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教学说课
基于学习通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的说课设计——以“产后出血”为例

课程篇基于学习通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的说课设计———以“产后出血”为例文|文露近几年科技飞速发展,我校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与超星学习通平台合作,积极研究和探索超星学习通平台在妇产科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引入产后出血虚实结合反馈系统和虚拟仿真平台等,探索中职妇产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着重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教学质量,突破教学重难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一)课程性质和地位妇产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开设于此专业的第三、第四学期,包含妇科护理学和产科护理学两部分内容,是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考试内容15%~20%。
(二)学习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创新规划教材《妇产科护理学》“产程的护理”中的“任务七: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孕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的主要死因,统计发现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0%,是临床常见疾病。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学生要能准确判断患者有无产后出血,评估患者产后出血量,并根据临床特点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制定相应的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等。
(三)学情分析学生为本校中职二年级护理班5班,年龄15~17岁,女生58人,男生4人。
90.3%的学生来自县城和乡镇。
因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分组教学,该授课小组20人,其中又以4人为一小组。
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从学生知识和技能储备来看:(1)理论方面,基本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如子宫、阴道、会阴等位置和结构,通过外科学护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休克指数等理论知识;(2)技能方面,学生基本掌握子宫收缩情况和子宫宫底高度评估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临床思维,能通过各种症状分析、总结,对疾病进行基本的诊断。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产后出血的病因,子宫按摩和缩宫素的适应症、禁忌症。
(2)熟悉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和产后出血一般护理的内容。
《产后出血》教案

《产后出血》教案教案:产后出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分类、症状和处理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产后出血的重视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1.产后出血的定义和病因2.产后出血的分类3.产后出血的症状和处理方法4.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以问题引入:你了解产后出血吗?你注意过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吗?Step 2:知识输入(20分钟)1.定义和病因-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的大量阴道流血,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当血量超过500ml时称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子宫原因(如子宫收缩不良)、生理因素(如宫缩过程中未使用护理性手法)、产后感染等。
2.分类-产后出血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产后出血。
-原发性产后出血指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大量出血,占产后出血的大部分。
-继发性产后出血指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6周内发生的大量出血,原常由于子宫异常收缩、滞留胎盘、产褥期感染等原因引起。
-特发性产后出血指排除其他明显病因后仍然不明原因的产后出血。
3.症状和处理方法-产后出血的症状包括阴道流血、持续腹痛、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检查出血原因、合理用药、减少体力活动、维持血容量等。
4.预防措施-加强孕期保健,促进胎盘早期脱落,预防滞留。
-孕期及产褥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分娩时要注意护理性助产措施,促进宫缩。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1.案例一:张,在分娩后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持续腹痛和心慌,面色苍白。
请设计一个处理方案。
2.案例二:王,在产后一周突然发生大量出血,排除了子宫异常收缩、滞留胎盘和产褥期感染等原因后,仍然不明出血原因。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给出建议。
Step 4:展示与总结(10分钟)请学生汇报案例分析结果,并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评价:1.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小讲课护理课件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临床评估
01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生命体征和子宫收缩情况等指标,评估药
物治疗的效果。
实验室检查
02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
变化,以评估止血效果和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影像学检查
03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检查或子宫造影等影像学检
查,以更准确地了解子宫内情况。
05
产后出血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方法
建立信任关系
与产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确保她们感 到安全和被关心。
提供心理支持
在产后出血期间,向产妇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她们缓解紧张和焦虑。
解释病情
向产妇解释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以减轻她们的担忧。
鼓励积极应对
鼓励产妇积极应对产后出血,提供应对策 略和技巧。
胎盘滞留或残留
胎盘未在规定时间内排出,影响子宫收缩,导致 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 系统疾病,导致无法正常止血,引发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 现心理障碍,如焦虑、抑 郁等。
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贫血、 感染、休克等症状,严重 时甚至危及生命。
产后出血会影响产妇的生 育能力,如导致不孕不育 等。
产妇满意度
评估产妇对心理护理的满 意度,了解护理效果。
应对方式
评估产妇的应对方式,了 解心理护理对提高应对能 力的效果。
情绪状态
评估产妇的情绪状态,了 解心理护理对改善情绪的 效果。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出血量突然增加
产后出血的显著特点是出血量突然增加, 远超过正常分娩出血量。
产后出血教案模板(精选)

