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铃薯病害》课件
抗药性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病原菌抗药性的分子机 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
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01
02
03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植物提 取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害 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
化学防治技术
研究新型高效低毒的化学 农药,优化施药技术,提 高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技术
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 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 业措施,降低病害的发生 和危害。
要点一
总结词
合理施肥与灌溉是预防马铃薯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 提供均衡的营养和水分,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搭配氮、磷、钾 等营养元素,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要避免过 度施肥导致营养过剩或不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灌溉 方面,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和水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合理施肥与灌溉能够提供均衡的营养 和水分,促进马铃薯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详细描述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环腐棒杆菌引起的病害。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枯黄,叶片边缘卷曲、皱缩。薯块 感染后,会出现褐色腐烂斑点,并逐渐扩大至整个薯块。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下降 。
马铃薯黑胫病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马铃薯的 品质和产量。
VS
详细描述
马铃薯黑胫病是由黑胫病细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枯黄,茎部出现 黑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至整个植株。薯块 感染后,会出现黑色腐烂斑点,并逐渐扩 大至整个薯块。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马铃 薯产量和质量下降。
详细描述
合理密植能够保证马铃薯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减少病原菌的滋生。适时 灌溉可以确保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过湿或过干导致病害发生。除草和松土可以 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
深入研究病原菌抗药性的分子机 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
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01
02
03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植物提 取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害 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
化学防治技术
研究新型高效低毒的化学 农药,优化施药技术,提 高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技术
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 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 业措施,降低病害的发生 和危害。
要点一
总结词
合理施肥与灌溉是预防马铃薯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 提供均衡的营养和水分,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搭配氮、磷、钾 等营养元素,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要避免过 度施肥导致营养过剩或不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灌溉 方面,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和水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合理施肥与灌溉能够提供均衡的营养 和水分,促进马铃薯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详细描述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环腐棒杆菌引起的病害。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枯黄,叶片边缘卷曲、皱缩。薯块 感染后,会出现褐色腐烂斑点,并逐渐扩大至整个薯块。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下降 。
马铃薯黑胫病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马铃薯的 品质和产量。
VS
详细描述
马铃薯黑胫病是由黑胫病细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枯黄,茎部出现 黑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至整个植株。薯块 感染后,会出现黑色腐烂斑点,并逐渐扩 大至整个薯块。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马铃 薯产量和质量下降。
详细描述
合理密植能够保证马铃薯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减少病原菌的滋生。适时 灌溉可以确保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过湿或过干导致病害发生。除草和松土可以 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
《马铃薯虫害》课件
防治
药剂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清除田边杂草可减少虫源。
识别
马铃薯斑潜蝇幼虫在叶片内蛀食成隧道,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成虫为黑色小蝇,不易察觉。
防治
药剂防治可选用灭蝇胺、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叶。
03
CHAPTER
马铃薯虫害防治技术
维护生态平衡
02
CHAPTER
马铃薯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
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成虫为棕黑色小甲虫,幼虫呈弯曲的梨形。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叶肉蛀食成孔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识别
采用药剂防治,如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加强农业防治,如轮作、深耕等。
《马铃薯虫害》ppt课件
目录
马铃薯虫害概述马铃薯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马铃薯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虫害防治案例分析马铃薯虫害防治展望
01
CHAPTER
马铃薯虫害概述
马铃薯虫害主要包括蚜虫、瓢虫、地老虎、金针虫等。
种类
这些虫害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优势种群。
分布
害虫啃食马铃薯叶片和茎秆,导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04
C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ER
马铃薯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科学防治、生态调控
总结词
该地区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马铃薯甲虫进行科学防治。同时,加强生态调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虫害发生。
详细描述
生长抑制
品质下降
产量损失
害虫侵害薯块,导致薯块畸形、表面粗糙,影响品质。
药剂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清除田边杂草可减少虫源。
识别
马铃薯斑潜蝇幼虫在叶片内蛀食成隧道,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成虫为黑色小蝇,不易察觉。
防治
药剂防治可选用灭蝇胺、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叶。
03
CHAPTER
马铃薯虫害防治技术
维护生态平衡
02
CHAPTER
马铃薯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
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成虫为棕黑色小甲虫,幼虫呈弯曲的梨形。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叶肉蛀食成孔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识别
采用药剂防治,如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加强农业防治,如轮作、深耕等。
《马铃薯虫害》ppt课件
目录
马铃薯虫害概述马铃薯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马铃薯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虫害防治案例分析马铃薯虫害防治展望
01
CHAPTER
马铃薯虫害概述
马铃薯虫害主要包括蚜虫、瓢虫、地老虎、金针虫等。
种类
这些虫害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优势种群。
分布
害虫啃食马铃薯叶片和茎秆,导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04
C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ER
马铃薯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科学防治、生态调控
总结词
该地区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马铃薯甲虫进行科学防治。同时,加强生态调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虫害发生。
详细描述
生长抑制
品质下降
产量损失
害虫侵害薯块,导致薯块畸形、表面粗糙,影响品质。
马铃薯病害防治基础ppt课件
l 硫制剂
l 铜制剂 波尔多液即含有氢氧化铜
合成杀菌剂
l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如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锌
l 病害压力大(病原菌基数高) l 需要更频繁使用杀菌剂
25 25
-
杀菌剂抗性管理
负责任的抗性管理措施对于延长杀菌剂使用 寿命非常必要!
