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共87页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0d3d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6.png)
在毛细管中施加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迁移,由于迁移速度与粒 子所带电荷、半径、质量等因素有关,因此不同粒子在电场中产生不同的迁移 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
01
02
03
1980年代初期
毛细管电泳法由 Jorgenson和Lukacs首次 提出并实验验证。
1980年代中期
该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 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 等领域。
饮用水安全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检测饮用水中 的消毒副产物、有机污染物等, 保障饮用水安全。
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食品中 的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有助 于食品安全监管。
营养成分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快速分析食品中的 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等,有 助于食品质量控制和营养评价。
核酸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核酸片段,用于基 因诊断、基因表达研究和法医学鉴定。
3
临床检验
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 如氨基酸、糖类等,辅助临床诊断。
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污染物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水 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 属、农药残留等,有助于环境监 测和污染治理。
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
有机物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有机化合物,如药物、染料等 ,在药物研发、化工生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金属离子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金属离子,如铅、汞、镉 等,可用于地质、冶金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
谢谢
THANKS
加样
将处理好的样品加入毛 细管中,注意控制加样
量。
施加电压
启动电源,施加适当的 电压,使带电粒子在电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b88e3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e.png)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药物分析是现代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目的是确定药品的成分、质量和纯度等指标。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快速和准确的药物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的分离、定量和结构分析等方面。
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利用毛细管作为分离柱,通过电场效应分离药物及其成分的方法。
它基于分子电荷和大小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在电压作用下沿毛细管内移动,并在观察点处被依次检测和记录。
电泳色谱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性进行物质分离,如电荷、相对分子质量、极性等。
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改变样品的分子充电量、外部电场大小和环境介质等因素来实现成分的分离。
二、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其应用主要涉及药物的分离、定量和结构分析等方面。
1. 分离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许多药物,并且分离效果优于传统的色谱法和电泳法。
例如,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分离抗癌药物、心血管药和皮肤科药品等各种药物。
此外,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多种成分。
2. 定量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
该技术精度高,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能够准确地测定药品的含量与质量等参数。
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药品中的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分析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3. 结构分析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药品的结构分析,例如能够对药品中不同结构的异构体进行分析。
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能够分析药品的结构、组分及其含量等参数。
三、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局限性毛细管电泳技术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技术需要具有高度纯度的药品样本,并且样品的预处理过程比较繁琐,需要使用化学试剂等。
此外,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需要经过专业的操作培训和实验室实践才能掌握。
四、研究方向和展望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领域很广泛,但是今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d06e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9.png)
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高效分离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酶等,为生 物制药、蛋白质组学等领域提供有力 支持。
DNA和RNA分析
毛细管电泳可用于分析DNA和RNA片 段,在基因诊断、基因工程和生物信 息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药物分析
药物成分分离
毛细管电泳能够分离和检测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有助于药物质量控制和研发。
仪器设备与操作
仪器设备
包括高压电源、进样系统、毛细管、检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
操作步骤
首先将样品注入毛细管一端,然后施加电压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同时通 过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粒子进行检测,最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数据并进行分 析。
02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区带电泳
总结词
区带电泳是毛细管电泳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其原理是将样 品加在毛细管的一端,然后施加电压,使样品在电场的作用 下进行分离。
详细描述
在区带电泳中,样品在毛细管中形成一色带,由于不同组分 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因此会以不同的速度向另一端移动 ,从而实现分离。这种分离模式适用于简单样品,如氨基酸 、肽和蛋白质等。
胶束电动色谱
总结词
胶束电动色谱是在毛细管电泳中加入一种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使溶液的离子 强度和粘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离子的迁移率。
要点二
血液中成分分析
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分析血液中的离子、小分子和 蛋白质等成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4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离效率
毛细管电泳技术利用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使其在毛 细管中分离,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特别适合于复杂样品 的分离。
高灵敏度
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了多种检测手段,如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等,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有利于痕量物 质的检测。
《毛细管电泳法》PPT课件
![《毛细管电泳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4dbdf7a300a6c30d229f14.png)
;
毛细管凝胶电泳综合了电泳技术和平板 凝胶电泳的优点 :
电泳峰锋利,柱效极高 短柱上实现极好的分别 试样容量为10-12g
主要缺陷:制备柱较困难,寿命较短 已成为分别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 多肽、核 酸、DNA等强有力的工具。 例运用CGE分别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相 结合,用于DNA序列快速分析。
;
5 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
1、毛细管内充有两性电解质〔合成的具有不同等电点 范围的脂肪族多胺基多羧酸混合物〕,当施加直流电压 〔6~8V〕时,管内将建立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渐升高 的pH梯度;
2、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等的所带电荷与溶液pH有 关,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反之带负电荷。在其等电 点时,呈电中性,淌度为零;
vT=vA=vB=vC=vL 或:
TET= AEA= BEB= CEC= LEL
式中, ,有效淌度, E,电场强度
由于
T〉 A〉 B〉 C〉 L,
所以有: E T < E A < E B < E C < E L
各区带的电场强度不同。前导电解质区带的电场强度最 小。
;
假设某一区带的离子进入前一区带, 由 于电场强度变小而减速,由假设进入到 下区带,由于电场强度变大而加速, 都 退回到原区带, 结果导致各区带构成鲜 明的界面.
