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绪论
仪器分析 01仪器分析概述
0.9
1 1.5 5 0.328
1.2
1 1.5 5 0.468
1.5
1 1.5 5 0.573
5.0
1 1.5 5 0.428
混匀后放置3-5 min
定容至50mL,放置10 min后于510 nm处测定A
解:求出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
cFe/mgL-1 A 0.6 0.112 1.2 0.227 1.8 0.328 2.4 0.468 3.0 0.573
吸附
分配 吸附 光、电、 质谱等
分配
静电 筛分 亲和
Signal
Time
1-4 分析仪器(1)
1-4 分析仪器(2)
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单元
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型号多变、计算机应用和智能化程度 相差很大,但一般都是以下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输出 信号
信号 发生器
分析 信号
检测器
输入 信号
信号 处理器
信号 显示装置
仪器校正灵敏度与所选标准物和测定条件有关!
有些仪器方法有习惯使用的表示方式。
1-4-2 检出限(1)
检出限指仪器所能检测到的最小有效信号对应的待测组分的浓 度或质量。最小有效信号如何确定?这就需要了解一下试样及 测量信号的组成。 试样:待测组分+基体 待测液:待测组分+基体+相关试剂+溶剂 理想空白:基体+相关试剂+溶剂(不含待测组分) 试剂空白:相关试剂+溶剂(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或前处理方
能消除,但可通过仪器的改善或适当的数据处理而减小,是影
响测量精密度的原因,也是决定检出限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所 测信号过小时,就难以区分是由待测组分产生还是仪器的自身 噪音,因此最小有效信号应大于本底信号一定倍数。
仪器分析绪论
仪器分析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谢云涛讲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è分析化学是人们用来认识、解剖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è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信息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è分析化学是化学中的信息科学;è分析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分析科学的建立;è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是人们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过程;è20世纪40年代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越来越多的问题化学分析不能解决:快速、实时检测方第一章绪论20世纪40年代后: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确立了仪器分析的地位;原因:(1)物理学+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2)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动力,连续化大生产的迫切需要);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通过最佳的物理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分析化学的分类分析化学分类及仪器分析发展过程从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分析化学分为两类:化学分析(经典分析)以及仪器分析,后者比前者晚100多年!F 化学分析(经典分析)化学分离:沉淀、萃取、蒸馏等分离方法;定性方法:加入各种试剂,通过测量待测物的颜色、沸点、熔点、气味、光学性质(拆射、反射、衍射等)以及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等。
F仪器分析化学分离:色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始取代沉淀、萃取、蒸馏等分离方法;定性定量:利用物质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特性,如电导、电位、光吸收和发射、质荷比、荧光等;经典分析方法多适于常量分析!尽管此法仍有广泛应用,但随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大量的、新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出现,经典分析方法将逐渐被取代!F仪器分析的发展过程:阶段1:1940年代前16世纪,天平的出现。
分析化学具有了科学的内涵;20世纪初,依据溶液中四大反应平衡理论,形成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
分析化学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一门科学。
-------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前,化学分析占主导地位,仪器分析种类少且精度低;阶段2:1940年代以后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为仪器分析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1)Bloch F 和Purcell E M;建立了核磁共振测定方法;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2)Martin A J P 和Synge R L M建立了气相色谱分析法;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3)Heyrovsky J,建立极谱分析法,诺贝尔化学奖1959年------分析化学的第二次变革。
仪器分析 绪论
精品课件
2、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
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称为容量 因子,也称分配比,用k表示。
K cs cm
k c sV s c mV m
c cs、 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g/ml);Vm为色谱
液体中观察原子图象
上图所示的是在电解液中得到的硫酸根离子吸附在铜单晶(111)表面的STM图象。 图中硫酸根离子吸附状态的一级和二级结构清晰可见。
精品课件
5. 配合扫描隧道谱(STS)可以得到 有关表面电子结构的信息,例如表面 不同层次的态密度。表面电子阱、电 荷密度波、表面势垒的变化和能隙结 构等.
