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东第一人”史梦兰看清代中后期的孝治政策

合集下载

晚清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与行为——以“京东第一人”史梦兰为例

晚清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与行为——以“京东第一人”史梦兰为例
本 ”的观 念在 其脑海 中根 深蒂 同 ;并且他 长 期生活在 乡间 ,了解底层 民众 疾苦,对其深表同情 。因此 ,在他

81
维普资讯
的诗词 中便 多有 “ 民” “ 抚 、 养 ” “ 民 ” 论 。 他 、忧 之 还 经常 教 导后辈 ,“ 圣贤强 、 出忧 患 ” ,认 为人 生大地 之 间 ,应 时时事 事心存 忧患 。
— —
以“ 京东第一人 ”史梦兰 为例
冯小红 ’ ,樊孝 东 2
( .邯郸学院 历 史系,河北 邯郸 0 6 0 ;2 1 5 0 5 .河北 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 0 5 ) 50 1

要 :以史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例 ,阐释 晚清传统 知识分 子在社会变革中的心态与行为。由于所 受传统 教育使然 ,在社会大变革
众 。 ”1 ‘ 财 不 破 者 ,既欲 藏 之 朽 蠹 ; 而 看破 者 3 看 I 义仅 白奢 其 身 , 一关 及 物 仍 复 靳 惜 。 以此 为 看破 ,
其 蛊 惑 弥 深 矣 。 ”[2 32史梦 兰认 为财 应有 所J ,不用 1 { j 则与无 财 同 ,然 用 非奉 己,应济 贫寒 ; 否则 ,爱惜 即 与暴殄 无异 。史梦兰 悲愤地 指 出 ,所 谓 的富家 官僚都 是些 “ 百事 不会 做 ,只会做 官家 ”的声色 犬 马之徒 , “ 人不求 以学 粪心 ,而坐 使牛 溲马 勃充 塞胸臆 间 , 今 真成 粪十之 墙 矣, 岂不可 叹 !” ¨ 清 承 明制 ,实行 八股取 士 ,比之 明朝 ,格式 愈严 , 内容 愈空 。不仅 如此 ,有清 一代 ,作 为私 学发 展最 高 形 态 的书 院 ,其 官学化 倾 向明显加 重 , 自由讲 学和研 究 之风渐 淡 , 至清 末 已完全沦 为科 举考 试 的预备 机构 。

2022-2024北京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2-2024北京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2-2024北京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单选题1.(2024北京延庆高二上期末)宋代按有无田产的原则,将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田产,客户靠租种主户土地为生。

以下相关史实和结论对应准确的是()2.(2024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明清时期,除原有的宗族义庄赈济族人外,还出现了许多超越血缘关系的善会和善堂等慈善机构。

地方上的乡绅、商人、富户、儒生等成为主要资助者及管理者,政府也鼓励其发展。

这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特色是()A.以宗族慈善事业为主体B.救助对象从不以血缘关系为界C.社会救济和优抚体系完备D.民间组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2024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在敦煌出土的唐朝户籍中,有多处注明如“右足跛,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的文字。

这表明唐朝()A.继承了隋朝的“大索貌阅”B.在敦煌建立羁縻州制度C.实行分类登记的户籍制度D.为赋税制度改革做准备4.(2024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宋代救济体系示意图》(局部)。

由此可知,宋代社会救济体系的特点有()①以民间救济为主体①救济的方式多样①救济体系较为完备①防灾救灾相结合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2024北京丰台高二上期末)如图是出土于甘肃武威的彩绘木王杖(鸠杖)及《王杖简》,王杖杖杆粗细均匀,杖顶端有鸠鸟横卧。

木简载有公元前31年“年七十受王杖”的诏书及公元前28年“殴击王杖主当弃市”的令。

这说明当时()A.实行尊重和优抚老人的政策B.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C.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D.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出现6.(2024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明史·职官四》谓:“知县掌一县之政。

凡赋役,岁会实征,十年造黄册,以丁产为。

差。

……岁歉则请于府若省蠲减之……表善良,恤贫乏。

……若山海泽薮之产,足以资国用者,则按籍而致贡。

”据此判断明代县级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①维护基层社会治安①编制户籍征收赋税①依据实情赈灾救荒①在收并进贡土特产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若查找中国古代王朝优抚救济弱势群体的历史材料,应选择()A.四境之内,丈夫、女好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B.凡丁,岁役二旬。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市级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市级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市级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偷笑、笑哭等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这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

()。

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

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

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

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会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惟妙惟肖热火朝天事倍功半悄无声息B.惟妙惟肖如火如荼事半功倍不知不觉C.栩栩如生如火如荼事倍功半不知不觉D.栩栩如生热火朝天事半功倍悄无声息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B.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C.以90后、00后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D.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日常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着先天的优势B.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C.在网络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着先天的优势D.在日常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朝守孝制度

