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班语言教案 年妈妈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阳光阅读——妈妈讲的故事教案
幼儿园中班阳光阅读——妈妈讲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们学会倾听和理解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2.鼓励幼儿们和家长共同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
3.抓住孩子们的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故事了解生活和社会。
2.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习惯是否定消极情绪,积极面对成长中的挫折和困境。
教学难点:1.帮助孩子们理解和领悟故事中的重点和主旨,丰富幼儿的内涵世界。
2.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思考和分享故事中的信息和启示,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会选择一些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童话故事或者寓言故事作为引子,为孩子们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可以邀请孩子们来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让孩子们在闲暇时可以向家人分享一个温馨的故事。
2.阅读针对幼儿园中班幼儿的阅读特点,选择适合年龄组的图书和故事。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些相关的阅读技巧,包括如何选书、如何翻阅书籍和如何读懂故事内容。
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幼儿展示并阅读一个故事,并询问幼儿们对故事的看法,以及找出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价值。
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和喜好,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创新故事情节,丰富故事股价。
(时间:15-20分钟)3.探究在阅读内容之后,教师会带领幼儿一起探究故事中的细节、人物关系和想法,探究故事背后隐含的意义,加深孩子们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时间:20-25分钟)4.表达教师会邀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演绎并总结故事内容。
同时,鼓励幼儿们通过绘画、书写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创意能力。
(时间:10-15分钟)5.总结教师会总结今天的课程,强调孩子们从故事中学到的经验和启示,以及如何将收获应用到生活中去。
同时,教师也会向家长们反馈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反应,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分享和讨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我妈妈》教案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我妈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我妈妈》。
该绘本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妈妈形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教材章节:绘本故事《我妈妈》2. 详细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对妈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通过描绘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绘本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2. 教学重点:观察绘本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我妈妈》、挂图、卡片、投影仪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绘本: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感受母爱的伟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绘本中的一个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绘本中的一个场景,用彩笔和画纸进行绘画创作。
7.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后,给妈妈讲绘本故事,表达对妈妈的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妈妈2. 板书内容:绘本故事梗概、教学重点、学生作品展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和妈妈的温馨瞬间。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学生是否能够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语言活动故事我的妈妈教案中班
语言活动故事我的妈妈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语言活动故事《我的妈妈》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学习和使用描述家庭成员的词汇。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妈妈。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教案准备:1. 《我的妈妈》故事书或故事图片。
2. 描述家庭成员的词汇卡片。
3. 彩色纸、彩色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4. 妈妈角色扮演道具(如围裙、假发等)。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故事书展示《我的妈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有妈妈吗?你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人?”故事讲解:1. 读故事书或展示故事图片,让学生听故事。
2.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她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人?”3.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词汇学习:1. 准备描述家庭成员的词汇卡片,如“妈妈、爸爸、姐姐、弟弟”等。
2. 逐个出示卡片,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3. 引导学生用这些词汇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如:“我的妈妈很漂亮,她有长长的头发。
”绘画活动:1. 给每位学生发放彩色纸、彩色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 让学生绘画自己妈妈的形象,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描述或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绘画中妈妈的特点和形象。
角色扮演:1. 准备妈妈角色扮演道具,如围裙、假发等。
2. 邀请学生轮流扮演妈妈的角色,可以模仿故事中的情节或自己的经历。
3.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扮演的妈妈的行为和特点。
结束活动:1. 邀请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绘画作品,并用简单的句子介绍自己绘画中妈妈的特点和形象。
2. 回顾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子,鼓励他们用这些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自己绘画作品,并用中文向家人介绍自己绘画中家人的特点和形象。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家庭故事,可以用绘画、手工制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展示。
年妈妈的故事大班教案
年妈妈的故事大班教案
