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研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单元教学研究近年来,随着戏剧教育的受到重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逐渐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进行教学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戏剧教学。
一、戏剧教学的重要性戏剧是一门融合艺术形式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戏剧教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戏剧剧情,提高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戏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戏剧单元的教学理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戏剧单元主要涉及古代文学名著中的戏剧元素,如《汉宫秋》、《茶馆》等。
在进行戏剧教学时,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三、戏剧单元的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戏剧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派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内涵。
2. 制作剧本法在戏剧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剧本的编写和制作中。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编写戏剧剧本。
通过制作剧本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文本的结构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观摩交流法观摩交流是戏剧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戏剧演出,观摩优秀的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交流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分享观剧体验,拓宽学生的戏剧视野。
四、戏剧单元的评价方法在戏剧教学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观摩评价、鉴赏评价等。
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水平,对于学生群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很多语文教师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优化,语文教师以日常教学工作作为切入点对于教学工作内容进行了探索,其进一步促进了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路径的合理拓展与丰富。
基于此,以下对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本剧;高中语文教学;运用的研究引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往往是单调乏味,老师讲授的内容过于单调,致使语文学习模式停滞,难以打破。
教师和同学们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疑问,认为传统的语文教育只能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制约了学生的长期发展。
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思想与方法的革新。
一、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必要,与此同时,通过积极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于思维能力的充分拓展,其为高中生群体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做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养成相应的语文知识探索习惯并提升其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群体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持续拓展与合理优化。
二、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一)优化课堂结构,更新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老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灌输"各种语文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考与主体人格的协调发展。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教学的基本规律的严格遵守,而且要注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
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与研究
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与研究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元化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它将语文课本中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舞台表演,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对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语文课本剧的概念与特点语文课本剧是依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改编而成的戏剧形式。
它通常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角色扮演、台词对白、舞台布景等手段,将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展现出来。
语文课本剧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直观性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参与性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趣味性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1、选择合适的课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改编成课本剧的课文。
一般来说,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对话较多的课文更容易改编。
2、编写剧本在编写剧本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题和主要情节,同时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使剧情更加完整和连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剧本的创作。
3、角色分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表演能力,合理分配角色。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
4、排练与指导学生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包括台词的表达、动作的设计、舞台的走位等方面。
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5、正式演出在课堂上或学校的活动中进行正式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三、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效果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参与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课本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高中语文课本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摘要: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本剧是一种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本文基于课本剧实践研究,以探索高中语文实践课程的开展策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改革研究,实现对已有研究课本剧教学策略的补充与拓展。
关键词:实践课程改革课本剧活动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着力于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发掘祖国语言文字资源和实践机会,值得我们去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
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综上,本课题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基于已有的课本剧实践研究成果,而提出的。
(二)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基于课本剧实践研究,以探索高中语文实践课程的开展策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改革研究。
从而实现对已有研究的补充、丰富、细化。
2.实现意义利于达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的,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品质和能力,以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理论基础与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依据自己的经验与图式建构的。
”[1]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知识的获得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和他人的帮助,以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情景剧的思考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情景剧的思考研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学更重视育人价值,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课本剧、情景剧,体现语文教学的互动性,以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互动的过程中,提高的课文的理解,并突出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