清朝守孝制度

清朝守孝制度
清朝的守孝制度,也称为服丧制度,是清朝时期通过丧服等级表明亲属范围和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

这个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五个等级,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1.斩衰。

这是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
丧服上衣叫“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2.齐衰。

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
故名,有别于斩衰的毛边,具体服制及穿著时间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

3.大功。

这是服期九个月的丧服。

4.小功。

这是服期五个月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

5.缌麻。

这是服期三个月的丧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

在清朝时期,对于不同身份和关系的人,守孝的时间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子女为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守孝的时间分别是三年、一年半和一年,而夫为妻、儿为母和媳为婆的守孝时间则分别是三年、一年和一年半。

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如为高祖父母或更远的祖先守孝时,守孝时间可能会更短。

总的来说,清朝的守孝制度是封建社会中维护家庭和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制度,它通过规定亲属之间相互守孝的责任和义务来强调亲属之间的亲情和孝道,同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对于家庭和社会秩序的
重视和维护。

【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之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之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本进行刊印。

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

这导致了()A.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B.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C.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D.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2.(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3.(2024·山东·高考真题)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4.(2024·北京·高考真题)《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4·广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

“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

清朝的德治政策

清朝的德治政策

清朝的德治政策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清朝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德治政策,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福祉和巩固统治。

一、德治政策的背景清朝建立初期,面临着多元化的社会、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社会治安的不稳定。

为了巩固统治,清朝在德治政策的基础上,试图打造一个公平、正义、有序的社会。

二、加强行政管理清朝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来推行德治政策。

他们规定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打破了文官与武官的阶级界限,实行考试选拔制度,倡导以才干而非身世来选拔官员。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晋升制度,对优秀的官员进行晋升,并对不称职的官员进行撤职。

三、加强法律治理清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以加强社会法制建设。

他们颁布了一部完整的法律典籍,即《大清律例》,明确规定了各类罪行的刑罚,并具体规定了律政程序。

此外,清朝还重视司法公正,设立了许多法庭并聘请法官,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

他们还实施了法官任期制度,以避免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四、改善农村治理清朝注重改善农村地区的治理,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他们建立了县级政府,任命有能力和经验的官员担任地方官职,帮助农民解决农田水利和灾难救济等问题。

清朝还实行了均田制,通过重新分配土地,缓解了贫富悬殊的问题,提高了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和地位。

此外,他们还倡导农业技术的发展,鼓励农民使用新的耕作方式和农具,以提高农业产量。

五、推行教育改革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清朝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他们倡导全民教育,实行对官员子女的义务教育。

此外,他们还设立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有才华的人才。

六、维护社会安全清朝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社会安全,以确保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宁。

他们完善了警察机构,设立了一支专门的警察队伍,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活动。

此外,清朝还加大了对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不法分子,并加强了边境的防卫,维护了国家安全。

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

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

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
高忠梅
【期刊名称】《档案天地》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 史梦兰(1812-1898),字香崖,祖籍江阴,明万历年间迁至乐亭西南大港(jiǎng)落户.
【总页数】1页(P41)
【作者】高忠梅
【作者单位】乐亭县建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晚清京东硕儒史梦兰与《永平诗存》 [J], 石向骞
2.从"京东第一人"史梦兰看清代中后期的孝治政策 [J], 吴晶
3.论"京东第一人"史梦兰的方志思想 [J], 吴晶
4.晚清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与行为--以"京东第一人"史梦兰为例 [J], 冯小红;樊孝东
5.近代传统知识分子人文精神论略——以京东名士史梦兰为个案 [J], 樊孝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传统知识分子人文精神论略——以京东名士史梦兰为个案

近代传统知识分子人文精神论略——以京东名士史梦兰为个案

Historical Survey of Hebei Humanity Spirit and the Forming at the Present Era (special topic for
discussion)
作者: 樊孝东
作者机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出版物刊名: 河北学刊
页码: 212-214页
主题词: 传统人文精神;传统知识分子;近代转型;中国国民性;个案;名士;论略;中华民族精神;
封建体制;19世纪
摘要:传统人文精神,特别是儒学人文精神,在陶育中国国民性和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然而。

当19世纪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体制走向末路、曲折而艰难的近代转型开启后,传统人文精神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为传统人文精神的承载者,传统知识分子遭遇了异乎寻常的尴尬与痛苦的心路历程,“京东第一人”史梦兰堪称个中典型。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述论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述论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述论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尊老优老礼制的典型代表之一。

尊老优老礼制是指社会对长辈尊敬、优待的一种制度,它主要通过对老人施以礼节和恩惠来体现。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则,渗透到各个领域,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对长辈的崇敬和对家族制度的重视。

本文将从清代尊老优老礼制的渊源、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的渊源可追溯到古代社会尊老的传统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孝为尊”的观念,强调尊敬、孝顺、侍奉和维护长辈的权益。

