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粒体
(mitochondria)
线粒体的研究历史
1890: R.Altman(亚特曼)在动物细胞中首次发现线粒体,命名为生命小体(bioblast)。
1897: Von Benda 命名为线粒体(Mitochondrion)
1900:L.Michaelis(米凯利斯) 用詹姆斯绿B对线粒体进行活体染色,发现线粒体存在大量的细胞色素氧
化酶系。
1913:Engelhardt(恩格尔哈特)证明细胞内ATP磷酸化与细胞内氧消耗相偶联。
1943-1950:Kennedy等证明糖最终氧化场所在线粒体。
1952-1953:Palade(帕拉登)等用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形
态结构。
1976:Hatefi等纯化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1961-1980:Mitchell(米切尔)氧化磷酸化的化学渗透
假说。
1963年:Nass首次发现线粒体存在DNA。
Contents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自学)
第一节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一、光镜下线粒体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
(一)形态、大小
光镜下常见线粒体呈线状和颗粒状,也可呈环形、哑铃形、分枝状等,随细胞生理状况而变。
一般直径0.5~1.0μm,长1.5~3.0μm。不同细胞线粒体大小变动很大,大鼠肝细胞线粒体长5μm; 胰腺外分泌细胞线粒体长10~20μm,人成纤维细胞线粒体长40μm。
线粒体形态、大小因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不同而异。
光镜下:线状、杆状、粒状
二)数量
依细胞类型而异,动物细胞一般数百到数千个。
利什曼原虫:一个巨大的线粒体;
海胆卵母细胞:30多万个。
随细胞生理功能及生理状态变化
需能细胞:线粒体数目多,如哺乳动物心肌、小
肠、肝等内脏细胞;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线粒体数目比不飞翔鸟多;
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数目比不常运动人的多。
(三)分布
分布: 不均,细胞代谢旺盛的需能部位比较集中。
肌细胞: 线粒体沿肌原纤维规则排列;
精子细胞: 线粒体集中在鞭毛中区;
分泌细胞:线粒体聚集在分泌物合成的区域;
肾细胞:线粒体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列。
线粒体的分布多集中在细胞的需能部位,有利
于细胞需能部位的能量供应。
二、线粒体的亚微结构
(一) 外膜Outer membrane
包围在线粒体外表面的一层单位膜,厚6-7nm,平整、光滑,封闭成囊。
外膜含运输蛋白(通道蛋白),形态上为排列
整齐的筒状小体,中央有孔,孔径1-3nm,允许分
子量1KD以内的物质自由通过,构成外膜的亲水通道。
(二) 内膜inner membrane
结构特征:
高度特化的单位膜,厚4.5nm,膜上蛋白质占膜总重量76%;
通透性小,具通透屏蔽作用,许多物质不能自由透过;
(例如:H+ 、ATP、丙酮酸等)物质透过必须借助膜上的载体或通透酶。
向内褶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增大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
两种类型的嵴:
板层状: 高等动物细胞线粒体嵴。
管状: 原生动物和低等动物细胞线粒体嵴。
(三) 外室(outer chamber)
也称膜间腔,外膜与内膜之间的腔隙,与嵴内
腔相通,宽约20nm,含多种酶、底物及辅助因子。
(四) 内室(inner chamber)
内膜封裹形成的囊腔,或称嵴间腔,是线粒
体细胞氧化中进行三羧酸循环的场所。
基质包括了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
核酸与蛋白质合成的各种酶系及线粒体DNA、线
粒体RNA、线粒体核糖体等。
(五) 基粒(质子泵ATP合成酶)
与线粒体内膜内表面及嵴膜基质面垂直排列,形
态上分为
头部:可溶性ATP酶(F1),水溶性球蛋白,从内
膜突出于基质内,易从膜表面脱落。
柄部:对寡酶素敏感的蛋白质(OSCP),调控质子通道。
基片(F0):疏水蛋白(HP),横跨内膜,质子通道。
一、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化学成分:蛋白质
脂类
(一)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
(可溶性蛋白、不溶性蛋白)
(二)脂类:占线粒体干重的25%-30%,
90%为磷脂,
胆固醇含量极少。
二、线粒体中酶的定位分布(140多种酶)
外膜:合成线粒体脂类的酶
内膜:呼吸链酶系、ATP合成酶系
基质:三羧酸循环反应酶系、丙酮酸与脂肪酸氧化酶系、蛋白质与核酸合成酶系(半自主性)线粒体中酶的定位分布
线粒体主要酶的分布
外膜:单胺氧化酶、犬尿氨酸羟化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特征酶:单胺氧化酶
膜间隙腺苷酸激酶、核苷酸激酶、二磷酸激酶特征酶:腺苷酸激酶
内膜: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肉毒碱酰基转移酶、-羟丁酸和-羟丙酸脱氢酶、丙酮酸氧化酶、ATP合成酶系、腺嘌呤核苷酸载体。特征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基质: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谷氨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脂肪酸氧化酶系
特征酶:苹果酸脱氢酶
第三节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功能:氧化磷酸化, 合成ATP
通过对营养物质(糖、脂肪、氨基酸等)氧化(放能)与ADP磷
酸化(储能)的偶联反应完成能量转换,合成ATP,直接提供细
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95%以上。
包括:细胞氧化(细胞呼吸)
ADP磷酸化
细胞氧化及基本过程
1、细胞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