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农村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农村政策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 理经验; 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 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2.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三年粮食生产情况。这种 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 代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5.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2.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使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的发展,那么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核 B 心是( ) A.一化三改 B.多快好省 C.综合平衡 D.稳步前进 3.我国建国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围绕“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进行的,但是下列哪一个时期却背离了这 个中心( ) D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4.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 A ) 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 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
3.(2010· 孝感中考)2009年,在澳门热烈庆祝回 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 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 点为( )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D.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4.(2010· 汕头中考)2009年12月12日,台 湾行政院院长吴敦义说:“两岸关系始终是 台湾社会的冲突点,台湾没那个本事搞独立, 搞了内部也分裂,外部可能有危机。只有不 负责任的人才会认为应该搞一个独立国”。 与此同时,台独支持者在“立法院”门口前 依惯例喊口号,但是没有人和媒体捧场。这 说明( ) A.两岸统一的障碍基本消除 B.两岸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C.国民党内部面临分裂 D.两岸统一趋势不可逆转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土地政策整理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土地政策整理

中国近代现代史土地政策整理1. 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内容:A.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C.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剥夺农民对剩余产品支配权,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所以根本无法实施。

③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略封建主义经济范畴。

2. 民族资产阶级:(1)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但不能满足农民无偿分配土地的要求,并且打击封建势力不够彻底,所以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924.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3.中国共产党:(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路线(1931.春):目的: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影响: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目的:为巩固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措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影响: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建国以来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

建国以来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建国以来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制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等一系列政策决议,通过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运动,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时期;第三个时期即新时期是通过中共中央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等决议措施,使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实行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期。

1、1950-1952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许多属于民主革命范畴的问题尚未解决。

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

1950年6月28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并于6月30日由毛主席发布命令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开始,土地改革的总体思想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从《土地改革法》公布到1953年春,除了中共中央决定不进行土地改革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约700万人)外,中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已宣告完成。

在农村彻底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地主私有的土地制度,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2、由互助合作(1953年—1957年)土地改革,及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961年)向“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集体所有制过渡(1962年—1978年)。

1951 年9 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它不仅认同了互助组的做法,而且引导农民在一些比较巩固的互助组内试办初级社。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由常年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对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步骤、方针、原则作了系统的论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勤奋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1-7课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工业化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第7课““”“的十年1、对“”的态度:“”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8-14课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第9课改革开放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11课民族团结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第14课钢铁长城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下P2)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

3、内容: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10月1日下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下P3-4):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这时候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1、时间:1950年昌都战役,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阿沛·阿旺晋美《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四.最可爱的人(八下P7-8)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扞卫和平(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中国近代史上中共 的土地改革或者革命一共是五次

中国近代史上中共 的土地改革或者革命一共是五次

中国近代史上中共的土地改革或者革命一共是五次国民大革命事情打土豪分田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1年土地政策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政策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革命会议建国后1950_1952年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开展以“依*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路线的土地革命;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取“双减双交”政策;③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④建国初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保护富农阶级的土改运动,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如下: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方法。

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1)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促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

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井冈山土地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容易侵犯中农的利益;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

而《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作出的一个重大的原则性修改是: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3、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即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

实行了这个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共同纲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30日)上通过的法案。

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国体),新中国的政权制度(政体),对于新中国的军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人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共同纲领》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临时宪法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体现;对新生的共和国工作起到规范、指导、保障的作用。

一边倒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确定的外交方针之一。

毛泽东在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一政策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造成了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由此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

共同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条约无论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建设,还是对世界、特别是对远东的和平,都起了积极作用。

但条约与相关协定的签订并非完全平等。

显现出苏联对中国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益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中印谈判首次提出来的;1954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现在已被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经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第二章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

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了中心任务,要实现任务的三个条件:A、土地改革的完成;B、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C、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以及要做好的八项工作:土地改革、镇反、整风是重点。

新中国的农村改革以哪一年哪一个事件为开始标志

新中国的农村改革以哪一年哪一个事件为开始标志

一,新中国的农村改革以哪一年哪一个事件为开始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颁布,使农民“耕者有其田”,土地生产关系的变革,极大地释放出了制度潜能,充分调动了几亿中国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2月16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的“生死契约”为标志,拉开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体制改革序幕。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哪一年的哪一事件为开始标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把国家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提出改革开放构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知道,换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开展了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且划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进行改革开放。

