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幼儿园培训感染性腹泻

幼儿园培训感染性腹泻
注意饮食卫生
教育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吃不洁食 品,不喝生水。
3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鼓励幼儿自己洗手、洗脸、穿衣等,提高自我保 健能力。
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
加强食品采购和储存管理
01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品原料,储存时保持干燥、通风、防鼠防
虫。
严格食品加工过程
02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卫生,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避免交
报告流程与责任人
发现病例立即报告
一旦发现幼儿出现感染性腹泻症 状,应立即向园方报告,并通知
家长及时带幼儿就医。
指定责任人
幼儿园应指定专人负责感染性腹 泻的防控工作,包括制定防控方
案、组织培训、监督落实等。
建立档案
对发现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应建 立健康档案,记录病情、治疗情 况等信息,以便追踪管理和评估
季节性
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细菌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而 病毒性腹泻则四季均有发生。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导 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
危害
感染性腹泻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暴发或流行,对 社会和公共卫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一旦发生感染性腹泻 疫情,很容易造成传播和扩散,给儿童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心理疏导与家园共育
心理疏导
针对患儿及其家长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慌等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减轻其心理 压力。
家园共育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途径, 向家长普及感染性腹泻的防治知识和方法。
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感染性腹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教育幼儿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吃不洁食品等。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感染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史和疫情史来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液常规和血液生化等检查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此外,病原学诊断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关键,可以通过病原体的培养、PCR检测、抗原检测等方法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结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功能性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因此,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除了诊断标准外,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来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腹泻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防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接种疫苗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此外,对于食品加工和饮食环境的卫生管理也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总之,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预防感染性腹泻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均能产生霍乱毒素, 有报道O139群产生毒素量较大。
O139群霍乱弧菌是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 泰国等地出现的大批霍乱样腹泻的病人吐泻物中 分离到的一种新型的霍乱弧菌。由此菌株引起的 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无法区
分,故也被WHO定为霍乱。由于人群对O139群霍乱
3 反应恢复期:
泻吐逐渐减轻而停止,脱水表现好转, 尿量增加,多数症状消失。 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39℃, 持续1~3天,自行消退。 此期持续2~4天。
霍乱总病程不长,一般3~7天。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血液浓缩表现。 (二)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白细胞、红细胞、 管 型等。 (三)粪常规检查:为水样便,无炎症细胞成分。 (四)粪便细菌学检查: 1 粪便悬滴检查及制动试验:在暗视野显微镜下 发现有小亮点划过视野,为动力阳性,表明标本 中有弧菌(不一定为霍乱弧菌),如再滴加诊断 血清,在上述镜中,看不到小亮点划过,为制动 试验阳性,提示有霍乱弧菌。
2 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可见排列成鱼群状的革兰 染色阴性的弧菌。
3 霍乱弧菌培养:将粪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
6-8小时后,取表面菌膜,接种在庆大琼脂或 TCBS琼脂上。将可疑菌落直接与诊断血清作玻片 凝集试验,阳性可确诊。 (五)血清学诊断:患霍乱后,血清中可出现抗
菌抗体和抗毒抗体。抗菌抗体与第5病日出现,
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腹痛者可应用解痉药, 高热者可用小量退热剂。。
补液治疗:有液体丢失者均应给予口服补液 或静脉补液治疗。 病原治疗:肠毒素引起者可不用抗生素,侵 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给予抗生素治 疗,常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三代头孢菌素 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四 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能使对人体发 生腹泻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组疾病。

