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_麻醉ppt课件
外科第七章麻醉ppt课件(1)
吸入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联合麻醉
全麻-非全麻联合应用 低温麻醉及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15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 麻醉前用药
16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访视 病情评估
ASA (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
蛋白学说:与神经突触通道蛋白上作用靶位结合--使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发生变化
23
全身麻醉的原理
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于通道蛋白周围的脂质, 使突触膜的生理特性发生改变,间接影 响整体膜蛋白的功能。
脂质学说:与神经组织脂质可逆性物理-化学结合— 神经细胞 各组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
24
全身麻醉的原理
结果
概念及特征: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 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 科学,从医技转入对病人的诊治。
内涵:提供无痛、肌松及其他所必需的 条件,保障病人术中安全,减少并发症, 术后顺利康复。
8
第二阶段:临床麻醉学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主要内容:
对病人的评估与准备 麻醉技术与实施 专科麻醉处理 危重疑难病例麻醉处理 并发症防治(含术后)
作用原理和分类
竞争性阻滞(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
非竞争性阻滞( non-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
接头外和接头前膜作用
36
37
㈢肌肉松弛药
作用原理和分类
竞争性阻滞
肌松药能与接头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但受 体构型不改变,离子通道不开放,不引起接头后膜 的去极化。且肌松药与受体的Ach结合位点结合后, 阻断Ach进一步与受体结合。
外科学-麻醉 ppt课件
25
(四)、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morphine):
镇静、镇痛;呼吸抑制、欣快感。5-10mg皮下或肌内注 射。
哌替啶(pethidine)
镇痛、安眠、解痉;呼吸抑制、欣快感。1mg/kg肌内注 射。
芬太尼 (fentanyl): 其独特的优点:镇痛作用强、应用广,可大剂量用于心 脏手术(10-50μg/kg)。 注意:减慢心率、肌肉僵硬、与剂量相关的呼吸抑制。 26
第三节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概念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
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CNS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 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 松弛。
11
全麻要求
一个良好的全麻要求: 病人意识消失 全身痛觉消失 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生理反射稳定
2
临床麻醉
麻醉学
重症监测治疗
3
疼痛诊疗
19世纪中叶以前解决手术疼痛的办法
冷冻; 转移注意力; 放血和休克; 棒击; 酒精中毒; 按压外周神经和血管; 中药和针灸;
4
A.“上臂手术”: 分散注意力 (1205年)
5
B.酒精麻醉 (中世纪)
《后汉书 . 华佗传》公元200年 , 华佗(“麻沸散”)
乙醚
氟烷
甲氧氟烷
安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地氟烷
氧化亚氮
MAC (%)
1.92
0.77
0.16
1.68
1.15
2.0
7.25
105
血/ 气
12.1
2.3
13
1.91
1.4
0.63
《外科学课件7麻醉》PPT课件
精选ppt
4
麻醉前病情评估
❖ 围手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 ❖ 手术引起的创伤和出血可使病人的生理
功能处于应激状态。 ❖ 任何麻醉方法和麻药对病人的生理功能
都有一定的影响。 ❖ 外科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 内科并存病所致的器官功能改变。
精选ppt
5
❖ 评估的方法和措施
❖ 具体的评估方法是:根据美国麻醉医师 协会(ASA)五级分类法(表8-2)进 行评估。
精选ppt
13
❖ 其他监测:除以上监测还应密切观察全 身情况。如非全麻病人应注意神志和表 情的变化。小儿的体温监测,全麻病人 的尿量监测,心功能不良者应行心电监 测。
精选ppt
14
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 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及 注意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一)监测: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给 氧。特殊病人心电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尿量 和体温监测。
❖ (二)全麻后清醒延迟的处理: ❖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 (四)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 (五)恶心呕吐的处理:
精选ppt
15
全身麻醉
❖ 定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 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 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 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精选ppt
12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 (一)呼吸功能的监测 : 保持呼吸功能正常是一
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 1.麻醉期间影响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 ❖ 2麻醉期间发生呼吸道梗阻是十分危险的,应及