这种观念渗入到社会制度中,形成了一系列尊老优老的礼制规范。

清代作为继承和发展古代社会制度的时期,自然也继承了尊老优老的传统观念,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更加系统和完善的制度。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主要包括对长辈的尊敬、照顾、扶养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清代社会对长辈施以礼节是尊老优老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子女们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对待长辈,例如行三跪九叩之礼、上下左右进退之礼等,以表达他们的尊敬之情。

这种礼节不仅展现了家族制度的秩序和尊严,也体现了子女们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其次,清朝社会也对长辈给予了一系列的优待和恩惠。

例如,在家族中,长辈享有特权和地位,他们在权力和资源分配中具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在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中,也倾向于重视和保护长辈的权益;同时,在社会关系中,长辈享有尊贵的地位,他们受到其他人的尊敬和敬仰。

此外,清代社会还实行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例如设立养老院、发放养老金等。

清代尊老优老礼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尊老优老礼制巩固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等级秩序。

在家族中,长辈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能够维持家族的稳定和统一。

其次,尊老优老礼制加强了亲族关系的纽带,增进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这种亲族关系的强化对于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尊老优老礼制还对于社会道德和风气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递了一种对尊严和孝道的崇高追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 分钟满分: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 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1. [2024 安徽蚌埠期中] 默写。

(10 分)(1)文字记录着相遇的美丽。

随曹操观沧海,“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同马致远驻足江南,“枯藤老树昏鸦,③___________________”,水乡风光衬托出游子愁绪;随王湾路过北固山,“④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感受江上行舟,天即将亮时的情景。

(2)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读“⑤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感受李白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的温暖;读“⑥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听李益道出征人思家怀乡的心声;读“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体会杜甫对国势衰微、友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读“⑨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领悟岑参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复杂情绪。

2. [2024 安徽阜阳期中]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2 分)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shēng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niǔ怩”。

2021清初的存留养亲制度及其后期新变化范文3

2021清初的存留养亲制度及其后期新变化范文3

2021清初的存留养亲制度及其后期新变化范文 存留养亲制度又称为留养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项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是为了解决被判死刑、流刑或徒刑犯人的祖父母、父母因老疾无人侍养问题而设置的。

中国古代社会,历朝统治者皆标榜“以孝治天下”,这种理念渗透到法律制度当中,往往出现因孝而法外施恩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引起孝道和法律的冲突与融合,存留养亲就是孝文化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

北魏时期,法律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傍无期亲,具状上请。

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列。

” 这是存留养亲制度正式见诸于法律的最早记载。

自北魏创制以后,历代法典都将其纳入其中,一直到清末修律,才予以废除,这一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四百余年之久。

在这一过程中,历朝历代根据自身的统治需要,对存留养亲制度不断地加以修订,唐宋时期已经比较完备,明朝法律设有存留养亲专条,而到了清代,这一制度发展到历史的顶峰,成为一项形式多样且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

一、清初的存留养亲制度 清朝建立之初,基本继承了明朝法律中存留养亲专条的内容。

《大清律例?名例律》规定:“凡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者,而祖父母、父母老(七十以上)、疾应侍,家无以次成丁者(十六以上),开具所犯罪名奏闻,取自上裁。

若犯徒、流者,止杖一百,余罪收赎,存留养亲。

”存留养亲制度以孝为出发点,是为了侍养年迈和有疾病的老人而设定,并非是对罪犯本人的姑息放纵。

这一制度的实施除了要满足家中年满七十或身染重病的老人无人照料、且须经皇帝恩准的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申请存留养亲的犯人,其所犯之罪必须不在“常赦所不原”之列。

什么是“常赦所不原”呢?《大清律例》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凡犯十恶、杀人、盗系官财物,及强盗、盗窃、放火、发冢、受枉法、不枉法赃,诈伪、犯奸、略人、略卖和诱人口;若奸党及谗言左使杀人、故出入人罪;若知情故纵、听行、藏匿、引送、说事过钱之类,一应实犯,虽会赦并不原宥。

清代的养老政策

清代的养老政策

清代的养老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老年人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在清代,国家是如何对待老年人的呢?本文将从国家养老政策、家庭养老及习俗等方面进行论述。

国家养老政策
在清代,国家对于老年人并没有完全的社会保障政策。

但是,清朝也曾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制定了一些特别的养老政策,如太监退休制度等。

同时,清朝政府还会在年节、紧急情况或朝庭困难时,向一些老年人提供救济金或食物。

同时,在民间,老年人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获得一些帮助。

例如,有些地方会设置“义仓”,义仓主要是收纳一些穷困潦倒的老人及其家庭,给予他们住宿和食物等基本生活保障。

家庭养老及习俗
在清代,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养老政策,老年人一般都需要依靠家庭进行养老。

按照传统习俗,子女们应该抚养与照顾他们的
父母亲。

而在这种文化传统中,尊敬长辈体现了一个人家庭的贤德,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此外,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孝道是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也是支配家庭关系的准则之一。