感染性腹泻【72页】

感染性腹泻【72页】
雌虫
雌虫
雄虫
雄虫
粪类圆线虫
蛲虫卵
钩虫成虫(左)及虫卵(右)
蛲虫成虫
肛门蛲虫引起瘙痒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蠕虫
旋毛虫
雌虫
雌虫
雄虫
雄虫
鞭虫卵
鞭虫
猪肉绦虫
牛肉绦虫
米猪肉压片
虫卵
成虫
姜片虫
发病机制:胃肠道天然防御屏障削弱
胃酸:可杀灭多数病毒、病原菌、原虫和寄生虫虫卵 胆盐: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杀灭病原体或抑制其生长 淋巴组织:介导抗病原体免疫应答或超敏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分泌性IgA:是肠道抗病原体局部免疫的重要承担者 肠道正常菌群:可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肠道的定植和生长 肠道菌素: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胃肠道的运动性:有助于及时排出病原体、代谢产物和毒素 肝脏的解毒作用:可清除来自肠道的大量内素素等毒性物质
伴随症状
• 里急后重 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 消瘦 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 皮疹或皮下出血 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 癜、变态反应性肠病、糙皮病
伴随症状
• 包块 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 性肉芽肿
• 关节痛或关节肿痛 炎症性肠病、结缔组织病、肠结核、局限性 肠炎、Whipple病
特殊人群 腹泻性质 爆发流行 耐药菌感染(医院获得性腹泻) 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提高认识水平,是否为必须?
其他检查
• 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病变所致腹泻的诊断 有重要意义,它可直接观察病变性质并 可作活检
腹泻症的诊断
临床分类分型: 感染性,非感染性 急性,持续性,慢性 单纯腹泻,有合并症或基础疾病的腹泻
急性水泻
+ + + +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其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感染性腹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增多,伴随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多见于胃肠道病原体感染,发热则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二、实验室检查。

1.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隐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

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寄生虫卵阳性可提示感染性腹泻。

2. 病原体检测,包括常见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PCR、抗原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难病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进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考虑为感染性腹泻:1. 急性发病,腹泻次数增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2. 粪便常规检查阳性,如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等;3. 病原体检测阳性,明确感染病原体。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感染性腹泻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史、旅行史等流行病学史,有利于确定感染的可能病原体;2.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时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特别注意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六、结语。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疾病。

临床上,对于疑似感染性腹泻的患者,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来确定诊断。

本文将探讨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首先,病史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重要依据。

医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就诊前的病史,包括是否接触过患有腹泻的病人、是否饮食不洁、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病症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其次,临床表现也是诊断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染性腹泻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腹泻通常是水样或黏液样便,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血便。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有所不同,有助于医生进一步诊断。

最后,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液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到粪便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进一步推测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检查则可以检测粪便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病原体。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一步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

根据以上的诊断标准,医务人员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腹泻。

然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病因和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因此,医务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总结起来,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务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然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病原学检查阴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预后。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霍乱诊断
带菌者
• 无霍乱临床表现+分离到霍乱弧菌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 流行病学史+轻型霍乱 • 轻型霍乱+霍乱弧菌核酸阳 • 轻型霍乱+霍乱弧菌抗原阳性 • 中毒型病例+核酸阳性 • 中毒型病例+霍乱弧菌抗原阳性 • 中、重型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 临床表现+加居环境或生活用品中检出霍乱弧菌 • 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具有临床表现者
(血压下降, 尿少,神志淡,口唇干,眼窝下陷,皮干皱等) 3、恢复期 (1~3d)): 脱水纠正,症状消失,反应性低热(1/3)
0139群 cholera 症状与01群相似,但是病情较重,可伴腹痛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type According to Degree of Dehydration
抗生素 相关性
肠炎
阿米巴、 真菌性 贾第鞭
毛虫
氟喹 诺酮

三代 头孢、 氨基 糖甙 类、 多肽 类、 磷霉

氟喹 诺酮 类或 四环

首选 红霉 素类: 阿奇 霉素
口服 大蒜 素片
停用 抗生 素; 用甲 硝唑 或万 古霉

停用 抗生 素; 制霉 菌素、 氟康

甲硝 唑
Infectious diarrhea
侵袭、破坏肠上皮细胞; 侵入固有层
肠毒素的产生,激活腺苷酸环化 酶(ATP—cAMP) ;
黏附作用,黏附于上皮细胞刷状 缘,微绒毛变性、受损,至吸收 障碍性腹泻
发热+痢疾三联征(腹痛、腹泻、水样便、少数可低热 里急后重)
白细胞、红细胞、粘液

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

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

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则可在婴儿室内引起爆发流行。

2、临床表现
2.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3、实验室检查
3.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

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3.2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临床诊断:具备2.1,2.2,3.1者,1仅供参考。

病原确诊:临床诊断加3.2。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力,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类。 ①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E.coli,ETEC),是旅行者腹 泻的重要病原菌,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和(或) 耐热肠毒素,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大量液体 而致腹泻,腹泻物中含大量蛋白质。
(一)细菌感染


