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并对临床实验室的建设、设备采购、人员配置、资质认定、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第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实验室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工作流程,明确实验室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职责。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第七条对有关内容未作规定的,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执行。
第二章临床实验室建设第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设立在符合卫生标准的场所,并根据实验室规模和业务需求配置必要的设备。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精密、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设立标本接收区、标本处理区、试剂准备区、分析区、数据处理区、结果报告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在实验室内设置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应急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验收标本、处理标本、检验结果审核等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测,确保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第三章人员配备和培训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临床检验医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实验师等。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绩评价,对优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2024版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2024版高校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特制定本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2024 版。
一、管理职责1、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定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划和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实验室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职能部门(1)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和评估,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等。
(2)保卫部门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和治安防范工作,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安全培训,对实验室的消防设施和监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3)后勤部门负责实验室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障,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4)教学科研部门负责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科研项目管理,督促教师和学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3、二级单位各学院(系、所)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
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本单位实验室的安全自查和整改工作,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是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完好有效。
二、安全教育1、纳入教学计划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
2、新入职教职工培训新入职的教职工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常见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等。
实验室及实验活动审批管理办法
实验室及实验活动审批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规范实验活动的开展,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实验室及在实验室进行的各类实验活动。
二、实验室审批(一)实验室设立审批1、提出申请任何部门或个人拟设立实验室,需向实验室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实验室的名称、用途、预计开展的实验项目、所需设备和设施等详细信息。
2、可行性评估实验室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进行可行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的需求合理性、场地条件、安全风险、资源配置等。
3、审批决策根据评估结果,由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做出审批决策。
若审批通过,进入实验室建设阶段;若不通过,需向申请人说明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
(二)实验室改造审批1、提出申请当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向实验室管理部门提交改造申请,说明改造的原因、内容、预期效果以及预算等。
2、方案审查实验室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改造方案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对实验活动的影响。
3、审批决策根据审查结果,由相关负责人做出审批决策。
改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如有变更需重新审批。
三、实验活动审批(一)常规实验活动审批1、实验计划提交实验人员在开展常规实验活动前,需提前向实验室负责人提交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步骤、所需试剂和设备、预计实验时间等。
2、风险评估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计划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质量控制要点。
3、审批通过风险评估通过后,实验人员方可开展实验活动。
(二)特殊实验活动审批1、定义特殊实验活动特殊实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涉及高风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生物病原体、基因编辑等的实验活动。
2、专家论证对于特殊实验活动,实验人员需提交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方法、安全防范措施等,由实验室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
3、多部门审核专家论证通过后,实验方案需经过安全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审核。
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
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6月30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对实验室安全风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管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教科信〔2024〕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实验场所,学校所有二级学院所属实验室、校企合作企业所属实验室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中所称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操作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第二章组织与领导第四条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包括对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的审定和对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五条教务处负责制定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实施对全校实验室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实验室进行类别和级别的划分。
第六条二级学院负责督促所属实验室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自我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实验室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对风险相对较高实验室的重点监控。
第三章分类管理第七条实验室分类主要依据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源类别,根据我校教学科研特点,将全校实验室分为机械类、电子类、其他类三种形式。
(一)机械类实验室机械类实验室包括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装备与控制、新能源技术、消防救援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专业方向中较多涉及传动、带压等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的主要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等伤害。
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
