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特点是: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图表考查的比重明显加大;注重生物学能力的考查;重视实验的考查;注意联系学科最新成就和社会热点。高考生物学试题是从素质要求的角度去达成能力要求,表现出题目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注意学以致用。在高考复习中,由于新课程的信息量增大,复习难度加大,因此很多高中生在复习阶段会出现由于复习不得法而造成学习成绩相对下降的局面。在这里我们给同学们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现在到20XX年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硬实能力。

三轮复习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又能再度提高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双重目标的基础上,可以使考生对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再认识,对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途径是多样的。在许多教学辅导用书中也有归纳好的知识结构。但要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就必须自己亲自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你参考:

1.核心辐射法

抓住一个核心的知识内容,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可抓住课本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来构建:

(1)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么光?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光的强度,光照时间,光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不同光谱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3)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怎么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于原料中的何种物质?又有什么办法进行证明?

(4)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如何证明?

(5)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成分包括哪些?有什么特点?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分布与功能怎么联系?只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6)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联系光、矿质元素、温度等的影响)

(7)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途径是怎样的呢?如果将一植物从光下突然移到暗处,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将一株植物突然不给二氧化碳,结果会如何?

(8)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过程)

(9)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么影响?(光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影响;矿质元素的影响等)

(10)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上有什么不同?

(11)光反应与暗反应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穿线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过程或现象为线,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这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N 是生物体中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以“大气中的氮气→植物体中N→人体中氮→尿素排出体外”为线条,可贯穿、联结以下的内容:

(1)大气中的氮气被转化为植物体可以吸收的氮的过程有哪些?

(2)什么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配置什么样的培养基可以将固氮微生物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能源各是什么?

(3)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有些不能呢?从理论上有没有办法让小麦、水稻等不具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呢?如果能实现,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4)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哪种形式的氮?通过怎样的途径被吸收?通过什么途径被运输?

(5)怎样证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氮在植物体内能否移动?如果缺氮首先受到伤害的会是什么结构呢?

(6)氮在植物体内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植物体内合成蛋白质场所在哪儿?过程是怎么样的?合成的蛋白质类型受什么控制?

(7)人体消化蛋白质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消化后的产物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被吸收?

(8)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在人体有哪些变化过程?最终以什么途径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被排出体外的?

(9)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10)人体排出的尿素通过哪些途径被返回大气中去?

这样,把生物固氮、植物体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和运输、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质代谢、自然界中氮循环等知识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链。

3.归类比较法

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植物育种的知识分布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

知识结构。涉及:

(1)细胞中水的含量及特点。

(2)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

(3)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

(4)生态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结构的方法还有:图文结合法(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热点归纳法(如生物技术进展)、树形拓展法(如生物圈)、流水线法(如有机物的代谢)、层层展开法(如无土栽培)、列表比较法(如四种育种方法)、关键词辐射法(如水专题)、章节互连法(如遗传与变异)、检索表法(如遗传病的判断)。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同样的知识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人与生物圈部分的知识,我们既可以用树形法构建成知识网络,也可以用热点归纳法构建生态农业知识网络。要形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