液相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国产气相色谱仪
色谱-质谱联用仪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 高压钢瓶 2. 减压阀 3. 载气净化
干燥管 4. 稳流阀 5. 流量计 6. 压力表 7. 进样器 8. 色谱柱 9. 检测器 10. 色谱工作站
气相色谱仪通常由五部分组成:
Ⅰ 载气系统:气源、气体净化器、气体流速控制部件。 Ⅱ 进样系统:进样器、汽化室。 Ⅲ 分离系统:色谱柱、控温柱箱。 Ⅳ 检测系统:检测器、放大器、控温装置。 Ⅴ 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记精录品仪课件、色谱工作站。
辐射的散射 辐射的折射 辐射的衍射 辐射偏振方向的旋转
电化学分析
主要分析方法
发射光谱分析、火焰光度分析
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浊度法、拉曼光谱法
仪器分析绪论
只在实验室里分析已远远不够,要求进行现场、在线、实时、遥感等 分析;
只作破坏性的取样分析已远远不够, 要求作非破坏性的无损、 非浸入、 活体等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的发现与发明,也为 仪器分析的发 展提供"空前的可能"! 分析化学(尤其是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学科的发展:分析化学正在突破纯化学分支学科的框框,与数学、物
③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④ 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作组分及含量的分析,在状态、结构分析上也 有广泛的应用。
⑤ 多数仪器分析的相对误差比较大, 不适于作常量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 ⑥ 仪器分析所用的仪器价格较高,有的很昂贵,仪器的工作条件要求较 高。
3
2 仪致分为四大类:
5
理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生命、环境、天文、空间等科学更紧密地联系起 来,构成一门多学科间的交叉边缘科学,即"分析科学";
新分析方法的建立: 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建立新的分析 方法、新的分析技术,朝向高灵敏、高准确、高选择、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分析仪器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使仪器更加自动化,智能 化,多机联用。如计算机-色谱-质谱、计算机-色谱-其他仪器等联用, 使仪器多功能化,提高仪器的效能;
1
⑥仪器分析的仪器设备一般比较复杂,价格比 较昂贵;而化学分析使用的 仪器一般比较简单。 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仪器分析的产生 分析化学的发展已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 从 16 世纪天平的发明到 20 世纪初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特别是四大反 应的平衡理论)的发展,分析化学引入了物理化学的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 理论。因此,这次变革的标志是,分析化学从单纯的操作技术变成为一门学 科。 第二次变革 20 世纪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 展, 分析化学由化学分析发展到仪器分析, 并逐渐产生了一些现代的仪器分 析新方法、新技术,这就是第二次变革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变革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 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分析化学进入第三次变革:计算机 处理数据的快速、准确,使分析仪器自动化、智能化,各种傅里叶变换仪器 的相继问世, 使传统的仪器更具优越性和多功能化; 计算机促进统计处理进 入分析化学, 出现了化学计量学, 它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设计或选择 最优条件,并从分析测量数据中获取最大程度的化学信息。可以这样说,这 一变革使分析化学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分析化学已经成为一门信息的科学。 仪器分析定义 所谓仪器分析是指那些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 通过测量表征物质 的某些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性质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状态及结构的方法。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 1. 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不少原理都涉及到化 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仪器分析第一章 绪论
精品文档
23
1)精密度(Precision)使用同一方法或步骤进行多次重复 测量所得分析数据之间符合的程度。
光散射 浊度法;拉曼光谱
光折射 折光分析;干涉法
光衍射 X-射线和电子衍射光谱
光偏转 旋光分析;旋光性色散分析;圆振二向色性分析
电 位 电位分析
四种电学特性的测量
电 荷 库仑分析
电 流 电流分析法;极谱分析
电 阻 电导分析
离 色谱分析 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
多组份同时分离分析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
动化。
精品文档
6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 比较)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 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 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 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 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精品文档
7
常量分析、半微量和微量分析
(analyte, target
species)的颜色、沸熔点、气味、光学性质
(拆射、反射、衍射等)以及在不同溶剂中
精品文档
9
仪器分析 化学分离:色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始 取代沉淀、 萃取、蒸馏等分离方法; 定性定量方法:利用物质原子、分子、离子 等的特性, 如电导、电位、光吸收和发射、质荷比、荧 光等;
精品文档
3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 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 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精品文档
4
仪器分析 课件 第一章:绪论
四 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
仪器分析:化学+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 (综合性 学科) 基础课:化学专业、应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 学等专业的基础课;
2. 课程目标
培养两类人才:分析仪器的熟练应用者——解决问 题;创新型人才——发现问题,开拓新领域;
(1 )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应用,熟悉仪器结构; (2 ) 使学习者具备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22
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 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可是这些 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 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 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 题。因此,将它们称为“化学分析中的仪 器方法”更为确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四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