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1. 引言实验室作为科研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对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高效、规范,制定本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以规范实验室成员的行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 实验室使用权限2.1. 所有实验室成员(包括研究人员、实验室助理等)在得到实验室主任或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及授权后方可使用实验室设备和资源。
2.2. 对于非实验室成员的个人,严禁未经授权进入实验室,未经批准使用实验室设备和资源。
3. 实验室安全与卫生3.1. 实验室成员应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常识,严禁任何违反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3.2. 实验室成员应遵守实验室的严格卫生要求,定期清理工作区域和个人使用的器具,并做好洗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工作。
3.3. 实验室中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4. 实验室设备与保养4.1. 使用实验室设备前,实验室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设备的操作指南,并遵循指南的要求进行正确操作。
4.2. 实验室成员在使用实验室设备,并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运行时,应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或实验室负责人进行维修或处理。
4.3. 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进行,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使用。
5. 实验材料与样品管理5.1. 实验材料和样品的存放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材料和样品应用标签明确标注并分类存放。
5.2. 实验材料和样品的使用应事先经过实验室主任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5.3. 实验材料和样品的管理应定期检查和清点,对于过期、变质或损坏的材料和样品应及时处理和更新,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科研诚信和知识产权6.1. 实验室成员应遵守科研诚信的原则,不得进行数据造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6.2. 实验室成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应尊重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随着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实验室设备的规范要求、实验室卫生安全、实验操作流程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实验室设备的规范要求1.实验室建设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
实验室房间必须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等装饰材料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保持清洁。
2.实验室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实验设备及器材,所有设备需要故障及时反馈处理。
3.实验室必须配备消防器材,保持消防器材的完好性、易达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卫生安全1.实验室环境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杜绝垃圾积存、异味滋生。
2.实验室除了配备必要的抽油烟机等设备,还需检查、维护、清洗这些设备,根据需要进行维修。
3.实验室化学品必须妥善保存,化学品的存储应安排在独立的化学品库房内,并符合安全标准。
对于危化品,应标注清楚危险等级和操作注意事项。
4.实验室垃圾应分类存放,分类处理。
实验室污染源应及时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操作流程1.实验操作前,必须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误差。
3.实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对操作台面、地面等做好清洁,器材设备要进行清理和消毒。
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1.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2.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和实验室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
3.实验室应当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并保持该预案与时俱进。
4.实验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操作。
结语实验室安全是一项永恒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各种实际问题,并总结出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做到最好。
实验室管理办法
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0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实验室是指经学校批准建立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
依托学校建立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实验室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实验室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完成所承担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任务。
第二章管理体制与机构第四条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并对实验室实行分类归口管理。
在学校领导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统筹管理。
第五条学校设立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任主任、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和科技处处长任副主任,并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
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第六条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学校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室主要管理制度、实验室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
第七条学校教学实验室的归口管理部门是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在分管校领导的领导下管理、协调全校教学实验室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依法草拟和完善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二)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和学院起草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三)负责组织拟定教学实验室(设备类)建设经费、教学实验维持费、仪器设备维修费的年度使用计划,组织做好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四)负责全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组织做好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五)负责审核实验室用房配置、使用及调整计划;(六)与保卫处、科技处协同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
第八条学校科研实验室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科技处。
在分管校领导的领导下管理、协调全校科研实验室工作。
科技处负责科研实验室的建设申报及日常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省部等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制定学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细则,并对科研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
2024年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3篇)
2024年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第三条实验室环境管理应依据科学发展观、依法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提高实验室环境管理水平。
第四条实验室环境管理应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五条实验室环境管理应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义务。
第六条实验室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实验室环境安全、实验室生活垃圾管理、实验室有害废弃物管理、实验室空气质量管理、实验室噪音管理等。
第七条实验室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设立实验室运行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环境管理的具体落实工作。
第二章实验室环境管理的职责第八条实验室环境管理的主管部门应组织制定实验室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指导、监督实验室环境管理的工作。