毛细管电泳法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
毛细管电泳是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 驱动下,在毛细管中按其淌度或分配系 数不同进展高效、快速分别的电泳新技 术,也称为高效毛细管电泳。
一、毛细管电泳的原理 二、分别方式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一讲毛细管电泳简介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一讲毛细管电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081182f7375a417866f8fbf.png)
座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讲
毛细管电泳简介
王义明
1- 1- m l 0 1 0 1 o, 3 5 激光诱导荧光 检测器则达 1-9 0 1~
罗 国安
1 概述 毛细管电泳(ai r e c ohrs , E 又 cply t poei C ) l a l r e s
叫高 效 毛细管 电泳 ( P E , 近年 来 发展最 快 的 HC 是
1 0倍。现在有的采用液体冷却方式的毛细管电泳 仪可使用离子强度高达 05 o/ . ml L的缓冲液进行分 离, 或使用 2 m直径的毛细管进行微量制备, 0 仍
能达 到 良好的分离效果和重 现性 。
3 E的分离模式 C
C E现 有六种分离模式 , 分述如下 :
() 1 毛细管 区带 电泳 (ai r zn e c cply e - l a o l e t poei C E , r hrs , Z 又称毛细管自由电泳, C o s 是 E中
也只需几毫升, P C所需样品为 L级, 而H L 流动相
则需几百毫 升乃至更多 ; C 但 E仅 能实现 微量制备 ,
而H L P C可作常量制备。 E和普通电泳相比, C 由于
其采用高 电场 , 因此分 离速度要快得 多 ; 检测器则 除 了未能和原 子吸收 及红 外光谱连 接 以外 , 它类 型 其 检测器均 已和 C E实现 了连接 检测 ; 般 电泳定量 一 精度差 , C 而 E和 H L P C相 近 ;E操作 自动 化程度 C 比普通 电泳要高得多 。总之 ,E的优点可概括为三 C
文献 [ C E需要优化 的操 作参数为 电压和缓冲液 ] Z
二代D A序列测定仪, N 将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起
重要作用 。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202a57eff9aef8941e066d.png)
+ +
低 pH
-
pI 高 pH
毛细管等速聚焦电泳(ITP)的分离原理: 毛细管内首先导入具有比被分离各组分高电 泳淌度的前导电解质(Leading Electrolye), 然后进样,随后再导入比各分离组分低电泳 淌度的尾随电解质(Terminating Electrolye)。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各被分离 组分在前导电解质与尾随电解质之间的空隙 中发生聚焦分离。
3、在分离蛋白质中,蛋白质的等 电点低于缓冲液pH时,极性放置 是:+ → -,反之应是:- → +。
缓冲液的浓度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浓度增加被分离 物质的迁移速度下降,有利于分 离效果的提高,但随着缓冲液浓 度的增大,粘度增加,电渗流和 焦耳热增大,给分离造成反作用。
缓冲液中不同添加剂的选择: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EF)的分 离原理:两性电解质在分离介质 中的迁移形成pH梯度,各种具有 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按照这一梯 度迁移到它们的等电点的那个位 置,并在该点停下,由此产生一 条非常窄的聚焦区带,并使不同 的蛋白质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上。
毛细管等电聚焦的运行过程可分 为三个步骤: 1、进样。把样品与两性电解质混合 并进样。 2、聚焦。加高电压3-4分钟。 3、迁移。阴极的缓冲液换成盐类 后,再加上电压,使末端引起梯度降 低,让级分一个一个通过检测器。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1、毛细管电泳的定义 2、几种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 3、毛细管电泳的基本配置 4、毛细管电泳的应用领域
一、毛细管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电荷相 反方向迁移的现象。
传统电泳会在电解质离子流中产 生自热,引起径向粘度和速度的 梯度,从而导致区带展宽、降低 效率。
SO3SO3-
SO3-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毛细管电泳法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毛细管电泳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2399b1f18583d0496459b1.png)
i —样品分子的第 i 级电离度 i —活度系数或其它平衡离解度
总之,粒子的迁移速度除与电场强度和介质的特性有关外, 还与粒子的离解度、电荷数及其大小和形状有关。 不同的带电粒子电泳速度不同,可以实现分离
二、电渗和电渗率
•电渗(electroosmotic) :在电场作用下,液体相 对带电的固体支持介质移动的现象,又称电渗 (流)EOF。
-管壁的 Zeta 电势,即双 电层到管壁很近的地方之间的 电位差。
总之,Zeta 电势越大,介电常数越大,粘度越小, 电渗流越大。 在电场作用下,电泳和电渗同时存在,电渗流速度 是电泳的 57 倍。
双电层模型 硅醇基阴离子
双
表面电势0
电
层 Stern电势d
电
势 电动电势
石英毛细管柱内壁的双电层结构图
小,焦耳热的影响越小。通常毛细管电泳采用尽 可能小的柱内径。
• 缓冲溶液的浓度:浓度增加,焦耳热增加。
Knox方程:Edc1/3<1500
E—电场强度,d—管内径,c—介质浓度
满足上式方程,自热影响较小。
当E=50kV/m, c=0.01mol/L时,d<140 m
即能满足上述方程 。
• 目前常采用内径为 25~75 m 的毛细管柱