化学分析 从原理看 根据化学反应及计 量关系 仪器分析
按试样量的大小:
常量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超微量分析
1 0 0 10~ 100 0 .1 ~ 1 0 0 .1
1 0 1~ 10 0 .1 ~ 1 0 .0 1
30
1-5 仪器分析的发展
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 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境科学都促进了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80年代以来,生命 科学的发展也促进分析化学一次巨大的发 展。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为科 学技术提供更准确、更灵敏、更专一、更 快速、更简便的分析方法。
31
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 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 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 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 新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 集和处理。
仪器分析绪论
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参考书
《仪器分析教程》 北京大学化学系 北京大学出 版社 1997
Douglas A. Skoog, Donald M. West, F. James Holler.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8th ed. Australia: Thomson-Brooks/Cole, 2004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绪论
什么是仪器分析?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有那些? 仪器分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策
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组成 和性质的信息的科学。 分析化学是科学的眼睛。 按原理的不同,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化学分析 和仪器分析两类。
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1. 要求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和仪器 的简单结构;
2. 要求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 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 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3. 学习方法:纵向阅读,横向比较
一、仪器分析的定义
1. 仪器分析的定义
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
关系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
仪器分析:利用测量表征物质的物
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来确定其 化学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
2. 仪器分析的特点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但相对误差 一般较大。
选择性好。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
动化。 价格一般来说比较昂贵
二、仪器分析的分类
1. 光学分析法 2. 电化学分析法 3. 色谱分析法 4. 其它方法
仪器分析绪论
吸收
分析方法部分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火焰光度法
光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红外吸收光谱法 (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浊度法、拉曼光谱法 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 折射法、干涉法 电位分析法 伏安分析法、极谱分析法 电导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离子色谱法 质谱分析法(MS) 中子活化分析
仪器分析的优点:
• • • • • 操作简便而快速 低含量组分的测定 容易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供化学分析难以提供的信息 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离效率高、 检测范围广
仪器分析的缺点:
• 常量组分分析准确度不如化学分析 • 时常需要用化学的方法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二、仪器分析的内容及其分类
绪论
一
• 仪器分析法及其特点 • 仪器分析的内容及其分类 •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
三
一、仪器分析法及其特点
分析化学
一门研究表征和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特性的学科
化学分析
以测量物质的化学反应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是 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 其定量关系对物质进行 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
以测量物质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对物质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同时, 仪器分析还承担复杂样 品组分的分离任务
辐射的散射 辐射的衍射
辐射的折射 电位 电化学分析法 电流 电导 电量
色谱分析法
其他分析法
两相间的分配
质荷比 核性质
三、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新的仪器、新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多种分析方法相互渗透,多种仪器联机使用 分析的灵敏度和精度越来越高 新型动态分析食品大量涌现
仪器分析第1章绪论-精品文档
2.1 光学分析法
紫外可见法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红外法
原子发射法
光分析法
荧光法
核磁法
光学分析法 某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测定其产生的辐射讯号
或引起的某些变化的分析方法。
1.非光谱法--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仅通 过测量电磁辐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等) 的变化的分析方法。如:干涉法、折射法、散射法、 旋光法、衍射法等。
体液、单细胞分析
分析仪器在保障人类健康生活、监控病人病情、预防灾害 发生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没有新型DNA分析仪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也很难在防病、 治病特别是在防治癌症和各种遗传病方面对现有基因图谱加以 利用。
2019年美籍华裔钱永健因在荧光蛋白研究领域的成果而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父亲钱学榘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舅舅 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的工程学教授,堂叔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哥 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堂 兄钱永刚是中国解放军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 授.