产后出血教案模板(精选)教案模板: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应对教案目标:1.了解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和分类;2.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和救治方法;3.培养学生对产后出血的意识,提高产后护理能力。
教案内容:课时一: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分类1.引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产后出血的严重性和危害。
2.知识讲解:- 产后出血的定义:指产妇分娩后、产后1小时内失血超过500ml,或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超过1000ml。
-产后出血的分类:原发性产后出血、继发性产后出血、次生性产后出血。
3.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分类。
课时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知识讲解:-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提前进行产前准备、规范操作、及时处理高危状况、产后恢复措施。
2.案例实操: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定的情况设计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案,并进行模拟演练。
课时三:产后出血的应对与救治1.知识讲解:-产后出血的应对措施:快速评估和识别、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保证氧气供应、输液和输血、进行积极干预。
2.案例实操:利用模拟器材和特效,让学生练习快速评估产后出血病情、正确使用止血器材、进行输液和积极护理的操作。
课时四:产后护理指导与总结1.知识讲解:-产后护理指导:合理休息和饮食、保持室内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产检、避免性生活等。
2.教学训练: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产后护理经验和总结。
3.总结回顾:梳理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产后出血的重要性和对策。
教学手段:1.影像资料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展示产后出血的症状和危害。
2.核心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分类。
3.小组讨论实践: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模拟演练。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操活动。
2.小组演练评价:评估学生制定的预防措施和实操操作是否正确和完整。
3.学生反馈评估: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和内容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改进教学。
产科小讲课产后出血ppt课件

可选择输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 成分,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而定。
05
产后出血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 等生命体征,以及尿量、出血量等 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产妇呼吸道畅通,及时清 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 证输液、输血等治疗措施的实 施。
保暖措施
注意给产妇保暖,防止低体温 和寒战等不良反应。
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
及时了解产妇的情绪变化, 给予安慰和支持,帮助其 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 绪。
解释病情
向产妇及家属解释产后出 血的原因、治疗措施和预 后情况,增强其信心和配 合度。
提供信息
向产妇及家属提供相关的 健康知识和育儿经验,帮 助其更好地照顾自己和新 生儿。
VS
当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采取 相应措施,如输血、输液等,以维持 正常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产妇的血液系统和肝功能状况,判 断是否存在贫血、凝血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
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2
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 力、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及凝 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的严重性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 国家。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休 克、多妇侥幸存活,产后出血 也可能导致长期的并发症,如 贫血、感染、性器官损伤等。
产科小讲课-产后出血ppt 课件
•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重要性 •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风险因素 • 产后出血的症状与诊断 •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 • 产后出血的护理与康复 • 案例分析
产后出血教案

产后出血教案第一章:产后出血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掌握产后出血的分类和诊断方法理解产后出血的危害和预防措施1.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概念产后出血的病因和分类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产后出血的危害和预防措施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概念、病因和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小组讨论法:探讨产后出血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第二章:产后出血的诊断与评估2.1 教学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学会评估产后出血的程度和处理原则2.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产后出血的诊断方法产后出血程度的评估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模拟评估法:进行产后出血程度的评估练习小组讨论法:探讨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第三章: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了解产后出血治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方法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产后出血治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模拟操作法:进行产后出血治疗的操作练习小组讨论法:探讨产后出血治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第四章: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4.1 教学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了解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和护理方法4.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和护理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模拟护理法:进行产后出血的护理操作练习小组讨论法:探讨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第五章:产后出血的临床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案例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诊断和处理能力5.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临床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产后出血的诊断和处理策略第六章:产后出血的药物疗法6.1 教学目标熟悉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方法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注意事项6.2 教学内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注意事项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方法模拟操作法:进行产后出血药物治疗的操作练习小组讨论法:探讨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注意事项第七章: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7.1 教学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方法了解保守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7.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方法保守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方法模拟操作法:进行产后出血保守治疗的操作练习小组讨论法:探讨保守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八章: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8.1 教学目标熟悉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了解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8.2 教学内容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模拟操作法:进行产后出血手术治疗的操作练习小组讨论法:探讨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第九章: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9.1 教学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了解产后出血的护理流程9.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产后出血的护理流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模拟护理法:进行产后出血护理的操作练习小组讨论法: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流程第十章: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健康教育10.1 教学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学会进行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10.2 教学内容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模拟演示法:进行产后出血预防措施的演示小组讨论法:探讨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这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其病因和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妇产科产后出血教案