年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并掌握“年妈妈”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语言表达对年妈妈的爱与感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年妈妈的故事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 笔、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10分钟)
1. 问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
2. 展示年妈妈的图片,让孩子们依据图片猜测老人的故事。
3. 向学生介绍年妈妈的故事背景。
二、主体环节(40分钟)
1. 了解年妈妈的故事内容。
将年妈妈的故事内容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记录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分享自已的阅读体会。
2. 思考年妈妈的故事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学到了哪些道理?”。
让学生就“年妈妈的爱与责任”谈谈感悟。
3. 分组讨论年妈妈的故事。
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行分析年妈妈的故事并回答问题:“年妈妈为什么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里?”,“通过年妈妈,你学到了哪些品质和概念?”等问题。
三、结尾环节(10分钟)
评价展示教学成果(10分钟),将每个小组的需求汇报出来。
用表扬的体式表现对孩子们的“得失”。
最后,通过演讲技艺激发学生对年妈妈的钦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年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意义和健康概念。
从学生的表现看,本课教学目标达成。
尽管能够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儿童文化素养,但整堂课略觉短暂,应更加升华情感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和教育性。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妈妈的爱的故事。
2.材料:白纸、彩色笔、毛笔、颜料等。
3.环境:设置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妈妈的爱。
2. 学习“妈妈的爱”故事教师向学生讲述《妈妈的爱》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深厚的。
3. 制作“妈妈的爱”画让学生用白纸、彩色笔、毛笔等材料制作代表妈妈的爱的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4.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总结妈妈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鼓励学生珍惜家庭,感恩妈妈的爱。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通过“妈妈的爱”这一主题深化学生对家庭和妈妈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故事、活动来帮助学生发展品格和语言能力。
五、扩展活动1.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
2.观看相关电影和阅读更多儿童文学作品,深化对家庭、妈妈的爱的理解。
3.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制作的画作以及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可以初步评价学生对“妈妈的爱”这一主题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同时,学生对家庭和妈妈的感恩之情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以上是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化对家庭、妈妈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母亲节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母亲节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学习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母亲节的由来及意义。
2、通过情境故事的阐述,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孩子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培养孩子们的美德品德。
教学重点:1、掌握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
2、通过听故事,理解母亲的爱,培养孩子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通过多种语言表达形式,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情境故事的阐述,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孩子们的感性思维。
2、如何运用适宜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情境故事《妈妈的爱》、图片等。
2、教学环境:幼儿园中班教室。
3、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4、教学媒介: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唱《母亲像花儿一样美丽》2、说一说妈妈是我们最亲爱的人,她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和如何学习。
二、讲故事(10分钟)1、通过讲故事《妈妈的爱》的方式,讲述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母亲节的由来及意义。
2、听故事时,注意孩子们的情感反应,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觉。
三、感受(10分钟)1、让孩子们分组发表自己对妈妈的感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情。
2、引导孩子们通过适宜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四、语言输出(20分钟)1、让孩子们以绘画或手工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母亲的感悟和情感。
2、以幼儿园刊物、展示等形式,展示孩子们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让孩子们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孩子们的表现。
2、强调再次感慨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并号召孩子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回报妈妈的爱。
教学后记:本次教学通过情境故事的阐述,让孩子们体验了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增强了孩子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在语言输出环节中,让孩子们通过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这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了他们的美德品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妈妈故事进课堂教案
妈妈故事进课堂教案教案标题:妈妈故事进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妈妈故事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分享和讨论妈妈故事,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教学内容:1. 妈妈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选取一则具有代表性的妈妈故事进行学习和分析。
3. 听、说、读、写与妈妈故事相关的活动。
教学准备:1. 一则适合学生年龄的妈妈故事,可以是绘本、童话故事或者真实的个人故事。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妈妈故事的录音或视频。
3. 学生练习本和相关学习材料。