②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通过侵袭基因编码的 蛋白介导侵袭和破坏肠上皮细胞,引起炎性反应和溃 疡,症状与痢疾很难区分。 ③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能产生溶血素、志贺 样毒素(或称Vero毒素)等。 ④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 常见的病原之一。 ⑤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其毒力基因编码蛋白 介导集聚性黏附上皮细胞,阻碍肠道液体吸收,导致 腹泻。
(一)临床诊次于腹泻的另一症状, 根据感染肠道部位和病原体的不同,腹痛的部位和轻重有所 不同。病毒性腹泻者,病毒多侵犯小肠,故多有中上腹痛或 脐周痛,严重者表现为剧烈的绞痛,局部可有压痛,但无反 跳痛;侵犯结直肠者,多有左下腹痛和里急后重;侵犯至结 肠浆膜层者,可有局部肌紧张和反跳痛;并发肠穿孔者,表 现为急腹症。腹胀、恶心和食欲减退可见于大多数感染性腹 泻患者。呕吐的表现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系细菌毒素所 致。 ④全身症状:病毒血症和细菌毒素可干扰体温调节中枢,因 此腹泻伴发热很常见;中毒性菌痢患者可能仅有高热而无腹 泻。乏力、倦怠等表现可以与发热同时出现,也可以与发热 无关,系全身中毒症状的一部分。
(三)寄生虫感染
1.贾第虫:感染多由不清洁的饮用水或者不良卫生 习惯导致,是旅行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2.溶组织内阿米巴:为阿米巴痢疾的病原体。 3.隐孢子虫:该寄生虫广泛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 是人兽共患病。隐孢子虫主要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人 群,但也可以感染免疫功能正常者。 4.环孢子虫:是一种寄生于肠道的球虫,人类为唯 一天然宿主。 5.其他: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

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

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之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

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感染性腹泻广义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

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

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

感染性腹泻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夏秋季更为多见。

感染性腹泻应用范围1.规定了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此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诊断原则引起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除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外,其他因素,如化学品等还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故本组病人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来综合诊断。

由于本组疾病包括范围较广,而上述资料基本相似,故病原确诊须依据从粪便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核酸或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导读:感染性腹泻分为急性、持续性和慢性三种,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小于14天,持续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为14-29天,慢性感染性腹泻持续时间一般大于30天。

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排便次数增加、排便物稀薄、恶心、呕吐、发热等。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感染性腹泻分为急性、持续性和慢性三种,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小于14天,持续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为14-29天,慢性感染性腹泻持续时间一般大于30天。

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排便次数增加、排便物稀薄、恶心、呕吐、发热等。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1.粪便有粘液、血便。

感染性腹泻患者做粪便常规检查后,可见粪便有粘液和血便。

显微镜下检查可见红、白细胞。

2.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

感染性腹泻患者做血常规检查后,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

3.血尿、血红蛋白尿、管型尿。

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的尿液多为血尿、血红蛋白尿及管型尿。

4.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

感性腹泻患者不仅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而且血BUN、CR、AST、ALT、BIL、LDH、CK 等都可增高。

5.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250克。

诊断后,若确诊为感染性腹泻,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比如饮食治疗,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少喝灌装果汁;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少饮水;药物治疗,口服蒙脱石、果胶和活性炭等吸附剂或者口服益生菌或者洛哌丁胺、苯乙哌啶等肠动力抑制剂或者甲硝唑等骄傲UN冠军药物或者硝唑尼特等抗病毒行药物;中医治疗,口服盐酸黄连素。

如果大家还有关于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的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专业医院的医生或者正规药店的医师。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腹泻。

本文将介绍小儿腹泻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腹泻的定义和病因腹泻是指儿童每天大便次数增加,通常超过3次,并伴有稀便或水样便,且持续时间超过3天。

腹泻的病因非常多样化,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

常见的感染性腹泻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而非感染性腹泻则可以由过敏、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二、腹泻的临床表现1.大便次数增多:通常超过3次/日;2.大便异常:常为稀便或水样便,有时伴有脓血;3.腹部不适: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4.全身症状: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嗜睡等;5.其他症状:如呕吐、脱水、体重下降等。

三、腹泻的诊断1.详细病史询问: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饮食情况、生活环境等进行了解;2.客观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查,腹部触诊、听诊等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等基本检查,如有必要,可进一步进行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等。

四、腹泻的治疗腹泻的治疗主要分为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

对症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严重的体液丢失,因此,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儿童口服葡萄糖盐水、果汁水、补液盐、口服补盐液等。

