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合集下载

土地改革同步训练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1)

土地改革同步训练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1)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课“土地改革”同步训练题一、单选题、1.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 使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B. 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 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3.成为土地主人的中国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生产。

1951年,全国的粮食和棉花产量都超过了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

材料反映了()A.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 三大改造使农作物产量迅速增长D. 改革开放给农业发展带来生机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该法令的实施()A. 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B.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C.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D.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5.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 abcB. cbaC. bacD. cab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词汇,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造反有理,怀疑一切! b.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abcB. bacC. bcaD. cab8.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9.1950年6月,刘少奇指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土地改革》(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土地改革》(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土地改革》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B.新中国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4.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A.完成土地改革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5.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

”你认为在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A.镇压反革命运动B.抗美援朝运动C.合作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6.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7.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D.土地改革的影响8.1950——1952年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下列对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②土地改革的完成,地主阶级被消灭③土地改革使近三亿农民分到了土地④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条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

但对依靠上述土地收入以为维持费用的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事业,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另筹解决经费的妥善办法。

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

第四条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

工商业家在农村中的土地和原由农民居住的房屋,应予征收。

但其在农村中的其他财产和合法经营,应加保护,不得侵犯。

第五条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均不得以地主论。

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百分之二百者(例如当地每人平均土地为二亩,本户每人平均土地不超过四亩者),均保留不动。

超过此标准者,得征收其超过部分的土地。

如该项土地确系以其本人劳动所得购买者,或系鳏,寡、孤、独、残废人等依靠该项土地为生者,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虽超过百分之二百,亦得酌情予以照顾。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地,亦予保留不动。

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

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土地相抵计算。

第七条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八条本法规定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加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此项土地,应计入分配土地的数目之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笔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表于: 2008-6-14 07:10 作者: soyu86 来源: 紫金香36个共和国史名词解释1.《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统一全国财经管理:为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三个"统一",使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于中央,这对于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50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便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基本上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___,获得土地。

2.法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颁布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

3.经过: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战果: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中国共产党简史》党史专题学习自测题-第七期

《中国共产党简史》党史专题学习自测题-第七期

《中国共产党简史》党史专题学习自测题第七期1.以下哪项不是解放战争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文件?《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正确答案)《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以下哪项不是其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减租减息(正确答案)3.以下哪项不是解放战争期间整党的基本内容?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正确答案)4.以下哪项不是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口号?攘外必须安内(正确答案)“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5.1947年12月,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交()的书面报告。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正确答案)《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6.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的决定性阶段。

夺取全国胜利(正确答案)战略反攻粉碎重点进攻7.1948年9月12日,()、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主力和地方武装103万人发起辽沈战役,向被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孤立地区的55万国民党军发动进攻。

林彪(正确答案)彭真刘少奇8.辽沈战役刚结束,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正确答案)华东战役9.1949年1月10日,党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以林彪为书记的平津前线总前委。

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

北平20余万守军在解放军严密包围下完全陷于绝境,在()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2015·佛山)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 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民 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界意义的是( D ) A.1860年 B.1894年 C.1917年 D.1949年
3. (2015·铜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内 容不包过( A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五星红旗为国旗 D.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2015·梅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 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 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D ) 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 5.(2015·鄂州)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图10-1)、西藏 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图10-2),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 准确的是( D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10.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 成( B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 产,分配给( B ) A.知识分子 B.贫苦农民 C.领导干部 D.工人
中考预测
1.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下列史实按时 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D )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要历史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1945年至1949年期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击败了国民党军队,最终取得了全国革命胜利。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份纲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临时宪法,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首个土地改革法。

该法通过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地位。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对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人民基本权利进行了规定。

6. 三大改造运动:指农村、城市和社会主义教育体育文化领域的三大改造运动,分别是农村中的土地改革运动、城市中的工业改造运动和对知识分子实施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这些运动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初期逐步展开,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7. 《大跃进》运动:1958年至1961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称为《大跃进》。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工业和科技,但结果却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人道主义灾难。

8.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毛泽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称为文化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中国共产党内的保守势力,重塑中国社会和思想,但导致了持续十年的社会混乱和广泛的人权侵犯。

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共同纲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30日)上通过的法案。

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国体),新中国的政权制度(政体),对于新中国的军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人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共同纲领》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临时宪法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体现;对新生的共和国工作起到规范、指导、保障的作用。

一边倒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确定的外交方针之一。

毛泽东在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一政策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造成了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由此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