家庭养老中,作为子女的人们都会尽力照顾和关爱他们的父母亲。

假如子女无法照顾他们的父母亲,那么就会采取寄养的方式,将老人寄托在其它家庭或寺庙中,以让他们得到照顾和安全保障。

结论
虽然清代并没有完备的国家养老政策,但是这也激起了民间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

家庭养老在传统的习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这也是保证老年人生活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一些义仓及特殊群体的照顾,也让那些失去家庭支持的老年人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清代官员的“丁忧”和“终养”

清代官员的“丁忧”和“终养”

清代官员的“丁忧”和“终养”作者:王志明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12期【摘要】“丁忧”和“终养”是清代官员重要的休假制度,两者的建立都与孝道有关。

“丁忧”主要指双亲亡故后官员回籍守孝,“终养”主要指父母年高体衰时官员回籍赡养。

但在这些制度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巧借名目逃避“丁忧”“终养”,或借此规避不好职位的现象。

针对这些弊端,清朝进行了防范和整饬,以整肃官场风气。

【关键词】清代官员丁忧夺情终养规避职位【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丁忧”又称“丁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回籍守孝。

儒家历来主张以孝治天下,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在丧期有不可娱乐、宴会、生育等禁忌。

汉代以后,多朝皆以法律形式管束丁忧期间的不孝行为,文武官员丁忧离任守孝制度应运而生。

按清制,父母、养父母、继父母等亡故均丁忧。

丁忧本由儿子承担,如果儿子已故,则由孙子承担,儿孙皆故,则由重孙承担,这就是“承重”,意为“承受丧祭与宗庙的重任”。

“丁承重忧”不出三代,曾祖父母以上则无“承重”义务。

凡为父系(父、祖父、曾祖父)丁忧称“丁外艰”,为母系(母、祖母、曾祖母)丁忧称“丁内艰”,这些称呼源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

清制规定丁忧守孝为27个月,即三年守孝。

但旗人(满洲、蒙古和汉军)例外,实际离职丁忧仅百日,丁忧百日后到京城署职领俸,等到27个月后再正式铨选任职。

清代武官丁忧假制实行较晚。

清初,由于武将离职于皇权不利,而且离职丁忧产生的停薪也不是动乱时代安定武人的良策,所以大约在康熙平定“三藩”之后,才开始实行武将丁忧制度。

安徽南陵人孙斌,武进士出身,因平定耿精忠叛乱身负重伤,康熙十六年(1677)优叙,后升为川东夔关副将,闻继母去世,请求解任丁忧,“诏特许之”。

史学界认为,这是武将丁忧开始的标志。

雍正元年(1723)定例武职参将以下官员丁忧均不准给假。

清代武官,特别是下级武官丁忧守制并不常行,只是“给假丧葬,假满仍回本任,素服办事”。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丽水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它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高度发达的考古学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以玉器为代表的宗教性遗物,数量之多和品质之精是空前的。

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系统赋予了区别身份、地位、权力等社会人伦的含义。

材料描述的文化遗存是()A.仰韶文化B.良渚文化C.大汶口文化D.龙山文化2.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新生产关系的出现,随着庶民地位的提高和学术文化的下移,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提出各自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

其中典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派别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于()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046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581年4.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下列汉朝的做法与材料建议相符是()A.设立刺史B.推行郡国并行制C.颁布“推恩令”D.设置西域都护府5.出身寒门的晋代文学家左思曾作诗(如图)感慨自己的不得志。

这可以用来说明()A.贵族政治下的官职世袭B.寒门子弟毫无入仕机会C.科举制下屡试不第的郁闷D.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6.史载唐中宗李显因为私情,常不经两省(中书省、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

但中宗究竟心虚难为情,所以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

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

时人讥讽为“墨敕斜封”。

这反映了()A.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三省之间相互制约C.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D.科举制度已被废除7.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在诸多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史梦兰祖籍初考

史梦兰祖籍初考

史梦兰祖籍初考明代产生移民的地区,规模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

从洪武至永乐时期,朝廷通过移民垦荒,迁徙富民的政策,调整了社会关系,使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史氏祖籍江苏溧阳,后迁安徽宣城。

永乐二年(1404 年),迁徙至北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占籍定居。

后溧阳宗弟史一经亦来乐亭游幕,与史梦兰心心相印,情同手足。

先民们的史事历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史梦兰(1813—1899年),字香??,号砚农,自号竹素园丁,别号止园主人。

清直隶永平府乐亭县西南大港(jiang )村(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大港村)人。