时处理。 ❖ 3.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麻醉期间的重要工作。
外科学总论麻醉ppt
胃肠道准备 成人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禁食4-8 小时,禁水2-3小时。
麻醉设备、用具、药品、抢救物品的准备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麻醉意外事件发生。
第16页,幻灯片共207页
麻醉前用药premedication
肺织麻泡醉浓药度分(压F达A平)衡:时间,接反反映映脑麻内醉麻深药度分:布肺,泡表、示血麻液醉、深脑度组
第24页,幻灯片共207页
常用吸入麻醉药理化性质
药物 乙醚 笑气 氟烷 安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地氟烷
分子量 74 44 197 184 184 200 168
油/气 65 1.4 224 98 98 53.4 18.7
第18页,幻灯片共207页
麻醉前常用药
抗胆碱药
抑制呼吸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兴奋、平滑 肌痉挛 -阿托品、东莨菪碱
麻醉性镇痛药
镇痛、镇静-度冷丁、吗啡
其它特殊用药
针对某一特殊疾病所用药物
第19页,幻灯片共207页
麻醉前用药选择
全麻:镇静催眠药+抗胆碱药 椎管内麻醉:镇静催眠药
局麻:镇静催眠药 心脏手术或伴有剧痛:加镇痛药 根据麻醉方法、病人病情选择术前用药的种
第4页,幻灯片共207页
现代麻醉学
近50-60年麻醉学发展:
麻醉可控性提高 -控制疼痛、呼吸、循环、体温及围
术期内环境平衡等;
麻醉学领域的拓宽 -临床麻醉、围术期医疗、急救与
复苏、疼痛治疗及重症监测与治疗;
麻醉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相关边缘学科促进作用 -新
麻醉药、新的麻醉方法、新的麻醉技术迅速推广应用;
第31页,幻灯片共207页
外科学-麻醉学ppt课件
和肺X线片 合并糖尿病者,择期手术应控制空腹血糖不高于
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 NEXT
合并心脏病者,应重视改善心脏功能
1)术前以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史、心房纤颤或心脏明显 扩大者,手术当天应停药。
分级
标
准
死亡率(%)
Ⅰ 体格健康,发育良好,各器官正常
0.06-0.08
Ⅱ 有轻度并发病,功能代偿健全
0.27-0.40
Ⅲ 并发症较严重,活动受限,可应付日常活动
1.82-4.30
Ⅳ 并发症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面临生命威胁 7.80-23.0
Ⅴ 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9.40-50.7
• 一般状况差、年老体弱者,恶病质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催 眠镇静药及镇痛药都较敏感,用药量应减少;而年轻体壮或甲静药,以消除 病人的紧张情绪。
常用的麻醉前用药
(一)镇静催眠药 (二)麻醉性镇痛药 (三)神经安定镇痛药 (四)抗胆碱药抗胆碱能药
(一)镇静催眠药
主要有三类: 1. 乙醇或乙醛衍化物:属基础麻醉药范畴,如水合氯
醛等。 2. 巴比妥类药:主要选用长效(6~9h)的鲁米那钠
睡眠剂量成人为100~200 mg; 小儿为2~4 mg/kg,于麻醉前2 h肌注。 3. 神经安定类药
(二)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
(1)吗啡具有提高痛阈、强力抑制代谢和显著改变精神状态等功效。 肌注15 min后痛阈提高50%;30 min后出现情绪稳定、焦虑心理 消失、嗜睡;60 min后基础代谢率显著降低。
(3)一般常用剂量为0.1~0.2 mg/kg,口服、肌注或静注。静注后1~ 2 min 进入睡眠,维持20~50 min,可按需重复注射1/2首次量。
《外科医学手术麻醉》课件
《外科医学手术麻醉》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手术麻醉概述•术前麻醉评估•麻醉药物及作用机制•手术麻醉监测•特殊人群及特殊手术麻醉•手术麻醉并发症及防治目录01手术麻醉概述手术麻醉是一种医疗程序,是指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失去痛觉和意识,以便在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手术麻醉通常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其中全身麻醉最为常用。
手术麻醉定义全身麻醉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等方式,将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意识和痛觉消失。
局部麻醉将麻醉药物作用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使该部位的痛觉消失,但意识仍然存在。
手术麻醉类型麻醉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病情等。
给患者使用麻醉药物,使其逐渐失去意识,痛觉消失。
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给予麻醉药物,使患者一直处于无痛觉和意识状态。
手术结束后停止给予麻醉药物,患者逐渐苏醒并恢复意识。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护理,观察是否有麻醉并发症等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手术麻醉过程麻醉诱导麻醉苏醒麻醉后护理麻醉维持02术前麻醉评估麻醉前准备了解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检查。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
麻醉风险评估麻醉分级根据手术大小、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对患者进行麻醉分级,评估麻醉风险。
要点一要点二风险评估根据麻醉分级结果,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麻醉并发症、意外等情况。
预案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麻醉预案,准备必要的抢救措施。
要点三适应症阐述各种手术的麻醉适应症,如全麻适用于大型手术、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中小型手术等。
麻醉适应症与禁忌症禁忌症说明各种手术的麻醉禁忌症,如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
特殊情况针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高龄、小儿、肥胖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并注意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