总之,与经典电泳法比较,毛细管电泳法的特点 有四个:高效、快速、微量和自动化。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
• 1981年,Jorgenson.和Lukacs 使用75μm内 径的熔融石英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和肽,成 为高效毛细管电泳划时代的里程碑。至此,出现 了毛细管电泳技术。
• 80年代以来,诞生了很多新的毛细管电泳方法, 如毛细管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二讲)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二讲)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743423dd36a32d737581cb.png)
5 0m增至 50m; 0 Z型可使光径从 5 0m增至
3 m, m 增加 了近 6 倍 , 0 可使信 噪 比提 高 至原来 的 6 倍 , 因体 积增 加 将 引起 2% 但 0 3 %的 谱带 扩 张 , 0 导致 柱效 下降[。 5 此外 , 毛细管价格昂贵也是需 ] 特殊 考虑 的。 对于普通毛细管 , 有以下两种设计来增加光 路 长度 : 向照射 是将光 束从毛 细管 末端 沿管 轴方 轴 向入 射 , 在毛细管侧面进行检测 [。 6 一般用激光作光 ] 源, 荧光检 测 , 5m 毛细管 , 法 可使光 路 长度 对 0 此 增 为 2 m, m 灵敏度可增加近 5 倍 , 效损失 2 0 但柱 5% ~ 0 %。另一种是多次 反射 池[, 7 毛细管壁 镀上银 , ]
溶液在几 千伏 电压作 用下 , 表面 带 电产 生库仑 排斥 力, 使液滴成雾状喷 出。 引入 离子 源中的热氮气流使 雾状液滴蒸发 , 形成离子流 , 经聚焦进入质谱仪[ 8。
C / 在肽链序列及蛋白结构、 EMS 分子量测定等
方面[] 卓越 的表现 , 多方 面 的研 究正 在开 展 , 1有 9 许 可以预见这是最有发展前途 的技术之 一。
(e- y p3, pnr l a a m ]可将光线聚焦到毛细管上, 对溶 菌酶的检测限可达 1fo 1-m l , 8m l 05 o L 线性范围 /
为4 个数 量级 ; 展吸光光路长度 : ③扩 可通过很多巧 妙的设计来扩展光路长度 , : 如 为了克 服圆柱形毛细 管表面 引起散射 、 失真 等不 利的光学 特性及 增加光
成。其检测限 以 L+计可达 1-m l 1- i 07 o/ 01 L 8
m l[] 柱尾检测 则在 分离毛细管后再接上 电导检 o 2。 0 测器 。还有 的是将柱尾 电导检测器和 安培检测器组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图文参照)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图文参照)](https://img.taocdn.com/s3/m/93f011e0eff9aef8951e06ab.png)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摘要: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分析方法。
该技术可分析的成分小至有机离子、大至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可用于分析多种体液样本如血清或血浆、尿、脑脊液及唾液等,比HPLC 分析高效、快速、微量。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原理分离模式应用1概述毛细管电泳(Caillary Electrophoresis)简称CE,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C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瑞典Hjerten最先提出在直径为3mm的毛细管中做自由溶液的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但他没有完全克服传统电泳的弊端[1]。
现在所说的毛细管电泳(CE)是由Jorgenson和Lukacs在1981年首先提出,他们使用了75mm的毛细管柱,用荧光检测器对多种组分实现了分离。
1984年Terabe将胶束引入毛细管电泳,开创了毛细管电泳的重要分支: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
1987年Hjerten等把传统的等电聚焦过程转移到毛细管内进行。
同年,Cohen 发表了毛细管凝胶电泳的工作。
近年来,将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引入毛细管电泳中,又发展了电色谱,扩大了电泳的应用范围。
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样,同是液相分离技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HPCE与HPLC可以互为补充,但是无论从效率、速度、样品用量和成本来说,毛细管电泳都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毛细管电泳(C E)除了比其它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样品和试剂耗量更少、应用面同样广泛等优点外,其仪器结构也比高效液相色谱(HPLC)简单。
C E只需高压直流电源、进样装置、毛细管和检测器。
毛细管电泳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试验成本低、消耗少、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药学、材料学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化工、环保、食品、饮料等各个领域[2]。
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
![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f894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48.png)
Ⅰ、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一、毛细管电泳的概述:毛细管电泳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它是在熔融的石英毛细管(内径为25~100 m)中进行电泳,其管内填充缓冲液或凝胶,是近年来进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