第九条实验室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测,定期评估实验室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条实验室环境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实验室环境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环境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实验室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实验室环境的日常巡查,做好实验室环境的基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相关环境监测机构、专家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实验室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三条科研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妥善处理实验室垃圾和废弃物。
第十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环境安全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实验室环境安全规范,做到安全操作、安全保护。
第三章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应按照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验室环境的特点,制定实验室环境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编制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第十七条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部门应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实验室环境安全意识和技能。
实验室使用和预约管理办法
实验室使用和预约管理办法1. 引言2. 实验室使用规定2.1 实验室使用权限实验室的使用权限分为三个级别:•级别一:仅限实验室负责人或授权人员使用;•级别二:具备一定实验室操作经验的人员可以使用,但需事先经过培训和授权;•级别三: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实验室,要求用户具备基本科学实验操作知识,并遵守相关规定。
2.2 实验室使用时间实验室在工作日的使用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6点,周末和节假日需提前向管理员申请并获得批准才能使用。
在实验室使用期间,使用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防止事故的发生。
2.3 实验室设备使用实验室设备使用时,使用者应按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在使用完毕后,应将设备清洁干净并归还到原位。
禁止私自移动、拆卸或调整任何实验室设备。
2.4 实验室安全•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禁止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和饮水,以免造成污染或伤害;•禁止私人行为,如吸烟、打方式、玩游戏等;•妥善保管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样本,确保安全可靠;•熄灭实验结束后的火焰,并关闭实验室设备;•注意实验室内的安全标志和警示器,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5 实验室清洁与卫生实验室使用人员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卫生,包括:•及时清理工作台、操作区域和设备表面的污物;•定期清洗实验器皿和备用设备,并妥善保管;•回收废弃物要分类投放,确保环境安全。
3. 实验室预约管理3.1 预约方式实验室使用者需要提前预约使用时间段,预约方式包括:•线下预约:使用者可以向实验室管理员提交书面或口头预约申请;•线上预约:使用者可以通过预约系统进行实验室预约,并获得管理员的确认。
3.2 预约规定•预约时间限制:使用者可以提前一周进行预约,并对预约时间段进行选择;•预约确认:管理员会在收到预约申请后及时核实,并向使用者确认预约时间;•预约调整:若需调整预约时间,使用者需提前24小时通知管理员,并得到管理员的确认。
3.3 预约优先级1.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实验需求具有最高优先级;2.教学活动:与教学相关的实验需求具有第二优先级;3.创新项目:创新项目的实验需求具有第三优先级。
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最新版)
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最新版)一、背景和目的本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和规范创新实验室的运营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创新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二、实验室成员1. 实验室成员必须是本公司员工或经过正式授权的合作伙伴。
2. 每个实验室成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培训,并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3. 实验室成员应保持合作和相互尊重,共同推动实验室的目标。
三、实验室设备和资源管理1. 实验室设备和资源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应按照预定日程和优先级进行安排。
3. 实验室设备和资源的租借和外借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并记录相关信息。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遵守操作规程。
2.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操作要求。
3. 实验室应具备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五、数据和知识产权管理1. 实验室成员应妥善管理实验数据和文档,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 实验室成员应尊重知识产权,不得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技术。
3. 实验室成员在发表研究成果或申请专利前,应征得主管部门的批准或授权。
六、实验室评估和质量管理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实验室的质量和绩效符合预期。
2. 实验室成员应主动参与实验室的改进和质量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3. 实验室应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保持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七、附则1. 本管理办法自最新版本发布之日起生效,以取代之前的版本。
2. 实验室主管部门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修订和补充。
3. 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实验室主管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和处罚措施。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北京市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是指经过认定的,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内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力的实验室。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的设立应当符合科学研究的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障科技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第二章:设立和备案第五条重点实验室的设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科研单位;(二)有稳定的研究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三)具备一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技术条件;(四)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五)有稳定的研究经费来源。
第六条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程序包括申请、评审、备案等环节。
(一)申请阶段:重点实验室设立的申请材料应包括申请书、研究方案、人员情况、实验室设备等相关资料;(二)评审阶段:由专家组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三)备案阶段:评审意见经批准后,重点实验室设立备案。
第三章:管理和评估第七条重点实验室应当设立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人员招聘、研究项目的管理和成果的评价等工作。
第八条重点实验室应当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保障研究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公正分配。
第九条重点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科研成果的评估,对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价。
第四章:奖励和处罚第十条对于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重点实验室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
第十一条重点实验室和科研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科学道德规范,不得从事违背科学伦理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本管理办法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结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北京市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农业部设立的,以农业科学研究为主的高水平科研基地,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第三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参与。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条实验室应设立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第六条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实验室的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