4.仪器分析应用领域
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鱼新鲜度、食 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环境质量(污染实时检 测)、法庭化学(DNA技术,物证)
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分子层次上的分析方法; 生命科学:DNA测序;活体检测; 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 材料科学:新材料,结构与性能; 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 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 中国:10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12个部级测试中 心,21个省市测试中心,137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300多个进出口商品检验室,8千多个环 境监测机构,数十万庞大的分析队伍。
仪器分析绪论
蛋白质旳氮含量14-18% 平均为16%,折算系数 为6.25。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 仪(HPLC)、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 等
分析化学及其任务
定义:研究物质化学构成、构成含量、表征物质化 学构造旳分析措施及有关理论旳科学。
清楚明了方法原理,弄懂记着基本概念。 知晓分清仪器装置,着重熟悉关键部件。 理解方法理论公式,熟练使用重点公式。
措施
发明了分配色谱法
发明了相差显微镜 首次发展了极谱法
发明了计算机控制扫描层析 诊疗法 (CT)
发展了高辨别率电子光谱法
发展了激光光谱学
对晶体显微镜旳发展
28项诺贝尔奖与分析仪器发展有关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约翰·芬恩(美)与田中耕一(日): 库尔特·维特(瑞) 建立利用质谱分析生物大分子旳措施。 建立利用核磁共振测定生物大分子三维构造旳措施。
对电解理论旳贡献
对电导率旳理论研究及试验工作
制造了光学精密仪器及对天体所 做旳光谱研究
发觉结晶X射线衍射
共同采用X射线技术对晶体构造 旳分析
发觉了多种元素X射线发射旳不 同
发觉了质谱技术能够用来测定同 位素
编号 年份 获奖者 15 1939 Lawrence Ernest Orlando 16 1944 Rabi, Isidor Isaac
绪论应该讲旳内容? 为何学习仪器?
学术成就
生命质量
与仪器分析发明发展有关旳诺贝尔取得者
编号 年份 获奖者 1 1901 Rontgen Wilhelm Conrad 2 1901 Van't Hoff Jacbus Henricus
仪器分析绪论教案
仪器分析绪论教案一、教学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仪器分析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变得越来越重要。
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对物质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2.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分析仪器分析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1.1仪器分析的定义和特点1.2仪器分析的分类1.3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2.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2.1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2.2仪器分析中的常用仪器3.仪器分析的应用3.1环境监测中的仪器分析3.2食品安全中的仪器分析3.3医药领域中的仪器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法: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1.1仪器分析的定义和特点1.2仪器分析的分类1.3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第二课时: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2.1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2.2仪器分析中的常用仪器第三课时:仪器分析的应用3.1环境监测中的仪器分析3.2食品安全中的仪器分析3.3医药领域中的仪器分析第四课时:仪器分析实验4.1仪器分析实验操作演示4.2学生自主操作,进行仪器分析实验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检查其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情况;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鼓励学生对仪器分析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料与参考书目1.各类仪器分析实验操作手册2.仪器分析相关课件和教材3.《仪器分析导论》(郑海德等著)4.《仪器分析技术》(张强等著)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仪器分析(完整版)
仪器分析(完整版)绪论⼀、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简答,必考题)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个重要部分,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类分析⽅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段。
1、灵敏度⾼,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动化。
4、相对误差较⼤。
化学分析⼀般可⽤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误差⼩于千分之⼏。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般为5%,不适⽤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较昂贵的专⽤仪器。
⼆、仪器分析的分类光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法。
三、仪器分析法的概念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进⽽对待测物进⾏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及动态分析的⼀类测定⽅法。