毛细管电泳是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样品和试剂消耗量特少的特性。
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结构:1、高压电极槽与进样机构2、填灌清洗机构3、毛细管4、检测器5、铂丝电极6、低压电极槽7、恒温机构8、记录/数据处理毛细管的结构:毛细管电泳通常使用内径为25~100μm的弹性(聚酰亚胺)涂层熔融石英管。
毛细管的特点是:容积小;侧面/截面积大而散热快、可承受高电场;可使用自由溶液、凝胶等为支持介质;在溶液介质下能产生平面形状的电渗流。
二、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是以高压电场(30kV)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
其管内填充了缓冲液或凝胶,根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
在电泳过程中,毛细管两端插入电极液,此电极液通常与管中的缓冲液一致。
正负电极连接至高电压装置,进样时样品盘移动,使毛细管的进样端及此端的电极准确插入样品管中,给予一定电场或压力后,样品被吸入毛细管内,然后再将毛细管移至电极液中开始电泳。
在毛细管电泳中,为了维持电荷平衡,溶液中的正离子吸附至石英表面形成双电子层,当在毛细管两端施加电压后,这层正离子趋向负极移动,并带动毛细管中的溶液以液流形式移向负极(电渗)。
由于毛细管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大,加上电泳时使用了高压,电渗在毛细管电泳中具有两大特点:液体沿着毛细管壁均匀流动,其前沿是平的;携带不同电荷的分子朝一个方向移动,中性分子也能随着电渗一起移动而实现分离三、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技术:迄今为止,毛细管电泳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紫外-可见光吸收、荧光、电化学、质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等。
《毛细管凝胶电泳》课件
![《毛细管凝胶电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ba552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4.png)
02
毛细管凝胶电泳的 基本原理
电泳的基本原理
电泳是利用带电粒子 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 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
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 的电荷量、半径、介 质粘度等有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 到库仑力的作用,产 生定向移动。
凝胶电泳的原理
凝胶电泳利用凝胶作为支持介 质,对带电粒子进行分离。
凝胶具有三维网络结构,能够 限制带电粒子的迁移路径,从 而实现分离。
拓展应用领域
将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医学诊断、环境监测、 食品安全等,拓展其应用范围。
05
毛细管凝胶电泳的 应用实例
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中的应用
蛋白质分离
毛细管凝胶电泳在蛋白质分离中具有 高分辨率和高分离效率的特点,可用 于分离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如细胞 提取物、血清等。
多糖分离
利用毛细管凝胶电泳可以分离和表征 各种多糖,如细菌荚膜多糖、植物细 胞壁多糖等,对于糖类化合物的结构 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与规范化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需 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技术的可靠 性和可重复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分离等优势,但也 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品制备繁琐、成本较高等。
展望
1 2 3
技术创新
未来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将不断优化和改进,提 高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降低操作成本。
应用拓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毛细管凝胶 电泳技术在更多领域将得到应用和推广,如临床 诊断、药物研发等。
优点
高分离效率
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利用微米尺度的 分离通道,能够实现高分离效率,尤 其适合分离复杂生物样品。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7eb5375a8102d276a22f19.png)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摘要: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液相分离技术,应用领域广泛。
本文分别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在微生物学检测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微生物;应用毛细管电泳迅速发展于80年代中后期,是分析科学中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使分析科学得以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并使单细胞分析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1]。