第三章科研管理第七条实验室应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自身研究方向,制定科研计划,明确科研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实验室应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第九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第四章人才队伍建设第十条实验室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知识更新。
第五章经费管理第十三条实验室的经费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经费、社会捐赠等,应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的预算、决算和审计工作,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实验室的科研活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
第六章设施与设备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加强科研设施和设备的管理,确保科研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实验室管理办法
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是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场所,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对于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提高实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步骤,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实验室管理范围实验室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室环境、实验人员等方面的管理。
2. 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包括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技术员等。
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管理承担全面责任,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
3.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任务。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生产。
4. 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是实验室工作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实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5. 实验室材料管理实验室材料管理包括实验试剂、实验器材等方面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实验材料的购买、使用和储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
6. 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环境对于实验室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整洁,并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7. 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主体,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8. 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工作流程、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材料使用制度等,规范实验室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结语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本文档将以上述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有所帮助,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办法范文(三篇)
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并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实验活动。
第三条实验室安全工作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第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条实验室负责人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各项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环境安全第七条实验室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危险区域和禁止入内区域。
第八条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消防设施齐全,避免出现易燃易爆物品堆放。
第九条实验室内应配备适用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控制有害气体排放。
第十条实验室应设有消防器材,消防设备应经定期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环境安全问题。
第十二条实验室不得存放大量的危险品,危险品的存储和管理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三章安全设施第十三条实验室应设有应急广播和报警装置,确保紧急状况下人员能够及时得到通知。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正常逃生。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设置应急出口,并保持畅通,明确疏散路线和疏散标识。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设有危险化学品存放区域,并进行分类存放,确保安全。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配备适用的紧急洗眼设备和紧急淋浴装置,以防各类突发情况。
第四章人员安全第十八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面罩等。
第十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活动,不得违反规定操作。
第二十条实验室应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人员健康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
第二十一条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更改、拆除或切断安全设施和设备。
第二十二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安全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危害。
第五章应急处置第二十三条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应急情况的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大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区域。
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本文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维护、实验室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1. 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
学校层面应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
学院层面应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本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层面应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2.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维护制度、实验室应急预案等。
各级管理制度要相互衔接,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3. 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实行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
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实验员、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应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等。
2. 实验室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学校、学院、实验室举办的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对新入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
三、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维护1. 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化学品等安全。
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完好情况、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等。
2. 实验室维护与维修对实验室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维修,确保其安全性能。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办法