日后随着试验区的成功,经济特区变为沿海开放城市逐步增加开放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大环境下,总结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并不断推进,经历了恢复重建、全面展开、形成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到如期形成的过程。

土地改革的经过及意义

土地改革的经过及意义
时间: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至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近三亿 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获 得了解放。
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
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注意: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分期、 分批进行。 2、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 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 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3、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
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 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 也被消灭了。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 地的主人。
(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 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性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重要的土地法。 成果:除少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
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 放。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除少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5至1946年):解放区 建国后(1950年至1952年):新解放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1.【单选题】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A.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C.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D.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D解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P169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P1703.【单选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A. 新彊和平解放B. 解放海南岛C. 西藏和平解放D. 湖南和平解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的内容。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得到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各族人民企盼已久的统一。

故本题选C。

P1724.【单选题】到1953年3月,我国建立了县级和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区达 ( )A. 27个B. 37个C. 47个D. 57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的内容。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3年3月,建立县级和县级以上民族自治区47个。

P1725.【单选题】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A. 《中国土地法大纲》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 《中国土地改革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展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的内容。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P1726.【单选题】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 没收地主土地B. 没收官僚资本C.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的内容。

新中国历史上40个“第一”

新中国历史上40个“第一”

1、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成立了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并在石家庄市首次发行第一批人民币。

2、第一位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马海德。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对一位外国人的许诺兑现了: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生于美国,祖籍黎巴嫩)被接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外国血统的公民。

3、新中国的第一块基石——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4、第一个中外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中苏双方缔结的新条约和有关协定,不仅对双方,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5、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同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婚姻法。

6、第一个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第一条完全国产化的铁路干线——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至1952年6月13日完工。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和完全采用国产材料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8、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1950年11月28日,伍修权奉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发表长篇演讲。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9、第一所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院校——中央民族大学。

创建于1951年6月的中央民族学院(后改为中央民族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等学府。

10、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组织临时法庭进行公审,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全部财产。

11、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全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1.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2.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5.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三次土改的区别三次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1950年的土地革命

1950年的土地革命

新中国档案: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08月20日来源:新华社【字体:大中小】这是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改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左)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精彩图集: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据此,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农村,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分批实行土改的准备工作。

党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对于地主分子,同样分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让其在劳动中改造为新人。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
(1)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的原因是1950年,全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图1反映的事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事件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的认识。
【答案】(1)变化:国家统筹推进,重视科技发展;多领域取得突破和成就;体系完善,水平领先。
(2)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科研队伍壮大;经费投入增加;教育水平提升;科学家的努力;综合国力的提高等。
(3)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国家为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表中“中国科学院组建、制定实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科技研究和科技人才,统筹全局;据“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等可知我国在许多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据“……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可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发展体系,总体居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2)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图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
【答案】(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1949—2008事件表

1949—2008事件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6月美国派兵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美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53—1957)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九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会面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万隆会议1956年:全国掀起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出现了全行公司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196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开端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1967年:“二月逆流”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反革命集团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总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恢复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6年:4月四五运动;9月毛泽东逝世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1年:4月在第36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乒乓球健儿夺得全部比赛的冠军和各个单项的亚军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夺得冠军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茅盾文学评选揭晓,获奖的有《徐茂和他的儿女们》《冬天里的春天》等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获六枚金牌。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知识引导】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北京中国历史新纪元 100多年独立自主二、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自主检测】1.D2.C3.C4.D5.C6.(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意义)第2课最可爱的人【知识引导】黄继光邱少云【自主检测】1.C 2 .B 3.C 4.D5.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只要意思相附,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引导】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二、土地改革的完成封建土地制度国家的工业化【自主检测】1.A2.C3.D4.D5.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2)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_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内容简述

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_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内容简述

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_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内容简述以下是24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文字版,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大家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除旧布新的,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是如何进行缴费作战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_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内容简述。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诞生了,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迈开大步前进?不破不立,除旧才能布新。

上海等城市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打击不法投机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外国在华经济特权。

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

开展大规模剿匪作战,镇压反革命,扫除黑恶势力。

在北京“八大胡同”,在全国,取缔妓院,解放妇女,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禁止,铲除邪教,荡涤一切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上海外滩,十里洋场,曾经聚敛了中国大量财富。