史梦兰幼年丧父,在母亲王氏与祖父、伯父教养下长成。

七岁进入私塾读书。

十五岁参加童生县试,名列前茅。

十八岁入县学成为廪生。

十九岁师事毕雪庄先生,始应顺天乡试,至道光二十年(1840 年)中举。

之后四次春闱,均未中式。

三十年(1850 年)榜后拣选,得授山东朝城县知县,但在母亲建议下未任。

又参加两次会试后,方绝意进取。

自此在家奉母教子,读书会友,谈经论道,诗酒唱和,其乐融融也。

史梦兰学问淹通,著述宏富。

除一般的经史之学外,还在小学、舆地、方志、民俗、方言及诗文方面造诣深湛,时被誉为“京东第一人” 。

咸丰十年(1860 年),为遏阻英法内犯,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至沿海乐亭一线布防。

史梦兰受嘱出资募练团练,事后被奖以五品衔。

同治八年(1869 年),应直隶总督曾国藩之聘,赴保定与之相见。

曾欲聘以莲池书院讲席,史梦兰以亲老力辞。

后李鸿章继督直隶,开畿辅通志局于保定,并手书召聘,史氏又以奉母为由不就。

光绪十七年(1891 年),顺天学政周德润以学行疏荐,朱批赏加四品卿衔。

二十四年(1898 年),礼部侍郎徐会沣复以硕学耆儒疏请加国子监祭酒衔。

史梦兰殁后入祀畿辅先哲祠,其传记在《清史列传》、《大清畿辅先哲传》中有载。

大港村位于今新寨镇东南五华里处,老滦河底(二滦河)从村北流过。

据明《万历天启乐亭县志》卷一“舆地志”记载:“社示有土也,屯者聚也。

清朝的养老制度从壮年力行到孝顺养老

清朝的养老制度从壮年力行到孝顺养老

清朝的养老制度从壮年力行到孝顺养老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朝代的养老制度也经历了从壮年力行到孝顺养老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清朝的养老制度,并分析其中的变化和原因。

一、壮年力行的养老制度在清朝初期,养老制度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持。

壮年男性通常在家族中承担养老的责任,他们通过努力工作,积累财富,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打下基础。

这种制度注重个人的努力和责任,强调壮年人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为他们的养老做准备。

此外,壮年人还会提前安排好家族的继承问题,确保在他们离世后,家族能够继续繁荣发展。

这种制度体现了农业社会的特点,家族观念和家庭责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国家与地方官方的介入随着清朝的发展,国家与地方官方逐渐介入养老制度的管理。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清朝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官方的福利机构和老年院。

福利机构主要是由地方官方负责管理和运营的。

它们提供给老年人庇护和生活保障,确保他们有地方可寄望于在生活上得到帮助。

老年院则是专门为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居住和护理服务的机构,有些老年院还提供养老金和其他福利待遇。

这些措施的出现使得养老制度从个人和家族责任转移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

国家和地方官方通过采取措施来帮助老年人,这一改变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老年人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高。

三、从孝顺养老到现代养老制度的过渡清朝晚期,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养老制度又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孝顺养老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应该尊重和照顾老年人。

这一时期,家庭成为主要的养老地点,子女们会尽自己所能去照顾和供养年迈的父母。

不仅如此,一些富裕家庭还会为父母建造寺庙或陵墓,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时,清朝政府也开始推行一些社会福利政策,如设立老年津贴、提供养老金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老年人的保障和照顾。

然而,与现代养老制度相比,清朝的养老制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明朝---史梦兰?简历

明朝---史梦兰?简历

明朝---史梦兰简历史梦兰(知县)史梦兰,字香崖,祖籍江阴,明万历年间迁乐亭西南乡大港落户,为名门望族。

梦兰半岁时丧父,于母亲教养下成长,性情孝顺,自幼好学,无书不通。

人物生平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人,派任史馆腾录或山东朝城县令,以母亲年迈为由,未去赴任。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犯大沽口、通州,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出逃承德。

京畿危急,梦兰招募乡勇团练,保卫家乡。

事平之后,朝廷奖五品衔。

同治八年(1869),直隶总督曾国藩开礼贤馆,礼聘梦兰创修《畿辅通志》、校刊《畿辅丛书》,均以母亲年迈力辞不就。

梦兰于碣石山修建别墅一座,取名“止园”,奉母教子,以著述自娱。

又喜好表彰先哲诱导后进,学习异常认真,通达汉、宋文学,但不拘一家言论,尤其严守义利公私之分。

很多知名人士与梦兰交往,如桐城吴汝纶和方宗诚、新化游智开、贵筑黄子寿、天津梅小村等。

曾与定州王灏参纂《畿辅艺文考》。

光绪十六年(1890)学使周德润奏请为梦兰加四品卿衔。

光绪二十四年(1898)徐会沣奏请为梦兰加国子监祭酒衔(主管官)。

梦兰之学识与为人深受海内知名人士所推崇。

一生著作甚多,除为光绪《乐亭县志》、《永平府志》总纂编外,其名著有:《全史宫词》、《永平诗存》、《止园诗话》、《叠雅》、《异号类编》、《图书便览》、《舆地韵编》(二百卷)、《史肪》、《氏族考异》、《古今风谣拾遗》等16种340余卷,广泛流传于世。