4. 分组活动所需的卡片或其他小组讨论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妈妈故事的概念和文化背景,解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妈妈故事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例如:“你们小时候妈妈给你们讲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吗?”主体:1. 播放选取的妈妈故事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分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听过的妈妈故事,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价值观。
3. 学生个人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妈妈故事,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或重新编写故事的结局。
4. 口语练习:让学生模仿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语调和表情,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表演。
5. 阅读理解活动:提供与妈妈故事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总结:1. 回顾妈妈故事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重要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促进互相交流和理解。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邀请自己的妈妈或其他亲人来班级分享他们的妈妈故事。
2.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妈妈故事分享会,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参与。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口头或书面作业,评估他们对妈妈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我妈妈》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我妈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我妈妈》。
主要围绕绘本的第三章至第五章内容进行详细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妈妈的形象描绘、妈妈的日常生活、以及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敬爱之情。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创造等能力,提高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合作的精神,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妈妈日常生活中的辛勤付出,并学会珍惜和感恩。
教学重点: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敬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我妈妈》、教学挂图、妈妈形象卡片、磁性教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妈妈,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引导幼儿关注妈妈的付出,引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2. 绘本教学(15分钟)① 教师带领幼儿翻阅绘本,讲述第三章至第五章的故事内容。
②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细节,了解妈妈的形象和日常生活。
③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妈妈形象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卡片上的妈妈形象,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敬爱。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绘制自己的妈妈,并鼓励幼儿分享作品,讲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妈妈2. 板书内容:妈妈的形象描绘妈妈的日常生活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互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妈妈,并描述你和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答案示例:画出妈妈形象,如:妈妈在做饭、妈妈陪我玩耍等。
描述感人事迹,如:“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给我做早餐,我很感谢她。
中班语言教案:年妈妈的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年妈妈的故事中班语言教案:年妈妈的故事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教案:年妈妈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T: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3、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
年妈妈的故事大班教案
年妈妈的故事大班教案教案标题:《年妈妈的故事》大班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不同年龄的妈妈,并了解她们的日常生活和责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故事书《年妈妈的故事》。
2. 图片或卡片,分别代表不同年龄的妈妈。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裙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入故事主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例如,问学生:“你们知道妈妈是怎样的吗?她们都做些什么工作呢?”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妈妈,询问他们妈妈的年龄和日常生活。
故事阅读:1. 准备好故事书《年妈妈的故事》,向学生展示故事封面,让他们猜测故事内容。
2. 读故事时,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角色扮演活动:1. 准备不同年龄的妈妈图片或卡片,将其放在桌上。
2. 让学生依次选择一张图片或卡片,然后扮演相应年龄的妈妈,描述她们的日常生活和责任。
3. 鼓励学生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讨论与分享:1. 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中的妈妈进行讨论。
例如,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个年龄的妈妈最辛苦?为什么?”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对不同年龄妈妈的理解。
活动延伸:1. 让学生绘制自己妈妈的画像,并在画上写下对妈妈的感谢和祝福的话语。
2. 邀请学生的妈妈来班级,与学生分享她们的工作和生活经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不同年龄妈妈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绘制的画作,评估他们对妈妈的感激和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具挑战性或有针对性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班我妈妈语言教案
中班我妈妈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能够说出“妈妈”这个词,理解妈妈的意义。
2. 通过观察、体验和表达,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诗歌:《我的好妈妈》妈妈,妈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妈妈,妈妈,辛苦了,我帮你擦擦汗。
2. 教学故事:《妈妈的爱》故事内容:讲述一个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妈妈对他的关爱和照顾,让他感受到妈妈的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诗歌和故事的相关材料。
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工具。