试验室管理方法试验室管理方法试验室是科研工作者进行试验、讨论的紧要场所,是一个充分着制造和创新的地方。
为了保障试验室的顺当运行,需要订立一些试验室管理方法,加强试验室的安全、卫生和管理。
一、试验室安全1. 试验室人员必需接受安全培训,了解不安全级别、安全规定和紧急事件处理方法。
2. 试验室应当订立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明显的地方,以确保试验室安全和生产安全。
3. 试验室必需具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如灭火器、呼吸器等,以确保在短时间内处置可能显现的事故。
4. 在试验中,应当配备适当的保护设备,如手套、防护镜、面罩等,以保证试验室人员的安全。
5. 对于可能产生污染和不安全的物质应进行分类储存,并处于相应的安全柜中,以确保其被安全地处置。
6. 不得在试验室内进行不安全试验,如爆炸试验、生物试验等。
7. 试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无损,正常使用,并适时维护和修理和更换显现问题的设备。
8. 每个试验室都应有一位安全负责人,负责帮助管理人员,监控试验室内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并随时处理紧急事件。
二、试验室卫生1. 每个试验室应有一位卫生负责人,负责管理检查试验室的卫生问题,并定期检查试验室的卫生情况。
2. 试验室内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每天定期擦拭试验台、设备和地面,自动清除垃圾,保持卫生。
3. 试验室内不得任意放置食品,饮料和垃圾,试验室内的厕所应随时保持清洁。
4. 不得将试验室用品及材料带出试验室或用于非试验性质的活动。
三、试验室管理1. 每个试验室都应有一名主管试验室的负责人,负责管理试验室的日常运输。
2. 试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检验试验设备的运行情形,并在检测时额外检查各项指标的精准性。
3. 试验室内的排气、通风和供电设施都应进行常规的检测和维护。
4. 试验室内的设备、耗材和试剂等材料都应有相应的使用程序和清单,必需清楚标记。
5. 每个试验室都应订立试验室温度、湿度以及排放物等辅佑襄助性指标,作为试验室管理的依据。
试验室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试验室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为了保障试验室的安全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以下是一个示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试验室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试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安全责任
第二条试验室负责人对试验室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员工。
第三章安全生产措施
第三条试验室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实验人员的操作要求,禁止违规操作。
第四章应急管理
第五条试验室应设立安全应急预案,应急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
第五章安全设施
第六条试验室应设立消防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并定期检查维护。
第七章安全检查
第七条试验室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第八章外部危害防控
第八条试验室应加强对外部危害的防控措施,减少安全风险。
第九章安全教育
第九条试验室应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章监督检查
第十条试验室应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对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检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门,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了规范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临床实验室,是指医疗机构中开展临床检验、诊断和治疗的实验室。
第二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第三条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应当包括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试剂、实验室样品、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安全等方面。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实验室人员管理第五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经验的人员,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临床实验室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二)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经验;(三)熟悉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七条临床实验室人员应当参加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三章实验室设备管理第八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配备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第九条临床实验室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设备型号、规格和数量应当满足临床检验、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二)设备应当具备合法的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三)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四)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四章实验室试剂管理第十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采购合法、合格、有效的试剂,并建立试剂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临床实验室试剂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试剂应当具备合法的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二)试剂应当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光照、高温、潮湿等影响;(三)试剂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四)试剂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卫生、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
第三条实验室环境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面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实验室环境管理应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
第二条实验室安全管理第五条实验室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应加强危险化学品、生物制品、放射性物质等危险源的管理,建立危险源清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第七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八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对实验室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三条实验室卫生管理第九条实验室应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实验室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加强实验室通风设施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第四条实验室设备管理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的任务、要求和责任。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情况等。
第五条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第十五条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遵守职业道德,维护实验室秩序。
第十六条实验室人员应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第十七条实验室人员应爱护实验室设备,合理使用实验室资源,不得擅自将实验室设备带出实验室。
第六条监督检查第十八条实验室应定期对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实验室上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环境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
农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农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1. 背景介绍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实验室内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农业大学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2. 安全管理措施2.1 实验室管理1.实验室内应当张贴“安全注意事项”、“紧急救援”等提示标识。
2.实验室内应当建立实验室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设备清单、实验室使用规定等内容。
3.实验室内应当维护清洁,禁止私自在实验室内吃饭,饮用饮料。
4.实验室内应当严格控制进出,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禁止从实验室带出试剂、设备等物品。
2.2 设备管理1.实验设备的使用前应当经过检验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状态和安全。