对于重度脱水的患儿,应及时就医住院治疗。

2.适当饮食调整:在腹泻期间,要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增加米汤、稀饭、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增加益生菌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强肠道正常菌群,调节肠道功能,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腹泻症状。

病因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1.病毒性腹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抑制病毒,一般通过对症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2.细菌感染性腹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感染性腹泻相关临床问题护理课件

感染性腹泻相关临床问题护理课件

伴随症状
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伴 随症状,以及症状持续时 间。
患者状况评估
年龄与性别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 感染性腹泻的易感性不同 ,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护理措施。
基础疾病
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 病,以及这些疾病对腹泻 的影响。
心理状况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 解患者是否有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以及如何应 对这些情绪问题。
04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 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感染性腹泻患者 接触,不共用餐具和毛巾等个人
物品。
饮食卫生
注意食物的清洁和卫生,避免食用 过期变质的食品,尽量少吃生冷食 物。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卫生部门建议,及 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
控制策略
及时隔离和治疗
一旦发现感染性腹泻患者,应及 时隔离和治疗,同时对接触者进
01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减少交叉 感染的风险。
02
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记录 病情变化。
03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遵医嘱治疗,促进康复 。
04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 解紧张情绪,增强治疗 信心。
症状护理
01
02
03
04
观察腹泻次数、量及性状,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 皮肤感染。
行医学观察和排查。
加强环境卫生
定期对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进行 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规范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 守消毒和防护规范,避免交叉感
染。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2篇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2篇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2篇第一篇: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一)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正确的诊断对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

一、病史询问病史是判断感染性腹泻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生应该询问患者的病史,重点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 发病时间:感染性腹泻的起病通常较突然,患者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腹泻症状。

2. 就餐史:询问患者最近是否进食了未煮熟或有疑似污染的食物,以及是否饮用了未经消毒的水源。

3. 接触史:了解患者是否与有腹泻病史的人有密切接触,或是否参观了可能存在感染源的地方,如医院、托儿所等。

二、临床表现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各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 腹泻:患者的大便次数增多,排便次数超过每日3次,通常伴有稀薄的便质。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血便或隐血阳性。

2. 腹痛: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疼痛通常为阵发性,并在排便后有所缓解。

3. 腹胀:由于肠道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症状。

4. 发热:某些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

三、常见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识别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较多,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1. 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耶尔森氏菌、志贺菌等。

2. 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3.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血吸虫、蠕虫等。

对于疑似感染性腹泻的患者,可通过分离和培养患者的粪便标本来识别病原体。

诊断感染性腹泻的标准需要医生根据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病原体识别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第二篇: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二)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准确快速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和控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另外一种常用的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腹泻: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天排便超过3次,且大便质地呈稀薄状。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合理用药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合理用药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合理用药在我们身边,有的朋友因为食用不洁的食品等原因导致腹痛、腹泻。

这时候,要当心急性感染性腹泻。

急性感染性腹泻指的是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指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总量超过250g,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的腹泻。

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抱杆菌,是引起院内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临床上,约15%〜2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50%〜7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和95%〜100%的伪膜性肠炎是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口。

艰难梭菌感染主要是由产毒素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释放毒素所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水样便腹泻。

艰难梭菌感染通常由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引起,轻者引起腹泻,严重者引发伪膜性肠炎,且常伴有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最终导致死亡。

那么,得了急性感染性腹泻怎么治疗呢?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止泻治疗、益生菌。

一、药物治疗方法I抗感染治疗抗感染药物应用原则:以下情况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如①发热伴有黏液脓血便的急性腹泻;②持续的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感染或原虫感染;③感染发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败血症或有假体患者;④中、重度的旅行者腹泻患者。

可先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药物敏感情况经验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

研究表明,有适应证的重度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在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明确之前采取经验性抗菌治疗,可缩短1~2天的病程。

但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正常肠道菌群是否被抑制、是否诱导志贺毒素产生,以及是否增加抗菌药物耐药性等情况来权衡利弊。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抗菌药物前应首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以便依据分离出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

若暂无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经验性地推断可能的感染菌,同时参照所在区域公布的细菌药物敏感数据选择抗菌药物。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疾病,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

该病发病率高、流行广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是我国儿童常见病及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XXX制定了《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该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如稀糊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甚至10~20次/日;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惊厥、昏迷、休克,可伴有心、脑、肝、肾等其他器官系统受累表现。