3. 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同学,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妈妈。
2. 教师讲述故事《妈妈的爱》,让幼儿感受妈妈的爱。
3. 学习诗歌《我的好妈妈》,让幼儿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4. 引导幼儿用绘画或彩泥的方式,制作一份礼物送给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妈妈的认识和感情。
2. 关注幼儿在制作礼物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妈妈的态度和行为。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妈妈我知道”活动,让幼儿通过表演、讲述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和感激之情。
2. 开展“妈妈的手艺”活动,邀请妈妈们来园展示他们的手艺,让幼儿亲身体验妈妈们的辛劳。
七、家园共育: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妈妈的态度和行为,鼓励家长多与幼儿交流,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
2.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九、教学拓展:1. 开展“妈妈的故事”活动,让幼儿邀请妈妈来园,分享他们与妈妈的故事,增进幼儿对妈妈的了解。
2. 开展“妈妈的爱”主题班会,让幼儿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年妈妈的孩子》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年妈妈的孩子》教学目标1.了解母爱的伟大和珍贵,感受母亲的爱和关爱。
2.培养幼儿的感恩和爱的情感,体验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3.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表现欲。
教学内容1. 神秘的珍珠教学目标通过抓珠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珍贵的身体、家人以及母亲的伟大爱心,感受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活动过程1.师生一起唱《妈妈是我的宝贝》。
2.师傅讲述“神秘的珍珠”故事,讲述珍珠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宝贵之物,比如绿色代表健康,红色代表爱情,灰色代表家庭等等。
3.玩“抓珠子”游戏,将珠珠放在砖墙的不同位置(例如“做家务”、“学习”等),让孩子们抓珠,并说出表头代表的意义,导致珍珠的颜色也意味着不同的意义。
2. 年妈妈的孩子教学目标通过讲述《年妈妈的孩子》小故事,培养幼儿的感恩和爱的情感,体验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活动过程1.师傅像幼儿讲《年妈妈的孩子》小故事,讲述一个小孩因为思念妈妈,于是抱着妈妈的画像睡觉,并因此感到温暖和平安。
2.老师展示亲子手印画,并以“手印是妈妈的手,儿子的手”来分享亲子之爱。
3.让幼儿画出自己和妈妈的画像,有意表达对妈妈的感恩和爱。
3. 制作母爱明信片教学目标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活动过程1.师傅展示母亲节明信片示范,讲述明信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师傅和孩子们讨论如何通过画画和文字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和爱。
3.让幼儿自己制作母爱明信片并把它送给妈妈。
教学方法1.启发式提问法:帮助幼儿探究母爱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故事法:通过故事情节表达母爱的伟大和珍贵,引导幼儿深刻体会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3.制作活动法:让幼儿亲手制作母爱明信片,通过画画和文字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和爱。
教学评估1.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评估,了解幼儿对母爱故事的理解和对母爱的认识程度。
中班社会活动《爸爸妈妈的故事》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爸爸妈妈的故事》说课稿第一篇:中班社会活动《爸爸妈妈的故事》说课稿中班社会活动《爸爸妈妈的故事》说课稿中班社会活动《爸爸妈妈的故事》说课稿内容来源:主题背景及原有经验分析——活动来源于“小鬼显身手”的主题,中班下学期这个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他们对成人的世界非常感兴趣,他们模仿成人已经到了一种很成熟的阶段,并且在其他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大人的工作如:糕点师、厨师、建筑师等,积累了很多经验。
同时,在主题进行时,我创设了银行、医院、交通厅等一些社会性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了对各种职业的体验;配合主题活动的进行,我们幼儿园还组织了幼儿去嘟嘟城春游,让幼儿真实的体验了爸爸妈妈的职业,感受了辛苦劳动付出会有回报的情感。
本活动价值定位——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一般是祖辈照顾,因此受到爷爷奶奶对职业评价的负面影响“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去种田、扫地。
”导致孩子对一些职业的“讨厌”。
其次,现在家里都是视孩子如宝,孩子在家中是衣食无忧,很少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
第三,我们中班的孩子希望快快长大去模仿成人劳动,这是他们美好的心愿。
基于以上分析与思考,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
再根据指南对中班年龄段的目标指出:幼儿要“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所以我将目标调整如下:原教材中的认知、能力目标调整合并为:1。
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能向同伴介绍爸爸妈妈的工作特点。
又将原教材中“萌发了解不同行业的愿望”的情感目标做了如下修改:2。
了解不同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感受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
我将第1条认知能力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因为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是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职业特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
我又把第2条情感目标作为活动难点。
因为感受辛苦的情感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是具体形象为主的,所以只有孩子知道不同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激发起孩子对辛苦这种情感的真正感悟。
爸爸妈妈的故事中班教案反思
爸爸妈妈的故事中班教案反思
教案名称: 爸爸妈妈的故事中班教案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堂以“爸爸妈妈的故事”为主题的中班教案。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能够引发孩子们对家庭的思考和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知。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的教案在内容设计上还不够充实和细致。
我只是简单地提到了“爸爸妈妈的故事”,没有进一步分析和展开。
下次我应该更详细地阐述这个主题,例如通过爸爸妈妈的职业、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方面让孩子们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教学方法上我过于依赖讲解和问答,缺乏互动性。
我应该引入更多的互动活动,例如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或者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进来。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另外,我意识到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调皮,我应该更好地掌控课堂秩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专注