共同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条约无论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建设,还是对世界、特别是对远东的和平,都起了积极作用。

但条约与相关协定的签订并非完全平等。

显现出苏联对中国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益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中印谈判首次提出来的;1954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现在已被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经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第二章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

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了中心任务,要实现任务的三个条件:A、土地改革的完成;B、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C、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以及要做好的八项工作:土地改革、镇反、整风是重点。

1.3《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

注意: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分期、 分批进行。 2、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 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 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3、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
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土地改革-烧地契.
分得土地的农民兴高采烈.
①地主凭借占有 的绝大部分土地 残酷剥削和压迫 农民
②这种封建制度 严重阻碍了农村 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
土地改革,为什 么把地主家的土 地分给农民?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 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 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也大大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 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巩固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B、A、C、D)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 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 4、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 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土地改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
公布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新中国成立后_土地政策总结(3篇)

新中国成立后_土地政策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政策经历了从封建土地制度到土地改革,再到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

土地政策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进行总结,分析其演变过程和特点,以期为我国未来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1.土地改革(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这次土地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年)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发展农业生产。

1953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标志着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面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土地所有权逐渐从农民个体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0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我国农村又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然而,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农业生产严重受损,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984年)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土地政策的核心内容。

这一制度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将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体或家庭,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5.土地制度深化改革(1984年至今)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土地政策进入深化改革阶段。

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明确土地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农民个人所有的界限,保障土地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第三章土地的分配第四章特殊土地问题的处理第五章土地改革的执行机关和执行方法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条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

但对依靠上述土地收入以为维持费用的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事业,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另筹解决经费的妥善办法。

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

第四条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

工商业家在农村中的土地和原由农民居住的房屋,应予征收。

但其在农村中的其他财产和合法经营,应加保护,不得侵犯。

第五条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均不得以地主论。

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百分之二百者(例如当地每人平均土地为二亩,本户每人平均土地不超过四亩者),均保留不动。

超过此标准者,得征收其超过部分的土地。

如该项土地确系以其本人劳动所得购买者,或系鳏、寡、孤、独、残疾人等依靠该项土地为生者,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虽超过百分之二百,亦得酌情予以照顾。

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共同纲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30日)上通过的法案。

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国体),新中国的政权制度(政体),对于新中国的军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人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共同纲领》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临时宪法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体现;对新生的共和国工作起到规范、指导、保障的作用。

一边倒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确定的外交方针之一。

毛泽东在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一政策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造成了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由此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

共同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条约无论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建设,还是对世界、特别是对远东的和平,都起了积极作用。

但条约与相关协定的签订并非完全平等。

显现出苏联对中国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益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中印谈判首次提出来的;1954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现在已被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经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第二章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

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了中心任务,要实现任务的三个条件:A、土地改革的完成;B、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C、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以及要做好的八项工作:土地改革、镇反、整风是重点。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 (1950—1952)(1)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仍然是土地私有制)(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 (1953—1957年)(1)原因:土改以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集体土地公有制)(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78年)(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实行土地公有制。

(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新中国史第七章超新星答案

新中国史第七章超新星答案

新中国史第七章超新星答案1. ()表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单选题]A、《论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答案)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新民主主义论》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1983年10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单选题]A、毛泽东B、邓小平(正确答案)C、江泽民D、胡锦涛3. “三反”、“五反”运动,属于中共早期的()。

[单选题]A、镇反运动B、劳动竞赛C、储蓄运动D、反腐运动(正确答案)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

[单选题]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5.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单选题]A、依法治国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答案)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6. 关于“四个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党中央提出可以分为()走。

[单选题]A、两步(正确答案)B、三步C、四步D、五步7.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单选题]A、总路线B、总依据C、总布局D、总任务(正确答案)8. 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缺点是()。

[单选题]A、高指标B、多快好省C、浮夸风D、忽视客观规律(正确答案)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单选题]A、实现共同富裕B、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答案)D、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 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单选题]A、邓子恢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正确答案)11. 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是()。

2023中考真题:土地改革(教师用卷)

2023中考真题:土地改革(教师用卷)

第3课土地改革【2023年中考题分解】一、选择题1.(2023·;福建·15)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

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图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图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答案:B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B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但不是两次土改的共同之处,排除A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也不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两次改革,都是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排除D项。

2.(2023·山东济南·14)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C.人民公社的成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翻身了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B项;1958年,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