其著作寓意均关世道人心,功于实用,深受世人推崇,慈禧太后称他为“京东第一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病逝,享年86岁。

入祀畿辅先哲祠。

史书记载史梦兰,[清](公元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九八年)字香崖,直隶乐亭人。

生于清仁宗嘉庆十八年,卒于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年八十六岁。

少孤力学,于书无所不窥,尤长于史。

每纵谈天下事,了如指掌。

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零年)举人。

选山东朝城知县,以母老不赴。

筑别业于碣石山,名曰止园,奉母其中,藏书数万卷,日以经史自娱。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再孝治天下洞穿执行拆解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再孝治天下洞穿执行拆解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再孝治天下洞穿执行拆解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我们的父母,但有多少人用心地去感恩过父母,很多朋友讲,我很孝敬父母啊,我给父母生活费,他们缺什么的时候我就会给他们买。

《论语》里面讲,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说给父母吃喝那是最基本的,不能算是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孝敬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

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孝敬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

——洞穿执行智慧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好多年不讲传统礼教,传统的孩子都是父母教育成长,现代的孩子是依靠网络、电视、手机和小说教育成长。

很多一家三口的家庭,父母都需要上班工作,没人照顾孩子,而且各方面媒体,时刻传播的是打打杀杀,斗智斗勇,大家不妨看看现在电视剧都在播什么,《潜伏》《步步惊心》《中国式离婚》《宫心计》,玩穿越、练魔术,看着这些名字要么惊险万分,要么出神入化。

很多人反映现在小孩早熟,年龄不大,什么都知道,都是电视网路教出来的。

儿子因为母亲唠叨残害母亲,男孩因为女孩拒绝求爱直接放火烧身,校园暴力事件,社会飚车事件,官二代、富二代事件,哪一件不是近十几年的热门。

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教育的根基出现问题,小孩接受到的都是坏聪明、弊心智的信息。

如果你面前现在有特别爱吃的东西,你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坐在前排的大学毕业生说我马上吃掉,而坐在后面的长者说想给父母吃。

想想如果父母碰到有好吃的东西,一定先想着给孩子留着,甚至很多时候,东西留坏了,孩子还是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过生日,过生日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蛋糕、礼物、朋友的祝福、Happy一场,而本质上,我们的生日就是母亲的苦难日,在我们出生之前,母亲要怀胎十月,这期间不能乱吃东西,不能乱动,而且很多妈妈在孕期吃东西呕吐,还是要逼着自己吃下去,为的就是孩子的健康。

到了出生那天,更是母亲身体最痛苦的时刻,那种生产的刺痛就像刀子在身上割一样,是因为疼痛产生的力量。

中国古代孝文化对吏治的影响

中国古代孝文化对吏治的影响

中国古代孝文化对吏治的影响李娜【摘要】忠孝是礼制的核心观念,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和结果。

以孝治吏,一方面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使等级观念更深入人心。

【期刊名称】《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中国古代;孝文化;吏治;影响【作者】李娜【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1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最初的汉字“孝”,出现于约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卜辞中,用于地名。

因此,目前尚不能断定殷商的“孝”字与现代意义上的“孝”字含义完全相同。

从象形角度看,孝字上半部是“老”,代表祖宗、先辈的意思;下半部是“子”,代表子孙、晚辈的意思。

从会意角度看,孝字是由“老”字与“子”字组合而成的,既可理解为“子”对“老”进行照顾和赡养;又可看作“老”向“子”教授为人做事的道理。

故许慎认为:“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从子,子承父老也。

”(《说文解字》)孝文化经儒家思想家提倡和宣扬,逐渐具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

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对孝道大力推崇,倡导“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是因为看到了“孝”对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并以法律制度来保障孝的推行。

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以严刑峻法维护孝道。

一是将“不孝”定为重罪。

《孝经》记载,“不孝罪”是夏朝法律中的重要罪名。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章》)。

北齐律的“重罪十条”、隋以后的“十恶”重罪中都包含了“不孝”,而且此处的“不孝”不在“八议”之列,遇大赦也不能宽宥。

“每见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孙杀王父母,子杀父母,不赦,以为王法所不容”(《世说·赏誉》)。

可见,在晋时不孝之罪重于谋反。

二是提出“亲亲相隐”原则。

自汉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确立,直至清朝,这一原则都列入法典之中。

《唐律·名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月 Vol.31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9 ────────── 收稿日期:2008-10-29 作者简介:吴晶(1982-),女,河北唐山人,苏州大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75-从“京东第一人”史梦兰看清代中后期的孝治政策吴 晶(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摘 要:清代产生了颇具鲜明特色的以孝治天下的政治。

传统士人群体在孝治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京东第一人”史梦兰这一传统人物的生平进行研究,以期从中管窥清代孝治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最终收效。