此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也是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或高钠血症,也可有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常见病原体所致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特点见附表3.辅助检查主要包括粪便常规、粪便培养和病原学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和过多经静脉补液等问题,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以及抗菌药物治疗。

同时,对于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儿尽快康复。

一)粪便常规检查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在霍乱弧菌感染时,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呈流星样运动的弧菌。

在阿米巴原虫感染时,镜下可见含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在真菌感染时,通过大便涂片可见孢子和菌丝。

二)对于黏液脓血便或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的患者,应进行粪便细菌培养;而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且出现急性水样便的患者,则无需常规进行粪便培养。

三)其他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酶免疫分析、直接免疫荧光分析、核酸扩增技术或分子序列分析检测等。

感染性腹泻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是什么1.什么是感性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按照发病的程度来写,可以分为:急性、慢性或者持续性,按照每种类型的发病时间,可以将这三种定为:急性的发病时间为14天内,慢性的发病时间大于30天,而持续性的发病时间在14-29天之间,通过临床上不断对该疾病的研究,可以将其致病因素分为:细菌、寄生虫、真菌以及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

因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中,最常见的病毒为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以及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等。

最主要的为志贺菌。

临床表现最显著的为大便的性状改变(主要以粘液便、稀便、水样便、血样便以及脓血便为主),大便的次数增加,发生次数为24小时长达3次以上或者每日大便的总量超过250g。

且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的情况,其常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发病率较高,最常见的发病人群为儿童,主要是因为儿童的身体免疫力弱,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差,且该疾病多发于夏季和秋季,主要因为这两个季节的病毒繁殖较快,易感染。

2.治疗方式(1)对于感染性腹泻较强的患者来讲,可以在家中进行治疗。

在饮食上,需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饮水,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不要在口渴时才喝水,可以在饮食中放入说许的盐分,例如:米汤加盐、口服补液盐,喝些糖盐水等,而脱水的征兆为:口干、尿量相比平常较少。

不要饮用生水、不要食用较生的食物,食用的物品都需要弄熟后再食用或者饮用,,降低牛奶、乳制品等易加重病情的食物摄入。

(2)益生菌是治疗腹泻的有效药物,所以在患病期间,可以按照剂量服用益生菌,调节肠胃,保护胃部功能,降低病毒或者细菌的滋生,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要以抗菌药物同时服用。

除了益生菌外,还可以按照医嘱或者说明书食用黄连素或者氟哌酸等抗病毒的药物,如果腹泻的频率较高,可以服用洛哌丁胺,剂量一定要合理掌握,避免增加药物食用后的不良反应。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多数为隐性感染,轻型占有相当数量。典型病人多为突然发病, 少数病人在病前1~2日有疲乏、头昏、腹胀等前驱症状。临床 经过可分三期: 泻吐期: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腹泻为无痛性(O 139除外)。每日大便自数次至数十次或更多,开始时为黄色 稀便,尚有粪质,后迅速成为米泔水样。 脱水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和周 围循环衰竭。
感染性腹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 王凌航
1
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但 国内报告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占多数。虽然不同 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区,引起腹泻 病的主要病原体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居首位的是志 贺氏菌及轮状病毒,第二位是肠致泻性大肠杆菌, 第三位是空肠弯曲菌及沙门氏菌,第四位及第五位 是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其他致泻性弧菌和小肠 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2
案例一
男性,40岁,某单位司机,经常在外就餐。入院前3天 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0℃,伴寒战,食欲下降,左下 腹痛,腹泻,10次/日左右,开始为溏泄便,逐渐发展为粘 液脓血便。自服黄连素,效果不佳。化验:血常规WBC 15.5×109/L,N 92%。便常规:WBC 20/HP,RBC 3-4/HP。 问题: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哪种疾病?