毛细管电泳(CE)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
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质、多肽、药物等大分子物质的分析,但是,不同于毛细管电泳在无机离子、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毛细管电泳在微生物方面的应用在最近几年才取得较大进展,并逐渐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微生物学领域,毛细管电泳除了在微生物基因测序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外,在微生物学检测方面应用的报道不多见。
本文主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原理、特点、分离模式及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毛细管电泳技术1.1毛细管电泳发展历史1937年瑞典化学家Tiselius[2]利用电泳技术第一次从人血清中分离出白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并研制成第一台电泳仪,使电泳作为一种分离分析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经典电泳法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存在焦耳热,只能在低电场强度下操作,直接影响了其分离效率和分析速度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多方探索。
1981年,Jorgenson和Lukacs[3]使用内径75um的石英毛细管进行电泳,成功地对丹酰化氨基酸进行了快速,高效分离获得了40万块/m理论塔板的高效率。
这一开创性工作成为电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使经典的电泳技术发展为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从此,毛细管电泳在理论研究,分离模式,商品仪器,应用领域等各方面获得了迅猛发展。
如今,HPCE可与GC、HPLC相媲美,成为现代分离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
1.2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分离模式按毛细管内分离介质和分离原理的不同,毛细管电泳有以下几种分离模式[5]:(1)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区带电泳(CZE)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各个分离物质的净电荷与其质量比(比荷)间的差异而进行物质的分离。
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
![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0eec4a33687e21af45a94b.png)
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摘要: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之一。
CE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相互交叉的内容,是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具有分离效率高、简单、经济、快速和微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毛细管电泳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分离技术,目前已是生命科学及其它学科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离子、有机化合物等的分离分析。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分离效率高,生命科学引言毛细管电泳是在传统电泳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电泳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
1807-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F.F.Reuss首次发现黏土颗粒的电迁移现象,并开始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迁移行为,测定它们的迁移速度。
起初电泳只是作为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来研究。
电泳真正意义上进入分析化学被视为一种重要意义的技术,是在瑞士化学家Tiselius[2]公布了移动界面电泳技术的细节之后。
他首先将电泳现象成功的应用于人血清的分离,获得了多种血清蛋白,他制成第一台电泳仪,并进行自由溶液电泳。
Tisedius对电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做的巨大贡献,使他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
但是传统电泳最大的局限是难以克服由高电压引起的焦耳热。
1967年Hjerten[3]最先使用慢速旋转的内径为3 mm的石英玻璃管进行自由溶波电泳,以UV进行检测,成功地分离了蛋白质、多肽、无机离子、有机离子等,Hjerten最早证明可以把高电场用于细内径的毛细管电泳,但他没有完全克服传统电泳的弊端。
1974年Virtanen提出使用细毛细管提高分离效率,阐明电渗流就像泵一样可以驱动液体流过毛细管,并说明了使用更细内径的毛细管做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1979年Everaerts和Mikkers[4]使用内径为200μm聚四氟乙烯毛细管,提高了毛细管的分离效率,成功分离了16种有机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