《外科学》麻醉 ppt课件
ppt课件
41
第三节
七氟烷
肺泡浓度上升快,FA/FI达0.5时所需时间为32秒。 麻醉后清醒迅速,清醒时间成人平均为10分钟。小儿为8.6
分钟。 苏醒过程平稳,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低。但在钠石灰中和
温度升高时可发生分解。 有芬香气味,易被病人接受。用面罩诱导时,呛咳和屏气
的发生率很低。
ppt课件
42
第三节
地氟烷
麻醉性能较弱。 MAC为6.0%-7.25% FA/FI也容易达到平衡。 几乎全部由肺排出,其体内代谢率极低,因而其肝、肾毒
性很低。 循环影响轻,心脏手术或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 恢复快,门诊手术
ppt课件
43
第三节
氟烷
麻醉效能较强,其MAC为0.77%, FA/FI达0.5时所需时间约30分钟。 20%在肝内代谢。 三氟乙酸对肝有一定损害(氟烷性肝炎)。 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易引起心律失常,
ppt课件
26
第三节
常用吸入麻醉药分类
气体吸入麻醉药: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为气
态。一般在高压下以液态形式贮存(氧化亚氮的钢 瓶颜色为灰色),使用时经减压变为气态供吸入麻 醉用。(氧化亚氮)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
为液态,使用时经过麻醉药挥发罐变为气态供吸入 麻醉用。
蒸发罐
ppt课件
27 第一节
病情为Ⅰ、Ⅱ级者,能较好耐受手术麻醉,风险小;
Ⅲ级者,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减弱,风险较大,如术前准备充分,尚可耐受麻醉;
Ⅳ级者,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差,风险很大;
Ⅴ级为濒死病人,麻醉和手术都异常危险。
Ⅳ、Ⅴ级者手术麻醉的死亡率显著增高。
ppt课件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18大小
麻醉pptPPT课件(2024版)
.
10
• 2.麻醉后的评估 • (1)术中情况:麻醉方式、麻醉药种类和用量;
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和补液量;术中有无局麻药的 全身中毒反应或呼吸抑制、呼吸骤停等异常情况发 生。
• (2)术后情况: • A生命体征: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
和体温;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气道(人 工气道如气管导管)是否通畅,基本生理反射是否 存在;感觉是否恢复;有无麻醉后并发症征象等。
.
8
• C既往史、麻醉史:包括手术类型、术中及术后情况、
麻醉方法、麻醉药种类等。
• D用药史:包括药名、计量、浓度方法、时间及用药后
不良反应;有无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过敏史等。
• E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无过敏性疾病及其他病史。 • 2)身体状况 • A局部:包括有无牙齿缺少或松动、是否安有义齿等。 • B全身:包括意识和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有无营养不
16
全身麻醉
定义: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 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抑制 者称全身麻醉。
.
17
全身麻醉的分类
1.吸入麻醉 2.静脉麻醉 3.肌肉麻醉 4.直肠麻醉
.
18
全麻的诱导方法
1、静脉快速诱导:目前最常见诱导方 法 2、吸入麻醉诱导 3、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 4、清醒插管后再用静脉快速诱导 5、其他
25
• 下颌、将其头后仰、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管;清除咽喉
部分泌物和异物,解除梗阻;对轻度喉头水肿者,可按 医嘱经静脉注射皮质激素或雾化吸入肾上腺素;对重者, 应配合医师立即行气管切开并护理。
• B 下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
过长致其紧贴于气管壁、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后阻塞气 管或支气管。轻者无明显症状,仅能在肺部听到啰音。 重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潮气量低、气道阻力增高、心 率增快和和血压降低等
外科学麻醉麻醉概述护理课件
控制并改善患者的肥胖相关并发症,如睡 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加强术后护理,注意呼吸、循环系统的监 测和管理。
,以缓解疼痛。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按摩、放松训练 等非药物治疗方法,辅助缓解疼
痛。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以预 防肺部感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应及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吸复合麻醉
同时或先后应用吸入麻醉 和静脉麻醉,以达到良好 的麻醉效果。
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
通过涂抹、喷雾或敷贴局 部麻醉药于手术区域表面 ,使神经末梢受到抑制, 达到局部无痛的目的。
局部浸润麻醉
将麻醉药注入手术部位的 皮下、肌肉或筋膜等组织 ,使局部神经末梢受到抑 制。
区域阻滞麻醉
通过将麻醉药注入某一神 经干或神经丛周围,使该 区域内的神经传导受到抑 制。
麻醉的分类
根据麻醉实施场所的不同,麻醉可以分为手术室麻醉和门诊麻醉。
根据麻醉部位的不同,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 消失、全身失去感觉的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应用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使该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 断,患者意识保持清醒的麻醉方法。
06
特殊患者的麻醉护理
高龄患者的麻醉护理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用药史等,评估 麻醉风险。
术中监测
外科学-麻醉PPT
全麻最重要的事之一: 保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三 呼吸道管理
目的:为什么要管理呼吸道 什么情况下呼吸道会出问题?上、下呼吸道?