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 毒
9
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腹泻

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所致,以儿童多见,多在夏 秋季发病。该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腹泻、腹痛、吸收不
良和粘液性大便

隐孢子虫能引起隐孢子虫病,该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呈世
界性分布
10
主要病原体种类
11
主要腹泻病原体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名

血清型和亚型
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e) 福氏志贺菌(S.flexneri) 鲍氏志贺菌(S.boydii) 宋内志贺菌(S.sonnei)
A 1-12 B 1a,b,c,2a,b,3a,b,c,4a,b,c,5a,6x,y C 1-18 D1
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程迁
延不愈成为慢性。
病原学1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G-杆菌,不形成芽孢、无鞭毛及荚膜。 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很敏感 所有痢疾杆菌均产生内毒素 部分痢疾杆菌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shiga
toxins )
病原学2
痢疾杆菌有两种抗原O抗原和K抗原。 按O抗原的不同分为4群和47个血清型。
侵袭性腹泻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重,常有发热。 腹痛较重 排稀便、粘液便、粘液血便及脓血便。 里急后重 便次多,便量少/次。 脱水少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广谱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或应用以后出现 机体本身抵抗力明显下降 菌群紊乱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辩梭
状芽胞菌、肠球菌、念珠菌等过度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辩梭状芽胞菌可引
隐孢子虫肠炎
隐孢子虫广泛感染牛、羊、猪、狗、猫 等动物,通过粪便传播给人。
开始时仅发现于爱滋病病人,约 16%~18%的感染率。
近来在免疫正常的人群中也有发现 确诊依靠粪便中的卵囊检查
弯曲菌肠炎
小肠结肠炎 我国仅次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 家禽带菌率较高 腹痛多在右下腹 腹泻5~15d内出现急性的快速进展的肢体
霉素。
感染性腹泻的分期
急性腹泻(acute diarrhea) 迁延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 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轮状病毒肠炎
是儿童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占儿童腹泻的35%。 好发年龄6月~2岁 好发季节10月~第2年4月 轮状病毒分A、B、C组 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为A组 B组可引起成人腹泻 起病前2/3病人可有呼吸道症状
迟缓性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 治疗首选红霉素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O157H7最为多见,引起结肠炎。 可引起食物中毒,也可散发。 可产生志贺毒素(shiga toxins )。 发热,血水样便,里急后重。 10%可并发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多数为婴幼儿和 老年人。是引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感染性腹泻 Infectious diarrhea
何为腹泻?
便次不正常 粪便性状改变
何为感染性腹泻?
有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 引起肠道粘膜炎症、吸收、分泌功能障
碍。 便次增多,性状改变。
感染性腹泻的分类
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良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肠毒素性腹泻) 侵袭性腹泻(渗出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轻或缺如 腹痛症状轻或缺如 水样便,有未消化的食物。 可引起轻重不等的脱水
分泌性腹泻的病原体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 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难辨梭状芽孢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腊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不凝集弧菌(non-agglutinable vibrio)
起伪膜性肠炎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表现
轻者只有腹泻,稀便,无全身反应,肠镜检查 正常。
中度者腹痛、腹泻,也无全身反应,肠镜检查 肠粘膜充血、水肿。
重者明显腹痛、腹泻,发热、头痛,末梢血 WBC升高,肠镜检查肠粘膜可见斑片状伪膜表 现。
菌群紊乱早期停用抗生素,腹泻可痊愈。 已形成伪膜性结肠炎时,需加用甲硝唑或万古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何为细菌性痢疾 ?
是指由志贺菌属(genus shigellae,又称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可以简称为菌痢。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shigellosis)。
临床特点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
小肠结肠炎 散发性流行:与细菌性痢疾不易鉴别。 食物中毒感染:症状与散发类似 医院内感染:儿科、新生儿病房、老年
病房易流行
耶尔森菌肠炎
G-菌,引起小肠结肠炎。 我国比较少见,北京地区不到1%。 腹痛部位在右下腹,而且有固定的压痛,
常误诊为阑尾炎而手术。 肠炎后1~2周,部分病人可有关节炎、结
吸收不良性腹泻的病原体
轮状病毒(rotavirus) 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 like virus) 腺病毒(adenovirus) 星状病毒(asterovirus) 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节性红斑。 4℃下可生长繁殖,可污染冰箱食物。 培养之前可冷增菌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菌肠炎
G+厌氧杆菌 常引起食物中毒,也可散发腹泻。 污染长期保存的肉类食品或肉类罐头 产生肠毒素A型和C型 A型类似霍乱毒素,引起水泻。 C型其一种B毒素能引起穿透肠壁的肠管
坏死而剧烈腹痛,腹膜刺激症状,称为 出血坏死性肠炎。
分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轻或缺如 腹痛症状轻或缺如 水样便,米泔水样便,量大。 易引起轻重不等的脱水
侵袭性腹泻病原体
痢疾杆菌(shigella)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沙门氏菌(salmonella) 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耶尔森菌(yersinia)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