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浓度—相对检出限;质量—绝对检出限)五、选择分析⽅法的⼏种考虑仪器分析⽅法众多,对⼀个所要进⾏分析的对象,选择何种分析⽅法可从以下⼏个⽅⾯考虑:1.您所分析的物质是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合物结构剖析?2.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如何?3.您的样品量是多少?4.您样品中待测物浓度⼤⼩范围是多少?5.可能对待测物产⽣⼲扰的组份是什么?6.样品基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何?7.您有多少样品,要测定多少⽬标物?光谱分析法导论⼀、什么是光谱分析法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引起原⼦、分⼦内部量⼦化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仪器来完成分析测定——光谱分析仪器基本组成部分:信号发⽣系统,⾊散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
仪器分析课件绪论
智能化与自动化仪器的发展
智能化仪器
具备自动校准、自动诊断和自我 修复等功能,减少人工干预,提
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仪器
能够实现样品处理、分析检测和 结果输出的全自动化,提高工作
效率和降低误差。
技术挑战
如何实现仪器的高度智能化和自 动化,同时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
战。
离子选择性电极原理
色谱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对待测物质的 分离和测定。
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待测离子产生 电位响应,从而实现对离子的测定。
仪器分析的生物原理
酶反应原理
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对待测 物质进行转化,并利用相 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免疫分析原理
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 异性结合反应,实现对蛋 白质、激素等生物大分子 的测定。
仪器分析的物理原理
01
02
03
光学原理
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 射等特性,通过测量光与 物质相互作用后的变化来 分析物质。
电学原理
利用电学参数(如电流、 电压、电阻等)的变化来 分析物质。
磁学原理
利用物质的磁学性质进行 分析,如磁化率、磁滞现 象等。
仪器分析的化学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
通过化学反应将待测物质转化为其他 可测量的物质或产生某些可测量的物 理现象。
详细描述
生物分析法包括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物传感器等,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 利用生物体内产生的物质或酶与目标物质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04
仪器分析的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总结词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用于检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 和有害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痕量成分分析(< 0.00001%)
按取样量划分,分为三类
常量样品分析 (> 10 mg, > 1 ml)
微量样品分析 (0.1- 10 mg, 0.01-1 ml)
超微量样品分析(< 0.1 mg, <0.01 ml)
按被分析物质的状态划分,分为:
成分分析 价态分析 结构分析 表面与界面分析 微区分析 剥层分析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化学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重量法 容量法(酸碱、络合、氧化-还 原、沉淀等滴定法)
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 一类分析方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 手段。
由于这类方法依据了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因 此,亦曾被称为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江西猪油中毒事件
1999年元旦期间,在江西赣南地区龙南、定南 两县,一千多名群众因食用含有机锡的桶装工 业猪油而严重中毒,造成一百多人住院治疗, 三人死亡的悲剧,这是一起国际罕见的食物中 毒事件。
2、分析仪器原理与设计
推动分析仪器发展的三要素
理论
技术 科学 技术
对象(问题)
生产
1、生产发展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理论与技术的提高
间谍草
•
一种看似小草的微型探测器,其内装 有敏感的超微电子侦察仪器和化学传感 器,可侦测出百米以外坦克、车辆等出 动时产生的震动和声音,人员及携带物 品情况。并能自动定位、定向和进行移 动,绕过各种障碍物。
坦克来了 !!!
机器虫
微型间谍飞行器
美国R&D杂志对21世纪预测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纳米计 算机、光子计算机、DNA计算机、量 子计算机),在数十年内人和机器之 间的差别将变得模糊,甚至灵魂也将 与硅片结为一体,带有植入神经系统 (软件)的人类将超过自然人。
UV Camera Sphere ICP Torch Computercontrolled Mirror Output CCD Subarray
B C Na Mg Al S K Ca Ti Cr Mn Fe Co Ni Cu Zn Zr Rh Ag Cd Hf W Pb
1E+0
1E+1
1E+2
1E+3
-
+
例2 紫外-红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燕窝的品质鉴别
猪皮
A
银耳
燕窝
0 3 2 1 6 0 1 0 0 5 5 0 0 0 0 0 0 . 0 0 c m -
不同圆珠笔油墨的 二维相关红外研究
样品1
样品2
例3
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的设计
原理: 1. 核——自旋——核自旋量子数 (I=1/2, 1, 3/2, ……, I≠0的磁性核) 2. 核自旋磁能级间距为 射频电磁波几十M到1000MHz 3. 磁性核在静磁场中吸收一定波长(频率)的电磁波,使 体系由基态变成激发态的过程为NMR。
s
t