关键词:史梦兰;清代中后期;孝治政策 中图分类号: K 2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1-0075-03The Filial Piety Policy of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from thePerspective of Shi Meng-lanWU Jing(School of Society,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Abstract: The Qing Dynasty produced the bright characteristic to govern the world by the filial piety politics. The traditional scholar colony plays the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ing by the filial piety. By studying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biography experience of “the Jingdong first person” Shi Meng-lan, it show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final result of Qing Dynasty’s filial piety.Key words: Shi Meng-lan; Qing Dynasty mid and late part; the filial piety politics西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形态,是在儒学指导下的伦理政治,“以孝治天下”就是其核心内容。

历史发展特殊、较早进入封建社会而又氏族制残余浓厚、汉化很深对儒学推崇备至的满族统治者,同宋明以来强化宗法伦理政治的中国社会相结合,产生了清代颇具鲜明特色的以孝治天下政治。

清朝统治者把儒家以孝为中心的说教,结合本朝实际,制定一套严密的规则,强化教育,颁布“上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通过乡约宣讲、地方官宣讲、学校与科举考试贯彻、宗族宣传的不同方式,向人民贯谕孝治政策[1]。

值得本文注意的具体政策有如下几点:第一,清朝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从官员的选拔到任职,都体现出对人才的孝道要求。

第二,实行终养制度。

官员父母年高,有离任奉养之责,是为终养制度。

第三,维护宗族家长制,强调尊长对卑幼的管理,要求子孙恭谨孝顺。

第四,提倡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加强宗族的血缘凝聚力—旌表五世同堂[2]。

传统士人群体是孝治政策的很好承载者,在贯彻这一政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对“京东第一人”史梦兰这一传统士人的生平经历进行研究,进而揭示清代孝治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最终收效。

史梦兰(1813年—1898年),字香崖,号砚农,乐亭人,家故富饶,藏书数万卷,肆力浏览,凡群经诸史、百家之说,靡不淹通,而尤嗜宋明儒者之书。

道光二十年,举于乡,选山东朝城知县,以母老不赴,筑别业于竭石山,名曰止园,以奉母著书为乐。

咸丰十年,英法内犯,增格林沁督师至乐亭,嘱梦兰招乡勇团练,事平,奖五品衔。

同治八年,湘乡曾国藩总督直隶,设礼贤馆,遍征畿南北通儒硕士,一再招之不应,迫于敦促,始一往见,为论古今学术得失及地方利病大端,益为国藩所器。

一时,幕僚如方宗诚、吴汝伦、游智开,皆慕与之交。

国藩欲留以主讲莲池书院,卒以母老辞不就。

合肥李鸿章,继督直隶,开畿辅通志局于保定之莲池,第31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月-76-延贵筑、黄彭年主其事。

后手书招致,梦兰仍以家居奉母为辞,仅为之删定志例而已。

梦兰平生著述甚富,不名一家。

光绪十七年,顺天学政周德润以笃学耆儒荐于朝,赏四品卿衔。

二十三年学政徐会沣复以学行荐。

年八十六卒[3]。

纵观史氏的一生,历经嘉、道、咸、同、光绪五朝八十余年,正值清代中后期,在此时段中,清朝廷采取的孝治政策,经过前期的确立及推广,至此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史氏的生平经历分为三个阶段加以详述,以求突出孝治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一、家教端严、学成科考史梦兰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生六月而失父。

这对于一个孩童的成长经历来说极为不利。

但幸运的是,梦兰有位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好母亲,在他的人格形成期及其以后的人生历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史母王氏,“滦州癝膳生讳化成公次女。

太学生讳化南公原任江南宣州卫领运千总。

讳化周公胞侄女,督标右营外委。

讳一清公,岁贡生,候选训导。

讳一心公胞妹。

癝贡生讳宸藩武庠生,芦台镇标外委,讳定藩公胞妹”[3]。

正是由于出身名门,“性宽厚严明,遇事有体”,“奉姑舅,接娣姒悉尽礼。

尤能得两姑欢心”[4]。

其家教可见一斑。

“十七岁归史纪瑞。

二十二岁,子兰生,六阅月而夫亡。

氏衔痛,上慰高堂,下抚藐孤,佐理门内事,织悉胥当,而于子教之尤严。

”[4]史氏在《光绪乐亭县志·人物·列女》和《光绪永平府志∙列女》中,对母亲的描述最多,其中不乏对幼时家教的回忆:“兰始能言,偶出外闻村童相詈语,不知其非,入门向婢仆施之,氏闻之变色,叱问儿从何来,立批其颊者三,泪随声下。

两姑劝慰之,乃止。

兰自是终身不敢以秽语加人。

稍长,使就传防闲愈密,闻其勤读则色喜,否则戚。

兰惴惴虑获母遣,时加悚惕,遂以成学。

”[5]由此,一位兼行父母双责的母亲形象便跃然纸上。

史母的严加教育,才得以使梦兰自幼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

在这段形象的描写中,传递给我们的历史信息是母亲对儿子的严加教育和儿子对母亲的敬畏与恭谨。

维护宗族家长制,强调尊长对卑幼的管理,要求子孙恭谨孝顺,是孝治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已经能够从上例体会到一二。