如何处理?
呼吸道管理:
❖ 手法 ❖ 器械:通气道,导管,喉罩,联合导管 ❖ 技术:气管插管术(经口、经鼻)
如何判断导管位置正确? 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损伤、刺激、过细、过深)
醉性镇痛剂+肌松剂,静吸复合麻醉)
全麻苏醒
❖ 任务:减浅麻醉深度--拔出气管导管,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
❖方法:吸入麻醉药排出(洗肺) 静脉麻醉药。。。。
(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病例介绍)
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缺乏明显标志
❖ 经典的已醚麻醉分期 (意识,痛觉,反射活动,肌肉松驰,呼吸及血压抑制)
❖ 通用的临床麻醉深度判断标准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选择麻醉药及麻醉管理、 合理迅速的术中处理----围麻醉期安全的重 要保障
麻醉前评估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类法
❖ 第Ⅰ类: ❖ 第Ⅱ类: ❖ 第Ⅲ类: ❖ 第Ⅳ类: ❖ 第Ⅴ类: ❖第
--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可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施行麻醉和手术有一定风险 ---施行麻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风险。 —麻醉与手术异常危险。
临床麻醉(手术室)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目的:提高麻醉安全性, 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主要任务: ❖提高病人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 ❖减轻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病人了解麻醉有关知识,并会配合麻醉过程。
病人围术期危险因素
❖ 手术创伤大小 ❖ 麻醉药物及操作的影响
❖ 病人病情及合并症 ❖ 表6-1
❖ 1.Methods to safely alleviate severe pain are relatively recent discoveries, as riewed within the time span of human history.
外科学课件麻醉图文
麻醉方法及分类:
1全身麻醉
吸入全麻 静脉全麻
2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 臂丛阻滞 神经阻滞 颈丛阻滞
锁骨上径路 肌间沟径路 腋径路
3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目的:为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 增强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避免 或减少围术期的并发症,我们必须认真做 好麻醉前准备。
药物的选择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麻醉方法和病情来选 择用药的种类,用量,给药的途径和时 间。
常用药物
麻醉选择的原则
总的原则是要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 量选择对病人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包括年龄、所拟行手术 的部位、方式、术者的特殊要求和技术水 平,以及并存病的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 能,病人情绪与合作程度,肥胖程度及病 人的意愿等。除外还应考虑包括麻醉者的 业务水平、经验或习惯,麻醉设备和药品 方面的条件等。
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并施 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肌松药无镇静、镇痛作用,不能单独应用。 应用琥珀胆碱后可引起短暂的血清钾升高,眼 压和颅内压升高,故严重创伤、烧伤、截瘫、 青光眼、颅内压升高者禁忌使用。 低温降低可延长肌松药的肌松作用。 合并有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如重症肌无力者 禁忌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筒箭毒碱有释放组胺作用,有哮喘史及过敏史 体质者慎用。
麻醉前病情评估
围手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 手术引起的创伤和出血可使病人的生理 功能处于应激状态。 任何麻醉方法和麻药对病人的生理功能 都有一定的影响。 外科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内科并存病所致的器官功能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小时。
麻醉设备、用具及药物的准备:
麻醉前用药
目的
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心情;使之 能情绪安定和充分合作。
提高痛阈;缓和及解除疼痛、增强全麻 效果;减少副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干燥;有利 于呼吸管理。
消除不良反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药物的选择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麻醉方法和病情来选 择用药的种类;用量;给药的途径和时 间。
其他监测:除以上监测还应密切观察全 身情况。如非全麻病人应注意神志和表 情的变化。小儿的体温监测;全麻病人 的尿量监测;心功能不良者应行心电监 测。
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及 注意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一)监测: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给 氧。特殊病人心电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尿量 和体温监测。
常用药物
麻醉选择的原则