FRAC(杀菌剂抗性委员会)给出了抗性管理建议
l 适当使用限制 l 与作用机理不一样的杀菌剂交替使用 l 与作用机理不一样的杀菌剂混用
26
-
26
接触型杀菌剂
简单,无机物
l 种薯质量
l 施肥,灌溉与营养管理
l 种植的深度和间距
l 杀秧
l 收获
l 杂草控制
19 19
-
栽培措施:灌溉管理 对病害发展的影响程度与 灌溉方式有关。
l 湿度越大、叶面越湿 润,病害发生的风险 越高。
灌溉时间也很重要
l 叶面持续湿润的时间 越长,病害风险越高 。
20
-
杀菌剂使用的一般原则
正确识别病害、使用恰当的产品 植物新生部位必须受到保护
4 4
-
病害的起因: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结构是一种菌丝体,由丝状菌丝集合而成。
5
5
-
病害的起因:植物病原真菌
孢子和菌核是其传播和生存的方式。
孢子的结构特征以及菌核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鉴别病害。
6
6
-
真菌孢子
其厚壁利于生存(休眠孢子-卵孢子)
7
-
病害的起因:植物病原真菌
主要类别
l 卵菌纲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菌) l 寄生根肿粘菌纲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菌)
l 杀菌剂使用效果不好最重要的 原因,就是用药时机不当! l 当植株生长迅速时,应当缩短 用药间隔。 药液充分覆盖非常重要 l 喷雾必须穿透整个冠层
马铃薯病毒病PPT课件.ppt
(5)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 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 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
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 有叶脉透明; 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 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 死或萎焉脱落; 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 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 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
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
此外,25℃以上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
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
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
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马铃薯病毒病--病害控制
马 铃 薯 皱 缩 花 叶
马 铃 薯 病 毒 病 在 块 茎 上 的 症 状
马铃薯病毒病--病原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
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花叶或不显症
马铃薯病毒病--病害控制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 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 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
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 有叶脉透明; 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 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 死或萎焉脱落; 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 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 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
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
此外,25℃以上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
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
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
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马铃薯病毒病--病害控制
马 铃 薯 皱 缩 花 叶
马 铃 薯 病 毒 病 在 块 茎 上 的 症 状
马铃薯病毒病--病原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
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花叶或不显症
马铃薯病毒病--病害控制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 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完整】马铃薯环腐病资料PPT
0.1%高锰酸钾、1:200漂白粉浸液
2、种)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
马铃薯卷叶病
• 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 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 的,上部叶片卷曲,尤 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 叶片趋于直立并且一般 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 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 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 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 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 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 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 的坏死组织。
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
种薯生产在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每隔10天喷药一次,直至收获。
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
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
(五 )、印花和奥古巴病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鸣谢:
本幻灯篇由“龙甘集团”特约赞助播出。
褐,病蔓有时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
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 (一)、青枯病
溢出白色菌脓。 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 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 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 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 4、对种薯进行升温处理:将块茎放置在37℃条件下25天,可钝化卷叶病毒,种植后不出现病症。 使用方法: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5——7天喷施一次。 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 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