文本将紧紧围绕着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情景剧展开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课本剧情景剧前言:课本剧、情景剧的应用为语文教学赋予了活力,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同时教师基于该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育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将语文教学可视化,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热情,有效实现教学拓展和延伸。
一、课本剧、情景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调动学习活力传统语文教学常常以教授教学法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氛围较为低沉、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教学改革后,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课本剧、情景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强化情感体验,以第一视角感受教学中的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共情,进一步突出语文教学育人价值。
另外,课本剧、情景剧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学生在课堂中以角色导入等方式进行互动,使教学课堂更加的活跃,有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当代高中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其中包括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自主性。
在课本剧与情景剧的应用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语文教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相结合,渗透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精神,在培养高中生自主性的同时使其提升创造精神。
(三)强化学生个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个性,以个性化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教学不应模式化、不应束缚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戏剧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戏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读。
戏剧教学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研讨”的方式。
在戏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研讨和讨论,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剧作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戏剧教学可以采用“表演训练”的方式。
在戏剧教学中,学生可以扮演剧中的人物,通过表演训练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剧作中的情感和内涵。
学生可以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诠释人物形象,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戏剧教学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在戏剧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互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景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戏剧教学可以采用“剧场观摩”的方式。
在戏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前往剧场观摩各种戏剧演出,包括话剧、戏曲、音乐剧等。
通过观摩剧场演出,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师生共同研讨、表演训练、角色扮演和剧场观摩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这些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和丰富的体验和收获。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及实践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及实践策略研究
近几年,随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课本剧教学成为新兴的教学形式。
课本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形式,深受中学语文教学者的欢迎,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也给了课本剧教学一定的成绩。
鉴于此,本文将以《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及实践策略研究》为题,对课本剧教学及其实践策略进行讨论研究。
首先,讨论课本剧教学的价值。
课本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及精神。
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起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其次,分析课本剧实践策略。
要想让课本剧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首先要组织合理的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以歌舞、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围绕课本剧活动;其次,课本剧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感性和理性都得到训练;最后,通过影视装置的辅助,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剧。
最后,本文总结研究成果。
课本剧教学可以在很多方面给学生带来好处,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课本剧教学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动的有效性和策略的合理性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跃的教学氛围和激情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本剧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课文中的内涵,更好地领悟文学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本剧教学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本剧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1. 生动形象:戏剧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等形式,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氛围,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内涵。
2. 互动性强:戏剧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演绎作品,通过对对话和情节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沟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多元化:戏剧教学方式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表演、导演、编剧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1. 角色扮演: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体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2. 剧情重现:老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编排剧情,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重新呈现作品的情节和氛围。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模拟角色的情感表达和言行举止,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表演: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语文课外阅读或课内学习的文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戏剧作品,并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受文学作品的限制,通过自由创作和表演,展现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4. 导演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编排,让学生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导演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指导他人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戏剧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剧情表演等形式,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戏剧教学方式通过表演、导演等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戏剧形式来教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以戏剧作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参与演绎,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进行解读。