听讲。
我可以采用一些小游戏或者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防止他们分心或者打扰其他同学。
最后,我意识到在给予孩子反馈上也需要加强。
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这堂课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深入思考和总结,我相信我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妈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妈妈教案:中班语言活动——妈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中班语言领域第一单元第三节《妈妈》2. 详细内容:通过学习儿歌《我的好妈妈》,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辛勤付出,培养幼儿热爱妈妈的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儿歌《我的好妈妈》,感受母爱的伟大;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3. 培养幼儿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儿歌《我的好妈妈》的旋律及歌词的记忆;2. 重点:通过活动,让幼儿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儿歌CD;2. 学具:幼儿手工材料(如彩纸、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妈妈,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
2. 儿歌学习(10分钟)1. 教师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让幼儿边听边感受旋律;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儿歌,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发音;3. 分组进行儿歌演唱,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3. 讨论与分享(5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妈妈辛苦吗?为什么?”;2. 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 手工制作(5分钟)1. 教师发放手工材料,讲解制作方法;2.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3. 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说出自己学到的是什么;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妈妈;3.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班语言活动——妈妈;2. 板书内容:儿歌《我的好妈妈》歌词、讨论问题、手工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2.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关爱妈妈,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3.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更好地学会表达爱意。
中班语言家长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家长的故事教案及反思故事:小明的妈妈上班很忙,每天走得很早,回家也很晚。
小明很想和妈妈说话,但妈妈总是匆匆忙忙地应付完家务就去忙工作。
一天,小明默默地写下了一封信给妈妈,告诉妈妈他多么想和她聊天,告诉她自己的烦恼和开心的事情。
当妈妈回家后,发现小明留给她的信,妈妈很感动,她决定每天晚上抽出一段时间和小明进行交流。
语言目标:1.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 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受3.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沟通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给孩子们讲述以上的故事,并向他们解释故事的寓意和教给我们的道理。
2. 分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你喜欢和家人一起聊天吗?为什么?- 你有没有遇到过想和家人聊天却没有机会的情况?你觉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好处?3. 小组报告: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4. 角色扮演: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父母、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尝试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家庭沟通。
5. 反思:让孩子们思考以下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你觉得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得体?- 有没有遇到过沟通障碍?你觉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今后你会如何改善和家人的沟通?反思:本次教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们正确的沟通方式以及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讲述故事、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沟通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善自己与家人的沟通方式。
教案的设计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的沟通技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妈妈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懂得感恩。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妈妈图片、相关物品图片。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与妈妈相处的经历。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展示妈妈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妈妈的特征,如“妈妈的长头发”、“妈妈的笑脸”等。
2. 故事讲述: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妈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如“故事里的小动物是谁?它在做什么?”等,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3.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妈妈”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手持相关物品图片,根据教师的指令,找到自己的“妈妈”。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与妈妈的美好时光,如“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等。
让幼儿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和感恩之情。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小事,如给妈妈倒杯水、给妈妈一个拥抱等,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妈妈的爱”主题墙,让幼儿展示自己为妈妈做的事情。
3. 相关课程:开展“感恩节”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表达对妈妈的爱。
六、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妈妈的外貌特征和日常活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提升亲子关系。
七、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妈妈的照片、绘画纸、彩笔、水彩颜料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观察妈妈的经验。