1949—2008事件表

1949—2008事件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6月美国派兵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美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53—1957)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九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会面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万隆会议1956年:全国掀起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出现了全行公司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196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开端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1967年:“二月逆流”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反革命集团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总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恢复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6年:4月四五运动;9月毛泽东逝世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1年:4月在第36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乒乓球健儿夺得全部比赛的冠军和各个单项的亚军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夺得冠军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茅盾文学评选揭晓,获奖的有《徐茂和他的儿女们》《冬天里的春天》等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获六枚金牌。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时间填写专题(答附案)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时间填写专题(答附案)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时间填空题专项练习中国近代史①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②开始于1840 年,结束于1842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③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 年,结束于1860年。

⑤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⑥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西方侵略势力有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步一加深。

⑦二鸦期间,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⑧开始于1894年,结束于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⑨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1900年,结束于1901年。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九十年代(时期),地主阶级进行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统治。

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时期出现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131898 年的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41905 年中国同盟会于成立,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创办《民报》,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151911年黄花岗起义,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6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主革命17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

181912年清帝退位。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开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0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 年,结束于1864 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土地改革法(一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条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

但对依靠上述土地收入以为维持费用的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事业,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另筹解决经费的妥善办法。

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

第四条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

工商业家在农村中的土地和原由农民居住的房屋,应予征收。

但其在农村中的其他财产和合法经营,应加保护,不得侵犯。

第五条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均不得以地主论。

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百分之二百者(例如当地每人平均土地为二亩,本户每人平均土地不超过四亩者),均保留不动。

超过此标准者,得征收其超过部分的土地。

如该项土地确系以其本人劳动所得购买者,或系鳏,寡、孤、独、残废人等依靠该项土地为生者,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虽超过百分之二百,亦得酌情予以照顾。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地,亦予保留不动。

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

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土地相抵计算。

第七条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八条本法规定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加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此项土地,应计入分配土地的数目之内。

但农民如因买地典地而蒙受较大损失时,应设法给以适当补偿。

第九条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及其他农村社会阶级成分的合法定义另定之。

第三章土地分配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对地主亦分配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第十一条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方法调整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但区或县农民协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

在地广人稀的地区,为便于耕种,亦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原属何乡农民耕种者,即划归该乡分配。

第十二条在原耕基础上分配土地时,原耕农民自有的土地不得抽出分配,原耕农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时,应给原耕农民以适当的照顾。

应使原耕农民分得的土地〔自有土地者连同其自有土地在内),适当的稍多于当地无地少地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所有的土地,以使原耕农民保持相当于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土地为原则。

原耕农民租入土地之有田面权者,在抽动时,应给原耕者保留相当于当地田面权价格之土地。

第十三条在分配土地时,对于无地少地人口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如下:①只有一口人或两口人而有劳动力的贫苦农民,在本乡土地条件允许时,得分给多于一口人或两口人的土地。

②农村中的手工业工人、小贩、自由职业者及其家属,应酌情分给部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但其职业收入足以经常维持其家庭生活者,得不分给。

③家居农村的烈士家属(烈士本人得计算在家庭人口之内),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荣誉军人、复员军人、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包括随军家属在内),均应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但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得视其薪资所得及其他收入的多少与其对于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程度,而酌情少分或不分。

④本人在外从事其他职业而家属居住农村者,其家属应酌情分给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其职业收入足以经常维持其家属生活者,得不分给。

⑤农村中的僧,尼、道士、教士及阿訇,有劳动力,愿意从事劳动农业生产而无其他职业维持生活者,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⑥经城市人民政府或工会证明其失业的工人及其家属,回乡后要求分地而又能从事农业生产者,在当地土地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⑦还乡的逃亡地主及曾经在敌方工作现已还乡的人员及其家属,有劳动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生活者,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⑧家居乡村业经人民政府确定的汉奸、卖国贼、战争罪犯、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及坚决破坏土地改革的犯罪分子,不得分给土地。

其家属未参加犯罪行为,无其他职业维持生活,有劳动力并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者,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第十四条分配土地时得以乡为单位,根据本乡的土地情况,酌量留出小量土地,以备本乡情况不明的外出户和逃亡户回乡耕种,或作本乡土地调剂之用。

此项土地,暂由乡人民政府管理,租给农民耕种。

但保留土地最多不得超过全乡土地的百分一。

第十五条分配土地时,县以上人民政府得根据当地土地情况,酌量划出一部分土地收归国有,作为一县或数县范围内的农事试验场或国营示范农场之用,此项土地,在没举办农场以前,可租给农民耕种。