这里是殖民化资本主义势力聚集的顽固堡垒。

上海解放后,陈毅到任上海市长。

这时,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仍在延续,经济秩序极其混乱。

新中国的第一场经济战役即将打响。

汉口路422号这座建筑建成于1934年,它曾经是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

70年前这里曾经是扰乱新中国金融的窝点。

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周密部署,一举查封了证券大楼,依法逮捕为首的违法分子。

武汉、广州等城市也相继采取行动。

这场斗争严厉打击了非法金融投机活动,使人民币迅速进入市场流通。

新中国成立后刚刚半个月,又一场风暴袭来:从10月15日起,华北以粮食带头,上海以纱布带头,物价在50天内上涨约3.3倍,范围遍及全国,人心开始浮动。

党中央果断作出决定,陈云领导中财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粮食、棉纱和煤炭的调动和集中。

到12月10日,“米棉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总趋势开始平稳地向下浮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条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

但对依靠上述土地收入以为维持费用的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事业,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另筹解决经费的妥善办法。

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

第四条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

工商业家在农村中的土地和原由农民居住的房屋,应予征收。

但其在农村中的其他财产和合法经营,应加保护,不得侵犯。

第五条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均不得以地主论。

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百分之二百者(例如当地每人平均土地为二亩,本户每人平均土地不超过四亩者),均保留不动。

超过此标准者,得征收其超过部分的土地。

如该项土地确系以其本人劳动所得购买者,或系鳏,寡、孤、独、残废人等依靠该项土地为生者,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虽超过百分之二百,亦得酌情予以照顾。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地,亦予保留不动。

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

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土地相抵计算。

第七条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八条本法规定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加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此项土地,应计入分配土地的数目之内。

但农民如因买地典地而蒙受较大损失时,应设法给以适当补偿。

第九条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及其他农村社会阶级成分的合法定义另定之。

第三章土地分配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对地主亦分配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第十一条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方法调整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但区或县农民协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

在地广人稀的地区,为便于耕种,亦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原属何乡农民耕种者,即划归该乡分配。

第十二条在原耕基础上分配土地时,原耕农民自有的土地不得抽出分配,原耕农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时,应给原耕农民以适当的照顾。

应使原耕农民分得的土地〔自有土地者连同其自有土地在内),适当的稍多于当地无地少地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所有的土地,以使原耕农民保持相当于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土地为原则。

原耕农民租入土地之有田面权者,在抽动时,应给原耕者保留相当于当地田面权价格之土地。

第十三条在分配土地时,对于无地少地人口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如下:①只有一口人或两口人而有劳动力的贫苦农民,在本乡土地条件允许时,得分给多于一口人或两口人的土地。

②农村中的手工业工人、小贩、自由职业者及其家属,应酌情分给部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但其职业收入足以经常维持其家庭生活者,得不分给。

③家居农村的烈士家属(烈士本人得计算在家庭人口之内),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荣誉军人、复员军人、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包括随军家属在内),均应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但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得视其薪资所得及其他收入的多少与其对于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程度,而酌情少分或不分。

④本人在外从事其他职业而家属居住农村者,其家属应酌情分给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其职业收入足以经常维持其家属生活者,得不分给。

⑤农村中的僧,尼、道士、教士及阿訇,有劳动力,愿意从事劳动农业生产而无其他职业维持生活者,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⑥经城市人民政府或工会证明其失业的工人及其家属,回乡后要求分地而又能从事农业生产者,在当地土地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⑦还乡的逃亡地主及曾经在敌方工作现已还乡的人员及其家属,有劳动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生活者,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⑧家居乡村业经人民政府确定的汉奸、卖国贼、战争罪犯、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及坚决破坏土地改革的犯罪分子,不得分给土地。

其家属未参加犯罪行为,无其他职业维持生活,有劳动力并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者,应分给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第十四条分配土地时得以乡为单位,根据本乡的土地情况,酌量留出小量土地,以备本乡情况不明的外出户和逃亡户回乡耕种,或作本乡土地调剂之用。

此项土地,暂由乡人民政府管理,租给农民耕种。

但保留土地最多不得超过全乡土地的百分之一。

第十五条分配土地时,县以上人民政府得根据当地土地情况,酌量划出一部分土地收归国有,作为一县或数县范围内的农事试验场或国营示范农场之用,此项土地,在没举办农场以前,可租给农民耕种。