八、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妈妈的外貌特征和日常活动。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妈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说、演等环节,体验亲子之间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
3. 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关爱身边的人。
二、活动准备:1. 准备关于“妈妈”的图片、故事书等素材。
2. 准备一首关于“妈妈”的儿歌。
3. 准备一些关于“妈妈”的问题,以便开展讨论。
三、活动过程:1. 导入:出示“妈妈”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妈妈”的特征,如温柔、善良等。
2. 听故事: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妈妈”的故事,如《妈妈的爱》。
3. 讨论:提问幼儿关于“妈妈”的问题,如“你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妈妈平时给你们做什么?”等,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儿歌表演:教唱关于“妈妈”的儿歌,如《我的好妈妈》。
5. 总结:让幼儿说出自己要学会关爱妈妈,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小事,如帮妈妈洗碗、给妈妈按摩等。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妈妈”主题墙,展示幼儿为妈妈做的事情。
3.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放置关于“妈妈”的故事书、图片等素材,让幼儿自主阅读、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妈妈”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学会关爱妈妈。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
2. 通过故事分享,让幼儿更加了解妈妈的辛勤付出。
3. 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七、活动准备:1. 准备一个关于妈妈辛勤工作的故事。
2. 准备一张妈妈工作场景的图片。
3. 准备一些关于妈妈工作的问题,以便开展讨论。
八、活动过程:1. 导入:向幼儿展示妈妈工作场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妈妈在工作中的样子。
2. 听故事: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妈妈辛勤工作的故事。
3. 讨论:提问幼儿关于妈妈工作的问题,如“妈妈在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妈妈为什么这么辛苦?”等,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中班语言关于妈妈教案(精选14篇)
中班语言妈妈教案中班语言关于妈妈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关于妈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妈妈教案 1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画面,体会故事角色态度与行为的变化。
2、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简单表述画面的内容。
3、能理解爸爸妈妈的忙碌,在爸爸妈妈忙碌时能自己玩耍。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我和妈妈在一起》2、活动图片和PPT。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回到家里是怎么玩的.?是自己一个人玩?还是爸爸妈妈陪着玩?你想不想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为什么爸爸妈妈没有陪你一起玩呢?二、多多自己玩。
1、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2、多多一个人玩。
①妈妈正在忙,多多自己玩,他玩了什么?(依次出示三个场景:看故事书、搭积木、玩汽车)②多多只能一个人玩,他玩得开心吗?你怎么看出来?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如果你一个人玩,会有什么感觉?3、如果妈妈在,多多会怎样开心地玩?①多多自己去看书,没有妈妈讲,书上的故事变得怎么样?②多多自己搭积木,他想让谁也给自己拍手?③多多自己玩汽车,如果妈妈在,会怎么做?4、多多邀请妈妈。
①那妈妈在干什么呢?②多多有没有邀请妈妈?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两次邀请妈妈的场景)③多多是怎么邀请妈妈的?邀请妈妈时会怎么说?妈妈是怎么说的?(拉着妈妈的手,拉着妈妈的围裙……观看PPT)三、多多和妈妈一起玩。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图书。
①汽车撞了毛毛熊、小鸭子,多多怎么安慰它们?②看到多多给毛毛熊、小鸭子讲故事,妈妈怎样表扬?③听到妈妈的表扬,多多高兴吗?④妈妈忙完以后和多多一起做了哪些事情?2、妈妈有事正在忙,多多是自己玩,还是缠着妈妈?3、妈妈正在忙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也像多多那样自己先玩吗?小结:小朋友都喜欢跟大人一起玩,但大人有时很忙,我们要学会一个人玩,或找小朋友一起玩。
我妈妈故事课程试讲教案
我妈妈故事课程试讲教案教案标题:我妈妈故事课程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家庭成员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故事:《我妈妈的故事》2. 词汇:家庭成员的名词(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教学准备:1. 故事书《我妈妈的故事》2. 卡片或图片,上面写有不同家庭成员的名字3. 彩色笔、黑板或白板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与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准备一张家庭成员的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人是谁。
3.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让他们用汉语说出来。
导入故事(10分钟):1. 准备好故事书《我妈妈的故事》,向学生展示封面并简单介绍故事的主题。
2. 读故事的前几页,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故事书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故事。
2.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大意和细节,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等。
词汇学习(10分钟):1. 准备卡片或图片,上面写有不同家庭成员的名字。
2. 向学生展示卡片,读出家庭成员的名字,并让学生重复跟读。
3. 将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名字找到对应的家庭成员。
口语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家庭成员,用简短的句子描述他们的特点或喜欢做的事情。
2. 鼓励学生用汉语向全班介绍自己选择的家庭成员。
总结(5分钟):1. 复习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家庭成员的名词。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以及对故事的感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小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2. 鼓励学生在家里向家人讲述这个故事,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编写的小故事,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教案年妈妈的故事吴敏洁老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
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T: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
——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3、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