戏剧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戏剧教学方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对白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样的参与让学生体验到戏剧表演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戏剧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剧表演,学生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想法和情感。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注意语音语调、节奏韵律、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演绎角色,学生还可以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为学生的文学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戏剧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戏剧表演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学生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一部剧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剧本和自己的理解创造角色,并与其他演员进行良好的配合。
这样的合作和创造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和沟通,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并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戏剧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一、理论解读1. 戏剧教学与语文教材的关系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明确其与语文教材的关系。
语文教材是戏剧教学的载体,戏剧教学是语文知识的一种运用方式。
通过戏剧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和演绎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 戏剧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戏剧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它通过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运用中。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角色形象、表达情感,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戏剧教学与学生思维拓展戏剧表演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角色,塑造角色形象,体验角色情感,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拓展能力。
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培养。
二、实践解读1. 戏剧表演与语文课堂的结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来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亲身参与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者教材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来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戏剧表演与课外活动的结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戏剧表演,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戏剧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话剧演出或者戏剧比赛,让学生在真实的舞台上进行表演。
这种形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戏剧表演与情感体验的培养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情感冲突和内心矛盾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感。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主要以学习经典戏剧作品和相关理论知识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实践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艺术,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戏剧教学强调学习经典作品。
教材中的戏剧作品大多选取自中国古典戏剧、近现代名家作品等经典杰作,通过分析角色、情节、语言、意象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创作的内在逻辑和精髓。
教师还可以结合戏剧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人文视野,帮助他们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戏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表演。
通过分组表演、朗诵、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戏剧创作与演绎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演绎能力。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舞台表现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戏剧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材中还对戏剧的基本概念、表演技巧、戏剧批评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对戏剧艺术的理论框架和认识体系。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戏剧创作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对戏剧作品的鉴赏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通过学习经典作品、实践表演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戏剧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全面理解和欣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审美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艺术与魅力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语文课本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效果,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一、语文课本剧的定义与特点语文课本剧,顾名思义,是基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改编而成的戏剧形式。
它将文学作品以直观、生动的舞台表演呈现出来,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1、直观性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的布置、道具的运用等,将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与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课本剧的创作者、表演者和参与者。
这种参与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综合性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涉及到语文知识、表演技巧、团队协作、艺术审美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阅读和教师的讲解来理解课文。
而课本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文的演绎中,他们需要深入研究角色、情节,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
他们要学会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来塑造角色,这无疑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课本剧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从剧本的编写、角色的分配、排练的组织到最后的演出,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当学生站在舞台上,成功地表演自己所创作的课本剧时,他们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同时,在改编剧本和设计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是指通过戏剧艺术形式来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进行解读。
戏剧教学方式重视情感体验。
戏剧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角色的情感冲突和情绪变化,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如《雷雨》、《茶馆》等,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剧情和角色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戏剧教学方式注重角色扮演。
在戏剧教学中,学生将扮演剧中的角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绎剧中情节。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感受和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通过制定角色扮演方案、排练和表演,学生能够培养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
戏剧教学方式强调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戏剧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演员的表演、舞台布置、服装道具等方面来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剧本的分析,了解戏剧的结构与形式,掌握戏剧特有的语言艺术,培养对戏剧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戏剧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创作,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戏剧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创作和改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艺术。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注重情感体验、角色扮演、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艺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研究
二、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 效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方法:
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1)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 知识的理解,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2)考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适合他 们的阅读材料,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角色扮演活动。对于故事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 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以下以某中学开展的“读名著,提 素养”活动为例进行说明。
该活动以经典名著《红楼梦》为阅读材料,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1、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 包括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2、阅读理解题:设置各类阅读理解题,如选择题、问答题等,考查学生对作 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写作练习:结合所读书籍,进行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如读后感、评论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阅读分享: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如读书会、读书沙龙等,让他们在与 他人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社交能力。
二、制定阅读计划
制定阅读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内容,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合适的阅读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独立完成阅读任务,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可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共同阅读、交流、讨论,促进深度 思考,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
5、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建议,帮 助他们调整和优化课外阅读体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分析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与特点、基于教材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揭示了戏剧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结合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了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看出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探讨戏剧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教学、方式、方法、地位、作用、内容、特点、策略、学生综合能力、文学素养、实践案例、提高、完善、不可替代、结论。
1. 引言1.1 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情感认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而戏剧教学正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戏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引入戏剧元素,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戏剧教学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值得教育者和学生共同探索和发展。
1.2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戏剧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戏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探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方式和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戏剧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
(推荐)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新探摘要:戏剧是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但在高中语文课本和教学中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如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本剧的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了观、读、演、评、写相结合的新模式,试图为课本剧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表演一、引言戏剧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裁之一,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杂文、散文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仅第四册中有三篇节选,分别是曹禺的《雷雨》、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代表着西方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及现代话剧。
戏剧单元的教学常被视为与小说文本等同的课文进行阅读与讲解,换来学生茫然无措或慵懒厌倦的表情。
但是,戏剧文学需按其艺术规律进行,以“台词”作为叙述语言的戏剧与小说大相径庭,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多重矛盾的人物性格、丰富斑斓的内心世界、纷繁芜杂的历史社会背景全部依靠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支撑并完成。
既然“表演性”是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特征,那么,教学中也应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方法。
那么,教师将如何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如何有效地接受?我国语文教学界在探索戏剧教学方面,并没有深度与广度的探讨与延伸。
本文作者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尝试在课堂上将表演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导自演,在互动学习中完成对戏剧的理解、知识的提升、阅读方法的掌握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受文学的感情与审美,并以课堂实践为源头,试图探索一条课本剧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步骤课堂设计中的基本程序,最重要的环节当然是“表演”。
但是在其之前的引领与之后的总结工作等,则是衡量“表演”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师的课堂实践与经验,组织表演之前的“观”与“读”作为知识的输入,以及表演之后的“评”与“写”作为知识的输出,至关重要,下面将分别介绍以表演为中心,为驱动的“观、读、演、评、写”几个步骤。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1. 引言1.1 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通过戏剧教学,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不同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戏剧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体会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
在戏剧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角色合作表演,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的优秀青年。
2. 正文2.1 戏剧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戏剧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戏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学会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戏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戏剧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
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语言和动作,学生可以深入地体验不同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带来的情感和思想。
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教材内容。
戏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戏剧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戏剧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戏剧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并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在进行戏剧教学时,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引导学生,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实施方法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实施方法研究【摘要】戏剧文学作为综合性很强的文体,我们不可忽视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明确新课标下戏剧教学的新要求与新变化,发现教学不足,紧扣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问题,将课内与课外联合,融通选修与必修体系,创设情境及多任务活动,在群文阅读大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群文阅读实践性和文学性是戏剧教学重要的特征,对学生及教师综合素养及审美能力要求很高,同时,新课标也提出了通过审美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审美意识与品味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戏剧教学均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呈现,在学习任务群5和10中明确通过任务群品味戏剧语言和文学内涵及价值。