第四章特殊土地问题的处理第十六条没收和征收的山林、鱼塘、茶山、桐山、桑田、竹林、果园、芦苇地、荒地及其他可分土地,应按适当比例,折合普通土地统一分配之。

为利于生产,应尽先分给原来从事此项生产的农民。

分得此项土地者,可少分或不分普通耕地,其分配不利于经营者,得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原有习惯,予以民主管理,并合理经营之。

第十七条没收或征收之堰,塘等水利,可分配者应随田分配。

其不宜于分配者,得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原有习惯予以民主管理。

第十八条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荒地、大荒山、大盐田,和矿山及湖、沼、河港等,均归国家所有,由人民政府管理经营之。

其原由私人投资经营者,仍由原经营者按照人民政府颁布之法令继续经营之。

第十九条使用机器耕种或有其他进步设备的农田、苗圃、农事试验场及有技术性的大竹园、大果园、大茶山、大桐山、大桑田、大牧场等,由原经营者继续经营,不得分散,但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者,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得收归国有。

第二十条没收和征收土地时,坟墓及坟场上的树木,一律不动。

第二十一条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应妥善保护。

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及其他公共建筑和地主的房屋,均不得破坏。

地主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不合农民使用者,得由当地人民政府管理,充作公用。

第二十二条解放后开垦的荒地,在分配土地时不得没收,仍归原垦者耕种,不计入应分土地数目之内。

第二十三条为维持农村中的修桥、补路、茶亭、义渡等公益事业所必须的小量土地,得按原有习惯予以保留,不加分配。

第二十四条华侨所有的土地和房屋,应本照顾侨胞利盆的原则,由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或省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的一般原则,另定适当办法处理之。

第二十五条沙田、湖田之属于地主所有或为公共团体所有者,均收归国家所有,由省以上人民政府另定适当办法处理之。

第二十六条铁路、公路、河道两旁的护路,护堤土地及飞机场、海港、要塞等占用的土地,不得分配。

巳划定线路,并指定日期开辟的铁路、公路、河道及飞机场等应保留土地者,须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国家所有土地,由私人经营者,经营人不得以之出租、出卖或荒废。

原经营人如不需用该项土地时,必须交还国家。

第五章土地改革的执行机关和执行方法第二十八条为加强人民政府对土地改革工作的领导,在土地改革期间,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经人民代表会议推选或上级人民政府委派适当数量的人员,组织土地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处理有关土地改革的各项事宜。

第二十九条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区、县、省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三十条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

第三十一条划定阶级成份时,应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按自报公议的方法,由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在乡村人民政府领导下民主评定之。

其本人未参加农民协会者,亦应邀集到会参加评定,并允许其申辩。

评定后,由乡村人民政府报请区人民政府批准。

本人或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见,得于批准后十五日内向县人民法庭提出申诉,经县人民法庭判决执行。

第三十二条为保证土地改革的实行,在土地改革期间,各县应组织人民法庭,用巡回审判方法,对于罪大恶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井要求惩办的恶霸分子及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依法予以审判及处分。

严禁乱捕、乱打、乱杀及各种肉刑和变相肉刑。

人民法庭的组织条例,另定之。

第三十三条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前,为保证土地改革的秩序及保护人民的财富、严禁一切非法的宰杀耕畜、砍伐树木,并严禁荒废土地,破坏农具、水利、建筑物、农作物或其他物品,违者应受人民法庭的审判及处分。

第三十四条为保障土地改革一切措施符合于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及意志,各级人民政府应负责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农民及其代表有在各种会议上自由批评及弹刻各方各级的一切工作人员的权利。

侵犯上述人民权利者,应受法律制裁。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本法适用于一般农村,不适用于大城市的郊区。

大城市郊区的土地改革办法,另定之。

本条所称的大城市,由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按城市情况决定之。

第三十六条本法不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

但在汉人占多数地区零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住户,在当地土地改革时,应依本法与汉人同等待遇。

第三十七条本法不适用于土地改革业已基本上完成的地区。

第三十八条凡在本法公布后开始施行土地改革的地区,除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及第三十七条所规定之地区外,均须按照本法施行。

各地何时施行土地改革,由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及省人民政府以命令规定并公布之。

第三十九条本法公布后,各省人民政府应依本法所规定原则及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当地土地改革实施办法,提请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批准施行,并呈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备案。

第四十条本法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后公布施行。

****:____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停止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