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鸿民族中学陆爱媛)《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传统文化的取舍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案例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陆爱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认识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提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史料的识读、归纳、处理,掌握史料分析法;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会运用多维史观评价历史事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感悟那些值得尊敬的先辈们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通过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正确的取舍。

二、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

三、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1.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学科要求来看,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第十五节。从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也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思想的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准备。从探索史的角度看,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西方制度,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西方文化,这是向西方学习的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新思想武器。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重结合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背景、实质、影响、评价。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立足于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多角度评价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效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主动性较强,所以能够通过学习完善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体系,历史学习能力特别是处理史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在于透过文化现象看社会发展的本质的能力和多角度评价问题的能力还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

2. 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这节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使用史料分析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史料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节课上如果使用单一种类的史料,既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也不利于学生学会处理不同史料的方法。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选择的史料是多样化的,有文字、照片、地图、示意图等等,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论从史出的原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养成。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史料作为分析问题、学习历史的支架。

3.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时代和社会需求来看,这节课的重要之处还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随着中外交往的深入和交流手段的发达,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喜欢过洋节胜过中国传统节日,他们对外国文明的了解胜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种状况对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内涵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这说明了解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发展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节课的德育目标我主要定位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正确的取舍”。上课的效果表明,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多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与魅力,明白了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明白了我们不能闭目塞听,也不应妄自菲薄。形成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但是仅仅通过一节课,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要在备课时多花心思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来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

附:学生分组材料

第一组:中国新闻

材料一:1914年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并任免文武职官。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

第二组:走近科学

材料一:社会新闻:老栓的儿子小栓生了重病……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像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

第三组:道德观察

材料一:社会新闻:

张家媳妇落水了,李家儿子正好从河边经过……

材料二:社会新闻:

1920年2月29日北京大学招收王兰等三位女生入校旁听。

第四组:文化访谈录

材料一: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材料二:《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儿微云,地上吹着些儿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