑浊、 变味、变热或变冷
井水异常:井水突然变浑浊、 变味、变热或变冷
海洋异常:海洋突然出现异 常波浪、潮汐异常等现象
动物行为异常:如家禽家畜不安、 老鼠乱窜等
气象异常
气象异常:如气温异常、气压异常 等
安全教育知识防震 内容
![安全教育知识防震 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a8c6d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d.png)
安全教育知识防震内容
安全教育知识防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震预警:在地震发生时,要尽可能迅速地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做出相应的避震准备。
2. 室内避震:在室内时,应寻找坚固的遮蔽物,如承重墙、桌子等,躲避在三角空间内,以保护自己免受掉落物体的伤害。
同时要关闭火源和电源,避免使用电梯,并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3. 室外避震:在室外时,应远离高楼大厦、树木、电线杆等高大建筑物,寻找开阔的空地,蹲下或趴下,用手护住头部。
4. 车辆避震:如果正在驾车,应尽快将车辆停在空旷的地方,并注意避开桥梁、隧道等可能发生塌陷的危险区域。
5. 自救互救:如果不幸被困废墟下,要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行动,以免消耗体力。
应利用周围的资源进行自救互救,如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6. 应急物资准备: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影响,家中应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急救药品、防寒保暖用品等。
7. 学习和了解地震知识:通过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预警、预防和应对措施等,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8.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和房屋结构,制定合理的家庭防震计划,明确各个成员的避震位置和行动路线。
9. 定期进行防震演习:通过参与防震演习,提高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熟悉应急疏散程序。
10. 注意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在公共场所和户外要特别留意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遵循相关规定和建议,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安全教育知识防震需要综合考虑预警、室内外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物资准备、知识学习和演习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地震带来的危害。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93975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9.png)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内容一、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
地震通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如何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震预警和应对地震预警是通过监测地震波速度比电磁波速度慢而提前发出的警告。
当地震预警发布后,公众应该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家庭防震计划每个家庭都应该制定防震计划,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家庭防震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家庭成员的应急集合点,即逃生出口。
2.家庭成员熟悉并了解应急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3.制定备选逃生路线,以防主路线被堵塞。
4.确定临时住所的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四、避难所和疏散路线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快前往安全的避难所或疏散到空旷地带。
避难所应该远离高楼大厦、桥梁等易损毁建筑,而疏散路线应该选择远离危险品仓库、工厂等场所。
五、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地震发生后,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各种急救情况。
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对于救护伤员的生命至关重要。
六、防火与灭火地震后,防火和灭火同样重要。
要确保火源得到妥善处理,不要乱丢烟蒂或使用明火。
同时,了解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报警等也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地震次生灾害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如海啸、崩塌等可能比地震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
公众应该了解次生灾害的危害性,并遵循相关部门的预警和建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八、心理应激疏导地震事件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恐慌、焦虑等。
了解如何进行心理应激疏导,包括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等,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九、建筑安全与结构评估建筑物的安全与结构评估在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
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安全评估,如何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等,有助于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而保障人员安全。
十、社区协作与救援在地震发生后,社区之间的协作与救援是非常关键的。
农村地震防护安全知识内容
![农村地震防护安全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80aa8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6.png)
农村地震防护安全知识内容一、地震常识地震是地壳发生快速震动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壳的变动引起。
地震可以造成地面的摇晃、建筑物的倒塌以及其他危害性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震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1.地震的原因:地震是由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的,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由地壳的构造活动导致)和火山地震(由火山喷发引起)。
2.地震的强度: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震级来表示,常用的是里氏震级(简称震级),数字越大则震级越大,地震的强度越高。
3.地震的震源和震中: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地下区域,震中则是地震发生的地表上的位置。
4.地震带来的危害:地震会引起地面的摇晃,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现象,还可能引发火灾、洪水等次生灾害。
5.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秒到数分钟发出警报,让人们有更多时间采取避难措施。
二、农村地震防护安全知识1.家庭防护:建筑物的选择:选择坚固、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物,避免在山脚、河道旁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建房。
加固房屋结构:可以在房屋结构部位增加钢筋混凝土等加固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室内布置合理:家具、电器等重物应放置稳固,并避免堆放在床头或厕所等易发生伤害的地方。
床上用品准备:在床头或床下准备好一些护身用品,如手电筒、避难毯、急救包等,以备发生地震时使用。
灾害逃生准备:家庭成员应制定好逃生计划,指定好安全地点,熟悉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并随时保持通讯设备的充电。
2.乡村防护:安全撤离路线:乡村地区应确定安全撤离路线,使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尽量避免被倒塌建筑物、滑坡等威胁。
安全聚集点:确定乡村地区的安全聚集点,以便人员在地震后有一个安全的地方集结,减少残余风险。
通讯设备和应急物资:乡村地区应配备好手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以及急救包、食物、水等紧急物资,以备发生地震时使用。
善于利用地形:乡村地区可以利用山体、河道等地形地貌的保护作用,选择相对稳定的地方搭建房屋。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df5d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a.png)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一、地震预警知识地震预警是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速度之间的差异,通过检测到地震的初激波(P波)并在破坏性的主激波(S波)到达之前发出警告的一种方法。
在地震高发区,提前预警尤为重要。
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二、地震应急措施1.紧急逃生: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手中的活动,迅速撤离到开阔、平坦的地面,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
2.保护自己:如果无法迅速撤离,应立即躲到课桌、床铺等坚固的物体下面,用手或枕头等物品护住头部。
避免在吊灯、窗户下面躲避。
3.避免次生灾害:在撤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越堵塞的道路或进入危险区域,如燃气管道附近或化学工厂附近。
三、家庭防震准备1.检查房屋结构:定期检查房屋的结构状况,确保房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储备应急物品:家中应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手电筒、急救包、饮用水、干粮等。
3.学习逃生技巧:家庭成员应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巧,如如何快速打开门窗、如何躲避危险区域等。
四、建筑结构安全1.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在建造房屋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2.识别危房:对于一些老旧、不规范的建筑,应进行抗震评估和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疏散与避难方法1.及时疏散人群:在地震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远离危险地带。
2.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在疏散过程中,应选择开阔、平坦且无危险的场所作为避难场所,如公园、广场等。
避免在危险区域停留或躲避。
3.在灾后救援中发挥自身优势:在救援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救援行动,为受灾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灾后生活安排1.保持心理稳定:地震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灾后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以便更好地应对后续的生活和工作。
2.维护自身安全:灾后要及时清理和维修房屋,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预防疾病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地震安全知识资料一、地震知识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1.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主要属于构造地震。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地点、震级和发震时刻。
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4.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5.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6.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8.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9.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
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1.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2.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3.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4.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
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5.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
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1)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2)孤立型(单发性地震) 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3)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
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
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
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
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
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1)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
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地震安全知识资料二、地震灾害知识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
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
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季节和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
(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地震安全知识资料三、地震预报知识1.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 应当排除哪些干扰?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不是。
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
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不一定。
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
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