土豆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马铃薯晚疫病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借气流传播进行再 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菌孢 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 中侵染薯块,产生病薯,作为 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1)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2)栽培管理。选择 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3)药剂防治。喷施46%翠尔可湿粉 600倍液、或50%露克1500倍液 ,25%天下去霜800倍液,隔7- 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PVX
马铃薯病毒病
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此病在田间常表现花叶、坏死、卷叶3 种症状类型。 • 花叶型即叶片颜色不均,呈现浓淡相间花叶或 PVY 斑驳。 • 坏死型即在叶、叶脉、叶柄和枝条、茎蔓上出 现褐色坏死斑点,后期转变成坏死条斑。 • 卷叶型即叶片沿主脉由边缘向内翻卷,继而叶 片变硬、变脆,严重时叶片卷曲呈筒状。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王杨
• 马铃薯 马铃薯,在我国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 ,块 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 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 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 马铃薯作为普遍栽培的高产作物,在生产中常因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金盾在土豆上的应用技术
在土豆上的应用好处
• • • • • • 1、使用金盾的土豆,个大; 2、土豆品质好; 3、促进根对肥料的吸收,节约肥料,疏松土壤; 4、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5、使用金盾,结果快,膨大快; 6、调节土壤,增强土豆抗旱和耐涝能力;
一、种薯处理
暖种晒种后的种薯,如果中下部芽很 小,不到2mm,为促进出苗快,可于 切块后用金盾200倍液浸泡10min。可 促进种薯早发芽生根。
《马铃薯晚疫病》课件
病原体
病原细菌介绍
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高度的病原性。
病原细菌的特征
病原细菌具有半球形的形态、生长迅速、在潮湿环境下生存能力强等特征。
病原细菌的生境
病原细菌喜欢潮湿的环境,可以在土壤、种薯和植株残体中存活。
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原则
• 定期监测病害情况 •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 推广农业技术防治措施 • 培育抗病品种
农业技术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
• 适时疏菌、清除病株 • 实施轮作和间作 • 保持适宜水分和通风状态 •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免疫力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施
• 严格遵循使用说明和安 全操作规程
• 定期更换使用的药剂, 避免细菌抗药性
பைடு நூலகம்
结语
1 马铃薯晚疫病的严重性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病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 病原物传播途径
晚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通过病菌感染的种薯、虫 媒传播和土壤传播。
病害症状
1 叶片病斑
晚疫病的一大症状是马铃 薯叶片上的黑褐色斑点, 随着病程发展,斑点扩散 并覆盖整个叶片。
2 茎部病斑
晚疫病还会导致茎部出现 黑褐色病斑,严重时,茎 部可能变软甚至腐烂。
3 块茎腐烂
晚疫病最致命的症状之一 是马铃薯块茎腐烂,块茎 表面出现黑褐色斑点,质 地变软,不可食用。
《马铃薯晚疫病》PPT课 件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本课件将介绍晚疫病的概述、病害症状、 病原体以及防治方法,让您了解这一疾病,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概述
1 马铃薯晚疫病简介
2 病原体特征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病原细 菌引起的马铃薯病害,对 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线虫病、缺素症等。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
北方一作区 中原二作区
西南混作区 南方二作区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 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 的毁灭性病害。
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 Nhomakorabea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马铃薯病害的收集与整理
组别:第三组 组员:梁子云 陈旺有 汪 翠云 李亚萍
马铃薯病害分类
真菌性疾病: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 立枯丝核菌病、粉痂病、叶枯病、 疮痂病、早死病(黄萎病)、 白绢病、干腐病 炭疽病 银屑病
细菌性疾病:黑茎病(黑胫病)、环腐 病、青枯病、软腐病。
病毒性疾病:卷叶病(PLRV)、X病毒病 Y病毒病、S病毒病、M病毒病等
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条件 :早疫病对气候条 件的要求不如晚疫病严格,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有利于发病。因此7-8月雨季温湿度合适时易发 病,若此期间雨水过多、雾多或露水重、暴风 雨次数多,发病重。
发生规律 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或种薯上越冬,借
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伤口或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 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 老后才发病。高温多雨特别是高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 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 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 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肥力不足、重茬地、低洼地、瘠 薄地、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
雨水少,温度高,病害发生轻,相对半干旱区较好。
品种抗病性: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 大差异。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病性以下两种:
(1)寡基因遗传的小种专化性抗病性。