第四章特殊土地问题的处理第十六条没收和征收的山林、鱼塘、茶山、桐山、桑田、竹林、果园、芦苇地、荒地及其他可分土地,应按适当比例,折合普通土地统一分配之。

为利于生产,应尽先分给原来从事此项生产的农民。

分得此项土地者,可少分或不分普通耕地,其分配不利于经营者,得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原有习惯,予以民主管理,并合理经营之。

第十七条没收或征收之堰,塘等水利,可分配者应随田分配。

其不宜于分配者,得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原有习惯予以民主管理。

第十八条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荒地、大荒山、大盐田,和矿山及湖、沼、河港等,均归国家所有,由人民政府管理经营之。

其原由私人投资经营者,仍由原经营者按照人民政府颁布之法令继续经营之。

第十九条使用机器耕种或有其他进步设备的农田、苗圃、农事试验场及有技术性的大竹园、大果园、大茶山、大桐山、大桑田、大牧场等,由原经营者继续经营,不得分散,但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者,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得收归国有。

第二十条没收和征收土地时,坟墓及坟场上的树木,一律不动。

第二十一条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应妥善保护。

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及其他公共建筑和地主的房屋,均不得破坏。

地主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不合农民使用者,得由当地人民政府管理,充作公用。

第二十二条解放后开垦的荒地,在分配土地时不得没收,仍归原垦者耕种,不计入应分土地数目之内。

第二十三条为维持农村中的修桥、补路、茶亭、义渡等公益事业所必须的小量土地,得按原有习惯予以保留,不加分配。

第二十四条华侨所有的土地和房屋,应本照顾侨胞利盆的原则,由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或省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的一般原则,另定适当办法处理之。

第二十五条沙田、湖田之属于地主所有或为公共团体所有者,均收归国家所有,由省以上人民政府另定适当办法处理之。

第二十六条铁路、公路、河道两旁的护路,护堤土地及飞机场、海港、要塞等占用的土地,不得分配。

巳划定线路,并指定日期开辟的铁路、公路、河道及飞机场等应保留土地者,须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国家所有土地,由私人经营者,经营人不得以之出租、出卖或荒废。

原经营人如不需用该项土地时,必须交还国家。

第五章土地改革的执行机关和执行方法第二十八条为加强人民政府对土地改革工作的领导,在土地改革期间,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经人民代表会议推选或上级人民政府委派适当数量的人员,组织土地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处理有关土地改革的各项事宜。

第二十九条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区、县、省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三十条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

第三十一条划定阶级成份时,应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按自报公议的方法,由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在乡村人民政府领导下民主评定之。

其本人未参加农民协会者,亦应邀集到会参加评定,并允许其申辩。

评定后,由乡村人民政府报请区人民政府批准。

本人或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见,得于批准后十五日内向县人民法庭提出申诉,经县人民法庭判决执行。

第三十二条为保证土地改革的实行,在土地改革期间,各县应组织人民法庭,用巡回审判方法,对于罪大恶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井要求惩办的恶霸分子及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依法予以审判及处分。

严禁乱捕、乱打、乱杀及各种肉刑和变相肉刑。

人民法庭的组织条例,另定之。

第三十三条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前,为保证土地改革的秩序及保护人民的财富、严禁一切非法的宰杀耕畜、砍伐树木,并严禁荒废土地,破坏农具、水利、建筑物、农作物或其他物品,违者应受人民法庭的审判及处分。

第三十四条为保障土地改革一切措施符合于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及意志,各级人民政府应负责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农民及其代表有在各种会议上自由批评及弹刻各方各级的一切工作人员的权利。

侵犯上述人民权利者,应受法律制裁。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本法适用于一般农村,不适用于大城市的郊区。

大城市郊区的土地改革办法,另定之。

本条所称的大城市,由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按城市情况决定之。

第三十六条本法不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

但在汉人占多数地区零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住户,在当地土地改革时,应依本法与汉人同等待遇。

第三十七条本法不适用于土地改革业已基本上完成的地区。

第三十八条凡在本法公布后开始施行土地改革的地区,除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及第三十七条所规定之地区外,均须按照本法施行。

各地何时施行土地改革,由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及省人民政府以命令规定并公布之。

第三十九条本法公布后,各省人民政府应依本法所规定原则及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当地土地改革实施办法,提请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批准施行,并呈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备案。

第四十条本法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后公布施行。

****: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停止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