在关于课内外读物建议中建议给学生提供全本阅读的戏剧剧本,包括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曹禺《雷雨》等经典名篇。
综合来看,新课标对戏剧教学综合性、学生素养的全面性及教学手段的时代性做出了更高要求。
但涉及到具体教学层面,一线老师更多地着重自我讲读或者按照小说阅读教学模式推进戏剧阅读,往往忽视了戏剧教学独有特点,学生也无法在情境中个性化理解与共情,也就无法领略戏剧独有魅力来提升艺术审美。
一、基于任务群结构化、系统化设置戏剧文本教学目标与内容1.整合思维,个性与共性协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独立文本做好单篇文本解读,但同时必须明确“群”的概念,可以借助戏剧大单元推进专题教学模式,警惕单一叠加性的组合教学。
在确立单元目标后,根据不同选文特征,挖掘每一篇的独特性,同时多维度发掘作品间的共性。
比如笔者在教授《哈姆莱特》章节时,提前明确自读篇目特性,引导学生借助助读材料分析哈姆莱特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来探讨主题。
结合中西方悲剧的不同点,深入探寻中方悲剧的社会意义和西方悲剧的个人意志为主导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再比如教授《雷雨》篇目时,笔者将《窦娥冤》与之比较阅读,分析其女性形象的异同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度挖掘《雷雨》女性特点的时代性和丰富性。
2.紧扣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我们在设置目标时需围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戏剧中人物心理和行为,梳理戏剧情节,把握主次矛盾,形成有效有见地的观点,可以提升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的把握,分析其背后的时代性和哲理性,通过转换视角与身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加强学生在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的能力;按照戏剧类别,深挖戏剧文本,从审美层面获得体悟与创造,可以加强学生鉴赏的能力;纵览中西方戏剧的发展,戏剧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缩影,在中西方发展和冲击中,融合文化的民族性与当代性”【1】,致力于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技术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技术实践研究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正在积极的优化调整,具体教学策略不断改进。
课本剧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独特价值。
文章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教学的作用,并以当前教育背景为依托提出了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优化课本剧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研究引言:语文科目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学生们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课本剧作为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重要帮助。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教学的作用课本剧表演相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着自身独有的吸引力,能够有效吸引高中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本剧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加投入的体会课文中的丰富情感。
通过具体表演揣摩各个人物形象,主动思考其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更加深入的学习吸收语文内容知识。
比如曹禺《雷雨》中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课本剧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形象具体的感受其中的复杂情感,优化理解认识。
其次,课本剧这样的教学形式需要学生们之间的高效合作。
无论是在角色的分配上还是表演的磨合中,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够推动舞台剧的有效进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高中学生们培养起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学生们之间互帮互助有利于语文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此外,课本剧开展还可以适当激发高中学生们的语文创造性思维。
不同的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课本剧的应用可以引导高中学生们以相对开放性的思维理解文章含义,结合具体表演体验更加全面的开发创造性思维。
这对于学生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一定帮助。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优化课本剧应用的策略(一)重视引导作用,提供良好氛围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针对课本剧而言亦是如此。
为了更好的优化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表演创作环境。
最新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研究讲解学习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新探摘要:戏剧是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但在高中语文课本和教学中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如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本剧的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了观、读、演、评、写相结合的新模式,试图为课本剧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表演一、引言戏剧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裁之一,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杂文、散文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仅第四册中有三篇节选,分别是曹禺的《雷雨》、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代表着西方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及现代话剧。
戏剧单元的教学常被视为与小说文本等同的课文进行阅读与讲解,换来学生茫然无措或慵懒厌倦的表情。
但是,戏剧文学需按其艺术规律进行,以“台词”作为叙述语言的戏剧与小说大相径庭,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多重矛盾的人物性格、丰富斑斓的内心世界、纷繁芜杂的历史社会背景全部依靠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支撑并完成。
既然“表演性”是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特征,那么,教学中也应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方法。
那么,教师将如何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如何有效地接受?我国语文教学界在探索戏剧教学方面,并没有深度与广度的探讨与延伸。
本文作者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尝试在课堂上将表演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导自演,在互动学习中完成对戏剧的理解、知识的提升、阅读方法的掌握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受文学的感情与审美,并以课堂实践为源头,试图探索一条课本剧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步骤课堂设计中的基本程序,最重要的环节当然是“表演”。
但是在其之前的引领与之后的总结工作等,则是衡量“表演”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师的课堂实践与经验,组织表演之前的“观”与“读”作为知识的输入,以及表演之后的“评”与“写”作为知识的输出,至关重要,下面将分别介绍以表演为中心,为驱动的“观、读、演、评、写”几个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新探摘要:戏剧是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但在高中语文课本和教学中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如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本剧的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了观、读、演、评、写相结合的新模式,试图为课本剧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表演一、引言戏剧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裁之一,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杂文、散文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仅第四册中有三篇节选,分别是曹禺的《雷雨》、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代表着西方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及现代话剧。
戏剧单元的教学常被视为与小说文本等同的课文进行阅读与讲解,换来学生茫然无措或慵懒厌倦的表情。
但是,戏剧文学需按其艺术规律进行,以“台词”作为叙述语言的戏剧与小说大相径庭,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多重矛盾的人物性格、丰富斑斓的内心世界、纷繁芜杂的历史社会背景全部依靠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支撑并完成。
既然“表演性”是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特征,那么,教学中也应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方法。
那么,教师将如何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如何有效地接受?我国语文教学界在探索戏剧教学方面,并没有深度与广度的探讨与延伸。