史氏在这一时期,人格基本形成,恬淡深识、自有操守,在母亲的影响之下养成的这些价值观,为以后所处的人生境遇提供了良好的心态基础。

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都是传统的儒家理念的基本教育,努力读书、科举登名、光耀祖先,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条必经之路。

史氏在这条路上,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先后参加乡试,并于二十八岁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考中举人。

二、辞官不就、奉母著书从二十八岁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中举始,至四十四岁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会试,十六年间,梦兰共七试春闱,均不第。

到第五次春闱时,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已擬中,数日,因本房朱久香先生与总裁某相国为刻闱墨语言构釁内,监试曹某又媒蘖其间,遂发怒,将取中本房所荐之卷,留一撤四,余卷适在其中。

余自此遂绝意进取矣。

”[6]此次科考结果令梦兰大失所望,心态上发生了重大转折。

道光年间正值鸦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下的统治阶级,朝政日趋腐败,与政治休戚相关的科举制度不可避免地更趋没落。

失去“进取之心”的梦兰,以后的两次会试也只是疲于应付了。

清制,举人于会试之外,尚有入宦之途,为拣选、大挑、截取三项。

康熙十七年始定大挑制,于会试榜后举行,仅乾隆三十一年、五十二年两科于榜前挑选,大挑六年一次。

重在形貌与以应对[7]。

梦兰在1850年会试不第榜后,即被大挑,成绩合格,应选山东朝城知县,以国史馆誊录议叙选授。

对于这一为官的机会,他“以母老不赴”,其原因有二:第一,母亲对他的影响极大:“道光末,或因其春闱屡荐不售,劝之谒选人时,以史馆议叙适,当得山左朝城令。

氏呼而谕之曰:‘人生穷达有命,不可强为。

且汝承先人馀荫,衣食粗足,但得母子常相欢聚,终吾余年,胜仕宦多矣。

’兰听命唯谨。

”[5]梦兰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失望,进而对官场的腐败大有不满,传统的“修齐治平”理想与现实发生了严重的背离,从而导致他思想上的矛盾与痛苦,想来这就是他终生未仕的根本原因。

五十岁正所谓知天命之年,人生转折由此而始。

重要的标志是“止园”的建成。

史氏于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购地昌黎县城北之竭石山,建别墅名曰“止园”。

从此开始了隐居山林、奉母著书的生涯。

这一阶段中,值得注意的体现孝治政策的事件是光绪三年(1877年)史氏为母亲八十正寿发启徵诗,此时,适逢玄孙生,以五世同堂旌于朝。

“同治辛未年八十是岁正月,玄孙生,兰发启徵诗,海内名流赠寿言百数十帧,亲友制屏幛欲集优称觞为庆,兰乘间以请,斥之曰:‘汝以此为孝乎?抑以吾必藉此为荣乎?人子之尽孝自有所在,何事浮文为?’兰遂不敢复言。

”[6]这一时期体现出的孝治政策,主要有两点。

第一,提倡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加强宗族的血缘凝聚力——旌表五世同堂。

在地方志资料中,这种旌表的记录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通过这种宗族血缘关系的旌表,统治者对大众的控制力加强了,专制的程度比以往更得到提高。

第二,官员父母年高,有离任奉养之责,是为终养制度。

当史氏辞官不就和拒不入幕时,都是以母老为辞,这条理由便得到了当然的肯定,足见清朝廷对于孝治的重视和推广的程度。

史氏正是在严格的孝治家教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子孙对长辈的孝顺,长辈对子孙的严格管理,都是孝治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这一政策长期浸淫下的史氏,自觉维护这一政策的实行。

他在《尔尔书屋诗草》、吴 晶:从“京东第一人”史梦兰看清代中后期的孝治政策-77-《尔尔书屋文钞》、《止园笔谈》中有大量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孝治的推崇。

另外通过表彰、题记等具体方式,在乡村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规范作用,诸如《迁安节孝祠碑记》等等,即是此类。

国家通过士绅阶层,更好地将统治政策贯彻到乡村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身上。

这一点体现了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成功互动。

三、教育儿孙、晚年优容老境的史氏,始终没有放松对儿孙进取向上的教育。

自己虽不愿做官,但却鼓励儿孙早日为官,报效朝廷。

从《尔尔书屋诗草》中看来,香崖多有诗文为教育后辈而作:“自古当仁不让师,困而不学竟谁欺?后生可畏因来者,孺子有歌其听之。

志道何须耻衣食,无恒难以作巫医。

爱儿即在劳儿处,此意惟期儿辈知。

”[6]“圣贤强半出忧患,苦志劳筋莫放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