2.实验员使用设备前应当经过培训,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3.设备维护工作应当得到优先保障,设备维护过程中应当注意安全。
2.3 废弃物处理1.实验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根据不同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饮料、食品等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理。
3.废弃物包装需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禁止将危险废弃物随意倾倒。
2.4 紧急情况应急预案1.实验室需要制定各类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例如火灾、泄漏、设备故障等等。
2.全体实验员应当参加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实验室需配备与危险性相符的应急设备,例如灭火器、眼罩、防毒面具等。
3. 管理措施落实3.1 责任体系建立1.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职责理清,确保责任到人。
2.实验室应当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向实验员提供安全培训。
3.2 安全教育1.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实验员开展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应当与实验员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实验员了解实验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3.3 检查和监督1.实验室内应当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抽查实验员工作时是否遵守规定。
2.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检查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文件修订一览表
1.实验室工作要求
2.实验室文明生产
3.实验室仪器管理
4.实验室安全防护
5.实验室培训
6.实验室校检结果管理
7.实验室技术资料管理
8.实验室技术记录管理
1.实验室工作要求
每一个分析工作者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操作和整齐、整洁的试验习惯。
工作前后应打扫实验室卫生。
养成工作前和工作后洗手的习惯。
工作前洗手,防止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以免引进实验误差。
工作后必须用肥皂仔细洗手,以防有毒物质在吃饭或喝水时带入口中。
工作应有计划,做好必须的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
实验仪器
应放置整齐,实验台面及地面应经常保持干燥,清洁,不得向地.上甩水,实验告一段落应及时进行整理。
工作服应经常洗换。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
养成一切用品和工具用毕放回原处的习惯。
实验记录应记在专门的本子上,记录要求是:真实、及时、齐全、清楚、整洁、规格化。
应该用专用黑色中性笔或钢笔记录,如有记错应将原字划掉,在旁边重写清楚,不得涂改、刀刮、补贴。
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应根据规定保留一定时间,以备查考。
分析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严谨细致、精心操作,务必保证结果的准确,树立实验室的权威性,使实验室能独立行使职权!
2.实验室文明生产
实验室生产规定
.1 工作人员应按照厂部规定时间作息。
2.1.2 实验室人员少,工作量大。
实验室工作不分岗位,人人都必须熟练精通电器校检的各项工作。
2.1.3 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1.4 全室人员应文明生产,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工作。
全室人员应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技术上共同提高。
2.1.5 2.1.6 精心操作,不损坏仪器设备。
2.1.7 报告、台账、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全面,有原因分析和处理意见。
并归档保存。
实验室5S管理规定
2.2.1 实验室环境卫生采用分片到任的原则进行管理。
2.2.2 每周一次由主管或指定人员进行检查。
发现异常,及时改善,并做相应的处理。
2.2.3 清洁卫生要定时,定期认真完成,试验分析完后实验台面、地面应及时清扫干净,分析所用的设备、仪器及时放回原位。
2.2.4 设备仪器摆放整齐有序。
2.2.5 桌椅摆放整齐,桌面无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桌面整洁无杂物。
地面清洁,清扫工具集中定位放置。
2.2.6 工作场所下班后,门、窗要关好并上锁。
不开长明灯。
2.2.7 禁止在实验室内做与生产无关的事情。
2.2.8 与分析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2.2.9 不大声喧哗。
养成耐心、细致、文明、有条理的习惯,克服急躁、图快、鲁莽、忙乱的操作行为。
2.2.10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步骤仔细认真的操作仪器,不了解仪器使用方法时,不得操作仪器,不允许擅自拆卸仪器。
2.2.11 操作仪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后要保持现场清洁工整,不允许仪器开启后闲置太长时间。
确保电气部分(包括开关、插座等)的完好规范,若有2.2.12 异常,应立即联系有关方面处理。
2.2.13 实验室内温度应保持恒定,最好能在20-24 0C以内,室内湿度(相对值)应保持在65-75 OC之间。
3.实验室仪器管理
3.1实验室所有仪器都必须登记入账,采用仪器分工到人,责任分工到人的原则进行管理。
3.2分析人员应熟悉所有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
3.3需委托技术监督部分定期检定的仪器,每次的鉴定证书和有关的技术资料应妥善保管。
3.4对于新购置的实验仪器,应配合厂商进行开箱检查,并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确认仪器性能完好,方能验收。
3.5仪器负责人应按《实验室仪器负责人规定》对所辖仪器进行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实验室安全防护
4.1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防护能力。
4.2坚持不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认真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及自我保 4.3.护能力,保证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4.4防止人身触电事故措施。
4.5所有电源及电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4.6湿手不能触摸电源开关,不能用湿布去抹电气设备,开关。
5.实验室培训
5.1培训工作由班长,主管领导直接培训。
5.2全体人员应积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举办的理论学习、技术讲课、反事故演习等活动。
不定期邀请相关人士给实验室人员讲课。
5.3实验室内部不定期组织讲课,互讲互学,共同提高。
5.4实验人员不分岗位,熟练精通校检的各项工作是每位实验人员的努力目标。
5.5积极学习兄弟单位电器校检的先进经验。
6.实验室校检结果管理
6.1校检人员必须保证校检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6.2校检人员务必有高度责任心,对校检的每一个步骤(取样、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分析整理)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操作实验方法。
校检人员在分析实验时,必须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6.3.务必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6.4检验结果的检核对策
6.4.1班长,主管对校检人员的检验结果仔细审查,不放过丝毫可疑之处,发现疑问立即整改和处理。
6.4.2不定期的经常检查校检人员分析操作的原始记录,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如有问题,立即整改。
6.4.3不定期的经常检查校检人员操作方法的正确性,操作过程的严谨性,是否确实执行国家标准,是否抛除了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6.4.4利用标准样品定期校核仪器仪表。
以检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6.4.5定期用不同校检人员做同一个试验,一个校检人员多次做同一个实验的方式,校检实验方法的正确及发现存在的问题。
6.4.6发现校检人员操作不认真,实验仪表有缺陷不及时联系修复,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客观性,将给以绩效考核或严肃查处。
7.实验室技术资料管理
7.1技术资料保管规定
设定专人保管,校检技术资料及专业技术书籍,校检仪器,7.1.1.其他人员借用时向保管人员借阅。
7.1.2对新购置的仪器,仪表应及时收集资料、图纸,统一保管。
7.1.3资料保管员应将所有图纸、说明书统一保管,负责借阅和收回,并确保完整无缺。
7.1.4技术资料还应包括仪器、仪表的校验报告,定期维护检查报告。
7.1.5专程到外地观察学习、培训或专业会议带回技术资料,产品目录等,至少要有一份交付实验室保管。
7.1.6对常用分析仪器,仪表资料应复制多份,以保障校检分析人员的日常工作。
7.2技术资料节约规定
7.2.1设定资料保管员,需要借阅资料,应进行借阅登记手续。
7.2.2为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原则上在本班查阅,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借用,应按期归还。
无特殊情况,借阅时间不超过15天,中途离厂,外出学习等,必须归还资料,对丢失图纸或技术资料者,要进行考核。
7.2.3借阅及归还资料时,应逐页清点,发现页数不符或有损坏应及时向对方提出,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8.实验室技术记录管理
做好各项监了解机组运行情况的变化,为了有效监督机组运行,督工作,实验室必须做好实验分析记录,建立各种分析记录的文
件夹。
8.1建立建好分析记录的文件夹
实验室所作的各种校检分析记录,所作出的实验报告表,各种仪器仪表的标定校正记录,校检监督总结,技术管理备忘等,均必须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
作为档案,以备查询。
8.2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保存期
8.2.1实验室所作的各种校检分析记录,所作出的实验报告表,各种仪器仪表的标定校正记录,校检监督总结,技术管理备忘等保存期一年。
实验室的表单将逐步完善。