本文作者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尝试在课堂上将表演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导自演,在互动学习中完成对戏剧的理解、知识的提升、阅读方法的掌握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受文学的感情与审美,并以课堂实践为源头,试图探索一条课本剧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步骤课堂设计中的基本程序,最重要的环节当然是“表演”。
但是在其之前的引领与之后的总结工作等,则是衡量“表演”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师的课堂实践与经验,组织表演之前的“观”与“读”作为知识的输入,以及表演之后的“评”与“写”作为知识的输出,至关重要,下面将分别介绍以表演为中心,为驱动的“观、读、演、评、写”几个步骤。
1.把握全局的读与观王国维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不论是西方戏剧还是中国古代戏曲,都是将叙事的文学文本在舞台之上演绎出来。
只读课本节选如同“盲人摸象”,仅看到一个场景,容易产生片面理解,所以,对剧目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非常重要。
在学生导演策划表演之前,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同学们集体观摩全剧,如北京人艺版的话剧《雷雨》、英国TNT剧院的《哈姆雷特》、黄梅戏《窦娥冤》,专业演员对感情与节奏的把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专业布景成为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案。
有了对剧情全面把握的基础,鼓励同学以快速阅读的方式,在课下限时通读全剧本,课文选段作为精读,全剧本作为泛读,是对课内阅读得举一反三,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和语文综合能力大有好处。
正如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树泉指出“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
”1所以,课本仅仅提供一个例子,是对阅读方法的一个指导,需要以节选课文为诱饵,激发学生更多的阅读,知道整个故事的全貌。
总之,在课本剧教学实践中,“读与观”是准备阶段,是表演的基础和起点,假如没有表演,剧本以及这种阅读就苍白且失去了依托。
2.组织表演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John D)指出:“教育全部活力的主要源泉在于孩子的天性与本能。
儿童无以计数的自发性的活动,如假扮、游戏、模拟等,都应被教育所运用,都是教育方法的基石。
”2而戏剧亦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游戏之中,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表演是对戏剧文本最好的呈现方式,使课本上“静态”的剧本与台词不只停留在纸页上,而成为活生生的真情实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故事的动人之处。
表演不同于“分角色朗读”,因为表演者必1于树泉,“学好语文,一定要抓住阅读的根”,在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走近文学经典名著,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上的发言2杜威. 艺术即体验[M]. (程颖译).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87。
须将角色的每一句台词都背过,并且加入动作与个人情感;表演又不同于“背诵”,却高于背诵,因为每个同学不仅要将自己角色的台词烂熟于心,同时还要与他人默契配合,了解对方的台词,并融情于文。
这样的表演训练就更加能够使学生体会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加深对整体篇章的把握和理解。
教师在排演前精心设计的活动,分析研究课本剧编演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策略,将60人的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确定学生导演、演员、剧务等,分工明确,合作协调,有条不紊地按照个人的角色和任务进行前期排练和汇报演出。
比如《雷雨》中,有周朴园与繁漪、侍萍一线;周萍和繁漪一线;四凤的身世与周萍、周冲一线等,这重重感情线交错编织成一张结构严密大网,周家大宅中所有矛盾在一天之内集中爆发,高潮迭起,同学们在表演中将亲身感受这场淋漓尽致的暴雨。
又如《哈姆雷特》中的亦有复杂的多重人物关系,新国王对老国王的兄弟杀戮,王子对叔叔及母后的质疑和复仇,以及奥菲利亚的绝望自杀,都诱发对人性的拷问,而剧终舞台上所有人都在重重纷繁的矛盾中倒地身亡,陷入苍凉与悲哀。
而戏剧中每个人物的善恶美丑,无论是从道德评判还是从审美价值上看,都是立体而丰富的。
在课本剧编演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活动是中心,老师是主导。
教师要“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力配合。
”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全程指导。
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戏剧的排演之中,各组之间还可进行比赛,使课堂富于生机与活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编排的成果展示出来,不仅有益于增强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和自信心;还在小组的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意识的重要作用,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学生在表演中进行文本的探究,走进自己所演绎角色的命运和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尤其在剧中人物迷惑痛苦的遭际时,以“同情之理解”(Empathy) 去领会他人的感情;还可以借助自己的体悟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情感或者压力通过剧中人物释放出来。
总之,开放式、合作式的课本剧编演活动必将对教学理念的改观、师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3.思维拓展评读在表演的基础之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分析,提炼语言台词,剖析剧本的情节结构,揭示其艺术价值,力图在戏剧文学的教学中注入新活力。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的六要素是“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音乐”3。
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解读课本中的戏剧作品。
但是,戏剧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单方面的知识传递,更应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价值观。
例如,在《雷雨》的评读中,可以借鉴著名学者对剧本主题的不同解读方式,比较孙绍振的人性与命运视角、蓝棣之的文化与宗教视角和钱理群的阶级与社会视角,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宽度。
而且,人物形象越是丰富,就意味着人物情感越是复杂,情感价值与道德的善和科学的真之间的“错位”3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1.就越大,需要学生挖掘和深度思考的视角也就越多。
4. 写教师除了对于课堂上戏剧文学作品的体验表演的指导之外,还应在课下对剧本编写给予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进行小片段的戏剧编写,以“情节”和“人物”为中心去设计,可以先以写作人物的对话开始,学生要在一段人物的对话中将故事的情节讲述出来,并且通过对话将人物的性格体现出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作的对话要符合人物所处的场景,符合他一贯的行为动作的风格,可以课文为例,模仿进行。
在教学当中随母本的需要而即兴创作表演情节剧。
对教材二度创作,将课文转化为适合课堂表演的课本剧剧本,再运用舞台表演要领,通过团队协作,流畅自如地进行舞台表演。
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学校和社会作为背景进行创作,以平常的生活小事或学校生活为切入点, 与父母的矛盾集中爆发,或以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医患矛盾为切入点,想象并准确地描述各种人物、人物关系以及生活环境,用不同的形体动作和音高、语调、节拍模拟各种人物,根据个人经验、想象、见闻等构思一个片段或一部小作品。
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料、资源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指导学生将其他文体的小说或经典名著改编为课本剧。
教师以此为例讲解戏剧文学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学写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从而加深对戏剧深层次的体悟。
学生在读通原著的基础上,自己真正参演了文字中的角色,体会了人物情感,才能“如有源头活水来”,写出活灵活现的小剧本。
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全方位提高其求知欲、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戏剧中情节的编织与人物的塑造都源自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凝聚着人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性的理解。
生活自身的复杂性反映在剧本中,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因此,对戏剧文学作品的改编与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这是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总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4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须的语文素养……”⒋本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试建构了一个课本剧教学的新模式,从编排课本剧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满堂灌”、束缚学生思维的弊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投入,促进学生在阅读、鉴赏、朗诵、表演,以及组织、策划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从模仿走向创造,增强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对课本剧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将敲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门,使学生在这个传媒时代获得与时俱进的能力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食品的贮存和运输;(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