总的原则是要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 量选择对病人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包括年龄、所拟行手术 的部位、方式、术者的特殊要求和技术水 平;以及并存病的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 能;病人情绪与合作程度;肥胖程度及病 人的意愿等。除外还应考虑包括麻醉者的 业务水平、经验或习惯;麻醉设备和药品 方面的条件等。
麻醉方法及分类:
1全身麻醉 吸入全麻
静脉全麻
表面麻醉
2局部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 臂丛阻滞
神经阻滞
颈丛阻滞
3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硬膜外腔阻滞
锁骨上径路 肌间沟径路 腋径路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目的:为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 增强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避免 或减少围术期的并发症;我们必须认真做 好麻醉前准备。
(二)全麻后清醒延迟的处理: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五)恶心呕吐的处理:
全身麻醉
定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 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 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 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并施 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肌松药无镇静、镇痛作用;不能单独应用。
应用琥珀胆碱后可引起短暂的血清钾升高;眼 压和颅内压升高;故严重创伤、烧伤、截瘫、 青光眼、颅内压升高者禁忌使用。
低温降低可延长肌松药的肌松作用。
合并有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如重症肌无力者 禁忌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全身麻醉药
常用吸入麻醉药: (1)气态吸入性麻醉药: (2)液态吸入性麻醉药:安氟醚、异氟
醚、七氟醚、地氟烷、氟烷。
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
(1) 吸入麻醉药的强度是以最低肺泡有效浓 度(MAC)来衡量的:
MAC越小;其麻醉效能越强。从表8-4可见; 吸入麻药的强度与油/气分配系数成正比关系; 即油/气分配系数越高;其麻醉强度越大;而 MAC则越小。
麻醉前病情评估
围手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 手术引起的创伤和出血可使病人的生理
功能处于应激状态。 任何麻醉方法和麻药对病人的生理功能
都有一定的影响。 外科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内科并存病所致的器官功能改变。
评估的方法和措施
具体的评估方法是:根据美国麻醉医师 协会(ASA)五级分类法(表8-2)进 行评估。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一)呼吸功能的监测 : 保持呼吸功能正常是一
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麻醉期间影响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 2麻醉期间发生呼吸道梗阻是十分危险的;应及
时处理。 3.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麻醉期间的重要工作。
呼吸功能正常的指标:氧分压80-100毫米汞柱; 二氧化碳分压35-45毫米汞柱;血液PH7.4。
第七章 麻 醉
第一节 绪 论
麻醉最基本的任务:在于消除手术所致 的疼痛问题。
临床麻醉的工作原则:安全、无痛、为 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现代麻醉学的范畴:现代麻醉虽仍以解 除手术所致的疼痛为其主要任务;但其 他如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以及急、 慢性疼痛的治疗等;都属于麻醉学的内 容和范畴。
MAC也可以作为衡量麻醉深度的指标。 (2) 吸入麻醉药的可控性与其血/气分配系数
相关:血/气分配系数越低;其诱导和苏醒的速 度则越快。
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
(3)代谢与毒性: 主要代谢场所是肝;细胞色素P450是重
要的药物氧化代谢酶;能加速药物的氧 化代谢过程。 衡量药物的毒性涉及到其代谢率;代谢 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毒性。
麻醉前准备事项
(一)体格方面的准备: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
营养不良:贫血、低血容量者。 充分认识内科并存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正确评价。 合并心脏病者;应重视改善心脏功能。 高血压者应控制血压;使之稳定在<180/100mmHg较为
安全。 患呼吸系统疾病者;应检查肺功能和肺X片;停吸烟两
周;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3-5天以控制感染。 糖尿病者应控制空腹血糖<8.mmol/L;尿糖低于(++);
尿酮体(-)。急诊伴酮症酸中毒者;应静滴胰岛素;消 除酮体、纠酸后手术;但风险仍较大。
精神状态的准备:
胃肠道的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应禁食
12小时;禁
饮4水
一常用静脉麻醉药及其优 缺点:
肌肉松弛药:
作用特点:它只能使骨骼肌麻痹;而不 产生麻醉作用。它不能使病人的神志和 感觉消失;也不产生遗忘作用。肌松的 目的主要是便于手术操作;减少全麻药 用量;避免深麻醉带来的危害。
作用机制和分类:肌松药的作用机制主 要在神经肌肉接合部干扰了神经冲动的 传导。根据干扰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 两类:一类是以琥珀胆碱为代表的去极 化肌松药;另一类是以筒箭毒碱为代表 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筒箭毒碱有释放组胺作用;有哮喘史及过敏史 体质者慎用。
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