目前色谱法已经成为复杂物质分析的主要手 段之一,在环境与生命科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DIOXINS的污染与分析
剧毒 DIOXINs
致癌
致畸形
人体暴露到二恶英中的允许值为:
0.000000000001 g/kg day (110
-12
g/kg day)
急性皮肤毒性为LD50 1-100 g/kg, DDT毒2万倍
1E+4
1E+5
1E+6
1E+7
1E+8
例2 拉曼光谱仪
•拉曼效应发现 于1928年,发现 者为印度物理学 家C.V. Raman 样品室
单色器
检测器
光源
-射线
X-射线
光学光谱区
微波区
无线电波区
5pm
140pm
10nm
100um
1m
远紫外区
近紫外区
可见区
近红外区
远红外区
10nm
200nm
400nm
分类
1、光谱分析仪器
2、色谱分析仪器
3、质谱分析仪器
4、电化学分析仪器
5、其它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光(波)谱 分析法 分子光谱法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法
化学发光光谱法 拉曼光谱法
其它波谱法
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
仪器分析
第O章
绪 论
一、《仪器分析》课程概况
《仪器分析》课程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 科学研究中所抽象出的一门测量物质成分、含量、 结构、表面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课 程。 《仪器分析》课程(理论或实验)开设对象包括 本科——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工物) 等系研究生——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 工物、核研院、热能、(电子、精仪)等系,因 此本课程是一门覆盖面较广的课程。
Rontgen et al Michelson et al Aston et al Pregl et al Raman et al Rabi et al Tiselius et al Bloch et al Martin et al Heyrovsky et al Siegbahn et al Bloembergen et al Ernst
二、学时与教材
学时: 教材: 课堂讲授32学时 《仪器分析》(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D.M. Skoog et al. 《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第5版
第O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绪论
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2 学时
3 3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DIOXIN家族简介
o o
苯环 p-Dioxin
o o
二苯并对二恶英(DD)
Cl Cl
o o
2,3,7,8 - TCDD
Cl Cl
o Cln o Cln
一个DD最多可以结合8个氯原子,而 根据氯原子结合的位置,可以有75种 结合方式的排列组合。
即DD可以有
75
个家庭成员!
Cln
O
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
X射线荧光与X射线衍射分析
电导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pH与离子选择性电极) 电流分析法(库仑分析和电重量法) 伏安分析法(极谱和溶出伏安法)
气相色谱法 色谱分离法 分离法 电泳分离法 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动色谱法
按被分析物质的含量划分,分为三类
常量成分分析 (> 0.01 %) 痕量成分分析 (0.01- 0.00001%)
电磁波与不同种类核的作用
N
S N
N
S
N N
S
不 同 频 率
N S
S
S
•1944
Rabi et al
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磁性
•1952
•1991
Bloch et al
Ernst
发展核磁共振精细测量法
对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发展
核磁成像
附加线性磁场
(2) 吸收的逆过程——发射型光谱仪器的设计
第一激发态
0.0001 nm
Ko
o
1955年Walsh发表了一篇论文“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o analytical chemistry”,解决了原子 吸收光谱的光源问题,50年代末 PE 和 Varian公司推出了原 子吸收商品仪器。
3、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总是以理论作为基础
(1)基于光吸收原理的分析仪器的设计
例1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太阳光 暗 线
暗线是由于大气层中的原子对太阳 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第一激发态
E
C
热能
基态
E = h = h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设计原理
火焰
空心阴极灯
单色器 光电管
关键性难题
• 通常光栅可分开0.1 nm, 要分开0.01 nm 的两束光需 要很昂贵的光栅;要分开两 束波长相差0.0001 nm 的光, 目前技术上 仍难以实现; •此外,即使光栅满足了要 求,分出的光也太弱,难以 用于实际测量。
800nm
2500nm
50um
2、基于质量分析原理的仪器设计
飞行时间质谱的基本原理 TOF-MS
田中耕一为什么获诺贝尔奖?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 MALDI
3、基于分离原理的仪器的设计
例2 色谱仪器的产生
1906 Tswett 研究植物色素分离,提出色谱法概念; 1941 Martin和Synge提出液-液色谱,1951年提出气相色谱
J. Kong et al., Science, 287:622, 2000
Y. Cui et al. Science 293: 1289, 2001
•TOF-MS的质量分析器可作成1英寸大小的便携式仪器;
•手枪大小的战场化学毒剂检测仪也已经研制 •第二代生物芯片已被集成在微米尺寸的微珠上
小型化的质谱仪 手提式多道分光光度计
6.02x1023 6.02x1014 6.02x1014 ~1
1015
2、分析仪器的微型化技术
生物芯片设计
纳米传感器技术
AFM image of a metal/S-SWNT/metal sample used for the experiments. Nanotube diameter is ~1.8 nm. The metal electrodes consist of 20nm-thick Ni, with 60-nm-thick Au 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