(2)非小种专化性的,多基因遗传部分抗病性或田间抗 病性.(求助)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 地较垄地重。密度大或株形大可使小气候 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施肥与发病有关, 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土壤瘠薄、缺氮或 黏土使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增 施钾肥可减轻危害。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图
四.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病害,气候条件对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以温度,湿度影响 最大。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
(孢子囊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 度为最适。孢子囊萌发的方式和速度与温度有关。菌丝生 长适温20一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一13℃形 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 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
侵入与发病:低温高湿条件时,孢子囊吸水 后间接萌发,内含物分裂形成6-12个双鞭毛的 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片刻后,便收缩鞭毛, 长出被膜,成球形,随即长出芽管。当温度高 于15℃时,孢子囊可直接萌发成芽管。
再侵染: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传播, 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周围植株,经过 多次重复感染引起大面积发病。病株上的孢子 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从伤口、芽 眼及皮孔等处侵入块茎、形成新病薯,尤以地 面下5cm以内为多。
曾引起爱尔兰饥饿,导致约100万人死 亡。
一、症状 •一个病斑可以产生100,000 个孢子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
最早发生在下部叶片。叶 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 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 围具浅绿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 大,呈褐色,产生一圈白霉 (孢囊梗和孢子囊),叶背 最为明显。
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 质脆易裂,不见白霉,扩展 慢。茎部或叶柄染病,显褐 色。
化,可分为许多生理小种。病
菌寄主范围窄,自然情况下只 侵染马铃薯和番茄。
三.病害循环
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 卵孢子越冬,但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囊都不能 在田间越冬。在双季作薯区,前一季遗留土中的病残组 织和发病的自生苗也可成为当年下一季的初侵染源。
传播: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病薯播种 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出土前腐烂,另一些病芽尚 能出土形成病苗。病菌以幼苗茎基部沿皮层向上发展, 形成通向地上部的茎上条斑,病苗和病菌长期共存,温 湿度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这种病苗成为田间的中 心病株。病菌能借助土壤水分的扩散作用而被动的在土 壤内移动,还可以在病薯与健薯上繁殖。
马铃薯晚疫病病叶和薯块
马铃薯晚疫病田间
二.病原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1
infestans)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菌丝无色无隔膜,孢囊梗 无色,具2-4分枝,无限长, 在产生每个孢子囊的部位,孢 囊梗膨大成节状,节基部钝圆 而顶端尖细。孢子囊单胞无色, 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
病菌有明显的生理的生理分
五.病害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 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 害、冬藏查害、出害、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 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 地,进行无病留种。
(3)播种前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薯类块茎 根类专用肥拌种,并在苗期、蕾期、花后块茎膨 大期叶面喷施,每次每亩200克兑30公斤水。可 有效的提高抗病力,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减少 农药的用量。等到发病才喷施则无法发挥最佳作 用。Δ
(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 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矶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2.2%普 力克水剂8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 连续防治2~3次。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 起大流行。
马铃薯早疫病
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 斑,上面有黑色同心轮纹和少量黑霉, 病斑外面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同叶部 病斑基本相似;薯块形成暗褐色圆形病 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下面 组织干腐变褐。
链格孢 索兰尼氏 链格孢
病原 Alternaria solani称茄链格孢,属半 知菌亚门真菌(图13-7)。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 孢子梗单生或簇生,圆筒形,有1~7个隔膜,暗 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棍棒状,顶端 有细长的嘴胞,黄褐色,具纵横隔膜。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
北方一作区 中原二作区
西南混作区 南方二作区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 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 的毁灭性病害。
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 Nhomakorabea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马铃薯病害的收集与整理
组别:第三组 组员:梁子云 陈旺有 汪 翠云 李亚萍
马铃薯病害分类
真菌性疾病: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 立枯丝核菌病、粉痂病、叶枯病、 疮痂病、早死病(黄萎病)、 白绢病、干腐病 炭疽病 银屑病
细菌性疾病:黑茎病(黑胫病)、环腐 病、青枯病、软腐病。
病毒性疾病:卷叶病(PLRV)、X病毒病 Y病毒病、S病毒病、M病毒病等
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条件 :早疫病对气候条 件的要求不如晚疫病严格,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有利于发病。因此7-8月雨季温湿度合适时易发 病,若此期间雨水过多、雾多或露水重、暴风 雨次数多,发病重。
发生规律 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或种薯上越冬,借