妇产科产后出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原因;2. 了解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3. 熟悉产后出血的初步诊断和评估方法;4. 掌握针对不同程度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案及其特点;5. 了解患者生活方式调整与康复指导;6. 理解团队协作在处理产后出血中的重要性;7. 掌握患者沟通和心理支持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原因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2.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孕期并发症,如贫血、肝炎、高血压等;(2)产程监护: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3)提高接生技术:正确处理第三产程,防止软产道损伤。
3. 产后出血的初步诊断和评估方法(1)观察症状:如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等;(2)测量血压和脉搏:了解循环血量情况;(3)检查子宫收缩情况:评估出血量。
4. 针对不同程度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案及其特点(1)轻度出血:保守治疗,如使用宫缩剂、止血药等;(2)中度出血:需要手术治疗,如宫腔填塞、子宫捆绑等;(3)重度出血:紧急手术治疗,必要时输血治疗。
5. 患者生活方式调整与康复指导(1)休息与活动: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2)饮食调整:多吃富含铁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食物;(3)心理支持: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6. 强调团队协作在处理产后出血中的重要性医生、护士、检验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需紧密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团队协作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技能目标:掌握产后出血的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及急救处理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母婴健康,提高护理意识。
教学重点:1. 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及临床表现。
2. 产后出血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 产后出血的急救处理方法。
2.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及急救处理方法。
2. 模拟道具:产后出血模拟教具、护理用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产后出血?它对产妇和新生儿有哪些危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产后出血的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剖宫产时超过1000毫升即为产后出血。
2. 产后出血的原因:a. 子宫收缩乏力b. 胎盘因素c. 软产道裂伤d. 凝血功能障碍3.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a. 出血过多b. 休克症状:心跳加快、站立时感觉昏厥、呼吸速度增加、低血压、不安定感或失去意识c. 腹痛、低热、贫血4. 产后出血的诊断方法:a. 失血量的测定及估计b. 临床表现c. 实验室检查5. 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a. 正确估计出血量b. 明确原因并快速止血c. 纠正休克d. 促进子宫收缩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以下病例,并给出护理措施:病例:一位产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面色苍白,血压80/50mmHg。
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产后出血的观察要点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产后出血的观察要点:a.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温b. 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出血量、颜色、性质c. 观察休克症状:面色、意识、血压、脉搏d. 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宫底高度、硬度2.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a. 一般护理:保持室内安静、舒适,保暖,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b.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症状c. 生命支持:给予氧气吸入、静脉输液、输血等d. 促进子宫收缩: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e. 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f. 心理护理:关心产妇情绪,给予心理支持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以下情况,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a. 产后出血伴休克b. 产后出血伴感染c. 产后出血伴子宫收缩乏力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授课教师:缪芳
参赛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赛时间:2011年06月03日
●
●
●
●
●
2
3.
4.
●
1.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致产后出血的诊断及处理。
●教学难点:产后出血的处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科书、多媒体、板书
●授课对象: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班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1.引言2分钟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一个病例。
小时,
亡的原因
中居首位。
少数严重病例,虽抢救成功,但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即席汉氏
综合征。
2)产后出血的病因:子宫收缩乏力(Uterineatony)
软产道损伤(Genitaltractlaceration)
胎盘因素(Retainedplacentaltissue)
凝血功能障碍(Coagulationdefects)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70%,软产道损伤占20%,胎盘因素占10%,凝血
功能障碍占1%。
e子
B软产道损伤见于a宫颈、阴道、会阴撕裂:急产、阴道手术产、软产
道弹性差、水肿或疤痕等b剖宫产子宫切口延伸或撕裂:胎位不正、
胎头位置过低等c子宫破裂:前次子宫手术史d子宫内翻:多
产史、子宫底部胎盘、第三产程处理不当宫缩乏力见于
C胎盘因素见于a胎盘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帆状胎盘血管前置
等b胎盘剥离不全c胎盘剥离后滞留d胎盘粘连,常见于产次
植入
DIC:3
4)测量失血量的方法: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
称重法: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
/1.05(血液比重g/ml)
容积法: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
面积法:接血纱布单层(干)每100cm2血湿面积约等于10ml血液(为粗略估
计)。
休克指数(SI)=脉率/收缩压
根据失血性休克程度估计失血量(粗略估计对产后未作失血量
3
2)宫缩乏力原因:胎盘排出后,阴道仍有阵发性暗红色血液流出;
检查发现宫体软,轮廓不清,有的因宫腔积血而增大,宫底升高;按摩和挤压宫
底时,可有大量血液和血块流出。
常为分娩过程中宫缩乏力的延续;按摩子宫或
应用宫缩剂可使阴道流血减少
3)胎盘因素出血:胎盘娩出前有较多的出血,徒手取出胎盘后,出血停止者为胎盘滞留出血。
如检查取出的胎盘胎膜有缺损或有副胎盘存在的可能,且阴
道仍流血者为胎盘残留出血,胎盘需徒手剥离或刮宫后才能取出者为胎
盘粘连,徒手无法剥离取出者应考虑为植入性胎盘。
4
丁三醇(欣
母沛(250ug)、米索前列醇(200ug)、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1mg)3)宫腔纱条填塞法;
4)B-Lynch缝合;
5)结扎盆腔血管;
6)经导管动脉栓塞;
7)切除子宫。
6、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的处理:2分钟
1)疑有胎盘滞留时立即作阴道及宫腔检查;
2)若胎盘已剥离则应立即取出胎盘;
7
8
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一个胎儿娩出
后);
b胎儿娩出后45~90秒及时钳夹脐带并切断脐带,有
控制地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
c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
d产后2小时是关键,密观子宫收缩及出血量,应及
时排空膀胱,鼓励早吸吮;
e正确掌握会阴切开时机,阴道手术规范.。
10、小结2分钟
回到引言病例,总结此产妇诊断“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预防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