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伤口或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 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 老后才发病。高温多雨特别是高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 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 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 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肥力不足、重茬地、低洼地、瘠 薄地、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
雨水少,温度高,病害发生轻,相对半干旱区较好。
品种抗病性: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 大差异。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病性以下两种:
(1)寡基因遗传的小种专化性抗病性。
(2)非小种专化性的,多基因遗传部分抗病性或田间抗 病性.(求助)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 地较垄地重。密度大或株形大可使小气候 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施肥与发病有关, 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土壤瘠薄、缺氮或 黏土使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增 施钾肥可减轻危害。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图
四.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病害,气候条件对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以温度,湿度影响 最大。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
(孢子囊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 度为最适。孢子囊萌发的方式和速度与温度有关。菌丝生 长适温20一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一13℃形 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 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
侵入与发病:低温高湿条件时,孢子囊吸水 后间接萌发,内含物分裂形成6-12个双鞭毛的 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片刻后,便收缩鞭毛, 长出被膜,成球形,随即长出芽管。当温度高 于15℃时,孢子囊可直接萌发成芽管。
再侵染: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传播, 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周围植株,经过 多次重复感染引起大面积发病。病株上的孢子 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从伤口、芽 眼及皮孔等处侵入块茎、形成新病薯,尤以地 面下5cm以内为多。
曾引起爱尔兰饥饿,导致约100万人死 亡。
一、症状 •一个病斑可以产生100,000 个孢子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
最早发生在下部叶片。叶 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 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 围具浅绿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 大,呈褐色,产生一圈白霉 (孢囊梗和孢子囊),叶背 最为明显。
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 质脆易裂,不见白霉,扩展 慢。茎部或叶柄染病,显褐 色。
化,可分为许多生理小种。病
菌寄主范围窄,自然情况下只 侵染马铃薯和番茄。
三.病害循环
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 卵孢子越冬,但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囊都不能 在田间越冬。在双季作薯区,前一季遗留土中的病残组 织和发病的自生苗也可成为当年下一季的初侵染源。
传播: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病薯播种 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出土前腐烂,另一些病芽尚 能出土形成病苗。病菌以幼苗茎基部沿皮层向上发展, 形成通向地上部的茎上条斑,病苗和病菌长期共存,温 湿度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这种病苗成为田间的中 心病株。病菌能借助土壤水分的扩散作用而被动的在土 壤内移动,还可以在病薯与健薯上繁殖。
马铃薯晚疫病病叶和薯块
马铃薯晚疫病田间
二.病原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1
infestans)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菌丝无色无隔膜,孢囊梗 无色,具2-4分枝,无限长, 在产生每个孢子囊的部位,孢 囊梗膨大成节状,节基部钝圆 而顶端尖细。孢子囊单胞无色, 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
病菌有明显的生理的生理分
五.病害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 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 害、冬藏查害、出害、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 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 地,进行无病留种。
(3)播种前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薯类块茎 根类专用肥拌种,并在苗期、蕾期、花后块茎膨 大期叶面喷施,每次每亩200克兑30公斤水。可 有效的提高抗病力,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减少 农药的用量。等到发病才喷施则无法发挥最佳作 用。Δ
(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 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矶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2.2%普 力克水剂8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 连续防治2~3次。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 起大流行。
马铃薯早疫病
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 斑,上面有黑色同心轮纹和少量黑霉, 病斑外面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同叶部 病斑基本相似;薯块形成暗褐色圆形病 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下面 组织干腐变褐。
链格孢 索兰尼氏 链格孢
病原 Alternaria solani称茄链格孢,属半 知菌亚门真菌(图13-7)。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 孢子梗单生或簇生,圆筒形,有1~7个隔膜,暗 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棍棒状,顶端 有细长的嘴胞,黄褐色,具纵横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